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发展史
混凝土工程历史回顾
![混凝土工程历史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3059996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8.png)
混凝土工程历史回顾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材料。
它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改变了建筑业的面貌,也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混凝土工程的历史,并探讨其对建筑领域的重要性。
一、混凝土的起源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远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就利用含有胶结材料的混合物来建造耐久的结构。
当时的混凝土主要使用石灰、沙子和水混合而成。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人们开始探索混凝土的性质,并在建筑中大规模应用混凝土结构。
二、混凝土工程的兴起混凝土工程在现代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钢铁生产技术的进步为混凝土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824年,英国建筑师Joseph Aspdin发明了“现代水泥”,这是混凝土工程中最重要的胶结材料之一。
之后,人们开始构思、设计和建造更加复杂和耐久的混凝土结构,如大坝、桥梁和高层建筑。
三、混凝土工程的现代化发展20世纪是混凝土工程领域的革命性时期。
在20世纪初,人们发现加入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1903年,法国工程师François Hennebique将钢筋混凝土技术引入建筑领域,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推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随着新材料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土工程在20世纪迎来了全面的现代化。
四、混凝土工程的应用领域混凝土工程在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方面,混凝土用于建造住宅、办公楼、商业中心、学校和医院等各类建筑物。
在基础设施方面,混凝土用于修建道路、桥梁、隧道、码头和机场跑道等。
此外,混凝土还在水坝、发电厂和核电站等重要工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五、混凝土工程的优点和挑战混凝土工程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重大的荷载和长时间的使用。
其次,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良好隔热和防水性能的材料,能够提供舒适和安全的室内环境。
混凝土历史
![混凝土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0bd70b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5.png)
混凝土历史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和水等材料经过配制、搅拌、浇注、凝固而成的人造材料。
它具有优异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和耐火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领域。
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混凝土的应用也逐渐得到推广和改进。
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时期。
在这个时期,古埃及人发现将河沙、黏土和水混合后,可以制成一种坚硬的材料,用于修建金字塔和其他建筑。
这种材料被称为“埃及石”,是混凝土的前身。
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是混凝土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石灰、石粉和沙子等材料制作混凝土。
而在罗马帝国时期,混凝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重大突破。
罗马人发明了一种称为“波茨兰水泥”的材料,它是由石灰和火山灰混合而成,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在罗马帝国时期,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和水利工程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罗马斗兽场和万神殿。
中世纪时期,混凝土技术逐渐衰落,人们更多地使用石材和砖块来建造建筑物。
直到19世纪初,混凝土技术才得到重新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发明了水泥,使得混凝土的制作更加便捷和经济。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混凝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现代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材料之一。
20世纪是混凝土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通过添加不同的材料和添加剂,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
例如,添加钢筋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添加化学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和耐化学侵蚀性能。
此外,人们还研发出预应力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材料,进一步推动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混凝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人们开始使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复杂形状的混凝土结构的制造。
这些创新为混凝土的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埃及、希腊和罗马,到现代的工业化生产,混凝土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混凝土的历史
![混凝土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5e2fe00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d.png)
混凝土的历史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下面我们来看看混凝土的历史发展。
古代时期在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类似于混凝土的建筑材料。
他们使用了一种由沙子、碎石和石灰混合而成的材料,在太阳下暴晒后硬化成坚固的结构。
这种材料虽然不同于现代混凝土,但可以看作是混凝土的前身。
罗马时期在古罗马时期,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罗马工程师发展出了一种称为“波坎”的混凝土,由水泥、砾石和沙子混合而成。
他们用这种混凝土建造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如斗兽场、浴场和桥梁。
这些建筑至今仍然屹立在现代世界,证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中世纪在中世纪,混凝土的应用有所减少,主要是由于建筑技术的停滞。
但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重新发现了古罗马时期的建筑技术,混凝土再次被广泛应用。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水泥的生产也得到了改进,使混凝土变得更加坚固和耐用。
现代时期在现代,混凝土已成为建筑领域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例如高强度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出现。
这些新材料使得建筑更加安全、耐久,在高楼大厦、桥梁、隧道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展望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应用将会继续扩大。
