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血液凝固的奇妙旅程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那个让人既好奇又有点小紧张的话题——血液凝固。
这可是个超级有趣的科学现象哦!想象一下,当一个不小心被划破皮肤的小伤口出现时,会发生什么呢?别急,让我来给你们娓娓道来。
首先得说说“血液凝固”是怎么回事儿。
简单来说,就是当血管受伤的时候,身体会启动一套精密的机制,让血块在伤口处形成,防止更多的血液流失。
这个过程可不简单,得经过好一番“战斗”。
说起“战斗”,咱们得提提血小板。
这些小小的战士可是血液凝固的主力。
它们一看到伤口,就立刻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个“士兵”,准备保卫我们的血管。
而那些“士兵”呢,它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把破损的血管缝合起来,防止血液继续流失。
接下来是凝血因子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这些因子就像是指挥官,指挥着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一起行动。
它们把破损的血管口封住,不让血液再流出去。
这个过程可真是不容易,得靠各种“武器”才能完成。
不过,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你知道吗?在血液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也是个关键因素。
如果环境太冷或者太热,都不利于血液凝固。
所以啊,我们平时要注意保暖,千万别让体温太高或太低影响血液循环。
除了温度,还有别的小东西会影响血液凝固。
比如说,有些药物可能会让血液凝固变慢,比如阿司匹林。
而有些食物,比如大蒜、生姜,吃了之后血液凝固的速度可能会变快一些。
不过别担心,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会影响我们健康。
当然了,血液凝固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它也会闹点小脾气,比如在伤口比较大或者有感染的情况下,血液凝固可能就会出问题。
这时候,医生们就得想办法帮忙了,比如用抗生素来治疗感染,或者用止血药来控制出血。
好了,关于血液凝固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吧。
血液凝固可是个神奇的过程,它让我们的身体能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虽然有时候它会出错,但只要我们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减少这种“错误”发生的概率。
下次遇到小伤口时,记得及时处理哦!我想说,血液凝固虽然是个复杂的过程,但它也是我们身体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影响血凝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血凝实验是生物化学和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主要用于检测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凝血活性。
血凝现象是指某些微生物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红细胞发生凝集的现象。
这一实验在病原体检测、疫苗研发、疾病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血凝实验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抗原抗体比例等。
本实验旨在探讨这些因素对血凝实验结果的影响,以期为血凝实验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探讨温度对血凝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分析pH值对血凝实验结果的影响。
3. 研究离子强度对血凝实验结果的影响。
4. 评估抗原抗体比例对血凝实验结果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禽流感病毒抗原- 兔抗禽流感病毒抗体- 鸡红细胞- 生理盐水- 碳酸氢钠溶液- 磷酸缓冲溶液- 离子强度调节液- pH计- 恒温水浴箱- 移液器- 血凝板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离心机- 恒温振荡器- 显微镜四、实验方法1. 温度对血凝实验的影响:将抗原抗体混合液分别在4℃、20℃、37℃、50℃下孵育30分钟,观察红细胞凝集情况。
2. pH值对血凝实验的影响:将抗原抗体混合液分别在pH 4.0、5.0、6.0、7.0、8.0、9.0下孵育30分钟,观察红细胞凝集情况。
3. 离子强度对血凝实验的影响:将抗原抗体混合液分别在离子强度0.01mol/L、0.05mol/L、0.1mol/L、0.5mol/L下孵育30分钟,观察红细胞凝集情况。
4. 抗原抗体比例对血凝实验的影响:将抗原抗体混合液按照不同比例(1:1、1:2、1:4、1:8、1:16)进行稀释,观察红细胞凝集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对血凝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和37℃下,红细胞凝集现象最为明显;在4℃和50℃下,红细胞凝集现象不明显。
这说明温度对血凝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最适宜的温度为20℃~37℃。
2. pH值对血凝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7.0下,红细胞凝集现象最为明显;在pH 4.0和9.0下,红细胞凝集现象不明显。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资料类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实验目的2、实验材料与设备3、实验方法与步骤4、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5、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6、实验结论7、注意事项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血液凝固的过程以及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血液凝固的生理机制和相关的病理现象。
111 具体目标1111 观察血液在不同条件下的凝固时间。
1112 分析温度、钙离子浓度、抗凝剂等因素对血液凝固的作用。
111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12 实验材料与设备121 实验动物新鲜的家兔,体重 20 25 千克。
122 实验器材采血针、注射器、试管、小烧杯、恒温水浴箱、秒表、离心机、显微镜等。
123 实验试剂38% 柠檬酸钠溶液、0025mol/L 氯化钙溶液、生理盐水、肝素溶液等。
13 实验方法与步骤131 家兔的麻醉与采血用 20% 氨基甲酸乙酯按 5ml/kg 的剂量对家兔进行耳缘静脉注射麻醉。
然后,在颈动脉处进行采血,将血液分别注入事先准备好的含有抗凝剂的试管和不含抗凝剂的试管中。
132 血液凝固时间的测定1321 取三支清洁的试管,分别标记为 A、B、C。
1322 A 管中加入 2ml 血液,置于 37℃恒温水浴箱中,每隔 30 秒轻轻倾斜一次试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直至血液凝固,记录凝固时间。
1323 B 管中加入 2ml 血液,置于室温(约 25℃)环境中,同样每隔 30 秒观察一次,记录凝固时间。
1324 C 管中先加入 01ml 肝素溶液,再加入 2ml 血液,混合均匀后置于 37℃恒温水浴箱中,观察血液是否凝固。
133 钙离子对血液凝固的影响1331 取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 D、E。
1332 D 管中加入 2ml 血液和 01ml 38% 柠檬酸钠溶液,充分混匀后离心 5 分钟,取上清液。
1333 在上清液中加入 0025mol/L 氯化钙溶液 01ml,观察是否有凝固现象,并记录凝固时间。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血液凝固。
你们知道吗?当我们受伤流血时,身体会自动产生一种物质,叫做血小板,它可以帮助我们的血液凝固,形成一个小小的血块,把伤口堵住,防止更多的血液流失。
但是,有时候我们的身体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血液凝固过度或者凝固不足,这就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血液凝固的过程。
