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生态种养脱贫攻坚故事新闻稿
脱贫攻坚鏖战酣
依 托 “民心 党 建 +供 销 社 ” 平 台 ,一 口 刀村 积 极 组 建 农 民资 金 互 助 合作 社 ,解 决 农 村 群 众 发 展 小 型 产 业 的 困难 。根 据 国家 有 关政 策 , 组 建 了 官 舟 、板 场 等 多家 农 民 资 金 互 助 合 作 社 ,共 计 注 册 资 金 65O万 元 ,吸纳 基础 股金 669万元 ,投放 资 金 1 091万 元 ,促 进 农 村 群 众 发 展 小 型产业 增收 。
近 年 来 ,沿 河 充 分 利 用 山 地 宽 、 生 态优 的 自然资源 ,结合实施 “民心 党 建 ”工程 ,采取党 组织 引领 ,大 力 发 展生态畜 牧养殖 、生态茶 业、生态 中药材 、生态果蔬 “四产业 ”带 民增 收 ,实现 生态与产业 共赢 ,让脱 贫攻 坚 不 再 是 难 事 。
依 托 优 势 ,壮 大 生 态 养 殖 规 模 与 水 平 。 紧 紧 围 绕 抓 基 地 、 强 基 础 、 扶 龙头 、带 大 户 、壮 产 业 的 工作 思 路 ,由村 党支部 引领 ,采取 多种形式 发展养殖 业 ,促进 贫困户增 收。截至 目前 ,全 县整 合 “精扶 贷533”等扶 贫资金 ,总投 资8.85亿 元 ,建 成种 草 养 畜基 地 1 O.7万亩 ,覆盖 ll 4个贫 困 村 ,带 动3700多户贫 困人 口实现产 业 增 收 。
2018年 1月 第 04期 83
} 沿 河 自治 县 谯 \>
家 镇 万 亩 生 态 ;
广西蒙山县畜禽生态养殖模式——新型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案例
地方纵览10畜牧业环境 2020.011 蒙山县畜禽现代生态养殖主要模式1.1 模式介绍采用“微生物+漏缝地板”模式。
采用封闭式网床漏缝结构,网床高40~150cm不等,屋顶采用隔气隔热材料,上下层前后两端风机通风换气、控温控湿。
猪养在网床上,粪尿通过网床漏缝掉到下层。
地面设计为V型,中间设积尿沟,让漏下的粪尿初步自然分离后将粪便刮走。
固体粪便推入粪道进入集粪坑,使用专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成有机肥;尿液导入尿道引入储液池,使用专门微生物进行发酵处理。
1.2 适用场地新建或改造规模场,如旧猪舍改造可选择扩宽加设漏缝刮粪沟。
1.3 优点1.3.1 结实耐用猪舍结实耐用,对猪无影响,高架网床猪舍是一栋二层楼的房,下层(一层)是水泥硬化地板,用作收集猪粪用的。
上层(二层)是离地1~2m的架空层,网床是用斜纹钢排列而成,不变形,不生锈,不伤蹄。
1.3.2 节省劳动力 降低养殖成本猪舍一楼的猪粪就地堆积自然发酵(由于猪饲料中加入了益生菌种,肠道消化不完的随粪便排出,猪粪中还残留一些菌种),堆积的猪粪不用每天清理,堆积发酵好的猪粪待每出栏一批猪时再出粪。
1.3.3 节能减排 源头截污猪舍二楼猪的自动饮水器(水嘴)则安装在侧面墙洞里,猪饮水时伸嘴到墙洞咬到水嘴就能饮到水,水嘴遗漏的水不漏到一楼地面,而是直接从墙洞另一条出水管流走,达到净水(自来水)与污水(饮水时漏的水)分流。
高架网床养殖模式最适合育肥猪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从小猪进栏到肉猪出栏实现全程免冲洗,减少排污量96%以上,节约大量的用水。
猪舍有配套温度调节的设施,夏天气温高时,用水帘降温、吹冷风或开启抽风机降温。
猪舍就能做到冬暖夏凉,通风透气。
1.3.4 预防疾病 提高料肉比利用益生菌混入全价饲料喂猪,能改善猪的胃肠消化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排泄的粪便不产生臭味。
1.4 缺点建设成本相对高,需配套后期粪污处理工艺。
1.5 典型案例广西蒙山县城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猪场、广西蒙山县天蓬居家庭农场和广西蒙山县仲和生猪养殖场。
生态扶贫推动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双赢” 青海省如期完成绝对贫困“清零”目标
E n viro n m en talE c o n o m y生态扶贫推动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双赢”青海省如期完成绝对贫困“清零”目标□李清源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
党的十八大以 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打响了 脱贫攻坚战,推动生态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 就。
对于生态地位重要而生态环境脆弱的青海 省来说,大力实施生态扶贫战略,实现脱贫攻坚 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赢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生态扶贫推动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 “双嬴”推进生态扶贫战略是新时期全面打贏脱贫攻咯战的内住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 对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力 度,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实施了一系列中长期扶贫规划,贫困地区面貌 明显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对于生态环境 特别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的贫困地区要实行生 态保护扶贫,将生态扶贫视为精准扶贫、精准脱 贫的重要方式。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通过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还草等,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就业增收 渠道明显增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日益完善。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被誉为“三江之 源”“中华水塔”,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同时,青海近85%的面积在海拔3000米以上,人口承载力低下,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也是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生态扶贫作为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受到了青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