人们在不断研究新型混凝土材料,如自修复混凝土、透明混凝土等,希望能够满足未来建筑领域对更高性能、更环保的需求。
混凝土的历史虽然已有数千年,但它仍在不断演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混凝土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建筑材料,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它的历史充满了传奇和辉煌,同时也展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混凝土将继续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关于混凝土的历史及其发展
![关于混凝土的历史及其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48d4e7aa76e58fafab003dc.png)
关于混凝土的历史及其发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概述在土木工程的建设材料中,用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应首推混凝土。
现在,混凝土更加越来越多地应用研于现代工程建设之中,各项大小工程项目的建设都离不开混凝土材料。
同时,混凝土也同其他很多项目的发展一样,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生态问题、环保问题、节能问题等等。
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既要保持科学发展的态势,又要适应人类的环保、生态、绿色发展需要。
二、混凝土的历史1.混凝土的产生混凝土问世的历史,如果从广义的角度,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象古埃及、古罗马和我国的古代,人们就探索用石膏、石灰和火山灰为胶凝材料,用烧石灰、烧粘土、烧石膏等材料配制成混凝土。
尽管不能与现在的混凝土相比,但说明混凝土的制作和探索在古代就开始萌芽了。
当然,真正意义上的混凝土产生,应以1824 年水泥的发明和以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的混凝土开始,混凝土工程与混凝土技术才真正意义地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史。
2.混凝土的发展历史首先是不断探索和发明的时期。
1824 年,英国人发明了水泥,之后围绕水泥的生产开创了水泥工业,水泥的品种逐渐增多,不再是单一的硅酸盐水泥,用各种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也开始大量地使用。
法国人在1850 年用钢筋网建造了第一条小水泥船,1887 年英国人首次发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方法。
从此,钢筋混凝土的时代和对混凝土材料科学探索时期开始了。
1918 年,美国人建立子水灰比强度公式,1930 年瑞士人应用数理统计法,提出了混凝土强度与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之间的关系,后来混凝土强度增长与胶空比的关系得到确立。
揭示了混凝土强度与毛细空隙的关系。
第二是不断提高和完善时期。
1928 年,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理论在法国被提出,1934 年,干硬性混凝土在前苏联被开发出来,从此,预应力混凝土和干硬性高强度混凝土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于工程之中。
混凝土的历史
![混凝土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2b49b6d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d.png)
混凝土的历史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业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此文档中,我们将了解混凝土的历史,从其早期的使用到现代混凝土的发展。
早期的混凝土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约公元前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埃及人开始使用类似于混凝土的材料建造房屋和其他建筑。
他们使用的混合物包括石灰、水和粘土。
这种混合物可以变硬并保持坚固状态。
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人开始使用一种称为“模印砖”的材料,它是由泥土、稻草和其他材料制成。
这种材料可以硬化并形成建筑元素,如墙壁和柱子。
混凝土的使用在古代罗马时期变得更加普遍。
罗马人开始使用石灰、水和砂浆制成的混凝土,用于建造许多著名的结构,如斗兽场和万神殿。
他们发明了水泥,可以减少材料中的水分,从而使混凝土更加坚固和耐用。
中世纪的混凝土在中世纪时期,混凝土的使用并没有像在罗马时期那样广泛。
由于技术和缺乏适当的材料,混凝土的用途变得更加局限。
然而,一些建筑师还是尝试使用混凝土建造一些建筑,如教堂和城墙。
在文艺复兴时期,混凝土的使用重新兴起。
人们开始使用石灰、水和石头制成的混凝土建造更多的建筑。
这种混合物可以硬化并形成更复杂的结构,如圆顶和拱门。
现代混凝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混凝土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
现代混凝土现在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水泥、砂、石子和其他添加剂。
这些材料结合起来可以形成更高效、更强大的混凝土结构。
利用现代混凝土的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是1964年在美国纽约建造的弗莱德建筑。
它是一座110层的摩天大楼,使用了约200,000立方码的混凝土。
现代混凝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可持续性。
现在,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被认为是对环境的可持续影响之一。
许多公司和国家正在寻找新的方法来生产可持续混凝土,例如使用再生碎料、添加纤维和采用节能技术。
总结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一直在尝试制造更耐用、更强大的建筑材料。
罗马时期的混凝土仍然被认为是最坚固、最耐用的混凝土之一,但现代混凝土变得更加高效、强大和可持续。
混凝土发展史及应用
![混凝土发展史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23a0a5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3.png)
混凝土发展史及应用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矿渣粉和掺合料等组成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结构部件。
混凝土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至今依然是建筑领域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古代文明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掌握了一种以石灰和河沙为主要材料的“小麦糊”,这种材料的制作工艺非常简单。
在公元前2000年,古巴比伦人开始使用黏土和灰浆的混合物制作建筑物,这也可以看作是混凝土的鼻祖。
而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开始利用石灰和火山灰作为粘合剂,生产出类似于现代水泥的材料,并用于建造城市和其他重要的公共建筑。
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的制作技术不断改进。
在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们开始使用“罗马式混凝土”,这种混凝土材料是由石灰石和焦石石膏混合而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到了18世纪,英国人约瑟夫·阿斯浦等人开始研究和使用“约翰·苏罗布混凝土”,这种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和砾石组成,通常用于建造船坞和伦敦塔桥等大型工程。
到了19世纪,混凝土的制作技术得到了重大的突破。
1830年,法国工程师约瑟夫·路易·兰斯开发出了一种以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的水泥,被称为“兰斯水泥”。
