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扰动对多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赤潮的产生原因及危害
赤潮的产生原因及危害赤潮原是渔业方面的用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它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近年,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一些城市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海水中,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再加上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引发赤潮,所以说赤潮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赤潮的产生原因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危害生态现象。
赤潮是一统称,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所呈现的颜色也不尽相同,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
红色赤潮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而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这些海洋生物的尸体在腐烂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这种无限循环的死亡过程会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
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色外,同时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受研究水平所限,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一般采用日本学者安达六朗根据日本各地发生的140余起赤潮调查结果统计而于1973年提出的“不同生物体长的赤潮生物密度”法作为赤潮的生物学判据。
仅2000年我国海域共记录到赤潮28起,比1999年增加了13起,累计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
其中,东海发现11起,累计面积达7800多平方公里;渤海发现7起,累计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黄海发现4起,累计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南海发现6起,但累计面积不到50平方公里。
目前,我国浙东沿海各地政府纷纷推出海洋生态保护措施,但是相对于海洋污染和破坏的速度而言,这些措施也只是杯水车薪。
保护海洋人人有责,减少污水的排放,降低赤潮发生率。
Pb~(2+)、Zn~(2+)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及相互作用
Pb~(2+)、Zn~(2+)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及相互作用赤潮暴发的海域情况是复杂的,除了富营养化之外,还伴随着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存在,要想准确掌握赤潮藻类的生长情况及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就不能忽视这些因素的存在。
本文选取近年来我国近海海域多次暴发的两种赤藻东海原甲藻和球形棕囊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Pb<sup>2+</sup>、Zn(2+)浓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建立Pb<sup>2+</sup>、Zn<sup>2+</sup>污染物存在赤潮生长模型,同时也对赤潮藻吸附重金属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Pb<sup>2+</sup>、Zn<sup>2+</sup>在较低浓度时对藻的生长的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对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用Logistic生长模型对生长过程进行拟合,表明两种藻的生长过程符合这种生长模型,在此生长模型的基础上结合Lorentz方程和GaussAmp方程,引入Pb<sup>2+</sup>、Zn<sup>2+</sup>污染浓度项,建立Pb<sup>2+</sup>、Zn<sup>2+</sup>污染物条件下两种赤潮藻的生长过程。
其中Lorentz方程可以描述pb<sup>2+</sup>、Zn<sup>2</sup>浓度的变化对赤潮藻生长速率参数的影响,而GaussAmp方程可以描述Pb<sup>2+</sup>、Zn<sup>2</sup>浓度的变化对赤潮藻生物量的影响,实验验证该模型是合理的,其拟合相关系数R<sup>2</sup>为0.875-0.998,平均为0.941。
赤潮形成的原因赤潮的危害
赤潮形成的原因赤潮的危害赤潮的发生呈现出频率增加、规模扩大、新的赤潮藻种不断出现、有毒赤潮比例上升及危害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对于赤潮发生机制及危害防治的研究已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赤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赤潮形成的原因,欢迎阅读。
赤潮形成的原因由于能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繁多,它们爆发性生长所需的条件各异,因此赤潮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在《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1)—中国海洋学会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究会论文集》中提到赤潮形成有一个共识——即赤潮生物的存在与水体污染(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海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水文气象、海流、海况等是形成赤潮的自然因子,在海水交换较差的内湾、叫封闭的海湾交汇面、封面及排污口附近沿海、海水有上升流的海域等,君可成为赤潮形成的条件。
赤潮的成因l、海洋污染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沿海地区人口的膨胀.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地表径流将大量陆源污染物质排人海洋,海洋遭受严重污染,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海水中大量氮、磷、微量元素和有机营养物质的增加,为赤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研究表明,工业废水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
铁、锰螯合剂在一定的剂量下,可使赤潮生物卵甲藻和真甲藻达到最高增殖率;一些有机物质也会促使赤潮藻类急剧增殖。
用无机营养盐培养裸甲藻时,加入酵母提取液或土壤浸出液和维生素B12时,简裸甲藻和光亮裸甲藻生长都特别明显。
2、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 ~30℃ 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
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 是赤潮发生的先兆。
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
