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要求
新建道路工程穿越既有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评价与控制
新建道路工程穿越既有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评价与控制摘要:由于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日益提升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中国大部分人口都向城市中心聚集,而许多城市也都面临拥堵,人口膨胀,城市绿化程度下降,城市功能恶化等等这一系列问题。
现在中国很多地方城市交通的主要突出问题就是地面交通阻塞,因此人们要发展更高效的都市轨道交通就要保持城市交通的基本功能,以降低城市地面的交通流量。
城市地铁不但拥有空间占用较小,准时方便安全等这些优点,而且还可以极大的减少了拥堵问题,也因此可以迅速的带来了大批人流,但是随着市政工程建设和大量的城市地铁隧道工程的施工,也就产生了不少在新建城市道路施工线上跨就有城市地铁的特殊现象,因为施工新建城市道路时必然会对附近的岩层活动形成了干扰,即使岩层变化和移动也就导致了既有线构造变化并产生了附加内力,其不平衡变化的力量以及对既有线构造抵抗变化都是有一定限制的,所以施工新建城市道路也就必然会对运营的安全性以及既有线构造产生了不良影响。
正是基于此原因,本篇论文将对修建道路施工穿越既有城市地铁设施时的安全性评估和管理展开了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建道路工程;穿越既有轨道;交通设施;安全评价与控制引言在我国这样的人口超级大国中,铁路建设牵动着国家、社会、老百姓的利益,社会各界也在拭目以待铁路行业有更高更远的前景。
铁路运输具有经济、便捷、高效、舒适、安全、大容量、节能减排等特点。
铁路运输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古有丝绸之路,今有大运量、高效率的欧亚铁路大通道。
铁路网将随着铁路施工规模的增加而日益加密,与大规模新建线路交汇、并行接近既有线等特殊情形也将日益发生。
这就引出了一个日益增长的工程类别一邻近既有铁路建设工程,它可以是公路、铁路、市政道路、管线、管廊及管网、河道、地铁等等,或者上跨、下穿既有铁路营业线,亦或者并行邻近既有铁路。
1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正向着多样化发展趋势,而城市综合轨道交通网也正是由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轨道交通所组成,而城市轨道交通线作为一个绿色高效高技术含量,快捷的城市交通运输方案也被社会各界日益普遍地受到了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平顺性度要求对地铁车辆而言也是影响很大的因素,对下穿既有地铁施工桥梁的施工城市道路也关系到了城市地铁的车辆舒适性以及施工运营安全性,当线路下穿过地铁施工桥梁路面时,如果在相交处施工的道路深度比较深的话,在这个施工过程中都会对桥墩身响和地铁施工桥基础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也都会反馈到在桥梁上设置的轨道结构,目前,安全风险评估广泛应用于我国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产机房、水利、航空、电子、交通、金融、化工、石油、汽车、船舶、民用建筑、压力容器和管道等诸多工业领域。
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线路安全控制对策
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线路安全控制对策本文主要以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线路工程为背景,简单介绍了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线路工程的施工控制要求,并提出了几点施工安全控制措施,以仅供日后相关领域人员的参考借鉴。
标签: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地铁;安全控制;既有线在地铁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体量大,且属于高风险建设工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推进,地下环境中的结构设施越来越多,如何保证在盾构隧道下穿施工顺利开展的同时,又不会对既有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成为了相关领域人员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
1、施工控制要求在进行地铁施工建设的过程之中,主要需要加强控制的是区间隧道施工期间的变形问题,而就实际施工来说,其变形问题大致可划分成以下三个方面:(1)隧道周边土体结构的变形,会直接威胁到附近建筑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2)既有结构附近土体的变形,情况严重时便会直接引起既有结构出现坍塌,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3)支护结构发生变形,会导致隧道施工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此外,若是出现沉降问题也会对隧道施工带来影响:(1)地层沉降对隧道的影响。
盾构施工可能会使得附近土体受到扰动,从而在开挖断面上出现不均匀的沉降槽,对既有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营带来不良影响,成型隧道管片会随着沉降槽的形成而使得管片间的应力重新分布,导致管片见的重复挤压破损;(2)地层沉降对轨道的影响。
盾构施工会使得附近土体受到扰动,使得土体出现不均匀沉降,而一旦土体出现沉降,轨枕的支撑面会随之也发生一定的下沉,使得轨道多支座超静定系统也受到破坏。
并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之下,这些支撑面下沉的轨枕会连带轨道发生显著变形,使得轨道中应力大幅增高,当土体沉降较大时,甚至会使轨道断裂;(3)轨道差异沉降对列车运营的影响。
盾构施工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时,周边土体会受到扰动,使得地层发生差异沉降,轨道也会随之出现差异沉降。
而差异沉降会和列车自振结合起来,导致列车振幅变大,使列车出现摇摆运动。
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工程技术要求DB11∕T 716-2019