近年来,青海省改善民生与治理生态齐头并进,迈出了决胜脱贫攻坚的坚实步伐。
目前,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稳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确保了扶贫实效和脱贫质量。
截至2020年4月,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完成绝对贫困“清零”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故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故事在21世纪初的新中国,众多生动的故事正在书写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篇章。
这是一个如诗如画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时代。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故事,见证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成长。
第一幕:脱贫攻坚的故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被视为头等大事。
村庄里,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乡亲们正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放弃了传统的种田方式,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如养殖、采矿、旅游等,摆脱了贫困的束缚。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援助使得他们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孩子们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的生活从黑白走向了彩色。
第二幕:科技创新的故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科技创新被视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引擎。
研究人员们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家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一大批科技巨头纷纷涌现,他们不仅在国内掀起了科技浪潮,还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
科技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第三幕: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关系。
为了保护美丽的家园,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如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湖泊和河流的水质逐渐恢复清澈。
人们对绿水青山的向往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国家的骄傲。
第四幕:民生福祉的故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生福祉的改善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民生政策,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等。
这些举措让人们享受到了更多的社会福利,如养老金的增加、医疗费用的减轻等。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幸福感得到了提升,幸福感指数不断攀升。
第五幕:全球影响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仅对中国人民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守护好赣江源头一泓清水——石城县赣江源镇呵护生态力促发展纪实
生态扶贫守护好赣江源头一泓清水□ 宋贤霖 赖柯荣 魏小霞日前,记者走进石城县赣江源镇,满眼是绿,山清水秀。
飞瀑流泉,水流潺潺;林涛阵阵,满目葱茏。
原生态的自然美,让人流连忘返。
地处赣江发源地的石城县赣江源镇,坚持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大力实施“生态立镇、生态富民”发展战略,以“生态保护+”模式强保护、促发展,为赣江送上一泓清澈的水源,也让青山绿水滋润了百姓的生活。
生态农业 花开沃野田畴“经济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自建立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该镇关闭近百个造纸的纸寮,230多名伐木烧炭的“卖炭翁”放下砍刀转行从事其他职业,其中很多人成了护林员。
“靠山吃山”的赣江源镇,产业富民路在何方?该镇按照“生态保护+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在巩固提升烟、莲、稻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脐橙、黄桃、油茶、大棚蔬菜等生态农业,并通过“致富带头人+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种植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健全与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做大特色富民产业。
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野猪等毁损庄稼的现象较为严重,这让赣江源镇桃花村村民深感头痛。
该村致富带头人罗弘、罗慧民等人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从湖南炎陵引种黄桃,牵头创办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85%以上农户以资金、土地等入股,投资300余万元建立黄桃种植基地520亩,种植黄桃1.6万余株。
同时创立“夷桃”特色品牌,组建电商销售团队,通过网络销售、线下直销、现场采摘等渠道,产品—— 石城县赣江源镇呵护生态力促发展纪实562019年 21期LAO QU JIAN SHE俏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地。
产业选对路,乡亲富得快。
黄桃成为桃花村民脱贫致富的“黄金果”,也很快在全镇产生“黄桃效应”。
