推荐:丽江古城民居有哪些建筑特色

合集下载

丽江古城建筑特点

丽江古城建筑特点

丽江古城建筑特点两拐房——在经济条件暂不许可时,先盖两坊,此两坊屋不能对面建盖,必须成曲尺形布置,故形成二坊拐角的平面型式,其他两面由照壁及围墙合成庭院。

四合头——它与“四合五天井”一样,由正房、左右厢房四坊房屋组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所不同者有三:是前者相邻两坊屋面错落相叠、正房高于厢房。

既有空间层次,又避免了斜沟,建造上有“十斜九漏”的说法;而“四合头”相邻两坊房屋屋面等高,相交处产生了斜沟,也就是合头之处。

二是“四合头”楼面厦子四坊相联,即成为“跑马转角楼”。

三是前者列三种平面的木构架可任意选用各种形式;而后者只局限于采用无腰檐的“冲天蛮楼”构架。

前后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四合头”、“两拐房”四种平面,都是以它的特点是用花厅联系两个院,前院作花园,两个院的轴线均在房的轴线上。

前院房屋一后由分别两个庭院的入口,各院又有上述四种基本平面型式,由花厅、过厅相联系,组成多进套院。

多进多套院——是由上述四种基本平面型式的多院综合,有纵向发展的,有横向发展的,也有纵横向同时发展的,“一进两院”式及“多进多套院”,一般属于富家大户住宅,皆属大型民居。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

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

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

丽江大研古城内,自古就为纳西族传统聚居地,纳西民居普遍是土木结构瓦屋楼房。

建筑平面形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纳西族的“三房一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

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上贮藏草料。

请问丽江古城有什么特色?

请问丽江古城有什么特色?

请问丽江古城有什么特色?丽江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古城。

丽江古城因其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丽江古城的特色。

一、独特的建筑风格丽江古城的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融合了中原汉族、藏族、白族等民族的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丽江古城的房屋大多采用木结构,以红色角砾岩为墙体材料,以青石板为铺地材料,显得古朴而典雅。

同时,丽江古城的建筑布局自由灵活,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传统布局形式为主,形成了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建筑格局。

二、丰富的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纳西族东巴文化。

纳西族东巴文化是一种古老的宗教文化,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等,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丽江古城还有许多古迹和景点,如四方街、木府、五凤楼、大水车等,每一个景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三、独特的民俗风情丽江古城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纳西族、彝族、白族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些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如纳西族的“三月三”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饰、跳起民族舞蹈、表演民族戏剧等,让游客们领略到了不同民族的风情和文化。

四、美丽的自然风光丽江古城周围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如玉龙雪山、虎跳峡、束河古镇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丽江古城内,游客们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河流和湖泊景色,如黑龙潭公园内的玉河、大研古镇内的四方街广场等。

总之,丽江古城是一个充满着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丽江古城内漫步,游客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城市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丽江风俗文化礼仪

丽江风俗文化礼仪

丽江风俗文化礼仪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也是闻名的旅游城市,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丽江风俗礼仪,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风土人情1、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

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

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

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有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2、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

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

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转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叉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

近年,一种既保持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饮食特色丽江粑粑丽江粑粑分为甜咸两种口味,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用丽江出产的精细麦面,加注从玉龙雪山流下来的清泉揉成面团,在大理石石板上抹上植物油,再擀成一块块薄片,抹上化油,撒上火腿末或白糖后卷成圆筒状,两头搭拢按扁,中间包入芝麻、核桃仁等佐料,再以平底锅文火烤熟待煎成金黄色即可。

