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_景观动态变化-稳定性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定义:由生态系统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复杂网络,用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组成: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等层次,各层次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 互影响。
作用:生态网络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应用:生态网络在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城市规划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空间异质性可以通过空间格局、空间关联和空间动态等方面来研究,对于生态保护、生态恢复 和生态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类 活动等。
定义:景观稳定性是指景观在面对干扰或变化时保持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
意义:景观稳定性在景观生态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生态系统 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持景观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 然灾害的发生,并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定义: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系统,具有物 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组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等组成。
类型:生态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
重要性: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容之一。
应用:景观单元在 生态保护、城市规 划、土地利用等方 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有助于实现 生态、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定义:生态流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 质、能量和信息流动,是生态系统 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重要性:生态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 征之一,它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有着重要影响。
【景观生态学题库】景观生态学判断题
【景观生态学题库】景观生态学判断题景观生态学题库一、名词解释斑块、廊道、景观粒度、景观对比度、空间异质性、尺度、景观边界、景观连接度、生态学干扰、“源”景观、景观格局、环境资源斑块、残存斑块、孔隙度、尺度效应、文化景观、广义景观、景观生态网络、景观指数、组织尺度。
斑块:二、单项选择题1.景观要素的类型主要由什么构成()。
(A)斑块、廊道、基质(B)斑块、类型、格局(C)空间、基质、尺度(D)格局、过程、空间2.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的本质主要是指什么()。
(A)绝对空间尺度(B)相对空间尺度(C)景观与特定研究问题相关的空间异质性(D)景观生态流3.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什么学科()。
(A)单一学科(B)综合性学科(C)交叉学科(D)综合性交叉学科4.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5.一个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称为()。
(A)廊道(B)基底(C)斑块(D)基质6.广义景观强调空间的什么性质()。
(A)异质性(B)斑块性(C)重复性(D)均质性7.景观中不同生态系统的面积、形状和丰富度,它们的空间格局以及能量、物质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等,均属于下列哪一的内容()。
(A)景观结构特征(B)景观功能(C)景观动态(D)景观差异性8.景观功能的改变可导致什么结果()。
(A)结构的变化(B)功能的改变(C)动态的变化(D)不会变化9.景观结构的具体含义是指()。
(A)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B)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者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C)景观在结构上和动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D)景观对其他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10.景观功能的具体含义是指()。
(A)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B)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者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C)景观在结构上和动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D)景观对其他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11.景观动态的具体含义是指()。
景观生态学-C6
二、景观稳定性
景观稳定性的相关概念
二、景观稳定性
景观稳定性的理解
从景观变化的趋势方面
持久性:表示系统或某些成分的生存时间;
恒定性或变异性:表示系统某些特征的波动频率和幅度。 从景观对干扰的反应方面 抗性阻力:表示系统抵抗外界变化、保持原有状态的能力; 恢复性或弹性 :系统发生变化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可用系统回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来度量)。
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式
景观变化空间模式的常见类型
一、景观变化及其模式
“颌状”模式( jaws model ),又称为“口状”模式 (mouth model),是一种较好的景观变化模式。
土地变化3个阶段,分别为90%、50%和10%的黑色土地类型。
一、景观变化及其模式
颌状模式的优点
①一直维持原来方形生境斑块,到镶嵌序列的最后阶段; ②廊道连接性得到加强,小的残余斑块在新的土地类型所构成 的区域中起到物种踏脚石作用,廊道和小斑块使得大片连续的
在景观尺度上,稳定性实际上是许多复杂结构在立地
水平上不断变化和大尺度上相对静止的统一,即景观
的异质稳定性。 (大尺度上景观结构和要素组成的变化需要很长时间 才发生,而小尺度上景观的变化在短期就可以发生)
二、景观稳定性
景观稳定的机制
物理稳定机制 —— 景观系统具有复杂结构,异质性
较高; 快速恢复机制 —— 景观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有生 态流发生; 抗干扰机制 —— 景观组分具有较强的生命活力,受 到干扰后仍能进行繁殖,具有较大的杭性。
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
资源与环境学院
第六章 景观动态变化
内容提要
一、景观变化及其模式
乡村景观设计课后小结
