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区域产业规划布局布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
工业化过程四阶段: 第一阶段以农业(第一产业)为主的国家和区域, 随着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农业经济不断发 展; 第二阶段,重工业化,即第二产业由轻工业为主 发展向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推进阶段; 第三阶段,深加工化; 第四阶段,技术集约化。
第一节
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
2. 技术条件 (1) 技术条件使工业布局与自然资源和自然 条件联结起来,并不断地改变着两者的 关系 (2) 技术进步使工业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不 断深入和广泛 (3) 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着工业布局对能 源及资源的依赖状况 (4) 高技术工业的发展,使技术密集型工 业布局于技术资源区
4、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商品率高,能够 长期稳定地向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的集中 产区。 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形成的条件是: 第一,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各种条件 适宜,原有生产基础较好; 第二,资源丰富,生产发展潜力大,在全国或地 区商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商品量大、商品率高,交通运输方便; 第四,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
三、农业主要部门的规划布局-渔业布局
渔业布局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和评价在渔业生产地理分布和渔业地域特 征形成中自然、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具体作用及其 地域表现形式 (2)分析研究渔业中捕捞业、养殖业、栽培业、冷 藏加工业等各部门的发展条件和地域分布规律; (3)研究水域资源、潜在水域资源的利用条件和方 式 (4)研究渔业生产地域类型和渔业区的形成、结构 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2、地形条件 1)高度:高度影响气温和降水 2)坡度:坡度影响农业对土地的利用 3)坡向:坡向影响接受日照、辐射和水 分 4)地面切割程度:影响农业土地利用 3、土壤条件:土壤质量影响农业产出
自然条件对布局影响的特点
一是诸自然条件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农业并 综合作用于农业布局; 二是诸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作用具有“单 项否决性”; 三是因农业具体部门不同、作物不同,对 各种自然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
第一节
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
二、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库兹涅斯的研究结论: ☆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随着经济发展,在整个国 民经济收入中的比重同第一产业(农业)劳动力在全 部劳动力中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是普遍现象,但劳 动力相对比重的变化,由于不同国家和区域工业化水 平而有差异; ☆第三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从时间系列分析来看,一 般表现为下降趋势,但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是上升的。
第二节
第一产业(农业)规划布局
基本内容: 一、农业生产与农业规划布局 二、影响农业规划布局的主要因素 三、农业主要部门的规划布局 四、区域农业总体规划 五、农业区域
一、农业生产与农业规划布局
☆农业:人们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 提供的条件,依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促进和 控制生物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将自然环境中 的物质、能量转换成社会需要的农产品的生产。 ☆广义的农业:农、林、牧、副、渔 ☆狭义的农业:种植业(粮食、经济作物等)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3、农业地域专业化: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在不同地区 各自着重发展少数突出的部门或作物,使每个地区成为 以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产品占压倒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区, 其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是商品,并同其他地区进行 大规模的商品交换。 农业地域专业化的优势: (1)有利于因地制宜利用资源和条件; (2)有利于农业生产机械化; (3)有利于农业劳动专业化; (4)有利于合理配置农产品加工业; (5)便于许多项目实现社会化专业服务与经营。
农业规划布局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区域农业生产自然资源条件、技术、 经济、社会条件分析与评价; (二)制定区域农业总体规划; (三)拟定区域农业各部门布局规划 (四)拟定区域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的发 展改造规划等。
二、影响农业规划布局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
主要表现为气候、地形和土壤。 1、气候条件 1)气温与热量:三个基点温度(最低温 度、最高温度和最适宜温度) 2)太阳辐射: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间(短 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中间型作物) 3)水分:土壤水分——降水量 4)空气:二氧化碳——空气运动
二、影响农业规划布局的主要因素—经济条件
1、市场的需求 2、工业及城市条件 (1)分析所在地区内工业、城市规模、结构和性质 对农业的要求和影响; (2)分析农业机械、农业劳动力、农业化肥、农副 产品加工等工业部门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的种 类、型号、数量和质量; (3)进行工业和城市对农业作用的远景预测与评价 3、交通运输条件 4、劳力力条件 5、农业生产与布局的原有基础
三、农业主要部门的规划布局-畜牧业布局
从生产的经济合理性而言,影响畜牧业布 局的基本因素主要是: 第一,畜产品的适应性,它决定畜产品与 消费区的地理分布。 第二,畜产品的饲料条件。
畜牧业布局研究的主要内容: (1)饲养动物种群的分布及其与生态环境诸因 子的关系和种群生态地理规律性研究; (2)畜牧业生产与发展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 及社会经济条件的评价; (3)畜牧业生产的地域性及其特点的研究; (4)畜牧业分区、区划与布局的研究。
一、区域工业规划布局的特点
(二)区域工业布局的制约因素 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工业规划布局的制约 (1)野生动植物资源 ——林业资源 (2)水资源 ——地表水和地下水 (3)矿产资源 ——1) 矿种 ——2) 储量 开采规模=Q(工业储量)×K(回采率)/T(开采年限) ——3) 质量 ——4)矿产资源赋存条件 ——5) 矿区地理条件
1、农业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基础 2、农业是工业发展的原料基础 3、农业是工业产品重要的消费市场 4、农业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裕的后备劳动力 5、农业对区域交通运输和水资源供应等基础设 施布局有较大影响
农业功能的转化……
农业规划布局的概念
☆农业布局是人们根据农业生产自身的经济规律、 社会、技术、经济诸条件和人们对农业生产的 期望目标而对农业生产进行的地域分布与组合 的安排。 ☆通常所说的农业布局,主要包含两方面意思: 一是某个农业部门或门类、项目生产的地域分布; 二是各个农业部门、门类、项目的生产在一定地 域范围内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组合与共生 关系。