鸡豆凉粉鸡豆是丽江特有的一种豆类,产于丽江坝,属黄豆料,因其外形像鸡头部位的眼睛,用鸡豆做成的凉粉称作鸡豆凉粉。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2、滇西北大理、丽江地区的合院民居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2、滇西北大理、丽江地区的合院民居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2、滇西北大理、丽江地区的合院民居
大研古城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3、滇东北会泽地区的合院民居
天南铜都-会泽古城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3、滇东北会泽地区的合院民居
天南铜都-会泽古城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7、壮族的"吊脚楼"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8、布朗族、基诺族的干栏民居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井干式木屋是采用原木经过粗加工建造而成的, 较干栏式木屋更加原始,粗犷,方法也更为简单, 与北美圆木屋有较多相似之处。其具体的建造方 法是:将原木粗加工后嵌接成长方形的框,然后 逐层再制成墙体,再在其上面制作屋顶。
四、落地式民居系列 4、布依族的"石板房"
布依族一般都居住在半山腰及河流边,其民 居形式除了常见的“干栏式”吊脚楼之外, 还有一种风格独特的“以木为架,石头为墙, 石片为瓦”的石板房,且依山伴水,因地制 宜,就地取材而建。
四、落地式民居系列 5、白族的"土库房"
“土库房”是大理白族又一独具风格的传统 民居 ,是适合于农耕生活独立式外向型民居形式。 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大理自然的石环境和人们 对“石”的崇拜分不开。
落地式民居特色鲜明、空 间划分简单、结构简陋、 形式各异。落地式民居在 建构方式上不同程度的反 映出远古建筑结构的特点。
四、落地式民居系列 1、拉祜族的"挂墙房"
拉枯族的挂墙房是一种以头叉为纵向 支撑结构的落地式民居。其平面呈横 向布局,火塘为室内空间控制的中心, 祖先崇拜是划分室内空间的重要依据。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民居:“三坊一照壁”之古城人家一一品味丽江(8)

民居:“三坊一照壁”之古城人家一一品味丽江(8)

民居:“三坊⼀照壁”之古城⼈家⼀⼀品味丽江(8)
民居是古城建筑的精华,漫步街巷,随意⾛近住家或客栈,都会感觉步⼊远古,驻留在某个历
史时段。

纳西民居由住宅和院落两部分组成,这种院落式民居,受汉、藏、⽩等民族的影响,形成了“三
坊⼀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传统民居格式。

进⼊院落,直⾯的正房称⼀坊。

到了正房,才知它是三开间,中间较⼤的是堂屋,供起居和待
客⽤,左右两间为卧室。

正房的两侧各有⼀坊厢房,对⾯为照壁,这样三坊与照壁组成⼀个院
落为“三坊⼀照壁”。

变照壁为⼀坊,房屋由四坊组成⼀个四合院,脚下的⼤院即⼤天井,四坊相接部位,独⽴为⼀
⼩院即⼩天井,⼤⼩共五院⼦,故称“四合五天井”。

院落民居妙趣横⽣,中原江南明清建筑样式,被纳西⼈偷学更新成了⾃家精巧住宅,其聪慧可
见⼀斑。

古城民居以⼟⽊结构为主,⽡屋楼房,⽊梁承重。

从外⾯看,屋基为⽯头砌成,中段护墙⽤⼟基或砖冲垒,成为⼟坯墙、⼟冲墙,上段再加以⽊
板。

主⼈利⽤⼟墙厚度设置壁橱、神龛,增盖吊厦、骑厦等结构,从视觉感观上,巧妙地扩⼤
院落及居室的使⽤空间。

纳西⼈喜欢采⽤卵⽯、⽡⽚、碎⽯镶嵌院⼦天井。

⾛进新义街官院巷4号,传统的宅院地⾯被⽡
⽚镶嵌出四周为蝙蝠,中⼼是“寿”的吉祥图案。

俗称“四蝠闹寿”。

置⾝檐廊下,看那六扇精美的
雕花⽊格花,着实赏⼼悦⽬。

最令⼈羡慕的,莫过于家有流泉流。

古城⼈家家种有盆景,户户养花草,与⾃然亲近,似这般宁静的⽇⼦,象这样感悟⽣命、会享
受⽣活,亦令我这个外来看客⼗分仰慕啊!。

论纳西族民居建筑艺术特色-文档

论纳西族民居建筑艺术特色-文档

论纳西族民居建筑艺术特色民居建筑风格是一个特定民族在特定地域的文化的具体表现,它与当时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意识形态紧密相关,它产生基于特定历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水平及其需要,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文化有一个互相融合、互相影响的过程。