乡村景观设计课后小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课后知识点整理:1.人居环境:人居理论在乡村景观中的应用;3S技术在乡村景观中的应用;城镇集聚区域绿地系统规划;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村镇绿地系统规划。
2.乡村景观规划: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理论;乡村景观类型;乡村景观动态变化及其演变模式;乡村景观评价。
3.乡村景观规划的方法:乡村景观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乡村群落的景观规划;乡村居住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生态网络规划;大城市近郊区的乡村景观规划。
4.乡村景观规划的分析:景观、乡村景观与乡村景观规划;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前景;乡村景观的形成因素;乡村景观的基本结构:斑块、廊道、基质和网络;国内外景观分类方法研究概述;景观生态分类方法及建立我国乡村景观分类体系;景观稳定性与景观动态变化;乡村景观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乡村景观的演变模式;乡村景观评价;乡村景观的功能;乡村景观空间格局评价;乡村景观的美学质量评价;乡村景观的综合评价。
5.乡村景观规划的程序:乡村景观规划的一般原理;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乡村景观规划的一般程序;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论;乡村群落与乡村景观;乡村群落布局;乡村聚居总体布局与功能区规划;乡村居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乡村民居建筑景观风貌设计;乡村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乡村河道景观规划与设计;乡村绿化设计;农业景观规划与设计;乡村林果园地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庭园生态农业景观规划与设计;乡村旅游农业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小流域农林复合系统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景观生态网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规划;生态网络与生境走廊的景观规划;生态绿地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大城市近郊区的乡村景观特点;大城市近郊区的乡村景观功能布局与设计;郊区的乡村景观规划实例。
6.乡村景观旅游规划:景观的概念和内涵;景观科学的理论体系;乡村景观研究背景;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趋势;乡村景观要素;乡村景观类型;乡村景观的区域组合;乡村景观演替的函数过程;乡村景观演替的驱动力机制;乡村景观评价;乡村景观功能评价模式;乡村景观质量评价;乡村景观敏感度评价;乡村景观可达性评价;乡村景观,行为相容度评价;基于可持续目标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景观规划的起源、概念;乡村景观规划的原则;乡村景观规划的技术路线;乡村景观规划的内容;乡村整体景观意象规划;乡村景观整体格局规划;乡村主要景观类型的规划设计;农业景观建设;乡村工矿业景观规划;乡村游憩景观建设;国际乡村旅游;乡村城镇景观建设与风貌塑造;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田园化乡村;乡土文化传承与乡村景观建设;乡村生态景观建设与保护;现代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景观建设;城市化进程与乡村景观建设;中国传统造园理论与乡村景观建设;乡村景观建设现状及个案分析。
景观动态变化
一、景观稳定性
景观亚稳定性(metastability)
在景观生态学中所研究的稳定性多是指有生命的景观类型的稳定,即生物稳定。生物 稳定性是一种亚稳定性,即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围绕中心位置上下波动)。它可 以是在很长时间内都围绕一个中心位置;也可以是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围绕一个中心位置波动,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又进入另一种平衡状态,围绕另一个中心 位置波动。
不稳定景观:景观参数的波 动是不可预测的不规则波动。
一、景观稳定性
3.干扰与景观稳定性
景观稳定性可以看作干扰条件下景观的不同反应 稳定性是系统两种特征——恢复性和抗性的产物 一般地说,景观的抗性越强,景观越稳定;景观的恢复性越强, 景观越稳定。
若干扰的强度很低,而且干扰是规则的:景观能够建立起与干 扰相适应的机制,从而保持景观的稳定性。 若干扰比较严重,但干扰经常发生,并且可以预测:景观也可 以发展起适应干扰的机制来维持稳定性。 若干扰不规则,而且发生的频率很低,则景观的稳定性最差。
土林—流水侵蚀地貌景观
宁夏贺兰山风蚀地貌景观
气候的影响
气候的影响
生命的定居
植物的进化过程:
类似苔藓、地衣或藻类 等绿色植物 —维管束植— 维管束植物发育十分完全 —大面积森林—以裸子植 物占优势的森林(第二纪) —有花的被子植物—— 被 子植物占据统治地位(第 三纪末期)。
植物对景观的作用:
二、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
景Hale Waihona Puke 变化的驱动因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自然驱动因子,一类是人为驱动因子。
自然驱动因子:地貌的形成、气候的影响、生命的定居、土壤的 发育、自然干扰 人为驱动因子:人口、技术、政治经济体制、政策和文化
第五章-景观动态变化
思考题
1. 2. 3.
4.
5. 6.
7.
如何理解景观的稳定性?景观亚稳定模型有何意义? 物种共存对景观稳定性有何意义? 试将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与物理系统变化的驱动力作一比 较。 为什么需要建立景观变化模型? 生态学范式为什么要发生变迁?它是如何进行变迁的? 如何理解干扰?它对景观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为 什么? 人类为什么要对景观进行改造?改造造成的影响有什么? 如何对待人类活动对景观的作用?
Hubbell(2001)提出的生态漂变学说,以岛屿生 物学理论和复合种群理论为基础,从完全不同的 角度解释了热带雨林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的机 制。 该学说认为,群落主要是由生物地理范围重叠的 物种组成的非平衡随机集合体;在这个集合体中, 物种可以局部共存,但物种的组合及物种的相对 丰富度会缓慢地发生漂变。
3.景观总体格局的变化
景观格局通常指的是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包括
景观组成单元的多样性和空间配置,景观格局影 响生态学的各种过程。
因此,景观格局的变化可理解为景观组成单元的 结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景观过程的变化。
3.1 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
主要来源:非生物的、生物的和人为的因素。
3.2 景观格局变化的动态模型
对景观稳定性的认识多借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如
Forman(1986)把景观稳定性表达为抗性、持续性、惰 性、弹性等多种概念。 需要说明的是,表征景观稳定性的各个术语,仅能反映景 观稳定性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并不能对景观的稳定性作出
全面评价。
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分析和考察景观变化和景观对干扰
相对稳定性,使景观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表 现为特定状态。
景观生态学题集