当我们受伤流血时,血管里的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到伤口处,然后释放出一种叫做血小板因子的物质,促使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化。
这些凝血因子会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叫做纤维蛋白的物质,最终形成一个血块。
这个过程非常神奇,但是也非常复杂。
那么,什么会影响血液凝固呢?其实有很多因素。
首先是外部因素,比如我们受伤的程度、伤口的大小和位置等。
如果伤口比较严重,那么需要更多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参与进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血块。
另外,如果伤口在四肢比较容易流血的地方,那么也会导致血液凝固不足。
除了外部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内部因素也会影响血液凝固。
比如说,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叫做抗凝血酶的物质,它可以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动,从而导致血液凝固不足。
一些疾病也会导致血液凝固异常,比如肝病、肾病等。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结果不小心摔倒了,手臂上破了一个大口子。
当时我非常害怕,因为我听说如果不及时处理伤口的话,可能会引起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
但是幸运的是,我的朋友及时把我送到了医院,医生给我进行了简单的处理之后,我的伤口很快就愈合了。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血液凝固的重要性。
血液凝固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止血、愈合伤口。
但是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避免过度凝固或者凝固不足等。
希望大家都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血液凝固的过程以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各种因素,从而加深对血液生理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血液凝固可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始动凝血的组织因子来自组织。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众多,包括血液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温度、钙离子浓度等。
光滑的接触面不利于凝血因子的激活和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从而延缓血液凝固;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凝血过程减慢;钙离子在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乏钙离子会导致凝血障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家兔、注射器、酒精棉球、草酸钾溶液、生理盐水、肺组织浸液、石蜡油、冰块、氯化钙溶液等。
(二)实验方法1、用注射器在家兔耳缘静脉抽取一定量的血液,分别注入两支清洁的小试管中。
2、一支试管静置,作为对照管;另一支试管用竹签搅拌,观察血液是否凝固以及凝固所需的时间。
3、在两支新的小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再用注射器抽取家兔血液注入两管,摇匀后静置,观察两管血液的凝固情况。
4、取三支小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血液,一支置于 37℃水浴中,一支置于室温下,一支置于冰水中,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
5、在两支小试管中分别滴入一滴肺组织浸液和石蜡油,然后加入等量的血液,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
6、在一支加入血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血液凝固的情况。
四、实验结果(一)搅拌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对照管中的血液很快凝固,而搅拌管中的血液不凝固或凝固时间明显延长。
(二)草酸钾溶液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加入草酸钾溶液的试管血液不凝固,而加入生理盐水的试管血液正常凝固。
(三)温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37℃水浴中的血液凝固时间最短,室温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次之,冰水中的血液凝固时间最长。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嘿,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血液凝固!你知道吗?血液凝固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能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伤害。
那么,血液凝固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它的发生呢?别着急,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吧!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当我们的血管受到损伤时,血液中的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到损伤部位,形成一个血小板聚集体。
这个血小板聚集体会释放出一些物质,促使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化。
凝血因子活化后,它们会相互作用,形成纤维蛋白网络,最终形成血块。
这个过程就叫做血液凝固。
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血液凝固的发生呢?我们来一一分析一下:1. 遗传因素有些人天生就比较容易出血,这是因为他们的血液中可能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比如说,血友病就是一种典型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患有血友病的人,由于体内缺乏某种凝血因子,导致血液凝固能力降低,容易出现皮下瘀血、关节出血等症状。
2. 疾病因素有些疾病也会影响血液凝固的发生。
比如说,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会抑制骨髓中的造血功能,导致凝血因子的生成减少,从而影响血液凝固。
肝病、肾病等慢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血液凝固能力降低。
3. 药物因素有些药物也会对血液凝固产生影响。
比如说,阿司匹林就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它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降低血液凝固的风险。
但是,阿司匹林同时也具有抗血栓的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时,一定要遵医嘱使用。
4. 外部创伤当我们受伤时,血管会被破坏,血液中的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到损伤部位,形成血肿。
这时,我们需要通过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来恢复血管的正常功能。
这个过程需要依赖于血液凝固的发生。
如果血液凝固能力过低,可能会导致伤口愈合缓慢,甚至感染。
5. 生活习惯因素我们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影响血液凝固的发生。
比如说,长期坐着不动、饮食不均衡等都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影响血液凝固的能力。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01
02
03
表二:
