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的作用复习课程
2023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精准理解赏析词句—紧扣语境,层层深入
自来水普及之后,我家灶屋的水缸依旧没有下岗,它安坐在水龙头 下,总是被放满多半缸水。母来说:“水缸里有水心里才踏实,那自来 水万一不灵了呢。”攒下一囤粮食,蓄下一缸甜水,攒下些养老防灾的 钱,这是淳朴庄户人的谱气,这谱气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的。
(选自《联合日报》2019年9月3日,张金凤《水缸》)
(3)词语的补充言语义。即词语在使用时临时补充添加的意义。最重要的 是“情景补充义”。“情景”包括情与景,“情”就是作者在言语表达和理解 时产生的主观感受、意图、动机、思想感情等;“景”指言语所处的特定环境, 包括交际的时间、地点以及言语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些情景因素都会渗 透在语义中,对词义加以充实和补充。“情”的因素属于主观方面,是主观情 景义,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思想感情寓于字里行间,往往给词语添上 丰富的含义。如“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入林带,就好像突然闯 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这里的“突然”,本来是一个平常的形容词,语表意义是“短时间内发生,出 乎意料”。但在这个语境中就隐含了作者心理方面的意义,表示“一种惊喜的 感觉”。从平沙千里的戈壁突然进入了万木争春的林带,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
(2)词语的转移言语义。即在具体语境中有意用表示甲义的词转而 表示出乙义。如“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冰心《一日的 春光》),这里的“吞咽”,本义是“吃东西又猛又急,不加咀嚼而 直接经食道入胃的样子”,如成语“狼吞虎咽”。但在这个语境中, “北平的春天”显然不是囫囵吞下去的,而是它的转移义——尽情地 享受。词义发生转移,就可以生出“意外之意”。
形式考查。
【知识图要】
[请同学们课前认真阅读“知识清单(十六)”,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常考的四类 词语;了解常考句子类型及如何规避句子理解误区]
阅读复习指导(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阅读复习指导(一)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1、通过注释疏导理解句意。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
3、借助句法知识理解句意。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复习要求:能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复习提示: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可以临时改变用法和词性),有些词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
因此,必须在复习中着重指导学生“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其方法大致有:1、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
这是指有些词义已包含在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了。
比如:《马踏飞燕》中的“构思奇妙”这个词,只要引导学生读读后一句“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在快速奔跑”,学生就把握住词义了。
有时,这种情况还有些变化,比如《将相和》中有“完璧归赵”这个词语,但课文中只有“把和氏璧送回赵国”,那就“完”没有解释,其实转个弯词语的意思也就有了。
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想一想送回的“和氏璧”怎样的?学生就能归纳出完整的词义: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归还赵国。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
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
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
”“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
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
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
有些词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种解释,就地“借助”前后文,把词义与具体的语言挂上号,要注重让学生有一个根据查字(词)典得到了多种义项,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文章,恰当选择的思维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把选择的词义,放到句子中检查是否合适的学习习惯。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词语含义及效果(含人称代词)+课件
A. 她尽量高高地跳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 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C. 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D. 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的“能”含义是“擅 长”。B.“能”,动词,“擅长,善于”;
20. 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A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 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 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 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B项。“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表示任指,指任何人。B. 表示任指,“谁都 需要表达和交流”中“谁”是指任何人。
C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人称代词的用法的能力。 画横线处的“你”和C项中的“你”都是泛指,非具体所指,
而A、B、D三项都是特指。
(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二轮《金版教程》P197 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
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 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A. “谁主沉浮”中“谁”用于问人,可以指一个人或几个人。 C. “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中“谁”是用在反问句中,表示没有一个人 ,此处“谁知 道”是“不料”的意思。 D.,“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中“谁”是表示无须说出姓名的人。
(2023·全国卷乙卷)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 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 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 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 过。耿老头能喝酒。
理解词语教案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学习目标】1、掌握“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2、通过质疑研讨、总结归纳、检测反馈等来掌握答题的方法与技巧;3、能使用准确、流畅的书面语言回答问题。
【学习重难点】掌握“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一、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主要是指阅读现代文作品时,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语言环境,揭示词语的本义及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以及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二、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大致有以下几类:①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比喻、象征、借物喻人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②词语的创新使用,包括动静结合(化静为动)、虚实相生(化虚为实、化实为虚)、变抽象为具体等。