景观生态学题集一、选择题1.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什么尺度上的生态问题?A. 个体B. 生态系统C. 景观D. 全球答案:C2.以下哪个不是景观的基本组成单元?A. 斑块B. 廊道C. 物种D. 基质答案:C3.斑块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斑块大小、形状B. 生态系统功能C. 物种多样性D. 气候变化答案:A4.“廊道”在景观生态学中被定义为:A. 景观中面积最大的部分B. 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C. 景观中的生物群落D. 景观中的水域系统答案:B5.景观异质性主要指的是什么?A. 景观在时间上的变化B. 景观在空间上的变异性C. 景观中物种数量的多少D. 景观的经济价值答案:B6.以下哪项不是景观多样性的表现形式?A. 斑块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格局多样性D. 气候多样性答案:D7.“内缘比”是指什么?A. 斑块与基质的面积比B.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C. 景观中廊道的长度D. 景观中物种的丰富度答案:B8.景观连接度主要用于描述什么?A. 景观中斑块的数量B. 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的连接和延续C. 景观中物种的迁徙能力D. 景观的经济价值答案:B9.生态流主要指的是什么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A. 能量、物质和物种B. 水分、土壤和空气C. 气候和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10.“meta种群”是指什么?A. 景观中所有种群的总和B. 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C. 景观中最大的种群D. 景观中最稳定的种群答案:B11.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追求景观的单一性B. 实现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C. 减少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D. 增加景观的经济价值答案:B12.以下哪种景观类型不是按起源分类的廊道?A. 环境资源廊道B. 干扰廊道C. 线状廊道D. 引进廊道答案:C13.景观破碎化主要是由于什么引起的?A. 景观的自然演替B. 景观中物种的减少C. 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D. 气候变化答案:C14.景观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什么?A. 景观中物种的丰富度B. 景观的抗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C. 景观中斑块的数量D. 景观的经济价值答案:B15.以下哪项不是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A. 地貌因子B. 气候因子C. 植被覆盖度D. 经济发展答案:C16.景观空间格局主要描述的是什么?A. 景观中斑块的大小和形状B. 景观中物种的地理分布C. 景观中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D. 景观的经济价值答案:C17.景观生态学中的“网络”主要由什么构成?A. 斑块和廊道B. 廊道和基质C. 结点和连接廊道D. 物种和生态系统答案:C18.以下哪项不是干扰的类型?A. 自然干扰B. 人为干扰C. 内部干扰D. 景观干扰答案:D19.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稳定性的影响是什么?A. 异质性越高,稳定性越低B. 异质性越低,稳定性越高C. 异质性与稳定性无直接关系D. 异质性越高,通常稳定性也越高答案:D20.生态系统健康指数HI的计算公式中的V代表什么?A. 系统多样性B. 系统组织指数C. 系统活力D. 系统恢复力答案:C21.生态交错带又被称为什么?A. 群落边缘区B. 物种隔离带C. 群落交错区D. 生态系统缓冲区答案:C22.生态交错带是指两个或多个什么之间的过渡区域?A. 物种B. 群落C. 生态系统D. 自然环境答案:C23.下列哪项不是生态交错带的主要特征?A. 生态环境条件复杂B. 物种多样性低C. 边缘效应显著D. 自我修复能力弱答案:B24.边缘效应在生态交错带中表现为?A. 物种数目减少B. 物种密度降低C. 物种数目及密度增大D. 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答案:C25.下列哪个地区不常见生态交错带?A. 森林与草原交界B. 河流与湖泊交汇处C. 城市中心绿地D. 山地与平原过渡带答案:C26.生态交错带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里?A. 增加生物多样性B. 减少环境污染C. 消除自然灾害D. 加速生态系统恢复答案:A27.哪种现象可能导致生态交错带的环境退化?A. 气候变化B. 物种入侵C. 植被恢复D. 土壤改良答案:B28.生态交错带在景观生态学中的研究意义不包括?A. 理解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B. 预测环境变化趋势C. 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D. 确定物种分布范围答案:D29.哪项措施有助于保护生态交错带?A. 过度开发B. 加强监管C. 引入外来物种D. 减少生态流答案:B30.哪个区域是我国生态交错带分布面积最大、脆弱性最明显的地区之一?A. 长江流域B. 青藏高原C. 华北平原D. 珠江三角洲答案:B31.生态交错带中的“过滤器”功能主要指的是什么?A. 阻止所有生态流通过B. 允许部分生态流通过C. 加速生态流运动D. 改变生态流方向答案:B32.哪个概念强调了生态交错带中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A. 群落结构B. 生态系统平衡C. 生态交错带D. 景观异质性答案:C33.下列哪项不是生态交错带的主要功能?A. 栖息地B. 能量源C. 污染物沉积D. 物种聚集答案:C34.生态交错带的环境条件与相邻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相比有何特点?A. 完全相同B. 十分相似C. 有所区别D. 截然相反答案:C35.哪种类型的交错带位于海陆之间?A. 森林-草原交错带B. 山地-平原交错带C. 河流-湖泊交错带D. 海岸线交错带答案:D36.生态交错带中容易发生的环境问题不包括?A. 土地沙化B. 草地退化C. 物种丰富度增加D. 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答案:C37.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常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 湿地扩张B. 森林增长C. 生态裂谷D. 海洋污染答案:C38.哪个因素不是影响生态交错带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A. 气候条件B. 土壤类型C. 人类活动D. 宇宙射线答案:D39.生态交错带在景观连接度中的作用是?A. 阻断景观连接B. 增强景观隔离C. 促进景观元素交流D. 减少景观多样性答案:C40.哪个研究领域的发展推动了生态交错带研究的迅猛发展?A. 分子生物学B. 气候学C. 淡水生态学D. 地质学答案:C41.景观格局通常指的是什么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A. 物种B. 景观要素C. 生态系统D. 气候类型答案:B42.下列哪项不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特征?A. 空间异质性B. 尺度依赖性C. 时间稳定性D. 斑块性答案:C43.景观格局分析在生态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预测物种分布B. 评估生态系统健康C. 理解景观动态变化D. 控制环境污染答案:C44.下列哪个概念与景观格局的形成和变化密切相关?A. 群落演替B. 物种多样性C. 景观过程D. 生态系统服务答案:C45.