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修改)

合集下载

第六章马克思

第六章马克思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本章逻辑概述本章史论结合,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理论与实践结合,阐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一般特征和坚持、改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重要性。

包括以下三节: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

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讲,暴力革命是基本形式,这已经得到实践的证明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否定以和平的方式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性和意义。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最初的设想,社会主义将首先产生在生产力比较发达、世界交往有了普遍发展和无产阶级人数众多的欧美国家,并且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是,历史的进程并没有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预想的那样发展,而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首先出现了社会主义的曙光。

十月革命取得成功,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坚定地遵循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原理,结合当时国际国内面临的一系列新形势,对如何在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成为世界性的历史潮流。

“二战”胜利后,社会主义越出苏联一国范围,向东欧和东亚扩展,不仅在地理上连成一片,而且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制度和体系。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与以往剥削阶级专政的性质根本不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

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广大劳动人民破天荒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

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

(完整版)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完整版)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 第一,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 因而没有真正发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 必然性;
• 第二,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 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 第三,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 命,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依靠力量。
•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 4.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三个历史发
展阶段: (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2)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3)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 傅立叶设计的未来社会称 “和谐制度”,其基本单 位是“法朗吉”。
• 欧文
• (1771-1858)英国 著名的实业家、思想家 代表作《新社会观》 《人类思想实践中的革 命》。
• 曾散尽家资在世界各地 搞“公社”,但均以失 败告终。
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 第一,采用详尽的理论论证的形式说明 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
• 马布利
• (1709-1785)法国著名 的政治家、理论家、历史学 家, 代表作有《论法制或法 律的原则》、《论公民的权 利和义务》。
• 马布利的社会改革思想带有 明显的平均主义倾向,是小资 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的典型。
• 巴贝夫 • (1760-1797)法国革命家、平等
派运动领袖, 代表作是《永久地籍 册》。
2.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
•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 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 • 社会政治条件 • 思想文化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二)苏联党内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认识的分歧和争论
1924年列宁去世后俄共(布)面临着一个突 出的问题就是:是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还是 回到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对这个重大问题,当 时党内出现了分歧和争论,同时又参杂了个人 权力之争。 这场争论的实质涉及到: 从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转 变
2、苏联模式的弊病
(1) 民主范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
(2) 经济上管得过死,总体效益较差。
(3) 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思 想僵化。
(4) 对外关系上的大党主义、大国主义导致霸权
主义。
3、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1)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① 1936年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
(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形成及其 特征
斯大林战胜党内反对派后,随即发动了高速 工业化运动;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运动, 完全改变了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形成了所谓的 “斯大林模式”,即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形成
(1)高速工业化运动及其特点
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大,把国家工业 化确定为党的总路线。 特点: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采用行政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 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3)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 配”制度。
(2)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及特点 (1929年_1934年)
苏联建立了一种新的直接为国家工业体 系服务的农业经济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重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4、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8、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9、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难点: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学时安排:2课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问题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普遍处于大萧条之际,社会主义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建立了15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强大的能够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社会主义势力。

共产党组织多达120多个,二战后独立的民主国家许多都自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度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又使社会主义遭受到巨大挫折。

这是为什么?社会主义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苏东社会主义大厦为什么几乎在一夜之间夷为平地?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其发展走向。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运动过程的分析,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必然性和艰巨性,并提出认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法。

从而,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如何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马克思基本原理6-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基本原理6-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本讲三个问题: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的涵义(1)“社会主义”渊源“社会主义”一词来源于古拉丁文socialis,是一个形容词,原意是“同伴”、“同伙”、“同志”、“同盟”、“善于社交”。

英文加上了ism变成了socialism——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的涵义社会主义有三种涵义: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这里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讲。

(3)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历史线索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6世纪初叶——19世纪40年代。

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初。

十月革命胜利,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三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古代社会的理想观●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观:“大同”世界观“大同世界”是孔子首先提出来的。

后来西汉人戴圣编的《礼记.礼运》阐述了孔子的大同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西方古代的理想社会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

古代理想社会观的特点:反对贫富不均,反对剥削压迫,主张财产公有,人人平等;产品绝对平均分配;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落后的基础上,有复古主义色彩。