如鲁迅《社戏》“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中的“踊跃”,化静为动,把静态的山作动态写,写出了小伙伴行船之快,也很好的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心情。
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如安徒生《丑小鸭》中“他感动难为情。
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三、小组合作探究(任选一题),整理归纳答题的方法结合语境理解划线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1、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形象地表现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1)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2)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
(1)“羞涩”,害羞的意思。
这里运用拟人修辞,赋予小花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小,不易被发现;(2)羞涩,难为情,这里细腻地写出男孩第一次走上领奖台时的局促不安、害羞的心理。
考向01词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向01 词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考点解读考点剖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这也是课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内在联系,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重点考向(一)词语的含义及作用“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
所谓“文中”二字告诉考生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指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主要考点:1.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临时义;2.把握词语的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的指代义;3.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或表达效果(作用);4.能分析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常见题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
或直接要求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6.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7.对“××”词语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8.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二第二讲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基础点:1.重要词语所谓“重点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限于“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散文阅读中主要把握以下几类词:(1)体现作者态度或情感主旨的词语俗话说“字斟句酌”,词语的运用需要仔细考虑与锤炼。
很多情况下,词语的选择与文章的主旨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仔细体味这类词语,就能理解句意甚至文章的主旨,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单个的词语,本身是没有修辞手法的,只有运用到句子中,才显示出其运用的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词语,能够取得丰富的表达效果。
(3)特殊指代(远指、近指等)的词语具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就是指代词,它包括指代词与指代短语两类。
前者有人称代词及指示代词,如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它们),自己、人家、别人,这、此、那等。
后者如这些、那些、某些、这样、那样、如此、之所以如此、既然这样等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有些词语,单独存在时,并没有特殊的表达作用。
当其一旦进入语境,与具体的文本发生关系时,就有了明显的表达效果。
这类词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还可以是反复出现的词语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与词典义、表面义有着很大的差距。
因为在新的语境中,其产生了特殊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2.重要句子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词义的辨析 课件(29张PPT)
2024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新题
语言文字运用之词义的辨析
汇报人:
01
在全部的语文活动中,积累汉字、汉 语的有关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 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 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 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 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 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通过在语境中 解读词汇、解读语义的过程,树立语 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
02
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 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 结构特点和虚词的作用,进一 步领悟语法规律。在学习文学 作品时,观察词语的活用、句 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 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03
在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过 程中,对比两种语体用词和造 句的差别,体会口语与书面语 的风格差异。反思和总结自己 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 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提高 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
2.分析语境。分析语境就是分析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从整体 阅读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在明确 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意、所在语段前后关系 的基础上理解词语。要注意文章中相关的提示性词语,如 “这就是”“因此”“所以”等。
需要强调的是,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意念是篇章语境最重要 的因素,对文章的各个局部、句子以至词语都具有统摄作用。 因而探求词语的语境义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念。
第01讲理解语句涵义以及语言特色(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一)散文语句含义赏析 语句含义赏析常见题型: 1.联系上下文,怎样理解这句话 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3.请解析该句的内涵 4.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某句的理解。
句子的含义一般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警策含义。体会语句的含义, 要注意“句内三看”和“句外三看”。
a.词语C含O义N分T析E题N: TS
