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基训课教学大纲表教1
古典舞基训教案范文
![古典舞基训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fdefa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7.png)
古典舞基训教案范文教案名称:古典舞基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典舞的历史、特点和发展;2.学习古典舞的基础动作和技巧;3.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古典舞的基本动作;2.均衡舞姿和优雅的手臂动作;3.轻盈的步伐和舒张的身体控制。
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典舞的体验和表现;2.古典舞的动作细节和技术要求;3.在古典音乐的节奏下,达到舞姿的统一和协调。
教学准备:1.教学音乐和音响设备;2.教学场地和镜子,保证学生能够观察自己的舞姿;3.提供适合学生年龄的古典舞服装。
教学过程:课时一:古典舞的历史与特点(30分钟)1.通过给学生播放介绍古典舞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了解古典舞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引导学生讨论古典舞的优雅和艺术性,增加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
课时二:古典舞的基本动作(40分钟)1.手臂动作:教学古典舞中常见的手臂动作,如圆圈、斜线、弧线等;2.身体控制: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呼吸和核心肌群的运动,实现身体的舒张和优雅;3.独立练习: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独立练习古典舞的基本手臂动作和身体控制。
课时三:古典舞的基本步伐和技巧(40分钟)1.基本步伐:教学古典舞中常见的基本步伐,如步点步、步点步、步步点等;2.转体技巧:教学古典舞中的转体技巧,如转体、转体跳等;3.搭配音乐:将学习到的基本步伐和技巧,搭配音乐进行练习,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课时四:整合练习和创作(5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古典舞的整合练习,将学习到的基本步伐、手臂动作和转体技巧进行综合运用;2.引导学生通过创作小组合作舞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学生进行小组展示,互相欣赏和评价,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课时五:古典舞的表演和展示(5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古典舞的整合练习和创作舞蹈的再次排练,达到更高的舞蹈水平和表现力;2.安排学生进行古典舞的表演和展示,给予学生充分的舞台展示机会;3.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和表演,展现个性和艺术美。
古典舞基训讲课教案
![古典舞基训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ae130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c.png)
古典舞基训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舞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审美素养。
3. 掌握古典舞的基本手型、手势、步伐和身韵。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古典舞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古典舞的分类及代表作品3. 古典舞的基本手型、手势4. 古典舞的基本步伐5. 古典舞的身韵及表现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典舞的基本手型、手势、步伐和身韵。
2. 难点:古典舞的动作协调性和舞台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古典舞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动作要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3. 纠正法:教师逐一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准确掌握。
4. 小组练习法: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舞台实践法:模拟舞台表演,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典舞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古典舞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3. 基本手型、手势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手型、手势。
4. 基本步伐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步伐。
5. 身韵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古典舞的身韵。
6. 小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堂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所学内容。
8. 总结与反馈:教师点评,学生总结收获。
9.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10. 舞台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舞台实践,提高舞台表现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动作掌握:评估学生对古典舞基本手型、手势、步伐和身韵的掌握程度。
3. 舞台表现:评价学生在舞台实践中的表现力和舞台感。
4.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古典舞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动作要领。
2. 视频资料:播放古典舞表演视频,供学生欣赏和模仿。
中国古典舞基训 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基训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49daaa6f7ec4afe05a1df46.png)
中国古典舞基训(一)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909Z10课程名称(中/英文):中国古典舞基训/Chinese Classic Dance Basic Training (Ⅱ)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芭蕾舞基训适用专业:舞蹈表演教材、教学参考书:《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王佩英,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材与教法》熊家泰,音乐出版社,2005年;《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法》,沈元敏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该课程是舞蹈表演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旨在通过不同的教学阶段,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本功、技术技巧、音乐节奏感、形体表现力,以适应专业化表演要求。
