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济南旅游分析

济南旅游分析

第一章滨河新区旅游发展的历史机遇一、济南市都市圈和城市发展机遇(一)济南都市圈机遇济南都市圈东北临渤海,北接京津冀地区,东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紧密相连,西与中原城市群遥相呼应,地域规划总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不仅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我国广大腹地的衔接地区,也是连接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的重要地域,区位优势明显。

都市圈内京沪、京九铁路和京福、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胶济、济邯铁路和济青、济聊馆高速公路连通东西,济南与其他6个城市都有高速公路连接,再加上密集的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济南都市圈已基本形成“一小时经济圈”;济南都市圈总人口3219.4万人,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7800亿元;济南都市圈的总体定位是:以都市圈产业及城镇现状优势为基础,继续扩大城镇及产业发展规模,建设综合化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内部联系,扩大对外开放,集约利用各种自然人文资源,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多主体协调、政策保障”的运作机制下,把济南都市圈建设成为孕育齐鲁、开放创新的文化型都市圈,生态宜居的环境友好型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联结长江三角洲、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和环渤海地区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

巨大的人口规模、优良的经济基础,绝佳的区位与交通优势,以及文化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圈愿景构想预示着济南都市圈巨大的经济消费能力、无限可能的潜力市场发展趋势,以及未来优良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构建,这也为济南北部滨河新区的城市与旅游发展的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二)济南城市发展机遇济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融山、泉、湖、河、城于一体,拥有2600多年历史,是山东省的政治、文化、教育和金融中心,黄河中下游和环渤海经济带南翼的重要战略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山东省区域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变化

山东省区域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变化

中图分类号 : F 5 9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2 0 7 9( 2 0 1 3 ) 0 4 — 0 0 2 7 — 0 5
引言
江 等借助空 间重力模型 , 对全 国2 8 7个地级以上 中心 城 市的省域空 间经济联 系进行 了综合测 度 , 发现 区域 空 间结构 与其 内部 经济 联系的强弱、 联 系网络 的发育 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 系 。 近年 来 区域空 间经济 联系的研 究也 引入到旅游
c o a s t a l t o rs u m e c o n o mi c c i r c l e wh i c h c e n t e r s o n Qi n g d a o a n d f o u r ma j o r c o n t a c t z o n e s wi t h t o u i r s m e c o n o my . he T y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o f t o u i r s m e c o n o my a mo n g 1 7 c i t i e s i n S h a n d o n g . I t h a s f o r me d t h e t o rs u m e c o n o mi c c i r c l e wh i c h c e n t e r s o 1 " 1 c a p i t a l c i y t J i n a n , t h e
关键词 : 引力模 型 ; 旅 游经济联 系 ; 空间分布 ; 旅游线路
Ab s t r a c t :As o ne o f t he b i g t o u r i s m e c o n o my p r o v i n c e s , he t d e ve l o p me n t o f t o u is r m e c o no my ha s a l a r g e g a p i n he t c i t i e s o f S ha n d o n g p r ov i n c e . The pa p e r a d o pt s he t s pa c e g r a v i t y mo d e l t o c a l c u l a t e he t c o n n e c t i o n d e g r e e o f t o u is r m e c o n o my f r o m 2 0 01 t o 2 01 0 . Th e n he t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he t c o n t a c t o f t o u r i s m e c o n o my a b o u t 1 7 c i t i e s , a nd na a l yz e s he t s p a c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he t c o n n e c t i o n

旅游经济市场分析

旅游经济市场分析
5.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广阔。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内旅游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密切,旅游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旅游市场结构不断优化。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市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主题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不断涌现,旅游市场呈现出多元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此外,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不断深入,个性化、定制化旅游需求也在逐步增长。
4.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大旅游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同时,国内外旅游企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国内旅游企业需要提高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去几十年中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以下是对中国旅游经济市场的分析:
1.旅游经济市场规模庞大。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了5.7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04%。中国旅游业市场规模庞大,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持。
2.国内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国内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加关注旅游的质量和体验,对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

青岛市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青岛市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青岛市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化研究陈东生摘 要:1993至2005年,青岛市的境外旅游客源市场发展迅猛,尤其是韩国和日本,同时也存在一些客源市场如新加坡、菲律宾等,出现了萎缩,俄罗斯、德国、法国、美国等市场稳步增长。

本文运用客源国的地理集中指数、亲景度和客源国的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青岛市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化进行了研究,为提高青岛市境外旅游市场发展水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青岛市;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8)3-243-02作 者:青岛大学旅游学院;山东,青岛,266071一、前言1993年至2005年,青岛市境外游客总数由55630人次增加到596177人次,短短的13年间,境外游客量就增加了10倍之多。

通过13年对来12个主要客源国旅游人数变化的观察,可以发现青岛市境外客源市场在快速发展中呈现出一些明显特点,如部分主要客源国在人数变化的幅度上存在趋合的特点,而同为北美洲市场的美国和加拿大游客人数相差悬殊等,有些客源国人数出现负增长、不增长的情况,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由几个主要客源国家“垄断”等,要想进一步深入发现和了解青岛市境外旅游客源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特点,就必须对青岛市的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

