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细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细则

沈瑞芬

说明

为了统一工作方法,提高煤田野外工作及地质编录质量,保证取全取准第一性地质资料,我们以1991年6月闽西地质大队总工办编著的《煤矿普查勘探原始地地质编录工作细则》(试行)为蓝本,综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2003年 3 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412.1.2.3 —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及福建省地质局《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1980年12月),结合矿区实际情况,修订了本工作细则,望各煤矿地质项目人员照此执行。本细则未涉及的部分,以上级有关规定为准,但应做到本矿区内统一。在执行过程中,如有补充和修改意见,请及时提出,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矿区(井田)地质填图

地表地质填图是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手段,是地质普查勘探的基础工作。野外工作应根据批准的勘查设计书来进行。地质填图目的是通过对自然露头(地质体)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调查研究,达到提高矿区以煤为主的矿产地质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地质及含煤特征,发现新矿产地,着重解决含煤地层的层序,分布范围,含煤性及影响煤系发育程度的地质构造特征等。为了解矿区煤炭资源远景、找煤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它是在勘查阶段工作开始时进行的填制的,所形成的实际材料图又是编制矿区地形地质图的基础资料,而地质图的成图,贯穿了勘查工作的始终,一张高质量的地质图,是综合了全矿区地质成果的客观反映,配合了其它手段取得各项成果的集中表现,因此整个地质工作中,从填图阶段就必须认真细致,并不断修编,深部与地表结合,去伪存真,才能提高其质量。

填图研究内容:

1.地层

大致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及接触关系,重点查明含煤地层的含煤性及时空分布变化等,厘定地层层序。

2.构造大致查明构造的基本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观察褶皱、断裂构造对沉积作用、成矿控制作用的影响,尤其注意观察推覆、滑脱构造对含煤地层的保存或破坏的资料收集。

3.煤初步了解含煤地层时代、层序,分布范围;大致了解煤层层数、煤层一般厚度和埋藏深度;大致了解煤类和煤质的一般特征。

4.其他矿产填图中还必须坚持《以煤为主,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原则,大致了解其他矿产及矿化蚀变带特征。

本细则只对煤田勘查中常用的1:1万和1:5000地表地质填图作简要说明,其它

比例尺的地质填图未提及,需要时可参照有关规范要求执行。

地质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尽可能采用数字填图技术,使用GPS定

点,提高填图质量。

填图方法

一、精度要求

煤田地质工作的地质填图应突出煤系,煤系范围内必须达到相应阶段和比例尺的要

求,非煤系范围也应有适当的控制。各种比例尺的精度要求见表1。

(一)1:1 万地质填图

1.1:1 万地质填图是指用于预查阶段或普查阶段的草图。其地形底图采用同比例

尺1:1 万的航测地形图。

2.填图单位及精度要求见表1,重要地质界线和含煤地层、煤层及对影响井田划分的主要断层和褶皱轴等必须有足够的地质点控制,(地表至少应有2—3 个点控制)。同时对重要地质现象、煤、其他矿化蚀变应有必要的素描图或照片。

3.野外填图方法以穿越法为主,但对主要地质界线,标志层适当使用追索法。地质填图定点一般采用半仪器法结合地形地物确定,有条件的尽量采用GPS直接定位。

4.对地表及深部均有探矿工程施工的矿区(井田)可采用以填为主,编填结合的方法进行。

(二)1:5000 地质填图1.适用于详查—勘探(含普终、详终)阶段,地形底图应采用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由于煤矿区范围一般较大,精测1:5000 地形图耗时又耗资,所以详查阶段也可直接采用1:10000正规航测出版图作底图。

2.填图单位划分及控制精度见表1,对构造极复杂地段应适当加密控制。3.野外填图采用以编为主,编填结合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探槽、公路、沟谷及生产硐地质资料和原地质填图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在此基础上,采用以追索法为主,配合穿越法开展野外填图。

4 •定点方法以半仪器法为主,主要界线点应用经纬仪或卫星定位仪(GPS定测, 其图上误差不应超过1mm。

、野外填图工作

(一)野外填图前的准备工作:应全面收集工作区内所有资料(包括野外踏勘)并进行综合整理,编制工作计划,统一工作方法和实施措施。地质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应规范化,做到矿区统一。

(二)野外填图

1.路线选择:选择一定的路线和界线控制点进行系统的野外观察是野外填图的基本方法。观测线路分为穿越法和追索法两种形式,穿越路线的布置,原则上应垂直主要岩层走向或构造线走向,按一定的间距横穿整个矿区;追索路线则是沿地质体、地质界线或构造线的走向方向,用于追索一定的地层层位,如标志层、化石层,主要煤层露头及构造线等,对以上重要地质体是必须沿走向进行追索。

在穿越或追索中应注意矿区内是否有出露相对齐全、层序完整、构造简单、顶底清楚、化石较多相带清晰的连续基岩(露头)和人工露头(如简易公路)剖面,填图中可结合对地质剖面的测制,便于掌握地层层位,发现标志层和化石层。

2.观察点的确定应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一般应布置在填图单位界线、构造点、标志层、化石点、岩相和岩性变化点及代表性产状点上。

3.矿区(井田)基岩露头少时,为满足填图精度要求应布设槽探工程进行揭露。

4.观察点之间要进行路线地质观察和连续地质记录。观察点和观察路线上全部地质现象原则上都应仔细观察,详细记录,不放过一个有意义的地质现象。

5.地质观察记录格式:

(1)点号(地质点编号);

(2)点位(地质点位置)

(3)点性(基岩、残坡积或浮土)

(4)岩性地质描述

(5)地层层位及产状

(6)标本及样品号(含化石)

(7)点间描述(点面及路线地质情况)除上述文字记录外,必要时应辅以放大示意图或照片。

6.各种原始记录必须按规定的内容和格式在野外现场完成,文字记录要准确、完备、重点突出,切忌概念含混。定完每一个地质点撤出前,由标图人和记录人及时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