是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及技术技巧等方面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整个舞蹈表演过程的起始点、切入点和动作生成触发点。
该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为专业核心课。
该专业核心课必须放在及其重要的地位,将对民族民间舞蹈及中国古典舞基训和古典舞基训(二)等专业核心课产生重大辅助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效果和要求:1、知识要求:基本能力、技术技巧和风格韵律训练2.能力要求:改变学生自然条件,加强软开度、协调性等;强化包括控制、运用等基本能力和跳、转、翻等技术技巧;3、素质要求:改变学生自然条件,加强软开度、协调性等;强化包括控制、运用等基本能力和跳、转、翻等技术技巧;掌握中国舞特有的风格韵律和民族审美意识。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该课程总课时为64课时,期间安排1个课内实践环节,共16个课时。
第一个实践环节为讲完第三章综合训练后,将之前所学的组合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舞蹈组合,并能真正意识到各个舞蹈动作训练目的,16个课时。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中国古典舞基训(二)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909Z20课程名称(中/英文):中国古典舞基训/Chinese Classic Dance Basic Training (Ⅱ)课程类别:专业核心必修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中国古典舞基训》(一)适用专业:舞蹈表演教材、教学参考书:《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中国民族民间基本功技术训练教程》,满运喜,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中国古典舞基训示范教材》,刘玉珍,白山出版社,2001年。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6125e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a.png)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案篇一:舞蹈课教案(部分)第一章:舞蹈基本理论(共一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舞蹈和舞蹈的类别教学重难点:舞蹈的定义与舞蹈的种类教学课时:一课时,总第一课时第一节:舞蹈的定义和特性一、舞蹈的定义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二、舞蹈的特性(一)形体表现性:就是舞蹈用形体语言来传情达意的特征。
(二)直观动态性:就是舞蹈的一切创意都要通过观众现实直观感受到的舞蹈动作来被感知。
(三)综合展演性:包含舞蹈音乐、舞蹈灯光和舞蹈布景。
第二节:舞蹈的分类一、根据舞蹈不同的风格特点来划分(一)古典舞(二)民间舞(三)现代舞二、根据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划分(一)独舞(二)双人舞(三)三人舞(四)群舞:(主要功能:1.塑造群体形象2.营造意境背景3.外化主要人物内心的一种表现手段。
(五)舞剧:是综合了舞蹈、戏剧、音乐、舞台美术等综合手段的舞台表演艺术。
三、胯——开小胯、开大胯(一)坐开小胯: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屈膝,膝底相对坐地,上身垂直,双手扶膝,立腰、挺胸、抬头、两眼平视。
做法①:双手用力压膝,使膝盖接近地面。
可按节拍上下颤动。
注意双脚开始靠近臀部,训练中可逐渐响前伸出,扩大角度。
做法②:上身垂直向地面下压,尽量使胸脯贴近地面。
团身慢起,团身时头向腹部靠,腰椎尽量弯曲,由后背肌椎一节节向上挺直,还原到准备姿态。
(二)坐开大胯: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绷直两侧打开,上身垂直坐地,双手腹前扶地。
做(本文来自: 千叶帆文摘: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案)法①:上身垂直向地面下压,双手向前伸出,原路线返回。
做法②:上身向右(左)下压,右手扶地,左手托掌,随身体侧压,左手扶右脚,此动作可反复进行。
四拍一次,两拍一次均可。
(三)胯环动:动作做法:(八拍完成)准备姿态,仰卧,双腿并拢绷脚,双手小七位扶地。
做法①:(内环动):1-2双腿并拢绷脚抬起90°;3-4双腿分开向两侧地面靠近;5-8贴地面两腿向内移动回到准备姿态。
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
![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c9360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9.png)
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以下是一个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的基本框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一、课程名称:古典舞基训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舞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姿势。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舞蹈表现力。
4. 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内容:1. 古典舞基本理论知识2. 古典舞基本动作和姿势3. 古典舞基本组合和舞蹈片段4. 古典舞表现力的训练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典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动作要领。
2. 示范法:教师进行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
3. 练习法: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提高舞蹈技能。
4.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要求:1. 学生要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不断提高舞蹈技能。
3. 学生要注意身体的保护,避免受伤。
4. 学生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七、教学进度:1. 第一阶段:古典舞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动作的学习。
2. 第二阶段:古典舞基本组合和舞蹈片段的学习。
3. 第三阶段:古典舞表现力的训练和舞蹈作品的排练。
4. 第四阶段:舞蹈作品的表演和展示。
