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小讲课颈椎病

合集下载

《小讲课颈椎病》幻灯片

《小讲课颈椎病》幻灯片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熟 地、桑枝。
3、 痰湿阻络型:
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白 术、天麻、陈皮、伸筋草、茯苓、蔓荆子、 甘草、生姜、大枣。
4、 肝肾缺乏型:
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羌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茯苓、 桂枝、防风、川芎、人参、当归、白芍、生 地、甘草。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 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风寒湿型:
治法:散寒除湿,舒经活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独活、桂枝、 当归、川芎、炙甘草、海风藤、桑枝、乳香、 木香。
2、 气滞血瘀型: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5、 气血亏虚型: 治法:补气养血、舒经活络。 方药:八珍汤加减。 当归、川芎、赤芍、熟地、党参、茯苓、
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
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
4.遵医嘱行开天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等治疗。
5.遵医嘱应用镇静安神药物,并观察用药后反响及 效果。
6.因夜间疼痛影响睡眠时可给予颈椎小重量持续牵 引。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手法治疗的护理 1.松解类手法的护理 〔1〕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松解手法治疗的目的及本卷须知。 〔2〕嘱患者放松,协助患者摆放体位。 〔3〕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和反响,询问有无
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4.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5.遵医嘱进展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治
疗,注意防烫伤。
〔五〕不寐

颈椎病健康知识讲座【33页】

颈椎病健康知识讲座【33页】

三、颈椎病的现代医学诊断、分型 及临床表现
颈型 临床表现 1 颈部酸、胀、痛,不适,自觉有头部不
知放在何种位置好的感觉 2 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肩背部僵硬
发板。部分患者可反射性地出现短暂上肢 感觉异常。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麻木 不加重。
神经根型
临床表现
1 颈肩臂疼痛,可为持续性隐痛或酸痛,也可为 阵发性剧痛,或为针刺样、烧灼样疼痛。咳嗽、 喷嚏等腹压增高的动作可使疼痛加重。下颈段的 病变可出现肩、臂、手沿神经根分布区的疼痛和 麻木,疼痛多呈放射性。
2 感觉障碍,伴随根性痛。与受累பைடு நூலகம்经根支配区 范围相一致。病程较长者可有患肢肌力减退,握 物不稳。
椎动脉型
临床表现
1 头痛、头晕:常可因颈部的突然旋转而加重。头痛多 偏一侧,并有定位意义,以颞部多见,多为跳痛、胀痛。 头晕较为多见,可伴耳鸣、耳聋等迷路症状。
2 猝倒:突然发作,当在某一体位转动颈部时,肌张力 突然消失而跌坐在地。随后清醒,可立即站起、意识清楚。
重发紧、步态不稳、笨拙,行走时有踏棉感。继 而单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无力,握力减退、 持物易坠,不能完成精细动作。 3 颈部发僵,颈后伸时上肢或四肢窜麻。胸、腹 部或骨盆区有束带感。严重者行走困难,二便失 禁或尿潴留,甚则四肢瘫痪,卧床不起。
四、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 表现
1 肝肾不足型:肢体沉重, 抬举无力,步态蹒 跚, 头颈项疼痛, 缠绵不移,上肢手指麻木, 筋骨痿弱, 脑转耳鸣, 舌红少苔, 脉沉细。
1、 机械性压迫学说: 分为静态压迫和动态压迫 两种因素。从静态性压迫因素方面来看, 椎间盘 变性从20 岁就可能开始, 30 岁以后出现颈椎 间盘退行性改变, 随着其累积性损伤,可使其退 变加重致使椎间盘的纤维环变性、肿胀、断裂, 使裂隙形成, 导致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纤维环的 耐牵伸等能力下降,椎间隙变窄, 椎体间产生异