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是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它是指境外客源市场的客源发生地结构,即客源市场的地域分布态势。

美国著名旅游市场学家埃塞尔等人,将旅游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即游客数占目的地接待总人数比例最大,一般达40%~60%的客源市场)、二级市场(即游客人数在目的地接待总人数中占相当比例的客源市场)以及目前来的人数尚少的机会市场(也叫边缘市场),但是这种划分是一种静态的分布划分,没有反映出客源国市场空间结构的变化。

保继刚(2002)等运用了地理集中指数和客源市场半径对桂林的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

山东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山东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山东旅游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山东旅游市场也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山东旅游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市场概况、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通过对山东旅游市场的分析,也可以为旅游企业的发展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将首先介绍山东旅游市场的概况,包括其地理位置、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历史等方面的情况。

接着,将分析山东旅游市场的特点,包括旅游产品种类、游客结构、市场竞争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然后,将探讨山东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未来的市场需求、发展机遇、市场前景等方面的情况。

最后,将总结市场分析的主要发现,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以及对整个报告的结语。

通过上述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报告的内容安排,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报告中的信息。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山东旅游市场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探讨山东旅游市场的概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市场现状的调查和研究,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建议,旨在为旅游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和政策,促进山东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本报告的撰写和发布,也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山东旅游市场重要性和发展潜力的关注,促进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推动山东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1.4 总结在本报告中,我们对山东旅游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市场概况、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发现山东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和潜力的地区。

市场特点表现在山东旅游市场多样化、区域性强、文化底蕴深厚等方面。

在未来,随着旅游消费升级和旅游形式的多样化,山东旅游市场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市场分析总结中,我们分享了对山东旅游市场发展的理解和预期,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

济南省会城市群旅游圈的构建与空间发展模式

济南省会城市群旅游圈的构建与空间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 : 淑荣 (9 5一) 女 , 孙 17 , 山东平度人 , 讲师 , 主要研究 方向为旅 游经 济与开发规划 。 基金项 目: 济南市社科规划项 目“ 济南城市群旅游圈构建与发展研究” 0 C A 7 ; (9 G 2 ) 济南大学社 科项 目“ 济南省会城
市群旅游业发展研究” X 80 。 ( 0 2 )
收稿 日期 : 0 意义。第一 , 可以促 进 区域 旅游 经济一 体化 , 有效 降低 资源配 置成本 , 使 区域 旅游 资 源 的整 体 优 势得 以发 挥 。第 二 , 可

以改变 济南城 市群单 一 的 “ 一线 ” 游模 式 , 点 旅 建 立 起 区域 网状旅 游模 式 , 促进 山东 省旅 游 目的地
省的历史 性跨 越 。
形成 , 开启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新阶段。目前济南及 其周边城 市的旅 游业 正处 于夹缝 中生存 的尴 尬境
地, 因此我 们 必 须尽 快 建 立 济南 省 会 城 市群 旅 游 圈, 否则济南及其周边 城市 的旅游业将 在 国内众多 旅游经济 圈的包 围堵截 之 中衰落 。
程 , 带动 区域其他 相关 产业 的发展 , 而使 济南 并 从 城市 群经济 圈进 一 步得 到 发 展 , 而带 动 山东 的 进
整体 经济 。
究所划定的“ 济南省会城市群旅游圈” 包含了“ 济 南都市经济圈” 的范围 , 但又充分考虑到济南及 周 边地 区的旅游 特 色 ; 定 范 围时 重 点考 虑 了旅 划 游交通的便利性与旅游资源的垄断性和互补性 ;
5 7
网络 化 的早 日形 成 , 变 山东 省 旅游 资源 与旅 游 改 收入 不相符 的局 面 。第三 , 利 于 提 高 区域 城市 有

日照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日照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拥 有 “ 、 、 、 ”6 山 海 古 林 ,4公 里 的 优 质 沙 滩 、 莲 山 风 景 区 、 五 浮 来 山风 景 区 等 一 批 知 名 旅 游 景 点 , 日照 市 是 龙 山文 化 的 雨 且 要 发 祥 地 , 内 已发 现 两 城 遗 址 、 土 遗 址 、 海 峪 遗 址 等 。 境 丹 东
游入( ) 出 通道六大要素构成 。 其总的划 分还是从点线 面这 但
个 j个 角度 出发 进 行 分 析 。 此 , 因 自改 革 开 放 以来 , 日照 市 旅 游 业 的 发 展 开 始 兴起 , 由 于政 策 等 原 因 , 游 业 的发 展 远 但 旅
包揽 了水域类景观 ,而五莲县 和莒县更多的是 以文物 迹 、 人文 吸引物 等类 型的人文景观为 主。从 图 1 中可以看 『 , 叶 形 j
市空问结构的存在 的不 足 , 并给m相应 的建议 。