均匀型分布格局是景观格局中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A. 斑块大小差异大B. 斑块分布随机C. 斑块分布均匀D. 斑块形状复杂答案:C46.景观连接度是衡量什么的重要指标?A. 物种迁移能力B. 生态系统稳定性C. 景观要素之间的连通性D. 景观美学价值答案:C47.下列哪个因素不直接影响景观格局的形成?A. 气候B. 地形C. 人类活动D. 物种生理特征答案:D48.景观破碎化通常指的是什么现象?A. 景观要素数量的减少B. 景观要素斑块的平均面积减小C.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D.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答案:B49.景观多样性指数主要用于衡量什么?A. 物种数量的多少B. 景观要素的变异性和复杂性C.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景观的美观程度答案:B50.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是?A. 相互独立B. 单向影响C.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D. 景观格局决定生态过程答案:C51.下列哪个模型常用于景观格局的模拟和预测?A.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B. 景观马尔可夫模型C. 种群增长模型D. 气候模型答案:B52.景观阻力通常指的是什么在景观中流动的难易程度?A. 物种B. 能量C. 物质D. 以上都是答案:D53.景观生态学中,廊道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 物种迁移通道B. 能量流动通道C. 污染物扩散源D. 景观连接桥梁答案:C54.下列哪个概念与景观格局中的“孔隙度”相关?A. 斑块密度B. 廊道宽度C. 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D. 生态系统稳定性答案:C55.景观格局分析中的“尺度”通常指的是什么?A. 物种大小B. 景观的面积C. 研究和分析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D. 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答案:C56.景观格局中的“斑块”指的是什么?A. 景观中的连续区域B. 景观中的非线性区域C. 景观中相对均质的区域D. 景观中的生态系统答案:C57.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的主要因素?A. 观测尺度B. 景观要素的异质性C. 物种繁殖能力D. 生态系统过程答案:C58.景观格局中的“基质”通常指的是什么?A. 景观中的优势景观要素B. 景观中的非生物环境C. 景观中的边缘区域D. 景观中的孤立斑块答案:A59.下列哪个理论强调了中等程度的干扰对景观格局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A.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B. 景观连接度理论C. 中度干扰假说D. 景观异质性理论答案:C60.景观格局的变化对什么具有重要影响?A. 物种分布B. 气候变化C. 地质灾害D. 人类健康答案:A61.边缘效应在生态学中主要指的是什么现象?A. 物种在群落边界的聚集现象B. 生态系统内部能量的均匀分布C. 气候因子在景观中的线性变化D. 物种多样性在中心区域的增加答案:A62.下列哪项不是边缘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A. 生态系统间生态因子的差异B. 景观破碎化导致的边界增多C. 物种对中心区域的偏好D. 边界区域生态位的扩展答案:C63.边缘效应在生态学上具有什么重要意义?A. 降低生物多样性B. 简化生态系统结构C. 促进物种间的相互作用D. 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答案:C64.下列哪种情况更容易产生明显的边缘效应?A. 大片连续的森林B. 破碎化的农田C. 均匀的草原D. 单一物种的种植区答案:B65.边缘效应通常导致哪些生态因子的变化?A. 光照强度降低B. 水分含量均一C. 温度和湿度的梯度变化D. 土壤肥力下降答案:C66.下列哪个现象是边缘效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积极表现?A. 物种数量减少B. 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化C. 稀有物种在边界区域的存活D.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答案:C67.在森林与草原的交界处,边缘效应可能导致什么结果?A. 物种组成趋同B. 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C. 物种多样性增加D. 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答案:C68.边缘效应对哪些类型的物种影响最为显著?A. 广泛分布的物种B. 适应性强的物种C. 边缘敏感的物种D. 顶级捕食者答案:C69.下列哪项措施可能加剧边缘效应对生态系统的影响?A. 增加生态系统内部的连通性B. 扩大中心区域的面积C. 过度开发边缘区域D. 引入外来物种答案:C70.在城市与农村的交界处,边缘效应可能带来哪些生态问题?A. 空气质量改善B. 物种栖息地增加C. 环境污染扩散D. 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答案:C71.边缘效应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何影响?A. 减缓物质循环速度B. 降低能量流动效率C. 可能促进物质的快速交换和能量的高效利用D. 阻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答案:C72.边缘效应在生态学研究中常通过什么方法进行分析?A. 遥感技术B. 实验室培养C. 物种多样性调查D. 生态系统模型模拟答案:C, D(可多选,但按单选题处理选D)73.边缘效应的正效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物种数量减少B.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C. 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增加D. 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答案:C74.农田边缘的树木带通常具有什么作用?A. 加剧土壤侵蚀B. 减少风害和水土流失C. 降低生物多样性D. 阻碍农田通风答案:B75.下列哪个生态系统更容易受到边缘效应的影响?A. 深海生态系统B. 热带雨林C. 干旱沙漠D. 高山草甸答案:B76.边缘效应在景观规划和管理中应如何应用?A. 尽量避免边缘区域的形成B. 充分利用边缘效应促进生物多样性C. 完全消除边缘效应的影响D. 限制物种在边缘区域的分布答案:B77.边缘效应对入侵物种的扩散有何影响?A. 抑制入侵物种的扩散B. 与入侵物种的扩散无关C. 可能促进入侵物种的扩散D. 降低入侵物种的适应性答案:C78.在江河入海口处,边缘效应可能导致哪些变化?A. 海水盐度降低B. 生态系统结构单一C. 物种多样性增加D. 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答案:C79.边缘效应对生态系统中的捕食关系有何影响?A. 降低捕食者的捕食效率B. 减少被捕食者的数量C. 可能改变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分布格局D. 消除捕食关系答案:C80.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缓解边缘效应对生态系统负面影响的有效措施?A. 恢复破碎化景观的连通性B. 引入天敌控制入侵物种C. 大量砍伐边缘区域的植被D. 加强边缘区域的生态保护答案:C二、简答题1.题目:什么是景观连接度,它在景观生态学中有何重要性?答案:景观连接度是衡量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相互连续性的一个指标,它反映了景观促进或阻碍生物体及生态过程在源汇斑块间运动的程度。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动态变化是指森林整体的结构、组成、分布等在时间上的变化。
