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12、材料与沉浮
13、花盆补水器
14、包装小酥饼
15、生活中的材料
16、各地民居的建筑材料
从物体入手,通过研究材料,以观察、描述、分类、简单的实验,以展对研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初步了解材料的特征。
1、自主探究。
2、引探导学法。
第三单元
第11至15周
17、认识固体
18、认识液体
寻找、认识身边的冷热,通过实验了解其规律,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观察、记录、描述方法,并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1、自主探究。
2、引探导学法
单元
(组)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手段
与方法
备注
第四单元
第16至19周
24、冷热现象
25、温度的测量
26、液体的热胀冷缩
27、空气热胀冷缩
28、固体的热胀冷缩
29、热往哪里传
30、物体传热的本领
31、简易保温箱
32、冷气机安装在哪里
通过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安排一系列有趣而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们亲身经历探索科学奥秘、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有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
工
作
措
施
1、提高课堂效率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广东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016-2017广东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教案第1单元:生物的生长1种番茄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1)知道用花盆进行简单种植的基本方法。
(2)知道番茄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方法。
2. 科学探究(1)以一种常见的种子植物为例,能用花盆等简单工具进行种植活动。
(2)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植物种子发芽后的管理。
3. 科学态度能坚持进行对植物种植活动的观察和记录。
二、教学指引1. 活动安排思路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1 在花盆里播种观察番茄种子的外形。
以番茄为例用点播法在花盆里进行种植活动,了解简单的种植方法观察、参与、合作活动2 播种后的管理学习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如浇水、施肥、除草等,确保番茄幼苗健康生长观察、参与、体验2. 活动指引任务驱动页生活情境:两个小朋友在学校的生物园里准备开展种植活动,生物园里有很多已经凋谢的盆栽植物和一些种植工具,他们手拿番茄种子和种植工具,正在交流。
产生问题:我想种番茄,应该怎么播种呢?学生在生活中、在户外见过很多植物,包括盆栽植物,但不一定懂得播种的方法。
另外,学生平时我想种番茄,应该怎么播种呢?如果很少参加种植活动,也不知道种植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这个问题,驱动学生思考种植活动有哪些科学的方法。
驱动任务: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温度和湿度等自然条件适宜植物的生长。
通过思考番茄的播种方法,学习简单的盆栽种植方法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等,并进行长周期的种植观察活动,为后续的观察活动做准备。
活动1 在花盆里播种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我们可以尝试在花盆里种番茄。
(图片说明:三位小朋友手拿花盆(装有土壤)、小铲、花洒等种植工具准备播种活动。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动植物繁殖的季节。
本活动是单元起始课,在驱动页提出问题后直接引出种植番茄的方法。
为了便于活动的开展,本活动采用盆栽的方式。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好种植工具及种植场地。
要提醒学生尽量挑选完整、饱满的番茄种子。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6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6篇)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
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
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不同的生命周期。
【教学准备】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种动物,讨论这种动物一生中必须要经历哪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阅资料了解它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即寿命)。
(在查阅资料中还要注意:动物的寿命问题较复杂,它同环境关系极大,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得的数据。
)2、不同的生命周期(1)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
)(2)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
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胎生。
3、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
(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
)(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每组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历的时间,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学期教计划(广东科技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梁凤洁一、教材分析:本教科书是一套启蒙教科书,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使学生通过本教科书的学习,知道与身边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爱科学态度,培养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全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课外知识的视野相对不宽。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书32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生物的生长:(1—8)课,本单元探究生物在生命周期中生长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分别以植物、动物和人的自然生长过程展开,并从过程中探究生物生长的一般规律,认识生命的周期。
2、材料的选择:(9—16)课,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都是由材料构成的,本单元先从物体入手,再研究材料,让学生从认识具体的事物逐步过渡到获得抽象的概念。
3、固体、液体和气体:(17—23)课,本单元围绕物质的三种状态展开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研究固体、液体和气体和气体,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禁止时会保持水平;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以及水的三态,并在自然界中同时存在。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常见的力”、“地球的外衣”、“土壤与岩石”、“电的本领”、“动物王国”、等五个单元。
据此,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
3、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
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4、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
5、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6、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7、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
8、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教学,既可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又可同进进行动植物生长的变化的观察,了解其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粤教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科学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1. 学生特点: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
2. 已有知识: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已初步掌握了观察、比较、分类、记录等科学方法,对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有所了解。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观察与实验”、“物质与材料”、“技术与设计”三个主题为主线,涵盖了多个科学领域。
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和技能,如观察、比较、分类、记录、实验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情感。
五、教学措施1. 课堂活动: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实验、观察、讨论、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馆、种植、养殖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感受科学的魅力。
3. 作业布置: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如观察记录、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科学学习,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外实践成果:评价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记录、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
4. 科学素养测试:定期进行科学素养测试,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粤教三下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粤教三下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科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科学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加强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和习惯。
因此,我在第三学期的科学教学中,将围绕以下目标展开工作:1.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和方法。
