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核磁共振HNMR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对于不同的核(如I=1/2的1H、13C、19F) 因磁旋比(γ)或磁矩(μ)不同,在同一磁 场中发生核磁共振所需射频频率ν共振不同,也 即所需的能量不同。
例如在B0=1T的磁场中:
1H核的ν共振=42.6MHz 13C核的ν共振=10.7MHz 19F核的ν共振=40.1MHz
③同理,若固定照射频率,改变磁场强度B0, 对于不同的核来说,磁旋比大的核,共振时需 要的磁场强度将小于磁旋比小的核,
①TMS只有一个峰,4个甲基对称分布,其1H的化学 位移值相等。
②TMS中,甲基质子的核外电子及碳核的核外电子的 屏蔽作用都很强,无论1H谱或13C谱,一般有机化合 物的峰大都出现在TMS峰的左边。
③TMS沸点仅为27℃,很易于从样品中除去,便于回 收。
④TMS与样品之间不会发生分子缔合,在氢谱,碳谱
奇数 奇数或偶数 1/ 2
自旋球体

1H, 13C, 15N, 19F, 31P
奇数 奇数或偶数 3/2, 5/2,--- 自旋惰球体 有 11B,17O,33S,35Cl,79Br,127I
偶数 奇数 2H, 10B, 14N
1, 2, 3, --- 自旋惰球体 有
表4-1各种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
E E 2 E 1 2zB 0
(2-9)
当hν=ΔE时,则
共振2hzB0
B0 2
(2-10)
I=1/2的原子核两种自旋取向 能级示意图
两种自旋取向能级差与外磁 场B0的关系
现在从另一角度来讨论核磁共振现象。 在B0中,原子核绕其自旋轴旋转(自旋
轴与核磁矩μ方向一致),而自旋轴又与静磁 场B0保持某一夹角θ,而绕B0进动,称为 Larmor进动(如图所示)
(2-1)
试中 h—Planck常数 I—自旋量子数,其值与该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 数有关 。
I = n / 2 n = 0 , 1 , 2 , 3 (取整数)
具有磁矩的核在外磁场中的自旋取向是量子化的,可 用磁量子数m来表示核自旋不同的空间取向,其数值可取:
m =I,I-1,I-2, ……,-I ,共有2I +1个取向。
化的
z Pz
(2-4)
磁矩和磁场的相互作用能为:
EzB0m2hB0 (2-5)
总结:有自旋角动量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中
会取向,这种取向在Z轴方向的投影是量子 化的,每种取向对应有一定的能量(能级)。
量子力学证明,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取向 由磁量子数m决定,共有2I+1个取向。因
此原子核不同能级间的能量差则为:
即BH<BF。
对于实际的核磁共振实验是:将样品溶于 溶剂中并置于样品管里,然后放入磁场中进行 扫场或扫频或二者兼有。最后获得样品的 NMR谱。
4.1.4 驰豫过程 1.弛豫过程
当大量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取向并达到平衡,高低能 级的分布可利用Boltzman定律来描述。即低能级的数目 略多于高能级的数目,且ΔE极小。当用射频电磁波照射外 磁场中原子核时,低能级的核吸收能量跃迁至高能级,产 生核磁共振信号。由于ΔE极小,高能级粒子通过自发辐射 回到低能级的几率几乎为零。因此若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 持续检测到NMR信号,必须有某种过程存在,它使高能级 的原子核回到低能级,以保持低能级的粒子数始终略大于 高能级的粒子数。这个过程就是弛豫过程。
B0 (2-8)
2
则原子核就可吸收射频能由低能级跃迁至高 能级,产生共振吸收。吸收信号被核磁共振谱仪 接收并记录下来就获得核磁共振谱。
因此上式即为核磁共振方程或核磁共振的必 要条件。
例如:对于1H核,I=1/2,在B0中,共有2I+1个取 向,即m=1/2,-1/2
E1m I zB0zB0 E2 m I zB0 zB0
当空间存在静磁场(磁场强度为B0),且 方向沿Z轴方向时,根据量子力学原则,原 子核自旋角动量在Z轴上的投影,只能取一 些不连续的数值即
★ PNZ=mh/2π
(2-3)
(m:原子核的磁量子数, m=I,I-1,I2…-I)如下图所示:
静磁场中不同I的原子核自旋角动量的空间取向
因此,原子核磁矩在Z轴上的投影也是量子
Em
h
2B0
(2-6)
由量子力学的选律可知,只有Δm=±1的
跃迁才是允许的,所以相邻能级间发生跃
迁所对应的能量差为:
E
h
2
B0
(2-7)
4.1.3核磁共振的产生
在静磁场中,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存在着不同 能级。此时,如运用某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射 频)来照射样品,并使该电磁波满足:
hE 2hB0
共振
一些原子核有自旋现象,因而具有角动量,原子核
是带电的粒子,在自旋的同时将产生磁矩,磁矩和角动 量都是矢量,方向是平行的。
哪些原子核有自旋现象? 实践证明自旋量子数I与原 子核的质量数A和原子序数Z:
A
Z
I
自旋形状 NMR信号
原子核
偶数 偶数
0
12C,16O, 32S, 28Si, 30Si
无自旋现象 无
当仪器为100MHz时,δ值为1(一个ppm)相当于 100Hz
③不同的同位素核因σ变化幅度不等,δ变化幅度 也不同。
例如: δH<20(ppm);δC可达600(ppm); δPt可达13000(ppm).