目 次前言.....................................................................................i ii i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3)5工前检测 (5)5.1 1般要求 (5)5.2工前检测步序 (5)5.3资料收集整理 (5)5.4现场调查 (5)5.5工前检测方案编制 (6)5.6 检测实施 (8)5.7检测结果分析 (8)5.8工前检测报告编制 (8)6工前评估 (9)6.1 i般要求 (9)6.2 评估范围与对象 (9)6.3资料收集整理 (9)6.4 现场复核及补充 (9)6.5变形控制指标确定 (9)6.6变形控制#考值 (9)6.7安全风险评估 (11)6.8工前评估报告编制 (12)7道路设施安全保护 (12)7.1专项设计 (12)7.2 工前加固 (13)7.3 穿越施工 (13)8道路设施监测 (14)8.1 i般要求 (14)8.2监测方案内容 (14)8.3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 (14)8.4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16)8.5 监测频率 (17)8.6 监测信息反馈 (19)8.7监测报告编制 (20)9工后检测 (20)9.1 1般要求 (20)9.2 检测实施 (21)10 工后评估 (21)10.1 i般要求 (21)10.2 资料收集整理 (21)10.3评估范围与对象 (21)10.4工后评估工作内容 (21)10.5 现场会商 (22)10.6 安全性核算 (22)10.7工后评估报告编制 (23)11 工后加固 (23)11.1 i般要求 (23)11.2 加固设计 (24)11.3 加固实施 (24)附录A (规范性附录)穿越既有道路设施技术流程 (25)附录B (规范性附录)穿越工程影响分区 (26)参考文献 (27)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工程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穿越既有道路设施的工前检测、工前评估、设施安全保护要求、道路设施监测、工后 检测、工后评估与工后加固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流程。
盾构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施工技术
盾构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施工技术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速,但是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施工条件,研究和制订相应的施工技术和应对措施十分必要。
针对盾构隧道穿越下沉式广场、下穿既有下立交以及下穿高架桥墩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针对类似情况的施工技术措施。
关键词:地铁隧道盾构穿越施工技术1 工程概况五角场站~江湾体育场站区间上行线起于SK27+ 775.181,止于SK27 + 334.143,在里程SK27 + 500.200处设泵站一座;下行线起于XK27+333.876,止于XK27+756.179,在里程XK27+504.900处设泵站一座。
隧道最大覆土厚度约为14.44 m,纵坡成“V”字形,最大纵坡为28.08‰。
1.1 地理位置及地质情况区间隧道位于淞沪路五角场中心、四平路、淞沪路下,掘进时土层主要为②3-2灰色砂质粉土、④灰色淤泥质黏土、⑤1-1灰色黏土、局部⑤1-2灰色粉质黏土,隧道的中心高程在-9.302~-13.907 m。
1.2 周边环境区间隧道将穿越五角场,该区域重要建筑物众多。
隧道沿线东侧有百联又一城,区间距离地基水平距离仅6.4 m;西侧有中环线和万达广场,尤其距离中环线桥墩钻孔灌注桩仅1.7 m左右,上部是五角场下沉式广场。
该区间下行线还将穿越淞沪路—黄兴路下立交桥抗拔桩区域,桩离盾构边缘的最近距离仅60 cm。
据设计说明以及物探报告说明,盾构通过区域内存在2根锚杆桩。
2 穿越既有建筑物施工技术2.1 穿越下沉式广场施工技术区间隧道上部是五角场下沉式广场,盾构施工过程中,上行线将贯穿下沉式广场约90 m,下行线与下沉式广场相切约55 m。
五角场下沉式广场为L形重力式挡墙结构,中间地坪高程为0.2 m,区间隧道距下沉式广场挡墙墙趾最小距离约为8.1 m。
重力式挡墙施工时围护为Φ650 mm水泥土搅拌桩,近挡墙1.1 m范围内深18 m,桩底高程-13.73 m,外侧3.15 m范围内深10.5 m,桩底高程-6.23 m。
污工程穿道路顶管工程设计咨询报告按评审意见修改1
运潮减河(芙蓉路~六环西侧路)截污工程顶管穿越通胡路设计咨询报告北京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二零一七年二月报告编号:2017咨询027运潮减河(芙蓉路~六环西侧路)截污工程顶管穿越通胡路设计咨询报告编制单位:北京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证书等级:工咨甲10120060020单位负责人:(总经理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项目审定人:(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项目审核人:(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目录1、工程概况 (1)2、基本资料及依据 (2)3、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3)3.1地基土层 (3)3.2地下水 (3)3.3地震效应 (4)4、通胡路设计简介及现况 (4)4.1通胡路设计简介 (4)4.2现况检测结论 (8)5、顶管施工对道路的影响 (9)5.1管线与道路平面位置 (9)5.2污水管线埋深 (9)5.3顶管施工的影响范围 (10)5.4顶管施工工程地质条件 (10)5.5既有管线 (12)6、道路安全性控制指标 (13)6.1控制指标的确定原则 (13)6.2施工控制指标及要求 (13)6.3变形值监测等级 (13)7、施工监控 (14)7.1道路沉降监测 (14)7.2地层和地下水监控 (14)7.3道路病害监测 (14)7.4路基土雷达探测 (14)7.5污水检查井侧壁变形监测 (14)8、结论及建议 (14)运潮减河(芙蓉路~六环西侧路)截污工程顶管穿越通胡路设计咨询报告1、工程概况运潮减河(芙蓉路~六环西侧路)截污工程,管线上游接拟建D1000毫米截污管线,顶管施工,下游接入现况D1000毫米污水管线。
本工程设计污水管线34#~35#井段(管线里程0+092~0+000)穿越现况通胡路,穿越位置位于通胡路与东六环西侧路的交叉口处,采用顶管施工。
管径D=1000mm,长度L=92m,其中35#井为接收坑,接入通胡路南侧六环西侧辅路中央的隔离带的现况污水井,接收坑尺寸为9.0m×7.0m×6.5m。
盾构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盾构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批准:审核:编制:二〇二〇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3)1.1编制依据 (3)1.2编制原则 (3)1.3适用范围 (4)第二章工程概况 (4)2.1区间概况 (4)2.2下穿概况 (4)2.3下穿区域周边环境 (5)2.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5)2.5气象水文特征 (6)2.6盾构机主要性能参数 (7)第三章盾构下穿施工工期计划及工程量 (8)第四章施工安排 (8)4.1人员配置 (8)4.2机械设备配置表 (10)4.3主要物资配置计划 (10)4.4施工准备 (11)第五章盾构下穿地铁×号线施工控制重点和难点 (12)5.1施工控制重点 (12)5.2施工控制难点 (13)第六章盾构掘进施工保护措施 (13)6.1下穿前提条件 (13)6.2穿越前准备 (14)6.3盾构下穿阶段控制措施 (15)6.4盾构下穿后控制措施(二次注浆) (19)第七章施工监测 (20)7.1监控测量 (20)第八章施工保证措施 (22)8.1组织管理措施 (22)8.2技术保证措施 (23)8.3安全保证措施 (25)8.4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5)8.5质量保证措施 (25)第九章应急预案 (27)9.1组织机构 (27)9.2职责 (28)9.3救援报警和联络电话 (30)9.4信息报告程序 (31)9.5应急响应 (33)9.6培训和演练 (33)9.7应急处理措施 (34)9.8应急结束 (36)9.9应急保障 (36)第一章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本施工方案主要依据以下规范、规定和相关文件的要求编制。