2.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该学期的科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学和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学方面的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生物在环境中相互依存的关系等;物理学方面的声音的传播、声音的性质等。
我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注重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并可以与周围的环境进行联系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实践中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实验和分析的能力。
2.示范性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生动有趣的实验,使学生养成好奇心,并激发对知识的追求。
3.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教师提出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环节设计1.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引入新知识的环节,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喜欢的事物,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通过引入动物的生长生活情况,让学生思考动物和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好奇心。
2.开展实践探究在这一环节,我将设计一些实践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去体验和观察,掌握科学的方法和规律。
例如,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从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和思维。
3.展开讨论交流在教学中,我将通过课堂开放式的讨论交流环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粤教三下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操作,勤于观察,课堂纪律良好。
他们在合作学习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能力,但在活动效率、作业习惯以及科学日记的撰写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性质与功能”为核心概念,整合教学内容,围绕生命体、物体和材料、地球物质三大主题展开。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记录、实验、测量、分类、交流和表达等技能。
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物体和材料的特性、地球物质的特性等科学知识。
-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测量、分类、交流和表达等科学探究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措施1. 课堂活动:- 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通过实验、游戏、模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
-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 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科学日记:- 引导学生通过写科学日记的方式,记录他们的观察、实验、调查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4. 家校合作:- 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科学学习情况,共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相关推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
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
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
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广东教育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广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广东教育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有29人,其中男16人,女13人。
通过第一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学生对科学学习兴趣很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态势较好,这对科学教学的实施有很好的基础,学习也比较认真,但科学课堂常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2、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生物的生长”、“材料的选择”、“固体、液体和气体”、“热与温度”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固体、液体和气体”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
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
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粤版三下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粤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为基础,遵循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包括动植物的生长特征、物体和材料的特性、地球物质的特性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学生情况分析1. 可喜之处:学生对科学课兴趣浓厚,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但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2.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实验操作技能有待加强,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性质与功能”为核心概念,围绕动植物、物体和材料、地球物质等主题展开,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注重实践,培养能力: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 引导思考,培养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合作学习,共同进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动植物的生长特征(4周)2. 第二单元:物体和材料的特性(4周)3. 第三单元:地球物质的特性(4周)4. 复习与总结(2周)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合作学习等方面。
2. 结果性评价: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形成性评价: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教案第1单元:生物的生长1种番茄一、教学目标(1)知道用花盆进行简单种植的基本方法。
(2)知道番茄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方法。
(3)以一种常见的种子植物为例,能用花盆等简单工具进行种植活动。
(4)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植物种子发芽后的管理。
(5)能坚持进行对植物种植活动的观察和记录。
二、教学指引1. 活动安排思路: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1 在花盆里播种观察番茄种子的外形。
以番茄为例用点播法在花盆里进行种植活动,了解简单的种植方法观察、参与、合作活动 2 播种后的管理学习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如浇水、施肥、除草等,确保番茄幼苗健康生长观察、参与、体验2. 活动指引生活情境:两个小朋友在学校的生物园里准备开展种植活动,生物园里有很多已经凋谢的盆栽植物和一些种植工具,他们手拿番茄种子和种植工具,正在交流。
产生问题:我想种番茄,应该怎么播种呢?学生在生活中、在户外见过很多植物,包括盆栽植物,但不一定懂得播种的方法。
另外,学生平时我想种番茄,应该怎么播种呢?如果很少参加种植活动,也不知道种植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这个问题,驱动学生思考种植活动有哪些科学的方法。
驱动任务: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温度和湿度等自然条件适宜植物的生长。
通过思考番茄的播种方法,学习简单的盆栽种植方法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等,并进行长周期的种植观察活动,为后续的观察活动做准备。
活动1 在花盆里播种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我们可以尝试在花盆里种番茄。
(图片说明:三位小朋友手拿花盆(装有土壤)、小铲、花洒等种植工具准备播种活动。
)在组织学生用花盆种植番茄时要讲清以下几点:(1)根据花盆的大小,选择2~3粒饱满的番茄种子准备种植。
(2)在花盆中按压2~3个浅浅的小穴,约0.5厘米深,如过深会导致幼苗难出土。
每两个穴之间要间隔开来,避免幼苗出土后挤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3)将番茄种子放入小穴后,轻轻地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不要按压。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本册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科学知识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3篇)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一、教材分析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
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游戏的科学”、“太阳与实践”、“点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等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有关里的现象进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对太阳的概况有初步了解。
第三单元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设计实验等手段揭开雨点有关的相关探究。
第四主要从自己的身体入手,引导学生涉猎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领域人体。
第五单元以学生对常见的几种动物的人是为基础,层层展开,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体验探究够成功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1、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
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