旅游 资源 空 间结构 特点 分析
1 . 旅游资源分布特点。 U照市包 括东港 区 、 山区 、 岚 莒县 和五莲 县四个行 政区 ,根据笔者在 网上 的搜索 和调查情 况 , 查 蒯 日照 市 总共 有 近 5 旅 游景 点 , 游 资 源 丰 富 , 型 多 0个 旅 类
成 东 西 呼应 。
不 如烟 台青 岛等地 , 但随着 目前早开发 的沿海 旅游地的环境 问题 , H 日照市在 2 0 并 0 9年被 评为“ 联合 国人居奖” 日照市 , 立足环境 、 区位 、 资源 i大 优势 , 把旅游业作 为振兴 日照经济
的切 人 点 、因此 本 文 通 过 旅 游 空 间 结 构 的 要 素 人 手 , 旅 游 对 资源 、 旅游 交 通 线路 、 游 客源 地 市场进 行 分 析 , 分 析 日照 旅 来

日照旅游SWOT战略选择图分析

日照旅游SWOT战略选择图分析

日照旅游SWOT 战略选择图分析SWOT 战略选择图:机会风险SWOT 图分析:(一)、优势1、日照地处海滨,境内地貌类型多样,有平原、山丘、水域、湿地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2、生态环境宜人,拥有独具魅力的生态环境优势,这里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度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冬天无严寒,夏天无酷暑,既有南方的湿润特点,又有北方的四季分明的特征。

被誉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

3、日照市是目前我国唯一拥有全面优势的海滨旅游城市,它的海滩、阳光、海水赢得许多国内外游客的青睐,旅游市场火爆。

4、旅游商品琳琅满目。

日照有驰名中外的乌鱼蛋、乌鱼干、文蛤、西施舌、对虾、海米等海鲜珍品,有黑陶、农民画、地毯、石雕、根雕等艺术品,有在国际市场上倍受青睐的抽纱、刺绣、工艺屏风等,日照绿茶正走出国门,展翅欲飞。

5、日照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已发现两城遗址、陵阳河遗址、丹土遗址、东海峪遗址等,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陶文较甲骨文早了1000多年,堪称我国文字始祖。

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

齐长城遗址、优势 服务质量水平低下、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单一 海滨城市、特色商品资源、区位优势、历史文化优势、自然气候资源、省旅游业新的生长级经济基础薄弱、环境污染严重、 竞争激烈、负面近邻影响 劣势莒国故城、日照港等也都是游客的必游之地。

(二)、劣势1、旅游资源开发滞后不能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

日照海滨资源的规模和质量堪称全国之最莒国古文化资源举世闻名太阳文化国内独有。

但有这么好的资源却没有开发出与他们的质量、品位和知名度相适应的旅游产品莒国古文化和太阳文化的开发多年来只闻其声不见行动一直停留在“口头开发”上喊起来却没有干起来使日照旅游开发的水平和步伐远远落后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落后于日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2、负面近邻效应影响很大。

日照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部距青岛200km与连云港隔海相望因而日照的旅游区位弱势即北有青岛、烟台、威海南有连云港日照受制于其中处于不利地位。

分析旅游市场结构合理性标准以及合理性判断案例

分析旅游市场结构合理性标准以及合理性判断案例

分析旅游市场结构的合理性标准以及合理性判断的案例摘要:本文通过对旅游市场结构的合理性标准的阐述和分析,从旅游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客源结构与潜在客源量分布的匹配性、旅游产品结构与优势旅游资源对应性三个方面研究与判断旅游市场结构的合理性,可以反映出旅游市场主要制约因素的相互关系,实证表明,运用这些标准基本可以判断出旅游市场结构的优劣。

关键词:旅游市场;旅游管理;结构;合理性;标准;实证一、旅游市场结构的合理性标准1.供给结构要与需求结构相适应供给与需求相适应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产品或服务的结构即为旅游供给结构,它必须要与社会旅游需求期望相适应。

从旅游提供来看,旅游资源或依托它经过开发而形成的旅游产品是吸引旅游者将旅游动机转化为现实行动的根本所在,决定了对社会提供的旅游产品或服务的结构,从而决定了可供选择的消费范围;从旅游需求来看,只有符合旅游者意愿的旅游景区才能成为他们选择的目标。

旅游者消费意愿可以认为是旅游者需求期望。

因而,旅游产品或服务的结构与旅游者消费意愿的吻合程度是判断旅游市场结构是否合理的最重要标准。

观测或调查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评价与旅游需求期望的对应关系,可以判断旅游产品和服务对旅游者消费意愿的满足程度,从而可以判断旅游市场结构的合理性。

2.客源结构要与潜在客源量分布相对应客源结构是指旅游区的各地游客占游客总量的比率,它是景区的引力与旅游者出游能力交互作用的结果。

旅游景区游客量的距离分布状况(分段分布或距离累计曲线)是客源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反映了游客入游行为的空间分布和旅游地实际吸引力的空间分布结合的现状。

而旅游景区周围腹地实际人口的距离分布状况(距离累计曲线)通常可以作为客源市场潜力的一种指标,它与距离阻力的组合可以反映出游的可能空间分布。

但是旅游景区周围腹地的实际人口与距离阻力结合的空间分布资料很难精确,只能采用替代的方法求得。

一个简单的替代方法是用旅游潜力距离分布状况替代。

泰山旅游市场环境SWOT分析及发展建议

泰山旅游市场环境SWOT分析及发展建议

泰山旅游市场环境SWOT分析及发展建议[摘要] 泰山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运用SWOT分析法对泰山旅游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了泰山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对准确定位泰山的旅游市场环境,进一步促进泰山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旅游市场环境; SWOT分析;建议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