这些变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共同造成的。
本文将从景观动态变化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森林生态系统景观动态变化的原因森林生态系统景观动态变化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动植物等因素。
气候变化是引起森林景观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物理过程,进而影响森林的结构和组成。
因此,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形和土壤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动态变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河流、湖泊、山脉等因素使得森林的组成和分布发生了变化。
动植物因素是造成森林景观动态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动植物对森林的种类、密度、生长状态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是造成森林生态系统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现代工业、交通、旅游等活动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了新的压力。
经济发展推动了森林产品的消费,大量砍伐,推进了森林景观动态变化的过程。
其他因素如过度放牧、人为火灾等都会对森林生态系统带来直接的损害。
此外,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等也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森林生态系统景观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森林生态系统景观动态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两方面的具体表现:(一)对人类的影响1.损害森林生态系统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直接影响到林木的生长和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从而对渔业、旅游业等带来了直接影响。
2.过度的森林砍伐、环境污染等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产生了影响。
3.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动态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是长远的和持续的。
森林是大气中的重要调节剂,是稳定气候的重要因素,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景观动态变化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与城市规划 、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互协 调,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 置和高效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需要政府 、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加 强监管和管理,防止土地资源 的浪费和滥用。
环境保护政策
01 02 03 04
环境保护政策是指政府为了保护环境而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和措施。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如气温、降水、风速等的变化,会影响植被生长、土壤侵 蚀等,进而影响景观的演变。
生物群落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会发生演替,从一种群落类型转变为另 一种群落类型,从而影响景观的外观和结构。
人为因素
01
02
03
土地利用变化
城市化、农业开发、采矿 等活动会改变土地利用方 式,导致景观格局和特征 的变化。
全球变化的挑战与机遇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对景观动态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如极端气候事件增 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等。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同时 也为景观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
资源环境压力
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加大,要求景观规划和管理更加注重生态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修复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 包括修复前的生态系统状况、修复过 程中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修复后的维 护和管理等。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土地资 源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 和生态环境要求,对土地资源
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布局。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考虑土地资 源的生产能力、生态价值和环 境容量等因素,以实现土地资
输标02入题
在景观动态变化的应对策略中,公众参与可以加强政 策制定和实施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提高公众对环境保 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景观生态学复习考点知识点
景观生态学复习考点知识点名词解释1.景观:指以类似方式反复出现的视觉异质性。
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18(中度干扰)组成的异质土地可以维持最大的景观异质性。
该区域的空间尺度从几公里到几十米不等,这是干扰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干扰可以改变景观网格,并限制景观格局)。
2.景观要素:景观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20个景观要素分为(斑块)(廊道)(背景)。
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21斑块的遗传机制是(环境异质性)(自然干旱生态系统被称为景观要素)或(人类干扰)。
3.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关注22个(环境资源)斑块稳定性最强,(介绍景观的结构、功能、变化和景观的科学区块)稳定性最差。
规划和有效管理是一门宏观生态学学科。
23个引入的斑块可分为(种植斑块)和(定居点)。
4.等级:它是一个由几个层次组成的有序系统,24走廊的功能(传输通道功能)(过滤和阻塞,由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又由抑制功能)(栖息地功能)(物种源库功能)(资源或产品功能)(审美观赏功能)。
5.景观格局:主要指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景观点25种类型的廊道(干扰廊道)(残留廊道)(种子块的空间排列,是实现景观异质性的种植廊道)(环境资源廊道)。
该方程也是不同尺度上不同生态系统的函数。
根据宽度将走廊分为(线性走廊)(带状走廊)。