这种融合与影响表现于文化的诸多方面,在建筑艺术上也有所体现。

纳西族的民居建筑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是当地纳西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建筑风格,彰显自然与人的和谐,纳西丽江古城更是把这种“人—自然—建筑”三位一体的协调性发挥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谓是人类理想居住环境的典范,其民居建筑特色也显现出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纳西族民居建筑的发展纳西族在中国56 个少数民族中不算是一个大民族,但是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与民居建筑特色算是享誉中外,颇具人们的关注,已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来看,纳西族建筑可分为巢居、洞穴、窝棚(风篱)泥式建筑、井干式木楞房、土木结构瓦房、砖瓦钢混结构的七个发展阶段。

从内容上又可分为以丽江古城为代表的古镇民居、以坝区为代表的农村民居、以山区为代表的木楞房民居,以永宁纳日人为代表的母房民居。

大多以木楞房、草房为主,普遍地兴建楼房是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东巴经书中有巢居、洞穴居、窝棚居建筑样式的记录,这与人类建筑起源是堪称一致。

随着时代的发展,纳西族的建筑风格日趋多元化,但至今在纳西族一些较偏远地方仍保留有古老的居住形式,现如今在四川左所纳日人中就仍然留存这用土块垒起四周,辅以木架,然后覆盖上干草和木板,中设火塘的居住形式。

这种居住形式我们也可以从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房与屋的书写中隐约可见,纳西族自从进入有文字社会发展阶段以后, 上告别就基本了这种原始居所,取而代之已经构建了不同的民居木楞房。

在《丽江府志稿》中就有记:“麽些蛮所居,用圆木纵横相架,层而高之,至十尺许,即加椽桁,覆之以板,石压其上,房内四面皆施床榻,中轩火炉,高与床齐,用铁锢。

云南丽江古城民居

云南丽江古城民居

云南丽江古城民居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

因四周青山环绕,城中碧水盈盈,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起名为“大研镇”。

丽江古城由大研镇、束河镇和白沙街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大研镇为代表。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的高山作为天然屏障。

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

其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800年的历史。

历代均为滇西北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

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的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民居的特点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民居建筑融北京的四合院和当地土木结构特色于一体:正房堂屋、两旁侧室,走廊宽敞、天井豁亮。

门窗多精雕细刻花鸟图案,门楼修得富丽堂皇。

院落地面为卵石、瓦砾、玻璃等嵌拼的各种图案。

这里的居民素喜栽花种草,每家院中都摆放着盆景花卉,浓绿中绽放着鲜艳的花朵。

每到夜晚,城内灯红柳绿,凉风习习,花香阵阵,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古城最奇特的是巧妙地调用了清澈的玉泉水,水将进城,将水一分为三,三分为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让它穿街过巷,流遍千家万户,形成了“户户泉水,家家垂柳”特有风景。

水绕民家,自然以桥通路,大研镇有桥354座,多为明清时所建造。

丽江古城中的青石板路也很奇特,石板来自深山,清亮光洁,石面上有五颜六色的图案,自然雅致。

街道上还设有自动清洗系统,可保证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尘。

美丽的丽江古城既有山城的风貌,也有水乡的韵味,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和“高原姑苏”不为过也。

丽江民居平面完整多样,变化自由。

民居规模大小、房间多少、院子尺寸取决于家庭人口的多少、经济条件和地形地貌等因素。

丽江客栈的特色

丽江客栈的特色

xx客栈的特色丽江地处滇西北。

地处青藏高原的南端,海拔2400米左右。

旅游是丽江的支柱产业。

作为以纳西族、彝族、白族和汉族主要聚集地的丽江,文化多元,民俗民风也是多不胜数。

这就必定影响到建筑领域,也就是客栈建筑风格。

所以丽江古城不论是客栈还是民居有一下显著特点。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

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

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

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

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

所以丽江客栈参照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这种布局,显得古色古香,又体现了纳西的建筑风格。

丽江现有的四千多家客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纯粹的纳西建筑风格,没有改动,完全复制了纳西的文化、民俗,典型的纳西民居式客栈。

