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特级教师课件 高考语文课件:《文言文断句》(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 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 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 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 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 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 能至也。
பைடு நூலகம் 3、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 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 “具告沛公,沛公惊。”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根据这一特 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 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文言文断句
断句举例:
◇标点留客 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刚巧连 日下大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其友人 想赶他走,就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 留我不留!”字条本意指﹕“下雨天留客,天 留我不留。”书生看后,脑筋一转,在字条上 加了两个标点,使之变成﹕“ ”其友人见状,便无可奈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 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 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的美人, 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 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 早就告诉你,这女子:
例如: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 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 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 寡败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 断开了。
2、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 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 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句首:“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 语词和表敬副词; 句尾:“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 经常出现在; 句中:“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 现在。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1、通文意 2、抓标志 3、懂常识 4、知语法
5、明修辞
读全文,通文意,确定文体。 1、叙述性文章,要弄懂故事的基 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 清谁跟谁对话,讲的什么话。 2、说理性文章,就要弄明白讲了 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可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 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 确定停顿的位臵。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 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 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 “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 “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4、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 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 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触,肩之所 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再如:“故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一诗多断
•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清明》,诗 云: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 • 杜牧绝对想不到,在他之后,会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而 妙趣横生的《清明》出现! • △传说,在1078年清明这天,大文豪苏轼登云龙山放鹤 亭拜见张山人,吟诵了这首诗。恰巧张山人兴致很高, 知苏轼才华横溢,便有意一试,要求苏轼将该诗变其形 ,而不失其意。苏轼欣然答应,脱口而出: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957年,《羊城晚报》刊出以“世界上最短的剧 ”为题的剧本,也是用杜牧《清明》诗改的。 时间:清明时节。 天气:雨纷纷。 地点:路上。 人物、情节: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 童遥指杏花村。”
◇更有甚者,后来还有人将诗改为电影剧本镜头: 镜头1:清明时节,雨纷纷。 镜头2:路上。 镜头3: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 何处有? 镜头3;牧童,[遥指]杏花村。
• △有人将《清明》改为三言诗:“清明节, 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指,杏花村。” • △也有人改为四言诗的:“清明时节,行人 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 • △有人改成为《南乡子》:“清明时节,雨 落纷纷。断魂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 指,不远杏花村。”也有创新精神 。
再如: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 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 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 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标点巧用一例 抗日战争时期,有些汉奸在街头巷尾的 墙壁上,写上一条巨型标语﹕“有粮食不卖 给八路军吃﹗”过了不久,这条标语上,忽 然多出一点逗号,使这条标语改变了意思﹕
•“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
• 只消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就使意思完全相 反。
△——散文小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 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 花村。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方法概述:
例如: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 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 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臵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 夫;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 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 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 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