纤溶酶原的激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管内皮合成,发挥局部溶栓作用,保持血流通畅。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肾小管、集合管产生,在组织修复、伤口愈合过程中,血管外促进纤溶。
4
3
注意: 凝血是一个正反馈机制,一旦启动,必
迅速完成全过程。 Ca2+在多个环节起作用,因此控制Ca2+就
能控制血凝。 血凝过程是流水线,阻断其中一步,则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观察某些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实验目的】
血液凝固过程中必须较多因子的参与,因此血液凝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凝血因子可直接影响血凝过程外,血凝还受接触面、温度等影响。
【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概念: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本质:可溶的纤维蛋白原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并交织成网,网罗血细胞等成分形成凝血块。
凝血过程必终止。
01
02
家兔
【实验对象】
哺乳动物实验手术器械一套、20ml注射器1副、小烧杯2个、竹签、清洁小试管6支、水浴装置一套、冰块、棉花、石蜡油、滴管、肝素、草酸钾、0.025mol/LCaCl2溶液、肺组织浸液、富血小板血浆、少血小板血浆、生理盐水
【实验器材与药品】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6
放置于冰浴糟中
7
加肝素8单位(加血后摇匀)
8
加草酸钾1~2mg(加血后摇匀)
9
取血:打开动脉夹,经颈动脉插管放血入各试管,每支试管各采血约1.5ml(一定要一次性采血完毕,多次放血可能会出现血液凝固于插管内而不能再放血),注意及时计时并将各试管尽快置于其实验条件下,如摇匀、放入温浴槽、冰浴槽内等。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血液凝固,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概念,实际上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小伙伴们在遇到危险时,会自己把自己给绑住,防止伤口再次出血。
那么,血液凝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我们来说说血液凝固的基本原理。
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
当身体受到伤害时,血管内的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到伤口处,形成一个血小板血栓。
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也会被激活,开始发挥作用。
这些凝血因子会相互作用,形成纤维蛋白网,将血小板血栓和周围的组织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血块。
这样一来,伤口就被封住了,不再出血。
这个过程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影响因素吧。
1. 1.1 血液成分血液凝固的基础就是血液中的各类成分。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是我们身体的免疫战士,负责抵抗病毒和细菌。
血小板则是血液凝固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要想让血液凝固得好,这些小伙伴们可不能少哦。
1.1.2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血液凝固的核心。
它们就像是一支无形的军队,按照特定的顺序和力度行动,最终将伤口封住。
凝血因子的活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健康状况等。
如果某个凝血因子缺失或活性降低,那么血液凝固的能力就会下降。
2. 2.1 外部因素除了血液本身的因素外,外部环境也会影响血液凝固。
比如,低温会使血小板活性降低,从而影响血液凝固;高温则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不利于血小板聚集。
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也会对血液凝固产生影响。
2.2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指我们身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比如,贫血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影响血液凝固;糖尿病则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和通透性,进而影响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
一些疾病如肝病、肾病等也会对血液凝固产生影响。
3. 3.1 生活习惯我们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血液凝固。
比如,长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影响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酗酒则会使肝脏功能受损,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性。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doc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doc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以及了解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的过程,它是止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血液凝固的主要因素包括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血系统等。
本实验将通过观察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以了解这些因素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新鲜血液、试管、注射器、生理盐水、肝素、胶原蛋白、钙离子等。
2.对照组: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新鲜血液,让其在室温下静置1分钟,观察血液凝固情况。
3.实验组1: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新鲜血液,向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肝素,使其在室温下静置1分钟,观察血液凝固情况。
4.实验组2: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新鲜血液,向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胶原蛋白,使其在室温下静置1分钟,观察血液凝固情况。
5.实验组3: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新鲜血液,向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钙离子,使其在室温下静置1分钟,观察血液凝固情况。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对照组:血液在室温下静置1分钟后,出现了一层凝结的血块,说明新鲜血液本身就具有凝固能力。
2.实验组1:随着肝素浓度的增加,血液凝固时间逐渐延长。
肝素是一种抗凝物质,能够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阻碍血液凝固。
实验结果表明,肝素可以有效地延长血液凝固时间。
3.实验组2:随着胶原蛋白浓度的增加,血液凝固时间逐渐缩短。
胶原蛋白是一种促凝物质,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从而加速血液凝固。
实验结果表明,胶原蛋白可以有效地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4.实验组3: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血液凝固时间也逐渐缩短。
钙离子是凝血过程中的重要离子,能够促进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加速血液凝固。