这种水泥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和耐久性,成为后来水泥工业的重要里程碑。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建筑师弗朗茨·冯·埃尔布等人开始研究和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成为现代建筑领域的重要革新。
在20世纪,混凝土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悬索桥、高层建筑、水坝等大型工程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材料不仅强度高,而且施工方便,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设计需求。
此外,混凝土还被广泛用于道路、隧道和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成为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混凝土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完整版)混凝土发展简史
![(完整版)混凝土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b61a0940b14e852459fb5759.png)
混凝土发展简史当代建筑用量最大、范围最广、最经济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发展虽然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却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1824年英国工程师阿斯普丁(Aspdih)获得第一份水泥专利,标志着水泥的发明。
这以后,水泥以及混凝土才开始广泛应用到建筑上。
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进步人士掀起学习西方先进工业技术的高潮,并在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家水泥厂,当时,称水泥为“洋灰”。
19世纪中叶,法国人约瑟夫·莫尼哀(1823-1906)制造出钢筋混凝土花盆,并在1867年获得了专利权。
在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莫尼哀展出了钢筋混凝土制作的花盆、枕木,另一名法国人兰特姆展出了钢筋混凝土制造的小瓶、小船。
1928年,美国人Freyssinet发明了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解决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高、抗折、抗拉强度较低的问题,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
早期混凝土组分简单(水泥+砂+石子+水),强度等级低,施工劳动强度巨大,靠人工搅拌或小型自落实搅拌机搅拌,施工速度慢,质量控制粗糙。
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的广泛应用,是混凝土发展史上有一座里程碑。
外加剂不但可以减少水用量、实现大流动性,使混凝土施工变得省力、省时、经济。
1962年日本服部健一首先将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10)用于混凝土分散剂,1964年日本花王石碱公司作为产品销售。
1971-1973年,德国首选将超塑化剂研制成功,流态混凝土出现,混凝土垂直泵送高度达到310m。
混凝土外加剂大大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使混凝土泵送成为可能。
泵送混凝土的出现,20世纪二战后,机械工业的飞速发展,混凝土生产运输、浇注施工带来了又一场革命。
20世纪末期,出现了集中搅拌的专业混凝土企业,使泵送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搅拌供料有保证。
1978年,在江苏省常州市,中国建成第一家混凝土搅拌站,当时每盘混凝土只能搅拌1立方。
混凝土的发展历史
![混凝土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0870f1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5.png)
混凝土的发展历史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建筑结构等领域。
然而,混凝土并非一蹴而就的产物,它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以时代顺序为线索,探索混凝土的发展历史。
1. 早期混凝土的使用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6500年的新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代,人们开始使用一种由砂、石头、水和粘土混合而成的原始混凝土。
这种混凝土被用于制造简单的建筑物和水沟,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2. 古代文明中的混凝土应用在古代文明中,特别是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混凝土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古埃及人使用混凝土建造了众多宏伟的金字塔和坟墓。
古希腊人则利用混凝土修建了许多耐久的建筑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帕台农神庙。
而古罗马人则以他们的工程技术和工程造诣而著名,他们广泛使用混凝土建设了许多浴场、剧院和大型广场。
3. 中世纪混凝土的衰退然而,随着古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中世纪的到来,混凝土的应用逐渐衰退。
这一时期的建筑主要以石头、砖块和木材为主要材料,混凝土的使用大大减少。
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技术在此期间失去了进一步的发展。
4. 现代混凝土的复兴混凝土的复兴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新材料和技术的发现改变了建筑行业的面貌,也为混凝土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石灰、水泥和砂浆等材料来制造更耐久和坚固的混凝土。
同时,钢筋混凝土的概念也被引入,进一步提升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压能力。
5. 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深入研究,现代混凝土技术不断创新。
适应不同需求的各种类型的混凝土被开发出来,如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自愈合混凝土等。
这些新材料的应用使得混凝土更加耐久、抗风化和环保。
6. 未来发展趋势混凝土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不断巩固,并且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人们对混凝土的性能和环保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混凝土的历史与未来发展
![混凝土的历史与未来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28da17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c.png)
混凝土的历史与未来发展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的重要材料。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而在当今社会,混凝土仍然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同时也面临着不断发展和改进的挑战。
本文将从混凝土的历史起源开始探索,然后讨论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混凝土的历史起源混凝土作为一种材料已存在了几千年。
最早使用混凝土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文明,他们利用含有石灰的砂浆来建造金字塔和其他古老的建筑物。
此后,许多古代文明,包括古希腊和罗马,也开始使用混凝土来构建各种建筑和基础设施。
在古代文明时期,混凝土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
最常见的方法是混合水、沙子和骨料,然后加入某种黏土或石灰作为粘合剂。
这种古代混凝土不仅能提供足够的强度,还能通过精心设计来实现出色的装饰效果。
例如,在古罗马时代,他们使用混凝土建造了许多壮丽的建筑,如凯旋门和斗兽场,这些建筑至今仍然屹立不倒。