其南麓始于泰安城,北麓止于济南市,方圆426平方公里。

矗立在鲁中群山间。

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泰山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又是天然的艺术与历史博物馆。

泰山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新生代中期。

泰山区域地层古老,主要由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等几种古老岩石构成,距今约24-25亿年,属于太古代岩类。

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

泰山上存有许多人文景观。

据中国古代各朝代文献记载,此山经常是皇帝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

第一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在泰山封禅祭祀被人认为是天神必将赐予吉祥的“符瑞”,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历代传统。

但在其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旅游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通病,致使无论从接待人数还是创汇水平在省内仅处于中游水平。

因此,加强泰山旅游研究,增强泰山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泰山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1. 泰山旅游发展的优势(1)资源优势。

泰山于198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首开双遗产先例,是我国第一个双遗产,不仅在全国占据无可替代的地位,在世界上也是中国标志性的旅游地。

泰山是一本打开的地史教科书。

岩石中有着取之不尽的信息,是揭开地学的钥匙,适合不同的学科探索它和解读它,是自然公园、科学公园和科普教育基地,将更好地促进游人对美丽景色成因科学的了解,引导游人对景物的认识提高到科学的层面上来。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一)(二)临沂旅游业具备优势分析(strength分析)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组合较好。

临沂市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类型组合较好,现行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8种资源类型均有分布。

许多旅游区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相得益彰,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据临沂市旅游局等对本市旅游资源的调查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旅游资源11大类30多个亚类,旅游景点300多处,资源丰度与景点密度较好。

2、内外交通发达。

临沂市交通便利,已形成稠密、便捷、立体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目前已形成了以一场(临沂飞机场)、二港(日照港、岚山港)、四纵(205、206国道,京沪高速公路、沂蒙公路)、四横(327国道、日东高速公路、文泗公路、兖石铁路)为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通达性好,游客进得来、出得去。

旅游中心城市临沂到各区县以及主体景区蒙山的距离最远不超过100km,且临沂为山东省最大的公路客运中心,通达性强,方便的区内交通,为本地基础客源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客源来源广,本地客源稳定。

临沂市旅游客源市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当地客源,2008年临沂市人口已达1142万,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10.18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7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849元,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2.5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586.68元,“人们已具备了外出旅游的经济条件,这是临沂市旅游最稳定、最主要的客源;二是周边客源,由济南、济宁、徐州、连石港、日照、青岛围成的区域人口多、经济较发达,距临沂市近,是一股重要的客源;三是线路客源,便利的交通使京津沪、宁杭及陆桥沿线的重要城市具备了来临沂市一日游的条件,这是一股重要的线路客源;另外还有商业客源,探亲客源等。

(二)临沂旅游业存在的劣势分析(weakness分析)1、产品单一、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

山东省各地市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山东省各地市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状 况 良好 。
山东省位于 中 国东 部沿 海 , 黄河 下 游 , 陆地 总面 积 1 5 . 7 8万平方公里 , 水域 面积 约 2 1 0 0平方公里 , 全省 共计 l 7个地级市 : 济南 、 青 岛、 淄博、 潍坊、 临沂 、 日照 、 烟 台、 威海 、 泰安、 莱芜 、 聊城 、 菏泽、 枣庄、 济宁、 德州 、 滨州和东
营市 , 总人 1 : 3达 9 5 7 9 . 3万人 ( 依 据 第 六 次 人 口普 查 结
从 区域看 , 由于旅游资源 禀赋 、 经济 发展 水平 、 交通 、 地理 区位 以及基础设 施 等各 方面 条件 的差异 , 不 同地 区 间旅 游业的发展也呈 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 。很多专 家学


2 0 1 1 年 我国旅游业继 续保持 增长 的势头 , 全 年 国内
旅游人数 达 2 6 . 4 亿人 次 , 同 比增 长 1 2 %; 国内旅 游收 入 1 . 9 3 万 亿元 , 同 比增 长 2 1 %; 入 境旅 游 人 数 1 . 3 4亿 人
次, 同 比增长 l %; 旅游 外 汇 收入 4 6 5亿 美元 , 同 比增 长 1 . 5 %; 出境 旅游 人数 7 0 0 0万人 次 , 同 比增 长 2 2 %; 出境 旅游 花费 6 9 0亿 美元 , 同 比增 长 2 5 %, 旅游产业 总体运行
作者 简介 : 洪梅 香 ( 1 9 8 l 一) , 女, 山东菏泽人 , 菏泽学院经济 系讲师 , 硕士, 研 究方 向: 国民经济 学。 基 金项 目: 山 东省统计局“ 主成分分析 法在 区域 经济分析 中的应 用研 究” ( 项 目编号 : K T 1 2 1 1 9 ) 。
对外钳