《颈椎病的》课件

《颈椎病的》课件

02 颈椎病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方法
X光检查
通过X光检查可以观察颈椎的形 态、结构以及颈椎间隙是否狭 窄等。
CT检查
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颈椎 的骨结构,有助于发现颈椎的 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变 。
MRI检查
MRI检查可以观察颈椎周围的 软组织和脊髓,有助于发现颈 椎病变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情况 。
避免颈部受伤
选择合适的枕头,保持正确的睡姿,有助 于减轻颈椎压力。
颈部受伤可能会对颈椎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应尽量避免剧烈的颈部运动。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非处方止痛药和消炎药可以帮助缓解 疼痛和炎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物理治疗
如按摩、热敷、牵引等,可以帮助缓 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颈椎病,如颈椎间盘突出 、颈椎骨折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饮食调理
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瘦肉、豆类等,有助于修复颈部肌肉和骨骼。 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如钙、磷、镁等,有助于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理功能。
控制饮食中的热量和脂肪摄入:避免过度肥胖,减轻颈椎负担。
心理调适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 良情绪,学会自我调节和 放松。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当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日 常生活时,可寻求专业心 理咨询师的帮助。
积极应对压力
学会合理应对工作和生活 中的压力,避免长时间处 于紧张状态。
05 颈椎病的科学研究与进展
研究现状
01
全球范围内颈椎病患病 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 在中老年人群中。
02
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多 样化,包括颈部疼痛、 僵硬、活动受限等。
03
颈椎病的病因复杂,与 年龄、职业、生活习惯 等多种因素相关。

颈椎病小讲课ppt课件

颈椎病小讲课ppt课件
【肺部感染】 鼓励病人翻身拍背、有效咳痰及深呼吸以增加肺活
量,促进肺膨胀和排痰,必要时雾化吸入排痰,防止 肺部感染。
26
.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泌尿系统感染】 注意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定期消毒尿道口,鼓励
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自然冲洗尿道,预防泌尿 系统感染。
27
.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压疮】 鼓励病人早期床上活动,每2~3小时翻身1次,翻身
一般护理:
①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征,特别是呼吸情况; ②给予氧气吸入,2L/min,维持有效气体交换; ③伤口的观察:颈部有无肿胀,切口敷料有无渗透,
观察渗出液的量、颜色、性状等;
④疼痛的护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镇痛泵止痛,注意 分散注意力,必要时药物镇痛;
⑤注意观察四肢感觉及活动情况。
17
11
.
治疗 非手术+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枕颌带牵引 颈托固定 推拿按摩 理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前路手术 前外侧手术 后路手术
12
.
前路手术最危急的并发症??—— 呼吸困难
好发于术后1~3d 常见原因: (1)切口内出血血肿压迫气管 (2)喉头水肿 (3)术中损伤脊髓 (4)植骨块脱落
13
2、一手掌置于头部一侧,手臂与颈部反方向 用力较劲。然后换方向。
3、双手置于脑门,手臂向后用力,颈部则向 前较劲。
31
.
颈肩部肌力锻炼
4、抗重力肌力训练:分别侧卧、仰卧或俯卧, 肩部以上悬空,做侧屈、前屈、后伸抗重力肌力 训练。
以上运动每次10秒钟,间隔10秒钟,每组10次, 每天锻炼2次。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以运动后肌 肉有轻微酸胀感为宜。
颈椎病

小讲课颈椎病(附件)

小讲课颈椎病(附件)

(三)运动疗法 1.急性期颈部制动,避免进行功能锻炼,防止症状




加重。 2.缓解期或手法整复2~3天后指导患者在颈托保护 下行颈部拔伸、项臂争力、耸肩、扩胸等锻练。 3.康复期及手法整复1周后可间断佩戴颈围,开始进 行仰首观天、翘首望月、项臂争力等锻练,每天 2~3次,每次2~3组动作,每个动作10~15次。 4.康复后要长期坚持做耸肩、扩胸、项臂争力、颈 部的保健“米字操”等锻炼,保持颈部肌肉的强度 及稳定性,预防复发。 5.眩晕的患者慎做回头望月、保健“米字操”等转 头动作,或遵医嘱进行。 6.各种锻炼动作要缓慢,以不疲劳为度,要循序渐 进。
5、 气血亏虚型:
治法:补气养血、舒经活络。 方药:八珍汤加减。

当归、川芎、赤芍、熟地、党参、茯苓、 白术、羌活、鸡血藤、甘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


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 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 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 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 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 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 果。
(六)特色技术
1.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 2.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3.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4.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5.药熨法(详见附录2)。 6.刮痧(详见附录2)。
7.拔火罐(详见附录2)。
(七)物理疗法的护理