处在古城五一街和七一街的部分客栈就是这样。

第二种是现代性的商务型的客栈。

客栈设计和布局完全按照现代流行元素建造而成,充满动感和时代气息。

第三种是纳西风格和现代元素结合的客栈。

客栈把纳西的文化、习俗和现代元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这样看起来客栈既充满古朴的纳西风味,又不失现代的情调,是入住的游客游离于现代文明和古代文化之间,十分的惬意。

比如地处五一街的丽江逸景湾客栈就是典型代表之作。

以上是从建筑设计和布局方面来区分的。

从服务理念和意识方面来看,丽江客栈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一是体验式客栈。

体验就是感受完全不同于一般的东西。

客栈把体验新事物放在服务的第一位,比如体验丽江户外越野,户外徒步,驴友之旅等等。

云南丽江古城景点介绍

云南丽江古城景点介绍

云南丽江古城景点介绍云南丽江古城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丽江古城以其独特的纳西民族文化和古老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丽江古城的主要景点。

1. 大研古镇大研古镇是丽江古城的核心区域,也是丽江古城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古镇中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这些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飞檐翘角,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在古镇中,游客可以漫步古街,感受古老的氛围,还可以品尝当地特色小吃,购买纪念品。

2. 木府木府是丽江古城的另一处重要景点,也是丽江古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木府建筑气势恢宏,是纳西族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纳西族贵族府邸。

游客在木府内可以了解纳西族的历史文化,欣赏古代建筑的魅力。

3. 白沙古镇白沙古镇是丽江古城的一个分支,也是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沙古镇保存着大量的明清时期建筑,这些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纳西族特色。

在古镇中,游客可以参观古老的庙宇、祠堂,感受当地的宗教文化。

4. 玉龙雪山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古城的北部,是丽江的著名景点之一。

玉龙雪山以雄伟的山峰和积雪而闻名,是中国境内最南的雪山。

在玉龙雪山,游客可以乘坐缆车,欣赏雪山的壮丽景色,还可以进行滑雪、观赏冰川等活动。

5. 玉水寨玉水寨是丽江古城的一个小镇,也是丽江古城的重要景点之一。

玉水寨保存着大量的纳西族传统建筑,这些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在玉水寨,游客可以参观纳西族的传统手工艺作坊,了解当地的手工艺文化。

总之,丽江古城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

游客可以在古城中感受纳西族的独特文化,欣赏古老的建筑风格,还可以领略玉龙雪山的壮丽景色。

希望大家有机会前往丽江古城旅游,亲身体验这里的魅力。

云南丽江古城旅游景点介绍

云南丽江古城旅游景点介绍

云南丽江古城旅游景点介绍云南丽江古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城镇之一,位于滇池西北侧的丽江市。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浩瀚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纳西族城市,因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纳西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对丽江古城的一些主要旅游景点的介绍。

1.大水车:位于古城入口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之一、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建筑物被誉为“古城之魂”,它是纳西族人民传统智慧和勤劳精神的象征。

2.四方街:也被称为“木府街”,是丽江古城最繁华热闹的地方之一、街上有各种各样的商店、餐厅和酒吧,游客可以购买到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品和美食。

3.狮子山:位于古城的西部,是丽江市最著名的山峰之一、山上有一个古老的寺庙,游客可以爬上山顶,欣赏到整个古城的壮丽景色。

4.清明上河图美术馆:这是丽江古城内唯一一家美术馆,展出了许多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个巨大的清明上河图模型,再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和生活场景。

5.黑龙潭:位于丽江市郊区,被认为是纳西族的“母亲湖”。

这个湖泊被美丽的山脉环绕,水清澈见底,是一个非常适合放松和享受自然的地方。

6.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市的北部,是云南最著名的雪山之一、这座山峰高达5596米,是登山爱好者和自然景观爱好者的天堂。

山上有一条长约7公里的索道,游客可以乘坐索道到达山顶,欣赏到壮丽的山景和清新的空气。

7.白沙古镇:位于丽江市的西北部,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纳西族村落。

这个村庄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纳西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8.木府:是丽江古城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纳西族著名的财富。

这座古老的建筑不仅展示了纳西族的建筑风格,还展示了纳西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9.第一杆街巷:又称为文明街,是古城内最古老、最有特色的街道之一、这里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店、工艺品制作工坊和小吃摊,游客可以购买到一些独特的纳西族工艺品。