二、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混凝土制造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现代混凝土不仅拥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还具备更多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因此,在今天的建筑中,混凝土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结构、基础和装饰性建筑。
1. 结构建筑:混凝土是许多大型建筑项目的首选材料,例如高层建筑、桥梁和隧道。
由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承受重压和外力的情况下,混凝土结构能够保持稳定并提供长期的支撑。
2. 基础建设:混凝土在基础设施领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高速公路、机场跑道和港口码头常常使用混凝土作为坚固的基础结构。
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低维护成本使其成为长期使用的理想选择。
3. 装饰性建筑:除了结构和基础建设,混凝土在装饰性建筑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
现代建筑师利用混凝土的可塑性创造出各种设计和形式,例如采用曲线形状的立面或独特的装饰细节。
同时,混凝土的色彩和质地也可通过染色和抛光等技术进行改变,以满足不同风格和需求。
三、混凝土未来的发展趋势尽管混凝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应用,但它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混凝土发展史
![混凝土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8359e06c850ad02de8041e5.png)
混凝土发展史混凝土发展史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自19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后,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土木工程领域。
建筑用混凝土的发展简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甚至可能在更早的古代文明中已经使用了混凝土及其胶结材料。
但直到1824年波特兰水泥的发明才为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开创了新纪元。
至今仅有160多年的历史。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钢筋混凝土小构件的应用,设计计算依据弹性理论方法。
1801年考格涅特发表了有关建筑原理的论著,指出了混凝土这种材料抗拉性能较差,到1850年法国的兰博特首先建造了一艘小型水泥船,并于1855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
接着法国的花匠莫尼尔在1867年制作了以金属骨架作配筋的混凝土花盆并以此获得专利。
后来康纳于1886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设计手稿。
1872年美国人沃德建造了第一幢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房屋。
1906年特纳研制了第一个无梁平板。
从此钢筋混凝土小构件已进入工程实用阶段。
第二阶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大量应用,设计计算依据材料的破损阶段方法。
1922年英国人狄森提出了受弯构件按破损阶段的计算方法。
1928年法国工程师弗来西奈发明了预应力混凝土。
其后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在分析、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工艺与科研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独特的建筑物,如美国波士顿市的Kresge大会堂,英国的1951节日穹顶,美国芝加哥市的Marina 摩天大楼,湖滨大楼等建筑物。
1950年苏联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制定了“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规程”。
1955年颁布了极限状态设计法,从而结束了按破损阶段的设计计算方法。
第三阶段为工业化生产构件与施工,结构体系应用范围扩大,设计计算按极限状态方法。
由于二战后许多大城市百废待兴,重建任务繁重。
(完整版)混凝土发展简史
![(完整版)混凝土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9dc3397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2.png)
(完整版)混凝土发展简史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
在古罗马人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建造大规模公共建筑方面,如竞技场、浴场和水道等。
由于古罗马人使用的混凝土质量非常高,历经两千多年依旧站立在世,这也说明了混凝土是一种非常耐久的材料。
古代的混凝土主要由水、石灰和沙子混合而成。
但由于古代的技术和设备限制,质量不如现代混凝土。
在现代,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包括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码头等。
这样的广泛应用,是因为混凝土具有以下优点:1. 高强度:混凝土可以在受到外力时承受更大的压力和拉力,其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都很高。
2. 耐久性:混凝土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能力非常强,可以经受住震动、风吹雨打以及氧化的侵蚀。
3. 可塑性:混凝土可以按照不同的要求设计成各种形状,以满足建筑工程需求。
4. 质量稳定:混凝土可以通过科学的掺配来保证其质量,并且生产过程中易于控制。
总的来说,混凝土对建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历程也非常丰富。
随着技术的进步,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工艺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创新,越来越多的建筑结构和工程采用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材料。
在现代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中,有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 常规混凝土常规混凝土是指早期生产和使用的混凝土,其配方比较单一,主要成分是水泥、水、砂和石子,通常称为4S混凝土(指四个成分)。
这种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比较大,因此其成本比较高,但是强度较高,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2. 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指配合比控制更为精确、能够满足特定工程需要的混凝土,其水泥的用量较小,高强度和高耐久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耐腐蚀性能。
这种类型的混凝土在大型桥梁、隧道、塔楼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加入特定掺合料,能够填满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空隙,形成一个无孔的连续结构,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这种混凝土也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公路、铁路、航空场等领域。
混凝土的发展历史
![混凝土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532f29f3f705cc175427090f.png)