(1)××××工程土建施工×××标设计文件;(2)《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16);(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13);(4)《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105-2007);(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6)《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SL378-2007);(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99-2013);(10)《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17);(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13)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文);(14)《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房屋市政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实施细则》(粤建规范〔2019〕2号);(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16)《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20年版)》;(17)盾构机设计加工图纸,说明书等技术文件;1.2编制原则(1)确保技术方案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施工方案经济、合理。
盾构穿越既有铁路施工技术探讨
Q Q Q: !
C i aNe e h oo isa dP o u t hn w T c n lge n rd c s
工 程 技 术
盾 构 穿越 既有铁 路 施 工 技术探讨
王 开杨
(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 司, 陕西 西安 7 0 0 ) 10 0
摘 要 : 了全 面 分析 盾 构 穿越 既有铁 路 施 工技 术 , 为 本文 提 出了先 对 穿越 铁路 的工 况采 用 有 限元模 型进 行 模拟 分 析 ; 确地 选 用各 正 种 地基 加 固方法 ; 制盾 构推 进 轴线 偏 差不 超 出允许 范 围及 尽 量减 少地层 变形 的 影响 涉及 的各种 参数 ; 控 加泥 盾 构工 法 ; 建立 严 密 的 监 测 系统等技 术 , 望本 文能 够 为盾构 隧道 穿越 既有 铁路 施 工提供 技 术上 和理 论上 的 支持 , 同类工程 提供 参 考价值 。 希 为 关 键词 : 盾构 ; 穿越 ; 有铁路 ; 工技 术 既 施
综合管廊穿越既有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分析
综合管廊穿越既有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分析【摘要】综合管廊一般位于城市道路中央或是道路侧的绿化的隔离带下方区域,常规深度都在10米以内,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和原有的道路或管线存在相交情况,所以给管廊的施工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
本次研究将基于管线保护的具体要求,对综合管廊穿越既有地下管线涉及到的施工技术展开分析和讨论,提出对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综合管廊;地下管线;施工技术0.引言城市区域的综合管廊是用于容纳多种管线的构筑物附属设施,常规的管线包括电力管线、通信管线和燃气管线等多种类型。
地下管廊工程的作用在于解决城市地面道路反复开挖所导致的各类缺陷,有助于市政部门对管线进行长期的保养和监测。
无论是城市区域的新片区管线统筹规划,还是老城区的老旧管线改造,都可能涉及到穿越已有的管线区域,尤其是在新管线和老管线相交时,可能会导致施工难度明显加大,加强技术整合,重视管理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1.综合管廊穿越既有地下管线的施工技术1.1 管线处理原则从管线的整体处理原则来看,无论是电力管线、通信管线还是天然气管线,都需要尽可能避让综合管廊主体结构,并且由管廊所引出的排管应避让污水管和雨水管。
如果综合管廊的标准段与污水管、雨水管发生交叉与标高冲突时,那么管廊应该尽可能避免雨水管和污水管[1]。
雨水管在避让管廊时可以采取倒虹的方式,并且原则上小直径污水管不需要进行倒虹处理。
当然具体的交叉处理情况仍然要根据相应的分析结果作为判定依据,由建设单位、设计方和施工监理方共同协调确定最终的处理方案。
1.2 既有管线处理方案在既有管线处理方面,由于某些地区存在非重力流管线,所以标高和管廊之间要避免产生非常严重的冲突。
综合管廊常规的覆盖范围大约为两米至三米左右,对于一些埋浅较深的小直径管道来说,并不会大幅影响到管廊的施工环节。
对于电力管道、热力管道和雨污水管道来说,基坑开挖后的悬空道路管道长度比较有限,如果在管节整体性相对良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金属管或是简易桁架进行原位保护,再加上金属本身具有延展性,所以简易桁架的尺寸和结构要求并非完全严格,这种原位保护方式在实际工程当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地铁隧道近距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技术
地铁隧道近距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出现了大量的项目,导致新建线路与既有线交叉。
此外,还存在新建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造成既有建筑、市政管线、地面附属设施沉降、坍塌、破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特别是新建隧道穿越既有车站主体结构影响较大,轻微的土体扰动对原车站运营影响较大。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地铁隧道施工对既有地铁车站不均匀沉降的影响,需根据工程具体地质条件对既有车站沉降进行预测,并据此调整工程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沉降。
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车站;施工技术引言在轨道交通建设中,新建地铁线路与既有地铁结构之间往往存在相互影响,使得近距离穿越既有结构的建筑问题十分突出。
当短距离穿越既有线路设计施工难度较大时,分析新建隧道与既有结构的位置关系、对既有结构的影响程度、既有线路的重要性等因素。
受上述因素影响,新线建设对既有线的影响范围可分为无影响区、施工注意区和拟采取措施区三个区域。
相邻既有结构影响的划分主要取决于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新线工程的规模、新建工程与既有结构的位置关系、施工方法、既有结构的机械强度以及工程处理的难易程度。
对既有建筑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时,位于未受影响区域的工程不得进行特殊设计。
对于位于关注区和对策区的项目,应根据既有建筑的监测数据采取相应加固和施工措施。
1工程概况某地铁30号线将在金石路站与现有的6号线换乘。
6号线沿南北走向,30号线将沿着宽阔的通道东西走向。