第六章 旅游地空间结构

第六章 旅游地空间结构
第六章 旅游地空间结构
一、旅游地空间结构概述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包括诸 要素在空间中的相互位置、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等,以及诸要素如 何在空间中生成、运动和发展。 旅游空间结构是一定区域内旅游要素组织在空间上的投影,是目前 旅游要素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表现形式,它是在长期旅游发展过程 的累积结果,旅游空间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旅游目的地健康、 持续发展。
第六章 旅游地空间结构
五、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地理学方法 3.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是地理学中研究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用于不 同研究对象区域分布差异的对比,进而找出地域分布变化规律。
式中,Pi为第i个区域内景区数占全国总数的比重,N为区域数量,C为分 布均匀度。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
当R为1时,说明点状分布为随机型;当R>1时,点状要素趋于均匀分布; 当R<1时,点状要素趋于凝聚分布。
第六章 旅游地空间结构
五、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地理学方法 2.景区集中度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是衡量研究对象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
G为的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省区的景区数量,T为景区 总数,n为省区总数。G取值在0-100之间,G值越大,景区分布越 集中;G值越小,则景区分布越分散。
第六章 旅游地空间结构
三、旅游地空间结构模式 3.扩展模式 主要特点: 各级旅游中心地对旅游流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 挥; 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开发重点:
第六章 旅游地空间结构
四、四种常见的旅游空间结构理论 1.核心-边缘理论 1966年由弗里德曼(J.R.Fridemna)在他的学术著作《区域发展政 策》一书中正式提出的。他认为,任何空间经济系统均可分解为 不同属性的核心区和外围区。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 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 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 核心区域一般是指城市或城市集聚区,它工业发达,技术水平较 高,资本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增长速度快。 边缘区域是国内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它又可分为两类:过度区 域和资源前沿区域,过度区域又可以分为两类:上过渡区域、下 过渡区域。

山东半岛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初探——基于点轴理论

山东半岛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初探——基于点轴理论

级发 展轴 : 济青高 速发展轴 、滨海旅游 发展轴
应 用点轴理论 选择 山东半岛区域旅游 空间 结构要 素
游资源 、交通 状况 以及城市 空 间布局等 对山东半 岛区域 旅
游空间进行 “ 点轴式”开发 , 构建 有序的半 岛旅 游 “ 点轴” 结构 ,是优化 山东半 岛旅游空 间结构 的 良好选择 。
根据点轴 系统理论 的基 本原理 ,结合 山东半 岛区域 旅 潍坊一莱西 发展轴
们是旅 游发展轴线集聚 作用和扩散作 用的核心 。点轴理论
旅游 区域 内各个旅 游节点是成等级 系统 的,连 接旅游 认 为 ,系统 中的点是各级 中心地 ,亦 即各 级中心城镇 ,是 节点 的旅 游发展轴也是 可分 为若干等级 的。不 同等级 的旅 各级 区域 的集聚点 ,也是 带动各 级区域 发展 的中心城 镇。
游发 展轴 线 对周 围 的区域 具 有不 同强 度 的旅 游吸 引 力和 但 是各 级 中心 城 镇对 周边 地 带 的辐 射 和带 动力 度是 有 差 凝 聚力 ,在 区域旅游规 划中运用点轴 开发模 式 ,分析 和确 别 的,实力强的节点 带动辐射 力度更大 ,因此 中心 城市又
定 “ 游 节 点 ” 和 “ 游 发 展 轴 ” 的位 置 和 等 级 是 非 常 重 有 等 级 之分 ,在 选 择 中心 城 市 时 要 考 虑 的 因 素 主 要 有 : 旅 旅 旅 要的 。 游 节 点 城 市 的 综 合 竞 争 力 、 节 点 城 市 的旅 游 发 展 条 件 、节
贯穿 山东 半岛的主要 交通干线 ,有 力地 带动 了山东 半岛经 油城市 ,人 口密度低 ,人均 G P D 、收入 和消费水 平较高 ,
济 的发展 。因此将 由胶 济铁路连接 的济南一 淄博一 潍坊一 计算 得到的数据对竞 争力的贡献值偏 大 ,东营市 的排 名应 青 岛共同构成 的济 青发展轴 为山东半岛 的重 点发展轴线 。 该 在第七位 。 因此 山东 半 岛城市 竞争 力修 正后 的排 序 为 : 另外 ,半岛沿海 的 日照 、青 岛、烟 台 、威海 四市依次 青 岛、济南 、烟 台、淄博 、威海 、潍 坊 、东营和 日照。

