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热化学与能源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是()A.铝热反应B.金属钝化C.干冰气化D.燃放爆竹2.据研究,若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反应可表示为:2H2OH2↑+O2↑.有下列几种说法:①水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②氢气是可再生能源;③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④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改善生存条件。

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伦敦奥运火炬彩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火炬燃烧时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会释放热量C.1 mol C3H8和5 mol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3 mol CO2和4 mol H2O所具有的总能量D.丙烷完全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故丙烷为环保型燃料4.关于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的过程B.氢气属于理想的二次能源,可以寻找催化剂使水分解,同时释放能量C.化石燃料属于一次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属于来自太阳的能源D.大力开发丰富的煤炭资源,将煤进行气化处理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5.下列措施,能使煤炭燃烧更充分,提高热能利用率的是()A.多加煤以使炉火更旺B.把煤炭做成大煤球C.把煤中掺合一些黄泥做成蜂窝煤D.把煤粉碎,在煤粉燃烧器中燃烧6.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是()A.原电池反应B.干冰升华C.粮食酿酒D.节日放鞭炮焰火7.下列措施能使煤炭燃烧最充分,提高热能利用率的是()A.向燃烧正旺的炉火上洒一些水B.把煤炭做成大煤球C.把煤中掺一些黄泥做成蜂窝煤D.把煤粉碎,在煤粉燃烧器中燃烧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相同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比途径b放出更多热能途径a:CCO+H2CO2+H2O途径b:CCO2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D.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9.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学习化学能与热能后产生了一些认识,其中一定正确的是()A.B.C.D.10.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户外钢架桥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所致B.葡萄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葡萄酒C.导电塑料是应用于电子工业的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青岛世园会喷雾风扇依据化学能与热能转化原理,会自动喷出清凉水雾11.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kJ热量B.该反应热△H=(b﹣a)kJ•mol﹣1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12.各种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下述能量未必由化学能转化而来的是()A.电解铝所需的电能B.人的体能C.化学电池的电能D.燃油汽车的动能13.下列有关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任何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中都包含着能量的变化B.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就是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生成会放出能量C.如果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的能量高,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如不特别注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就是就是该反应的焓变14.下列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是()A.酸碱中和B.干冰汽化C.淀粉发酵D.金属钝化15.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生成2个AB分子放出bkJ热量B.AB(g)A2(g)B2(g)△H(a﹣b)kJ•mol﹣1C.该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断裂1mol A2和1mol B2中的化学键,放出akJ能量二.填空题(共1小题)16.(1)在25℃、101kPa下,1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55.6kJ.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初三化学化学与能源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与能源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与能源试题答案及解析1.氢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它与广泛采用的化石燃料相比有什么优点?(答两点即可)a._________;b._________.【答案】a.放热量高;b.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解析】氢气作为燃料与广泛采用的化石燃料相比的优点a.放热量高; b.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2.科学家用转基因的方法培育出一种“食电”细菌,它“吃进”电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等物质,能量转化率高达8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菌“食电”过程能释放出氧气B.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这种方法能缓解白色污染D.“食电”细菌不属于生物【答案】A【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转化的甲烷中只含碳、氢元素,所以可能生成氧气。

此项正确。

B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

此项不正确。

C这种方法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不能分解塑料制品。

此项不正确。

D食电细菌是细菌中的一种,属于生物。

此项不正确。

【考点】信息给予题3.化学在能源、材料和环境等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B.二氧化碳、甲烷和淀粉都属于有机物C.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D.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利用都有利于保护环境【答案】D【解析】A.化石燃料的形成都需要经过漫长的时期,这个过程是不可复制的。

所以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此项错误。

B.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不属于有机物。

C.合成材料有三个特征:有机物、人工的、合成的。

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

D.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利用都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所以有利于保护环境。

所以应选D项。

【考点】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4.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人类目前主要依赖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2)煤燃烧排放出的、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根源。

高中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与能量 第2节 燃烧热 能源作业4高中4化学试题

高中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与能量 第2节 燃烧热 能源作业4高中4化学试题

促敦市安顿阳光实验学校燃烧热能源1.对于燃烧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25 ℃、101 kPa时,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反热有正负之分,燃烧热ΔH是正值C.在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即为该物质的燃烧热D.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扩大,燃烧热亦扩大答案C解析A项,未限纯物质的物质的量是1 mol;B项,燃烧反是放热反,ΔH<0;C项,燃烧热指1 mol纯物质在25 ℃、101 kPa时完全燃烧生成稳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D项,燃烧热特指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其数值不随化学计量数改变而改变。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B.1 mol C燃烧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就是C的燃烧热C.1 mol H2燃烧生成水时放出的热量是H2的燃烧热D.相同条件下,1 mol H2O(l)完全分解吸收的热量与H2、O2化合生成1 mol H2O(l)放出的热量值相答案D解析A项中,燃烧热是指在25 ℃、101 kPa下,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错误;B项中碳燃烧生成的稳化合物为CO2,错误;C项中H2燃烧时的条件及生成水的状态不确,故1 mol H2燃烧生成水放出的热量不一是H2的燃烧热,错误;D项中,根据能量守恒律可知,正确。