盐度在26%~ 37%。
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15%~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
温、盐跃层的存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
赤潮生物的分类及其危害和预防
水产养殖赤潮是海水中某一种或多种海洋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因而引起的一种能使局部水体改变颜色的生态异常现象,并有可能造成海洋生物的死亡,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赤潮现象。
赤潮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了海洋环境、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已对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业、滨海旅游和休闲业构成严重威胁,为世界三大近海污染问题之一。
近年来,我国沿海有害赤潮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暴发频率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新赤潮藻种不断出现,赤潮对沿海经济的危害程度日益增加,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赤潮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全球性海洋灾害。
一、赤潮的形成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多,关于赤潮发生的机理虽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一般认为,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气候和海水的理化因子的变化也是赤潮发生的重要条件。
二、赤潮生物的分类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报道的赤潮生物有300多种,分别隶属于细菌门、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原生动物门10个门类,除了原生动物红色中缢虫外,其他的赤潮生物都属于浮游藻类,其中已经确定的有毒赤潮生物83种。
我国沿海海域的赤潮生物约150多种,其中30种在我国海域形成过有害赤潮。
福建沿海潜在的赤潮生物有121种,其中硅藻82种,甲藻31种,其他藻种包括蓝藻、定鞭藻、隐藻、裸藻等8种。
发生频率最高的有月光藻、中肋骨条藻、裸甲藻、赤藻异湾藻和一些束毛藻属种类。
(一)硅藻门:硅藻类是一群单细胞植物,种类繁多,细胞壁由二氧化硅和果胶质构成,形成坚硬的外壳,活体细胞具有色素体和细胞核,细胞壁由上、下两瓣硅质壳套组成,壳面上具有辐射排列或左右对称排列的花纹。
硅藻类赤潮生物重要属有骨条藻属(如中肋骨条藻)、角刺藻属(如大西洋角刺藻、丹麦角刺藻、双突角刺藻)、根管藻属(如翼根管藻、刚毛根管藻)、弯角藻属、双尾藻属、星杆藻属、盒形藻属、几内亚藻属等。
环境因子对赤潮藻类增殖及相关特性的影响
裸甲藻对无机氮有一定需求 ,但不苛求富营养:营养盐 供给的多寡会导致到忧势种差 异.因而林昱认为有些藻种不受营养盐的限制I 7 l 。另外,海洋原甲藻具有垂直移动及 累积蛋 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特性。这可能是某些藻能在低氮浓度的表层水中增殖并维持指数生长的 原因 夜光藻缺乏 自养方式,但高浓度的营养盐促进其所摄食的硅藻增长 ,因而受到营养盐
收薯B } oo ' 9 糖 2 D./ o. 2
维普资产:春季用于增加生产的主要为 N 3 。v M. r e 报道 Txs O. N Bil cj ea 的褐潮藻不能利用 N O. N,而 ” c∞m 却 能利用各种 形 态的氯 DD
能与磷的 “ 超前消费”( 藻类 以体 内储存的磷维持生长 ) 有关 应注意磷存在的隐蔽性 .以 免忽略突发性浮游植物赤潮的前兆 这点对养殖 中的 “ 肥塘 ”很有帮助 ,可以避 免磷的浪
费和污染 Myr认 为磷 的限制有 区域 差异 。 es
1 .3 其 他
有研究p “ 明氮,聿 '】 表 罅 值与赤潮暴发密切相关,其比值是水体中植物受氮或磷 限制的重 要指标,并 且 为高氮, 认 磷值 ( I 3 )  ̄> 0 意味着磷 限制;低氮/ 磷值 ( 5 如< )意味着氮限制 【隔水体和 自 蔼 然海域内多种藻类共存 ,藻类的氮膦 可能是种类特异的.以固定的氮 /磷值 作为划分限制性营养盐的标准不能绝对化。有时按氮 / 磷值判断为氮抑制 .但从氮磷波动推
的间接作用。 相对无机氮而 言,人们对有机氮 的研究较少。陆 田生认 为浮游植物是海水中辩离氨基 酸的消耗者,即使在硝酸盐充足的情况下也会吸收它。M C r y测定了浮游植物 对尿素 的 c ah i 吸收,发现所吸收的尿素量 占总氮量的 2 % ( 8 平均值 ) ㈣。徐立等指出氨基酸浓度和藻种是 影响藻类生长率的显著因素 他们认为氨基酸 、 尿素和生活污水中的溶解有机氮可以作为藻 类的氮源,能被藻类间接或直接利用 ,对藻类的生长起到维持和促进的作用。而陈于望提 出 简单钙氏角毛藻只能直接利用无机态氮磷 ,似乎不能直接吸收有机态氮磷。
海洋科学导论基础复习-(含答案)
2
面积的 39%。在南半球陆地面积只占 19%。
12. 以经度 0°,N38 °和经度 180°、 S47 °为极点分割地球,则海陆面积比达到 最大,称“陆半球”和“水半球”。陆半球中心位于西班牙东南沿海,水半球中心 位于新西兰东北。
13. 根据海洋的盐度、温度等要素的特点和形态特征,可将海洋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 部分,主要部分为洋,附属部分为海、海湾和海峡。
16. 南大洋的特点:(1)自成体系的环流系统;(2)独特的水团结构;(3)世界大洋 底层水团的主要形成区;(4)对世界大洋环流起重要作用。
17. 海:海洋的边缘部分。全世界共有 54 个海,面积占世界海洋面积的 9.7%。海的特 点:(1)深度较浅,一般在 2000m 以内;(2)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有明显 的季节变化;(3)水色低,透明度小,无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汐由大洋传 入,潮差显著;(4)有自己的海流环流形式。
海洋环境噪声源包括海浪飞溅形成的噪声风与海浪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噪声击岸浪发出的声音雨滴声海洋湍流生物噪声海水分子热运动所辐射的噪声远处航船噪声和沿岸工业噪声指已形成平稳随机过程的随机噪声地震扰动形成的低频声波冰层破裂产生的噪声火山爆发以及远处风暴引起的噪声等等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第一节 1.地球限度(Planetary boundaries):safe operating space for humanity;是指
2.据科学家判断人类可能跨越的四项地球限度:气候变迁(climate change)、生物 多样性(biodiversity loss)、氮磷循环(nitrogen cycle and phosphorus cycle)、森 林砍伐与土地使用变更(deforestation and other land use changes)。
污水排海引发的藻类爆发与赤潮事件
污水排海引发的藻类爆发与赤潮事件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污水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污水排放直接进入海洋的做法,却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藻类爆发与赤潮事件。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这些物质本身并不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危害。
然而,当这些营养物质过量积聚时,就会成为藻类生长的“肥料”,从而导致藻类爆发的发生。
藻类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藻类数量过多时,就会引发赤潮事件。
赤潮是指海水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赤藻堆积的现象。