10.三义库:位于古城内,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代纳西族祭祀场所。

纳西民居

纳西民居

丽江纳西族民居鉴赏丽江纳西族传统的民居以它鲜明的特点反映着纳西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民族习俗、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纳西社区的不断发展,长期以来,它在平面布局上、构筑上、建筑艺术上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丽江纳西族民居吸取、融汇了中原地区建筑和邻近的大理白族民居平面布局形式的长处以及香格里拉藏族的宗教信仰而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其特有的形式风格。

关键词:丽江古城纳西族民居建筑1 丽江古城及纳西民居概况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的丽江市古城区,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

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千米,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古城现有居民25000余人。

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

纳西族的民居建筑随着分布地区的地理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文化、技术发展情况的不同,有着多种不同类型。

在丽江的高寒山区,至今保存着少量的井干式“木楞房”,是纳西族民居中比较原始的形式,如今只占极少数。

随着社会的前进、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交流、生活的变化,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是大部分的纳西族人民聚居所在的丽江坝子的纳西民居,尤其以丽江古城的民居为代表。

它已不是纳西族民居的原始形式,而是近几百年来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特点,吸取及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一些优点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同时它的平面布局、构架及造型上反映了唐、宋、中原建筑的某些特点;某些平面形式与其邻近的白族有若干相似之处;部分装修也受到剑川木雕技艺的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它在平面布局上,构筑上,建筑艺术上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他们主要集中在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白沙古镇等地,人们称之为丽江纳西族民居。

2 丽江古城纳西民居空间特点中国传统的都城都有作为防御的城墙,而丽江古城却没有城墙。

传说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统治纳西的土司为木姓,木字加口即为“困”字,此乃大忌,故木氏土司不筑城墙;另一种原因是:古城四周有青山怀抱,形成了天然的“城墙”,通往外地的要隘,都有天然的关口,起着防御作用。

浅析丽江古城的规划结构与建筑布局

浅析丽江古城的规划结构与建筑布局

浅析丽江古城的规划结构与建筑布局浅析丽江古城的规划结构与建筑布局1丽江古城概况雪⼭脚下的丽江古城是遐迩闻名的⼈⽂旅游景点,整个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和浓郁民族特⾊的建筑风格让世界叹为观⽌,曾被世⼈誉为“东⽅的瑞⼠”、“⼭国⼩苏州”、“⼈间花园”。

1997年12⽉,丽江古城与⼭西的平遥古城、湖南的凤凰古城⼀并被联合国教科⽂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选为世界⽂化遗产(如图1-1)。

1.1丽江古城的⾃然地理环境丽江纳西族⾃治县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北部,其地理坐标为北纬26°34’⾄27°26’,东经99°23’⾄100°32’之间,⾯积7648平⽅公⾥,⼈⼝32.9万⼈。

这⾥居住着纳西、栗栗、普⽶、汉、⽩、彝、藏等⼗多个民族。

其中、纳西族18.4万⼈,占总⼈⼝的57%。

丽江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递降。

海拔最⾼点在⽟龙⼭主峰扇⼦陡为3396⽶,最低海拔在⾦沙江河⾕,为1219⽶,⾼差达4337⽶。

丽江古城坐落在⽟龙⼭下⼀块海拔2400⽶的⾼原台地上,全城⾯积达3.8平⽅公⾥。

1.2丽江古城的历史⽂化渊源丽江古城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秦汉以前,丽江就有古⼈类活动的⾜迹。

丽江地区历史悠久,然⽽,丽江古城的雏形究竟形成于何时,⽬前仍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有两种观点:⼀是宋末元初说,按此说,丽江古城的历史有七⼋百年;⼆是唐初说,古城的历史当再上溯五百年。

古城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古以来是汉、藏、⽩、纳西等民族⽂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军事战略要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到了明清两代,古城成为丽江府府城。

明朝洪武年间,⽊⽒⼟司仿北京紫禁城之制对古城进⾏了⼤规模的建设和扩张,但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古城在杜⽂秀回民起义中⼜遭到很⼤破坏。