八、教学评价:1.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 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现力。
3.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九、教学设备和场地:1. 舞蹈教室或排练厅。
2. 音响设备和音乐资料。
3. 舞蹈道具和服装。
十、教学参考资料:1. 《中国古典舞基础教程》2. 《古典舞教学法》3. 相关的舞蹈视频和音乐资料。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2c67ae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6.png)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
中国古典舞基训,是以古典舞为风格而形成的一套系统、基础的能力训练模式,是一门为培养中国舞教育人才设立的具有四年制本科教育特色的专业基础课程。
三、教学目标在学生原有舞蹈技能的基础上,对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材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使学生具有规范、扎实的基本功。
注重对教学思维的开发和训练,不仅提高学生身体的表现能力、讲解能力和示范能力,同时掌握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教学方法,为今后成为合格的舞蹈教育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四、教学基本要求中国古典舞蹈中的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有肢体的深厚功底,本课程正是通过系统的扶把、中间等基础组合训练,要求学生达到肢体既柔韧又有爆发力、既有速度又有控制力,集舞蹈感觉、身体韵律、素质能力、灵敏协调于一体的综合能力。
五、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学期:《基础训练》30学时教学重点和难点:软度和力度是舞蹈专业学生要具备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通过软开度的搬、压、踢、控等训练,帮助身体能力迅速成长。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技巧性,防止肌肉拉伤或骨骼损伤。
同时要注意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是增强能力的必须要求。
力度动作需要软度动作作支撑,因此这两项的训练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训练时一定要相互结合,才能最大化的提高素质能力。
教学内容:1、搬腿、控腿、踢腿(前、旁、后)5学时2、甩腰、下腰、控腰5学时3、行进踢腿(前、旁、后)5学时4、压胯、打胯5学时5、蹲跳、蹦跳、蛙跳5学时6、腹背肌、侧肌5学时《下肢训练》30学时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下肢练习使腿的关节韧带与肌肉富有柔韧的弹性,这是打牢基础所必不可少的训练。
双腿蹲的身体后背直立很重要,单腿蹲的重心要掌握好。
蹲的过程中注意“撑”的感觉和连绵不断的延续性、延伸性及外开,动作要求规范准确。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_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_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ffb16bca45177232e60a2a0.png)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_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一、蹲的练习“蹲”是腿的屈伸和弯直的训练。
通过蹲的练习使腿的关节韧带与肌肉富有柔韧的弹性,这是男、女舞蹈演员掌握技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不仅跳跃要有弹性,几乎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蹲的动作。
同时“蹲”还具有增强后背力量的作用。
教材内容:双腿蹲:1、小八字步半蹲、全蹲2、大八字步半蹲、全蹲3、踏步半蹲、全蹲4、弓箭步蹲(正、旁)5、移动穿掌扑步(男)单腿蹲:1、端腿蹲2、掖腿蹲3、跨腿蹲4、环动掖腿蹲(旁腿环动到后面成后抬腿后再掖蹲的动作)教材的组织范围:1、“蹲”是离把练习的第一个动作,要求练习时的动作徐缓、连贯。
因此,宜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
2、分别将双腿蹲或单腿蹲中的(2)至(4)项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双腿蹲可与下列动作组合起来:大八字步的前、后、旁下腰及涮腰。
在小八字步蹲和大八字步蹲之后立半脚尖。
蹲后接90度以上前、旁、后腿的舞姿。
4、单腿蹲可与下列组合练习:单腿前、后下腰。
踏步旁下腰;大踏步旁下腰。
蹲后接90度以上的前、旁、后腿,斜探海,后腿侧身等的碾转。
蹲后接各种单腿变身和90度以上的抬腿环动动作。
二、腰的练习腰是身体运动和舞蹈动作的轴心,而腰的动作又是掌握繁难舞姿和技巧的动作基础,如:风火轮、卧鱼、斜探海、探海、紫金冠跳、双飞燕跳以及翻身......等都是以腰为主的动作。
腰的训练目的是增强舞蹈演员腰部柔韧性和灵活性。
此外,腰的动作也常是舞台表演上直接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1、大八字步前、旁、后下腰2、丁字步拧腰3、大八字步涮腰(女,1-3次)4、弓箭步涮腰(男,1-3次)5、踏步旁腰6、大踏步旁腰7、单腿重心前、后下腰8、单腿跪前、后下腰9、卧鱼10、八字步风火轮(女,1-3次)11、弓箭步风火轮(男,1-3次)教材的组织范围:1、腰的训练先可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然后再用快速音乐,这样可以训练腰部具有灵巧的运动能力。
2、可将两项以上不同舞姿的腰的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古典舞教学大纲模板
![古典舞教学大纲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772cd7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e.png)
古典舞教学大纲模板
以下是一个古典舞教学大纲的模板。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具体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可能需要根据您的需求和目标进行调整。
第一阶段:基础训练(12个月)
1.身体准备与热身:进行必要的身体伸展和热身活动,为后续的训练做好准备。
2.基础舞蹈技巧:学习基本的舞蹈步伐、转身和跳跃等技巧。
3.音乐节奏理解:培养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以便在舞蹈中更好地表达韵律。
4.舞蹈历史与文化:介绍古典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对舞蹈的理解和欣赏。
第二阶段:舞蹈技巧提升(34个月)
1.舞蹈组合与变奏:学习并练习各种舞蹈组合和变奏,增加舞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身体控制与平衡:学习控制身体和保持平衡的技巧,提高舞蹈的表现力。
3.情感表达:学习如何在舞蹈中表达情感,使舞蹈更有感染力。
4.舞蹈服装与道具:介绍不同类型的舞蹈服装和道具,并学习如何使用它们。
第三阶段:舞蹈剧目排练(56个月)