德州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德州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高 勇 善
( 州 学 院地 理 系 ,山 东德 州 2 3 2 ) 德 5 0 3
摘 要 :构 建 合 理 的 旅 游 系统 空 间 结 构 对 德 州 市 旅 游 业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先 对 德 州 市 旅 游 资 源 的空 间 分 首 布状况进行 了系统分析与评价 ; 采用 基 于 最 近 邻 距 离 模 式 和 基 尼 系 数 的 研 究 方 法 , 总 体 空 间 分 布 类 型 与 区域 内 从
1 相 关研 究
旅游 空 间结构 历来 是旅 游学 界 和业 界关 注的 焦
点. 游空 间结 构是 旅游 系统 中各 个 要 素 之 间 的 空 旅 间组 织关 系 , 括旅 游供 给要 素 和 需 求 要 素 在 空 间 包 中 的相互 位置 、 相互 作 用等 .
理论 研 究 方 面 , 外学 者 对 旅 游 空 间结 构 的研 国
省 会济 南 毗邻 , 交通 位置 优越 , 自古有 “ 达天衢 ” 九 之
称 . 州市 旅游业 起 步较 晚 ,0 1年 单 设 市旅 游 局 , 德 20
在 山东 省 内属旅 游后 进 城市 . 0 9年德 州 市 旅 游业 20 共 接待 7 8 1 人 次 , 现旅 游 收人 3 . 9亿元 , 8. 万 实 59 在 山东省 1 7地市 中分 别位 列第 l 和第 位. 一方 l 另
第 6期
高勇善 : 州市旅 游 系统空 间结 构 及其优 化研 究 德
8 3
究 , 必 虎 、 吴 马晓龙 分 别对 全 国首 批 4 级旅 游 。 A 景 区( ) 点 的空 间结 构进 行 了研 究 等.
德 州 市 2 5处旅 游 资 源类 型 及 分 布进 行 了统 计 , 5 并 利用 MAP S技术 将其 在地 图上进 行标 注 , 到 图 GI 得

青岛人境旅游市场时空结构及其发展态势研究

青岛人境旅游市场时空结构及其发展态势研究

旅游 业 由于其 在拉 动 区域 经济 增长 、 安置 就业 、 提 高人 民生活 质量 等 方 面 的显 著 作 用 , 到 了世 界 得 各 国及地 方政府 的 广 泛关 注与 支 持 , 已成 为 当今 世
界第 一大产 业 。在 我 国 , 级 政 府 也 一 直在 采取 鼎 各 力措施 , 以促 进旅 游业 的健 康 、 快速发 展 。尤 其 是入 境 旅游 , 不仅 能创 取 外 汇 , 衡 国 际 收支 , 接 提 高 平 直 旅 游产业 的整 体经 济 效 益 , 且 有 助 于全 面 展 现 我 而 国改革开 放 的巨大 成就 , 改善 国际形 象 , 具有 鲜 明的 社会 效益 。因此 如 何 有 效地 促 进 入 境 旅游 的发 展 , 对 于当前 我 国旅 游业 发展 具有 重要 意义 。 青岛 的 人境 旅 游 发展 有 着 良好 的基础 , 近年 来 发展极 为迅 速 , 同时其 中也存在 不少 问题 , 确把 但 准 握 其时 空结 构及 发展 态 势 , 有 效促 进 青 岛入 境旅 对 游 的发展 , 创造 更 多的社 会效 益 和经济 效益 , 具有重 要 的意义 。 青岛入 境旅 游发展 的基 础 条件 青岛是 中国北方 重要 的港 口、 工业 、 贸 和旅游 商 城市 , 光 旖 旎 , 候 宜 人 , 游 资 源 丰 富 , 点 众 风 气 旅 景 多, 发展 旅游业 条 件优越 。 ( ) 一 城市 形象 和知 名度 日益 提高 自 1 7 被批 准为 旅游 对外 开放城 市 以来 , 9 4年 经 过三 十多 年的 发展 , 青岛 旅游业 取得 了辉 煌 的业 绩 , 首批 被 国务 院 批 准 为全 国优 秀 旅 游 城 市 , 绿 色 青 “ 岛” 国家旅 游 局确 定 为绝 、 、 、 3 被 奇 美 胜 5个 中 国旅 游 王牌 景点 之一 , 岛 海 滨 和崂 山被 国家旅 游 局 确 青 定 为 4 级 景 区 , 尔 和青 岛 港 被 国 家旅 游 局 确 定 A 海

山东省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山东省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李晶晶:山东省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山东省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李晶晶摘要: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地理集中指数、锡尔系数等指标定量分析了2001-2014年山东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变化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山东旅游经济区域差异明显,但有缩小的趋势;区域内的差异奠定了区域差异的基本格局,这一空间格局在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存在。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和区域内城市之间联动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对促进山东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山东省;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8)03-0115-08DOI :10.13877/22-1284.2018.05.017收稿日期:2018-03-15作者简介:李晶晶,女,山东淄博人,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旅游系教师。

研究方向: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区域经济。

(安徽淮北235000)学一、引言近年来,区域旅游经济的非均衡性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

研究成果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从研究对象上看,主要以省际和地带间区域旅游经济差异作为研究对象。

杨引弟(2016)等运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对湖北省各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测度,认为各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具有沿交通干线分布的特征[1]。

滕飞(2017)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单元,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统计方法选取2003-2010年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人数的历时性数据资料,分析了中国省级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演变过程及空间格局,并对中国省级旅游经济发展总差异的泰尔指数与中国省级旅游总收入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探究造成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化规律[2]。

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区域旅游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区域旅游发展差异的时空变化、空间格局及对策建议方面。