赤藻在海水中分泌毒素,对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当海洋中的藻类爆发形成赤潮时,海水会变得呈现红色或棕红色,这是因为赤藻所含的色素导致的。
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赤藻分泌的毒素会对海洋生物造成直接的伤害,导致大量的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死亡。
其次,赤潮会导致海洋水质恶化,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藻类爆发还会消耗海洋中的氧气,导致海洋缺氧,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此外,赤潮还会对渔业和旅游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污水排海引发的藻类爆发与赤潮事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污水处理工作,确保排放的污水符合环境标准。
其次,应该推广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理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此外,还需要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建立海洋保护区和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最后,还需要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提高对污水排放和藻类爆发的认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污水排海引发的藻类爆发与赤潮事件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只有通过加强污水处理、推广循环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保护海洋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浅谈赤潮的危害及暴发机制
浅谈赤潮的危害及暴发机制摘要:近十几年来,由于海洋污染日益加剧,我国赤潮灾害也有加重的趋势,由分散的少数海域,发展到成片海域,一些重要的养殖基地受害尤重。
因此,对赤潮的发生、危害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热点。
文章从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对赤潮发生原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赤潮的危害。
关键词:赤潮营养盐盐度种间关系一、前言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近二十年来,随着有害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s,HABs)发生频率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和危害的加剧,有害赤潮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科学和环境问题。
二、赤潮的危害1.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
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
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就会遭到干扰和破坏。
2.赤潮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破坏。
在发生赤潮的海域,渔场的饵料基础遭到破坏,造成渔业产量严重减产。
赤潮藻类的异常繁殖,可引起鱼、虾、贝、蟹等经济生物因窒息而死。
3.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虾、贝等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其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
这些鱼、虾、贝、蟹等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会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三、赤潮暴发因素分析1.物理因素(1)温度。
海水温度的高低及其变化情况是赤潮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海水的温度直接控制着赤潮的发生、发展及消亡。
就一般情况而言,短时间内急剧的温升,可能会刺激赤潮生物细胞的大量繁殖而发生赤潮。
Anderson等在实验室内模拟了CapeCod附近海域的水温变化,发现温度升高到16℃以上时,孢囊的萌发率显著升高。
陈菊芳在大亚湾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水温度的迅速升高与下降,是导致Peridinium quinquecorne Abe赤潮发生与消亡的主要因素。
光照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赤潮藻类生长的影响
光照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赤潮藻类生长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危害与日俱增,由此带来了我国沿岸水质的日益恶化,赤潮频发。
尤其是最近30年,我国有害赤潮以每十年增加三倍的速度不断上升。
其中长江口、杭州湾、舟山渔场附近是我国赤潮危害最为严重的海域之一,被称为我国东海有害赤潮高发区。
此海区赤潮高发期在每年4-9月:4月至6月初主要赤潮优势种为以东海原甲藻为代表的甲藻类,6月中旬至9月是以中肋骨条藻为主的硅藻类。
赤潮优势种的爆发存在如此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除了与水团运动等因素造成的营养盐分布变化及温盐影响有关外,近些年还注意到春季的东海原甲藻赤潮多在连续阴雨天爆发,而以中肋骨条藻为主的硅藻赤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的晴朗天气,光照在此过程中似乎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而至今国内外关于太阳光照对浮游藻类生长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东海赤潮高发区的相关研究中至今未发现直接的相关报道。
因此,在总结已有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本论文通过大面调查与现场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东海赤潮高发区太阳光照对水体中赤潮藻类生长、种群演替的影响,以此为东海赤潮发生机理研究提供必要的科学基础。
所做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 1.利用2002年春季至2003年春季五个航次的现场调查结果讨论东海赤潮高发区温度、营养盐和光照对该海区浮游植物总量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浮游植物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
1.1 五航次中夏季航次温度最高,达27.6℃,冬季航次最低,只有10.6℃,春秋季节居中,在18℃左右。
除冬季航次温度太低会限制浮游植物的生长外,其余几个航次的温度基本满足浮游植物生长所需条件。
1.2 调查期间本海区一直处于较高营养水平,各营养盐浓度秋冬航次较高,而春夏航次较低,平面分布特征为近岸高远海低,尤其是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20-50m等深线范围内,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1.3 首次测定了该海区不同季节的太阳辐射,并计算了水体中光照。
