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2d4fa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9.png)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教案标题: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
2. 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3. 能够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1.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 基因的分离定律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的关系。
3. 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遗传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教学实验器材、豌豆实验结果数据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并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引出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
Step 2:讲解基因的分离定律(15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包括:-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后代中,两个基因割裂分离并独立遗传给子代。
-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为后续的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Step 3:分组讨论与实验(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遗传特征进行观察和实验。
教师提供豌豆实验器材和实验记录本,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在遗传现象中的应用。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基因的分离定律对于不同遗传特征的解释。
Step 4: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并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进行对比和归纳。
- 学生通过总结和归纳,加深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Step 5:拓展与应用(10分钟)教师提供其他遗传现象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并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思考和疑惑。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实验、讨论和拓展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遗传现象。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20697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d.png)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过程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背景。
2. 使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过程:纯合亲本杂交、F1代自交、F2代分离比。
2.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预测遗传后代、遗传咨询、育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如何理解等位基因的独立性、分离与组合。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2. 利用动画、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基因分离定律。
3. 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孟德尔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进而引入基因分离定律的教学。
2. 讲解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使学生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背景。
3. 讲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引导学生理解等位基因的独立性、分离与组合。
4.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让学生了解遗传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如肤色、眼色等,让学生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进行解释。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遗传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遗传实验:设计简单的遗传实验,如植物杂交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理解。
基因分离定律的教学设计
![基因分离定律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3ab50c6bd97f192279e94e.png)
基因分离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孟德尔发现基因分离规律的实验过程以及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孟德尔对遗传学所做的贡献和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理解与遗传学实验相关的遗传学基本概念;理解对遗传学实验进行分析的基本思路;理解基因分离规律的内容、实质及实践意义;掌握运用基因分离规律分析遗传现象的方法和表述方式。
2.通过介绍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介绍测交及其意义,使学生理解对假设作出证明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意义,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使学生理解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和掌握运用基因分离规律分析遗传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村地区的学生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初步掌握进行植物遗传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为实际操作做好知识上和方法上的准备。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通过介绍孟德尔所进行的植物遗传学实验过程和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努力探索、积极尝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使学生理解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以及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对学生进行内因与外因、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教育;通过使学生理解基因分离规律的理论、实践意义,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和法制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分离规律是遗传的基本规律。
掌握好分离规律可以为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和伴性遗传等知识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通过学习分离规律还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认识。
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又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这其中包括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科学价值观教育的极好素材。
因此,在介绍基因的分离规律时重点有三:(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的假设和对假设的验证过程,以及现代遗传学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规律的内容、实质及其与减数分裂的关系。
(3)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025年高中生物高考精品备课教案:基因的分离定律
![2025年高中生物高考精品备课教案:基因的分离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de0cb37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6.png)
基因的传递规律课时1基因的分离定律课标要求核心考点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1.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2.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基因的分离定律2023:江苏T23(1)(2)、海南T15、天津T16(1)(2)、全国甲T6;2022:浙江6月T9和T28(2)、全国甲T32(1)(3)、浙江1月T10、重庆T19、北京T18(1);2021:湖北T4和T18、全国甲T32(1)、北京T20(1)、浙江1月T19;2020:海南T20、全国ⅠT5、浙江7月T18和T28(1)、浙江1月T18、江苏T7;2019:海南T18、全国ⅡT5、全国ⅢT6和T32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基因的分离定律。
2.科学思维——归纳与演绎: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分离定律的实质。
3.科学探究——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杂交实验命题分析预测 1.本部分内容是高考的核心考点之一,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分离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性状显隐性的判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基因型和表型的判断、遗传实验设计等。
2.预测2025年高考还可能将本部分内容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变异等结合,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学生用书P118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操作流程辨析与交配方式有关的概念及其应用杂交概念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应用①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于一体,获得新品种;②通过后代性状比,判断显隐性自交概念同一个体或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交配应用①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②用于植物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测交概念F 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应用①测定F 1的基因型,F 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②高等动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正交和反交概念正交和反交是一对相对概念,若正交为♂A (性状)×♀B (性状),则反交为♂B (性状)×♀A (性状),反之亦然应用①常用于判断待测性状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②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回交概念杂种子一代与两个亲本中的任一个进行交配应用①与隐性亲本回交,检测子一代基因型;②在育种中,加强杂种个体的某一亲本的性状表现自由交配概念又称随机交配,指群体中的雌雄个体随机进行交配,基因型相同和不同的个体之间都可进行交配应用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3.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实验原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19]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内的彩球分别代表[20]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21]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8905c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c.png)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教案标题: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3. 能够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遗传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难点: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遗传问题。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遗传学的案例和图片,引出基因分离定律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基因分离定律(15分钟)
1. 介绍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2. 解释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和基因分离定律的三个基本原则。
