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城市及其现代化(现代城市管理学)
市政管理学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杨宏山 编著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 重点问题
▪ 城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城市化的含义和发展趋势 ▪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 中国城市化的政策选择
2.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 2.1.1 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1. 概念
城市是非农业人口大量聚集、具有综合功能的人类生产和生 活共同体,它具有人口密集、资源密集、文化荟萃、信息集 中、工作高效等特点。
▪ 中国城市化的政策调整
优先发展中小城市的城市化政策 以城市群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 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 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 城市化发展的新思维 (为什么选择以城市群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 大多数学者认为,城市化是近代以来由工业革命促成的历史现象。 ▪ 城市化既包括城乡地域和人口比重的变化,也包括社会关系、经
济结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 城市化突出地表现为城市规模、数量和非农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2.3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
❖ 2.3.2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城市化局部发展阶段
从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 革命到20世纪50年代, 世界的城市化主要发生 在欧洲和美洲,这是城 市化的局部发展阶段。
年份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所有大都市区
百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区
数量
人口数 占美国人口比重
(万)
(%)
数量
人口数 占美国人口比重
(万)
(%)
现代城市管理学
现代城市管理学主讲:卢新海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800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世界人口比例为3%;1900年为10%;2000年为50%。
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左右,而城市人口约有50亿。
这意味着在200年的时间里,世界城市化水平从3%发展到62%。
历史表明,城市化是人类不可逆转的过程和趋势。
未来的世界被认为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所以新世纪有“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
目前我国城市人口规模及区域进一步扩大,截至2002年我国共有建制市662个,地级以上城市人口3.04亿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发展已初显雏形。
目前城市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逐步向大中城市发展。
目前所有建制市中市区人口达100万以上的城市有近百个;二是向以经济为纽带的、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发展。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城市群等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城市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这是因为,一方面城市是创造公共财富的最大基地,另一方面城市又是贫穷、社会分化、污染、交通堵塞、腐败犯罪等社会问题的主要发生地。
城市已经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
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城市体系的调整,城市正在逐渐成为国际经济的管理中心。
就中国而言,目前全国工业总产出的50%、国内生产总值的70%、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 90%以上都集中在城市。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城市正日益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中国正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生产要素流动性逐步提高,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向大城市,中国城市化水平目前已经达到近40%,整个国家正在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进入WTO后城市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都在发生变化,使得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建设的规模扩大、速度加快、管理内容更加复杂;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众多问题也不断在中国出现,大规模城市发展伴随着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中国城市法制建设滞后,城市管理的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城市政府职能正处于转换之中。
《现代城市管理》PPT课件
管理课件
37
社会治安与维护秩序管理
社会治安与维护秩序管理是为居民提供良好 生活环境的重要保障。对于人口流动量大, 社会关系复杂,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法制机 构体系来有效地维持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保 护人民的安全。
管理课件
38
物质文化生活管理
提供物质文化管理,提供相应的服务,在信 息时代的城市社会管理,还应对信息的传递 和沟通进行管理和建设,通过传统媒体和现 代媒体积极引导居民接收健康信息,抑制和 控制不健康信息。
管理课件
45
战略制定
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导城市各项管理工作的纲 领,是对城市发展的长远的、全局性的根本 谋划。包括指导思想、指导方发展目标、战 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管理课件
46
规划计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总 体规划,一般具有长期性。
城市各项计划是各项产业、各项工作中的短 期计划。
管理课件
21
四、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
现代城市管理是多元化的城市管理主体依法 管理或参与管理城市地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活 动。