1.剧目选择与排练:选择一部古典舞剧目,并进行排练。
排练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熟悉并理解剧目的情感、故事和人物。
2.舞台表现力培养:学习如何在舞台上展现自己,包括表情、动作和与观众的互动等。
3.团队协作:在排练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部舞蹈作品。
第四阶段:评估与总结(1个月)
1.舞蹈表演评估:学生进行一次公开的舞蹈表演,由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学生也可以通过观看自己的表演来评估自己的进步。
2.学习总结与分享:学生总结自己在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分享自己对古典舞的理解和学习经验。
古典舞技术基训教案
![古典舞技术基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445f2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e.png)
古典舞技术基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和热爱。
2.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和动作,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提高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和舞台表现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集体协作能力和舞蹈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古典舞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舞蹈形式,起源于欧洲宫廷舞厅,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学生需要了解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了解古典舞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培养对古典舞的兴趣和热爱。
2.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和动作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和动作是学习古典舞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和动作,包括站姿、跳跃、转身、臂部动作等,提高他们的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
3.音乐感和节奏感的培养古典舞是一种需要配合音乐节奏的舞蹈形式,学生需要培养音乐感和节奏感,提高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和舞台表现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现古典舞的韵律美和舞蹈魅力。
4.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古典舞通常是由多人组成的舞蹈团队共同完成的,学生需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集体协作能力和舞蹈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古典舞的表演和演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讲解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和动作,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传授古典舞的表演技巧和舞蹈技能。
2.示范法老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和动作,演示古典舞的表演技巧和舞蹈技能,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古典舞的表演要领和舞蹈技巧。
3.练习法通过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和动作练习,培养他们的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舞蹈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了解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讲解古典舞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和热爱。
大学古典舞基训教案
![大学古典舞基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659e5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b.png)
课时:2课时教学班级:舞蹈专业本科一年级授课教师:XXX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动作要领,培养良好的舞蹈感觉。
2.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舞蹈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1. 古典舞基本站姿、手位、步位训练2. 古典舞基本步伐练习3. 古典舞基本舞姿练习4. 古典舞组合练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热身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身拉伸运动,包括头部、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
2. 学生进行关节活动,如手腕、脚踝等。
二、基本站姿、手位、步位训练1. 教师讲解基本站姿的要求,学生跟学并练习。
2. 教师讲解基本手位、步位的要求,学生跟学并练习。
三、基本步伐练习1. 教师讲解基本步伐的动作要领,学生跟学并练习。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步伐组合练习,如“小八字步”、“大八字步”、“点步”等。
四、基本舞姿练习1. 教师讲解基本舞姿的动作要领,学生跟学并练习。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舞姿组合练习,如“云手”、“鹤步”、“探海”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基本站姿、手位、步位、步伐和舞姿。
2. 学生进行动作展示,教师点评。
二、组合练习1. 教师讲解组合动作,学生跟学并练习。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组合练习,如“孔雀开屏”、“霸王卸甲”等。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基本站姿、手位、步位、步伐和舞姿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古典舞的基本动作要领。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熟练掌握基本动作要领。
2. 针对所学动作,进行自我练习,提高舞蹈技巧。
古典舞基训讲课教案
![古典舞基训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3ef8a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c.png)