3.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三步: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
第四步:案例分析(15分钟)
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遗传问题。
第五步:练习和讨论(10分钟)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答疑,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进行总结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其应用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遗传问题。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7bb670dd3383c4bb4cd2fd.png)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篇一:基因分离定律教学设计《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1.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1.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2.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2.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2.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目标3.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3.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教学疑点:相对性状,杂交方法【教学过程】(一)教师活动: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得先了解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教师活动:介绍孟德尔简历,豌豆杂交试验,揭示遗传学的经典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5年后三位植物学家分别用不同植物证实了孟德尔的发现后,被埋没的真理重新展现光辉。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
此方法是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杂交试验法?显示《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对着图讲解父本、母本,如何去雄,如何传粉、受精,受精卵是第二代的起点,发育成胚直到豌豆种子。
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豌豆。
自花传粉,也是闭花受粉。
试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这是他研究的特点,也是他研究成功的原因之一。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讲述:由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苏教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4b2f4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6.png)
(1)请结合实例,论述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2)请论述等位基因的独立性在遗传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请论述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
(4)请论述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对遗传学发展的影响。
5.实验题:
(1)请根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现象,设计一个验证实验。
(2)请解释实验操作中,如何确保等位基因的独立性得到验证。
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现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育种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等位基因的独立性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命观念:通过学习基因分离定律,使学生认识到遗传现象在生物繁衍过程中的重要性,形成对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解,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念。
4.社会责任:学生能将基因分离定律应用于实际生活,如遗传育种、疾病诊断等领域,认识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关爱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本节课通过以上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F1代显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当F1代进行自交或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时,F2代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3)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育种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选择优良品种、控制疾病等。
(4)等位基因的独立性体现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独立分离。
高中《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154a3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0.png)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通过一个生活化的实例引起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关于家庭成员眼睛颜色遗传的案例,提问学生:“为什么有的家庭中,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子女有的是单眼皮?”这个问题将激发学生对遗传现象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教师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基因、染色体等基础知识,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通过复习,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基因的分离定律。
5.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经过反复实践和验证。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道德观念,使学生明白遗传知识在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基因型、表现型等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分析遗传现象。
-例如:模拟豌豆杂交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遗传规律。
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例如:播放遗传实验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利用在线遗传学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cb2f5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6.png)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验结果;
3. 了解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遗传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验结果;
2. 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和结论。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
2. 理解细胞分裂和生殖细胞形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软件;
2. 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验材料;
3. 实验室用品。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和遗传规律。
2. 讲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验结果,介绍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和结论。
3. 展示孟德尔实验过程,并分析实验结果。
4. 教师以绘图、实验等形式,展示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遗传中的应用。
5. 练习和讨论:学生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相关题目的练习,讨论解题方法和策略。
6. 总结与提高:总结基因分离定律的要点和应用,提高学生对生物遗传规律的理解。
六、作业
1. 完成基因分离定律相关题目的练习;
2.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历程和发展。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验结果,掌握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和结论,提高了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验和综合训练,加深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培养其对生物遗传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沪科版高中第三册《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高中第三册《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c02e93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a.png)
沪科版高中第三册《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前言《基因的分离定律》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题,也是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沪科版高中第三册《基因的分离定律》这个专题中,如何制定教案并进行教学反思。
二、教学目标1.掌握基因概念及类型;2.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3.能够解释孟德尔的实验结果;4.掌握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规律;5.能够进行基础的遗传综合问题分析。
三、课前准备在进行此专题的教学前,需要学生掌握部分生物学基础知识,其中包括:细胞学基础、染色体和基因的结构、DNA的结构和功能等。
四、教学内容4.1 前置知识在进行本次高中生物学的专题学习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生物中的遗传现象和遗传学基础常识。
请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或进行复习,熟悉以下概念:•细胞的构成和功能•基因的结构和遗传规律•DNA的结构和功能4.2 介绍孟德尔的实验在介绍孟德尔的实验前,我们首先需要说明孟德尔的时间背景,并介绍他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目的。
同时,我们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和解释孟德尔实验的结果。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引出自由组合和与孟德尔定律不符的趋势,促使学生对遗传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4.3 孟德尔定律的概念和内容在讲解孟德尔定律的概念和内容时,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对于基因分离定律,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到父本和子代在遗传上是不同的,暗示了基因的分离和复合的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基因的传递和遗传现象。
对于自由组合,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在生物体内,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可以自由地组合,这一点和孟德尔定律中等位基因的互斥有些不同,是此专题的一个重点。
4.4 孟德尔定律的应用在教学的最后,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例题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孟德尔定律解决遗传问题。
在这个环节,可以结合科技发展与实际生活情景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发现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事物。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讲课教案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3bfe5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9.png)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一)基本点: 1、写出AA、Aa、aa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2、写出以下几个杂交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其比例 3 (二)(1)如何判断显、隐性性状?