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各种组织的生产 经营活动都需要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 共事务。包括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 社会福利、公共安全、交通、环境、卫生、 住房、公用事业,公共设施等等。
管理课件
22
小知识
公共事务包括那些内容? 解答:
基本的公共事务包括道路、桥涵、排水、供 水、路灯、市容,等等。现代城市的公共事 务具有更为广泛和复杂的内容。
管理课件
23
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城市规划管理 (二)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 (三)城市交通管理 (四)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五)住房管理 (六)经济管理 (七)社会管理
现代市政学(第五版)第2章-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2.1城市的内涵与功 能 2.1.1多元视角下 的城市 2.1.2城市的含义 与特征 2.1.3城市的类型 和功能 2.1.4我国的城市 设置 2.2城市历史演进与 城市化 2.2.1城市的形成 与发展 2.2.2城市化的动 力 2.2.3城市化的进 展 2.3我国的城市化发 展战略 2.3.1我国城市化 的历史进程 2.3.2我国城市化 的特点与推进原则 2.3.3推进可持续 的新型城镇化
3、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新的政治环境:全球化与本土化并存 新的发展形态:新技术和“新经济”相互促进 新的发展动力:资源更新与创新驱动 新的管理思潮:新管理与新治理崛起
第2章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2.1城市的内涵与功 能 2.1.1多元视角下 的城市 2.1.2城市的含义 与特征 2.1.3城市的类型 和功能 2.1.4我国的城市 设置 2.2城市历史演进与 城市化 2.2.1城市的形成 与发展 2.2.2城市化的动 力 2.2.3城市化的进 展 2.3我国的城市化发 展战略 2.3.1我国城市化 的历史进程 2.3.2我国城市化 的特点与推进原则 2.3.3推进可持续 的新型城镇化
2、城市的功能
城市功能也叫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 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内所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一般功能
主导功能
特殊功能
综合功能
优化城市功能
参照环境因素,因势利导,确定和发展城市的主导功能。 实现以市场中心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
第2章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2.3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2.3.1 我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改革开放前的城市化发展
1949~1957 年 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1961~1965 年 城市化调整阶段
现代城市管理学-第2单元
第一页,共54页。
v城市经济学强调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 素在地理上的大规模集中的结果,认为城市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 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 织在一起的、并与域外相互联系的网状系统。
v城市社会学认为,城市是特定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 密集人口所组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维系力的社会,是人类生存的特 殊社区。
TA=1/n ( PUt+n一PUt )
式中:TA——城市化速度,n——两时刻间的率数
PUt+n、PUt——在t+n年和t年的城市人口百分比
v要注意,公式中城市化速度(TA)的单位是城市人口比重平均增长(或减 少)的百分点,而不是百分比。
12
第十二页,共54页。
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v城市化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多种动力的构成关系看,最重要 的是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动力。经济发展不仅是城市化进程的第一动力源, 而且是其他动力的发生基础和实现前提。
第五页,共54页。
1、城市的形成
❖ 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 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第六页,共54页。
2、城市的基本特征
v空间上的聚集性。聚集性是城市所特有的根本属性之一。
v经济上的非农业性。这是城市的经济特性。 v构成上的异质性。这是城市的社会属性,有时又称为“多样性”、“ 流动性”。
密度的地域界定为城市;
不同国家对城市人口规模的规定
瑞典、丹麦:
200人;
澳大利亚、加拿大: 1,000人;
法国、古巴:
2,000人;
美国:2,500人;Fra bibliotek比利时:
第2章城市及其现代化现代城市管理学
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 并不 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 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 的是基于合理的法律。
考古证明,消失于公元79年的 庞贝古城在公元前400-500年就开始 了极为严格的城市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都市管理(清末民初以前):
1、没有单独的、区别于乡村的管理 机构,采用封建地方政பைடு நூலகம்分割制。
2、依照国家法典中有关市政管理的 条例,如唐朝大法《唐律疏议》中的市 政管理内容。
北京古城平面图
参看视频---《城市的形成》
发展中 国家
成 熟
阶 段
城市化保持在高水平, 相当一部分城市出现逆 城市化现象,而工业城 镇、卫星城镇则发展较 快
生态城市建设得到广泛重视,大部分
人们更加重视营造良好的城 发达国
市环境
家
世界城市化进程
2000年 2020年(预计)
非洲 14% 12
亚洲 30% 83
南美洲 47% 411
中国:
年份
城市化衡量指标有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 1、城市化水平指标 2、城市化速度指标 3、城市化质量指标
城市化的衡量指标(人口)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大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 每一城镇人口平均数和平均增长率 人口密度与城镇密度 人口的通勤率 人口的就业结构
(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网状结构 边界模糊 城乡一体)
类 名图 型 称示
《市政管理学》第二章
关键术语
城市 城市化 过度城市化 城市功能 郊区城市化 低度城市化 大都市区
逆城市化
复习思考题
1、城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城市有哪些基 本特征? 2、全球视野中城市发展的最新趋势有哪些? 3、简述城市的功能。 4、什么是过度城市化?什么是低度城市化? 什么是逆城市化? 5、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逆城市化”现象?