●中国近代理想社会观:·洪秀全与“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与《大同书》。

(2)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即:16─17世纪的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18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19世纪前半期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马哲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哲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十月革命
对两种观点分析评论
不能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不能单纯地肯定一 个否定另一个,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形 成一个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理。
◆ “同时论”有正确的理论价值与依据,蕴涵着社 会主义的国际性。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作出了补充。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 主义的探索
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中的曲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 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 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 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 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 历史悲剧。
21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 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 义的新的伟大复兴。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历史阶段
16~17世纪的早 期空想社会 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 均社会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 的空想社会 主义
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 一 :欧文
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 曾散尽家资在世界各地 搞“公社”,但均以失 败告终。同时也宣告以 《乌托邦》为代表的空 想社会主义是没有出路 的。
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
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
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革命的两种形式
无产阶级 革命
暴力革命
主要的形式
和平过渡
可能的形式
“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马克思
巴黎公社:
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 的无产阶级举行了武装起义, 推翻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政府,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巴黎公社,但仅存71天,失 败了,这是第一次无产阶级专 政的伟大尝试。

马原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马原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 )A.《共产党宣言》的问世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消失2. 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是( B)A.人民民主专政B.暴力革命C.和平过渡D.局部战争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 C )A.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社B.资本主义加速其帝国主义进程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D.世界共产主义进程4.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D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建立工农联盟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5.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在于( C)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6.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A.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B.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C.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7.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C )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社会D.自由资本主义阶段8.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D )A.较高的劳动生产率B.人民当家作主C.生产资料私有制D.生产资料公有制9.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C)A.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C.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D.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已为我们指明了( A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B.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 B )A.科学社会主义B.工人运动C.阶级斗争D.暴力革命1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C )A.革命性和斗争性B.先进性和革命性C.阶级性和先进性D.先进性和科学性1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 )A.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C.全党服从中央D.一切服从大局二、多项选择(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第六章__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__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论述(1)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

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

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2)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页。

(3)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4)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协社1995年版,第307页。

(5)无产阶级不通过暴力革命就不可能夺取自己的政治统治,即通往新社会的唯一大门,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

——恩格斯:《致格〃特利尔》,《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5页。

(6)第十六个问题:能不能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答:但愿如此,共产主义者当然是最不反对这种办法的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答案:D解析: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4.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答案:C解析: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

5.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答案:B解析: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国家政权问题答案:A解析: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答案:D解析:国家政权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

8.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答案:B解析: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原课件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原课件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特征的认 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开展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 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 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社会主义开展道路的多样 性
〔-〕社会主义开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 斗的党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 党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那 么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 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 核心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开 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 实践的开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开展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 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 主义的探索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 的探索
〔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开展道路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 折前进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二〕社会主义在பைடு நூலகம்我开展和完善中走 向辉煌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
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 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 核心
〔三〕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开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的]通过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取得⾰命胜利的历史合理性和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等,对⼤学⽣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以帮助学⽣进⼀步理解⾛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列宁斯⼤林的社会主义探索与苏联模式问题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1.⽆产阶级⾰命的⼿段或形式问题2.⽆产阶级⾰命的发⽣问题[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内容]引⾔: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这⾥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是指科学的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词有⼴义与狭义之分。

从⼴义上讲,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可以等同。

从狭义上讲,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框架。

今天我们将重点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情况。

第⼀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源远流长,它决不是某种政治问题或政策性问题,希望我们不要戴上有⾊眼镜看她。

她深深地扎根于⼈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之中,是⼈类先进思想家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是⼀个世界性的课题,是⾼难度的理论问题,具有深刻的学术内涵和历史意蕴。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经过40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历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空想社会主义产⽣于16世纪,到19世纪初三⼤空想社会主义的产⽣使其达到了顶峰,历时300多年,与资本主义⽣产⽅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业、⼿⼯⼯场和机器⼤⼯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个阶段,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概念的历史
19世纪下半叶西风东渐,当时我国有人把社 19世纪下半叶西风东渐 世纪下半叶西风东渐, 会主义译为“人群主义” 安民新学” 会主义译为“人群主义”、“安民新学”、“養 民学” 民学”等。 1902年 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 18期 1902年9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期 把社会主义从日文移植过来。1905年朱执 上,把社会主义从日文移植过来。1905年朱执 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革命家小传》 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革命家小传》,第 一次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社会主 义学说。从此“社会主义” 义学说。从此“社会主义”一词在中国逐步广泛 使用和流传。 使用和流传。
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4)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从现实的人出发揭示了物质生产活动 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这种历史观表明: 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这种历史观表明:一切历 史冲突都根源于社会的基本矛盾, 史冲突都根源于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 促使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更替和演进。 促使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更替和演进。然而要揭 示资本主义衰亡的原因, 示资本主义衰亡的原因,仅靠社会发展的一般规 律还不够,还必须到当时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 律还不够,还必须到当时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 还必须揭示当时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还必须揭示当时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马克思揭 示了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 示了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正是唯物史观与 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才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才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3)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及其实业制度
1802年发表他的处女作 1802年发表他的处女作《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 年发表他的处女作《 代人的信》 提出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 代人的信》,提出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最将为实业制度所取代。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最将为实业制度所取代。 在实业制度下仍然有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 在实业制度下仍然有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但由 国家来实施全社会的有计划的协作, 国家来实施全社会的有计划的协作,由国家来推 行体力和脑力劳动的义务制和才能的等级制, 行体力和脑力劳动的义务制和才能的等级制,以 便为大多数人谋最大的福利。 便为大多数人谋最大的福利。他反对用暴力改造 社会, 社会,主张通过组织实业家政党来和平实现新制 他还进行了消费公社、 度。他还进行了消费公社、合作工厂和劳动公社 等试验,最终全告失败。 等试验,最终全告失败。