方法有二种: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杂合体显现的 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 状。
用纯种的紫花豌豆(AA)与白花豌豆(aa)进行
杂交试验,其中:
(1)F1(Aa)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_2__种, 其比例均为___A__:_a_=__1_:_1___。 (2)F2的基因组合有_3_种,其比__1_:2_:_1_,F2 的性状表现有__2__种,比例为__3_:1__,其中不能 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组合是
F2中表现出_性__状__分__离_,既有_显__性__性状, 又有__隐_性__性状。
F2中显、隐性性状的比接近__3_:_1__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性状是由_遗__传__因__子_(现称基因)控制的。 2、在生物的亲本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遗传因 子(基因)都是成__对__存在的。(填“成对”或 “成单”)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 基因彼此_分__离__,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4、受精时,雌雄配子_随__机__结合。
(2)基因型的确定 ①隐性纯合突破法:具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体,其基 因型中的两个隐性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说明两个亲本至少 含一个隐性基因。 ②性状分离比突破法:根据特殊交配组合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来确定基因型。
[例]现有一只白公羊与一只白母羊交配, 生了一只小黑羊。问:公羊、母羊和小黑 羊各是什么基因型? [答案]Bb Bb bb
____A__a________。
基因分离定律公开课教案
![基因分离定律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2419a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a.png)
《基因分离定律的思考与应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2、灵活运用基因分离定律分析具体案列3、了解常见考试题型的解题思路二、教学重难点1、灵活运用基因分离定律分析具体案列2、了解常见考试题型的解题思路三、教学过程(一)例题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2.高茎豌豆(Dd)能产生含有哪种遗传因子的配子()A.只有含D的配子B.有含D的配子,也有含d的配子C.只有含d的配子D.只有含D的配子,或只有含d的配子3.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
现让毛腿雌鸡甲、乙分别与光腿雄鸡丙交配,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比为1: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腿,则甲、乙、丙的基因型依次是(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4.先天性聋哑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双亲均无此病,但第一个孩子患聋哑,以后所生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A.100% B.75% C.50%D.25%5.玉米幼苗绿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用A和a表示)。
现在用两个杂合子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做实验种子,将400粒播种在黑暗处,另400粒播种在有光处。
统计种子萌发后幼苗A.B.光照下能形成叶绿素的性状是显性性状C.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绿色幼苗的基因型都是AA6.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杂合子占总数的()A.1/8 B.7/8 C.7/16 D.9/167.某男子患白化病,他父母和妹妹均无此病,如果他妹妹与白化病患者结婚,出生病孩的概率是()A.1/2B.2/3C.1/3D.1/4(二)当堂检测1、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 控制显性性状,e 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 ) (A )EE×ee (B )EE×Ee (C )EE×EE (D )Ee×Ee2、周期性偏头痛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因子引起的遗传病,表现性状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203bf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5.png)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
(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1)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运用。
(2)运用遗传规律解释生活、生产的实例现象。
三、教学方法1.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探究。
2.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3.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和推理来学习本节内容。
4.归纳概述、强化基础。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根据课本“边做边学”为引导,学习模拟实验的制作过程,进而理解生物在有性生殖时,由于遗传因子分离以及受精作用,结果导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2)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的教学准备:(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图、豌豆花示意图、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挂图。
(2)收集新颖素材,设计课件内容,形象直观地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激起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热情与欲望。
18《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18《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281bf50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a.png)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教学目的:1.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现过程2.概念的了解二、教学重难点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三、板书设计:一、概念: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二、研究过程:1、发现问题2、设计假说,解释问题3、设计试验,验证假说4、得出结论四、教学过程: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比较一、基本概念: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二、区分概念:杂交、回交、正交、反交、自交、测交、父本、母本三、遗传图解中常用符号:P—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F1—杂种子一代;F2—杂种第二代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比较阅读课本关于豌豆杂交试验的相关内容,回答: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遗传学的奠基人是谁?2.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是什么?3.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是什么?为什么选用它?一、基因的分离规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试验过程研究特点:①试验材料——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②分析研究方法——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③使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2)试验结果①无论正交反交,F1只表现显性性状;②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接近于3:1(高茎:矮茎)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思考:①什么是基因?基因位于何处?②显性基因用什么字母表示?③什么是等位基因?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分布有何特点?④生殖细胞中基因是成单存有的,受精卵中呢?原因?习题反馈:1.性状分离是指()。