目前,全镇黄桃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000多亩。
在黄桃迅速崛起为赣江源镇特色富民产业的同时,该镇还引进篱园种养公司兴建大棚蔬菜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实现贫困群众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就业有薪金、反包管理有酬金、技能培训增内劲、集体经济享红利。
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
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一只脱贫攻坚的“领头羊”刘入源讲述《甘做一只领头羊》16岁时放鞭炮不小心,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村民刘入源失去了右手。
好不容易卫校毕业,求职又四处碰壁。
他不甘心,干脆回到乡下,琢磨要干一番事业。
2009年,看到养羊赚钱,他拿出全部积蓄,引进31头黑山羊,因为没经验,羊全都夭折。
可他不信邪,四处学习养殖技术,借钱再次养羊。
这次,他几乎与羊形影不离。
“白天,羊吃东西,我就蹲在旁边看;晚上羊睡觉了,我也睡在旁边。
到最后,羊的每一个动作,发出的每一个声音,我都能知道它是饿了、冷了,还是准备生小羊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批羊终于养成,刘入源发了“羊财”。
但乡亲们还穷着。
“他们都是在我困难时帮过我的人,我富了,决心帮他们,一起养羊致富。
”刘入源创办了公司,采取托管代养的方式,把羊寄养在农户家,全程提供技术、饲料、防疫服务,保价收购小羊,农户旱涝保收。
现在,刘入源已经带动本村和周边乡镇的350多户贫困户养了5000多只羊,每户增收2万多元,1500多人脱贫。
2016年底,刘入源还加入“残疾人阳光扶贫项目”,每年帮助100名残疾人脱贫。
“三面墙”的故事合山市岭南镇溯河村有个村民叫谭罗斌,家里特别穷。
比“家徒四壁”还穷,因为他家只有三面墙,另一面墙是靠着邻居家的。
他在村里还有个外号,叫“酒坛子”。
以前,帮扶干部给他送米送油,他却靠着墙根,眯着眼要酒喝,是全村有名的懒汉贫困户。
干部怎么讲扶贫政策,怎么描绘脱贫后的美好生活,他就是不动心。
有一次,扶贫干部发现,谭罗斌不喝酒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自尊心的,而且还很在意自己的女儿,就劝他:“女儿都谈恋爱了,你还吃低保,房子这么破,怎么好意思让孩子带男朋友回家?”一句话,点醒了谭罗斌,他拍着胸脯说要干出个样子来。
通过危房改造,谭罗斌告别了“三面墙”,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去年,他养了20头猪和两批肉兔,还买了一部三轮车发展生产、跑运输,加上女儿在外打工,一年下来,全家收入超过3万元。
“世界之最”助推万亩茶园奔小康--景洪市大渡岗农场脱贫攻坚纪实
“世界之最”助推万亩茶园奔小康文/刘胚明——景洪市大渡岗农场脱贫攻坚纪实2019年8月27日,云南省景洪市大渡岗农场万亩茶园观景台彩旗飘扬,世界最大连片茶园的世界纪录颁证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景洪市市长白玲代表大渡岗接受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为大渡岗茶园颁发的世界纪录证书。
从此,大渡岗万亩连片茶园拥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世界最大连片茶园!这也意味着以万亩茶园综合开发作为脱贫攻坚主抓手的大渡岗农场,重整行装再出发取得初步成效。
重点突出 明确脱贫思路大渡岗农场的前身是大渡岗畜牧场,自1970年创建以来,为探索适宜发展的主导产业,曾经从北方引来蒙古马,从新疆引来细毛羊,甚至从荷兰引来良种牛,也曾经引种柑橘、南药山仓子和香料“摸摸香”,而这些好东西都没有能在这块土地上种养成功,发展历程可谓举步维艰。
从1977年开始,农场技术人员采用茶籽直播技术种植茶叶800亩。
经过40余年的发展,农场茶园面积达到1.57万亩,并辐射带动大渡岗乡发展茶叶种植6万余亩。
但长期以来,农场产业结构单一,茶业生产经营方式传统落后,综合效益不高,导致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农场于上世纪90年代初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农场以来,一直未摘掉贫困的帽子,万亩茶园也黯然失色。
大渡岗农场以茶为主业,脱贫摘帽也必须继续在茶产业上做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场确定了“以万亩茶园综合效益开发为重点,深化农垦改革发展,兴产业结构调整,强惠农惠民保障,固基础设施建设和增职工经济收入”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农场脱贫攻坚工作。
多措并举 务求脱贫实效万亩茶园是农场最大的家底,也是农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随着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招商引资等多措并举,农场依托万亩茶园坚定地走上了脱贫攻坚之路。
传统产业提升强基础。
农场累计投资200多万元开展示范生态茶园改造;整合大渡岗高优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建设资金320万元和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99.97万元,对下属茶叶加工厂生产车间、生产线、产品研发等按照现代茶产品生产技术标准进行改造提升,打牢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
脱贫攻坚的故事
脱贫攻坚的故事在中国,脱贫攻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是一项关系国家全局、民族未来的重大战略任务。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有幸亲眼目睹了许多脱贫攻坚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脱贫攻坚的决心。
故事一,驻村扶贫的奋斗。
我曾经驻村扶贫,亲眼见证了一位村民的蜕变。
这位村民姓李,家里条件十分贫困,生活十分艰难。
在我们的帮扶下,他开始种植蔬菜,养殖家禽,通过劳动逐渐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状况。
他还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学会了一些手工活,通过自己的努力,他的生活逐渐变得富裕起来。
如今,他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还带动了周围的村民一起致富,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故事二,教育扶贫的成就。