弄清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分析表达作用(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 作用,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概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b.句子含义分析题:
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分析 内容;分析形式,结合语句的位置;分析艺术手法)
子意思C)O,N突T出E某N一TS景象或人物的……特点或者强调上文的……内容;表达了作
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或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
●【附】某一词语含义或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 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 形容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
●3 、 鉴 赏 语 言 的 特 色 ●问 法 : 简 述 该 文 章 的 语 言 特 色 。 ●答 法 : 遣 词 ( 叠 词 、 熟 语 、 成 语 、 文 言 ) + 修 辞 方 法 + 句 式 运 用 ( 长 短 句 、 整 句 、 散 句 、 反 问 句 、 祈 使句、双重否定句、一般陈述句等)+语言特色
● (1)目结构录:全文线索;
● (2)主旨 :揭示主旨;
CONTENTS
● (3)人物 :人物情感; ● (4)手法 :表现手法、修辞方法。
中考语文复习“分析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笔记整理
分析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1.理解词语含义。
记叙文阅读中,理解词义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这一考点主要包括:能正确筛选多义词在文中的义项;能辨析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能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等。
2.品味词语作用。
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
记叙文阅读中,品味词语作用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对关键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
这一考点主要包括:品味特定语境中精妙动词、形容词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体会特定语境中修饰、限制性词语的准确性、严密性等。
3.理解句子含义。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阅读记叙文,当然要理解句子,把握语句的含义,特别要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在记叙文文本中,关键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能够概括文章的段落或全文的句子;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的句子;理解上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能够体现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的句子;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精警语句等等。
4.品味句子作用。
记叙文中,句子的一般作用,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
此类句子主要指在文章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中心句;揭示段意。
主要是段的起始句、终结句及结论性的句子;揭示文章脉落层次。
主要是文章统领性的、过渡性的、总结性的语句以及区分段落层次的语句;语句自身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精妙运用所彰显出的表达效应。
中考语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复习笔记整理
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一)常见题型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结合上下文,说说加点字“这”指的是什么。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4、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5、加点词语能否换成……为什么?6、请你从……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现力。
(二)答题思路1、理解词语的含义(1)答题的关键是理解字词的“语境义”。
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2)注意不同类型的词语有不同的答题点:①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
②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
理解词语的反义语就要将褒贬互换。
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④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3)要看词语是否有特殊性:①注意是否使用了修辞方法,比如比喻、反语,如果有,要结合这些写法分析。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
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绝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
“标致”是反语。
②注意词语所在句子是否使用了某种描写方法。
比如所在句运用了环境描写。
③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
比如是否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中“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句中“尽情卖弄”贬词褒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任性创造的情态。
④注意词语所处的位置。
如果是在段中,需要结合段意来理解;如果是在标题中,就需要结合主旨来理解。
(4)结合人物情感来分析。
有些词语需要根据人物的心情、心理等情感因素分析。
2、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需要联系上下文,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注意分析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述。
(1)赏析表达效果、妙处、作用①从情感的角度。
一般选取能体现作者情感、观点的词语,用来表达人物的热爱、赞美、思念或厌恶、批判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词语赏析比较课件
意义临时消失或 更改为其他意义 1.他(它)→〇 ①这个星期天没啥事,咱们一定要痛爽快快地玩他一天! ②来——,让俺哥俩喝它个一醉方休! 2.你……我(他) …… →这(一)个……那(一)个…… ①你端起酒杯来说几句,我放下筷子来接几声,话音就没有 落地的时候了。 ②伙计们你一言,他一语,正在商量对付周剥皮的办法。
3.辨析用法
(1)从词语搭配上辨析。如:“本质”和“实质”,“本质” 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如“本质特点”。“实质”指内在的实际属性,跟表面的或虚 假的东西相对,一般指抽象事物,如“精神实质”。
(2)从语法功能上辨析。主要表现在实词和虚词的区分上,如 “突然”和“忽然”,“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可以说“突然的想法”,但是不能说“忽然的想法”。
真题再现
(2023·全国乙卷)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 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
身体真好!郭老头能. 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
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 酒。……
17.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3分) ( B ) A.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叠词词义辨析
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 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动词以及象声 词都有变化。有人作过统计,《诗经》 三百零五篇中, 使用叠词的有二百篇。 文学作品中,叠词也是频频使用。高中课本的选文 如《氓》《声声慢》等都有大量的叠词使用。在高考 中也多次对叠词的表达效果进行了考察。 运用叠词,不仅能在情势上增添语言的韵律美,而 且能在内容上突出事物的形象美,还能在情感的抒发 上体现其感染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的作用 ppt课件