2024年度颈椎病讲课课件

2024年度颈椎病讲课课件

02
03
04
颈肩部疼痛
颈椎病患者常出现颈肩部疼痛 ,可放射至手臂或手指。
头晕、头痛
由于颈椎病变压迫血管或神经 ,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
、头痛。
上肢麻木、无力
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导致上 肢麻木、无力,甚至肌肉萎缩

行走不稳
严重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行走 不稳,有踩棉花感。
2024/3/24
12
影像学检查技术应用
30
THANK YOU
2024/3/24
31
01
注意事项
02 保持正确的睡姿和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 或仰头。
03
定期复查颈椎X线片或MRI,了解颈椎恢复 情况。
04
遵医嘱按时服药,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26
06
预防策略与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2024/3/24
27
保持良好姿势习惯培养
1 2
坐姿正确
保持腰背挺直,双脚平放地面,避免长时间低头 或仰头。
常见术式介绍及优缺点比较
前路手术
01
02
优点:直接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同时可进 行椎间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
缺点:操作复杂,损伤大,并发症多。
03
04
后路手术
优点:操作相对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 。
05
2024/3/24
06
缺点:无法直接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需 通过间接减压方式改善症状。
23
术后康复训练和注意事项
拉伸运动
定期进行拉伸运动,有助于缓解肌 肉紧张,改善颈椎活动度。
29
合理饮食调整改善营养状况
均衡饮食
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 物质,保证身体各部位的正常运

颈椎病护理小讲课.pptx

颈椎病护理小讲课.pptx

分型及症状
3.椎动脉型 沿大脑走行的椎动脉从第6颈椎横突孔 开始通过,当颈椎的横突孔附近发生病变,颈动脉 受压迫或刺激,除有颈部压痛、活动受限等颈椎病 一般表现外,有时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视 物不清、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症状,其甚发生 猝倒。其症状常为一过性缺血或脊髓缺血的表现。 当体位改变时,供血恢复,症状也得以缓解。
第3页/共29页
分型及症状
1.神经根型 是压迫或刺激椎管单侧或双侧的神经根 引起的症状。病人表现为颈肩痛、颈僵硬,且反复发 作。常因劳累、寒冷、睡眠不佳或伏案工作过久而诱 发,仰头、咳嗽、打喷嚏时加重,疼痛沿神经根支配 区放射至上臂、前臂、手和指,颈部活动受限,有 时可有头皮痛、耳鸣、头晕, 重者手指麻木,活动不灵。
第28页/共2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9页/共29页
第24页/共29页
术后护理
功能锻炼: 手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 1-5 d) 主要锻炼手的 捏与握的功能: 拇指对指练习; 手握拳然后用 力抻指; 分指练习外展内收;用手指夹纸; 捏 橡皮球。
第25页/共29页
术后护理
离床活动:术后1 周可戴颈部支具离床活动,采用侧卧 起床法,活动顺序为床上坐起、床边站立、协助离床 活动、自己行走。鼓励患者生活自理, 并练习手指精 细活动, 如扣纽扣、穿针等。
第14页/共29页
饮食调理:
气滞血瘀:饮食宜活血祛瘀之品,如田七煲猪脚筋 汤、金针云耳蒸鸡,多饮水,忌辛辣燥热、肥甘厚 腻之品。 风寒湿型:饮食宜祛风散寒养血活血之品,人参煲 蛇肉汤等。 气虚萎软:饮食宜补益气血的血肉有情之品,如瘦 肉、鱼类、家禽类等。忌食生冷、肥甘、烟酒刺激 之品。
第15页/共29页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患者普遍存在恐惧心理, 如担心手术会影响说 话进食、手术疼痛、术后效果等。应加强心理疏导, 向患 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 介绍本科医生技术水平, 请已行同类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教, 向其说明情绪与疾病的 关系, 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从而积极配合手术。

颈椎病健康教育教案课件pptx

颈椎病健康教育教案课件pptx

颈椎病健康教育教案课件pptx目录•颈椎病概述•颈椎生理结构与功能•颈椎病诊断方法与标准•颈椎病非手术治疗方法•颈椎病手术治疗策略•预防保健措施及建议01颈椎病概述定义与发病原因定义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颈部损伤、颈椎先天性畸形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