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
(完整版)粤教版三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科学讲课计划学情解析: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一学期的认识,大体认识了科学的思想方式、方法,但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育和简单适用的科学思想方式的灌注。
要培育学生讲堂上的科学的思虑习惯逐渐养成预示、丈量、解析、研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研究的活动方式。
教材解析经过半学期对科学的接触,学生已经逐渐习惯接受科学课程了。
《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选择的讲课内容是以学生“寻访、察看、实验活动”为主线张开的。
第一单元是对学生地点意识的培育,能正确的说出拟定物体的内容,学会鉴别方向等内容,旨在指引学生可以鉴别清楚各个方向;第二单元旨在让学生认识各样物体及资料,认识物体的特点,物体的分类,资料的性质以及认识身旁的资料;第三单元主假如让学生认识生物,爱惜动植物,旨在让学生认识生命,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中的生物,并对生物进行察看认识各样动物的特质及习惯等。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技术,并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察看事物的能力。
教育目标任务要求:1.培育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想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力;2.使得学生们在平时生活中愿意亲密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平时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3.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增加才华意会科学研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理逐渐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4.指导、指引学生学习运用假定解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重视察看实验中的丈量特别是控制变量、收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说学习成立解说模型以考证自己的假定;11 / 25.保持和发展对四周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勇敢仔细、重视凭证、敢于思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6.亲密自然、赏识自然、爱惜生命踊跃参加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怀现代科技的发展。
同时让学生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
广东教育出版社三下科学教学计划
广东教育出版社三下科学教学计划1.我们将学习有关地球的知识。
We will learn about the earth.2.我们将研究植物生长的条件。
We will study the conditions for plant growth.3.我们将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
We will observe the habits of animals.4.我们将进行天气变化的实验。
We will conduct experiments on weather changes. 5.我们将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We will explore the mysteries of the solar system.6.学生将制作简单的实验器材。
Students will make simple experimental apparatus.7.我们将学习物质的三态变化。
We will learn about the three states of matter.8.我们将了解大气对地球的重要性。
We will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atmosphere to the earth.9.我们将探究水的循环过程。
We will explore the water cycle process.10.我们将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
We will learn ab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11.我们将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
We will observe the growth changes of insects.12.我们将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
We will conduct simple circuit experiments.13.学生将体验物理现象的乐趣。
Students will experience the fun of physical phenomena.14.我们将研究声音的传播规律。
2016广东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016-2017广东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教案第1单元:生物的生长1种番茄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1)知道用花盆进行简单种植的基本方法。
(2)知道番茄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方法。
2. 科学探究(1)以一种常见的种子植物为例,能用花盆等简单工具进行种植活动。
(2)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植物种子发芽后的管理。
3. 科学态度能坚持进行对植物种植活动的观察和记录。
二、教学指引1. 活动安排思路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1 在花盆里播种观察番茄种子的外形。
以番茄为例用点播法在花盆里进行种植活动,了解简单的种植方法观察、参与、合作活动2 播种后的管理学习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如浇水、施肥、除草等,确保番茄幼苗健康生长观察、参与、体验2. 活动指引任务驱动页生活情境:两个小朋友在学校的生物园里准备开展种植活动,生物园里有很多已经凋谢的盆栽植物和一些种植工具,他们手拿番茄种子和种植工具,正在交流。
产生问题:我想种番茄,应该怎么播种呢?学生在生活中、在户外见过很多植物,包括盆栽植物,但不一定懂得播种的方法。
另外,学生平时我想种番茄,应该怎么播种呢?如果很少参加种植活动,也不知道种植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这个问题,驱动学生思考种植活动有哪些科学的方法。
驱动任务: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温度和湿度等自然条件适宜植物的生长。
通过思考番茄的播种方法,学习简单的盆栽种植方法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等,并进行长周期的种植观察活动,为后续的观察活动做准备。
活动1 在花盆里播种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我们可以尝试在花盆里种番茄。
(图片说明:三位小朋友手拿花盆(装有土壤)、小铲、花洒等种植工具准备播种活动。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动植物繁殖的季节。
本活动是单元起始课,在驱动页提出问题后直接引出种植番茄的方法。
为了便于活动的开展,本活动采用盆栽的方式。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好种植工具及种植场地。
要提醒学生尽量挑选完整、饱满的番茄种子。
(完整版)粤教版三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学情分析: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通过一学期的认识,大概了解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但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
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教材分析经过半学期对科学的接触,学生已经渐渐习惯接受科学课程了。
《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实验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第一单元是对学生位置意识的培养,能准确的说出制定物体的内容,学会辨别方向等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能够辨别清楚各个方向;第二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各种物体及材料,了解物体的特征,物体的分类,材料的性质以及认识身边的材料;第三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生物,爱护动植物,旨在让学生了解生命,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中的生物,并对生物进行观察了解各种动物的特质及习性等。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掌握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并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育目标任务要求: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力;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同时让学生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29人,其中男16人,女13人。
通过第一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学生对科学学习兴趣很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态势较好,这对科学教学的实施有很好的基础,学习也比较认真,但科学课堂常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2、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生物的生长”、“材料的选择”、“固体、液体和气体”、“热与温度”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固体、液体和气体”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
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
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
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
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
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二、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过程与方法:
(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
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
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
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五、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六、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