(1)正确理解燃烧热①一个条件:25 ℃、1.01×105 Pa。

②一个:1 mol纯物质。

③两个要求:“完全燃烧”“稳的氧化物”;C→CO2(g)、H→H2O(l)、S→SO2(g)。

④两种表示:“某物质燃烧热是a kJ·mol-1”或“某物质燃烧热是ΔH=-a kJ·mol-1”。

(2)燃烧热的计算:由燃烧热义可知:25 ℃、101 kPa时,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其燃烧热,即Q放=n(可燃物)×|ΔH|;或变换一下求物质的燃烧热:ΔH=-Q放n 可燃物。

20192020高中化学 第1章 第2节 燃烧热 能源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20192020高中化学 第1章 第2节 燃烧热 能源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分别是利用不同能源发电的实例图像,其中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是( )解析火力发电利用的是化石能源,化石能源不属于新能源。

答案 C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D.将固体煤变为气体再燃烧,燃烧效率将提高解析燃料只有在与足量的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的条件下才能充分燃烧。

答案 A3.“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下列选项中的能源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物质能、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解析煤炭、石油、天然气均不是新能源;核能、地热能不是来自太阳的能量;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符合要求,故C项正确。

答案 C4.下列对燃烧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放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就是该反应物的燃烧热C.物质的燃烧热不能用仪器通过实验测得D.物质燃烧必然伴随发光发热现象且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解析在燃烧热的定义中有三个要点:①必须是在101 kPa条件下;②可燃物必须为1 mol;③可燃物必须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液态水、二氧化碳气体等。

A项,未强调“101 kPa”和“生成稳定的氧化物”;B项,放热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反应;C项,物质的燃烧热可利用仪器通过实验测得;D项,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1 kPa时,1 mol S(s)和2 mol S(s)的燃烧热相等B.1 mol浓硫酸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与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解析由燃烧热的定义可知,燃烧热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无关,故A项正确;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里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而这里是浓硫酸,而且生成2 mol H2O(l)和BaSO4沉淀,故B项错误;CO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项错误;101 kPa时,1 mol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放出的热量才是碳的燃烧热,故D项错误。

(完整word版)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热能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热能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反应发生时同时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例如煤、石油、天然气这三种我们非常熟悉的燃料,它们在燃烧时便能释放出热能。

在初中化学里我们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等相关知识。

那么化学反应中产生的能量变化,比如热能的释放,其从何而来?它与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是否有所联系?在本节的学习中,我们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即从本质上去分析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主要是热能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

本节的学习内容可分为三部分:1.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这部分内容里,我们将运用已有的化学键的初步知识去分析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关系,在学习中应深刻理解以下要点:(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2.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遵循能量守恒。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E 反:反应物具有的能量;E生:生成物具有的能量):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该重视实验探究方法在学习新知识中的作用,通过科学探究可以帮助和加深我们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相互转化及其研究过程的认识,学会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了解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建立起正确的能量观。

除了课本知识外,也应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多听科普讲座、多读书和看报纸等多种途径去获取这些方面的知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 B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C.既是吸热反应也是放热反应 D.都不是2.“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

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B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A )。

A.生石灰 B.固体NaCl C.无水乙醇 D.固体NH4N034.对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产物H20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D.反应物H2和02具有的能量相等5.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普化B计算题与简答题

普化B计算题与简答题
能正向自发进行。故升高温度,该反应能正向进行。 ③平衡时,ΔrGθm = ΔrHθm - TΔrSθm=0,由此求
平衡温度。
其中ΔrSθm = ∑υB Sθm,B = (-1)×5.740+(-1)×188.825+1×197.674
+1×130.684=133.793 J·mol-1
T平 衡 rrH Sm m131 1.323 .9.3 79 3 103981K
解: ln v2 ln k2 Ea (T2 T1)
v1
k1 R T1T2
167.4103 (11001000) 1.8304 8.314 10001100
v2 6.236 v1
.
12
问题:什么叫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答:在标准状态下由指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 (1mol)的纯物质时反应的焓变叫做该物质的标准摩 尔生成焓,以符号fHmθ表示。
平衡移动方向
rHmθ(298.15K)= ΣB fH m,Bθ(298.15K)
=(-2)×50.63+(-1)×9.66 + 3×0+ 4×(-285.85)
=-1273.64kJ.mol-1
(注意:rHmθ =qp.m)
qv.m= qp.m-Σ(Bg).RT
=(-1273.64) kJ.mol-1 ×298.15K
7
例2.6 (见P46)
解:
2SO2 (g) + O2(g) = SO3(g)
n0 / mol n变化 / mol
1.20 -1.10
2.00
0
-1.10 /2 +1.10
neq / mol
0.10
1.45
1.10
χeq / mol

(完整word版)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

(完整word版)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

第一章 热化学与能源1. 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1)已知下列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则此温度时蒸发1mol 6()UF l ,会放出热30.1kJ 。

(-)(2)在定温定压条件下,下列两个生成液态水的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一相同的值。