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基因的分离C.等位基因的分离D.杂种后代表现出相对性状的不同类型2.研究基因传递规律主要是通过下列哪项的遗传来推知的?()A.染色体;B.DNA;C.基因;D.性状3.很多纯种高茎豌豆自花传粉而生成的后代很可能有A.100%高茎;B.25%高茎;C.50%高茎;D.25%矮茎4.在正常情况下,T和t这个对基因会成对存有于()A.合子;B.配子;C.次级精母细胞;D.卵细胞5.等位基因的分离可能发生在A.DNA复制时;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离3.测交——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思考:①为什么要实行测交试验?②测交是怎样实行的?③按孟德尔的解释,杂种子一代Dd能产生几种配子?数量比如何?④测交的遗传图解该怎样写?通过测交,如果预期的结果和实践结果一致,则假说能够上升为真理,由此得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验证结果与假说推论结果一致→假说上升为真理,若二者不一致时,否定假说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思考:①什么是等位基因?它包括哪两个要点?②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③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和染色体同处于平行关系,在杂合子(F1)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实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高中生物教案《基因的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教案《基因的分离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63246e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2.png)
《基因的分离定律》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质。
o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的应用。
o理解性状分离现象及其解释。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遗传学领域的好奇心和兴趣。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创新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实质及其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的应用。
•难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和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三、教学准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或视频资料。
•豌豆种子、实验器具(如有条件进行实际实验操作)。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基因的概念和遗传物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o引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简要介绍实验背景和意义。
2.新课讲解o讲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质,强调等位基因在杂合子中的分离和独立遗传。
o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o讲解性状分离现象及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在孟德尔实验中的应用。
3.观察与分析o展示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
o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和分析。
4.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与提升o总结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实质及其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的应用。
o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如基因工程、遗传病诊断等。
6.作业布置o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基因分离定律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o准备一个与基因分离定律相关的案例或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098b2b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c.png)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的1.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并了解基因的混合和表现规律;2.了解杂交及其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3.掌握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及其规律和遗传现象;2.混合和表现规律;3.杂交育种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遗传现象;2.熟练掌握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
三、授课内容与教学方法1. 授课内容1.1 基因的分离定律1.1.1 恰当的实例以豌豆为实例,先通过课件和PPT展示豌豆特征相异的例子,引出遗传学这一概念,并引入亲代和子代这些术语。
1.1.2 基本假设英国生物学家门德尔,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这里要点重点说明:他的实验方法、观察结果以及结论。
1.1.3 分离定律的内容门德尔观察了豌豆的颜色、外形等性状,提出了两个规律:基因等位基的分离和随机组合原则。
说明这两条规律的含义。
1.1.4 遗传现象通过实验结果,引出遗传现象: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分析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1.2 生物体的遗传规律1.2.1 混合及其规律门德尔在实验中也观察到了混合现象,并总结出混合规律。
说明混合规律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
1.2.2 自由组合说门德尔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基因自由组合的原则。
由此引发对自由组合说的讨论。
1.3 植物杂交育种1.3.1 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说明常见的植物杂交育种方法,如人工杂交、自然杂交等方法。
2.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PPT与黑板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来授课。
PPT呈现图表与图片,直观生动地展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过程。
同时,运用多种举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课件中的思考题与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互动交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理解豌豆的实验和实验过程,以及各个术语的分别含义,其中包括亲代、F1、F2等概念的区别。
(完整版)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
![(完整版)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4e332b58f5f61fb6366694.png)
教案 1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学习目标】( 认真阅读学习目标, 领会本节要点 )1、掌握杂交、相对性状、性状分别、基因分别等几个重要遗传学观点2、认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3、掌握分别定律并能运用分别定律解说一些遗传现象4、熟记各样形式杂交所得后辈的性状分别比,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推理亲本与后辈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及其比率。
4、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想。
Ⅰ·课前预习案( 要求 : 通读教材找到、写出、识记以下观点)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异花传粉:把不一样花的花粉经过不一样门路流传到雌蕊的花柱上,进行受精的一系列过程。
父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色和生理特色的总和。