1824年,英国的阿斯普丁获得波特兰水泥专利 1830年,混凝土问世 19世纪50年代,法国的朗波获得钢筋混凝土花篮的专利 1887年,科伦首先发表了钢筋混凝土的计算方法,为混凝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1918年,艾布拉姆斯发表了水灰比理论 1925年,利兹发表了水灰比学说和恒定用水量学说,奠定了现代混凝土的理论基础 1928年,法国的佛列西涅提出了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理论,建立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科学理论基 通过外部条件对混凝土进行改性,大大扩展了混凝土的应用范围,被誉为混凝土发展的第二次革命 20世纪60年代,高效减水剂的问世,不仅改善了混凝土的各种性能,而且为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发展 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被誉为混凝土发展的第三次革命。 1990年,美国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混凝土的性能从单纯的重视强度向重视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转 目前各种外加剂、矿物掺合料和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混凝土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 公路、铁路、桥梁及国防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凝土结构的科学理论基础。 凝土发展的第二次革命。 土的施工工艺的发展
视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转变。 工业与民用建筑
混凝土的历史
![混凝土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136ab62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3.png)
混凝土的历史混凝土的历史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和水等原材料组成的建造材料,用于各种建造结构的建造。
它的广泛应用使得混凝土成为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混凝土的起源、用途、创造技术以及对建造行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细化阐述。
一、混凝土的起源混凝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在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发展的阶段,人们已开始使用类似于混凝土的建造材料。
他们使用的材料是一种由石灰、沙子和骨料混合而成的材料,称为“石灰砌块”。
这种材料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建造物的建造,如金字塔等大型建造。
二、混凝土的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的用途逐渐扩展。
在古代,混凝土主要用于建造物的基础和墙体建造,但随着人们对混凝土性能的研究与改进,混凝土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拓展。
现代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造结构的修筑,包括桥梁、大坝、地下结构、管道、堤防等等。
混凝土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三、混凝土的创造技术混凝土的创造技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最早期的混凝土创造是通过手工混合原材料。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混凝土的创造过程逐渐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
现代混凝土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配制、搅拌、浇注和养护等步骤。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其他材料如添加剂、纤维等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四、混凝土对建造行业的影响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对建造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混凝土的优点在于其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此外,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相对简单,能够实现批量生产,降低了建造成本。
此外,混凝土的可塑性使得设计师能够创造出各种形状与结构,提供更多的设计自由度。
五、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1. 混凝土的创造工艺图示2. 混凝土的施工示意图3. 混凝土的主要应用实例照片六、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标准:国家对混凝土性能和配合比等方面制定的标准规范。
2. 施工规范:建造行业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要求及操作规范。
混凝土发展简史
![混凝土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97d1252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1.png)
混凝土发展简史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沙、石料、水泥和其他掺合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它以其优异的性能在建筑、桥梁、道路、隧道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过去的数百年中,混凝土一直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成为了现代建筑工程的基石之一。
下面,我们将回顾混凝土发展的历程,看看它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模样的。
早期混凝土的发展始于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人们利用混凝土制造陵墓和其他石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人将混凝土用于建造庞大的公共建筑,如斗兽场、水渠和道路。
这些具有良好工程质量的混凝土结构在上千年后依然坚固如初,创造了混凝土作为一种持久耐用的材料的信誉。
工业革命推动了混凝土的大规模生产,机械化制造将混凝土生产转变为一个科学系统。
混凝土强度和粘稠度受到研究和实践的重视,生产产量不断增加,使混凝土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房屋和基础设施的成熟材料。
二十世纪初期,改进了混凝土的成分和生产方法,使其更为强韧,具有更持久的优势,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山体公路和深海开采等领域。
20世纪50年代,缺陷级混凝土的应用使得混凝土的设计变得更加优化和适应特定的功能。
而从20世纪70年代起,自结晶混凝土开始应用于环境恶劣的深海和高温环境下,并在耐老化性能和长期性能上超越了传统混凝土的表现。
今天,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许多创新的混凝土产品和生产方法正在不断涌现,使其更加适应复杂场合和需求。
例如,高性能混凝土可用于大桥的建造,微纤维混凝土可用于地下工程的支撑和加固,环保材料应用到混凝土中将其改变成具有净水性和环保性的建材等等。
总的来说,混凝土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意义。
今天,混凝土仍然保持其一贯的优势,成为建筑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相信混凝土将继续不断更新和改进,成为人们更美好的居住环境的建造之基。
混凝土材料的历史演变原理
![混凝土材料的历史演变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2c215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1.png)
混凝土材料的历史演变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混合而成的材料,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混凝土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文将从混凝土的历史演变入手,详细阐述混凝土材料的原理和性能。
二、古代混凝土材料的演变1.早期混凝土材料的发现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一种由黏土和稻草混合而成的材料,用于建造房屋和墓穴。
这种材料被称为“泥砖”,是一种早期的混凝土材料。
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开始使用一种由泥土和麦秆混合而成的材料,被称为“泥砖板”,同样是一种混凝土材料。