(-)(3)功和热是在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两种能量传递方式,在系统内部不讨论功和热。

(+)(4)反应的H ∆就是反应的热效应。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在下列反应中,进行1mol 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大的是 (c)(2)通常,反应热的精确的实验数据是通过测定反应或过程的哪个物理量而获得的。

(d) (a )H ∆ (b )p V ∆ (c )P q (d )V q (3)下列对功和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a )都是途径函数,无确定的变化途径就无确定的数值 (b )都是途径函数,对应于某一状态有一确定值 (c )都是状态函数,变化量与途径无关(d )都是状态函数,始终态确定,其他值也确定(4)在温度T 的标准状态下,若已知反应2A B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1r m H θ∆,2222221()()()22()()2()H g O g H O l H g O g H O l +=+=166()();30.1r m UF l UF g H kJ molθ-=∆=422242224222422()()2()()2()()()2()()2()()()2()()2()3()()()()2()2a CH l O g CO g H O gb CH g O g CO g H O gc CH g O g CO g H O ld CHg O g CO g H O l +=++=++=++=+与反应2A C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2r m H θ∆,则反应4C B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3r m H θ∆与,1r m H θ∆及,2r m H θ∆的关系为,3r m H θ∆= (d) (a )2,1r m H θ∆+,2r m H θ∆ (b ),1r m H θ∆—2,2r m H θ∆ (c ),1r m H θ∆+,2r m H θ∆ (d )2,1r m H θ∆—,2r m H θ∆(5)对于热力学可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d )(a )变化速率无限小的过程 (b )可做最大功的过程 (c )循环过程(d )能使系统与环境完全复原的过程(6)在一定条件下,由乙二醇溶液、冰、水蒸气、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系统中含有 (ad ) (a )三个相 (b )四个相 (c )三种组分 (d )四种组分 (e )五种组分*(7)一只充满氢气的气球,飞到一定高度即会爆炸,这取决于一定高度上的 (d ) (a )外压 (b )温度 (c )湿度 (d )外压和温度 (8)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a )焓只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与系统反应热相等 (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 (c )焓是状态函数(d )焓是系统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3、填空题使可燃样品(质量为1.000g )在弹式量热计内完全燃烧,以测定其反应热,必须知道:(1) 弹式量热计内吸热介质(通常为水)质量和比热容; (2) 钢弹组件的总热容b C ; (3) 反应前后系统的温度。

高二化学燃烧热-能源

高二化学燃烧热-能源
2、煤作为燃料的利弊?提高煤燃烧效率的 措施有哪些?
3、1998年出现的全球温度大幅度升高,产生了显著的 “厄尔尼诺”现象.干旱和暴雨灾难,危害了许多地
区。为了防止气候变暖的进一步恶化,联合国环境保 护组织于1998年通过大会要求各国减少工业排放量的 气体是( B )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氮的氧化物 D. 碳氢化合物
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 学方程式相同。计算 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 产生的热量。
解:根据题意,葡萄糖的燃烧热为2800kJ/mol。
100 g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
n(C6H12O6)= m(C6H12O6 )/M(C6H12O6 ) =100g/180g·mol-1=0.556mol
4.一定量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Q放=n(可燃物) × △H CH4(g)+2O2(g)=CO2(g)+2H2O(g)
△H=-890.31KJ/mol
【例1】 在 101 kPa时,1mol CH4 完全燃 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 890 kJ的热量, CH4 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 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解】根据题意,在 101 kPa时,1mol CH4 完全燃烧的 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2O2(g)= CO2(g)+ 2H2O(l) ΔH=-890 kJ/mol 即CH4的燃烧热为 890 kJ/mol。 1000 L CH4 (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 n(CH4)=V(CH4)/Vm=1000L/22.4L·mol-1 = 44.6mol 1mol CH4 完全燃烧放出890kJ的热量,44.6 molCH4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思维导图:1-2燃烧热+能源(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思维导图:1-2燃烧热+能源(含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思维导图】【微试题】1.已知反应:①101 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1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1B .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1C .稀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1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57.3 kJ 热量【答案】A2.25 ℃、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 -1、285.8 kJ·mol -1、890.3 kJ·mol -1、2 800 kJ·mol -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s)+21O 2(g)====CO(g);ΔH=-393.5 kJ·mol -1B .2H 2(g)+O 2(g)====2H 2O (g);ΔH=+571.6 kJ·mol -1C .CH 4(g)+2O 2(g )====CO 2(g)+2H 2O(g);ΔH=-890.3 kJ·mol -1D .21C 6H 12O 6(s)+3O 2(g)====3CO 2(g)+3H 2O(l);ΔH=-1 400 kJ·mol -1【答案】D3.(2013高考∙全国Ⅱ卷∙12)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2S(g)+ 3/2O2(g)=SO2(g)+H2O(g) △H12H2S(g)+ SO2(g)=3/2S2(g)+2H2O(g) △H2H2S(g)+ 1/2O2(g)=S(g)+H2O(g) △H32S(g)=S2(g) △H4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A.△H4=2/3(△H1+△H2-3△H3) B.△H4=2/3(3△H3-△H1-△H2) C.△H4=3/2(△H1+△H2-3△H3) D.△H4=3/2(△H1-△H2-3△H3) 【答案】D4.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氮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2)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H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 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 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 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思考5: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 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答: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 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作业: 课本P6 3-(2,3,5,6)、4 [课外作业] 1、预习课本下一小节的内容 2、课外查阅我国能源结构和状况。
一、燃烧热 二、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
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单位 3、注意 kJ/mol
指定产物通常规定为: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
⑵ 一定标明各物质的状态(s、l、g、aq) ;
⑶ ΔH只放右边,以空格与标有物质状态的化学方程 式隔开(数值及单位) 放热: ΔH < 0; 吸热: ΔH > 0; ⑷ 系数仅仅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或原子个数; 故系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
⑸ΔH的值与系数相匹配。 系数加倍,ΔH值也加倍。 正逆反应的ΔH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⑹ 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H2 + I2 == 2HI
只表示物质变化
【例1】 在200℃、101kPa时,1 mol H2与碘蒸气作用生 成HI的反应,科学文献上表示为:
H2(g) + I2 (g) ==== 2HI(g) ΔH =
101kPa
200℃
-14.9 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化学 选修4
新知学案导学
随堂学情检测
[做一做] 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该反应中ΔH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燃烧1 mol氢气生成液态水时的反应热为ΔH1, 生成气态 水 时 的 反 应 热 为 ΔH2 , 则 ΔH1 和 ΔH2 的 大 小 关 系 是 ______________ ; ΔH1 = ____________________ , 表 示 的 意 义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g 甲醇(CH3OH)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液态水时放出 176 kJ 的热量,则 1 mol 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 放热382×176 kJ=704 kJ,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 +32O2(g) === CO2(g)+2H2O(l) ΔH=-704 kJ·mol-1。
( ×) 提示 碳的燃烧热是指生成稳定氧化物CO2而不是生成 CO。 (2)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 叫CH4的燃烧热。( × ) 提示 应生成液态水。
化学 选修4
新知学案导学
随堂学情检测
1.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为什么可燃物的化学 计量数需要定为“1”?
提示 燃烧热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 mol,因此,表示 可燃物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
提示 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H2O时放出571.6 kJ的热 量 ΔH1<ΔH2 -285.8 kJ·mol-1 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稳 定的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