受天气的影响,调查期间该海区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规律为:2002年夏季航次和2003年春季航次最高,平均光通量超过20MJ·m<sup>-2</sup>·d<sup>-1</sup>;2002年春季航次最低,不足10MJ·m<sup>-2</sup>·d<sup>-1</sup>;2002年秋季航次和2003年冬季航次居中,接近15 MJ·m<sup>-2</sup>·d<sup>-1</sup>。
赤潮对海水养殖的危害
赤潮对海水养殖的危害一赤潮概述赤潮(red tide,red water,dis-colored water)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是由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造成的,现已成为海洋六大灾害之一。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并不一定都是红色。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赤潮的长消过程,大致可分为起始、发展、维持和消亡四个阶段。
起始阶段:海域内具有一定数量的赤潮生物种(包括营养体或胞囊)。
并且,此时的水环境各种物理、化学条件基本适宜于某种赤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
发展阶段:亦称为赤潮的形成阶段。
当海域内的某种赤潮生物种群有了一定个体数量时,且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等外环境达到该赤潮生物生长、增殖的最适范围,赤潮生物即可进入指数增殖期,就有可能较快地发展成赤潮。
维持阶段:这一阶段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水体的物理稳定性和各种营养盐的富有程度,以及当营养盐被大量消耗后补充的速率和补充量。
如果这阶段海区风平浪静,水体铅直混合与水平混合较差,水团相对稳定,且营养盐等又能及时得到必要的补充,赤潮就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反之,若遇台风、阴雨,水体稳定性差或因营养盐被消耗殆尽,又未能得到及时补充,那么,赤潮现象就可能很快消失。
消亡阶段:消亡阶段是指赤潮现象消失的过程。
引起消失的原因可有刮风、下雨或营养盐消耗殆尽。
也可因温度已超过该赤潮生物的适宜范围。
还可因潮流增强,赤潮被扩散等等。
赤潮消失过程经常是赤潮对渔业危害的最严重阶段。
二赤潮的发生原因赤潮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赤潮生物的存在及特性和水体富营养化是主要原因,此外还有发生海区的水文、气象、理化因子以及当地气候和海水动力状况等多种因素。
(1)与赤潮生物的存在及特性密切相关赤潮生物的存在是赤潮发生最基本的条件。
只有当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时候才会显著改变水体的溶解氧、水色等条件,从而导致水体质量显著下降。
赤潮生物特性各异,形成赤潮的原因不尽相同。
扰动对三种典型藻类生长的影响
扰动对三种典型藻类生长的影响王艺兵;储昭升;曾清如;刘建辉【期刊名称】《生态科学》【年(卷),期】2015(034)005【摘要】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扰动条件对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gii)、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菱形藻(Nitzschia sp.)三种藻在对数时期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8.3碳源充足的时候,扰动本身对蓝藻和绿藻生长影响不大,仅在扰动速度为0.1 m·s-1的时候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对硅藻在0.2 m.s-1和0.5 m·s-1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pH>8.3碳源不足的时候,扰动速度为0.5 m·s-1扰动下三种藻生长均加快,增加碳源是扰动有利于藻类生长的原因之一.水动力因素本身对蓝藻生长的影响不大,而水动力降低引起的其他因素改变可能是导致蓝藻水华暴发的主要诱因.【总页数】7页(P77-83)【作者】王艺兵;储昭升;曾清如;刘建辉【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沙410128;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相关文献】1.再生水回用中氮磷对两种典型水华藻类生长影响研究 [J], 周律;刘晶晶;甘一萍;周军;赵珊2.放牧扰动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被特征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J], 刘佳慧;张韬3.地表水中总磷和总氮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以及藻类生长对pH值和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J], 郑晓红4.平顶山煤田典型矿井深部采煤时底板扰动破坏深度影响因素研究 [J], 石豪林;翟宇;张波;陈国胜;王心义5.三种扰动下约束LIU估计的影响分析 [J], 陈菊;李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赤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有什么治理措施有哪些
赤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有什么治理措施有哪些赤潮一只危害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防治赤潮。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赤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一起来看看。
赤潮产生的原因引发赤潮原因有很多,其中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水体中营养盐的浓度和结构都会发生变化,这为赤潮的暴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此外,有害赤潮藻种的自身分布与生存策略对其在全球的扩散也有一定作用,除此之外,长期气候变化的效应以及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如全球变化导致的水体增温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赤潮的暴发起到了促进作用。
赤潮引起的危害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遭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赤潮破坏鱼、虾、贝类等资源的主要原因是:1、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2、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3、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由赤潮引发的赤潮毒素统称贝毒,目前确定有10余种贝毒其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多倍.贝毒中毒症状为:初期唇舌麻木,发展到四肢麻木,并伴有头晕、恶心、胸闷、站立不稳、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困难.赤潮毒素引起人体中毒事件在世界沿海地区时有发生.据统计,全世界因赤潮毒素的贝类中毒事件约300多起,死亡300多人.赤潮的治理方法1.关于赤潮的治理方法,据报道已有多种,如工程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生物学的方法。
赤潮治理方法综述