(3)化学位移的基准物
通常以四甲基硅烷(CH3)4Si(tetramethylsilane,简 称TMS)为基准,其有如下特点:
定各种质子的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值。
本章主要内容
4.1 核磁共振氢谱基本原理 4.2 化学位移 4.3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4.4 简化复杂谱图的几种方法 4.5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4.1 核磁共振氢谱基本原理
4.1.1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 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是 :具有磁矩(描述微观粒子磁性的
σ--屏蔽常数(西格玛)(shielding constant),它反 映了核外电子对核的屏蔽作用的大小,同时也反映 了核所处的化学环境 。
一般而言 ,核外电子云密度大,核受到的屏蔽作 用大,σ值大。
因此
共振2B0 (1) (2-11)
由上式可知,同种原子核由于所处的化学环境不 同,亦即受到核外电子屏蔽作用不同,其共振频率 各不相同。
在磁场强度为B0的磁场中,质子的共振条件是: ν共振= B0/2π
由此式可知对于同一种原子核其核磁共振频 率是一样的,在NMR谱中只在一个地方出峰, 显然毫无用处。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由于同种核所处的化学环 境不同,其共振频率也会有变化,这主要是由核外 电子对质子的屏蔽作用的差异引起的。由于核外电 子的屏蔽作用,即核外电子运动产生一种与外磁场 相反的感生磁场,削弱了外磁场B0,因此实际作用于 原子核的磁场强度不是B0而是B0×(1-σ)。
用ppm单位表示化学位移 ,与仪器的频率无关。
4.2.2影响质子化学位移(δH)的因素
ωL=ω=2πν=γB0
ν共振= γB0/2π
参见下面的示意图
核磁能量吸收和跃迁过程
下面对核磁共振方程进行讨论
( ν共振= γB0/2π )
①对于同一核,如I=1/2的1H核,发生共振时,
ν照射与B0的关系
例如将1H核放在B0=1.4092T的磁场中,发生 NMR时,射频频率为60MHz
放在B0=4.69T的磁场中,发生NMR时,射频 频率为200MHz
若无有效的弛豫过程,高低能级的粒子数很快达到相等,
此时检测不到NMR吸收信号,此现象叫饱和。
2.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 ①纵向弛豫:指高能级的核(体系)和环境(周围的分子、
溶剂分子等)之间的能量交换,从而跃迁回低能级。又 称自旋-晶格弛豫。此过程的驰豫时间以半衰期T1表示。 T1越短,峰信号越强。
若用δ表示:60MHz仪 δ=134/60=2.23
100MHz仪 δ=223/100=2.23
因此用δ表示化学位移,就可使不同核磁共振 谱仪测定的数值统一起来!
