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导学案-《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导学案-《苏轼词两首》

《蘇軾詞兩首》導學案【學習目標】朗讀並背誦這兩首詞,通過品評、分析、鑒賞,感受詞人抒發的情感。

【學習方法】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1、反復誦讀,揣摩體會蘊含的思想情感。

2、找准切入點:(1)從題目入手——找准題眼;(2)從作者入手——知人論世;(3)從內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從手法入手——分析藝術手法,賞析藝術特色。

《念奴嬌·赤壁懷古》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積累相關文學常識。

2、誦讀、背誦、嘗試默寫。

3、反復誦讀,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課前自學】一、文學常識積累1、作者簡介:“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詩賦傳千古,蛾眉共比高。

”詩中“三父子”即文學史上著名的“三蘇”(、、)。

蘇軾(1036—1101),字,號,四川眉山人,代文學家、書畫家。

蘇軾才情奔放,詩詞文均有獨到成就,特別是在詞作創作上大膽創新,開創了派詞。

有“蘇黃”(黃庭堅)、“歐(歐陽修)蘇”、“蘇辛”(辛棄疾)”之說。

(三蘇:蘇洵、蘇軾、蘇澈。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豪放派詞)2、寫作背景:宋神宗年間,蘇軾因反對新法,屢遭貶謫。

元豐三年春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實則等於充軍。

被貶黃州期間,生活困難,極度苦悶,卻又是他創作豐富、成就突出的時期,尤以“兩賦”(前後《赤壁賦》)“一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最為著名。

詩人政治上的不幸卻成就了文學上的大幸。

現代著名學者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這樣評價:“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勃鬱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引導千古傑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了。

”3、詞牌、題目:《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是詞牌名,題目是“”。

5.《苏轼词两首》导学学案1

5.《苏轼词两首》导学学案1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4、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宋词的风格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关于苏轼生平: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3、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高二语文YW—2015—02—002《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编写人:张晓灿审核人:高二语文组编写时间2015—9—14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

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嘉佑二年。

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

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

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

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背景介绍]《念奴娇》: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

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

《定风波》: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学习过程】1、自主预习(给加点字注音)故垒.羽扇纶.巾樯橹..公瑾...早生华发还酹.江月吟啸..料峭.蓑.衣萧瑟.2、《念奴娇》前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词的上阕写景,下阕则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周瑜”,这与苏轼想要传达的情感有什么样的联系?5、《定风波》中作者写小序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小序对我们解读这首词有什么作用?6、对《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应如何理解?7、《定风波》全词展现了苏轼这一时期怎样的心理状态?【课后练习】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回答问题。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gswhywbx4----004文华高中高二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董华山审核人:陈海霞编制时间:2015/6/26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2、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学习过程:《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6 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佑进士。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散文堪称大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

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

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

苏轼擅长书画,善写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注重提携后人,有出自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佑进士。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⒉背景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

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预习展示】1.听课文范读,指导朗读,正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2.以各种形式朗读本词,读出气势。

3.辨形组词。

①纶()②墙()③瑾()伦()樯()谨( )④蓑( ) ⑤峭( ) ⑥啸()衰()俏()潇()【合作探究】研读课文,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⒈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来为人们称道,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有几个字用得非常妙,请找出赏析,并探讨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1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1

《苏轼词两首》学案一、学习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学习难点: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三、学习思路及方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鉴赏意境、体会情感(读中赏,赏中读)。

诵读、品读、鉴赏,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自主预习导引:1给粗体字注音:淘(táo)樯橹(qiáng)(lǔ)酹(lèi)吟啸(yín)(xiào)峭(qiào)蓑(suō)萧瑟(xi āo)(sè)妨(fáng)2多音字:juǎn)中间(jiān)毛发(fà)半身不遂(suí)纶巾(guān)卷间发遂纶juàn)间断(jiàn)出发(fā)所谋不遂(suì)涤纶(lún)3关于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

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

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高考诗歌鉴赏题枚举【学习目标】1、把握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方向和方法。

2、学习豪放词派杰作杰出作品在词风上的特点,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手法。

3、学习苏轼从生活小事去领悟人生哲理及隐喻手法运用。

【诗歌鉴赏方法点拨】1.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

(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

(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对大自然、生活、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

(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

2..鉴赏步骤:(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

3.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苏轼词两首》创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生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生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生版【第一篇】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江城子·密州出猎》;2. 理解苏轼的创作背景,剖析其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3. 分析词的结构、语言特点及艺术表现手法。