在另一个贫困村,我见到了一群孩子,他们曾经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学,但随着国家的扶贫政策和社会的帮助,这些孩子们逐渐有了上学的机会。
我看到他们在学校里努力学习,成绩越来越好,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希望。
在教育扶贫的政策下,这些孩子们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他们将成为家庭、乡村甚至国家的栋梁之才。
故事三,产业扶贫的希望。
在另一个贫困山区,我们开展了产业扶贫的工作。
我们帮助当地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引进了一些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农业项目,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通过我们的帮助,当地的农产品得到了更好的销路,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我们还鼓励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业,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美丽的山区,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脱贫攻坚的故事,都是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下取得的成就。
他们的背后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社会的帮助和村民们的努力奋斗。
脱贫攻坚不仅仅是一场经济的战役,更是一场精神的奋斗。
每一个脱贫的故事,都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此,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政策,为每一个贫困家庭送去希望和温暖。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努力,让更多的贫困家庭早日脱贫致富,实现美好生活的梦想。
脱贫攻坚的故事,将会因我们的努力而越来越多,越来越美好。
河池:巧借山水“生”金银
71CHINA POVERTY ALLEVIATION ·Aug.16th 2016经验交流 ׀ EXCHANGE OF EXPERIENCE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是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石漠化面积占全市面积59%,有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8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艰巨。
为使贫困户如期“摘帽”,人多地少的河池在脱贫攻坚战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栽花种草搞旅游,特色种养成产业,逐步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生态旅游有“钱途”宜州市祥贝乡古文村土地匮乏、贫困面广、基础设施落后,全村有贫困户49户133人,贫困发生率为25.3%,是“十三五”重点贫困村,2017年要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河池市委宣传部作为该村的帮扶联系单位,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召开村民座谈会,决定利用当地山之秀、水之清、林之韵的独特资源优势,组织和推动该村成立合作社,开发花田艺术观光旅游业,帮助贫困农户早日脱贫。
61岁的覃永新是古文村罗村屯的贫困户。
他实在想不到,当了一辈子农民,今年摇身一变成了合作社的股东,年底不仅能享受分红,而且还能拿到自家2亩土地的流转费2000多元,还能在合作社做工,每月能领到近1000元的工钱。
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三金”,覃永新的小日子逐渐红火起来。
这得力于市委、市政府扶贫措施及时精准。
市委宣传部“自掏腰包”向合作社注资6万元,49户贫困户获得1400元至1700河池:巧借山水“生”金银□龙招江 毛妤斐 刘玉佩6月5日,宜州市古文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民合作社成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委宣传部原部长黎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银建军等领导参加活动。
毛妤斐/摄EXCHANGE OF EXPERIENCE ׀ 经验交流元不等的股金,以股份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获得土地租金、就地务工收入、门票分红等多重收益。
“合作社的成立有利于农民直接有效地享受各种扶贫政策,能破解贫困家庭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是贫困群众‘抱团’发展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奶牛养殖行业新闻稿件
标题:【奶业振兴步伐加速,河北故城、迁安、新疆博湖等地奶牛养殖产业升级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新闻稿正文:【河北故城:全产业链奶牛养殖擘画乡村振兴蓝图】位于河北省故城县的奶牛养殖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绘制乡村振兴的全新画卷。
当地大力推行全产业链奶牛养殖模式,从源头饲料种植到奶牛育种、饲养、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一体化运作,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
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奶牛单产和牛奶品质,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更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迁安市:科技赋能奶牛养殖业蓬勃发展】迁安市在奶牛养殖领域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科技项目,全面提升奶牛养殖业的现代化水平。
通过培育优质奶牛品种,改善饲养条件,提高饲料利用率,使得当地的奶牛养殖业不仅产量增长明显,而且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这种“牛”起来的发展态势,正是迁安市以科技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强村的成功实践。