2.古希腊混凝土材料的发展古希腊人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开始使用一种由石灰、石子和水混合而成的材料,被称为“硬化混凝土”。
这种混凝土材料被广泛用于建筑工程中,如建造柱子和墙壁等结构。
3.罗马混凝土材料的发展古罗马人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使用混凝土材料,被称为“罗马混凝土”。
罗马混凝土材料的发展是古代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罗马混凝土材料的制作工艺非常先进,主要由石灰、砂、石子和水混合而成。
罗马混凝土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被广泛用于建造大型公共建筑,如圆形竞技场、大教堂和桥梁等结构。
三、现代混凝土材料的发展1.混凝土材料的组成现代混凝土材料主要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混合而成。
其中,水泥是混凝土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使混凝土材料在水的作用下迅速凝固和硬化。
砂和石子则是混凝土材料的骨架,能够增加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水则是混凝土材料的溶剂,能够起到调节混凝土材料水泥含量和固化时间的作用。
2.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现代混凝土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气候条件。
混凝土材料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的含量和质量,而耐久性则取决于混凝土材料的密度和抗渗性。
3.混凝土材料的制作工艺现代混凝土材料的制作工艺非常先进,主要分为两个步骤:混合和固化。
在混合的过程中,将水泥、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凝土浆。
我国混凝土的发展历程
![我国混凝土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42ba4b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e.png)
我国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在隋唐时期,混凝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据历史记载,隋唐时期的大型建筑,如大运河、敦煌莫高窟等,已经使用了石灰、石膏等成分较为复杂的混凝土材料。
这些建筑物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吹雨打之后,依然保存完好,显示出古代混凝土技术的卓越性能。
在明清时期,我国的混凝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明朝时期,混凝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尤其是明代的黄河大堤,采用了包括黄土、黏土、砂石、草木等多种材料进行配合,在明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清朝时期,我国铁路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清朝时期的铁路工程,尤其是京张铁路和京广铁路等工程,采用了大量的混凝土结构,标志着我国混凝土技术的迅速发展。
到了20世纪初,随着西方先进混凝土技术的引进,我国混凝土技术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近代我国的混凝土技术主要受到法国的影响,法国先进的混凝土技术通过工程师的引进和学习,逐渐在我国应用。
例如,中国人自己设计的京杭大运河电动泵站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应用混凝土技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混凝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加快,混凝土材料的供应得到保证,各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逐渐进入成熟阶段。
特别是开放以来,我国的混凝土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发展。
从高速公路、大桥、高层建筑到水坝、核电站、地铁等,混凝土结构成为我国各个领域的主要建筑材料。
同时,我国在混凝土技术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在材料方面,通过添加剂、掺合料等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在设计方面,采用了更加灵活的设计方法,推动了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自动化和模块化。
在施工方面,引进了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总结起来,我国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隋唐、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发展,并在20世纪初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逐步进入现代化的阶段。
特别是开放以来,我国混凝土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各个领域的主要建筑材料。
混凝土的历史
![混凝土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6bbe1f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c.png)
混凝土的历史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骨料和水混合制成的坚固建筑材料。
它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本文将回顾混凝土的历史,并探讨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应用。
1.古代文明的混凝土最早使用混凝土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古埃及。
埃及人发现将水泥与沙子和骨料混合后,可以得到坚硬的建筑材料。
他们使用这种混凝土来建造金字塔和其他宏伟的建筑。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混凝土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希腊人开始使用含有天然凝结材料(例如火山灰)的混凝土来建造庙宇和城市建筑。
而罗马人在希腊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他们引入了水泥,并使用类似现代混凝土的配方来建造大型建筑,如竞技场和浴场。
2.中世纪及近代的混凝土随着古代文明的崩溃,混凝土的应用在中世纪时期出现了停滞。
然而,在文艺复兴时期,混凝土重新回到了欧洲的建筑舞台。
意大利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开始研究混凝土的性能,并开始使用它来建造桥梁、堡垒和教堂。
到了19世纪,混凝土的制造和施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
法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尔西斯将混凝土的强度增强剂和钢筋结构引入了建筑领域,这为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德国工程师弗朗茨·迪尔克森开发出了预应力混凝土,极大地增强了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3.现代混凝土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配方和施工方法也不断改进。
现代混凝土不仅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在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建筑方面,混凝土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从住宅和商业建筑到高层建筑和地下构筑物。
它的强度、耐久性和抗火性使它成为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
在基础设施领域,混凝土用于道路、桥梁、隧道和机场跑道等工程项目。
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压能力使之成为承受重载和恶劣环境条件的理想材料。
此外,混凝土还广泛应用于水坝、发电厂、港口和水处理设施等工程领域。
其可塑性和耐久性使之适用于各种环境和工况。
总结混凝土是一种历史悠久且经过不断发展改进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发展简史
