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设计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68a69d9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a.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引言部分是以历史照片并配以文字出现的,所表现的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这一历史瞬间。
这张照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照片中不同的人物表情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有什么影响,国际关系将有什么变化和发展?本课的重要内容包括三部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上的重大突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家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改革开放后,及时调整外交政策,坚持改革开放,维护世界和平,在国际舞台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时期外交卓有建树。
第一目“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应了解: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按照国际惯例公认的原则,台湾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代表已经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根据,应该立即从联合国所有机构中排除出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致电联合国要求取消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新中国的要求得到苏联、印度等国家的支持。
由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极力阻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新中国成立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联合国中逐年增加亚非会员国,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也越来越多,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ab7c693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1.png)
1.讲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如“一国两制”政策在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中的应用。
2.介绍我国外交政策在实践中的主要成就,如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讲解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3.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我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辩证看待我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分析报告,深入探讨我国在某一国际事件中的外交策略和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选取一个我国参与的国际事件,如“一带一路”倡议、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分析我国在该事件中的外交策略、取得的成果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逻辑清晰、论据充分,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难点:理解这些事件对我国外交关系发展的意义,以及我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方面的政策措施。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成就。例如:“一国两制”政策在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今国际关系中有什么现实意义?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特别是“一国两制”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外交实践中的运用。
2.掌握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这些事件对我国外交关系发展的意义。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bc3f24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8.png)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外交成就的相关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我国外交新局面的开创过程,分析外交政策背后的原因,评价外交成就。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取得的成就。
2.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情感与客观评价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外交新局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外交政策及其背后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书面测验、课堂问答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外交成就展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我国外交新局面的开创过程。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活动中,体验外交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外交成就,特别是中美建交、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香港和澳门回归等重要事件。
难点:理解我国外交政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外交成就。
2.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外交动态,增强时代责任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24_开创外交新局面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24_开创外交新局面_教学设计_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7cddec58fafab069dc02e1.png)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基本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基本过程、意义;中日关系改善的背景及过程、意义;新时期外交的建树。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指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图片、影视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得知识;②创设情境,使学生感知历史。
讨论探究,升华认识;③归纳总结20世纪70年代中国三大外交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外交策略和外交智慧;②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局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③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三大外交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自觉认识到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是这一时期中国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保证,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责任感;④认识外交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将服从于国家总体战略和各项事业的需要。
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坚强的后盾。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
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影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中美寻求外交关系缓和意义重大。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转折和突破,也是震惊世界的大事。
美国孤立、遏制中国20年之久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开始出现了新局面。
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基本过程及意义,是理解中国外交胜利的一个关键。
教学难点:(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新中国与联合国合法席位之间的关系,必须补充资料,使学生掌握中国与联合国成立的关系、新旧政权更替与国家权利继承关系。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与当时国际形势变化有关,更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化有关,应补充资料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939dc9bcd126fff6050b02.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史实,识记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外交活动;2.理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是外交突破的关键因素,深刻认识到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1.引用历史照片和当时的新闻报道,客观的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进行历史体验与回顾,体会70年代的外交突破;2.通过展示新闻图片,运用谈话式的方法,请学生一同参与感受身边的正在发生的外交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应体会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的自豪感;2.学生应理解到外交是基于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的考虑与博弈,会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3.学生应深入理解和体会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国领土珍宝岛。
当时,以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为主,给我们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困局。
那么面对这种困局,我们新中国是如何破局,如何开创外交新局面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学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中国是如何拨云见日,实现外交重大突破的?下面大家快速浏览教材,看一下70年代的外交突破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也就是教材的前两个子目,表现在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关系正常化这三个方面)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表现,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恢复的概况。
大家迅速从教材中找出恢复的时间、提案的国家、提案内容以及表决结果。
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提案国家: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内容: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含安理会席位),b:驱逐国民党集团的代表;表决结果:压倒性多数通过提案。