【新疆博湖:奶牛养殖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疆博湖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牛奶+牛犊”双产业链模式,实现农户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的养殖方式,博湖县的奶牛养殖业已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不仅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也为县域经济增添了亮色。
【多地联动,奶牛养殖行业发展趋势前瞻】随着我国奶牛养殖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的出炉,显示行业正处在健康、稳步发展阶段。
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环保监管,鼓励绿色、高效的养殖模式,推动产业升级。
同时,各地奶牛养殖企业积极对接市场,引入资本和技术,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拓展产业链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投资潜力。
综上,无论是河北故城的全产业链布局,迁安市的科技革新,还是新疆博湖的产业扶贫策略,都在印证我国奶牛养殖行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预示着一个集约化、绿色化、品牌化、市场化的奶牛养殖新时代正在来临。
脱贫攻坚 周至好故事 厚畛子镇激活内生动力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周至好故事」厚畛子镇激活内生动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百家号17-12-2012:40绿水青山的背后,有着厚畛子人艰辛的付出。
老县城木门楼。
作为唯一兼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深山建制镇,周至县厚畛子镇近年来依托良好生态旅游资源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先后荣获市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中国山茱萸之乡、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第一届最美中国符号品牌榜·最美人文风情古镇”、西安市“文化旅游名镇”称号。
老县城村入选中国第四批传统古村落,陕西省第二批传统古村落。
2017年镇容镇貌全面提升,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旅游目前已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中心,更成为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引擎”。
完成改造后的街区。
旅游扶贫项目物资发放。
在产业扶贫上,厚畛子镇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生态旅游、种植养殖、农特产品销售等产业。
目前,已开展“万亩山茱萸种植示范区”和“中蜂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今年全镇山茱萸产量达300余吨,中蜂蜂蜜产量15万瓶。
针对贫困户的各自特点,全镇因户施策投入资金186.7万元,帮扶108家贫困户改造提升农家乐,开展技能培训,提高经营能力;投资70万元扶持35户贫困户开办酒作坊、豆腐作坊、果蔬采摘园和土特产销售;投入资金21.9万元采购生产加工机械,扶持13户贫困户进行旅游产品加工销售。
争取雁塔区帮扶资金300万元,扶持150户贫困户从事养鸡、黑猪养殖等产业。
今年10月,雁塔区帮扶7个村,涉及资金590万元,1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争取市工商联、市贸促会、香港西安商会社会帮扶资金100万元,扶持31户贫困户开办农家乐,统一门头牌匾改造硬件设施,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花海种植助力生态旅游。
引入共享单车,践行绿色环保。
举办美食文化节提升产业技能。
全镇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全域旅游为引领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村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争取扶持老县城村改善旅游设施,建成西安唯一高山花海景观。
最美奋斗者徐咏梅:用心铺筑产业兴
伴侣2022.12跨界创业,将50亩果园扩种至上万亩徐咏梅1967年出生在陕西清涧一个普通家庭,长相甜美的她从小爱学习、爱劳动、肯吃苦,各科成绩出类拔萃。
高考那年她斩获当地文科状元跨入大学校门,毕业后去国外留学深造。
徐咏梅曾在国外从事外贸业务,正当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她却转头扎根海南农业从零开始。
这究竟是怎回事呢?徐咏梅说:“22年前我还在新西兰从事外贸业务,内心被国外先进的、颇具规模的农业生产场景深深触动,新西兰的农业,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益高、工作环境好,与之相比,我们的农业甚是落后。
”强烈的反差,让她萌生了想把国外先进的生态农业理念和技术带回国,以发展现代农业的念头。
“那时,我选择在海南临高做农业创业,也纯属偶然。
”1999年,在临高种植了50亩桂圆的一位朋友突然离世,满怀怜悯之心的徐咏梅为了照顾其妻儿的生活,壮胆接手了这片果园。
由于龙眼结果周期太长、台风灾害天气频发,致使她第一年就亏损了20余万元。
第二年,徐咏梅把龙眼树统统砍掉,改种香蕉。
之后,徐咏梅不断学习种植经验,每天披星戴月实干苦干,就这样从种植香蕉起步开启兴农致富路。
家人和之前从事外贸业务的朋友们很不理解她从白领丽人转型为艰辛农人的选择。
而徐咏梅却觉得,“农业让我内心充满激情,农民朋友为人简单而真诚,和他们打交道我舒心踏实。
而且每天看着果园里的果子一天天成长,最后挂满枝头,我的心里就非常有成就感。
做外贸就不可能有这种人与自然浑然合一的美妙感觉。
”为做生态农业,在种植前,徐咏梅带领相关人员测土配方;在种植中,养草筑起生态农场,进行科学种植;在采后环节,用环保材料包装,保持产品的绿色、有机的特征。
因此,公司产品常年获得无公害认定。
徐咏梅坚持选用有机肥料、喷洒生物农药等。
这与传统种植方式比,不仅工作量成倍增加,而且资金投入也翻几倍,部分农民抱怨说:“新农民不懂事!把钱换成脏臭之物往地里撒,搞得大家精疲力尽!”徐咏梅却果断认为这些都是应该坚持做下去的,最美奋斗者徐咏梅:用心铺筑产业兴农致富路文/杨柳徐咏梅是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发展特色种植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特色种植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摘要:我国新疆地处欧亚腹地,是比较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日照的时间比较长,降雨量少,昼夜温差比较大,空气湿度比较小,这种独特气候使得造成新疆地区有着发展特色农业的条件。