![混凝土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e7690d5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5.png)
混凝土发展简史混凝土发展简史一、古代的混凝土应用(提供详细历史背景和实际应用情况)古代文明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将石灰和石头混合后可以形成一种坚固的材料。
这种材料后来称为混凝土。
古老的文明如埃及、中国和罗马等都应用了混凝土,并在建造、道路和水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在埃及和中国的古代文明中,混凝土主要应用在建造物的基础和墙体构造上。
而罗马则进一步开辟了混凝土的应用领域,如建设拱桥、穹顶等大型建造工程。
这些古代文明的经验对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混凝土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各个时期的发展和相关技术革新)1. 19世纪初-20世纪初:现代混凝土的基础奠定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的时期,人们开始更加深入地研究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和加工工艺,并逐渐发展出了现代混凝土材料的基础理论。
同时,浮现了新型的混凝土构件创造技术,如铸造和预制构件。
这些技术革新为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2. 20世纪20年代-50年代:钢筋混凝土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钢筋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材料迅速兴起,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在结构强度和耐久性方面具有优势,可以用于更高层次的建造和桥梁工程。
此时期还浮现了现代混凝土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规范,如古典理论和极限状态设计理论等。
3.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混凝土材料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引入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人们对混凝土材料的研究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改进混凝土的配合比、添加剂和控制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等手段,提高了混凝土结构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新技术如预应力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等被引入,进一步推动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4. 20世纪80年代至今:可持续发展和混凝土技术的创新近几十年来,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混凝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研究人员通过控制混凝土的碳排放和资源利用等手段,开辟了新型的低碳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等。
混凝土发展史
![混凝土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a662e6c96137ee06eff91879.png)
第一阶段——理论基础时代
1886年,美国首先用旋窑煅烧熟料,使波特兰水泥进 入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这些都大大促进了混凝 土的应用范围。1896年,法国Feret最早提出了以孔 隙含量为主要因家的强度公式。1914年,美国从 Abrams.D通过大量试验提出了著名的水灰比定则。
随着现代建筑向轻型、大跨度、高耸结构和智能方向 发展,工程结构向地下空间和海洋扩展,以及人类可 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预计混凝土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轻质、高强、高耐久、多功能、节省能源和资源、环 保型、智能化。
赏析——半透明混凝土
赏析——半透明混凝土
赏析——半透明混凝土
赏析——半透明混凝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四阶段——感强混凝土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推广
1940年,意大利列约(L.WerV)提出了钢丝阿水泥,这 种配筋材料进一步促使人们提出纤维配筋的概念,降 低了沼凝土脆性,提高了延性,出现了大跨度的钢筋 混凝土建筑物和薄壳结构。
结论
总之,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技术也随 之发展,特种及新型混凝土不断地研制成功。加高强 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流态混凝土、耐海水混凝 土、防水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导电混凝土、 绿化混凝土、发光混凝土、金属混凝土、装饰混凝土 等。极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阶段——预应力和干硬性混凝土时代
1928年,法国的Freyssinert.E发明了预应力锚具,创 造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1930年左右,美国发明了松 脂类引气剂和纸浆废液减水剂,使混凝土流动性、耐 久性得到极大程度提高。
第三阶段——干硬性混凝土向流动性混凝土转变时代
1962年,日本研制了荣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的减水剂。 随后,发明了三聚氰胺、氨基磺酸、聚羧酸等系列减 水剂。为配制流动性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 凝土等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发展史建工二班:刘朝鹏一混凝土的名词定义: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建造的工程结构。
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二混凝土结构简史:从现代人类的工程建设史上来看,相对于砌体结构、木结构和钢、铁结构而言,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兴结构,它的应用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但有的考古学者认为,水泥的起源约在公元前5—10 万年,以后在公元前3000 年,用熟石膏和石灰混合在一起建造了著名埃及的金字塔,这是现存的最早的混凝土结构物。
其后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用这种水泥建造了很多建筑物和公路。
进入近代以来,经过了J.Smeaton,J.Parker 等人的试作阶段,1824 年英国的烧瓦工人Joseph Aspdin 调配石灰岩和粘土,首先烧成了人工的硅酸盐水泥,并取得专利,成为水泥工业的开端。
以后,对如何克服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1854 年法国技师J.Lambot L.将铁丝网敛入混凝土中制成了小船,并于第二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这可以说是最早的RC 制品。
从此以后,Francois Conigne,Wilkinson 等人改进了Lambot 的制品,1867 年法国技师Joseph Monier 到取得了用格子状配筋制作桥面板的专利,RC 工艺迅速地向前发展。
1867 这一年,是全世界公认为最早的RC 桥架设的一年。
1877 年美国的Thaddeus H yatt 调查了梁的力学性质,1887 年德国的Konen 提出了用混凝土承担压力和用钢筋承担拉力的设计方案,德国的
J.Baushinger 确认了混凝土中的钢筋不受锈蚀等问题,于是RC 结构又有了新的发展。
总而言之,混凝土结构是在19 世纪中期开始得到应用的,由于当时水泥和混凝土的质量都很差,同时设计计算理论尚未建立,所以发展比较缓慢。
直到19 世纪末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以及试验工作的开展、计算理论的研究、材料及施工技术的改进,这一技术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已成为现代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