由于预留换乘通道没有接口,6号线于2020年投入运营,据前期调查,部分车站底板、站台板轻微损坏。
30号线隧道以“近距离”通过6号线既有车站。
该地铁6号线隧道较深,地下水丰富,地质条件较差。
承压水17.4米,储层类型主要为粉质黏土、粉细砂和中粗砂。
此外,现有车站上部已通过大口径污水管道等,而这些管道的渗漏会给一些地区带来工程上的困难。
6号线隧道地层复杂,地下水丰富,结构稳定性差。
新建地铁穿越既有轨道交通线路的变形控制技术
新建地铁穿越既有轨道交通线路的变形控制技术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建设中,新建地铁由于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交通枢纽形式,因此其路线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既有路线、建筑及城市管线等。
从当前来看,穿越既有设施是地铁建设中的一个难点,其必须对沉降变形进行严格的控制。
本文根据一个案例(设想的案例)展开了分析和讨论,介绍了某市某车站向下穿越城铁线时采用的洞内做桩、开挖过程中辅以千斤顶托换技术的施工方法。
关键词:城市地铁既有路线穿越施工方法一、案例介绍某市某车站位于某二环路的东侧,属于东西走向。
该车站的西侧有地铁与公交交汇的站台,北侧为城铁交通枢纽。
从实际施工来看,该车站主要利用的是一种明、暗挖相互结合的施工方法,其两端为明挖的基坑,而中间部分正好穿过了当时正在运营使用的地铁线。
穿越地铁线的路线正好处在变形缝之间,既有线路道岔跨缝设置。
此外,该车站的下穿结构的顶板位于粉质黏土层,而底板位于中粗砂层与卵石层之间,侧墙从上往下进过了粉土、粉质黏土、粉细砂、粉质黏土、中粗砂及卵石层。
二、地铁穿越既有轨道交通线路的施工方案(一)施工的步骤根据案例分析,该车站的结构设计中其断面宽为17.4m,高为9.23m,长为31.25m,其下穿施工时需要穿越既有城铁线车站的原有明挖基坑的围护桩,然而当时并不具备使用长大管棚支护的条件。
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采用的是“洞桩法与千斤顶托换”相互协作的平顶直墙密贴的方式进行穿越。
在进行下穿施工之前,应在地面先做好支顶桩的施工,城铁线折返线外的桩应该直接打入地面,灌注至相关的设计标高之后立刻回填,折返线内则采用人工挖孔桩。
当顶桩施工完毕后,方能开始下穿施工。
具体而言,对于折返线的下方穿越施工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在折返线的下端密贴其结构的底部,开挖一个小导洞,以作初期的支护,同时还需要打设侧向的注浆锚管,并用外侧土体进行注浆的加固。
2、在开挖的小导洞中施工托梁与孔桩,并将两者连接为一个整体,继而进行托梁顶折返线结构的浇注;在托梁顶中预埋注浆管,并且在其内阁仓中安置千斤顶。
盾构下穿既有地铁站房施工方案最终版课件
上海地铁七号线穿越既有线分析
该案例中,盾构机在下穿既有地铁站房时,针对地层变化和建筑结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掘进模式和注浆工艺。通过实时监测和反馈调整,有效控制了施工过程中的地层变形和结构位移。
广州地铁三号线穿越既有线分析
该案例中,盾构机在下穿既有地铁站房时,采用了高强度、高流动性的同步注浆材料,提高了地层加固效果。同时,通过加强施工监测和信息化管理,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了施工安全和质量。
盾构下穿施工的特点
盾构下穿施工具有对既有建筑物或设施影响小、施工速度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同时,盾构施工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度和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地铁建设成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盾构下穿施工在地铁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穿越既有建筑物或设施,实现城市交通的顺畅和高效。
盾构下穿施工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地铁建设的普及,盾构下穿施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实践中,盾构下穿施工不断优化和完善,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盾构下穿施工方案设计
CATALOGUE
02
确保盾构下穿既有地铁站房施工过程安全可控,减少对既有地铁运营的影响,并确保施工质量。
02
盾构穿越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盾构穿越过程中可能对周边建筑物、管线等造成影响,如地面沉陷、管线断裂等。
1
2
3
根据风险识别和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监测方案,确保盾构施工对既有地铁结构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监测方案
在盾构穿越前和过程中,加强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盾构超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2)由于盾构掘进引起既有出入段线隧道结构应 力场重新分布,从而导致正在运营的既有出入段线隧道 结构变形,而隧道结构变形会引起轨道变形,若超过限 值将影响地铁运营安全。
主要为密实状态的<2-5>中砂层,级配良好,成分为石
英、长石及暗色矿物等。底部含砾石,个别粒径较大。
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补给来源主要
来自侧向径流补给、大气降水及绿化带灌溉水的入渗补
给,地下水水位埋深 22.7~26.6 m。该段盾构法隧道底
埋深最低处为 17.1 m,地下水位于隧道以下。
2 风险分析
(1)根据西安地铁在全断面砂砾石地层盾构法 施工经验,本区间工程施工宜选用大推力、高扭矩、 耐磨性能强并配置合理刀具的盾构机。为此,施工中 采用了中国中铁土压平衡盾构机,该盾构机总推力 37 000 kN,主驱动为液压驱动,功率为 945 kW,额定 扭矩 6 000 kN · m,脱困扭矩 7 200 kN · m,以满足在西 安地区砂层推进的需要。
新建盾构隧道与既有出入段线隧道的空间位置关系 极为复杂,平面投影关系上,两者呈近 30°相交,在空 间相对位置关系上,结构相交最近处净距仅为 0.99 m, 最远处净距约为 3.44 m。根据 D B11/T 716-2010《穿越 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要求》,交叉角度越小,新 建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出入段线隧道的影响范围越大。 由于本工程是小角度斜下穿,因此既有出入段线隧道同 一横截面处左右轨的沉降可能会出现轨道高差。另外, 新建盾构隧道的施工必然会引起土层的应力重分布,进 而会引起既有出入段线隧道产生附加位移和附加内力。 因此,在新建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
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告--关于市质监局批准16项地方标准
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告--关于市质监局批准16项地方标准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日期】2010.07.15•【字号】2010年标字第8号[总第93号]•【施行日期】2010.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告(2010年标字第8号(总第93号))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以下16项北京市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布(见附件)。