当下正值天气回暖,新疆各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呈现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美丽画卷。
下面就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特色种植;新疆地区;农民收入前言:可以说在农业生产阶段种植行业有着重要地位,其国内生产总值就占据了百分之七十以上。
按照当地的气候及其资源优势,加大对特色农业种植行业,保证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大宗农产品科学的供应,增强农民经济收入,实现脱贫攻坚,促进该地区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
1 新疆地区发展特色种植的要点该地区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扶持农民扩大特色种植面积,引导农民引进高效、优质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我村着力发展特色种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广万寿菊种植200亩。
二是新增特色产业种植,扦插红薯152亩,目前采集红薯杆累计2.6吨,根茎成熟后预计每亩可增收600至800元。
三是对现有1198亩巴旦木打药、喷淋式清洗,挂果率和品质明显改善。
四是利用50个标准拱棚,大力发展育苗产业,打造新的增收致富增长极。
同时,筹集化肥700袋助力春耕生产和林果业提质增效。
2 乡村振兴托格热艾日克村主导产业以传统种植为主,共有耕地面积3043亩,林果业面积1842亩。
农作物中小麦1230亩、棉花1425亩、正播玉米30亩;林果业中巴旦木1198亩、西梅298亩、核桃211亩、杏子135亩。
2.1 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特色产业种植为万寿菊200亩、红薯152亩,其中万寿菊种植面积较上年同期持平,占全乡6.25%;红薯为今年新增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较上年同期增长率为100%,占全乡7.6%。
2.2 主要农作物产量主要农作物为小麦1230亩,产量为307.5吨、复播玉米1100亩,产量为165吨,其中小麦较上年同期增长5.04%,占全乡6.83%;复播玉米较上年同期增长22.22%,占全乡6.96%。
春天里的故事——闽宁镇东西产业扶贫协作侧记
春天里的故事撰文/钟培源 摄影/钟培源 郭 涛——闽宁镇东西产业扶贫协作侧记闽宁镇,宁夏贺兰山下的神奇小镇,关于它的故事已被无数媒体所报道;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获得的成功经验更是成为中国扶贫开发伟大工程中的华彩篇章。
2020年,春已盛时,大地一片绿意盎然,在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之时,我们走进了闽宁镇,找寻东西产业扶贫协作的精彩故事。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宁闽合发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示范基地采摘后的双孢菇宁闽合发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示范基地内的采摘作业闽宁镇是福建和宁夏对口协作的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也是宁夏“八七”扶贫移民吊庄的重点工程及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的重要安置区,是全国东西合作的示范镇。
1996年9月,党中央决定实施东西对口扶贫协作,福建与宁夏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担任了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1996年11月,闽宁第一次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在福州举行,会议决定两省区政府每年举行一次联席会议,总结对口帮扶工作、协商解决有关问题,并确定了建立扶贫协作发展基金(福建省援助资金)、市县对接帮扶、互派挂职干部、部门对口协作事宜,闽宁对口帮扶工作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1997年4月,习近平来到宁夏深入调研,提出了“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为中心,以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温饱问题为重要任务”的对口扶贫协作指导方针,确立了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对口扶贫协作机制,倡议创建闽宁村。
1997年7月,在习近平的倡导下,福建、宁夏两省区在第二次联席会议上确定,共同建设闽宁村,作为展示两省区对口协作成果的窗口和平台。
2001年12月7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闽宁村的基础上成立闽宁镇。
23年里,闽宁两省区干部群众手牵手,同呼吸、共命运,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将闽宁镇建成为东西部协作的成功范例。
在23年的闽宁协作中,闽宁镇充分利用东西协作战略机遇,把沿海的市场、技术、资金优势,与当地资源、劳动力和政策优势相结合,从开发建设帮扶和菌草种植起步,在荒原上建起闽宁扶贫产业园,为当地注入了现代科技;闽商开发的十万亩葡萄种植基地上,劳务经济助力移民脱贫致富;双孢蘑菇工厂、管材工厂、服装工厂……通过产业上下游配套,建成全产业链条,当地产业和经济获得跨越式全面提升。
引领脱贫户养殖增收范文
引领脱贫户养殖增收范文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然而,仍有一些贫困户因种种原因难以完全脱贫。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积极探索新的脱贫路径,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业,引领贫困户实现可持续增收。
一、因地制宜选择养殖品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合理选择适宜发展的特色养殖品种。
如山区可发展生态养鸡、养鹿等;沿海地区可发展养殖对虾、海参等;平原地区可发展养殖肉牛、奶牛等。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选择经济价值较高、销路较好的品种。