大家算一下,从1949年到1971年这之间一共有多少年呀?一共有22年,我们中国为了这一天,进行了22年的不懈努力,在这22年间,我们遭到了美国的一再阻挠,甚至就在1971年重返联合国前夕,美国还抛出了个“双重代表权方案”,意欲制造“两个中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bcfb7a941ea76e58fa04c2.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课标要求】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内容,理解它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国际事务的积极影响;总结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探讨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分析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提高学生研究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补充材料简要了解中国(中华民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联合国的关系发展史(截止到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前的历史阶段),认识历史问题的复杂性,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与照片再现历史场景与学生一起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学会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各种资料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成就,提高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和探究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学习,理解其对中国外交的意义及国际事务的积极影响通过“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学习,理解其对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和解及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意义通过“新时期的外交建树”的学习,理解新时期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原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和丰富,是对世界的贡献,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具有深远的影响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从世界和地区的范围来看,中美、中日关系对于中国是非常重要的。
中美关系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变化是战后世界历史发展变化的缩影,其对中美双方及世界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中日关系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和带动,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也是我国外交的重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92164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04.png)
3.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让他们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明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关注国家外交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6.教学评价方面,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7.针对学困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兴趣。可以采取个别辅导、小组互助等方式,助力学困生成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时事新闻为切入点,如我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外交活动等,引发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关注。
2.通过展示一些与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3.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必然选择?这一时期我国外交政策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必然选择?我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2.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外交政策调整所带来的成果,增强他们对我国外交事业的自豪感。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外形势,分析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2.系统讲解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外交政策,如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外开放等,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93eea75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3.png)
-阐述中日建交的过程,以及其对我国外交新局面开创的贡献。
2.分析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如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政治经济需求等。
3.强调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利共赢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外交新局面的开创过程、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重大外交事件等。
3.鼓励学生关注现实,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分析我国当前外交政策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历史小论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强化史料教学,运用图片、视频、文献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外交事件,提高历史素养。
-精选典型史料,如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照片、中美建交的纪录片等。
-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培养他们的史料解读能力。
5.课后作业和评价:
-设计具有思考性的作业,如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外交政策演变时间轴等。
3.培养学生尊重和平、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观,树立正确的外交观念。
4.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我国外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外交新局面的开创过程,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我国历史发展脉络有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新局面开创过程有一定认识,但可能对具体事件、外交政策调整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必修一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ac091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b.png)
4.案例分析:提供一段关于我国外交政策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决策过程及其影响。案例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小组作业:布置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某一特定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制作一份PPT并进行课堂展示。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成就及其意义。
5.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6.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我国外交重要事件的照片和视频,如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我国外交事业的辉煌历程。随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吗?这些变化对我国和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本章节内容的兴趣。
2.作业量适中,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拓展。
3.作业评价要及时、具体,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定期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进步,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特定问题进行讨论。问题如:“请分析我国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相互交流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国际视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二十四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二十四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0faa1079563c1ec5da71cb.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教学目标Array 1、知识与能力(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
探究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中国新时期全方位外交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图表掌握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打开新局面的原因及三大重大外交成就之间的相互关系。
(2)、在师生对话中,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历史事件的实质。
由历史材料和图片引出历史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二、重点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进入到70年代,中国外交局面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这个时期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怎样取得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探究的主要问题。
【讲述内容】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板书)(问题探究1)(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新中国建国之初为什么没有马上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示)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按照国际惯例,理应取得在联合国的代表权。
但是,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2)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1971年,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遭到中国的断然拒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1ec83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75.png)
⼈教版⾼中历史必修⼀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教案《开创外交新局⾯》教案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所取得的重⼤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法(1)结合时政热点和国内外背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把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所做出的⼏次外交政策的重⼤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引导学⽣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的事物中寻找突破⼝,学会运⽤联系的⽅法分析中美的缓和和直接推动了中⽇关系的改善。