高一化学燃烧热能源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燃烧热能源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燃烧热能源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天然气B.电力C.原煤D.石油【答案】B【解析】天然气、原煤、石油属于一次能源,电力属于二次能源,故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二次能源的判断。

2.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石油、流水、风力、氢气为一级能源B.无论是风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PM 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D.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答案】D【解析】A、一级能源是指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氢气不属于一级能源;B、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C、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利用太阳能、风能均有利于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与能源、环境等相关知识。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燃烧效果好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更高【答案】A【解析】化石燃料只有在适当的温度和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才能燃烧。

化石燃料不经处理直接燃烧可产生CO、SO2等有害气体。

化石燃料(煤)经深加工后变为气体燃料,不仅减少了SO2对大气的污染,而且能提高燃烧效率。

4.在人类生产、生活对能量的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对合理利用常规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请完成下列问题:(1)人类利用能源分为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矿物能源是现代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目前,全球仍主要处于化石能源时期。

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________。

(填序号,下同)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生物质能(3)下列对能源的看法合理的是 ()。

大学化学教材

大学化学教材

大学化学教材1、大学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大学化学教程——高等学校教材3、新大学化学(第二版)4、大学化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5、化学功能材料概论——高等学校教材6、新编普通化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7、大学基础化学/高等学校教材8、大学化学9、大学化学10、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11、大学化学教程——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12、大学化学13、化学实验教程——高等学校教材14、大学化学(高等学校教学用书)15、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上下)/高等学校教材16、大学化学教程/高等学校教材17、大学基础化学/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18、新大学化学19、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上下册20、普通化学(英文版)21、近代高分子科学22、绿色化学与环境23、普通化学简明教程24、大学化学(第二版)——高等学校教材1、大学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金继红主编•丛书名:•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502597221•出版时间:2007-1-1•版次:1•印次:1•页数:403•字数:679000•纸张:胶版纸•包装:平装•开本:16开•定价:39 元当当价:30.6 元折扣:78折节省:8.40元钻石vip价:30.60 元••共有顾客评论0条内容提要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与中学化学的衔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概念阐述准确,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本书包括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平衡、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含酸碱滴定、重量分析)、氧化还原和电化学基础(含氧化—还原滴定)、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位化合物(含配位滴定)、单质和无机化合物、表面与胶体、环境化学及材料化学等内容。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对化学要求较多的材料、地质、能源、环境、冶金、海洋等专业的基础化学教学使用。

学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讲义:第一章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含解析

学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讲义:第一章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含解析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学习目标定位] 1.正确认识燃烧热的概念,学会利用燃烧热进行相关的计算。

2.知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知道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和新能源的开发。

一燃烧热1.反应热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常用符号ΔH表示。

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其反应热为负值。

已知4g硫粉完全燃烧放出37 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s)+O2(g)===SO2(g)ΔH=—296 kJ·mol—1。