赤潮治理方法综述韩锡锡;李琴;曹婧;于文涛;鞠莲【摘要】文章综述目前赤潮治理的主要方法,其中物理法重点介绍机械搅动法、超声波法、吸附法和气浮法,化学法重点介绍无机药剂法、有机药剂法和胶体絮凝沉淀法,生物法主要介绍引入赤潮藻类生物天敌、微生物技术和化感技术,分析各自优势和不足,采用微生物技术和化感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8(035)004【总页数】5页(P76-80)【关键词】赤潮;海洋环境;防灾减灾;微生物技术;化感技术【作者】韩锡锡;李琴;曹婧;于文涛;鞠莲【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青岛 266033;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33;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青岛 266033;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33;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青岛 266033;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33;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青岛 266033;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33;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青岛 266033;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4.3+49;P76;G353.110 引言赤潮是全球性的海洋生态灾害,不仅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而且直接或间接危害海洋环境、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对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等构成严重威胁。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濑户内海和东京湾等赤潮多发区开展有针对性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卓有成效;美国于1993年确立“赤潮国家计划”,在赤潮多发海域开展监测预测和发生机理研究工作;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SCOR)和联合国政府间海委会(IOC)于1998年共同发起“全球有害赤潮的生态学和海洋学研究计划”,得到众多国家和国际团体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加拿大以及欧、亚一些国家也相继制定国家赤潮防治和研究计划。
多肋藻提取物对两种赤潮微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研究
多肋藻提取物对两种赤潮微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研究摘要:通过测定赤潮微藻细胞密度,分析了微藻细胞内叶绿素、蛋白质和多糖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了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提取物对2种赤潮微藻塔玛亚历山大大藻(Alexandum tamarense)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提取物浓度为16g/L 时能显著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生长抑制率为57.8%,当提取物浓度为32g/L是显著抑制塔玛亚历山大大藻的生长,抑制率为58.8%。
同时,2种微藻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显著降低,比对照组的相应含量低约80.0%。
关键词:赤潮微藻;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大藻;生长抑制;多肋藻提取物中图分类号:X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4-0068-031 引言赤潮,又称为有害藻华,随着污染物对海洋污染的日趋加重,已成?槿?球性的海洋灾害,,对近海水域生态环境、人类生活和沿海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近20年来,发生在我国的有害赤潮事件达到300多起,仅1998年就发生22起赤潮事件,经济损失达10亿元以上[1]。
赤潮产生的毒素由鱼类、贝类等生物传递给人类[2],有害赤潮严重制约着沿海经济的发展、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进而威胁人类健康[3]。
近来研究者提出利用黏土矿物,季铵盐类化合物[4]以及病毒[5]、细菌[6]等方法抑制或灭杀赤潮微藻,这些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外来添加物质可能对海洋水体产生不可预见的影响,现在利用海洋环境中的生物因子进行赤潮的防控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7].海藻在代谢过程中可向环境中分泌抑藻物质,抑制赤潮微藻的生长,例如,从墨角藻(Fucus vesiculosus)中分离出的聚酚能抑制陆兹单鞭金藻(Monochrysis)的生长[8],从空石莼体内也分离鉴定出抑制赤潮异弯藻的9,12,15-十八碳三烯酸等物质[9]。
海水PH和浮游植物数量的关系
海水PH和浮游植物数量的关系[摘要]:赤潮发生主要是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
本实验于2004年3月~5月,以硅藻、金藻、绿藻为材料,对三种藻类进行40天的培养,每天记录一次PH值和藻类数量.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小于8.2时,海水PH值和浮游植物数量呈散点分布.当藻类大量繁殖PH值大于8.2时,海水PH值与浮游植物数量呈线形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可以作出三种藻类回归后的关系曲线:硅藻: y(数量)=5.8×105PH-4.77×106,金藻:y(数量)=5.9×105PH-4.89×106,绿藻: y(数量)=6.5×105PH-5.33×106.此外作出它们的生长曲线:硅藻: y(数量)=e0.34x(天数),金藻: y(数量)=e0.33x(天数),绿藻: y(数量)=e0.31x(天数).[关键词]:赤潮; PH ; 浮游植物数量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 ANDNUMBERS OF PHYTOPLANKTON IN THESEAWATERKang Liang(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4)Abstract: Red Tide primarily arises from large quantities reproduction of phytoplankton.The experiments were made during March and May in 2004, regard diatoms, chrysophyta, chlorophyta as the material, proceed to three kinds of algae 40 days educates, recording the value of PH and numbers of phytoplankton once everyday. The result of experiment expresses,when the value of PH smaller than 8.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 and numbers of phytoplankton report to spread to order todistribute.When algae large quantity breeds the value of PH larger than 8.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 and numbers of phytoplankton exsit certain line form relation.The application covariance general outline learns the returning of inside returns the analysis can make the relation curve of three kinds of algae after returning: diatoms: Quantity=5.8×105×PH-4.77×106, chrysophyta: Quantity =5.9×105×PH-4.89×106, chlorophyta: Quantity=6.5×105×PH-5.33×106.Make their growth curve in addition: diatoms: Quantity = e0.34days, chrysophyta: Quantity = e0.33 days,chlorophyta: Quantity =e0.31 days.Key words: red tide; PH; numbers of phytoplankton1前言:赤潮的定义:赤潮就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种生态异常,并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型海藻对赤潮微藻的克生作用研究进展