附件:批准发布的北京市地方标准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五日附件: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告2010年标字第8号地方标准题录【(标准号】DBll/T 714.1—2010【标准名称】电子政务运维服务支撑系统规范第1部分:基本要求【标准性质】推荐性【发布日期】2010—06—28【实施日期】2010—10—01【起草单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信息化协会、北京市天元网络股份技术有限公司、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中科院软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优立普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宜富泰网络测试实验室、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广通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归口单位】北京市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运维服务支撑系统的系统结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接口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政务运维服务支撑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现。
其他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支撑系统可参照执行。
【标准号】DBll/T 714.2—2010【标准名称】电子政务运维服务支撑系统规范第2部分:符合性测试【标准性质】推荐性【发布日期】2010—06—28【实施日期】2010一10—0l【起草单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信息化协会、北京市天元网络股份技术有限公司、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中科院软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优立普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宜富泰网络测试实验室、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广通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归口单位】北京市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运维服务支撑系统符合性测试的测试方法和测试判定,并给出一套适用于DBll/T 714.1符合性测试的抽象测试套件。
排水工程顶管穿越中路第三方监测方案(专家会后)
污水管道工程顶管穿越中路(K3+645)第三方监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北京限公司2018年08月05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i)二、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1)2、工程地质情况 (4)3、水文地质概况 (6)4、中路设计简介 (6)5、地下管线情况 (6)三、监测实施 (8)1、监测内容 (8)2、监测目的 (8)3、监测仪器 (8)4、监测实施 (10)四、监测控制指标及监控管理等级 (19)五、应急检测预案 (20)六、工作计划安排 (21)七、量测管理及质量保证措施 (21)1、人员管理 (22)2、质量保证措施 (22)八、安全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 (23)1、安全交底 (23)2、安全责任落实 (24)九、工作量统计 (25)一、编制依据本次第三方监测主要遵循的规范、规程和标准文件如下:《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50497-200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T 50308-2017)《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15)《穿越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要求》(DB11/T 716-2010)《北京市地下工程穿越交通设施安全监管实施细则》(试行)《排水工程(穿中路专项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污水管道顶管下穿中路专项方案》(北京公司)《排水工程穿中路工前道路综合检测》(北京有限公司)《排水工程穿中路设计咨询报告》(院有限公司)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述本工程为污水管道工程,拟建污水管线于设计桩号K0+000~K0+032(WA28~WA29)穿越中路,穿越段道路桩号为K3+645,穿越段长度约为32m,采用顶管法进行施工,混凝土套管管径为DN600mm,管顶距自然地面覆土厚度约4.75m。
本段设置1座接收坑(WA29),1座工作坑(WA28),工作坑平面尺寸为8.7m×6.7m,开挖深度约为5.40m,工作坑东侧距离道路西侧距离2.13m;接收井平面尺寸为6.6m×6.6m,开挖深度约5.4m,接收坑西侧距离道路东侧边缘7.28m。
市政隧道下穿既有公路施工方案研究
市政隧道下穿既有公路施工方案研究摘要:所谓的市政隧道下穿既有公路,就是指将市政隧道建设在既有通车公路之下。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大量的增长,使得交通拥堵等问题不断发生。
修建市政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是对提升汽车通过率,合理利用空间,节约资源,减少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市政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施工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才能使得项目顺利进行,防止因控制不当出现一系列相关问题。
本文以重庆黔江青杠隧道成功下穿渝湘高速公路为实际案例,谈谈市政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施工方法。
关键词:隧道下穿;既有公路;施工;方案研究1工程及地质情况介绍1.1工程介绍青杠隧道属于重庆市黔江区正阳至青杠公路复线工程内,有青杠—黔江老公路、黔西二级公路通过两头,北侧有渝怀铁路,北东侧为渝湘高速公路。
青杠隧道起讫桩号K1+020—K3+457,总长2437m,隧道净空为(宽×高)10.50×5.0m,设计时速40km/h,其中K3+382—K3+450段下穿渝湘高速公路,总长68m,该段高速为路基填方,填方高度约14m,隧道顶至高速公路路面12.5m。