2.1.00 L 1.00 mol·L—1H2SO4溶液与2.00 L 1.00 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表示其中和热的化学方程式是错误!H2SO4(aq)+NaOH(aq)===错误!Na2SO4(aq)+H2O(l)ΔH =—57.3kJ·mol—1。

3.已知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该反应中ΔH表示的意义是燃烧2mol H2生成液态H2O,放出571.6 kJ的热量。

若燃烧1mol 氢气生成液态水时的反应热为ΔH1, 生成气态水时的反应热为ΔH2,则ΔH1和ΔH2的大小关系是ΔH1<ΔH2;ΔH1=—285.8 kJ·mol—1,表示的意义是1mol H2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

4.燃烧热的概念及其计算(1)燃烧热的概念是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是kJ·mol—1。

(2)燃烧热的意义: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1kJ·mol—1,或ΔH=—890.31kJ·mol —1,它表示25℃、101kPa时,1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出890.31kJ的热量。

普通化学1答案

普通化学1答案

第一章 热化学与能源课后部分习题答案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⑴ -; ⑵ -; ⑶ +; ⑷ -。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⑴ c; ⑵ d ; ⑶ a ; ⑷ d; ⑸ a ,b ,d ; ⑹ a ,d ; ⑺ d; ⑻ d ;3、填空题⑴ 弹式热量计内吸热介质(通常为水)质量和比热容;⑵ 钢弹组件的总热容C b ;⑶ 反应前后系统的温度。

6、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Fe 2O 3(s ) + 3CO (g )=2Fe (s )+ 3CO 2(g )Δr H m = -27.6kJ ·mo l -1(2)3Fe 2O 3(s ) + CO (g )=2 Fe 3O 4(s )+ CO 2(g )Δr H m = -58.6kJ ·mo l -1(3)Fe 3O 4(s ) + C O (g )=3 Fe O (s )+ CO 2(g )Δr H m = 38.1kJ ·mo l -1 计算下列反应:Fe O (s ) + CO (g )=Fe (s )+ CO 2(g )的Δr H m 。

解:{(1)×3 - [(3)×2 +(2)]}/6得Fe O (s ) + CO (g )=Fe (s )+ CO 2(g )Δr H m =61{3Δr H m (1)-[2Δr H m (3)+ Δr H m (2)]}=-16.7kJ ·mo l -17.已知乙醇(C 2H 5OH )在351K 和101.325K p a 大气压下正常沸点温度(351K )时的蒸发热为39.2K J ∙mo l -1,试估算1 m o l C 2H 5O H (l )在该蒸发过程中的W 体和ΔU 。

解: C 2H 5OH (l )2H 5O H (g ) W 体 =-P ΔV =-Δn R T =-1⨯8.314⨯10-3⨯351=-2.92(K J ∙mo l -1) ΔH m =q p ,m =39.2k J.mo l -1ΔU m =ΔH m + W 体=39.2-2.92=36.3 K J ∙mo l-1 11.计算下列反应的(1)ΔγH θm (298.15K ),(2) ΔγU θm (298.15K )和(3)298.15K 时的体积功W ˊ。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单元测试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单元测试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能源是当今社会进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有专家指出:假如对燃料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让它们重新组合,使之能够实现下图所示循环,那么不仅可以消退燃烧产物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省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化学能B.热能C.生物质能D.电能【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肯定发生能反量变化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答案】C【解析】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肯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项错误;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当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ΔH<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该反应需要吸取热量,则ΔH>0,C项正确;反应热不仅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有关,还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D项错误。

3.依据如下图所示的反应推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O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3(s)的总能量B.该反应的焓变大于零C.该反应中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化学键断裂吸取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D.由该反应可推出凡是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答案】D【解析】由于碳酸钙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必有CO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3(s)的总能量,焓变大于零,故A、B两项正确。

CaCO3中Ca2+和CO2-3之间存在离子键,CO2-3中C与O之间存在共价键,故反应中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化学键断裂吸取能量,新键形成放出能量,C正确。