大都市区的优势
独特的经济集聚环境
更广阔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具有更专业 化的劳动力资源
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2.3城市化的进程及其影响因素
2.3.1 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非农产业、地域城市化的过程,是意识、
1.含义: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人口、
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过程,是城
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逐城市的基本特征
(1)生产要素的集聚性; (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 (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4)城市系统的开放性; (5)城市文化的异质性。
2.1.2 城市的历史发展
1.城市的产生
城市的产生与社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密 不可分,市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三次大分 工密切相关,城的产生与阶级的产生密切 相关。
2、形成新时期的城市化方针的原因
(1)以大城市为龙头。大城市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应;可对周边地区 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特大城市向国际城市的发 展,有利于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 (2)以中等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在城市体系中具 有承上起下的优势,有利于推动城市体系的协调 发展,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联系。 (3)以小城市为纽带,小城镇为基础。小城市能充 分发挥“储水池”作用,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给 大中城市造成的冲击。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 会转型。
现代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
【导论】1、城市的重要性①城市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和社会存在,城市文明是人类进步的象征。
②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城市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城市是创造公共财富的最大基地;▴城市又是贫穷、社会分化、污染、交通堵塞、腐败犯罪的渊薮,城市已经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
2、中国城市的发展态势(49-11 城市化率总体上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中国城镇化到了转折时期,从快速城镇化阶段正进入城镇化中期阶段,未来20年中国城镇仍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3、城市化出现的问题:①拥挤对城市的困扰②城市失业问题③城市贫困④难治的乞丐问题⑤公共安全问题⑥环境污染第一章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1、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①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带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
②健全的城市管理:内罗毕宣言★2.城市管理的含义、内涵含义:一般:个人和公私机构用以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众多方法的总和。
广义:指城市政府以城市为对象的、为实现特定目标对城市运转和发展所进行的控制行为和活动的总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就是对城市所有单位、部门、产业的综合管理和公共管理,它贯穿于城市规划、计划、指挥、建设、监督和协调的全过程之中。
狭义:市政管理。
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对城市的公用事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的控制、指导。
★内涵:第一,管理不仅仅是施政。
第二,管理是一个中性概念。
第三,管理强调的是“过程”。
城市管理的内涵是动态变化的,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城市实体变化(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管理主体变化(不同的经济体制)因此,现代城市管理是指多元的城市管理主体依法管理或参与管理城市地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属于公共管理范畴。
从现代城市管理主体的主角——城市政府角度出发,现代城市管理主要是以城市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为目标,以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为对象,对城市运行系统做出的综合性协调、规划、控制和建设、管理等活动。
城市管理学
一、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
城市并不是在人类文明的萌芽阶段就产生的事物,而是人 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的。
最早的城市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城市出现在从原始 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如古埃及的孟菲斯城和中国的殷 墟、商城。
城市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在社会分工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城市。由于商品的交换, 一部分从事农业的人逐渐脱离了生产,进行商务活动,形成 了集市,而后逐渐发展成了城市。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化
什么是城市?
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焦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城市是“大量异质性居民聚居,以非农职业为主,具有综合 功能的社会共同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 城市是“区别于乡村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聚落。是以非 农业活动为主体,人口、经济、政治、文化高度集聚的社会 物质系统。”
第三节 怎样认识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学
一、城市管理的内涵、对象
(一)城市管理的内涵 两个子目标:公共福利的改进和城市实体的发展
本书定义: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 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 理活动。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根据公众需求,在不破坏城 市生态友好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协调、规划、控制、建设、引 导等管理方法,提升或维继城市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从 而为城市公众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三)城市化水平的衡量