古典舞基训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爆发力,提高舞蹈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古典舞基本概念介绍2. 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身韵、手法、步法、身法等3. 古典舞表演技巧:表情、情感、节奏、风格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典舞基本功的训练和掌握,古典舞表演技巧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爆发力的培养,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地面平整,配备音乐播放设备。
2. 教学道具:把杆、镜子、音乐光盘或U盘。
3. 学生着装:舞蹈服、舞蹈鞋,要求舒适、便于运动。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功训练(15分钟)教师示范并讲解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方法,包括身韵、手法、步法、身法等。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表演技巧教学(10分钟)教师讲解古典舞的表演技巧,包括表情、情感、节奏、风格等。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4.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段古典舞音乐,运用所学的动作和技巧进行组合练习。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加强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和爆发力的培养。
7. 课堂延伸(可选)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展示所学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老师观摩,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评估学生在古典舞基训课程中的学习效果,包括动作技能、表演能力、课堂参与度等。
2. 评价方法:观察法:教师在课堂中实时观察学生的动作准确性、协调性和表现力。
古典舞基训教案模板范文
![古典舞基训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e5e3a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9.png)
一、课程名称:古典舞基训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古典舞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及手臂的基本姿态。
2. 通过基础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和稳定性。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舞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对象:古典舞初学者四、教学课时:8课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古典舞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手型训练:讲解手型、手位的基本要求,进行实操练习。
3. 基本脚型训练:讲解脚型、脚位的基本要求,进行实操练习。
4. 手臂基本姿态训练:讲解手臂的基本姿态,进行实操练习。
第二课时:1. 基本手型、脚型巩固训练。
2. 手臂基本姿态巩固训练。
3. 基本步伐训练:讲解步伐的基本要求,进行实操练习。
第三课时:1. 基本手型、脚型巩固训练。
2. 手臂基本姿态巩固训练。
3. 舞蹈组合练习:结合所学动作,编排简单的舞蹈组合。
第四课时:1. 基本手型、脚型巩固训练。
2. 手臂基本姿态巩固训练。
3. 舞蹈组合练习:提高难度,编排更复杂的舞蹈组合。
第五课时:1. 基本手型、脚型巩固训练。
2. 手臂基本姿态巩固训练。
3. 舞蹈组合练习:加入跳跃、旋转等技巧。
第六课时:1. 基本手型、脚型巩固训练。
2. 手臂基本姿态巩固训练。
3. 舞蹈组合练习:提高技巧难度,加入更多舞蹈元素。
第七课时:1. 基本手型、脚型巩固训练。
2. 手臂基本姿态巩固训练。
3. 舞蹈组合练习:进行完整的舞蹈表演。
第八课时:1. 基本手型、脚型巩固训练。
2. 手臂基本姿态巩固训练。
3. 舞蹈组合练习:进行舞蹈表演,总结学习成果。
六、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学生跟随学习。
2. 实操法:教师示范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3. 组合法:将所学动作进行组合,形成舞蹈。
4. 演示法: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参与度等。
2. 动作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及手臂基本姿态的掌握情况。
古典舞基训教案模板范文
![古典舞基训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cf597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b.png)
一、课程名称:古典舞基训二、课时安排:40分钟/一课时三、教学对象:古典舞爱好者或学员四、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舞蹈表现力。
五、教学内容:1. 舞蹈基本站立姿势训练2. 手型、手位训练3. 脚型、脚位训练4. 基本动作组合训练5. 舞蹈呼吸训练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舞蹈基本站立姿势、手型、手位、脚型、脚位。
2. 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节奏感、舞蹈表现力。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 师生问好,简短介绍本节课内容。
2. 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准备进入课堂学习。
二、舞蹈基本站立姿势训练1. 教师示范舞蹈基本站立姿势,学生跟学。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手型、手位训练1. 教师讲解手型、手位的基本要求,学生跟学。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脚型、脚位训练1. 教师讲解脚型、脚位的基本要求,学生跟学。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基本动作组合训练1. 教师示范基本动作组合,学生跟学。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舞蹈呼吸训练1. 教师讲解舞蹈呼吸的基本要求,学生跟学。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与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加强练习。