在工程应用方面,混凝土结构最初仅在最简单的结构物如拱、板等中使用。
随着水泥和钢材工业的发展。
混凝土和钢材的质量不断改进、强度逐步提高。
例如在美国20 世纪60 年代使用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平均为28N/mm2,世纪70 年代提高到20 42 N/mm2 ,近年来一些特殊需要的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可达80—100 N/mm2,而实验室做出的抗压强度最高已达266 N/mm2。
前苏联20 世纪70 年代使用钢材平均屈服强度为380 MPa,20 世纪80 年代提高到420 N/mm2;美国在20 世纪70 年代钢材平均屈服强度已达420 N/mm2。
预应力钢筋所用强度则更高。
这些均为进一步扩大钢筋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巳把高强度钢筋和高强度混凝土用于大跨、重型、高层结构中,在减轻自重、节约钢材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改善钢筋混凝土自重大的缺点,世界各国已经大力研究发展了各种轻质混凝土(由胶结料、多孔粗骨科、多孔或密实的细骨科与水拌
制而成),其干容重一般不大于18kN/m3,如陶粒混凝土、浮石混凝土、火山渣混凝土、膨胀矿渣混凝土等。
轻质混凝土可在预制和现浇的建筑结构中采用,例如可制成预制大型壁板、屋面板、折板以及现浇的薄壳、大跨、高层结构。
但在应用中应当考虑到它的一些特殊性能(弹性模量低、收缩、徐变大等)。
目前国外轻质混凝土用于承重结构的强度等级为C30~C60,其容重一般为14~18kN/m3。
国内常用的强度等级为C20、C30,也可配制C40 或更高的强度,其容重一般为12~18kN /m3。
由轻混凝土制成的结构自重较普通混凝土可减少20~30%,由于自重减轻,结构地震作用减小,因此在地震区采用轻质混凝土结构可有效地减小地震力,节约材料和造价。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外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很快,已从采用一般的标准设计定向工业化建筑体系,趋向于做到一件多用或仅用较少几种类型的构件(如梁板合一构件、墙柱合一构件等)就能建造成各类房屋。
实践充分显示出建筑工业化在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建筑造价、保证施工质量等方面的巨大优越性。
在大力发展装配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同时,有些国家还采用了工具式模板、机械化现浇与预制相结合,即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所有这些都显示了近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水平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
三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发展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我国也开始有了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如上海市的外滩、广州市的沙面等,但工程规模很小,建筑数量也
很少。
解放以后,我国在落后的国民经济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及国家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各项工程建设中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我国20 世纪70 年代起,在一般民用建设中巳较广泛地采用定型化、标准化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件,并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墙体改革的推行,发展了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在多高层建筑中还广泛采用大模剪力墙承重结构外加挂板或外砌砖墙结构体系。
各地还研究了框架轻板体系,最轻的每平方米仅为3~5kN。
由于这种结构体系的自重大大减轻,不仅节约材料消耗,而且对于结构抗震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后,混凝土高层建筑在我国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继20 世纪70 年代北京饭店、广州白云宾馆和一批高层住宅(如北京前三门大街、上海漕溪路住宅建筑群)的兴建以后,80 年代,高层建筑的发展加快了步伐,结构体系更为多样化,层数增多,高度加大,已逐步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目前国内最高的混凝土结构建筑是广州的中天广场,80 层322m 高,为框架—筒体结构;香港的中环广场达78 层374m,三角形平面筒中筒结构,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建筑;广州国际大厦63 层199m,80 年代世界上最高的部分预应力是混凝土建筑。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分析方法和试验研究工作,在我国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许多方面已达到或接近于国际先进水平。
在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中,常采用钢筋混
凝土桁架、门式刚架、拱、薄壳等结构形式。
在工业建设中已经广泛地采用了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
为了节约用地;在工业建筑中多层工业厂房所占比重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多层工业厂房中除现浇框架结构体系以外,装配整体式多层框架结构体系已被普遍采用。
并发展了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由于其构件类型少,装配化程度高、整体性好、平面布置灵活,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结构体系。
同时升板结构、滑模结构也有所发展。
此外,如电视塔、水培、水池、冷却塔、烟囱、贮罐、筒仓等特殊构筑物也普遍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如9 度抗震设防、高380m 的北京中央电视塔、高405m 的天津电视塔、高490m 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混凝土结构在水利工程、桥隧工程、地下结构工程中的应用也极为广泛。
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水闸、水电站、船坞和码头在我国已是星罗棋布。
如黄河上的刘家峡、龙羊峡及小浪底水电站,长江上的葛州坝水利枢纽工程及正在建设的三峡工程等。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也有很大的发展,如著名的武汉长江大桥引桥;福建乌龙江大桥,最大跨度达144m,全长548m。
四川沪州大桥,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T 形结构,三个主跨为170m,主桥全长1255.6m,引道长达7000m,是目前我国最长的公路大桥。
为改善城市交通拥挤,城市道路立交桥正在在迅速发展。
随着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设中的大量使用,我国在混凝土结构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已取得较大的发
展。
在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可靠度与荷载分析、单层与多层厂房结构、大板与升板结构、高层、大跨、特种结构、工业化建筑体系、结构抗震及现代化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基本理论和设计工作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经过近十几年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进入WTO 的需要,自1997 年起,我国对工程建设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于今年先后颁布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等。
新标准的颁布,将推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应用,使混凝土结构不断地发展,不停地演进,达到新的水平。
参考书籍信息:书名:混凝土结构作者:金菊顺,郭靳时,庄新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