相对性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性性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性性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状分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交、反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合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合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课内研究案(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长处及方法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资料的长处:1)______传粉和 ______受粉。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220f0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d.png)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证据和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 教学重点- 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原理。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 教学难点- 基因分离定律在实际遗传现象中的应用。
####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实验模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图片或模型- 学生分组讨论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对遗传现象的了解,引入基因分离定律的主题。
##### 新课讲解1. 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 介绍孟德尔的生平和他对遗传学的贡献。
- 通过多媒体展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解释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
2. 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原理- 讲解基因分离定律的主要内容: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配子的分离而分离。
- 通过图解和动画展示基因分离的过程。
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分析孟德尔的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的步骤和结果。
- 讨论孟德尔如何通过实验数据得出基因分离定律。
4.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讨论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病诊断、作物育种等领域的应用。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际意义。
#####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基因分离定律在现代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 实验模拟- 利用豌豆模型或软件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
##### 课堂小结- 总结基因分离定律的要点,强调其在遗传学中的核心地位。
- 强调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包括基因分离定律的计算题和应用题。
- 准备一个关于基因分离定律在现代生物学应用中的小报告。
#### 板书设计```基因的分离定律1. 概念2. 基本原理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实验设计- 实验结果4. 应用- 遗传病诊断- 作物育种```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科学原理,还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这一重要遗传学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1.本小节内容讲述: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定律。
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杂交试验方法和试验现象。
接着,讲述孟德尔用“遗传因子”(后来称为基因)对试验现象进行的分析,即阐明了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然后,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染色体和基因的知识,归纳总结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最后,介绍分离定律在生产和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本小节在编定上,注意采用从现象到本质的方式,以便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
(1)在讲述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时,为了让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安排了一个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2)考虑到环境对生物性状的重要作用,教材讲述了环境、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三个遗传定律中的第一个遗传定律,是学生学习其他两个遗传定律的重要基础,因此,本小节的教学内容是教学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在本小节的最后,以小字形式介绍了解遗传学习题的最常用的方法--棋盘法,并通过分析以因求果和以果求因两种类型的习题,使学生掌握遗传学习题的解题思路。
为了使学生了解本节的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和重要作用,在课文后安排了课外读《ABO血型与亲子鉴定》。
2.本小节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
(1)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与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相联系;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与《减数分裂》和《基因的表达》相联系;
(3)表现型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相联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
概念(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
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四、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
(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五、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突破策略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六、教具准备: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3.对分离现象解释
示意图;4.投影仪;5.多媒体课件。
七、学法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
八、课时安排
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言
前面学习了遗传物质DNA及其基本单位--基因,知道它的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它的表达使亲代和子代相似。
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的传递规律呢?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8~20。
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
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
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
什么是杂交法?
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
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
(1)同种生物;
(2)同一性状;
(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
(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
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
学生回答:否。
(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学生阅读教材P21~22。
教师出示挂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
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
本进行杂交。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
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
提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里去
了?
学生回答:(略)
讲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
的。
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
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提问: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