大型海藻对赤潮微藻的克生作用研究进展作者:李俭平,吕桂才,王小瑞来源:《河北渔业》 2015年第4期李俭平1,吕桂才2,王小瑞1(1.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3;2.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天津 301636)摘要:大范围、高频率爆发的赤潮已对海洋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有毒、有害的赤潮原因种也在不断增加,寻求科学有效的、对环境无害的赤潮防治措施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生物防治是赤潮治理的的发展趋势,目前研究的热点是通过赤潮微藻同大型海藻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处理这类问题。
大型海藻能与微藻进行营养盐和光照竞争,抑制微藻的爆发性生长,当光照和营养盐充足时大型海藻能够向环境中释放相生相克类化合物,对赤潮微藻具有明显的生化抑制效应。
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大型海藻对赤潮微藻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关键词:大型海藻;赤潮微藻;克生作用近年来,有害赤潮肆虐于我国和世界各国沿海,而且呈频率增加、规模扩大的趋势。
赤潮会给沿海地区的资源、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带来经济的损失,目前这些赤潮已经严重影响到沿海居民生活、海滨旅游、海洋渔业的发展。
赤潮的暴发是海洋生物、营养物质等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至今缺乏行之有效的预测和防治方法。
目前国内外赤潮的治理方法已有很多的研究,通常运用物理方法[1-2]、化学方法[3-4]和生物方法来治理赤潮[5]。
前两种方法虽然可迅速有效地控制赤潮,但是因为外来添加物的引入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生态后果,而且这两类方法均是治标不治本。
生物防治方法由于具有安全、性温等特点,已经成为现代新型的赤潮防治新思路,目前研究的热点是通过赤潮微藻同大型海藻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处理赤潮问题[6-7]。
1水生生物克生作用水域系统之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十分密切和复杂的联系,相互制约并相互产生作用,这些生物之间要为空间、光照、营养进行竞争,它们之间会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8-9]。
UV-B辐射增强对三种赤潮微藻DNA的伤害效应
UV-B辐射增强对三种赤潮微藻DNA的伤害效应
UV-B辐射增强对三种赤潮微藻DNA 的伤害效应
运用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DNA的伤害作用.结果表明,3种赤潮微藻的生长状况对UV-B辐射增强的敏感性不同;对UV-B辐射增强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是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增加,3种赤潮微藻的DNA损伤程度提高,而且赤潮异弯藻DNA的损伤程度明显高于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亚历山大藻DNA 的伤害程度又远远高于中肋骨条藻.UV-B辐射处理解除后,损伤DNA可明显恢复.赤潮异湾藻和亚历山大藻恢复培养6 d,损伤DNA可明显恢复(P<0.05);而中肋骨条藻恢复培养3 d,损伤DNA可明显恢复(P<0.05),说明3种赤潮微藻的DNA损伤水平不适合作为指示UV-B辐射增强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蔡恒江唐学玺张培玉 CAI Hengjiang Tang Xuexi Zhang Peiyu 作者单位:蔡恒江,唐学玺,CAI Hengjiang,Tang Xuexi(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研究室,青岛,266003)
张培玉,Zhang Peiyu(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研究室,青岛,266003;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曲阜,273165)
刊名:应用生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卷(期):2005 16(3) 分类号:X171.5 关键词: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中肋骨条藻 UV-B辐射增强 DNA 损伤。
船舶压舱水引起的有害赤潮藻类生态入侵及其控制管理
第29卷 第6期海洋环境科学V o l.29,N o.6 2010年12月MAR I NE ENV I RONM ENTAL SC I ENCE D ece mber.2010海洋环境管理船舶压舱水引起的有害赤潮藻类生态入侵及其控制管理王朝晖1,陈菊芳2,杨宇峰1(1.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2;2.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摘 要:随着国际航运业的发展,船舶运输成为海洋生物生态入侵的重要途径。
外来入侵生物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综述了船舶压舱水生态入侵状况、危害以及管理和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对外来有害赤潮藻类的入侵进行了深入分析。
建议加强生态入侵风险评价,了解外来物种的定居和扩散途径,评估它们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经济活动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生物入侵;压舱水;外来生物;赤潮生物中图分类号:X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336(2010)06-0920-03Control and manage m ent of har m ful algal bl oo m speciesi ntroducd by ball ast waterWANG Zhao-hui1,CHEN Ju-f ang2,YANG Y u-feng1(1.C oll ege of Life S ci en ce and Technology,J i nan Un i versit y,Guangzhou510632,Ch i na;2.C ollege of Science and E ng i neeri ng,J i nanUn i versity,Guangzhou510632,C h i na)A bstract:The sh i ps ball astw ater is probab l y t h em ost i m portan tm echan