②δ是一相对值,他与所应用的磁场强度无关。 但是某核的共振频率与TMS共振频率差随外加磁
场的增加呈线性增加。
当仪器为60MHz时,δ值为1(一个ppm)相当于 60Hz
物理量)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行为。(原子核磁矩是表 征原子核磁性大小的物理量。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 都有一定的磁矩;带电的质子在核内运动也会产生磁矩。 二者总效使原子核具有一定的磁矩。)
1.原子核的自旋 实验证明,大多数原子核都有围绕某个轴作自身旋
转运动的现象,称为核的自旋运动,且可用自旋角动量 PN来描述:
中都规定δTMS=0
乙酸乙酯氢谱(60MHz)
乙苯的1H NMR谱
小结:
由于有机分子中各种质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屏蔽效应,因此在核磁共振 谱的不同位置上出现吸收峰,有不同的化学位移。
但这种屏蔽效应所造成的差异是非常小的,难以精确的测出其绝对值, 因此需要一个参照物来做对比,常用四甲基硅烷(CH3)4Si (tetramethylsilane,简写为TMS)作为标准物质,并人为将其吸收 峰出现的位置定为零。(TMS中,Si原子电负性较小,电子云可以较 多的流到甲基上,因此H核电子云密度大,其屏蔽系数几乎比其它所 有物质的都大,若它的化学位移定为零,则其他化合物H核的共振频 率都在左侧,因此其它有机试剂的化学位移δ都是负值)。
样品标准106 标准
样品标准106 仪器
(2-12)
讨论: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①如果不用化学位移δ来表示不同化学环境的 核在核磁谱图上的相对位置,则使用不同类型 的核磁共振谱仪时,测定的结果就无法统一。 这是因为Δ∝B0。
例如:用60MHz和100MHz核磁共振谱仪分别 测定1,1,2-三氯丙烷时,其甲基的吸收峰与 TMS(基准物)峰相差分别是134Hz和223Hz。
②横向弛豫(自旋–自旋弛豫):反映核磁矩之间的相互作 用。高能级的自旋核把能量转移给同类低能级的自旋核 回到低能级。此过程的驰豫时间以半衰期T2表示。 T2与 峰宽成反比, T2越短,谱线越宽。
弛豫过程示意图(I=1/2的核)
4.2 化学位移
4.2.1化学位移的产生及表示方法 (1)化学位移的产生
I=1/2的核的Larmor进动



动Biblioteka Baidu
Larmor进动
P ——动量矩 T —— 力矩 μ——磁距
其进动频率ω=2πν=γB0 若在垂直于B0的平面上加一个线偏振交变磁场
(即射频电磁波),其原频率等于ωL,若与 ω相等,则电磁波的能量就传递给原子核,核 进动角θ就会发生很大改变,核由低能级向高 能级跃迁,产生核磁共振现象。
质量数 偶数
原子序数 偶数
自旋量 子数I
0
实例 12C,16O,32S,28Si,
奇数
奇数或偶数
1/2
1H,13C,15N,19F,29Si 31P 等
奇数
奇数或偶数 3/2 ,5/2…
11B,17O,33S,35Cl, 37C1, 79Br,127I等
偶数
奇数
1,2,3…
2H,10B,14N等
没有自旋
有机波谱分析课件
有机波谱分析 Organic Spectroscopy
王伟
2016年 4 月
第四章:核磁共振氢谱
(1H-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简写NMR)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即什么是 核磁共振?发生核磁共振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掌握什么 是化学位移及影响化学位移的各种因素:屏蔽效应,诱 导效应,各向异性效应等。理解核与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旋-自旋偶合及偶合裂分。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实验技 术和常用的各种去偶方法。要求在学习核磁共振氢谱基 本知识后,会辨认和计算裂分图象类型,能利用质子化 学位移,偶合常数,积分面积来确定分子结构,并会测
自旋球体
自旋椭圆体
2.原子核的磁矩 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具有自旋角动
量的原子核也具有磁矩μ,其方向与PN一 致,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µ= PN (2-2)
式中—磁旋比,是原子核的重要属性, 不同的原子核其不同,其单位是:弧度 /(T·s) (参见教材80页表4-2)
4.1.2 核动量矩及磁矩的空间量子化(原子 核在外磁场中的行为)
尽管共振频率各有差异,但差异不大,仅为百万 分之十左右,对其绝对值的测量难以达到所需要 的精度。
故实际工作中是采用测定相对值来表示,即 以某标准物质的共振峰为原点,测定样品中 各共振峰与原点的相对距离,这种相对距离 就称为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
(2)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IUPAC建议,化学位移一律采用位移常数δ值表 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