颈椎病类型及症状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以及混合型颈椎病等。

症状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行走困难、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心动过速等。

发病率与危害程度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危害程度颈椎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中风、偏瘫等,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02颈椎生理结构与功能颈椎骨及连接结构颈椎骨共7块,体积小,呈椭圆形或圆柱形,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呈水平位。

连接结构包括椎间盘、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关节(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等,共同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性。

颈椎间盘与神经根颈椎间盘位于相邻颈椎骨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具有缓冲震荡、维持颈椎稳定和增加颈椎活动度的作用。

神经根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经椎间孔穿出,支配颈部、上肢和胸背部的运动和感觉。

颈椎生理曲度及意义生理曲度颈椎呈前凸的生理曲度,即颈椎中段向前凸出的弧度。

意义增加颈椎的弹性,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防止对脊髓和大脑的损伤。

同时,保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对于维持颈椎的正常功能和预防颈椎病具有重要意义。

03颈椎病诊断方法与标准01020304颈肩部疼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无力体征检查临床表现与体征检查颈椎病患者常有颈肩部疼痛,可放射至手臂或手指。

部分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多与颈椎病变压迫血管或神经有关。

颈椎病的相关知识ppt课件

颈椎病的相关知识ppt课件
颈椎病的相关知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概念 病因 分型及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治疗原则 护理措施
七﹑
健康教育
一、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也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并在受寒,劳倦, 外伤等病因下造成颈椎稳定性降低,引起颈肩部肌肉韧带劳损或影响 了与之相邻的神经,血管,脊髓,引起一系列肌肉,韧带,神经,脊 髓等临床的综合症候群。
颈椎病养护之科学用枕 1.一般仰卧位者枕头应有1拳高,侧卧者枕头应有1.5拳高,约10cm 左右,对于习惯仰卧的人来说,其枕头的高度,应以压缩后与自己的 拳头高,最好在颈下垫一小枕头,一保持颈椎的生理弯曲,而习惯侧 卧的人,应以压缩后的高度为准,应将枕头充塞到面部与肩部的空隙 中,以减轻颈部负担。单人枕头的长度以超过自己的双肩宽度15厘米 为宜。
临床上也有兼两种或多种颈椎病表现的病人,被称为“复合型颈椎 病”.
四、 辅助检查 1. x线检查 颈椎六位片、x线平正,侧位显示颈椎生理前凸变小或 消失,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增生,左右斜位见椎间孔变 形,缩小,过伸,过屈,位可见颈椎节段性不稳征象. 2.CT.MRI 检查 3.椎动脉造影 可见椎间盘突出,神经,脊髓受压情况等. 可显示椎动脉局部受压,梗阻,血流不畅迹象.

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1)心理护理 同情病人,尊重病人,做好解释安慰,消除心理焦虑.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诱发症状发作.如果眩晕症状明显,应该卧床休 息,定时活动颈部.
(3)纠正不良的体位和睡眠姿势.避免长时间颈部固定在一种位置状态下工作, 应定时活动颈部.
谢谢聆听…!
三 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肩部疼痛,可向上肢放射,颈部僵硬,上肢 麻木。体征可见颈肌痉挛,颈肩部有压痛,颈肩关节活动受限。 2.脊髓型颈椎病: 手部麻木,活动不灵,精细活动失调,握力减退, 或下肢麻木,行走不稳,有踩棉花的感觉,足尖拖地,躯干部可有塑 胸感,随着病情加重,出现排便排尿功能障碍。随着病情加重可发生 至上而下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体征。

颈椎病-宣讲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颈椎病-宣讲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关节外侧有一冠状韧带。
颈椎病 宣讲专业知识讲座
28
2)椎弓间连接: 包括椎间关节及周围
❖ ①关节突关节: 又的称韧椎带间关节、后关节。