(2)认识把握⽑泽东、周恩来、邓⼩平等领导⼈的外交思想,以及他们的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培养积极进取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培养⼀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难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的背景;新时期中国外交努⼒的国内国际意义。
教学过程课堂导⼊1971年10⽉25⽇,第26届联合国⼤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当提案通过时,会场⼀⽚沸腾。
会后,美国代表也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的转折点。
20世纪70年代,中国⾛出了外交史上的阴霾,迎来了外交新局⾯!新课学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指导学⽣齐读课⽂导⾔,提问:这段内容反映了哪⼀重⼤历史事件?(⽣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设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不是加⼊呢?(引导学⽣解释其中缘由,然后教师补充介绍)1.原因引导学⽣看课⽂导⾔图⽚,然后依次提出问题,学⽣依次回答:为什么图⽚中不同⼈物表情不同?谁欢欣⿎舞?谁垂头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哪些国家的有⼒⽀持?中国重返联合国与中国的实⼒有关吗?最后请学⽣整理概括中国得以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1)国际:⼴⼤发展中国家的⽀持;(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3)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衰落。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02d16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7.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讲述了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在近代前期与西方列强的斗争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外交策略以及涉及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了解到中国外交政策形成的背景与原因,以及中国如何迎接外来文明的挑战和如何应对列强意图的变化。
同时,也能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外交政策所面临的双重压力:国内与国外。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历史与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2.理解中国在近代前期与列强的斗争中采取的外交策略,并体会这些策略的历史意义;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理解中国在与列强的斗争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外交策略。
难点1.深刻理解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双重压力;2.理解中国复杂的外交政策形成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诱发学生对近代中国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2. 基础知识梳理利用工具书,重温中国在近代前期与列强的斗争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外交策略及其历史意义。
3. 深入课文结合课本,展开深度分析,了解中国复杂的外交政策形成过程,并理解外交政策背后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4. 课堂互动集体探讨:是否存在中国在与列强的斗争中所采取的一些不当或者错误的外交策略?5. 课堂小结总结全文,澄清内容和思路,强化教学效果。
五、教学方法1.合作式学习法;2.竞争式学习法;3.讨论式学习法;4.课堂辩论式学习法。
六、教学资源网络资源、教学文本及工具书等。
七、教学评估1.教师巡视;2.学生互评;3.小组评测;4.个人总结。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历史事件掌握的不是很熟练,对理解教学内容有一定阻碍。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在介绍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多给学生一些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交政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进而理解外交政策的执行。
人教版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f71493300722192e4536f61e.png)
人教版必修①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案例一团中学何亿军一、教学目标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难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新时期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导入,然后展标——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新课讲解】【屏幕显示】一、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首先播放视频:“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权利恢复”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段视频讲述了一件什么事件?(学生回答,教师投影展示)(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师:请同学们思考: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何意义?(学生结合课本根据自查的资料展开介绍并作出回答,教师略作点评利用投影进行总结)1、 恢复的原因:未恢复的原因:美国阻挠 台湾占据 。
2、意义【过渡】那么20世纪70年代中国还取得了那些外交成就?【屏幕显示】(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中美关系正常的原因及意义?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第三世界人民的支持。
③美国霸权地位逐渐的衰落。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结合课本阅读第113页的「学思之窗 」 ,加以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回答,教师点拨小结)【屏幕显示】 1、原因师:总之,中美双方都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走上了恢复和发展双边关系的道路。
【过渡】那么,中美关系是如何实现正常化的呢?【屏幕显示】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及意义?(请学生结合自查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后回答,教师投影展示相关内容略做点评)【屏幕显示】时间、 事件(1)1971.4 乒乓外交(2)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3)1972.2 尼克松访华(4)1979 中美两国建交3.意义:(教师点评总结不用投影展示)【过渡】中美关系的改善对长期以来一直惟美国马首是瞻的日本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d22f7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9.png)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历史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外交事件背后的历史规律。
3.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逐渐上升的原因,以及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和意义。
2.重大外交事件对我国外交事业的推动作用。
3.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外交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难点知识。
3.作业设计:
(1)课后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外交政策发展变化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设计一份关于重大外交事件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外交成就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教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作业质量:要求字迹工整,论述清晰,注重史实依据,体现自己的思考。
3.作业评价: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https://img.taocdn.com/s3/m/5ead7a0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1.png)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过程和影响;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重大外交事件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2.难点:理解外交政策调整背后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因素;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等外交政策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把握外交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二)教学设想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我会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习题:
1.列举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取得的三项重大外交成就,并简述其意义。
2.分析我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事件中的外交策略。
3.结合邓小平外交思想,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外交政策的认识。
学生完成练习后,我会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以下重点:
1.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在外交实践中的运用。
3.重大外交事件的基本过程、成果和意义。
最后,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我国的外交动态,将所学知识与国际形势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现实关注度。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简要回顾改革开放初期的国际背景,分析我国在这一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详细介绍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如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并解释这些原则在外交政策调整中的具体应用。
3.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重大外交事件的基本过程、成果和影响。
(一)导入新课
高一历史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案
![高一历史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c1a481ec3a87c24028c4d4.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2、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对基本事实已有基本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三张图片:乔冠华的笑、跨越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要求学生观察图片。
通过图片,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