后果27.判断背景(相对面积)的三个标准(连通性6.尺度:研究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测量)(动态控制)。
7.交错带:两个不同系统之间的过渡28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8.景观连接性:指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异质性分为(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之间的连接性度量。
定性)(功能异质性)。
9.干扰:阻断原有生物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不连续性30景观异质性(资源和环境的空间分异)(生态演替)(干扰)的形成机制。
10.斑块:在景观格局的基本类型中,它是一个外观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斑块,foreman可分为五种表面积类型,它们相对均匀。
园林景观生态学考试题库附答案
园林景观生态学考试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1.在干旱地区,河流与冲积扇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A、负关联B、正关联C、不相关D、随机关联正确答案:D2.为便于物种的扩散可()。
A、规划保护区成圆形B、将几个保护区用走廊连接起来C、设计多个小的保护区D、使保护区尽可能大正确答案:B3.在湖南省植物园的高尔夫球场属于()。
A走廊B引入斑块C本底D 环境资源斑块A、走廊B、引入斑块C、本底D、环境资源斑块正确答案:B4.在城市景观中,城市道路网络的连接程度α指数的大小范围是()。
A、0-1.0之间B、1-10之间C、0-1.0之间D、0-5.0之间正确答案:A5.景观异质性一般对景观的稳定性()A、不利B、有利C、无影响D、不确定正确答案:D6.两个景观的类型多样性指数相等,那么两个景观异质性()。
A、完全不一样B、完全一样C、可能不一样D、A、B、C都不对正确答案:C7.在城市景观中,斑块一般面积较小,主要由()组成的。
A、环境资源斑块和干扰斑块B、引入斑块和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和引入斑块D、干扰斑块和残余斑块正确答案:B8.对同一景观来说,研究尺度越大,其空间异质性()。
A、无法确定B、不变C、越强D、越弱正确答案:D9.城市中的植物园或树木园,主要是在以下的()作用下形成的。
A、扩散运动B、物流C、携带运动D、扩散运动、物流和携带运动三种运动正确答案:B10.一般来说,景观中某一斑块或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越大,成熟度越高,其成为()可能性就越大。
A、源区B、汇区C、源区和汇区D、无法确定正确答案:A11.荷兰和德国的土地生态设计如佐讷维尔德Zonneveld和Haber国家公园景观规划,属于()。
A、欧洲景观生态学学派B、北美景观生态学学派vC、亚洲景观生态学学派D、中国景观生态学学派正确答案:A12.在城市景观中,可用()说明城市道路网络的连接程度。
A、α指数B、β指数C、γ指数D、三种指数都不能说明正确答案:C13.在城市景观中,公园和工厂在空间上的联系是()。
景观生态学考试资料
景观: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三种理解:1,美学上的意义,作为美学上的概念,与"风景"同义,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是风景诗.风景画及风景园林学科的对象;2,地理学上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3,景观生态学上认为景观是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集合,一个景观包括空间上彼此相邻,功能上互相有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若干个生态系统的聚合.景观生态学:控制某一地区不同空间单元的自然----生物的关系.特征:1,生态系统的聚合2,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3,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4,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景观要素:指景观的各组成单元(各生态系统)景观异质性:指在一个景观区域的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成分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类型,数目,空间配置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规划管理景观结构:指不同景观要素这间的空间关系(包括能量,物质和物种分配与各种生态系统的形状,大小,数目,各类和构图关系景观功能:指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流,物质流和物种流景观变化:指景观在结构与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景观管理: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特征,对其综合分析,提出景观利用管理的最优化方案,包括:1,景观生态分类;2,景观生态评价;3,景观生态规划设计;4,景观规划设计的实施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2,生物多样性原理;3,物质流动原理;4,营养再分配原理;5,能量流动原理;6,景观变化原理;7,景观稳定性原理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斑块,走廊,本底斑块: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走廊: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本底: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斑块按起源分: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入斑块干扰斑块:本底内各种局部干扰形成的斑块,分为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特性:1,具有高周转率,持续时间短,消失较快2,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的干扰斑块,稳定性强残余斑块:由于斑块周围的地块受到干扰而形成的,分为自然的与人为的特性:1,高周转率2,长期干扰也可以形成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起源于环境的异质性,由环境资源异质性导致产生的斑块(沙漠中的绿洲,森林中的沼泽地)特性:1,周转率低;2,较稳定引入斑块:人为的向一块土地引入有机体,就造成引入斑块,属人为干扰.一种是种植斑块,另一种是聚居地,后者存在时间长聚居地特性:1,聚居地的生态结构取决于代替后来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类型益处2,聚居地高度人文化,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人类的管理活动和持久性斑块的大小(采伐区大小)一方面影响到能量和营养的分配,另一方面影响到数量岛屿生物地理学:S=CAS=f(+生境多样性,±干扰,+面积,-隔离,+年龄,"+"表正相关,"-"表负相关)S:种数 A:面积 C:常数(0.25-0.30)斑块的形状:形状系数D=D:形状系数 L:斑块周块长度 A:斑块面积比值D=1,则斑块为圆形,D越大说明该斑块周边越发达生态学意义:对生物的散布和觅食具有重要作用边缘:任何两个生态系统相邻处均形成一个过渡带,称之为边缘.