主要作用是限制椎骨间的活动范
围,控制其活动方向。
❖ ②黄韧带: 主要作用是限制颈椎过度前 屈,并维持颈椎对位。
❖ ③棘间韧带: 有限制颈椎过度前屈作 用。
❖ ④项韧带:
(一)肌皮神经自外侧束发出,支配着臂前群肌。
(二)正中神经由内侧束和外侧束各发出一根合成,支配着
臂前群肌的大部分,手鱼际肌及手掌面桡侧三个半指的皮肤。
(三)尺神经由内侧束发出、支配前臂前群肌的靠尺侧的小
部分肌肉、手小鱼际肌和手肌中间群的大部分以及手掌面尺侧
一个半指和手背面尺侧二个半指的皮肤。
(四)桡神经发自后束,支配臂及前臂后群肌、臂及前臂背
❖ 紧贴横突孔的后方有一自内向外下走行的斜行 深沟, 有脊神经由此沟穿出, 故又称脊神经沟。
❖ 横突及其后的关节突上有许多肌肉附着, 由前
向后顺序有颈长肌、头长肌、前斜角肌、中斜
角肌、后斜角肌、肩胛提肌、颈夹肌、髂肋项
肌、颈最长肌、头长肌、头半棘肌等。
颈椎病 宣讲专业知识讲座
14
关节突
❖ 位于横突之后, 椎弓根和椎板的分界处。呈短 柱状, 左右各一, 并分为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 关节面呈卵圆形, 表面平滑, 与椎体纵轴呈 45o角, 邻近椎体的上关节突与下关节突组成 后关节, 又称椎间关节, 此关节属滑囊关节。
21
❖ 椎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
❖ 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分支如下。
❖ (1)脊髓前、后动脉发自椎动脉, 分布于脊髓。
❖ (2)小脑下后动脉发自椎动脉, 分布于小脑后下部及延髓背 外侧部。

颈椎病小讲课

颈椎病小讲课

颈椎病小讲课颈椎病的概念: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后部受牵拉应力,前缘受压缩应力,而产生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引起颈椎失稳、骨质增生,导致颈椎内外平衡失调,继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症。

颈椎病易患因素1 年龄该病中年以上人群的常见病,以40-60岁人群更多见,但是目前有年轻化趋势2职业Jackson(1958)通过8000例颈椎病调查指出该病好发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之人。

Irvine的调查认为重体力劳动者较非重体力劳动者的人群患病率高。

综合国内外资料,会计、电脑工作人员、教师、缝纫工、仪表、装配人员患病率明显较高。

3外伤相当多的颈椎病患者曾有外伤史,Jackson报告8000例颈椎病患者中90%与外伤相关。

在有外伤史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在其伤后或长或短的时间内患颈椎病。

曹英山报道运动员颈椎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日本学者调查交感型颈椎病70%有外伤史。

3生活习惯习惯于高枕睡眠习惯用头顶物如印度、非洲大陆、巴尔干半岛人以及我国朝鲜族妇女颈椎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常人。

习惯每天喝酒,每天喝酒100克以上。

颈椎的解剖特点: 1、寰椎形状不规则,无椎体和棘突 2、枢椎椎体上方有柱状突起,为齿突,长约1.5cm,与寰椎的齿突关节面形成环枢关节。

3、颈3、4、5、6椎椎体矢状径平均为16mm,横径为23mm,下位椎骨较上节为大。

从正面观,椎体上面中部微凹,两侧偏后呈隆起状,称钩突。

其与相对应的上一椎体下面的斜坡相咬合而构成钩椎关节,因最早为德国解剖学家Luschka所发现,故又称Luschka 关节。

4隆突其棘突长而粗大,因其明显隆起于颈项部皮下,故又名隆椎。

横突较粗大,如横突过长,或有肋骨出现(称为颈肋)则可引起胸廓出口狭窄症侯群。

横突孔较小,仅有椎静脉通过。

颈椎病的分型:1、神经根型头、颈、肩、上胸背臂痛或串麻,感及运动障碍与颈脊神经根分布相一致。

2、颈椎僵硬,活动受限,头后仰压颈试验阳性及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

部分患者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头后仰时在病变相应节段的项韧带可触及囊性变。

(整理)颈椎病(小讲课)

(整理)颈椎病(小讲课)