经清末、民国及建国后的修复和建设,古城的布局和形制仍保留着明清的格局。

2丽江古城的规划原则及营造⼿法丽江古城的规划原则及营造⼿法,既存在对北京紫禁城⼀些建制形式的效仿和吸取,⼜考虑到了⽤地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理⾏为特征,既融合了汉、⽩、彝、藏各民族精华,⼜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

告诉你关于丽江古城的知识,让你了解一个真实的丽江古城

告诉你关于丽江古城的知识,让你了解一个真实的丽江古城

告诉你关于丽江古城的知识,让你了解一个真实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它展现着汉、纳西、藏、白等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生动景观和多元文化形态。

一、“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屋顶上的瓦猫,这些说的是什么?有人说,了解一座城,首先应从它的建筑开始,依山傍水修建的丽江古城融汉、白、藏各民族之精华,在建筑上也颇具纳西族独特的风采。

丽江古城基本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基本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的土木结构瓦屋建筑。

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年人居住;东西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

在丽江古城,你可能一不小心就错过了屋顶上的风景,但只要一登高、一回眸,或在客栈二楼的露台,便能看到一尊瓦猫守护着一个院落,张开大嘴,空着肚子,有“招财进宝、镇宅、避凶、趋吉”的寓意,它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建筑文化特色。

二、关于四方街,你知道多少?大家都知道,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

由于四方街广场的形状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因此它的名称由土司而得,并取'权镇四方'之意。

同时,也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

四方街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商品交易场所。

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

如今的四方街仍是古城中最繁华的地方,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

置身其中,仿佛令人步入“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

在四方街,你还能不时看到纳西族的原生态民族歌舞表演,热美蹉、勒巴舞等都有机会亲自体验。

三、丽江古城为什么没有城墙?城墙是古代城市建造的一项重要防御工事,然而丽江古城的各个入口你都看不到城墙,这是为什么呢?避讳。

古代对于统治者来说,许多问题都讲究避讳。

丽江受木氏土司统治数年,土司家族得明朝皇帝赐姓为“木”,建筑城墙意为将“木”围起来变为“困”字,为了避讳,古城便没有修筑城墙。

丽江古城民居的审美赏析-最新文档

丽江古城民居的审美赏析-最新文档

丽江古城民居的审美赏析一、丽江古城民居的地域文化建筑有自己的美感体现,它不像绘画、雕塑那样再现生活,而是通过建筑物的体积、布局、比例、空间安排、形体结构及各种装饰造成一种韵律和情调,侧重情感和意境的表现。

合院建筑是我国最为普遍的建筑类型,发源于中原地区,随着中原文化进入西南地域,合院建筑及诗歌、绘画等在西南地区流传开来,以“一颗印”“三坊一照壁”为民居典型代表,在汉化尤为明显的丽江,大研镇民居、大理古城民居、建水民居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个少数民族聚集地,纳西族占总人口的66.7%,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滇中高原过渡地带,纳西族居住的地区因此成为上述几省区各民族彼此交往的通道。

丽江大研古城是个海拔 2400 米的高原山城,是丽江的中心。

丽江当时的统治者木氏土司十分敬仰中原文化,因此在建筑形式上采用了“合院建筑”为主导地位的多元并存形态。

二、丽江古城民居的类型丽江古城形成约在宋末元初。

纳西族在古代曾有“穴居”的习俗,故史籍上有“么些洞蛮”之说,之后又有过与游牧生活相适应的羊毛毡制帐篷居住的习俗。

自明代始,在丽江纳西族中已建有宏伟壮观的瓦房,到了明末,丽江古城居民逾千户,可谓“民居群落,瓦屋栉比”。

从清代起,汉、白、藏等族的建筑技术不断为纳西人吸收,“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土木或砖木结构瓦房建筑在丽江城镇和坝区、河谷区农村普遍流行,并产生了古朴中透出清幽、恬静中显出古雅的、极有特色的民居庭院。