1.2地质描述青杠隧道K3+382—K3+450段地质为弱风化灰岩,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渝湘高速公路该段路堤填筑材料为粉质粘土、碎石、块石组成,填筑土较密实,粉质粘土呈可塑状,自稳能力差,可能产生较大的坍塌,含水量较多,呈淋雨状渗出。
1.3主要施工思路正青复线隧道下穿高速公路,路堤为覆盖12.5的填筑层,主要由粉质粘土、碎石、块石组成。
隧道开挖后易失稳,对此段高速公路运行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隧道施工时高速路路面不下沉,在进洞前先对高速公路路堤进行注浆,注浆范围为路面以下2m至路堤底,并按设计图纸施工超前大管棚,另在管棚拱圈外1.5m位置另增设一层管棚。
等路堤注浆及管棚施工完毕,浆液固结稳定后方可进洞,开挖方式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双侧导坑与中间核心土开挖距离控制在20m左右,路堤部分采用人工和小型机械开挖,在路堤底以下先采用静态爆破后再用人工和小型机械。
顶管穿越公路施工技术要求说明
顶管穿越公路施工技术要求说明1技术说明本段穿越公路采用顶管工艺施工。
共有1处穿越点。
穿越位置和数量及长度为估列,地质资料仅作投标阶段报价用,具体穿越位置和具体埋深、长度及地质情况以实际施工为准。
(1)穿越三环(黄金道)的供热管道直径为DN1600。
穿越为2路顶管,顶管间距不小于2500mm,每路顶管套管尺寸:内径2400mm,壁厚230mm,顶管长度65m(单根),管中心埋深5m。
该区域地质情况: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段初见水位4.2~4.3m。
该段地层局部夹黑色泥炭土薄层最大厚度0.3m,松散。
地层主要岩性为:第①层粉土;平均深度在0.0~1.6m,平均厚度1.6m。
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第②层砾砂;平均深度在1.6~4.2m,平均厚度在2.6m。
黄褐色-灰蓝色,饱和,中密,分选性差,级配好,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最大砾经4cm左右。
第③层中砂;平均深度在4.2~6.2m,平均厚度在2.0m。
黄褐色-灰蓝色,稍湿,中密,分选性较好,颗粒较均匀,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
第④层粉土;平均深度在6.2~10.0m,平均厚度在3.8m。
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说明:(1)套管采用钢筋混凝土套管,套管制造标准满足《顶管钢筋混凝土管用规范》、《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1836-2009的相关要求。
(2)预制保温管安装完成后,顶管两端待管道安装结束后封堵,并预留检查井。
(3)顶管工艺具体做法详见投标方方案(按照施工范围内对施工有影响的地下、地上设施设备进行改移、防护→基坑开挖防护→既有线路防护加固→套管顶进就位→既有线路恢复→附属施工的总体施工顺序施工)。
顶管施工和验收需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相关规定。
跨既有线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跨既有线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摘要】:分析总结了京沪高铁建设中穿越既有线时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找出了穿越既有线施工的适宜安全防护措施,为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类似项目的建设。
一、概述新京沪JHTJ-3标段(DIK412+062.274~DK667+026.73)搬迁、桥涵、路基、隧道、站场(土方、站台墙、综合管沟、地下通道)、无碴高速铁路土建轨道等相关工程,主线全长266.617km。
全线跨越20多条现有铁路和现有分级公路。
如何保证跨既有线的施工安全,是工程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决定了工程的成败。
、现有线路安全管控要点跨既有线施工前,首先要了解施工对既有线及交通安全的影响,然后根据影响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跨既有线施工主要安全控制点如下:(1)保证桥台施工时既有路基的稳定性;2 )填筑路基时,确保沿线管线状况良好;(三)在进行闭口插天桥路段封锁施工时,确保在路局批准的封锁时间内安全、准时、优质地完成施工任务;(四)严防施工机械设备侵入边界;⑸天桥拆除、架梁施工时,保证行车安全;⑹搅拌站给料车通过道口时,保证道口设备的完整性和行车安全;⑺其他危及既有线路、列车安全的建设。
线建设范围及建设时间结合拟建项目,在施工前对受影响的既有线路进行调查,了解影响范围,并根据项目施工时间确定影响时间,根据施工时间分析调整施工时间。
路局管理规定。
例如,在京沪三标一建设区管段范围内,现有线路受影响:(1)黄河南银榆大桥141#-142#墩跨既有铁路(荆浦线),这两个墩台的施工将影响既有线路基础的稳定性和沿线管线的安全;上层建筑的施工会影响行车安全。
计划建设时间为: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
(2)吉延高速大桥12#-14#桥墩与既有公路(吉延高速、京福高速匝道)交叉,上盖施工影响行车安全。
计划建设时间为: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
(3)既有铁路(水白荡线)在济兖公路大桥160#-161#墩之间穿越。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城市铁路施工技术
- 90 -工 程 技 术的大方向上,为未来的发展态势提前做好准备。
2.2 城市规划发展趋势与轨道交通规划的关系概述从整体的城市规划形式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城市以后的规划重点应放在城市环境保护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中,这是在当前我国追求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根据以往的建设经验合理得出的结论。
根据我国城市的普遍特性来说,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的规划都比较宏大,能够在其中建设雄伟而且壮观的历史建筑群体。
城市道路指标的建设会由于历史街区的因素而发生改变。
从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城市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在未来发展中将保持更加紧密的关系。
2.3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整体规划的互动关系城市整体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间,虽然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协调与和相互融合的关系,但是更多的表现出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由于城市整体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阶段性的过程,所以城市规划讲究的是规划的过程性。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作为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并不用像城市整体规划那样考虑规划的过程性,而是更加充足地去考虑轨道自身的规划发展和建设成果。