(颈椎病)健康教育【简介】项痹病(颈性眩晕)“颈性眩晕”中医称“项痹”,其有痹阻不通之意。

临床症状一般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最突出的特点为体位性眩晕即当改变体位尤以扭转头部时眩晕加重,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

【发病机理】项痹病发病机理如图:1.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项痹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2、外伤因素2.慢性劳损所谓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

a.不良的睡眠体位b.不当的工作姿势c.不适当的体育锻炼4、寒冷、潮湿:居住环境【疾病分类】1、颈型项痹病:2、神经根型项痹病:3、脊髓型项痹病:4、椎动脉型项痹病:5、交感神经型项痹病:颈椎病在中医理论中分为4型风寒痹阻型、气血亏虚型、痰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下面依次减少各种分型的特点:1、风寒痹阻型:颈、肩、上肢酸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疼痛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威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2、气血亏虚型:颈肩酸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体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3、痰湿阻络型:头重如裹,头晕目眩,颈、肩、臂痛如锥刺,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视物不清、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甚至发生猝倒。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颈臂隐痛、肢体麻木、面红耳赤、舌红少津、脉弱。

3.项痹病的辅助治疗方法:如半导体激光,中频电疗,低频电疗,中药热敷治疗、中药熏蒸、中药泡洗等。

中药热敷中药热敷可以消除局部淤血、炎症、水肿,热敷还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效防止组织供血不足导致的麻木、肌肉萎缩等症注意事项:温度适宜45-55摄氏度为宜。

(白话说就是局部热敷,通过热包内的中药进行局部的热敷)中药熏蒸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