6.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答案

6.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答案

△H=-483.6kJ/mol ;
1 O2(g) = H2O(1) △H =-285.8 kJ/mol 2
〖点评〗反应热的多少与物质的稳定状态和物质的量有关,而燃烧热必须是 1mol 物质完 全燃烧的反应热,请对比在本题中这两个方程式的叙述方式和表达方式,对比它们的 反应热,道理自在其中。 【例题 3】 (1)煤 人均能源占有量少,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2)ABCD (3)H2 (4)不产生 CO2 ,不会因温室效应而影响大气,H2 来源丰富 ,燃烧产物 对环境无污染 【例题 4】 (1)1molH2SO4 与 2molNaOH 溶液反应放出 114.6KJ 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 H2SO4(aq) + 2NaOH(aq) = Na2SO4(aq) + 2H2O(l); △H = —114.6kJ/mol (2)中和热对应的是生成 1mol 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中和热为—57.3kJ/mol。 (3)1moHF 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时吸收 10.4KJ 的热量,故 1molHF 跟 1molNaOH 反应时放 出的热量为中和热减去电离所需的热量等于 46.9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 HF(aq) + NaOH(aq) = NaF(aq) + H2O(l); △H = —46.9kJ/mol 〖基础知识巩固〗1.D 2.C 3.D 4.B 5.C 6.A 7.A 8.D 9. (1)△H = — 216 kJ· mol—1 S(s) + O2(g) = SO2(g) △H = — 216 kJ· mol—1 —1 (2)△H = — 285.8 kJ· mol H2(g) + 1/2O2(g) = H2O(l) △H = — 285.8 kJ· mol—1 〖思维能力训练〗 10.D 11.A 12.CD 13.B 14.D 15. 常规;新;新 16.(1)O2、H2 (2)2H2(g)+O2(g)==2H2O(l) ;△H =-571.6kJ· mol—1 (3)燃烧的产物是水,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污染 (4)答:不现实。现有的制取氢气方法耗能大,制取的成本太高,另外是氢气的熔沸点 太低, 给储存和运输带来困难。 (注意: 如果答的是 “现实” , 只要理由合情合理可以。 )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选修4习题 第1章第2节 燃烧热 能源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选修4习题 第1章第2节 燃烧热 能源 Word版含答案

其次节燃烧热能源基础巩固1化学家借助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和热能,用空气和水作原料成功地合成了氨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合成中全部的电能和热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B.该合成氨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C.空气、水、太阳能均为可再生资源D.断裂N2中的N≡N键会释放出能量答案:C2将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

下列属于将来新能源的是( )①自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答案:B3“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物质能、自然气C.生物质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答案:C4下列观点你不赞成的是( )A.氢气让人快活让人忧B.煤为人类供应能源和化工原料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C.煤气化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潜伏着的无形杀手D.水虽然是取之不尽的,但个别地区存在用水危机解析:A项中,H2让人快活是由于其为抱负能源,让人忧是由于其易燃易爆;B项中,由于煤作为能源时产生一些污染物,故也埋下了祸根;C项中,“无形杀手”是基于煤气化的气体是易燃易爆且有毒的气体;D项中,“水是取之不尽的”是错误生疏。

答案:D525 ℃、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辛烷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aq)+S(aq)+Ba2+(aq)+2OH -BaSO4(s)+2H2O(l) ΔH=-57.3 kJ·mol-1B.KOH(aq)+H2SO4(aq)K2SO4(aq)+H2O(l) ΔH=-57.3 kJ·mol-1C.C8H18(l)+O2(g)8CO2(g)+9H2O(g)ΔH=-5 518 kJ·mol-1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ΔH=-5 518 kJ·mol-1解析:A项,存在离子反应S(aq)+Ba2+(aq)BaSO4(s),其ΔH不应再是-57.3 kJ·mol-1,错误;C项,水的状态为气态,不属于稳定氧化物,错误;D项,反应热的数值与辛烷的物质的量不对应,错误。

高一化学 专题10 燃烧热 能源 含解析

高一化学 专题10 燃烧热 能源 含解析

专题10 燃烧热能源【知识回顾】一、燃烧热1.概念:在101 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单位:kJ/mol表示。

燃烧热的限定词有恒压(101 kPa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 mol)、完全燃烧、稳定的氧化物等,例如:C→CO2,H→H2O(l),S→SO2等。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1 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3.燃烧热的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方法为Q放=n(可燃物)×ΔH。

式中:Q放为可燃物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n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ΔH为可燃物的燃烧热。

二、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

2.注意几个限定词:稀溶液;产物是1 mol液态H2O;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OH-(aq)+H+(aq)=H2O(l)ΔH=-57.3 kJ·mol-1。

3. 中和热的测定(1)实验目的:测定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测定原理:ΔH=m酸+m碱c t终-t始n;c=4.18 J·g-1·℃-1=4.18×10-3kJ·g-1·℃-1;n为生成H2O的物质的量。

(3)实验用品:仪器: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试剂:0.50 mol/L盐酸、0.50 mol/LNaOH溶液。

(4)实验步骤:①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

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热化学与能源重点内容概要1、热力学基本概念:系统与环境(1)定义:人为地(根据研究的需要(如弹式量热器要把反应系统和水合起来作为系统))将一部分物质与其余物质分开(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假想的),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系统以外,与系统密切相关、影响所能及的部分称为环境。

(2)按系统与环境有无物质和能量交换分成:封闭系统、孤立系统、敞开系统;若按相的组成来分为:单相系统和多相系统(第3章分别讲单相和多相离子平衡)。

(在使用某些概念定律时要注意其适用的系统类型及原因,比如反应热的测定,根据测定原理要求系统必须使系统与环境之间无能量交换(孤立系统)才能准确。

)状态与状态函数(1)定义:系统的状态是指用来描述系统的诸如压力(p)、体积(V)、温度(T)、质量(m)和组成等各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2)状态函数性质:状态一定,其值一定;状态发生变化,其值也要发生变化(不一定所有的状态函数都变,只要有一个状态函数改变,状态就发生了变化);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决定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如何实现这一变化的途径无关。