实验结果表明,钙离子可以有效地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了解了各种因素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影响血凝固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2. 探究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这一过程是由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蛋白有限水解反应完成的。
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包括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和物理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家兔、生理盐水、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肝素、抗凝剂、中草药、石蜡油、温度计等;2.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器、试管、试管架、秒表、移液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家兔麻醉后,取其血液,加入抗凝剂,分离血浆;2. 设置不同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影响因素,如肝素、中草药、石蜡油、温度等;3. 观察并记录各组血液凝固时间;4. 对比分析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肝素组:加入肝素后,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说明肝素具有抗凝作用;2. 中草药组:加入中草药后,血液凝固时间无明显变化,说明中草药对血液凝固影响较小;3. 石蜡油组:加入石蜡油后,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说明石蜡油具有抗凝作用;4. 温度组:降低温度后,血液凝固时间延长,升高温度后,血液凝固时间缩短,说明温度对血液凝固有显著影响。
六、讨论与分析1. 肝素作为一种抗凝剂,能够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从而延缓血液凝固;2. 中草药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较小,可能与中草药的药理作用有关;3. 石蜡油作为一种抗凝剂,能够降低血液凝固速度;4. 温度对血液凝固有显著影响,低温下血液凝固速度减慢,高温下血液凝固速度加快。
七、结论1. 肝素、石蜡油等抗凝剂能够延缓血液凝固;2. 中草药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较小;3. 温度对血液凝固有显著影响。
八、实验不足与展望1. 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可能存在误差;2. 实验结果仅限于本次实验,未进行广泛验证;3. 未来可进一步研究更多影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篇一: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书写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二)实验对象:家兔(三)实验步骤:(略)(四)实验结果: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
搅拌杯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
表9-3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实验条件1.加少许棉花2. 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3.放置37℃水浴4.放置冰水水浴5.加肝素10个单位6.加草酸钾2mg(表9-3文字说明:略)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所示表9-2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试剂1、富血小板血浆2、少血小板血浆3、生理盐水4、羊肺悬液5、0.025mol/L CaCl2血液凝固时间(表9-2文字说明:略)(五)讨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Ⅻ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
凝血因子Ⅻ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
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
在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
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
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把血液中的所有血细胞网凝血时间 50’’ 8’15’’ 2’15’’ 6’45’’不凝不凝试管1 0.2 ml 0.2 ml 0.2 ml 2’15’’试管2 0.2 ml 0.2 ml 0.2 ml 3’45’’试管3 0.2 ml 0.2 ml 0.2 ml 45’’罗于其中,从而使血液发生凝固。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血液凝固,这个听起来有点神秘的词汇,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
它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一个小保镖,保护着我们免受伤害。
那么,血液凝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血液凝固的神秘面纱吧!我们来了解一下血液凝固的基本概念。
简单来说,血液凝固就是我们体内的血小板、红细胞和血浆在受到刺激后,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固体物质。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凝血酶与血小板结合、纤维蛋白形成网状结构。
这样一来,原本流动在血管里的血液就变成了一块块硬邦邦的东西,从而防止了出血。
那么,血液凝固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这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我们要了解一下血液凝固的主要成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血小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它们能够迅速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血小板血栓。
而凝血因子则是一类蛋白质,它们能够促使血小板聚集并形成血栓。
所以,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数量。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一些其他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第一个就是温度。
你知道吗?当气温降低时,我们的身体会自动增加血液的粘度,以保持体温。
这样一来,血液流动的速度就会变慢,从而有利于血液凝固。
第二个因素是酸碱度。
血液的酸碱度对血液凝固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血液的pH值在7.35到7.45之间时,血液凝固最为正常。
如果pH值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血液凝固。
第三个因素是荷尔蒙。
雌激素等荷尔蒙会影响血液凝固的过程,所以女性在生理期时容易出现出血现象。
最后一个因素是药物。
有些药物会影响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功能,从而影响血液凝固。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血液凝固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受到的影响因素。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处理出血现象呢?我们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我们还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因为这些都可能导致出血。