分为固有边绷和诱导边缘,该过渡性表现在:由一种环境条件组合过渡为另一种环境条件组合,由一类动植物组合过渡为另一类动植物组合,不仅包括两个生态系统内部的成分,并且包括独特的成分环境资源上的差异造成的边缘称为固有边缘天然干扰或人为干扰(包括人为引入)造成的边缘称为诱导边缘,该过渡显著,是短期现象,由于植被的发育,到一定时期边缘消失影响边缘宽度范围因子:1,太阳角起的作用很大,向赤道方向的边缘宽度超过向北极方向的宽度2,温带地区边缘和宽度超过热带3,主风干燥作用大,主风方向的边缘宽度超过其他方向4,斑块和本底在垂直结构上差异越大,边缘宽度越大边缘种:指仅生存于或主要生存于边缘的种,而内部种则相反走廊:是两边均与本底有显著区别的狭带状土地,既可能是一条孤立的带,也可能与属于某种植被类型的斑块相连走廊作用:运输,保护,资源和观赏走廊按起源可分为:干扰走廊,残余走廊,环境资源走廊和种植走廊本底:是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和功能起的作用最大的景观要素,影响物质流,能量流本底的判定:1,面积的大小(50%以上)2,连通性;3,对景观动态的控制能力区分本底与斑块的三条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和动态控制作用本底的孔隙度:单位本底面积上的斑块数目的多少与斑块大小无关,是景观斑块密度的量度孔性的生态意义:1,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本底中不同斑块的隔离程度,而隔离程度影响到动植物的基因交换,并进一步影响到它们的遗传分化2,可以说明边缘效应,而边缘多少与动植物的分布和生存有一定关系,孔性低说明本底中的环境受斑块影响少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是种内所有遗传变异信息的总和,蕴藏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个体的基因里物种多样性:指以种为单位的生命有机体的复杂多样化景观多样性:即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六大原素:1,生境的丧失和破碎化;2,引入物种;3,动植物的过量利用;4,土壤,水和大气污染;5,全球气候变暖;6,工业化和农业与林业景观多样性的描述指标:1,丰富度或相对丰富度;2,多样性指数;3,相对分块性----威纳指数;4,景观均匀性;5,景观优势度1-E;6,相对分块性景观多样性: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向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景观空间格局:指形状,大小不同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Forman划分的景观结构类型:1,分散的斑块景观2,网状景观3,交错景观4,棋盘状景观景观分布格局常见的形式:1,均匀分布格局2,聚集分布3,线状分布4,平行分布5,特色组合景观要素的格局是非随机的,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规则式均匀格局:指某一特定景观类型要素间的间距相一致2,聚集格局:原野,农田多聚集在村庄附近3,线状格局:干旱地区流沙分布的耕地4,平行格局:山地的山顶植被很特殊,相互平行分布土地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对土地性状进行估计的过程,它包括对地形,土壤,植被,气候和土地其它方向的调查研究以及对调查资料的分析说明,以便按照适合于评价目的的方式,确定并比较有希望的土地利用种类.土地评价的基础:是土地利用和土地之间的比较.土地评价的核心就在于评价每一种土地利用的要求和限制因素,并且与不同地区土地特性进行比较,即:要在一个地区为不同土地类型的各种利用适应性做出评价景观生态与自然保护区设计:作用:1,保护,恢复,发展,利用自然资源2,监测自然科学和生态系统3,保护自然历史产物4,保护人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分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两个方面的影响景观稳定性:景观参数的长期变化呈水平状态并且在其水平上上下波动和周期性具有统计特征,称稳定感染:景观形成和变化的驱动因子:1,自然驱动因子2,人为驱动因子干扰按来源分:1,自然干扰 2,人为干扰按功能分:1,内部干扰(相对静止的小规模干扰)2,外部干扰(短期的大规模干扰)按形成机制分:1,物理干扰(土壤锓蚀,土地沙化)2,化学干扰(土地污染,水体污染,酸雨)3,生物干扰(病虫害,外来物种入侵)按干扰传播特征分:1,局部干扰 2,跨边界干扰干扰的两个假说:景观中水分,养分的运动:1,水平运动表现在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动物人类的空气交换2,垂直运动,蒸腾作用3,景观结构中水分,养分的运动(生态交错带,过滤屏障)景观生态规划原则:1,自然优先原则;2,持续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综合原则(多学科知识的结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人类价值取向的结合的特点)土地定义:地球表面一个区域,该区域的特点包括它垂直向上和向下生物圈的所有相当稳定的属性,即包括大气,土壤,下伏地质,水文,植物和动物种群以及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上述属性对于人对土地的利用的现在和将来都会给予重要的影响.土地属性分类:1,按照土地固有性质进行的属性分类2,按照土地的镶嵌的特性,采取临近单元逐步合并的方式进行的景观途径分类3,按土地的生产潜力进行土地能力分类土地景观分类:是从景观生态学的观点出发,考虑到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采取相逆合并的步骤划分土地单元的方法.分类:地池类,土地型,土地组土地能力:土地的生产潜力,是土地对植物进行物质生产的保证程序,是土地固有的潜力生态指标体系:1,气候条件;2,土壤条件;3,水资源条件;4,立地条件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类型和特征:原理:对地物光谱特征和湿度特征记录,然后通过计算机分析类型:1,根据遥感器所接受光谱范围分类:可见光遥感,红外线遥感,微波遥感2,根据传感器功能和不同地磁波来源分: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3,根据飞行器高度速度分:航空遥感,航天遥感特征:1,增大观测范围;2,提供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像应用:1,景观类型划分;2,景观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GIS的目标:1,实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2,实现资源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3,进行各种资源的综合评价4,提供资源开发利用和治理方案GIS的特点:1,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所有的地理要素,要按经度和纬度或特定的坐标,进行严格的空间定位2,将数据进行数字化,标准化,满足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需要3,多维结构GIS的功能:基本功能:1,数据输入,存储,编辑;2,操作运算;3,数据查询,检索;4,应用分析;5,数据显示,结果输出;6,数据更新应用功能:1,量化与统计;2,预测与计算;3,规划与管理;4,辅助决策GIS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1,在景观要素类型划分中的应用2,在景观单元数量关系及景观格局分析中的应用,不同景观之间的距离,连通质,环度3,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生态学考试大纲
景观: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景观要素:组成景观的生态系统,也称为景观成分。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景观结构:研究景观的组成与空间格局特征。
生态流:是指物质、能量、生物有机体、信息、价值等在景观要素间的交换与流动过程,是各种景观生态学过程的具体体现。
尺度:是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单位或时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频率。
粒度:空间粒度是指景观中最小可辩识的单位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