丽江民居较为常见的形式有两坊拐角、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

一院建筑基本由三部分组成:院子,也是当地人说的“天井”,生活功能需求的房屋,介于两者之间的廊。

三坊一照壁是由三座坊和一座照壁所围成的四合院,东面为照壁,正对正房,成为院内主要景观。

四面各有一座坊,在四个角上还各有一个小院,当地称为“漏角天井”,这种形式称为“四合五天井”,它采取正房坐西朝东、南的方向,在四个漏角小天井中必有一个用于大门入口设门楼,亦多朝东、南。

丽江古城必游景点介绍

丽江古城必游景点介绍

丽江古城必游景点介绍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拥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绚丽多彩的景色,每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来此一游。

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丽江古城必游的景点。

一、四方街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地带,它是丽江人的集会场所,也是古代商业活动的中心。

现在的四方街是仿古建筑,商店林立。

夏季你可以来这里逛逛,吹吹凉风,看看丽江本地的小商品和手工艺品。

来这里一定要吃一次酸菜鱼和丽江的火腿,特别美味。

二、束河古镇束河位于丽江市的北面,是滇池流域的一个古老的村庄,是纳西族文化的发源地。

束河古镇内有很多古建筑物,其中有一个是建于868年的木制皇城,现已被列为神秘宫殿。

每天并不是很多游客来这里,所以你可以慢慢地欣赏这里的美景,感受到神秘的古代文化。

三、玉水寨玉水寨位于丽江市境内,距古城不远。

玉水寨被云南省文化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其固城墙、雄壮、威武的城门和优美多姿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光。

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各种民族文物,例如纳西族的器具和服装,藏族戏曲的表演等等。

除此之外,寨内还有许多美食和特产,你一定会爱上这里。

四、黑龙潭公园黑龙潭公园位于丽江市区东部的玉龙雪山下,这里有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美景。

公园内有着深水深山,茂林修竹,新奇瑰丽的花卉,以及潭水晶莹剔透,底清鱼跃的美景,让游客们放松身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游览到黑龙潭,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色,还可以体验到纳西人的民俗文化和节日活动,是一座很值得一游的公园。

五、丽江古城南门广场南门广场是丽江古城的南门入口,是一个有名的广场。

广场上有大型纳西族服装表演,展现了纳西族的歌舞、器具和服饰。

广场和古城街区相连,可以边逛街边欣赏古城内建筑物的独特风貌,也可以品尝到当地小吃和特产。

总之,丽江古城是一个很漂亮的城市,它由古代的建筑和现代的建筑组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前来一游。

如果你有机会去这里,不妨多去走走,看看这里的美景,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和小吃,参观一下纳西族的民俗文化和历史。

漫步在丽江古城感受古代民居的独特韵味

漫步在丽江古城感受古代民居的独特韵味

漫步在丽江古城感受古代民居的独特韵味丽江古城是中国云南省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古城保存了许多古代民居,通过漫步在古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民居独特的韵味和历史底蕴。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穿越时光的旅程。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纳西族自治县的永胜坝,距离丽江市区有约10公里的距离。

古城建于宋朝,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

这座古城的布局十分规整,整体呈现出以水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古城四周环绕着三条清澈的河流,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水网,使古城更具魅力。

而在这座古城中,保存着许多古代民居,这些民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古代民居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在丽江古城中的古代民居,我们可以看到独特的木结构建筑风格,它们将工艺美术与实用性完美结合。

首先,古代民居的独特韵味体现在其建筑风格上。

古代民居通常会采用四合院的布局,中心是一个庭院,四周围绕着厅堂和房间。

这种布局使得整个建筑更加开放,宽敞明亮。

而且,在建筑材料上,古代民居大多使用木料,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这些木结构建筑经过数百年的沧桑岁月,依然保存完好。

走进其中,仿佛穿越回古代,感受到古人居住时的生活气息。

其次,古代民居的独特韵味还表现在其装饰艺术上。

古代民居的装饰非常讲究细节,无论是门窗、栏杆还是天花板,都有着精美的雕刻和彩绘。

这些装饰图案多是与自然、人物和神话传说有关,展示了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古代民居的室内摆设也非常精致,家具、器皿等物品都是经过精雕细琢,体现出古人对生活的品味和追求。