城市化水平一般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阶段(1760-1850),世界城市化兴起阶段,英国成为当时世 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第二阶段(1850-1950),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加速城市化,城 市化率超过50%,世界城市化水平在1900年为13.6%; 第三阶段(1950-2000),全世界加速城市化,世界城市人口比重 由1950年的28.4%上升到近50%; 预测到203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其中发达国家达到80%, 发展中国家达到57%。 中国城市化水平 1949-2002年,我国设市城市由136个增加到662个,城镇人口由不 足6000万上升到5亿以上(2003年底已超过5.2亿),城镇化水平由 10.6%上升至2002年的37%以上,2003年已经超过40%(2003年底的 统计数据为40.5%)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四、嘠涅与工业城市理论
❖ 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 景中的功能组织。
❖ “建立这样一座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 靠近原料产地或附近有提供能源的某 种自然力量,或便于交通运输。”
❖ “这些基本要素(工厂、城镇、医院) 都互相分割以便于各自的扩展”。
❖ Lynch认为,意象是直接感受和以往经验的记忆两者的产物,它被转译 为信息并引导人的行动。人并不是直接对物质环境作出反应,而是根据 他对空间环境所产生的意象而采取行动的。
意象的三要素: 同一性(identity); 结构(structure); 意义(meaning)。
城市意象的五要素: 路径;边缘;地区;节点;地标
七、盖达斯和城市区域观和规划论
❖ Patrick Geddes出版了《进化中的城市》( 1915)。 ❖ 人类居住地与特定地点之间存在着的关系是一种已经存在的、由
地方经济性质所决定的精致的内在联系,因此,场所、工作和人 是结合为一体的。 ❖ 分析了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 系的影响关系,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突破了当 时常规的城市概念。
❖ 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 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和对角
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 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地下走 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 路用于快速交通。
二、勒·柯布西埃与现代城市理论
❖ 勒·柯布西埃的集中主义城市观点 可以概括为:
❖ 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中心 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 老朽,但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物都 具有最大的聚合作用,需要通过技 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
2023年秋国家开放大学《城市管理学》自测题参考答案(2-4)
2023年秋国开《城市管理学》自测题参考答案第2章自测题1.多选题(1分)市委对城市国家权力组织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BC)。
A.政治领导B.思想领导C.组织领导D.业务领导2.单选题(1分)(A)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
A.市人大B.市政府C.市委D.市政协3.多选题(1分)市人民大会的权力主要是具有地方(ABCD)。
A.任免权B.监督权C.决定权D.立法权4.多选题(1分)城市管理参与性主体具有(ABD),这对于政治性主体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制约和必要的补充。
A.发言权B.监督权C.决策权D.参与权5.多选题(1分)中国城市组织是地方组织,其组成部分主要有(ABCD)。
A.市代表大会B.市委员会C.市委常委会D.市纪律检查委员会6.多选题(1分)以下关于市政协说法正确的是(ABC)。
A.是—种相对松散的政治联盟组织B.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不享有国家权力C.所通过的决议也没有法律约束力D.是国家权力机关7.多选题(1分)在我国城市人民团体特指(ACD)。
A.市工会B.市红十字协会C.市妇联D.市共青团8.多选题(1分)狭义的NGO,即(ABC)的组织,政治组织和宗教组织则不在此范畴。
A.非政治B.非宗教C.非营利D.非文化9.多选题(1分)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可以总结为(ABCD)。
A.基层性B.群众性C.自治性D.社会性10.多选题(1分)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包括(ABCD)。
A.个人联系渠道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C.集团参与渠道D.市民监督渠道11.多选题(1分)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以下(ABCD)的内容。
A.市建制体制B.市政府构成体制C.市行政管理体制D.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12.单选题(1分)(A)是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存在的前提。
A.市建制体制B.市政府构成体制C.市行政管理体制D.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13.单选题(1分)城市管理中最主要、最直接实施管理活动的主体是(B)。
城市管理学要点总结
城市管理学要点总结1、什么是城市管理学?也叫市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中专门研究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具体应用科学。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化的主要特征:1)政府主导城市化进程。
2)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3)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
4)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
2、城市化滞后1)原因:(1)重工业优先政策制约了城市化进程。
(2)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制约了城市化进程。
(最重要因素)2)积极效应:始终立足于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维护城乡的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生活稳定。
有利于保障城市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有利于维护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秩序状态。
有利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流动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冲击,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曾经出现过的过度城市化问题,避免了城市化过程中的高失业率和贫民窟现象。
3)负面影响:(1)城市化滞后直接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
(2)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
(3)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
(4)限制了人口素质的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和进步。
第三章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一、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的区别:以不同的机制作为组织方式。
1)私人部门:市场的自愿交易和自发秩序。
2)公共部门:基于公共选择行为,依托公共权力,通过自上而下的指挥命令来来组织社会行动。