如果出现出血现象时,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止血。
比如,可以用干净的纱布压迫伤口,或者使用止血带将伤口包扎起来。
生理实验报告血液凝固
实验名称:血液凝固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生理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2. 探究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3. 分析不同条件下血液凝固时间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主要涉及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
在实验中,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可以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新鲜血液、肝素钠、钙离子溶液、玻璃试管、滴管、计时器等。
2. 仪器:显微镜、离心机、温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将新鲜血液与肝素钠混合,制成抗凝血液。
2. 将抗凝血液分为三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钙离子溶液。
3. 观察并记录各组血液凝固时间。
4. 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血液凝固时间的差异。
五、实验步骤1. 取新鲜血液5ml,加入肝素钠50μl,制成抗凝血液。
2. 将抗凝血液分为三组,分别编号为A、B、C。
3. A组血液加入0.1mmol/L钙离子溶液,B组血液加入0.2mmol/L钙离子溶液,C组血液不加钙离子溶液。
4. 将三组血液分别置于37℃恒温箱中,观察并记录各组血液凝固时间。
5. 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血液凝固时间的差异。
六、实验结果1. A组血液凝固时间为5分钟。
2. B组血液凝固时间为4分钟。
3. C组血液凝固时间为10分钟。
七、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加入钙离子溶液的血液凝固时间明显缩短,说明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 与未加钙离子溶液的血液相比,加入钙离子溶液的血液凝固时间缩短,说明钙离子浓度越高,血液凝固速度越快。
3. 实验结果表明,血液凝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钙离子浓度是影响血液凝固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八、实验结论1. 血液凝固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主要涉及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
2. 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钙离子浓度越高,血液凝固速度越快。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血液凝固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在维持血管通畅、防止出血以及修复受伤组织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血液凝固的机制及其受到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血液凝固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一,血液凝固机制。
首先,我们进行了血液凝固机制的实验。
将新鲜血液置于试管中,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凝固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血液在接触到空气后,会逐渐凝固成块状物质。
这表明空气中的氧气对血液凝固起着重要作用。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当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凝固时间显著延长,这证明了抗凝剂对血液凝固的抑制作用。
实验二,影响因素的研究。
其次,我们对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
我们分别加入了钙离子、维生素K和温度等因素,并观察其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钙离子和维生素K能够显著缩短血液凝固时间,而较低的温度则会延长血液凝固时间。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了这些因素对血液凝固过程的重要性。
实验三,血液凝固与疾病的关系。
最后,我们探究了血液凝固与疾病的关系。
我们观察了几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如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发现这些疾病与血液凝固机制的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血栓形成常常与血液凝固过快有关,而出血倾向则可能是由于血液凝固过慢或凝血因子缺乏所致。
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血液凝固的机制及其受到的影响因素。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对于血液凝固异常相关的疾病,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并寻找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血液凝固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究血液凝固机制,寻找更多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血液凝固异常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血液凝固是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它能够防止血液在伤口处不断流出,从而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血液凝固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活性等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血管收缩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当身体受到伤害时,血管会自动收缩,以减少出血量。
这种收缩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作用来实现。
如果血管收缩过度,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血液凝固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时,医生需要控制血管收缩的程度,以确保血液能够正常凝固。
血小板聚集也是影响血液凝固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血管受到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到伤口处形成血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
但是,如果血小板聚集过度,会导致血栓形成不良,甚至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进行治疗时,医生需要注意控制血小板聚集的程度,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凝血因子活性也是影响血液凝固的关键因素之一。
凝血因子是人体内的一种蛋白质,它们能够在伤口处形成血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
如果凝血因子活性不足,会导致血栓形成不良,甚至引起出血性疾病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进行治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节凝血因子活性的程度,以确保血液能够正常凝固。
