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与计划执行》学习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管理与计划执行》学习心得
上周末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执行》中层管理培训课程,该课程由王昌国老师讲授,整个课程分为“准确理解——高效决策——任务分解——任务分配——任务跟踪——协同推进——工作总结”七大步骤,总共使用两天(12课时)讲解完毕。
王老师讲课时的声音洪亮、思路清晰,每个部分环环相扣又各有侧重。在讲解七大步骤前,王老师首先阐述了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承上+启下+平行间+自我认知;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我们是下级、是上级、是同事,需要在每个角色中灵活切换,还要不断的自我认知、自我分析、自我提升。
第一步:准确理解:
作为上司,如何发现下级执行力不强时需要查找深层次原因,是下属的业务能力不够?双方的价值观不同?或者重要性不够?未能真正理解任务的意图?等等这些都需要上司及时介入沟通交流。
作为下属,不同的上司有不同的风格,需要根据上司平时的风格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如果仅仅靠字面意思来执行上司的要求,这样必定干不好。
真正理解上司的目标,是职场上必不可少的修为之一;
第二步:高效决策:
整个高效决策分为决策的类型、决策的流程、决策的工具、非理性决策四个部分;我对决策工具中的抛硬币法和加权选择法影响深刻;
在选择很纠结、而且结果也不是很重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掷硬币的方法;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在抛掷的过程中心中已有决定意向,只不过由硬币给自己下定最后决心的理由罢了,这种决策节约时间,对于经常犯纠结病的人异常有效。
在做重大决策时,加权选择法显得非常重要,它将影响选择的各种因素进行权重分配,再对选项进行逐项打分,分数乘以权重再相加,单项所得的总分就是最终分数。最后得到的最高分数的那个选项就是你最终要选择选项;老师在讲解加权法时列举了一个“选拔谁”的案例,故事中的李丽是团队培养的优秀骨干,赵文是空降的业务精英,选择谁继任部门经理呢?这个案例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很多人得第一印象是选择赵文,但是通过多选一的加权选择法,最终的评分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大部分的团队选择了李丽。所以我们第一印象做的决策,往往更加感性,或者是自己认为的理性。
所以,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很多决策,掌握有效的决策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正确的决策。
第三步:任务分解:
任务分配是管理的起点,绩效考评是管理的重点;在给员工分配任务时,需将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没有做过的事情,尽量授权给下属去做;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任务分配时,需要让下属自己做出承诺;
第四步:任务分配:
在这个步骤里,六个学习小组分别做了一个临时任务下达的“准备度”游戏,该游戏旨在说明员工的能力与意愿的相互影响,当一个人拥有信心、承诺及动机的程度会影响到其能力的运用,也会影响到自身成长和现有能力提供的程度;所以在任务分配时需掌握一个原则:“说明---草拟---确认”,要让员工参与进来一起制定任务,让员工给出自己的承诺;我们日常工作中表现恰恰相反,常常是直接下达任务,没有让员工一起制定任务,更没有让员工做出自己的承诺,没有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至于“计划分析表”,我认为跟我们现在工作中使用的“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FMEA”的基本意思相同,都是在工作或任务提出时需修复考虑各方面的风险因素、并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制定改善措施。
第五步:任务跟踪:
任务跟踪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基于计划的跟踪,另一个是走动式管理。管理者需要经常性的到团队中走动,获取第一手的信息,了解团队成员最直接的困难,而不是仅仅靠自己的主管判断;在现实的工作中,很多管理者喜欢在会议室召开会议的方式解决问题,一天几个会议,会议时间拖沓,办事效率异常低下。
跟踪的核心技术(GROW技术)是一种帮助员工成长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在与员工绩效面谈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方法,首先跟员工陈述谈话的目的,确认业绩目标(GOAL),摆事实(Reality),寻找解决方案(Option),制定行动计划和检查时间(what、when、who、where...),引导员工逐步提升。员工不做你“说”的事,只做你“跟”的事;悲观计划,乐观执行。
第六步:协同推进: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要遇到同部门、跨部门的协同合作。怎么样让合作愉快,达到最好的结果呢?有且只有适当的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为自己着想的同时也不忘他人的
利益、有时候甚至要牺牲自己部分的利益,这样才能达到双赢。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就是双赢。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时候只关注自己眼前的得失,很少关注他人的需求。
第七步:工作总结:
我对这一步的“工作总结6页纸”很是认同(即:P1原计划是什么?P2实际情况是什么?P3发生了哪些偏差?P4原因及趋势如何?P5个人收获?P6对团队的借鉴意义?),这个“6页纸”简单明了,基本可以当做我们工作总结的基本规范,实际上我们的很多很多总结报告也是按照这个顺序完成的;至于ORID技术,看起来很玄,其实与“6页纸”大同小异。
后记:
王昌国老师的授课方式灵活多变,课程中穿插及时提问、互动游戏、视频欣赏、积分奖励等内容,两天的课程生动有趣,有效地吸引各位学员认真听讲并积极融入到课程中。
本次《目标管理与计划执行》的知识点较多,时间有限,大部分内容能够做到深入分解,还有少部分内容只能做到点到即止;王老师有一句话说:“能记住的都是与你有缘的”;如果我们能够在该课堂上获取一些有益的认知,并抛弃过去的一些错误习惯,将有缘的东西充分应用到工作中去,为公司的效益做出哪怕是一点点的提升,也就不会枉费公司领导一片苦心了。
最后,在本次授课中互动游戏中,有幸我们小组夺魁,每人获得一本《思考,快与慢》的书籍的奖励;本人将该书籍存放于文控中心,供有兴趣的同事共享。
------------ 王北平
------------ 2018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