2. 针对本节课的难点,进行针对性练习。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有序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功,提高舞蹈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舞蹈素养。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案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853ed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2.png)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案教案标题: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3. 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重点:1. 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2. 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理解和表演。
2. 学生的舞蹈技巧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和视频资料。
2. 教学道具:镜子、音响设备、舞蹈服装等。
3.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
教学过程:引入:1. 制作一份简短的PPT,介绍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引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兴趣。
基本姿势和动作:1. 分发学生舞蹈手册,讲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包括站姿、手势、步法等。
2. 在镜子前进行示范,要求学生模仿并跟随动作。
3.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观摩并互相指导。
舞蹈技巧训练:1. 针对每个基本动作,设计相应的技巧训练。
例如,提高舞蹈姿势的稳定性、增强舞蹈动作的连贯性等。
2.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技巧训练,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舞蹈创作与表演:1. 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创作,鼓励他们根据所学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进行编排。
2. 分组表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舞蹈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学生在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进步和收获。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中国古典舞,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和建议。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观看中国古典舞的专场演出,增加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2. 鼓励学生参加舞蹈比赛或演出,提供相关的参赛指导和支持。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2. 对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进行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古典舞基训组合教案大学
![古典舞基训组合教案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6e5e585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4.png)
教学对象:大学舞蹈专业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舞蹈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表现力。
3. 激发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增强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1. 古典舞基本动作:蹲、踢、压、转等。
2. 古典舞组合动作:蹲组合、踢组合、压组合、转组合等。
3. 古典舞的呼吸和身体协调性训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热身活动1. 压腿:前后腿、旁腿、后腿。
2. 踢腿:前后腿、旁腿、后腿。
3. 腰腹肌训练:转腰、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4. 压肩、开胸、勾绷脚等地面训练。
二、基本动作训练1. 蹲:学习蹲的基本姿势,练习蹲的稳定性。
2. 踢:学习踢的基本姿势,练习踢的力度和速度。
3. 压:学习压的基本姿势,练习压的柔韧性和稳定性。
4. 转:学习转的基本姿势,练习转的幅度和速度。
三、组合动作训练1. 蹲组合:练习蹲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2. 踢组合:练习踢的力度和速度,以及组合动作的协调性。
3. 压组合:练习压的柔韧性和稳定性,以及组合动作的协调性。
4. 转组合:练习转的幅度和速度,以及组合动作的协调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回顾蹲、踢、压、转等基本动作。
2. 复习蹲组合、踢组合、压组合、转组合等组合动作。
二、呼吸和身体协调性训练1. 学习古典舞的呼吸方法,掌握慢吸慢呼、快吸慢呼的运用。
2. 练习身体协调性,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三、组合动作完整训练1. 蹲组合:练习蹲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以及组合动作的协调性。
2. 踢组合:练习踢的力度和速度,以及组合动作的协调性。
3. 压组合:练习压的柔韧性和稳定性,以及组合动作的协调性。
4. 转组合:练习转的幅度和速度,以及组合动作的协调性。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提高舞蹈技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组合动作中的协调性和表现力。
古典舞基训课教案
![古典舞基训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dd8cd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6.png)
古典舞基训课教案古典舞作为艺术中最贵重、最完美的形式之一,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
它注重身体的柔韧度和力量,并通过精细的动作和仪态来表达情感。
在这个教案中,我将分享古典舞基训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态和动作,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古典舞基础。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古典舞姿势,如站姿、坐姿和手臂动作等。
2. 培养学生的柔韧性和力量,以增强他们的舞蹈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舞蹈节奏的掌握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热身操:以适当的节奏和音乐为背景,开展热身操,包括头部、颈部、肩部、腰部和腿部的旋转和伸展动作,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准备学生进行后续的舞蹈训练。