血液凝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治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以确保治疗效果最佳。
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血液凝固机制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并加深对血液凝固机制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试管架、试管-血液凝固试验盘(含有抗凝剂和凝固促进剂的试验盘)-血液凝固时间计时器-血液样本(同一批供试)2.实验方法:1.准备不同试验组的试管,分别添加不同的试验盘。
2.将血液样本加入到试管中,确保每个试管内的血液量相同。
3.开始计时,使用计时器记录每个试管内的血液凝固时间,并记录下来。
4.对每个试验组重复3次实验,计算平均值。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进行的结果,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实验组,试管添加物,实验结果(凝固时间)-------------,------------,-------------------组1,无,300秒组2,CaCl2,240秒组3,酸性物质,180秒组4,溶菌酶,360秒组5,超声波,240秒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添加CaCl2可以促进血液凝固的速度,凝固时间较短,说明Ca2+离子对血液凝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酸性物质的添加也可以加速血液凝固,凝固时间更短,说明酸性环境对血液凝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添加溶菌酶后,血液凝固时间较长,说明溶菌酶对血液凝固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4.使用超声波处理血液样本后,凝固时间与添加CaCl2后的凝固时间相似,说明超声波可以模拟Ca2+离子对血液凝固的促进作用。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离子、酸碱平衡等。
2.Ca2+离子是血液凝固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以促进血液凝固的速度。
3.酸性环境可以加速血液凝固,但过于酸性的环境可能对血液凝固产生不利影响。
4.溶菌酶对血液凝固起到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破坏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来实现。
5.超声波可以模拟Ca2+离子的促进作用,加速血液凝固的过程。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资料类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实验目的2、实验材料与设备3、实验方法与步骤4、实验结果5、结果分析与讨论6、实验结论1、实验目的11 探究血液凝固的过程和机制12 分析影响血液凝固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接触面粗糙程度、抗凝剂等13 加深对生理学中血液凝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实验材料与设备21 实验动物:家兔22 实验器材:注射器、试管、小烧杯、秒表、竹签、恒温水浴箱、冰块等23 药品试剂:38%柠檬酸钠溶液、0025mol/L 氯化钙溶液3、实验方法与步骤31 血液采集311 用 38%柠檬酸钠溶液作为抗凝剂,与家兔血液以 1:9 的比例混合312 从家兔耳缘静脉抽取血液,分别注入不同的试管备用32 温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321 取三支试管,分别标记为 A、B、C322 向 A 试管中加入血液后,立即置于 37℃恒温水浴箱中323 将 B 试管中的血液置于 0℃冰水中324 C 试管中的血液置于室温(约 25℃)下325 每隔 30 秒倾斜一次试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并记录凝固时间33 接触面粗糙程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331 取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 D、E332 向 D 试管内加入少许棉花,使血液与棉花接触333 E 试管不加棉花,直接加入血液334 同时观察两支试管内血液的凝固情况,并记录凝固时间34 抗凝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341 取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 F、G342 向 F 试管中加入 1ml 血液和 01ml 38%柠檬酸钠溶液343 G 试管中只加入 1ml 血液344 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血液是否凝固4、实验结果41 温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411 A 试管(37℃)中的血液约在 3 分钟内凝固412 B 试管(0℃)中的血液长时间不凝固413 C 试管(室温)中的血液凝固时间介于 A、B 之间42 接触面粗糙程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421 D 试管(有棉花)中的血液凝固时间较 E 试管(无棉花)短43 抗凝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431 F 试管(加抗凝剂)中的血液不凝固432 G 试管(未加抗凝剂)中的血液在一定时间内凝固5、结果分析与讨论51 温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511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37℃是酶活性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凝血因子的激活和凝血过程的进行512 0℃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延缓了凝血过程52 接触面粗糙程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521 粗糙的接触面能加速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促进凝血过程53 抗凝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531 柠檬酸钠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使凝血过程所需的钙离子减少,从而抑制血液凝固6、实验结论61 温度、接触面粗糙程度和抗凝剂等因素均对血液凝固产生显著影响62 适宜的温度(37℃)和粗糙的接触面有助于血液凝固,而抗凝剂会抑制血液凝固63 本实验结果为深入理解血液凝固的生理机制和相关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以上协议内容仅供参考,您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血液凝固,这个听起来有点神秘的词汇,其实是指我们的身体在受到伤害时,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来修复伤口。
那么,血液凝固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它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底吧!我们来说说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当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时,比如切破手指或者摔倒受伤,血管内的血液会迅速流向伤口处。
这时,伤口周围的细胞会释放一种叫做纤维蛋白原的物质。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可以被酶分解成纤维蛋白的物质。
纤维蛋白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它可以通过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结构,将血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包裹在内,最终形成一个血块。
这个血块就是我们常说的“绷带”,它可以帮助伤口止血,促进伤口愈合。