密州出猎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导读:苏轼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曾任过文学、政治重要职务,被后人誉为“东坡先生”。

他的作品包括诗、散文和词等多个体裁,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宝库的一朵奇葩。

对于苏轼来说,密州出猎是一个主题独特、形式新颖的作品,外观看似自然景物描绘,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感慨。

正文:一、词的背景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描述了一个凉爽的夜晚,词人躺在床上,凭窗眺望着天空中的牵牛织女星。

这是苏轼在自己的早期生活中创作的一首词,也是苏轼对自然景物以及对爱情的深刻思考的结晶。

二、词的语言特点分析1. 词调婉转流畅,意境深远。

词的开头两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通过描绘明亮的灯光、轻盈的纱帘以及飞舞的萤火虫,营造出一个寂静而美丽的夜晚氛围。

2. 用字雅致,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手法。

苏轼巧妙地将凉爽的夜色与织女牛郎这一民间传说中的爱情故事相结合,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三、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1. 用光影交错的描绘手法。

苏轼通过“银烛秋光”一词,将秋夜的月光映照下来的光辉形容成了银色的烛光,为整个词揭开了序幕。

2. 用比喻来表达内心情感。

苏轼运用了“密州出猎”来比拟自己对诗词创作的渴望,用“卧看牵牛织女星”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憧憬。

这些比喻手法巧妙地渲染了整首词的意境。

结语:《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一首优秀词作,通过景物描写、比喻手法等艺术手段,展现了苏轼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和向往。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对此词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苏轼的词作,并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启示。

【第二篇】赤壁怀古导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赤壁怀古》;2. 理解苏轼处境下的兴起、壮志与无奈;3. 分析词的结构、语言特点及艺术表现手法。

《苏轼词二首》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苏轼词二首》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14苏轼词二首责任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当心打坏了街坊家的玻璃。

街坊向他索赔美元。

在当时,美元是笔不小的数量,足足能够买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可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错负责。

男孩犯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取出美元说:“这钱能够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

”此后,男孩开始艰辛的打工生活。

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美元这一“天文数字”,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往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

他在回想这件事时说,经过自己的劳动来肩负过错,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微感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集》赏读:君子的行为,应寂静地涵养自己,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淡泊以明志,寂静而致远。

德高莫高于仁爱人,为政莫高于博利人。

——《新书》赏读:道德高的没有高过对人广泛施爱,当政者最高的治理方式莫过于对广大人民有益。

拥有仁爱之心,是为人之道。

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荀子》赏读:用善行来洁身自爱,就能够比较尧舜。

可见人们增强自我涵养是多么重要啊。

易穷则变,变则通,公则久。

——《周易》赏读:《易》这门学识,走到终点就要变化,变化此后就能通畅,通畅此后便能(使你的事业)长远。

变通一词,启迪人们遇事不用死钻牛角,而应当懂得通融、屈伸。

一、作者视窗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隐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在文学艺术方面可谓全才:其文汪洋恣肆,理解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辈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善于行书、楷书,能开创新意,用笔丰腴跌荡,有天真绚丽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二、写作背景《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2-2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2-2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生平,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2、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知识链接】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轼(1036—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代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新,开创派词。

在文学方面,历来有“苏黄”()、“欧()苏” 、“苏辛”()”之说。

书画方面,他和、、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

2、名人评苏轼:“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3、词牌、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词牌名,题目是“”。

词牌限定词的格式(字数、句数、押韵、平仄等),题目表明词的内容或范围。

4、本词创作背景:苏轼生活的仁宗至徽宗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合,屡被贬官,甚至在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奉禄,而且还受到监督。

元丰五年,四十六岁的他在游赤壁时,吊古抒怀,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通过品评、分析、鉴赏,感受词人抒发的情感。

【学习方法】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1、反复诵读,揣摩体会蕴含的思想情感。

2、找准切入点:(1)从题目入手——找准题眼;(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从手法入手——分析艺术手法,赏析艺术特色。

预习案【学习目标】1、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诵读、背诵、尝试默写。

3、反复诵读,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课前自学】一、文学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轼(1036—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代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新,开创了派词。

有“苏黄”(黄庭坚)、“欧(欧阳修)苏”、“苏辛”(辛弃疾)”之说。

(三苏:苏洵、苏轼、苏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豪放派词)2、写作背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3、词牌、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词牌名,题目是“”。