二、整合资源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
发动各方面力量,整合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养殖业。
一是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利用各类扶贫资金给予贫困户发展养殖业适当补贴;二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邀请养殖专家进行实地指导;三是帮助贫困户与养殖龙头企业对接,解决养殖品销售问题。
三、完善配套设施促进养殖业发展
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养殖业发展条件,加强养殖小区、养殖场等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养殖环境。
同时,注重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做到绿色养殖。
另外,加快推进养殖业产业
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通过因地制宜的特色养殖业发展,可以为贫困户打造一条脱贫增收的新路子,助力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4、脱贫攻坚篇 刘承—— 漫漫扶贫路 悠悠北山情
脱贫攻坚篇漫漫扶贫路悠悠北山情——记东至县洋湖镇北山村党支部书记刘承冬去春来,他用脚步丈量大地;寒来暑往,他用勤恳换取笑容;夜去晨来,他用汗水浇灌收获。
扶贫路上有汗水、有泪水,有感动、有感悟,有成绩、有笑容,有一件件说不尽的往事,有一个个难忘的瞬间,有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他就是东至县洋湖镇北山村党支部书记刘承。
——用真情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刘承,2014年9月被选为洋湖镇北山村党支部书记,连任至今。
多年来,他一心一意为村谋发展、为群众办实事,走在扶贫路上的日日夜夜,是他对家乡饱含的深情。
刘承同志上任村支书时,就知道这是个重担子,村里有58个贫困户,贫困人口达120人,怎么才能让贫困户脱贫,怎么让脱贫户不返贫是个整天萦绕在刘承脑海中挥散不去的难题,但是他没有丝毫的畏怯和抱怨。
几乎每周,他都要去贫困户家中跑几趟,深入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不遗余力地宣传扶贫政策,耐心热情地为贫困户答疑解惑。
在走访过程中,将每家每户的困难牢记心中,想方设法解决。
同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一道,根据贫困户家庭状况、家庭资源,“量体裁衣”制定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
在仔细了解村内情况后,他知道,要脱贫,必须得在穷根上下功夫。
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的支持帮助下,下定决心突破村集体经济的瓶颈,制定了北山村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综合开发产业规划,拟投资20万元,在北山村宋山组发展枣子、杨梅、桑葚等观光休闲农业种植产业。
果木3-5年后逐步成熟,产值约2.5万元左右,完全成熟后年产值将不低于6.5万元。
这样不仅能带动贫困户就业,还能带动他们增收致富,稳定收入,用自己的劳动实现脱贫。
——用教育助推脱贫蝶变刘承还担任北山村扶贫夜校讲解员,依托扶贫夜校这一有效平台,利用非农忙时节进行夜校授课,向困难群众讲解最新的扶贫政策和必要的生产技能,同时也为他们靠双手脱贫致富鼓足了干劲,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使贫困群众既富了“头脑”又富了“口袋”。
“我们还邀请了镇农技站、畜牧站的专业工作人员和种养业大户来我村授课,讲解种植、养殖相关方面知识,不仅号召贫困户来听,也欢迎其他感兴趣或者有需要的村民们随时来听课。
林上经济“三棵树” 林下经济“套种养” 我县大兴“三棵树”立体林业产业脱贫攻坚
林上经济“三棵树”林下经济“套种养”我县大兴“三棵树”立体林业产业脱贫攻坚依达乡完成5000亩华山松点种,户均种植7亩以上,贫困户户均种植10亩以上。
放马坪乡完成“三棵树”第二批核桃树苗190000株栽植。
……今年春季以来,我县各乡(镇)发展“三棵树”生态林业产业捷报频传,在各乡村广袤大地上,到处都是林业干部、乡党政干部指导群众种植核桃、青花椒、华山松“三棵树”的身影,全县掀起“三棵树”产业建设热潮。
据了解,今年及今后三年,我县以“今天人养树、明天树养人”为导向,加快绿色金阳建设,大兴“三棵树”立体林业产业扶贫攻坚,为精准扶贫、全面奔小康打下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
大兴“三棵树”,发展林上经济“今年,我们县按照‘三棵树’产业发展规划,3月中旬启动了华山松种植,目前已基本完成5万亩的点播;核桃种植正在开展,计划在4月底前完成20万亩核桃造林;8月中旬开展20万亩青花椒造林,9月底全面完成。
”县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明年全县新种植核桃20万亩、青花椒20万亩、华山松5万亩,2018年新种植核桃10万亩、华山松5万亩、补植补造青花椒。
到2018年全县人均有花椒80株、核桃50株、华山松户均2亩以上,未来三年内,全县将新建林业产业基地105万亩,把金阳打造成100万亩青花椒产业大县,80万亩核桃产业重点县、20万亩华山松基地县。
据了解,我县把林业产业建设成为全县重要的增收工程、生态工程和小康工程,按照“生态立县”及立足生存抓林业、立足涵水抓绿化、立足产业抓造林“三个立足”发展思路,围绕“三带林业”产业体系发展,全力建好“青花椒、核桃、华山松”三棵树,着力形成“低山青花椒套种白魔芋、二半山核桃套种花魔芋、高山华山松套种牧草”的林上林下立体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在全县打造“林上有果摘、林间有畜养、林下有芋挖、包里有钱装”的增收格局,把林业产业建成广大群众的“养老保险”、“绿色银行”,推动全县向“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转变。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六篇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六篇【篇一】“多穿点衣服,有点冷,接近零度了。
”3月22日,**之滨的**山城春意浩荡、花香满园。
8:30,记者从县城乘车准备前往素有“鄂西屋脊”之称的**镇,采写高寒山上“非常父子档”的故事。
刚好上车,一条短信在手机屏幕上弹出。
三月末了还下雪?天气这么恶劣怎么工作?“在这里扎下根,真的需要勇气和毅力。
”无数个问号和联想在记者脑海中翻腾。
沿318国道盘桓而上,车窗外云雾袅绕、寒气凝固,两个小时的车程,从春穿越到了冬。
这条温馨短信是**镇**村支书**发送的,他是“非常父子档”主角之一“小雷书记”。
父亲“大雷书记”**是**镇**社区书记,就是这样一对父子深情扎根**。