《马原》第六章_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原》第六章_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不平等的制度,是一种“奴隶的制度、
出了必须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劳动人பைடு நூலகம்
中,“人民必须要求全部权利,必须
民革命专政的主张。在“平等共和国”
坚决地表现出当家作主的意志;人民
巴贝夫(1760-1797)法国革 命家、平等派运动领袖, 代 表作是《永久地籍册》。
必须显示出自己的全部威力”。为了 实现真正的平等,土地和财产及其产 品都应当是公有的。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对比学习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 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深刻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 正确性,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思想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教学重点】
本次课的重点是通过了解社会主义 从空想到科学,从科学理论变成现 实来深刻认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的正确性。
(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空 想 社 会 主 义
在《太阳城》中,康帕内拉抨击了 由私有制产生的各种弊病和罪恶, 对意大利的现实社会制度进行了有 力的批判,主张废除私有制。同时, 他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没 有富人,也没有穷人;没有暴力, 没有罪恶,财富属于每一个人;人 们过着和平安详的生活的理想社 会——阳光明媚的美丽的太阳城。 康帕内拉提出的空想共产主义的体 系,是嗣后很多空想社会主义体系 的雏形,这是一部社会主义思想史 上的重要文献。
这是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平等、民众
乐业、道德崇高的美好社会。它反映 了早期无产者对未来社会的向往,对 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都产生了
重要影响。莫尔当之无愧地成为近代
莫尔1478年— 1535年
空想社会主义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需要。(四)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国家。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但阶级和阶级差别还存在,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国际上还存在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剥削制度,因而还需要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只有到了共产主义,国家才完全消亡。总之,共产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属于同一社会形态,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成熟程度的不同。正如列宁说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科学区别,只在于前者是从资本主义中生长起来的新社会的第一阶段,后者是这个新社会的更高阶段。”(《列宁选集》第4卷第10页)正确认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联系和区别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只有懂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存在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才能自觉地在社会主义阶段积极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促进共产主义因素的成长,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另一方面,只有懂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存在重大差别,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来确定并完成现阶段革命的主要任务,使革命有步骤地向前推进,以保证革命的最终目的的顺利实现。
1、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撰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产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不存在社会成员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但产品还不够丰富,还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劳动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谋生手段,人们还没有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还存在三大差别。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将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劳动已成为人们生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
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
❖ 其次是某些民主形式的历史联系,如普选制、代议制等。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又存在着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 ❖ 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本质不同、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
❖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无可比拟
的优越性。
❖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 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 一切民族的走法都不完全一 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 的特点。”
——列宁
“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 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 的,也不可能有。”
——邓小平
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
❖ 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发 展中也发生过曲折,甚至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
❖ 21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 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摩莱里与《自然法典》
马布利与《福克翁谈 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作为一种批判、
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 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 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 的愿望。 ❖ 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 贵的祠料”,但是不具备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
❖ 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 规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 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 托马斯· 莫尔(英国) (ThomnasMore,1478-1535年) 生活在四百多年前的莫尔,在 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关于 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 的既有利又有趣的金书 》)一书 中不仅深刻地洞察和揭露了那个 时代的各种矛盾,对当时刚刚兴 起的,将私有制历史地发展到了 最高顶点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给 予当头一棒;而且还富于天才性 地为人们描绘了人类理想社会的 美好图景。莫尔也正是以这些天 才性的设想而被世人公认为西欧 第一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事件实质:
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失败,而是背离马 克思主义的结果。
视听
东欧剧变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 好象被削弱了,但人民受到锻炼, 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 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
苏联解体
幻灯片 5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 义的核心内容;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 政治保证;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 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经济方面
发展战略
经济体制
形成过度集权的领导体制 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体制 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政 治 方 面
特定历史条件 下的产物
并非社会主义 的唯一模式
苏联模式的作用
曾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有提高; 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提供 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16-17世纪:莫尔(英国)、康帕内拉(意大利)18世纪: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等19世纪初期: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空想主义的局限:因为他们的唯心史观,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现的必然规律,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和客观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它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制度取代的历史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作了科学的论述和预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是一致的。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它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主要是暴力革命。