is m transporti ng exoti c m ari ne organ is m s around t h ew orl d.The estab lis hm en t of t h e non-i nd i genou s and har m ful organ is m s has res u lted i n the s i gn ifi can t eco l og i ca l and env i ron m en tal da m age.Th is paper p res en ts the recen t studies on the b all astw at er i n trodu cti on s and their da m ages,m anage m en t and contro,l e m phasis on i n tro-ducti ons of the har m f u l algal b loo m species.It is s uggest ed deter m i n i ng t h e ris ks of i n troduction,understand i ng t he estab lis hm ent and spread of exotic species,and esti m ati ng their pot en ti al i m pacts on t h e ecosys t e m,hum an h ealt h and econom ic activities.K ey words:b i ological i n troduction;ball ast water;ali en s peci es;har m f u l al ga l bloo m species海洋运输造成的外来生物种入侵是目前世界范围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严重危害之一,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
不同营养条件对赤潮藻碳和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营养条件对赤潮藻碳和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
响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赤潮是指水体中因过度生长而导致异常浓度的有害藻类现象,对水
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危害。
赤潮的原因比较复杂,很多因素影响,其
中营养条件是赤潮发生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在水体中,化学物质、阳离子、磷酸盐等物质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
分布,进而导致赤潮的发生。
碳和氮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维持
生命所必需的元素,也是研究赤潮的重要指标。
二、研究目的
了解不同营养条件下赤潮藻的碳和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其变化
规律,为赤潮预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
1.对不同营养条件下赤潮藻进行采样,并分离出目标藻种。
2.利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测定样品中的碳和氮同位素组成。
3.分析不同营养条件下赤潮藻碳和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变化。
4.探讨不同营养条件下赤潮藻碳和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因素。
四、研究意义
赤潮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环境的质量与生态系统
的平衡。
本研究通过对赤潮藻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碳和氮稳定同位素组
成的比较,可以为推测赤潮的发生、预测赤潮的演变、了解碳、氮同位
素在生物圈中的循环提供新的思路。
同时,也为阻止赤潮的发生、减轻
其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提供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带海洋学报 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2010年 第29卷 第6期:65−70收稿日期:2009-03-20; 修订日期:2010-04-23。
刘学东编辑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青年基金项目(SQ20081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KZCX2-YW- T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6074、40125016) 作者简介:李冬梅(1981—), 女, 吉林省长春市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营养盐限制方面的研究。
E-mail: ldm-hunter@ 水体扰动对多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李冬梅1,2, 高永利1, 田甜1,2, 劉駿豪3, 殷克东1(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301;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3. 香港科技大学海岸海洋环境科, 香港)摘要: 水体扰动是海洋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
扰动通过对藻细胞周围的营养盐边界层厚度的影响, 进而影响藻细胞的生长。
在其他环境因子统一的条件下,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扰动条件为主要影响因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扰动对中肋骨条藻、具齿原甲藻等10个藻种生长存在不同影响, 实验数据显示, 100r·min −1扰动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 、针胞藻Fibrocapsa japonica 、棕囊藻Phaeocystis spp.、定鞭金藻Prymnesium patelliferium 有显著作用(P <0.05), 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 、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 、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 Tsingtaoensis 、塔胞藻Pyramimonas sp.、Pyramidomonas 作用不明显(P >0.05)。
扰动促进了棕囊藻和定鞭金藻的生长, 使之达到最大生物量, 并延长了藻细胞的生长时间; 同时100r·min −1扰动抑制了新月菱形藻, 中肋骨条藻、具齿原甲藻、针胞藻的生长。
这些不同的藻类对水体扰动有不同生长反应, 结果表明水体扰动是藻类种间竞争的的选择推动力之一。