两代人一条轨迹:从结缘警察到下村当干部雪花纷飞,山峦留白。
海拔从400米爬升到1700米,车内显示气温1℃。
10:30,推开车门,走进**村委会办公室,村支“两委”干部围着火炉填报表、写文件。
在墙角小桌上,**一笔一画修改着一份4000余字的党建促扶贫调研报告。
**年11月20日,90后青年**当选为**村支书。
"基层就是一个大课堂,人民群众就是我的老师。
”除了村支书,**还是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他说,戴上了支部带头人和脱贫引路人两个帽子,就要在挑战和压力间选择前行。
“滑雪场大项目落户到我们这里,多么幸运的好事,乡亲们要支持这个利在万代的工程。
”12公里外的**社区积雪已超过1公分,**与村支“两委”干部、“尖刀班”成员双脚踩着嘎吱嘎吱作响的雪地,挨家挨户宣传政策,争取征地拆迁支持。
今年50岁的**曾是**镇派出所的一名辅警,15年坚守在**高山之巅上。
在这里流传着一句俗语——半年不见天(雾大)、半年不见地(雪大)。
在高山、大雪、迷雾间出警执勤,**每年跑遍全镇22个村(社区),处理各类案件、纠纷600余件。
一身警服,一段警缘。
在警察父亲的影响下,**高中毕业时遂父愿填报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毕业时却悖父愿报考了选调生,在**镇政府、县委统战部干了3年公务员。
平坝区十字乡:特色产业助脱贫
平坝区十字乡:特色产业助脱贫钱凯【期刊名称】《当代贵州》【年(卷),期】2017(000)031【总页数】2页(P46-47)【作者】钱凯【作者单位】平坝区新闻传媒中心【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十字乡不断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以党建为引领,以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盛夏时节,走进平坝区十字乡大院村,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机耕道修建、沟渠修整,村里一片热闹;种满葛根、头花蓼、金银花等二十几类中药材的近万亩药材基地生机勃勃……大院村只是十字乡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十字乡不断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以党建为引领,以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脱贫攻坚,先得建强支部。
”这是十字乡党委书记谭家宪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十字乡先后选派了1 1名党员干部担任各村党支部党建工作指导员,对1 1个村的党建工作进行“点对点、一对一”的指导,尤其加大对各村合作社的指导。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十字乡的每名班子成员、党员公开承诺结对帮扶,真正让村党总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与此同时,十字乡着力探索基层党建引领精准脱贫的新模式,提出“三支撑一保障”的脱贫攻坚发展思路,不断强化脱贫攻坚“造血”功能。
“三支撑一保障”即各村必须建立三个主要发展产业,其中必须有一个产业是能够带动致富的脱贫模式。
在十字乡的脱贫致富路上,一批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成了脱贫攻坚战中的“主心骨”。
大院村党支部书记李轶是该模式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北京打拼多年从事花卉生产的他心系家乡的发展,在回乡后,便与大院村的其他党员干部四处联系,在大院村打造了中药材种植园和蔬菜种植基地。
此后,他还与安顺泰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把小龙虾养殖引进到大院村,并以小龙虾养殖作为大院村脱贫攻坚重点项目。
今年3月以来,大院村开挖出2 0 0亩土地作为小龙虾养殖园区,投放龙虾苗1 6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生态种养脱贫攻坚故事新闻稿
沾益德泽:特色生态种养成为脱贫攻坚“强引擎”
;
近年来,德泽乡通过大力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结合全乡产业布局和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着力发展特色生态种养殖业,以“三联三争”为重要载体,以“线上、线下”整合营销为带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
93后小伙:深山养殖胡蜂,蜂蛹一公斤能卖200多元。
在德泽乡新村村委会93年的年轻小伙兰国强和妻子正在忙碌的检查胡蜂的巢穴,观察胡蜂的进食情况。
2020年12月,兰国强从外地学了胡蜂养殖技术,带着一家人回到家乡,投入30余万元建设了诚信胡蜂养殖合作社,主要以养殖胡蜂为主。
截至目前,已建设80平方米的筑巢蜂棚2个(其中1个投入使用)、20平方米的越冬棚1个、20平方米的蚂蚱养殖棚1个,设置蜜蜂养殖箱体30余只,现在养殖胡蜂300窝、红娘100窝。
“今年初,我已经卖掉蜂蛹100多窝,蜂蛹一公斤能卖200多元,卖了3万多元,胡蜂平时主要以食用蚂蚱和蜜蜂为主,除了在大棚里养殖的,我还投放了70多窝胡蜂在野外散养。
我下一
步计划扩大养殖规模,为贫困户创造就业岗位,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兰国强说。
农村党员:种养结合打造绿色生态农场
在德泽乡新村村委会的山林里除了有胡蜂养殖基地,还有50多岁的党员袁齐德创办的花田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中药草和养殖五黑一绿鸡为主。
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投入资金70余万元,种植白芨15亩、滇黄精2.8亩、重楼4亩,林间散养五黑一绿鸡1000余只。
“我种植的中药材要4年才可以采收,预计每亩产值10万元,现在已经种下两年了。
这两年我还是以林间散养五黑一绿鸡增加收入,去年卖鸡和鸡蛋纯收入7万多元,养鸡产生的粪便还可以用作种植中草药的农家肥。
除了我自己养殖五黑一绿鸡外,还有几个贫困户帮我代养。
”袁齐德说。
德泽乡新村党总支书记袁国吉说:“我们村是成立不到1年的村委会,很多村民都是水库移民,为了扶持好村里的实用人才,村级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移民后扶项目和资金支持。
以“三联三争”为载体,按照“党总支+村级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移民”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种养殖业。
同时,在做好传统线下实体销售的同时,积极与乡农林投公司合作,进行互联网线上销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