词牌限定词的格式(字数、句数、押韵、平仄等),题目表明词的内容或范围。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熟练地背诵这两首词,明确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诵读吟唱,合作探究,掌握借古咏怀、情景交融的方法。

3.激情投入,准确把握词人感情,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读准句读;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我的疑问处”。

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

I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岁的苏轼考中进士。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后发生“乌台诗案”,差点被杀。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八年后回京,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二、了解背景:1、《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

2、《定风波》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元丰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在沙湖游玩。

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同行之人皆觉狼狈。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

2、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预设】二课时【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2、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自主阅读3分钟,识记重点内容)1、作者及其作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嘉佑二年。

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

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

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

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

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

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苏轼【名句回味】写两句(看谁积累的名句多,4分钟)(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长淮忽过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4)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5)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7)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8)大勇若怯,大智若愚(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0)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11)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1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15)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2、写出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自读并识记,2分钟)故垒(lěi)羽扇纶巾(guān)樯橹(qiánglǔ)早生华发(huāfà)雄姿英发(fā)还酹江月(huánlèi)3、解题:(结合注释完成填空,2分钟)《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学生)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学生)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

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他在散文、诗歌、书画方面均有成就。

苏轼的散文纵横恣肆,如《赤壁赋》;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的词又是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2、背景资料:“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

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

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

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

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任轩练副使。

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为三国时期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完整word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完整word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学法指导】本文的学习用二课时。

第一课时:在早读预习的基础上,完成本导学案。

第二课时,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预习案为序,完成知识积累;然后,按271课堂模式,完成探究案。

预习案【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佑进士。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散文堪称大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

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

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

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苏轼擅长书画,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注重提携后人,有出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到他影响的作家。

⒉写作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树立自己的理想。

【学习重难点】1.把握两首词的主旨,体会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2. 用文学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3.背诵两首词。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研读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学时安排】4学时一、【知识链接】1.题目解说: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

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

其音调高亢悦耳,据说玄宗喜欢听她演唱,此词牌为纪念她而创立。

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题目(即词要咏怀的内容),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作者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定风波》是个老词牌,敦煌曲子词中就有,有儒生渴望上战场平定风云的本意,也是一个教坊曲。

2.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生活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出身于颇有文化修养的家庭。

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矛盾而统一地存在于他的世界观的各方面。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又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轼打破了词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扩大题材,提高意境,形成豪迈奔放、坦率开朗的浪漫主义风格,创立了豪放词派,为南宋爱国词人开了先河。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3.写作背景:①北宋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轼词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

2.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任务一:认真阅读注释,完成以下填空。

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一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即、、。

苏轼(1037—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

苏轼是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

其文明白畅达,为“ ”之一。

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合称“ ”,对后代很有影响。

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并称“宋四家”。

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2.《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因“ ”被贬黄州。

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定风波》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是一首之作。

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使苏轼得了一场病。

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羽扇纶巾()樯橹()()一尊还酹江月()同行()吟啸()一蓑烟雨()料峭()4.解释下列词语:风流人物:故垒:雄姿英发:樯橹:一尊:酹:已而:向来:芒鞋:吟啸:料峭:知识链接:怀古诗一向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学法指导】本文的学习用二课时。

第一课时:在早读预习的基础上,完成本导学案。

第二课时,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预习案为序,完成知识积累;然后,按271课堂模式,完成探究案。

预习案【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佑进士。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散文堪称大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

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

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

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苏轼擅长书画,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注重提携后人,有出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到他影响的作家。

⒉写作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

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自学检测】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纶巾()樯橹()酹()公瑾()吟啸()一蓑烟雨()料峭()2、解释下列词语:风流人物:故垒:雄姿英发:樯橹:一尊:酹:已而:芒鞋:吟啸:料峭:3、一词多义发:雄姿英发早生华发主人忘归客不发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独: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鳏寡孤独4、填空“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轼(1036—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代文学家、书画家,开创了派词。

文学史上有“苏黄”(黄庭坚)、“欧(欧阳修)苏” 、“苏辛”(辛弃疾)”之说。

探究案《念奴娇·赤壁怀古》1.上阕写了怎样的景?写景的作用是什么?答:雄奇壮丽。

大江东去,穿,拍,卷,江山如画。

作用:①景引出人。

②雄景烘托(衬托)英雄。

其他说法有理也可。

2.作者为什么怀周瑜?作者通过怀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作对比。

仰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但壮志难酬,年近半百功业未就,无可奈何,自慰自解,消沉中有旷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思想上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3.请分析这首词的表达技巧。