一国胜利论的依据: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夏之交)首先进行了对大资本的剥夺和改造,实现了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列宁在这个时期发表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等一系列著作,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计划,以及具体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措施等。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1918年春夏之交起)战时共产主义在经济上的主要特征: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和流通由国家政权统一集中管理,生产资料和粮食等主要生活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郭芙蕊)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郭芙蕊)

会历史发展的巨大贡 献
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 改变世界政治格局,遏制霸权主义 支持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2020/3/2
17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 界社会主义运动转为低潮。
2020/3/2
19
1、无产阶级专政实质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2020/3/2
20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的精髓
马克思: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初步阐明了 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指出无产阶级国家即组织成 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专政。1850年,马克思在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明确 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并把它作为工人阶级的战 斗目标。
2020/3/2
7
2、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6世纪初叶——19世纪40年代 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初 十月革命胜利,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 社会 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 国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低潮中复兴。 各国共产党人调整自己的理论和政策,推 动马克思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左翼力量的 活动和斗争,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 重要力量。
2020/3/2
18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1848年2月,《共产党宣
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 会主义的问世。从此,这一 伟大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 放斗争的想武器,揭开了伟
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的新篇章。
1848年版《共产党宣言》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两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
形式: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时间:20世纪初——1936年(苏联建成社会主义)。 主要人物:马克思、恩格斯。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1. 第一国际的成立
2. 巴黎公社的建立 3.十月革命的胜利
4.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
第一国际成立:
1864年
巴黎公社的成立:
1871年
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问题:
1.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论”。
2.列宁的“少数或一国先发生论”。
对两种观点分析评论
不能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 能形成一个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理。
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时代条件决定的,是不成熟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成熟的阶级斗争基础产生的不
成熟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条件:
经济条件: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
阶级矛盾:无产阶级不断壮大。
理论来源: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和著作
摩莱里
马布利
19世纪批判空想社会主义
特点: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 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19世纪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和著作
圣西门: 《论实业体系》,提出“实业制度”。 傅立叶: 《全世界和谐》,提出“和谐社会”。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发展
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1917年底—1918春)
战时共产主义时
(1918年夏—1920年底)
新经济政策时
(1921年春—1929年底)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936年12月,斯大林领导苏联建成社会主义。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同时论”有正确的理论价值与依据,蕴涵着社会主 义的国际性。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作出了补充。
十月革命胜利:1917年
十月革命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1.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维埃俄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 3.激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掀起被压迫民 族解放斗争新高潮。
3.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6-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特点:采取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特 点:
1.从理论上证明私有制到公有制必然性,但不了解原始 社会公有制转向私有制是历史必然。 2.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纲领、原则。 3.主张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局限性:
1.不认识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度的本质。不了解资本主义发 展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他们只猜测人类历史的发展,没有 科学依据。 2.不懂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未找到实现 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先驱者为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第一次飞跃:
形式: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时间:19世纪40年代——90年代。 主要人物:马克思、恩格斯。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19世纪上半叶 达到顶峰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 阶段:
1. 16-17世纪: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2. 18世纪: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讲授人:马 敬 单 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教学要点与难点:
教学要点:
社会主义的创立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东欧八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 亚洲六国:中国、越南、北朝鲜、蒙古、老挝、柬埔寨。 拉美一国:古巴
中国革命胜利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 体革命实际结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欧文: 《新社会观》 “新和谐公社”—美洲从事共产主义实验。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杰出贡献:
1.力图从经济因素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猜测到一定的社会 制度和一定生产状况形式应。 2.对资本主义尖锐的批判,启发了工人的觉醒。 3.对未来社会提出很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4.对未来劳动问题和分配原则提出精辟见解。 5.提出国家消亡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