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健脾系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健脾胃(转)1
偶然看到这些文字,深觉有益,便转了过来。
特别鸣谢新浪“绮在深秋的博客”
分类:小儿护理
中医认为脾为小儿之本,很多疾病源于脾胃,如腹泻、便秘、咳嗽、湿疹、感冒、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良等等,因此养胃健脾成为父母们的重要任务。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资料供参考(尽量不断添加):
腹泻:
原因: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进食不洁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可能会腹泻,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抑郁、情绪起伏不定,亦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产生腹痛和腹泻症状。另一方面,若受了凉,特别是小腹受凉,亦会导致腹泻。腹泻的另一个原因,是身体对某类食物过敏,以致影响消化吸收,例如许多宝宝因缺乏乳糖酵素,无法消化乳类制品的乳糖,便会腹泻。
一、细菌感染性腹泻: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天数次至十余次,大便多有泡沫、黏液并呈黄绿色,还伴有发热、腹胀和呕吐。如果是细菌性痢疾,大便次数频繁,但量不多,呈黏液脓血便,臭味较重,严重者可有高热、抽搐等。重症腹泻的患儿,还可出现尿少、口渴、精神萎靡等脱水症状。
1、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多在夏季发病,起病比较缓慢,开始轻,逐渐
加重。出现呕吐、低热及脱水症状,大便有腥臭味,可有较多粘粹,亦可有便血情况。
2、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腹泻多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所致。主要特点为不同程度的发烧、腹泻和呕吐,大便开始呈黄绿色,3-4天后变成有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便。次数极多,每天可达10-20次,小儿脱水情况严重。
3、霉菌引起的腹泻多并发于其他感染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病儿。大便每天3-4次,为黄色稀水便,有的像豆腐渣状,有的呈绿色,泡沫多,带有粘液。
治疗方法:
不要将两种或三种抗生素一起使用,更不要频繁地更换用药。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痢特灵、氨基苄青霉素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选用青霉素或红霉素;霉菌感染应选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二、病毒感染性腹泻:
轻者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之腹泻,一天内大便3—6次,不超过10次,大便黄绿色,水分较多,或呈蛋花汤样,没有失水表现,精神尚好,偶尔有恶心、呕吐,粪便显微镜检查仅有少许白细胞和脂肪滴。一般5天左右可以痊愈。较重的腹泻,每天可达10次以上,大便呈水样,量多,故不久可以引起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减低、口干、眼眶及前囟凹陷、哭时无泪或少泪、精神委糜、面色苍白等,同时有酸中毒的表现,如口唇樱红、呼吸深快、嗜睡等。如得到及时治疗,一般在1周
左右可以痊愈。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特效的西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丰富的经验。若大便清稀,色淡不臭,常用霍香10克,苏叶10克,半夏10克,陈皮5克,茯苓10克;若为发热,舌质红,咽红,小便短赤者可用葛根10克,黄岑10克,黄连3克,泽泻10克,广木香3克。中草药铁苋菜、地锦草、律草也有较好效果。
三、非感染性腹泻:多由喂养不当致使胃肠功能紊乱,如过早、过多地添加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这类患儿往往有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气味酸臭,同时伴有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如果是由长期滥用抗生素引起的继发性腹泻,大便则呈豆腐渣样。有时患儿患感冒、肺炎、中耳炎后,也常会伴有腹泻。
1、寒泻因为过食生冷,感受风寒引起症状:症见腹泻清稀,含有泡沫,臭气不大,肠鸣腹疼,或兼见恶寒发热,舌苔白腻。主要是由于肚腹受寒,寒凝气滞,气机不畅所发。治疗上当以疏风散寒,理气止泻为法。用药可以选服藿香正气胶囊,每次2粒,一日2次。外用“小儿敷脐止泻散”贴脐,一日换一次。
2、热泻病儿肠胃积热,外受暑湿引起腹泻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酸臭,小便黄。可选用“葛根芩连微丸”每次1g,每日服3次。
3、水泻病儿贪食生冷食物,引起水泻不止,每天大便次数多,肠鸣腹胀,大便如稀水或不成形,泄后肠鸣腹胀减轻。病儿病情很容易加重,发生脱水。一般应到医院请医生治疗。
4、伤食泻主要由于过食或添加辅食不当引起腹胀腹痛,便前哭闹,大便酸臭,或见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或如臭鸡蛋味,肚腹胀气,口臭气促,食欲不振,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治疗应以消食化积为法,常用的中成药有保和丸、至保锭。伤食泻当积滞被消导后,腹泻自然会止。
5、脾虚泻:宝宝大多是腹泻治疗不及时或喂养不当,腹泻迁延不愈而造成。大便稀溏,可见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多在吃下食物后就泄,时轻时重,面色萎黄,体重不增加或增加缓慢,精神不振,严重者有便后脱肛,手脚发凉等症状。可用启脾丸、醒脾养儿颗粒。
6、寒湿、脾虚:大便稀薄或蛋花汤样,或有泡沫,或夹有不消化食物,呈黄色或黄绿色,无粘液及脓血;大便常规检查无红、白细胞及脓细胞,或偶有数个白细胞;无发热、腹痛及呕吐,无脱水及酸中毒;接受过抗生素及其它治疗,疗效不佳;中医辨证为寒湿泻或脾虚泻。
7、湿热泄:症见泻下水分较多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粘液,时有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疲劳不爱动,有时可出现发热,口渴,小便黄少,舌苔黄腻。本证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走大肠而发。治法应为清热利湿,常用的中成药有加味香连丸。
8、脾肾阳虚泻:症状有久泻不止,粪质清稀或为不消化食物,有的脱肛,小婴儿可见睡时露睛,舌淡苔白。治法以补脾温肾为主。中成药可选用附子理中丸。
治疗方法:
根据体质病症不同,辩证施治,不可随意用药,用错药物反而加重病情。很多家长按西医方法注重添加钙剂和其他各种微量元素,长期添加不见有效,反伤脾胃,造成恶性循环,小儿脾胃多虚弱,应以健脾强胃为主要目标,其意义远大于添加各类微量元素和其他营养,脾胃强健,营养从各种食小儿健脾胃(转)2
脾虚易感
“脾虚易感症”通俗地说,就是小儿食欲不振,经常感冒,甚至一个月要反复感冒几次。在中医的古典医籍和现代教科书中均无此病名,但近年来临床上却很常见。据北京中医医院儿科统计,在冬春季节占门诊的80%以上。提起小儿易感,许多家长都深有体会。这种孩子经常生病,反复患呼吸道感染,家长为之经常跑医院,耽误工作。孩子也很痛苦,身体瘦弱,往往伴有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症。一般来讲凡是2岁以上的儿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以上,下呼吸道感染3次以上;3—5岁小儿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以上,下呼吸道感染2次以上;6~12岁小儿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以上,下呼吸道感染1次以上,即可称为易感儿,又叫复感儿。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炎、咽炎、扁桃体炎。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