那么,血液凝固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其实,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1. 遗传因素:有些人天生就比较容易出现血液凝固异常的情况。
比如,他们可能患有血友病等遗传性疾病,导致血液中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这些凝血因子是血液凝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它们,血液就无法正常凝固。
2. 疾病因素:有些疾病也会导致血液凝固异常。
比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都可能影响到凝血系统的正常运作。
一些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以及恶性肿瘤也可能引发血液凝固异常。
3.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也会影响血液凝固。
比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物就可以降低血液的凝固能力,帮助预防血栓的形成。
而肝素、普通肝素等则是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它们可以迅速阻止血液凝固。
4. 外部因素: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血液凝固。
比如,寒冷的环境会使血管收缩,从而减缓血液流动速度;而高温则会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动速度。
这些变化都会对血液凝固产生一定的影响。
了解了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以及影响因素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了。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有出血倾向或者容易形成血栓等问题,就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2. 掌握影响血液凝固的各种因素;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液凝固过程包括凝血酶原激活、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形成等环节。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值、Ca2+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凝血因子浓度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家兔血液、肝素、草酸钾、石蜡油、棉絮、蒸馏水等;2.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器、滴定管、试管、试管架、移液器、秒表等。
四、实验方法1. 分组:将实验分为以下几组:A组(正常血液)、B组(加肝素血液)、C组(加草酸钾血液)、D组(加石蜡油血液)、E组(加棉絮血液);2. 血液凝固时间测定:取等量血液,分别加入各组对应的处理液中,记录血液凝固所需时间;3. 结果分析:比较各组血液凝固时间的差异,分析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A组:血液凝固时间为(20±5)秒;2. B组:血液凝固时间为(40±10)秒;3. C组:血液凝固时间为(30±8)秒;4. D组:血液凝固时间为(25±7)秒;5. E组:血液凝固时间为(18±6)秒。
六、结果分析1. 肝素具有抗凝作用,能延长血液凝固时间;2. 草酸钾可降低血液中Ca2+浓度,延长血液凝固时间;3. 石蜡油可阻碍血液与试管内壁的接触,延长血液凝固时间;4. 棉絮可增加血液与试管内壁的接触面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七、结论1. 温度、pH值、Ca2+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凝血因子浓度等是影响血液凝固的重要因素;2. 肝素、草酸钾、石蜡油、棉絮等物质对血液凝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血液污染;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便于分析。
九、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加深了对血液凝固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人:同组人:【实验目的】1.学习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2.了解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一个酶的有限水解激活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激活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激活过程。
【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清洁小试管7个、小烧杯2个、竹签、秒表、试管架、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动脉夹、塑料动脉插管、线、棉花、水浴槽、冰盒液状石蜡、肝素、草酸钾1~2mg、脑匀浆液0.1ml、生理盐水【实验过程】1、动物麻醉及颈部手术(此部由助教老师操作)取一只动物,称重。
按1g/kg体重的剂量将乌拉坦(氨基甲酸乙酯)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观察动物肌张力、呼吸与角膜反射的变化。
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剪去颈部手术野的毛,沿颈正中线在喉头上一指至锁骨上一指的地方作一5~7cm的皮肤切口。
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
2、颈总动脉插管(此部由助教老师操作)在气管两侧辨别并分离颈总动脉,颈总动脉下方穿两条线备用。
在左侧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一动脉夹,在动脉夹远心端距动脉夹约3cm处结扎。
用小剪刀在结扎线的近侧(结扎线与动脉夹之间)沿向心方向剪一小斜口(约占管径的一半),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由备用的线结扎固定。
取血时将动脉夹松开即可。
3、血液凝固的加速和延缓观察1.打开兔颈总动脉夹,血液从动脉插管流出,弃去第一份1mL动脉血后,向每个试管中注入1mL兔动脉血,并摇匀。
2.自血液流出动脉插管开始计时。
除第1管外,其他各管每隔15秒钟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液面是否倾斜即血液是否流动,直到试管内血液不再流动为止,记录凝血时间。
3.当第2管已经凝固时,再倾斜第1管看血液是否凝固,若尚未凝固则按上述方法每隔15秒钟倾斜一次,直到血液凝固为止,记录凝血时间,即为该兔血的凝固时间。
4.以第2管为对照,各管观察其他各管中血液凝固时间。
5.向第9管中滴加2%氯化钙2滴,观察血液是否凝固。
6.取出第5管中的玻棒,用水洗净,观察附着在玻棒上的纤维蛋白。
注意事项:a)取放试管时要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试管的上端,不要握住试管的底部,以免手的温度影响结果。
b)每支试管口径及采血量要尽量一致,不可相差太大。
c)记录凝血时间要准确。
d)判断凝血的标准要前后一致。
一般以倾斜试管达45°时,试管内血液不见流动为准。
【实验结果及相关讨论】机体凝血系统包括凝血和抗凝两个方面,两者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动状态和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
机体的正常止凝血,主要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正常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
其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是生理性止凝血的重要成分,(见图1)。
抗凝系统不仅包括抗凝因子,还包括纤溶系统。
BT出血时间CFT束臂试验CRT血块收缩试验BPC血小板计数CT凝血时间RT复钙时间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PF3血小板第3因子TF组织因子Fb纤维蛋白TXA2血栓素A2 5-HT5-羟色胺PK激肽释放酶原HMWK高分子量激肽原图1 正常止血机制及血栓与止血常用筛选试验检测环节血小板的作用:在正常的血液循环中,血小板并不与内皮细胞表面或其他细胞发生作用,而是沿着毛细血管内壁排列,维持其完整性,血管局部受损伤时,血小板的止血兼有机械性的堵塞伤口和生物化学性粘附聚集作用。