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的作用
6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节奏明快,富于文采 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夸张:联想和想象奇特,富有震撼性 增强了表现力 富于形象感
反问:强化语气,引人深思,思想更加深刻 感情更鲜明
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的作用
7
通常答题格式:该句运用……修辞手法,表现 了……的特点。在文中具有……的作用。表达 了作者……的情感
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的作用
5
3.在写作手法上的效果
(1)修辞手法 比喻:将……比喻成……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 表达了……的情感
拟人:将……拟人化,赋予人的言行情感性格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 表现了作者对……的情感
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的作用
2
二、分析句子作用
1.在结构上的作用
(1)开头: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引出主题,扣题点题;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总领全文, 全文线索 为下文埋下伏笔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的作用
3
(2)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开启 下文的……
一、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妙处)
本义:词语本身的含义 深义:引申义 比喻义 语境义 象征义 效果:表现出事物的特点——绿肥红瘦 情感:渗透在词语里的情感——咬紧嘴唇
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的作用
1
通常答题格式: 字词原义是………………………… 在这里的深层意义是……………………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总结上文,是全文的转折点
(3)结尾: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升华主题,深化主旨 照应全文,呼应主题,结构完整 引人深思,意味深长 强化情感
《 怎样理解词语》小学毕业班复习课说课稿
《怎样理解词语》小学毕业班复习课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研讨毕业班复习的相关问题,我今天执教的内容是阅读专项复习——怎样理解词语。
随着新课改的步伐,我经历了小学阶段一至五年级的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这是我第一次带毕业班,对于毕业复习,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接到这节课时,我想过很多复习内容,如:词语积累、古诗词积累、阅读复习等,最初时,定下阅读复习——怎样读懂一篇文章。
当时的设计思路是由课内阅读引领学生归纳、总结读懂一篇文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独立阅读,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通过试讲,我们发现复习目标大,内容多,对每个知识点都是走马观花,复习不扎实,没有针对性,忽略了学生的复习点,这节课也就失去了复习的意义。
在姜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教研组和学校领导再次坐下来重新审视这堂课。
有的说:“既然是复习,就应该对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有的说:“要根据复习内容恰当的制定复习目标,使复习有针对性。
”还有的说:“要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大家的指点下,我调查了学生对复习的看法,以及想复习的内容,了解孩子们的薄弱点,最终定下了这节阅读专项复习——理解词语。
词语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文章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
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对词语的理解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词语的含义及赏析-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讲座
⑤七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作者在第一段说“心里立 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这里的“双层的悲哀”表面含义是指两方面的悲哀;深层含义一是 指作者对岁月逝去的感伤(作者当时年近八十),二是对叶圣陶先生去世 的哀伤。
方法指导
答题指导
(1)审题干,分析词语的本义。 (2)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词性或修饰成分、感情色彩。有些词语在具体语 境中有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的现象,可从中挖掘作者的情感倾向。 (3)在语境中把握引申义(指代义、修辞义、临时义、概括义等),即联 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找出词语隐含的信息。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 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考点1:词语赏析
课文引路:
①七上《春》“积累拓展”节选:想象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参考答案】(1)两个“盼望着”,语气应该是递进的,表达一种急 切而欣喜的“盼望”心情。“春天”本无脚步,是作者想象有的。没 说“来了”,只说“近了”,是从春天刚起步说起。这是课文的开头, 一上来就传达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2)“偷偷地”和“钻”,表现小草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 个性。“嫩嫩的,绿绿的”是定语后置,本来应该放在“小草”前面。 后置之后,改变了正常的语序,造成语言的抑扬顿挫效果,而且句子 变短了,也造成一种短而快的语流节奏。
③副词:增强感染力和表现力,强化了某种情感。 ④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意蕴美。
谢谢大家观看
方法指导
答题指导
(1)解释该词的本义及其语境义。 (2)指出该词的词性或修辞手法。 (3)分析该词的表达效果。分析该词是否体现了语言的生动 性、形象性等,或指出其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 表达了……的情感
拟人:将……拟人化,赋予人的言行情感性格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 表现了作者对……的情感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节奏明快,富于文采 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夸张:联想和想象奇特,富有震撼性 增强了表现力 富于形象感
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的作 用
二、分析句子作用
1.在结构上的作用
(1)开头: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引出主题,扣题点题;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总领全文, 全文线索 为下文埋下伏笔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开启 下文的……
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总结上文,是全文的转折点
反问:强化语气,引人深思,思想更加深刻 感情更鲜明
(2)描写手法
写景:侧面描写、场景描写,白描、对比、 衬托、烘托、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远近结合
写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 节描写、侧面描写、场面、白描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3)结尾: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升华主题,深化主旨 照应全文,呼应主题,结构完整 引人深思,意味深长 强化情感
2.在内容上的作用
(1)对于全文气氛和意境营造上的作用 (2)对于情感的抒发:
使之更含蓄或者更深刻 (3)对于主题的表达:
点明主题或者深化主题
通常答题格式:该句运用……修辞手法,表现 了……的特点。在文中具有……的作用。表达 了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