2. 姿势训练:简化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引导学生正确站立,要求脊柱挺直、肩部放松并下沉,双臂微微前伸,姿势优雅。
同时,教导学生正确的坐姿,让他们感受到上半身的放松和下半身的稳定。
3. 手臂动作:通过一系列的手臂动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古典舞中常用的手臂姿势。
例如,“胸前花”动作,要求学生双臂自然下垂,在胸前画出一个圆弧形状的花朵。
另外还可以训练“扇子”动作和“流水”动作等。
4. 基本步伐: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舞的基本步伐,如行走、转体和跳跃等。
通过简单的编排,让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实践这些基本步伐,并逐渐加深对舞蹈节奏的感知。
5. 整合训练:将前面所学内容进行整合,编排一段简单的古典舞动作。
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整套动作。
通过不断练习和反复排练,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古典舞的基本技巧和动作流程。
三、教学方法:1. 演示法: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并帮助他们理解古典舞的要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合作演示,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和观察,以提高技巧。
2. 创造性活动:设置一些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如让学生自由发挥编舞,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示古典舞的美。
女士古典舞舞蹈教学大纲
![女士古典舞舞蹈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56dca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5.png)
女士古典舞舞蹈教学大纲女士古典舞舞蹈教学大纲古典舞是一门优雅而独特的舞蹈形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的欧洲宫廷。
如今,古典舞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喜爱。
对于那些对古典舞充满热情的女士们来说,学习古典舞是一种展现自己优雅和魅力的方式。
为了帮助女士们更好地学习古典舞,我们制定了以下女士古典舞舞蹈教学大纲。
第一阶段:基础动作和姿势在学习古典舞之前,女士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动作和姿势。
这些动作和姿势包括:立正姿势、平行站立姿势、转身、转体、抬腿、弯腰、弯膝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动作和姿势,女士们可以逐渐熟悉古典舞的基本技巧和要领。
第二阶段:舞蹈组合和编排在掌握了基础动作和姿势之后,女士们可以开始学习一些舞蹈组合和编排。
舞蹈组合是由一系列动作和姿势组成的,通过这些组合可以展现出舞者的技巧和表达力。
在学习舞蹈组合和编排的过程中,女士们需要注重动作的流畅性和舞蹈的整体效果。
第三阶段:舞台表演和表情古典舞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舞蹈动作的优雅和精准,还在于舞者能够通过舞台表演和表情来传达情感和故事。
在这个阶段,女士们需要学习如何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她们需要学会运用面部表情、眼神交流和身体语言来表达舞蹈所要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阶段:舞蹈技巧的提高和创新在掌握了基础技巧和舞台表演之后,女士们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舞蹈技巧和创新能力。
她们可以学习更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和组合,挑战自己的极限。
同时,她们也可以尝试创新,将自己的个性和创意融入到舞蹈中,创造出独特而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总结女士古典舞舞蹈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帮助女士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古典舞的技巧和要领。
通过按照这个大纲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女士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展现出优雅和魅力。
古典舞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传承。
希望女士们在学习古典舞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舞蹈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并将古典舞的精髓传承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学院《古典舞基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本课程为舞蹈学(舞蹈表演与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课程总学分:先修课程:开课学期:3-6学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培养方向,在有效时间内,对中国古典舞进行比较全面的接触、了解并系统训练,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技术技巧,并能充分体现古典舞的风格韵律,为今后的舞台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中国古典舞舞种的特性需要,以中国古典舞审美意识为基点,在明确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属性的原则下,确定训练的目的和手段,使学生掌握较宽泛的舞蹈技能与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具有规范扎实的基本功和技术技巧,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本课程不仅提高学生身体表现能力、讲解能力及示范能力,还培养学生的答疑纠错能力和因材施教的组织实施教材的能力,为今后成为合格的舞蹈人才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第一单元(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是为培养中国古典舞演员而设立的专业课,根据舞蹈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即为民族舞剧培养主要演员,为国家级院团输送高精、尖的舞蹈人才,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中国古典舞最具训练性和表现性的少而精教材以及训练手法,使学生在原有的舞蹈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开发人体的柔韧、力量、速度、灵活耐力以及艺术素质方面的潜能,以达到具有中国古典舞审美特点的动作姿态,高难度技术技巧和综合性的表现能力之目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为适应古典舞幅度大、能力强的特点,解决腰、腿、肩、髋关节的软开度训练,以适应本课程的要求,并能准确掌握古典舞体态、动作规格用力方法,对各类单一技术技巧——跳跃、翻身、旋转进行开范和完整性技术动作的掌握。