止血时,首先是受损的血管壁发生收缩,使局部血液流动变慢或减少。
血液中的血小板在vWF因子存在下迅速粘附于暴露的胶原纤维,此时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形态发生改变,由正常的圆盘状态变为圆球形,伪足突起,血小板发生聚集(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由纤维蛋白原介导发生互相粘附、聚集),此为血小板第一相聚集,激活的血小板便发生释放反应和花生四烯酸代谢,其中许多物质,如血小板的ADP等,可加速血小板的聚集、变性成为不可逆的“第二相聚集”,形成白色血栓,构成了初期止血的屏障。
与此同时,由血小释放和激活许多促凝物质参与血液凝固反应。
血小板膜磷脂表面提供了凝血反应的场所,血小板第3因子在凝血过程多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血小板合成释放的TXA2和5-HT促使进一步收缩,血小板收缩蛋白则最终可使纤维蛋白收缩(血块收缩),使血栓更为坚固,止血更加彻底。
凝血过程:血液凝固简称凝血,是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它是止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凝血过程是一系列凝血因子被相继酶解激活的过程,最终生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迄今为止,参与凝血的因子共有14个。
其中用罗马数字编号的有12个(从Ⅰ-Ⅷ,其中因子Ⅵ并不存在)。
习惯上,前4个凝血因子常分别称为纤维蛋白原(因子Ⅰ)、凝血酶(因子Ⅱ)、组织因子(因子Ⅲ)和钙离子(因子Ⅳ)。
凝血因子VI已知是血清中活化的凝血因子V,故不再视为一独立的凝血因子。
1.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内源性)。
临床上常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反映体内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从因子Ⅻ激活,到因子X激活的过程。
当血管壁发生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带负电荷的内皮下胶原纤维与凝血因子接触,因子Ⅻ即与之结合,在HK 和PK的参与下被活化为Ⅻa。
在不依赖钙离子的条件下,因子Ⅻa将因子Ⅺ激活。
在钙离子的存在下,活化的Ⅺa又激活了因子Ⅸ。
单独的Ⅸa激活因子X的效力相当低,它要与Ⅷa结合形成1:1的复合物,又称为因子X酶复合物。
这一反应还必须有Ca2+和PL共同参与。
2.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并非全部存在于血液中,还有外来的凝血因子参与止血。
这一过程是从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到因子Ⅹ被激活的过程。
临床上以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来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
组织因子是存在于多种细胞质膜中的一种特异性跨膜蛋白。
当组织损伤后,释放该因子,在钙离子的参与下,它与因子Ⅶ一起形成1:1复合物。
一般认为,单独的因子Ⅶ或组织因子均无促凝活性。
但因子Ⅶ与组织因子结合会很快被活化的因子Ⅹ激活为Ⅶa,从而形成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后者比Ⅶa单独激活因子Ⅹ增强16000倍。
外源性凝血所需的时间短,反应迅速。
外源性凝血途径主要受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调节。
TFPI是存在于正常人血浆及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一种糖蛋白。
它通过与因子Ⅹa或因子Ⅶa-组织因子-因子Ⅹa结合形成复合物来抑制因子Ⅹa或因子Ⅶa-组织因子的活性。
另外,研究表明,内源凝血和外源凝血途径可以相互活化。
3.凝血的共同途径从因子X被激活至纤维蛋白形成,是内源、外源凝血的共同凝血途径。
主要包括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形成两个阶段。
(1) 凝血酶的生成:即因子Ⅹa、因子Ⅴa在钙离子和磷脂膜的存在下组成凝血酶原复合物,即凝血活酶,将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2) 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原被凝血酶酶解为纤维蛋白单体,并交联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纤维蛋白单体的生成,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纤维蛋白的交联。
纤维蛋白原含有三对多肽链,其中纤维蛋白肽A(FPA)和B(FPB)带较多负电荷,凝血酶将带负电荷多的纤维蛋白肽A和肽B 水解后除去,转变成纤维蛋白单体。
从纤维蛋白分子中释放出的FPA和FPB可以反映凝血酶的活化程度,因此FPA和FPB的浓度测定也可用于临床高凝状态的预测。
纤维蛋白单体生成后,即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能溶于尿素或氯醋酸中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又称为可溶性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生成后,可促使凝血酶对因子ⅩⅢ的激活,在ⅩⅢa 与钙离子的参与下,相邻的纤维蛋白发生快速共价交联,形成不溶的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
纤维蛋白与凝血酶有高亲和力,因此纤维蛋白生成后即能吸附凝血酶,这样不仅有助于局部血凝块的形成,而且可以避免凝血酶向循环中扩散。
在凝血共同途径中有两步重要的正反馈反应,有效地放大了内外源凝血途径的作用。
一是Xa形成后,可反馈激活因子Ⅴ、Ⅶ、Ⅷ、Ⅸ;二是凝血酶形成后,可反馈激活因子Ⅴ、Ⅶ、Ⅷ、Ⅹ、Ⅺ、以及凝血酶原。
凝血酶还可促使血小板发生聚集和释放反应,刺激血小板收缩蛋白引起血块退缩。
但大量凝血的产生却反过来破坏因子Ⅷ、和因子Ⅴ,这是正常凝血的负反馈调节,以防止不适当的过度凝血。
抗凝剂的选择:(1)草酸钾:常用于尿素、肌酐、纤维蛋白原等测定,不能用钾、钙等测定,对LDH 、丙酮酸激酶、AKP 和淀粉酶有抑制作用。
(2) 肝素:常用于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氨等测定。
抗凝剂比例为50~61u 肝素/5ml 血。
注意钠盐可使淀粉酶升高。
(3) 氟化钠:常用氟化钠—草酸钠混合抗凝剂作血糖测定的抗凝剂,氟化钠可以抑止烯醇化酶,它可避免血细胞葡萄糖酵解酶的作用,延长标本的保存时间。
(4) 二乙胺四乙酸钠盐(EDTA-Na2):生化常用的抗凝剂,但不能用于钙、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对淀粉酶、肌酸激酶、AKP 、ALP 、5’-核苷酸酶等可抑制,对丙酮酸激酶有明显升高的作用。
(5) 枸橼酸钠,测定血沉用3.8%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4,凝血试验需用3.2%枸橼酸钠抗凝,比例为1:9。
(6) 实验室使用抗凝剂种类较多,血细胞分析及红细胞比积测定宜用EDTA ·K2抗凝,保证室温下6小时RBC 体积不变,抗凝剂比例为1.0~2.0mg/1ml 血。
【参考文献】生理学 姚泰 人民卫生出版社 动物生理学实验 魏香 清华大学出版社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
20.7.257.25.202014:3914:39:44J u l -2014:39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二〇二〇年七月二十五日2020年7月25日星期六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14:397.25.202014:397.25.202014:3914:39:447.25.202014:397.25.2020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7.25.20207.25.202014:3914:3914:39:4514:39:455、三军可夺帅也。
S a t u r d a y , J u l y 25, 2020J u l y 20S a t u r d a y , J u l y 25, 20207/25/2020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2时39分2时39分25-J u l -207.25.20207、人生就是学校。
20.7.2520.7.2520.7.25。
2020年7月25日星期六二〇二〇年七月二十五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