(3)状态函数按其性质分为两类:广度性质(又称容量性质)——具有加和性,即其量值与系统中物质的量成正比。

如:V、m 、U 、S 、G 、H 、热容(C b)强度性质——不具有加和性。

即其量值与系统中物质的量多寡无关。

如:压力p、密度ρ、粘度、浓度、摩尔体积、摩尔质量、摩尔分数、摩尔焓、比热容(c)(广度性质除以物质的量或质量或任两个广度性质量相除之后就成为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1)系统发生的任何变化称为过程。

实现这个过程的具体步骤称为途径。

(2)热力学可逆过程——(定义)可逆过程特点:系统与环境双复原(定义);是在无限接近平衡的状态下发生的无限缓慢的过程;是最经济、效率最高的过程;是一种理想的过程,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研究意义:一些重要的热力学函数增量只有通过可逆过程求得(物理化学这方面的计算要求高,普化阶段重点理解可逆过程的特点及应用,以及那些公式要求必须满足是可逆过程)化学计量数和反应进度对于一般反应∑=BBBνBν——物质B的计量数,反应物取负值,生成物取正值反应进度ξ定义:BBdnd1-=νξ或)]0()([1BBBnn-=-ξνξ注意理解:ξ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或说Bν)有关;对于具体的反应与取反应式中哪种物质计算无关。

2、定容热效应、摩尔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弹式量热计是精确测定反应热的装置,测定的是等容热效应q v。

TCmcqbOHV∆+-=}{)(2摩尔反应热ξ/qqm=摩尔反应热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或说Bν)有关。

注意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有关的量,在标出时一定要有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定律)wqU+=∆(封闭系统成立) w——包括体积功和非体积功体积功的计算:恒外压膨胀或压缩w= -p△V外压不定的膨胀或压缩w=⎰-21V V pdV(物理化学要求功的计算,普化不是重点)焓:H = U+PV封闭系统不做非体积功、定容时:Vq U =∆封闭系统不做非体积功、定压时:P q H=∆上述两个结论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推论,是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理论依据。

P q -V q = V p ∆ (假定VP U U ∆≈∆,U 与温度关系最大,理想气体U H 只是温度的函数,真实气体、液体、固体的U H 在温度不变、压力变化不大时可认为近似相等) 气体为理想气体:RTU H Bg B m r mr •=∆-∆∑,ν(注意计算时,只考虑气体计量系数,因固、液体积相对于气体可以忽略不计;必须是对于同一反应来讲计算的。

) 4、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热力学标准状态:热力学标准状态:气体指其压力(若多种气体指分压)p 0 =100kPa 固体、纯液体指在标准压力下的固、液体溶液指在标准压力下浓度为1mol.kg -1 (通常用1mol.L -1) 注意标准状态对温度无限定,但数据与温度有关。

反应在标准状态指反应式中各物质在标准态。

)298()298(,K H K H B m Bf B m r θθν∑∆=∆标准摩尔生成焓——)(B H m f θ∆:定义:规定在标准状态时,由指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纯物质B 时反应的焓变叫做B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即 指定单指的0=∆θm fH规定0),(,=∆+aq H H m fθ定义中的指定单质——特别记住有同素异形体的元素或不同状态的单质氧——O 2(g )(不是O 3) 溴——Br 2(l)(不是气态) 碘——I 2(s) 碳——石墨(不是金刚石) 硫——正交硫 磷——白磷(不是热力学上更稳定的红磷))()298(TK H K H m r m r θθ∆≈∆ 温度对反应焓变影响忽略不计的近似计算5、能源的概况和我国能源的特征,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见课后思考题 一、判断题1、在标准压力和反应进行的温度时,由最稳定(指定)的单质合成1mol 某化合物的反应热,叫做该化合物的标推生成热。

答:正确2、 碳的稳定单质是金刚石。

答:错。

应是石墨3、 Fe (s)和Cl 2 (l)的Δf H m θ都为零。

答:错。

指定单质在常温状态下的状态 Cl 2 (l)的Δf H m θ不为零 4、 系统与环境无热量交换的变化为绝热过程。

答: 正确5、 盖斯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途径无关,是因为反应处在可逆条件下进行的缘故。

答: 错。

因为反应不做其它功的等压或等容过程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6、 反应进度总是取正值。

答:( 错 。

若反应逆向进行,反应进度则为负 )7、 溶液的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下,溶质浓度为标准浓度C Θ的状态。

答:(正确 )8、 内能和焓都是状态函数。

答:( 正确 )9、 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答:(错误。

热是系统在系统和环境之间的两种能量传递方式,在系统内部含多少热是错的。

)10、当热量由系统传递给环境时,系统的内能必然减少。

答:(错误。

若同时从环境得到更多的功时内能是增加的。

)11、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系统向环境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答:(错误。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在数值上等于焓变)12、 CaCO 3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该反应为吸热,Δr H m < 0。