(三)主要内容(一)二年级内容1.头、眼(1)头的基本位置:正中位中上位中下位(左)侧中位侧上位侧下位(右)侧中位侧上位侧下位左转位右转位左偏位右偏位(2)眼的基本位置:正中位、中上位、中下位、左侧位、右侧位(3)头的基本动作:低头、仰头、左右转头、立圆转头、甩头(4)眼的基本动作:左右横线环视、上弧线、下弧线、立圆环视2.上肢基本位置和动作(1)手形:拳、掌(2)手位:按掌位(单、双)、山膀位(单、双)、托掌位(单、双)、斜托掌位(向里向外)、插腰位、摊掌位(3)指腕部动作:压指、提压腕(4)肘部动作:三节屈伸臂、双幌臂、里外分手(单、双、手心向里、手心向下)(5)肩部动作:拉肩(双手交叉)、压肩、提肩、垂肩、裹肩、展肩、转肩(向前、向后)3.下肢位置与动作(1)脚形:勾脚、绷脚、擓脚(2)脚位:正步、小八字步、大八字步、踏步(半绷、全绷)、一字位、大一字位(二位)、一字交叉(四位、五位)、丁字步、前点步、旁点步、后点步(3)脚趾及脚动作地面:屈伸脚趾、勾绷脚、里外环动、撇擓站立:压脚趾、压脚腕、勾绷脚、擦地(前、旁、后)、立半脚尖(单、双)(4)膝关节动作地面:前吸腿(单、双)、旁吸腿(单、双)、端抱腿站立:一字位蹲、大一字位蹲(二位蹲)、一字交叉蹲(四位蹲、五位蹲)、单腿蹲、踏步蹲、卧云、前吸腿(25度、45度、90度)、旁吸腿(25度、45度、90度)、后吸腿(25度、45度、90度)4.下肢动作(1)地面:竖叉、横叉、角拄搬腿(前旁后、绷脚、勾脚、吸搬、直抬搬)直伸腿(前旁后)吸伸腿(前旁后)环动(半环动、里外)转动(里外)转体(前变旁、旁变后、后变旁、旁变前)(2)站立:点地(慢快、前旁后、25度、45度、90度)直伸腿(前旁后:25度、45度、90度 120度 160度)吸伸腿(前旁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环动(点地:25度、45度、90度;前环旁、旁环后、后环旁、旁环前)搬腿(前旁后:180度;吸搬、压搬、绷脚、勾脚)压腿(前旁后:绷脚、勾脚;支撑腿蹲、直、半脚尖)踢腿(前旁后:25度、45度、90度 160度;绷脚、勾脚)弹腿(前旁后:25度、45度、90度)5.躯干动作(1)胸腰地面:仰卧式挑胸腰、坐式前旁后胸腰、俯卧式起胸腰、侧卧式旁腰站立:一字位、大一字位、交叉位、点步上耗腰(前旁后);半脚尖上耗腰(前旁后);胸腰环动(1/4 、1/2 、完整)(2)中腰地面:跪下腰、跪地腰环动、跪地前后波浪腰、俯卧式双手抓脚耗腰、竖叉前后腰、横叉旁腰站立:前腰90度、180度;旁腰90度;后腰90度;一字位、大一字位、交叉位、八字步、前点步上耗前旁后腰;中腰环动1/4和1/2;单腿跪下腰;左右拧腰6.舞姿(1)基本舞姿直身:前吸腿45度、90度;旁吸腿45度、90度(脚在前、后);前腿;旁腿;后腿拧身:拧身前吸腿、姿态斜腰、大掖步、立身射燕、斜探海、大射燕(拧仰身、拧俯身)俯身:正探海(2)舞姿控制的辅助动作:支撑腿不动、支撑腿碾转、移动重心(蹲到直、直到蹲、与半脚尖结合)7.旋转(1)原地:坐式及扶把左右甩头练习;站立式原地碎步甩头练习(1个停、3个停、8个停);吸掖腿转1/4、1/2、一圈、二圈(向里、向外);双腿并立转半圈、一圈(向里、向外)(2)行进:平转1—2个、平转8—12个8.翻身(1)原地:碎步翻身1/4、1/2;点步翻身1/4、1/2;连续点翻1—6个;踏步翻身1/4、1/2、完整一个(2)行进:串翻身1/4、1/2;分解练习(Ⅰ旁腰到旁腰、Ⅱ前腰—后腰—前腰、Ⅲ后腰—前腰—后腰);串翻身1个、3个、8个9.跳跃(基础功能性跳)(1)小跳:一字位、大一字位、一字交叉位、变位跳、擦地跳(2)中跳:一字位、大一字位、一字交叉位、蹦跳(3)大跳:凌空跃(停在后腿蹲上的单一练习、连续的凌空跃)10.舞姿性跳(1)小跳:射燕跳(原地双起双落、上步单起单落)、前吸腿跳、旁吸腿跳、斜探海跳(原地双起双落、上步单起单落)(2)中跳:大射燕跳(原地双起双落、擦地双起双落、单起单落、连续的)(3)大跳:吸撩腿跃、紫金冠跳11.分腿摆腿跳(1)小跳:分腿(前移、旁移、后移)、劈腿(前后、旁)(2)中跳:分腿(前移、旁移、后移)、劈腿(前后、旁)12.翻身和转体跳(单腿变身落后腿)(二)三年级内容1.头眼(1)头的基本动作:再旋转及翻身中快速甩头,起发力及产生速度的动作(2)眼的基本动作:收、放、定神2.上肢基本位置和动作(1)手形:单指、双指(2)指腕部动作:外平分手、里平分手、小盘腕、小五花(3)肘部动作:平抹手、大盘腕、双盘腕(4)肩部动作:摇臂、大刀花、大云手、穿手、风火轮3.下肢位置和动作(1)脚位:弓箭步(前、旁)、大掖步、扑步(2)脚趾及脚动作:擓脚、撇脚、脚腕转动(向里、向外)、快压脚趾、快压脚腕(3)膝关节动作:端腿(抱、控)、快卧云、小弹腿(前、旁、后)、大弹腿(前、旁、后)、小吸撩腿(前、旁、后)、中吸撩腿(前、旁、后)、大吸撩腿(前、旁、后)4.下肢动作(髋关节、站立)前后摆动(点地25度、45度、90度、160度)单腿变身(前变旁、旁变后、后变旁、旁变前;25度、45度、90度)前变后落卧云、前变后落射燕踹燕变探海、探海变踹燕环动(前环旁、旁环后、后环旁、旁环前;前环后、后环前160度;躺身大蹁腿90度、160度)踢腿(160度、十字腿、蹁腿、盖腿、紫金冠、掀身后腿)搬腿(前、旁、后、直抬搬、踢搬)弹腿(前、旁160度,后120度)吸撩弹(前、旁160度,后120度)5.躯干动作(中腰)前弓步(前腰、后腰)、旁弓步(旁腰)、前点步蹲(后腰)、在各脚位上做完整的腰环动、云肩转腰、前后旁波浪腰、拧仰与拧俯(可结合大掖步、端腿展翅、射燕舞姿)、担腰、甩腰、前吸撩腿点地快下腰、前吸撩腿点地下腰接直抬后腿到探海或冲天炮6.舞姿(1)基本舞姿拧身:拧身后腿、拧身探海、掀身探海躺身:踹燕90度、160度、旁腿躺身俯身:端腿展翅、冲天炮仰身:仰身旁吸腿、紫金冠仰身(2)舞姿控制的辅助动作碾转中变换舞姿碾转中加变身转体7.旋转(1)原地:端腿转(一圈、二圈)、后腿转、拧身后腿转、大掖步转、斜探海转、掖腿仰身转、碎步仰身转、紫金冠仰身转、旁腿跳转、旁腿转、旁吸伸腿转(2)行进:平转16—32个(3)原地复合转:正掖腿转上步接反掖腿转、正反掖腿转接并腿转、旁腿转接掖腿转两圈、旁吸伸腿转接掖腿转或端腿转、旁腿转接反大掖步转、后腿跳转接斜探海转、后腿立转接斜探海转(4)行进复合转:平转接掖腿转、平转正掖腿转接反掖腿转、平转涮腰大掖步转落卧云、平转蹦子(5)圈上技巧:平转、平转接掖腿转(6)特殊技巧:前空翻、侧空翻8.翻身(1)原地:踏步翻身连续2—3个、正反踏步翻身2—3个、点翻身16—32个、点翻接吸腿翻身3—4组、正反吸腿翻身2—3个、刺翻身1—2个(2)行进:串翻身16个、32个(斜线、圆圈)(3)复合翻身:串翻蹦子3—4组9.跳跃(1)基础功能性跳:大跳(凌空跃)(2)舞姿性跳跃中跳:端腿跳、前燕式跳、旁燕式跳、大射燕跳左右连续大跳:拧身紫金冠跳、凌空跃紫金冠跳、吸撩腿紫金冠跳、燕式紫金冠跳10.分腿、摆腿跳(1)小跳:劈腿跳(变换前后旁、加转身变方向)、摆腿跳(前换前、后换后)(2)中跳:摆腿跳(踢旁换后大射燕跳、后换后斜探海跳、摆腿跳)11.翻身和转体跳(1)小跳:转体斜探海跳、翻身斜探海跳(2)中跳:转体:单腿变身(落大掖步、落卧云)、剪式变身跳..三、实践(实验)教学内容(一)实践(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践(实验)主要内容(三)实践(实验)仪器设备多媒体四、考核方式与要求采用考查与考试的方式,采用集中授课集体观摩的形式进行。
评分的方法,由任课教师提出学生的考试成绩,经院各专业督导组研究确定。
(一)成绩评定总则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二)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考勤占10%、作业占20%)。
(三)期末考核与要求1.期终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由教研室统一命题、题库命题和任课教师命题相结合进行。
2.考试时限:120分钟。
五、教材与主要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