山东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山东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山东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孙文秀;王敏
【期刊名称】《科学与管理》
【年(卷),期】2017(037)005
【摘要】本文分析了山东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份额分布情况,发现山东省一级客源市场相对稳定,省内游客的比重快速增长,二级市场比重有所下降,三级市场份额有所增加.通过计算地理集中度指数、ADod指标,发现山东省客源市场集中程度高,且吸引半径较短,旅游市场的稳定性不足.在此基础上,指出山东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主要问题和开发的相应对策.
【总页数】5页(P74-78)
【作者】孙文秀;王敏
【作者单位】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南 250014;山东省旅游项目策划中心,济南 250014;齐鲁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济南 25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
【相关文献】
1.湖北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J], 滕升楠;冯娟;李宁
2.湖北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J], 滕升楠;冯娟;李宁;
3.武汉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区域热点探析 [J], 徐松华
4.武汉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区域热点探析 [J], 徐松华
5.宁夏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 [J], 万世龙;马芸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摘要】本文从旅游目的地角度出发,把山东省旅游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山东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现状,运用地理集中程度指数分析、空间结构分析等方法,从空间角度的方向上分析山东省旅游流的特征及竞争态势,并对山东省旅游规划、规模、等级及客源地交通运输业的布局提出对策。

【关键词】旅游流;空间结构;地理集中指数;旅游市场1.引言旅游流又称为旅游客流,是指旅游者借助一些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而形成的客流[1]。

由旅游者、旅游节点(客源地和旅游地)和运输方式三个方面构成。

影响旅游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两地间的交通便捷程度及空间距离、周边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地区文化差异、经济之间的联系、旅游花费、对目的地的感知程度、接待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备程度。

所以,旅游流不单与旅游资源条件有关,还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政治联系及空间距离密切相关。

因此,旅游流的分析研究是确定旅游发展规划、定位旅游客源市场、制定旅游对外宣传策略的重要前提。

研究旅游流的流向、流量及其变化规律、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对旅游地规划建设的方向、等级规模及其与客源地之间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

山东省作为全国旅游大省,是我国10个沿海省(市)之一,地处黄河下游,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类型比较齐全,在全国位于前列地位;大多数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较好。

近些年来,山东的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2010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3.4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91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2%和25.1%;接待入境游客366.8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21.5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8.3%和22.1%;实现旅游总收入达3058.8亿元,同比增长24.7%,分别高出全省gdp和服务业增幅12.2%和11.7%,相当于全省gdp的7.7%、服务业增加值的21.2%。

但是作为优秀旅游大省的山东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更好的利用山东的旅游资源,有针对性地开拓旅游市场,避免造成事倍功半、广种薄收的被动局面,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依据旅游流空间结构理论,根据山东旅游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山东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并对山东省旅游规划、规模、等级及客源地交通运输业的布局提出对策。

2.模型与方法2.1 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2-3]是利用旅游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两个统计指标来反映旅游市场竞争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该模型是将整个旅游市场划分为了幼童市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和瘦狗市场4种市场类型。

它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旅游市场需求情况的地域差异特征。

这种分析方法的根本性最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首创的波士顿矩阵[4](bcg matrix),又称为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它是一种用来分析和规划企业中产品组合的方法。

在该矩阵中纵坐标为市场成长率,以10%为界点分高和低两个部分。

市场相对份额为横坐标,以0.1为界点仍然分为高和低两个部分。

这样,此波士顿矩阵就被分成4个小格,每一个小格代表一种类型,即幼童市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和瘦狗市场。

以此类推,各企业也可以根据不同战略业务单位即产品,采取维持、发展、收获或者放弃战略。

2.2 客流集中程度分析3.山东省旅游流空间特征分析3.1 入境旅游流的空间特征分析3.1.1 山东省入境旅游市场[10]竞争态3.1.2 山东省旅游市场竞争态转移分析总体上来看,俄罗斯、新加坡、德国市场已经由瘦狗市场进入了幼童市场,市场的占有率较低,增长率较高,但是德国、新加坡在2009年及2010年又回到瘦狗市场,说明两国市场还不是很稳定。

美国、英国4年内也是由瘦狗市场和幼童市场之间来回变动,总体上来看是由于5国距离山东较远。

日本在2007年就已经成为金牛市场,2008年和2009年又成为了明星类,但是2010年又回到了金牛,这与中日外交等各种政治因素有关。

对于韩国来讲,与日本一样距离山东较近,07年已经成为明星市场,说明该市场已经处于成熟期,旅游部门及其相关企业应努力提升此类产品吸引力,提高利润,增延其成熟期。

从总体上看,虽然这几年年山东省的入境客源市场竞争态势情况略有所变化,但是整体上的旅游竞争态势还是清晰可辨的,即山东省的入境旅游市场中的日本与韩国仍然是其主要客源国,其他客源国的旅游开发空间还十分广阔。

3.2 国内旅游流空间特征分析3.2.1 空间结构分析3.2.2 客流集中度分析4.市场与对策4.1 结论4.1.1 入境市场开拓研究由上述可得国外的旅游市场开发空间还是广阔的。

即使像韩国、日本这样的重点客源国市场,它们的国际客源市场的开发也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展。

韩国与我国具有比较相似的文化,尤其近年来韩国对中国文化强劲的吸附攻势,作为韩国的近邻、拥有美丽沙滩、广阔海洋的山东省沿海地区同样获得了好处。

由于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逐步增强,加之两国的政治方面的稳定,因此来山东旅游的数量增长情况非常显著,甚至有赶超日本的可能。