答:①写景,咏史,抒怀融为一体,抒怀是重点。

②运用烘托(衬托)、对比。

景衬人(英雄,周瑜)。

人衬人,人比人。

(千古英雄衬一时豪杰,一时豪杰衬周瑜。

周瑜苏轼对比)③虚实结合。

(景实,火烧曹营虚)④修辞手法:借代(樯橹)。

卷起千堆雪(比喻、夸张)惊涛拍岸(比拟)⑤格调雄浑,气势磅礴,高唱入云。

《定风波》1.在该词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答:在《定风波》中作者写了在一次出游途中遇到阵雨的经过。

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作者没有雨具,却依旧手持竹杖,脚穿芒鞋,吟咏长啸着从从容容地缓步行走。

他把风雨看得很平常,觉得风雨交加的天气和晴朗的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别。

作者实际上是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见怪不怪了!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那种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2.赏析“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几句词。

答:这两句既说出了作者当时的心中事,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宣言。

“蓑”本指蓑衣,这里是说以一件蓑衣抵挡自然界和人生旅途的凄风苦雨;强调了不借助外力的保护,依靠自己走过艰难旅程。

“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

“无风雨”和“无晴”表面上看说的是对天气的变化毫不在意,实际上是指把人生的浮沉变幻、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正可谓一语双关,以曲笔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人的一生难免风风雨雨、坎坷不平,但在作者看来,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一切困难都会成为过去。

正是有了这样的心态,作者才能以超然的心态面对自然界和仕途上的晴天雨天、顺境逆境,心中无晴无雨、无顺无逆。

3、结合这两首词和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赤壁赋》,谈谈你心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人?【美文欣赏】一蓑烟雨任平生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徘徊于夜色朦胧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只有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去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

挫折是人生的常态,遭遇挫折时绝不能一味放大痛苦,让其充塞心灵,而应学会调适心弦,坦然面对。

遭受贬谪多年的苏轼,面对人生的大不幸,曾十分平和地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千古名句。

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炼了东坡的豪放词风。

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前遭尽世人的白眼,甚至死后无顔面对已逝的宗族,他所遭受的挫折可谓大矣,换了一般人多半会痛苦不已、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族写下史诗的伟大史官,一部《史记》永表后世。

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却突然身受重疾折磨的史蒂芬霍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用平和的心境与理智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宇宙,与那”黑洞“”夸克“一同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

可见遭遇挫折时以一颗平和的心去正视,足以减轻痛苦,这不但不会使人生变得阴晦,而且能使你在践志后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并为社会、为历史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实,翻开史册,一旦遭遇挫折便将痛苦放大,因此郁郁而终者亦比比皆是。

伯夷、叔齐采薇而食,最终饿死南山,世人皆称其节义,我独视其为固执顽冥,不懂得事国实为事民的道理,轻易让易朝之痛夺去生命;视屈原为偶像的贾谊,屈于长沙,日日咳血,闻子归啼血,终于郁闷而终……他们的遭遇,让人闻之不禁扼腕,若是在挫折面前,能坦然面对,以旷达的心及时调适自己,战胜痛苦,一代风流才子又何以至此!往事越千年,你我已无法去改变历史,而平凡的生活中人们面对人生的挫折,表现出的坦然亦可以慰藉心灵。

那扇着扇子、赶着蚊蝇的小贩与同行的调侃,那满手油污的修自行车师傅送给顾客的问候与微笑,那清晨骑着自行车送牛奶的人嘴里传出的有力的哨声……都让我们感到亲切而温暖。

他们在生活中有着多少的不堪重负,会遭遇多少挫折与痛苦啊,但是他们依然匆匆,像悬崖边的树,告诉你我这如草芥一样的生命种子可以在挫折与痛苦中生得如此坚强与美丽。

朋友,不要再让挫折蒙蔽了双眼,不要再让痛苦充塞了心灵,让你我以“一蓑烟雨任平生”来共勉吧。

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

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④杖藜:拄着藜杖。

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1.“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3分)3、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说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分)答案:1、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

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

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

2:(1)视觉、嗅觉相结合。

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

(2)远近结合。

“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

(3)动静结合。

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景。

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

(4)俯仰结合。

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

(5)色彩搭配。

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

(6)运用叠词。

“时时”写出了白鸟时时出现。

“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

(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3: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时感悲凉。

最后两句表面看,写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

实际上却传达出诗人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无奈和失落,含有辛酸的自嘲之意。

(大意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