城市整体规划注重满足各个结构之间的协调性以及内部的合理优化,力求城市呈现出一个秩序井然、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综合体。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则具备了明确的目的性,由此导致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时,要仔细研究城市整体规划的布局方向,以提升自身规划的机动性与预见性。
3 结语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城市未来规划与轨道交通的发展密不可分。
只有最大化地应用轨道交通的优势,以城市规划的整体发展方向作为前提,利用好轨道交通规划的优势,才能给城市的发展提供助力,为人民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1]周丽艳.探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关系[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8):95-96.[2]刘海滨.探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关系[J].智能城市,2017,3(4):174.[3]钟秀.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关系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30):251.1 工程概况此次建设的工程位于地区某站,该条线路总长为1265.7m,使用盾构法施工技术。
穿路工程施工(3篇)
第1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穿路工程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畅通和居民出行的便利。
本文将简要介绍穿路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穿路工程施工基本流程1. 工程设计:根据城市规划、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穿路工程设计,包括道路线形、路基宽度、路面结构、排水设施等。
2. 工程准备:办理相关手续,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施工现场勘察,制定施工方案,进行材料、设备采购。
3. 土方工程:进行路基土方开挖、填筑,确保路基稳定。
4. 路基处理:对路基进行压实、平整,确保路基质量。
5. 路面基层施工:铺设水泥稳定碎石、沥青稳定碎石等基层材料,保证路面平整度。
6. 路面面层施工:铺设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面层材料,确保路面使用寿命。
7. 排水设施施工:安装雨水井、检查井、排水沟等,确保排水畅通。
8. 交通设施施工:设置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等,保障交通安全。
9. 工程验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二、穿路工程施工技术要点1. 路基施工:路基施工是穿路工程的基础,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填筑,确保路基稳定。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填筑材料、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
2. 路面基层施工:基层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压实度等直接影响路面使用寿命。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基层质量。
3. 路面面层施工:路面面层施工是穿路工程的关键环节,要确保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面层材料的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确保路面平整度。
4. 排水设施施工:排水设施是穿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排水畅通。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排水设施质量。
5. 交通设施施工:交通设施施工要符合交通安全规范,确保道路通行安全。
三、穿路工程施工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 - 06 - 28 发布
2010 - 10 - 01 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1/T 716-2010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4 4 市政道路与公路 .............................................................6 4.1 一般规定 .................................................................6 4.2 既有道路结构类型、保护等级与保护要求 .....................................8 4.3 前评估与前加固 ...........................................................9 4.4 第三方监测 ..............................................................11 4.5 后评估与后加固 ..........................................................13 5 道路桥梁 ..................................................................15 5.1 一般规定 ................................................................15 5.2 对桥梁结构保护类型、保护等级及保护要求 ..................................16 5.3 前评估...................................................................17 5.4 前加固...................................................................19 5.5 第三方监测...............................................................20 5.6 后评估...................................................................22 5.7 后加固...................................................................24 6.城市轨道交通隧道 ..........................................................25 6.1 一般规定.................................................................25 6.2 前评估 ..................................................................25 6.3 前加固...................................................................27 6.4 第三方监测...............................................................27 6.5 后评估...................................................................28 6.6 后加固...................................................................29 7.城市轨道交通桥梁 ..........................................................30 7.1 一般规定.................................................................30