二、市场失灵1)概念:由于内在功能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失灵,单纯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种状态。
2)表现:(1)公共产品问题(2)外部效应问题(3)市场垄断问题(4)信息不对称问题(5)分配不公问题(6)宏观经济问题(7)公共秩序问题三、政府失灵1)概念:由于政府干预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
2)原因:(1)信息失误(2)决策低效(3)利益冲突(4)能力有限3)表现:(1)政府部门的扩张(2)公共决策失误(3)政策执行低效(4)行政成本高(5)再分配不公(低保)(6)政府设租(腐败)四、公共产品 1)概念: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
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
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教学,了解市政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解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市政管理学的学科源起;掌握市政管理学学科内涵和学科定位,以及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城市一、城市的起源二、城市的涵义三、城市的发展第二节城市与市政一、市政的涵义与特征二、城市发展与市政管理第三节市政管理学一、市政管理学的涵义二、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三、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四、市政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五、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市政管理的主体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市政管理主要相关主体的运作方式;理解政治权力系统与政治参与系统在市政管理中的地位、职能和相互关系;掌握城市行政管理的主体构成和相互关系。
第一节中国城市政治权力系统一、中共城市党组织二、市人民代表大会三、市人民政府四、市人民法院五、市人民检察院第二节中国城市政治参与系统一、市政治协商会议二、市民主党派组织三、市人民团体四、非政府组织五、城市居民委员会六、市民第二章市政管理体制与市政管理职能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市政管理体制的内涵,包括建制、行政管理和权力系统的关系,了解市政管理职能的意义和分类;理解市政决策的形成过程,理解我国市政管理职能的改革趋势;掌握我国市政管理体制的特征和我国市政管理职能的范围、实现方式。
第一节市政管理体制概述一、市政管理体制的涵义二、市政管理体制的本质特征三、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第二节我国市政管理体制一、我国城市建制体制二、我国的市政府构成体制中的关系三、我国的市行政管理体制四、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第三节市政管理职能内涵一、市政管理职能概念二、市政管理职能特征三、市政管理职能分类第四节我国市政管理职能一、我国市政管理职能的范围与分类二、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和弊端三、我国市政管理职能改革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意义和营销导向的城市发展战略思想,了解学习型政府的构建对城市发展战略的意义;理解城市发展战略的内涵和内容组成,城市定位的原则,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及实施过程,理解学习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掌握城市发展战略分析的一般方法和城市发展的相关经济理论。
城市管理学-公共视角 第2章 城市管理的理论应用与技术支撑
城市管理学:公共视角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2 现代城市管理的理论应用
表2-1:经典理论学说关于矫正失灵的对策
理论流派
主要对策
公共经济理论
全面推进以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为基础、以政府合理有效调控为主导的制度改革和 政策创新体系;
矫 公共行政理论 以民主政治建设制衡政府与市场的冲突,实现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完美结合
问
化需求,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
题 • 政府在公共教育领域设置资质审批和监管体系,市场缺乏竞争形成垄断,教学质量的第三
方机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社会资金难以进入,基础教育资源匮乏。
• 受信息不对称和双向垄断的影响,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调节机制失灵,药品和医疗服务价 格居高不下、背离价值规律和正常供求关系,成为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
利损失的状态。
治理缺陷引发 的城市问题
通过为良好秩序和 集体行动创造环境 条件,来缓解城市 管理的问题与矛盾, 消除市场和政府的
失灵现象
城市管理学:公共视角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1 现代城市管理的典型问题
2.1.1 市场失灵产生的城市问题
产生原因
经济产生外部性 ,私人成本和社 会成本出现分异 (divergence), 市场竞争和政府 效率低下,社会 资源配置无法达 到帕累托最优( Pareto Optimality )状态。
正 失
协作性治理理论
构建政府为主体、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第三部门补充的协作性城市公共管理组 织体系;
灵 的
新公共管理理论
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领域,探索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互补耦合的多中心、 多向度和多层次的公共管理体系,形成互利、均衡和可持续的体制机制;
城市管理学第2章
近代以来,由于工业化的强有力 的推动,城市规模处于急剧而持续 扩大的过程之中,从美国芝加哥城 一百年间城市规模的变动情况我们 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表2:芝加哥城1850—1950 年间城市规模的变动情况
除了经济因素,封建制度的脆弱和不完善,也是中 世纪城市兴起的重要的政治因素;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是社会中多阶级、多阶层 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原始社会、古典社会乃至基督教义中承继下来的 平等自主理性等观念,也为中世纪城市的诞生提供 了思想前提。
中世纪城市的特征
城市往往逐步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商品与贸易中心的地位加强 ; 经济中从事生产、购买和出售等职业的多样
特点三、现代城市社会成员异质化程度
加深
现代城市社会成员异质化的表 现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讲,主要有: 第一,现代城市社会分工发达,职 业种类繁多,就业结构高度分化, 造成城市成员在职业上的高度异质 化。 第二,城市社会成员由于从事的职 业不同,收入一般也不相同,由此 造成他们在经济财富上的异质化。
性; 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职能的流动人口; 具有较好的交通,经常位于陆路和河流交叉
地区;与周边乡村统治者和经济、社会结构 有密切联系。
从总体上看,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
口规模仍较小。据估计巴黎人口仅达到 27.5万人,伦敦、罗马等城市的人口只 有4万~5万人。与西欧城市规模相比, 当时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中国的北京 人口达70万,日本的大阪、东京、京都 都达30万40万人,显示了更高的城市发 展水平。
2.1
伊斯坦 30.0 45.0 布尔