问:图片反映70年代中国外交的哪三件大事?学生回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总结提问:大家知道,我国现在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美、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可是,你知道中国是如何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吗?你知道中美、中日是怎样确立外交关系的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从而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观看视频,结合课文第一目内容思考:1、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用“加入’?(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2)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动动脑:阅读课文112页历史纵横思考: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应?2、我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情境设置:毛泽东曾风趣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7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7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3a8f8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8.png)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b. “一国两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重要外交理念在我国外交事业中的应用。
c.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重大外交事件的影响。
2.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对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我国外Biblioteka 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2.强调邓小平理论在外交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及“一国两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重要外交理念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和国际视野。
3.针对本节课学习的“一国两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重要外交理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撰写一篇案例分析,字数在800字左右。
4.制定一份关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策略建议书,要求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字数在800字左右。
5.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我国外交事业的新闻报道或时评,挑选一篇进行深入阅读,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读后感,字数在600字左右。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事业有一定了解,但在细节上可能存在知识盲点。此外,学生在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时,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基础知识巩固。针对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设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脉络,强化对重要外交事件、政策调整的记忆。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案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bdce030066f5335a812194.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案教学目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事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难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新时期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课前自主学习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中国的日益提高。
广大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时间:。
.意义: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有利于中国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关系缓和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与苏联争霸的需要;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中国:为了解决问题;对付苏联的需要。
.过程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
1978年,中美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年中美正式建交。
.中日关系正常化原因: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
.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影响促使国际上同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反对,维护,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积极参与的外交活动,XX年,在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非正式领导人会议,形成了。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XX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
知识点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优秀教学案例1](https://img.taocdn.com/s3/m/f6f42a7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5.png)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过程和成果,掌握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
2.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了解其主要外交活动和成就。
3.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关键历史事件,评价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意义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案例中,我将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过程和成果,通过分析关键历史事件,使学生掌握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同时,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讨论、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视频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此外,通过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教师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巩固记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5.教学方法多样化:本节课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亮点的重要性,它是体现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本节课中,我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同时,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反馈,关注他们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总之,我将竭尽全力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的新时代青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培养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提供的图、视频、文本材料等掌握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打开新局面的原因及三大重大外交成就之间的相互关系。
2、提出问题,引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历史事件的实质。
由视频、历史材料和图片引出历史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新时期外交的调整及活动,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发展作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知识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
同时,针对高一思维逻辑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着重于引导解决问题,让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尼克松访华的图片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学习新知】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探究】1、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背景)
2、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原因)
3、这样的结果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意义)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探究】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研习】通过三则材料看中美关系缓和的影响。
材料一:70年代,中国与6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其中,1970年建交5国,1971年建交14国,1972年以后建交45国。
材料二: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01年中美之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805亿美元,是1979年中美建交时的32.8倍。
据统计,自1979至200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累计近6千亿美元。
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材料三:“中美关系正常化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
位于太平洋两岸的两个重要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对于促进太平洋地区和世界和平,无疑将是一个重要因素。
”
——邓小平
【探究】中美关系发展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拓展】中美关系的回顾。
【拓展】为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照片写一个简要的介绍。
2、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及条件
(2)中日关系正常化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影响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依据: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新时期外交成就
通过图片依次归纳: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总结升华】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图,
【布置作业】华师历史学案第24课课后测评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