关键词: 扰动; 藻; 生长率; 最大生物量中图分类号: P745; Q17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470(2010)06-0065-06Effects of turbulence on phytoplankton: species differencesLI Dong-mei 1,2, GAO Yong-li, TIAN Tian 1,2, LAU Cyrus 3, YIN Ke-dong 1(1.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Marine Environmental Dynamics ,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 CAS , Guangzhou 510301, China ;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AS , Beijing , 100049 China ; 3. Atmospheric , Marine and Coastal Environmental Program ,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ng Kong )Abstract: Turbulence is common in marine waters. Turbulence can affect the thickness of micro-boundary layer surroundingan algal cell, and therefore affects the gradient of nutrients across the micro-boundary layer. The gradient would determine uptake of nutrients, and hence the growth rate. Ten algal species were studied, including Nitzschia closterium , Skeletonema costatum , Prorocentrum dentatum , Fibrocapsa japonica , Heterosigma akashiwo , 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 , 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 Tsingtaoensis , Pyramimonas sp. Pyramidomonas , Phaeocystis spp , and Prymnesium patelliferium . It is found that the growth rates of those species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100r·min −1 stirring (P <0.05). Little effect was found in green algae growth. The 100r·min −1 stirring enhanced the growth of Phaeocystis spp and Prymnesium patelliferium , stimulated these species to reach a higher maximum biomass than under no-stirring condition, and prolonged the growth time of algae before reaching the maximum. The 100r·min −1 turbulence reduced the growth of Nitzschia closterium , Skeletonema costatum , Prorocentrum dentatum , and Fibrocapsa japonica . Different algae have different responses to turbulence, and it is believed that turbulen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phytoplankton interspecies competition.Key words: turbulence; alga; growth rate; maximum biomass66 热带海洋学报Vol. 29, No. 6 / Nov., 2010浮游植物是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单细胞植物。
浮游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盐, 而在温度, 盐度, 光强等其他条件一致时对环境中营养盐的吸收速率决定浮游植物的生长速率。
当浮游植物利用细胞周围的营养盐时, 细胞周围的营养盐浓度随之降低, 进而在细胞周围形成了营养盐浓度梯度的边界层。
边界层的厚度决定了营养盐的浓度梯度, 从而影响向细胞提供营养盐的供应速度, 即影响细胞对营养盐的吸收速率[1], 最终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速率。
风浪的扰动使水体中的扰动增加, 也改变了边界层的厚度。
所以, 除了营养盐、温度、盐度、光之外[2−4], 扰动也是藻类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
一定强度的风浪下水体的垂直及水平扰动会抑制藻类的增长和聚集, 有效削弱水华的功效, 并影响浮游植物的组成及生长[5]; 适宜的扰动会促进藻细胞的聚集及生长[6]。
Richmond等[7]指出在营养盐丰富条件下, 扰动会成为提高细胞数量的重要因素, 它主要作用有: 1)防止细胞沉降到底部, 促进藻细胞的增长和聚集。
2)保持营养盐的浓度在水体中的一致性。
扰动可以减少细胞周围存在的扩散边界层[8], 增加了细胞和培养液之间的扩散速率, 增加细胞的营养盐吸收和新陈代谢的速率, 使细胞避免了光密度梯度的影响。
水动力条件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因素, 扰动对藻类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已有学者研究水动力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9−11], 主要关注流速等水文条件及其他影响因子与藻生长之间的关系。
室内实验可以在其他环境因子统一的条件下研究扰动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本文以扰动为主要影响因素, 研究扰动对多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有助于深入探讨海洋中扰动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潜在影响, 以及在赤潮形成中发挥的作用, 并为赤潮的预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对赤潮的发生条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资料与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实验中使用的10个藻种分别属于硅藻门、甲藻门、黄藻门、绿藻门及金藻门。
其中,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 closte-rium是在中国南部海域广泛存在且处于优势的硅藻, 并多次形成赤潮。
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 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棕囊藻Phaeocystis spp是常见赤潮藻种。
其他几种如针胞藻Fibrocapsa japonica也属赤潮藻种, 在我国尚未有报道, 国外已有报道[12]。
其中具齿原甲藻、针胞藻, 赤潮异弯藻、棕囊藻、定鞭金藻Prymnesium patelliferium都属于鞭毛藻, 可自主游动, 不同的是具齿原甲藻、针胞藻、赤潮异弯藻有2根鞭毛, 棕囊藻、定鞭金藻有2条鞭毛和1条定鞭。
实验用的藻种来自香港科技大学海岸海洋实验室及暨南大学藻种室。
实验用藻种名称及种属见表1。
表1实验用藻种名称Tab. 1 Algal species used in the experiment中文种名种属拉丁种名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中肋骨条藻DiatomSkeletonema costatum具齿原甲藻Dinoflaellate Prorocentrum dentatum针胞藻Fibrocapsa japonica赤潮异弯藻Rhaphido-phyceae Heterosigma akashiwo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 Tsingta-oensis塔胞藻ChlorophytaPyramimonas sp. Pyramidomonas 棕囊藻Phaeocystis spp定鞭金藻HaptophytaPrymnesium patelliferium1.2实验条件与步骤上述藻种均保存于EASW[13]培养溶液中, EASW培养液主要营养盐浓度如下: NaNO3为549µmol·L−1, NaH2PO4为22.4µmol·L−1, NaSiO3为106µ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