二、影响农业规划布局的主要因素—技术条件
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技术条件主要包括: 农业工艺技术、农业技术装备、劳动素 养 随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也出现了新的变 化趋势。
农业出现的新的变化趋势
1、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2、由“传统型”向“生态型”发展 3、由“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 4、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 5、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 6、由“单向型”向“综合性”发展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第一,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带动产业结构演 变; 第二,科技发展推动产业结构演变; 第三,人们对经济利益的需求,引导产业 结构演变。
第一节
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
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特性 (一)工业化前期:经济水平低下,发展缓慢,区域产 业结构单一,一般以第一产业为主,其在区域经济中 占有较大份额; (二)工业化初期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区域 经济的开放性也显露出来,并参与大范围的劳动地域 分工; (三)工业化稳定阶段: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第二产业 发展的原料工业为主转向加工-组装为中心的结构; (四)后工业化阶段:知识、技术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的主动力,社会信息化,产业高技术化。
四、区域农业总体规划-区域农业发展规模
区域农业发展规模的拟定,主要取决于市 场需求及地区实际条件的可能两方面: (1)区内消费需要量; (2)生产需要量; (3)国家农产品的储备量; (4)农产品出口量。
四、区域农业总体规划-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
1、农业地域结构:一定地域内农业生态系 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 ☆合理的农业地域结构在利用自然方面,既 要求有较高的物质能量转化效率,又要能 保持各种自然因素间的协调和平衡 ☆合理的农业地域结构在农业经济方面,要 求一个地区的农业都成为主导部门与辅助 部门密切结合、多部门经济综合发展并具 有最佳经济效果的农业经济系统。
2、农业生产地域分工: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 特有条件进行各有侧重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 间进行产品交换,形成了农业生产在地域间分 工的关系,也就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 的体现。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形成的基础在于农业生产与 地域条件紧密关联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前提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交 通运输的便利性
三、农业主要部门的规划布局-林业布局
☆林业以利用太阳能为中心,以地区和环境条件 为基础的生物生产过程。 ☆林业的规划必须贯彻“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 合、造管并举、综合利用”的方针 ☆注意农林牧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综 合治理,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特点进行 林业布局。 ☆在林业布局内部,注意长短结合、多品种合理 搭配。
二、影响农业规划布局的主要因素—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包括许多方面,最主要的是政策 和体制条件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1949——1978年为第一阶段 1979——2001年位第二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为第三阶段
三、农业主要部门的规划布局-种植业布局
各地区都有广泛的粮食生产布局。根据不同的气 候、土壤条件,我国大致分成: 东北玉米、大豆为主 中西部谷类为主 中原麦类为主 江南水稻为主 ——大面积的粮食生产基地,作为地域分工的专 业化生产百度文库门
农业生产的特点 1、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 的有机结合 2、明显的季节性、连续性、周期性和农 业劳动的间歇性 3、强烈的地域性
农业生产的作用
农业生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基础 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农业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前 提; 二是农业为人类其他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 支持。 具体表现在:
第五章 区域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 第一产业规划布局 第二产业规划布局 第三产业规划布局
第一节
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
一、产业的分类及产业结构 六类划分方法: 1.按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法 2.按农、轻、重的部门分类法 3.按统计口径标准分类法 4.按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 5.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法 6.按经济活动性质划分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节
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
研究区域产业结构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是各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第二是各产业之间关联方式:产业产品互 换方式和生产要素在产业间 流动方式; 技术进步在产业间传递方式,这种传递 方式通过主导产业链来关联带动;产业 关联的开放程度既是封闭内向型关联或 开放外向型关联。
一、区域工业规划布局的特点
(一)区域工业生产与规划布局的特点 1.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是国民 经济的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 2.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多种能源、 原材料和几乎全部的生产资料 3.工业与其他产业联系紧密 4.工业生产过程可以划分为很多阶段 5.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基础设施等
三、农业主要部门的规划布局-副业布局
☆副业生产门类广泛,重点在于因地制宜, 经济发展庭院经济等各种类型的副业。 ☆副业的发展要注意与农业本身发展结合, 走农副工商综合发展的道路。 ☆在布局上,根据各地条件合理安排,大 力发展。
四、区域农业总体规划-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总体上讲,区域农业规划应本着农业生产 地域合理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进行。 ☆较大地域范围:既有专业化部门,又与 多样性、综合性相结合; ☆较小地域范围:可以充分发挥地区的有 利条件,发展优势部门,实行专业化、 区域化生产。
四、区域农业总体规划
1、按照生产上的联系,做到农产品、副 产品物尽其用 2、根据自然和土地资源的条件,做到地 尽其利 3、合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做到人尽 其才 4、满足和照顾到生产生活多方面的需要 5、注重综合效益
第三节
区域工业规划布局
基本内容: 1.区域工业规划布局的特点 2.主要工业部门结构与布局 3.区域工业地域结构与类型 4.区域工业合理结构与布局 5.区域工业规划布局方案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