最后,古代民居的独特韵味还在于其文化内涵的丰富。

古代民居不仅仅是建筑,更是文化的载体。

在古代民居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信息。

比如,在古代民居中的藏书楼,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

而在古代民居中的宴会厅,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热情好客和亲朋聚会的喜庆氛围。

这些文化内涵的丰富使得古代民居更具深度和内涵。

三坊一照壁

三坊一照壁

三坊一照壁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族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型式。

先锋街20号杨宅是城镇中三坊一照壁较好的一例(后有所改动),三坊每坊皆三间二层,正房一坊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房二坊由下辈居住。

正房三间的两侧各有“漏角屋”两间,也是二层,但进深与高度皆比正房稍小,前面形成一个小天井或“一线天”以利采光、通风及排雨水。

通常,一边的漏角屋楼上楼下作卧室或书房,也有作杂物储藏室的;另一漏角屋常作厨房,高为二层但不设楼层,以便排烟。

漏角屋的入口一般在厢房厦子的端墙上,设门控制。

此例正房与厢房二坊相交处在结构上用“头梁合抱柱”的办法共用一根柱子,这样三坊与照壁台围成一个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生活天井,其间砖石铺地,放置少量盆景花卉。

大门设在东南角、东厢房一坊厦子的端部,朝南向。

七一街星火巷41号李宅同为三坊一照壁,但天井较小(面阔约两间),结构上不用“头梁合抱柱”,而用相应的照面梁榫卯相接组成“跑马转角楼”。

两个漏角屋仅为单层;大门设在东南角,占用一间厢房,朝南向,由南面的街道直接跨渠进入,这些都是在紧张的地段因地制宜所致。

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平面功能上略有不同,白华大队中心二队和宅较为典型。

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皆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称作草料楼。

天并不像城镇中仅供生活之用,而要兼供生产(晒谷子或加工粮食),故而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石铺地),为此,正房与厢房二坊相交处在结构上不用“头梁合抱柱”,而用八宇墙将二坊脱开以扩大天井面积。

此例西北漏角屋为厨房,其外为菜园;西南角不设漏角屋,原安排一花园(现供养猪等副业用);照壁东面利用空地围以小院绿化种植;东南角大门外还有一块可拴牛马的场地,这些都是农村利用各种地段发展副业生产而作的灵活安排。

城镇中常有临街的房屋作铺面用,如七一街八一路46号赖宅亦为三坊一照璧,南面临街,结合地形将一厢房上层作铺面。

「丽江古城的文化与其建筑特点」

「丽江古城的文化与其建筑特点」

丽江古城的文化与其建筑特点摘要: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城中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建筑,其深厚文化底蕴也同样影响到了它的建筑特点,受汉族影响,其建筑特点既有本民族气息,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主要的民居类型为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代表性建筑有木府,五凤楼和束河民居建筑群等。

关键词:建筑特点,建筑构造,文化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它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

丽江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丽江木氏先祖将其统治中心从白沙移至狮子山麓,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

经过近一千年时光的积淀,丽江古城的韵味也变的醇厚,其源远流长的文化也变得更加神秘,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

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纳西、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影响。

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

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

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

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

以下为几种比较常见的建筑类型。

一、古街ﻩ古城中的古街是古城建筑的特色之一,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

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

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丽江古城民居有哪些建筑特色
【学员问题】丽江古城民居有哪些建筑特色?
【解答】丽江古城于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建筑经典。

与诸多皇宫、古城不同,丽江古城是平民的古城,是淹没在民居中的古城,同时,因地处边地,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尤其纳西族作为丽江的主体民族,为丽江古城的生成、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由此也使这一古城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建筑特色与美学特点。

一个民族的建筑也是一个特定民族、特定地域的文化的具体表现,它的产生基于特定历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水平及其需要,最开始突出的是实用性和功能性,其后才越来越注重审美性、文化性。

居住建筑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自然也成为各种民俗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场所,本身也构成民俗环境的一部分,由此反映出一个民族、地方所独具的文化色彩。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丽江古城的生成及发展理念,也是古城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

纳西族民居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不同的建筑格局,前期以井干式的木椤房及其天柱、母柱为代表,后者以土木结构的庭院建筑为主,但二者之间也有内在的联系,尤其是纳西人一直源远流长的建筑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的。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