II
DB11/T 716-2010
前言
北京市地方标准《穿越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根据《关于印 发 2007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07]92 号)、《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关于印发 2007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交行发[2007] 220 号)文件要求,由北 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组织编制的。
在北京市交通委行业监督处的领导下,由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牵头组成技术要求编写组。本标准 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
编写单位: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城建勘察设计院 北京市政工程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周正宇 姜 帆 杨广武 李荣均 梁青槐 郑凤霞 王佳妮 杨运节 成前锋 王 健 倪永军 王锐英 谷爱军 龙佩恒 奚 静 安小芬 冉红玲
III
DB11/T 716-2010 参加起草人:邢文耐 张 鹏 闫子权 杨丽明 刘新岗 吴 昊 李慧杰 刘 涛 张伶娜
李鹏
IV
DB11/T 716-2010
V
DB11/T 716-2010 1 总则 1.0.1 为规范北京市新建工程穿越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工作,保证在穿越工程施工影响下既有交通基础 设施结构的安全和正常运营,制定本技术要求。 1.0.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穿越工程。 1.0.3 穿越工程一般应按照前评估、前加固、第三方监测、后评估、后加固等内容开展工作。 1.0.4 新建工程不宜穿越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受条件所限必须穿越时,应进行专题技术论证。 1.0.5 新建工程穿越既有交通基础设施时,宜采用正交形式。 1.0.6 穿越工程除满足本技术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本技术要求共分两大部分,道路交通设施和轨道交通设施。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一般规 定、市政道路与公路、道路桥梁、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城市轨道交通路基及城市轨 道交通线路。
为了使本技术要求不断完善,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 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至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北京市宣武区广内大街 317 号,邮政 编码 100053),以供今后修改参考。
I
DB11/T 716-2010 7.2 前评估...................................................................30 7.3 前加固...................................................................32 7.4 第三方监测...............................................................33 7.5 后评估...................................................................35 7.6 后加固...................................................................36 8.城市轨道交通路基 ..........................................................37 8.1 一般规定.................................................................37 8.2 前评估...................................................................37 8.3 前加固...................................................................38 8.4 第三方监测...............................................................38 8.5 后评估...................................................................40 8.6 后加固...................................................................40 9.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41 9.1 一般规定.................................................................41 9.2 前评估...................................................................41 9.3 前加固...................................................................42 9.4 第三方监测...............................................................42 9.5 后评估...................................................................43 9.6 后加固...................................................................43 本技术要求用词说明 ..........................................................45 引用标准名录 ................................................................46 条文说明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