韩国也是山东第一大外商投资来源国。

山东省与韩国互动营销以及两地合作的旅游产品都体现了双方的诚意和配合。

石岛-仁川这条航线全程208海里,2001年被批准通航由中韩合资荣成华东海运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目前这家公司所属“华东明珠”客货轮乘运的每周往返三个航次。

这条航线的开通,大大降低了交通成本,成为山东省吸引韩国游客的优势所在。

文化的相似性[12]可以减少异地旅游恐惧感,但是在相似之处还要体现个性之点,使之发现不同,才能吸引韩国游客。

因此我们首先要挖掘与主要客源国韩国在文化方面上的类似点与不同点,从中找到出我省旅游资源中对客源国有较强吸引力的部分,努力把这些文化价值比较完整地融合到各项旅游产品中,进而来充实我们的旅游产品,最终来增加韩国来鲁旅游积极性。

日本一直以来均是我国一大客源国市场,而在山东省也是略低于韩国的第二大客源市场。

距离我省较近,人数也比较多,但与韩国不同的是,两国的政治关系总是会出现不稳定情形,因而也直接降低了山东对日本集中宣传旅游的积极性。

对于日本市场的扩展我们可以跟随国家形势。

英、美、法、俄罗斯等国的游客人数较少,但是这些国家的游客对山东省的总体概念认识积极且全面,对于这些国家我们应该加强与该国政府部门和相关旅游企业的交流合作,借助各种力量来增加旅游客数量。

东南亚国家新加坡由于距离我国较近,作为华人华侨最集中地区的代表,与我们文化也有较强的相似性,但该国比较著名的海滨风景对同样是海滨城市的山东省沿海地区没有太大吸引力。

因此在对该国进行宣传时,应考虑以我省与之不同的文化作为吸引该国游客的优势。

具体来说,应深入研究山东省的地域特色文化和现代旅游发展趋势,挖掘出我省特色文化,并使之转化为特色旅游产品,进而把无形的山东省特色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变成有形的旅游产品特色优势。

4.1.2 国内市场开拓策略在国内旅游流[13]方面将华东与华北中的山东、北京、江苏、河北与河南作为重点国内市场。

山东不必多说,省内交通便利,本身市场份额达一半左右。

北京、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居民出游人数较多,旅游花费较高,在地域上与山东距离较近,因而占据了山东旅游市场20%以上的市场份额。

对于这两个省份应充分利用地域的优势,继续提高旅游效应,进而巩固和发展该地区市场。

河北省与河南省内客源也是山东一个很大的客源市场,集中了近10%的份额。

由于地理位置濒临、交通比较方便、旅游花费时间较少、旅途费用较少等优势之处,山东必然成为两省省内游客休闲观光的首要选择,而且具有重复且多次消费的可能。

综述所述,我们在开拓国内市场的时候可充分融合山东特色文化—孔孟文化,设计一些有趣的休闲度假项目及场所,能形成多个中短程休闲度假胜地,最终在全省范围形成反复购买、多次消费的市场体系。

4.2 对策与建议为了改善国内客源市场的较单一性,山东应该进一步扩展国内旅游市场。

广东、上海、浙江等省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数量较多,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应将其作为山东的重点旅游开拓市场。

对于此类客源省市场[13],应以鲁南孔孟文化、青岛海滨、济南泉城三大旅游品牌为引导,对景区进行全方位的形象策划、包装规划,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辽宁、山西等省来鲁旅游人数不算多,但这几个省市与山东经济水平位居全国中等偏上水平,且距离山东不远,来山东的旅游花费也较多,因此应将其作为山东旅游的后劲市场。

对于此类市场,应运用较大规模的促销与宣传手段,增强山东知名度,提高山东旅游产品吸引力。

青海、江西、宁夏、内蒙古、西藏、安徽、甘肃等省来山东旅游人数较少,这是由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占山东国内市场比例较低。

但它们的发展潜能较大,是山东的可能机会市场,不容忽略。

参考文献:[1]胡志勇.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黄泰,张捷.基于旅游流特征分析的旅游区域影响研究[j].旅游科学,2006.[3]李仲广.旅游经济学:模型与方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4]魏小安.关于旅游发展的几个阶段性问题[j].旅游学刊,2000.[5]薛莹.江浙沪地区的内聚旅游流分析[j].旅游科学,2006.[6]郭晓东,肖星,房亮.新休假制度对国内旅游流时空结构及旅游开发的影响分析[j].旅游学刊,2008.[7]刘丽娟.秦皇岛国内旅游流的空间结构分析及市场开拓研究[j].旅游经济研究,2010.[8]王恒,李锐铮.大连市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9]王忠诚,李金莲.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产业布局[j].经济地理,2006(12).[10]马耀峰,李天顺.中国入境旅游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26-132.[11]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02(1).[12]吴必虎等.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陆林.论黄山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区域结构[j].人文地理,1989(2).作者简介:石蓓(1989—),女,山东齐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规划研究。

通讯作者:崔树强(1958—),男,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