加速血液循环加速炎症致痛介质的清除。

注意事项:注意温度调节,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烫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心。 4 加强入院宣教工作,介绍病区环境及规章制度,介绍主
管医生和护士。
01 焦虑有所减轻,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感有所增加
编辑版ppt
11
护理诊断及措施
P2 疼痛:与神经受压有关。
I 1 正确有效牵引,解除机械性压迫。
2 注意牵引时的姿势、位置及牵引的重量,并及 时发现 牵引过程中的反应,如是否有头晕、恶心、心悸等。由于病 人颈部制动,就在减轻局部刺激。
2、脊髓型:表现为颈肩痛伴有四肢麻木,肌力减弱或步态 异常。严重者发展至四肢瘫痪,小便潴留,卧床不起。体检 可见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肢体远端常有不规则的感觉障碍, 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和病理反射。
编辑版ppt
5
类型
3、椎动脉型:这样是疼痛,头晕,眩晕,甚至猝 倒。有时可有恶心,耳鸣,耳聋和视物不清。
湿,回阳救逆。
编辑版ppt
8
治疗
第五、西药治疗。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肌 肉松弛剂及镇静剂对症治疗,也可用强的松 和利多卡因给予封闭。
第六:手术治疗
编辑版ppt
9
简要病史
患者,雍桂兰,女性,64岁,于2012年7月2 日11时主因“颈肩疼痛伴右上肢麻木一年, 加重一月”收住,来时神志清,精神欠佳, 表情自然,面色少华。查体:T36.2 P76 R18 BP130/90.舌质淡,苔白,脉细,瞳孔 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僵,轻度抵抗, 颈肩部局部压痛。二便正常。既往体健,否 认药物及其他过敏史。
第三:矫正不良姿势: 1、睡枕要求: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即科学的高度和
舒适的硬度。一般以仰卧时头枕与枕上,枕中央在受压状态 下高度8-15cm为宜,而在枕的两端,应比中央高出10cm。
编辑版ppt
15
康复教育
2、纠正颈姿. (1)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期改变 头部体位,合理调整头与工作面的关系。不宜长期 低头伏案看书或工作,也不宜长期仰头工作。(2) 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 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
4、交感型:多数有轻微的颈肩痛等交感神经的刺 激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头沉重感,偏头痛, 视物模糊,耳鸣。耳聋,心律失常,肢体或面部区 域性麻木,出汗异常等表现
5、混合型:兼有上述 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和体征
6、颈型:仅有颈部酸困不适,疼痛,板滞甚至僵 硬等症状
编辑版ppt
6
治疗
第一:手法治疗。目的是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 从而加强局部气血运行,促进水肿吸收,同时,可 减轻因肌张力增加而造成的对颈脊柱的牵拉力。
编辑版ppt
10
护理诊断及措施
P1 焦虑:与病程较长预感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I 1 同情病人的感受,耐心倾听病人的感受,做好心理护理, 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和心里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2 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明确答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 向病人说明疾病发展规律及治疗效果,增强其对治疗的
I 1安排有助于睡眠和休息的环境 2 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睡前热水泡脚 3 有计划地安排好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病
人睡眠的干扰
O:病人能描述有利于促进睡眠的方法
编辑版ppt
13
护理诊断及措施
P4知识缺乏与患者缺乏健康知识有关
I1加强入院宣教,介绍规章制度,医护人员环境, 病友等。
2介绍相应疾病的知识,明确诊断,治疗护理方案, 预后等。
第一:上段颈椎 :
1、颈上交感节损害:心动过速,视力模糊,失眠, 嗜睡,癫痫
2、脊神经根损害:头痛,颈僵痛。 3、椎动静脉损害:头晕,昏厥,头胀,耳鸣,鼻
炎,咽炎。
编辑版ppt
3
临床表现
第二、中段颈椎: 1、颈动脉刺激:血压升高,降低,不稳。 2、颈中交感节损害:心动过缓,呃逆,甲状腺肿 3、颈神经根损害:颈痛,胸痛。 4、椎动静脉损害:体位眩晕,恶心,呕吐,耳鸣,
耳背。 第三:下段颈椎: 1、颈下交感节损害:房颤,早醒,出汗,更年期
综合症 2、脊神经损害: 肩背或上肢疼痛、麻木感
编辑版ppt
4
类型
根据临川表现的不同分类
1、神经根型:常有外伤,长时间从事伏案工作和睡眠姿势 不当的病史。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上颈椎 病变,以颈椎疼痛,向枕部放射,枕部感觉障碍或皮肤麻木。 下颈椎病变,颈肩部疼痛可向前臂放射,手指呈神经根性分 布的麻木和疼痛。可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等表 现。检查可见颈部活动受限,棘突,棘突旁或沿肩胛骨内缘 有压痛点。
介绍相关药物作用,副作用,服用方法、时间、注 意事项等。
O:患者能了解自己所患疾病,并配合治疗
编辑版ppt
14
康复教育
第一:避免诱发因素:诱发因素除外伤,常见的还有落枕, 受凉,过度疲劳,强迫体位工作,姿势不良及其他疾病,注 意肩关节保暖,避免肩部受寒受湿,避免夏季靠窗睡觉。
第二:防止外伤:设法避免各种生活意外及运动损伤,如乘 车睡眠,急刹车时,极易造成颈椎损伤,故及时就诊。
第二:牵引治疗。目的是有利于充血水肿的消退, 缓解颈部肌肉的痉挛,使颈椎间隙增宽,以扩大椎 间孔,缓解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松解神经根 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并有利于向外突出的纤维环组 织回纳。本法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重量递增, 持续三周。
编辑版ppt
7
治疗
第三:中药治疗。 1、风寒湿阻型:用羌活胜湿汤加减方。 2、气滞血瘀型:用活血舒筋汤加减方。 3、痰湿阻络型:用天麻钩藤饮汤加减方。 4、肝肾不足型: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 5、气血亏虚型: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 第四:针灸疗法。目的是温经通络,祛寒除
3 正确应用理疗、按摩、药物等综合治疗,以解除 病痛。正 确指导病人的头颈功能锻炼,坚持颈部的活动锻炼,方法为 前、后、左、右活动及左、右旋转活动,指导病人两手做捏 橡皮球或毛巾的训练,以及手指的各种动作。
O2 通过正确的理疗,疼痛得到缓解
编辑版ppt
12
护理诊断及措施
P3 睡眠形态紊乱与焦虑或恐惧有关
颈椎病
编辑版ppt
1
定义
是指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骨 性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神经根、椎动脉、脊髓、 交感神经等组织结构,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 状者。
编辑版ppt
2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表现为颈、肩、背、上肢疼痛,甚至四肢 麻木,可伴有头痛、头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
依据病变的节段不同,表现各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