开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良镛:“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城市以非农业 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是 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 中心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聚集;城市必须提供物 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是根据共 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 会实体;城市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 使命” 。
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并有异质性; 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 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 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
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 并不 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 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 的是基于合理的法律。
到近现代, “市”引 申为一级 城镇聚落 性质的行 政建制单 元。
“镇”: “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 之镇”。
到宋代,镇才 摆脱军事色彩, 以贸易镇市出 现于经济领域
近现代,引 申谓一级政 区单元
古代中国都市: 宫城(皇帝、皇亲)→皇城(臣相、官府、贵族)
→廓城(手工业者、服务者)。 城市功能:城以卫君 城市特点:有城无市,先城后市
“内之为城, 外之为郭”。 早时的城不具 备宗庙、宫室、 商业市场、手 工业工场等一 般城市应具备 的物质要素。
有人认为,原始 的只有防御功能 而没有商品交换 为目的的商业市 场的城不能作为 城市。有的认为 应将其作为城市 的雏形。
“市”:商品交易的场所。
“市井”
随商品经济发 展,市逐渐被 吸引到人口比 较集中,又是 奴隶主居住的 城中,并有固 定位置。城市 始产生。
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
能得到淡水供应等。 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组织
早期城市: 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导致: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城市 文化中心城市
“城”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的防御设施,主要用 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化为防御敌方侵袭。
中国最早的 城起源于传 说的三皇五 帝之都。考 古发掘最早 的古城为 4000多年前 夏代所筑。
人类自从有了城市文明,就开始了城 市管理的实践。
“随着城市的出现,也就需要行政机 关、警察、赋税等,一句话,就是需要公 共的政治机构。”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二)城市的基本特征P22
1、空间上的集聚性 2、经济上的非农性 3、构成上的异质性
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地理学 F. Ratzel:“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
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 屋的密集结合体”。
4、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 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 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李铁映(1986)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城市定义的概括: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 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 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 域系统。”
近代城市阶段(1800’S-1900‘S)
背景: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革命
特征:数量迅速扩张、规模急剧膨胀。
城市功能呈现多元化、出现工业区、商业 区和居住区。
城市中社会问题与环境
问题逐渐突出。
现代城市阶段(20世纪)
城市发展出现空前高峰 城市成为人类居住活动的中心
和经济发展中心。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种划分 注意视角)
当前中等收入国家中城市化水平约为 62%左右,若21世纪前20年,每年中国城市 化率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则到2020年左右, 中国城市化水平为55%~60%左右,届时, 城市人口将为6.7~7亿左右。
古代西方城市的形成: 集市、交易→聚居→议政→行政中心
城市功能:商品流通、交换 城市特点:先市后城
原始城市阶段
城市规模较小、居民活动分散。
城市的政治统治功能突出,经济中心的功能较弱。 代表:雅典、罗马城。
封建城市阶段
城市功能趋于多元化—逐步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 传播中心。代表 唐代的长安、威尼斯。
现代城市:
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 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
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 大都市连绵区
第二节 城市化的进程
一、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一)城市化的概念P23 (二)城市化的衡量指标P23
二、城市化的动力 三、城市化的表现形式
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 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
相关的字,如citizenship(公民)、civil(公民的)、 civic(市政的)、civilized(文明的)、 civilization(文明、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处 于一种高级的状态,城市就是安排和适应这种生活的一 种工具。
2、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 (1)经济学 J. Button: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
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 统”。 Hirsh: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 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 片地理区域”。
(2)社会学
Bardo & Hartman:“……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 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考古证明,消失于公元79年的 庞贝古城在公元前400-500年就开始 了极为严格的城市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都市管理(清末民初以前):
1、没有单独的、区别于乡村的管理 机构,采用封建地方政权分割制。
2、依照国家法典中有关市政管理的 条例,如唐朝大法《唐律疏议》中的市 政管理内容。
北京古城平面图
参看视频---《城市的形成》
第二章
城市及其发展
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的定义和特征P21
(一)“城市”在不同学科中的定义
1、字源学的解释 中文:
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 以资保障也”。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 其所”。
英文:
urban(城市的、市政的),源自拉丁文urbs,意为城市 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