答:(错误。

吸热反应焓变大于零) 13、 二、选择题1、封闭系统经历一循环后,其: (C ) (A)Q=0 ,W=0,ΔU=O ,ΔH=O (B)Q ≠0 ,W ≠0,ΔU=O ,ΔH=Q (C)Q= -W ,ΔU=Q+W ,ΔH=O (D)Q ≠W , ΔU= Q+W ,ΔH=O2、H 2(g) 和 O 2(g) 在绝热钢瓶中反应生成水,则 (C) (A)ΔH=0 (B)ΔU=0 (C) ΔS=0 (D) ΔG=03、反应2HCl(g) → Cl 2(g) + H 2(g)的∆r H m ︒ = 184.9 kJ ⋅mol -1,这意味着: (D)(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HCl(g)的∆f H m ︒为负值 (C) 该反应体系是均相体系 (D) 上述三种说法均正确三、计算题1. 计算体系的内能变化(1)kJ 200Q -=,kJ 350W = (2)kJ 300Q =,kJ 550W -=(3)体系吸收了1000kJ 的热,并对环境做了550kJ 的功.(4)体系吸收了250kJ 的热,环境对体系做了725kJ 的功 答:(1)ΔU = (-200) + 350 = 150kJ(2)ΔU = 300 + (-550) = -250kJ (3)ΔU = 1000 + (-550) = 450kJ (4)ΔU = 250 + 725 = 975kJ2、在373.15K 和101.325kPa 下,由1mol 水汽化变成1mol 水蒸气,此气化过程中体系吸热40.63kJ 。

求:(1)体系膨胀对外作功w = ?(液体水体积可忽略不计)(2)此过程内能改变?U =∆答:(1)膨胀对外作功w= -pΔV = -101325Pa×10132515.373324.81⨯⨯mol= -3101.95J = -3.10kJ(注意 373.15K 和101.325kPa 下,1mol 气体的体积不是22.4L)(2)=∆U40.63kJ + (-3.10kJ) = 37.53kJ3、 一热力学系统在等温定容的条件下发生一变化时,放热15kJ ,同时做电功35kJ .假若系统在发生变化时,不做非体积功(其他条件不变),计算系统能放出多少热。

答:因定容的条件下 体积功=0 ,若不做非体积功,原做电功全部转换成热放出。

系统放热Q=15+35=50kJ4、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分解氧化对菌体的生长、营养的消耗十分重要。

例如醋酸杆菌可通过乙醇氧化反应而获得生产所需要的能量,其过程分两步完成:CH 3CH 2OH → CH 3CHO → CH 3COOH请根据下列反应及其反应热计算生物体内乙醇被氧化成乙醛及乙醛被进一步氧化成乙酸的反应热。

(1)CH 3CH 2OH (l )+3O 2(g)=2CO 2(g)+3H 2O(l) θm r H ∆= -1371 kJ·mol -1(2)CH 3CHO (l )+5/2O 2(g)=2CO 2(g)+2H 2O(l) θm r H ∆= -1168 kJ·mol -1(3)CH 3COOH (l )+2O 2(g)=2CO 2(g)+2H 2O(l)θm r H ∆= -876 kJ·mol -1答:根据盖斯定律:反应(1)-(2)得) 乙醇被氧化成乙醛CH 3CH 2OH (l )+1/2O 2(g) = CH 3CHO (l )+ H 2O(l)θmr H ∆=(-1371)-( -1168) = -203 kJ·mol -1反应(2)-(3)得) 乙醛被氧化成乙酸 CH 3CHO (l )+ 1/2O 2(g) = CH 3COOH (l )θm r H ∆= ( -1168) -(-876) = -292kJ·mol -16.已知甲醇的标准燃烧热为-726.6 kJ·mol -1,即[CH 3OH(l)+3/2O 2(g)→CO 2(g)+2H 2O(l)],H 2O(l)θmf H ∆ =-285.8kJ·mol -1,CO 2(g) θm f H ∆ =-393.5 kJ·mol -1,求甲醇的θm f H ∆。

答: CH 3OH(l)θmfH ∆ 是反应(1) C(石墨) + 1/2O 2(g) + 2 H 2(g) = CH 3OH(l)的θm r H ∆ -726.6 kJ·mol -1是反应(2)CH 3OH(l)+3/2O 2(g)→CO 2(g)+2H 2O(l) 的θm r H ∆ H 2O(l) θmf H ∆是反应(3) 1/2O 2(g) + H 2(g) = H 2O(l) 的θm r H ∆ CO 2(g) θmf H ∆是反应(4) C(石墨) + O 2(g) = CO 2(g) 的θm r H ∆ 盖斯循环O 2(g)+ C(石墨) + 1/2O 2(g) + 2 H 2(g)→ CH 3OH (l )+ O 2(g) [该反应同(1)]CO 2(g)+2H 2O(l))(3OH CH H m f θ∆+(-726.6 kJ·mol -1)= )(2CO H m f θ∆ +2)(2O H H m f θ∆ )(3OH CH H m f θ∆=(-393.5)+2(-285.8)+ 726.6 = -238.5 kJ·mol -1 (知识点:对标准摩尔生成焓定义的理解和盖斯定律应用)四、问答题1、 假设把一台冰箱放在一间密闭的房间里,把冰箱门打开,插上电源让冰箱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