时间粒度是某一现象在时间上发生(或取样)的频率或时间间隔.幅度:是指研究对象在空间上涉及的范围(空间幅度)、时间上持续的长度(时间幅度)。
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非线性的,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或生态系统。
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基底:通常是在景观中分布面积最大、连接程度最高,并且在功能上对景观的动态起着控制作用的背景结构。
边缘:是指景观要素间的过渡带。
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景观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斑块多样性:是指景观中斑块的数量、大小、形状等方面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格局多样性:指景观要素类型空间分布格局的多样性、各景观要素类型之间以及斑块与斑块之间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关系.景观异质性:是指在景观中对一个物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在空间上或在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
景观变化:也称景观动态。
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稳定性:是景观的各种参数的长期变化呈现水平状态,或是在水平线上下摆动的幅度和周期性具有统计特征。
景观功能:景观功能是指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能量流、养分流和物种流从一种景观元素迁移到另外一个景观元素。
第五章 景观动态变化
粗粒结构与细粒结构的优势比较
粗粒结构景观多样性高,但局部地区的多样性却 低(边界附近例外),这样的景观结构可以为保 护水源或内部特有物种,提供大型自然植被斑块, 或为工业区建设提供大面积的建筑场地,却不利 于多生境物种的生存。 细粒景观整体单调,但局部多样性高,更有利于 多生境物种的生存,却不利于内部特有种生存。 一个带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具有上述所说的各 项优点,是最佳的景观结构。
景观变化空间过程
景观变化空间模式
①边缘式:指新的景观类型从一个边缘单向地呈平 行带状蔓延,景观变化从一个边缘开始; ②廊道式:指新的廊道在开始时把原来的景观类型 一分为二,从廊道的两边向外扩张; ③单核心式:指变化从景观中的一点或一个核心处 蔓延; ④多核心式:指变化从景观中的几个点蔓延,如居 民点或外来物种的侵入(郊区化); ⑤散布式:指新的斑块广泛散布(如住宅区扩张)
第二节 景观变化的驱动力
一、景观动态与干扰 1 干扰:是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 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 干扰类型
① 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划分: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② 按干扰的功能划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③ 按干扰产生的机制划分: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 物干扰; ④ 按干扰的传播特征划分: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
3 景观格局演变与干扰
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同时 又是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 尺度上作用的结果。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具 有其组成部分所没有的特性。
景观对比度及景观粒度
1. 景观对比度
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 之间的相异程度。通常分为高对比度的景 观与低对比度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稳定性的概念
• 平衡(Equilibrium) 平衡(Equilibrium)
• 动态平衡指系统总体上处于稳定的状态,但存在内部变化 动态平衡指系统总体上处于稳定的状态,但存在内部变化 总体上处于稳定的状态 内部 (图)。
The shifting mosaic steady-state concept. Upper panles show a landscape at different times in which the shadings indicate different stand ages (Y= young, M= mature, O= old) and their locations through time. The lower panles depcit the proportion of the landscape occupied by each age class, which remains constant throught time. The shifts occur in reponses to disturbance a0 0 1 图1 2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Month 1991 年和 1997 年安塞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3 4
150 地上生物量 ( g/m 2 ) A b ov e -g r ou nd b iom a ss 100 50 0 4 /1 5 /1 5 6 /2 9 8 /4 9 /2 2 1 1 /3 日 期 ( 月 / 日 ) D at e(M o n t h /day ) 图 2 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Fig.2 Seaso n al v ariat io n s o f abo v e-gro un d bio m ass o f co m m un it ies 铁 杆 蒿 A rt em isia gm elin ii 长 芒 草 St ip a bun gean a
降水量 ( mm) Precipitation
Fig.1 Seasonal variations of precipitation at Ansai in 1991 and 1997 1997
30 25 高 度 ( c m) H e ig h t 盖度(%) C o v e ra g e 20 15 10 5 0 4/10 5/19
地 上生物量 ( g /m 2 ) A b o v e g ro u n d b io m a ss
高度 Height
7/4 8/7 9/25 日期(月/日) Date (Month/day) 图3 白羊草群落地上部生长的季节变化 Fig.3 Seasonal variations of above-ground growth of Bothrichloa ischaemum community 盖度 Coverage 地上生物量 above-ground biomass
图4 白羊草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1991年) Fig.4 Seasonal variation of above-ground biomass of Bothrichloa ischaemum community(1991)
景观稳定性的概念
• 景观稳定性的理解
从景观对干扰的反应来认识: 从景观对干扰的反应来认识: 恢复性或弹性: 恢复性或弹性:表示系统发生变化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恢复所需时间)。 (恢复所需时间)。 抗性或阻力:表示系统抵抗外界变化的能力(变化量)。 抗性或阻力:表示系统抵抗外界变化的能力(变化量)。 从景观变化的形式认识: 从景观变化的形式认识: 持久性:表示系统或某些成分和状态的保持时间( 持久性:表示系统或某些成分和状态的保持时间(是否存 在) 。 恒定性或变异性:表示系统某些特征的波动频率和幅度( 恒定性或变异性:表示系统某些特征的波动频率和幅度(是 否变动) 否变动) 。 在经典生态学范式中,所谓的稳定性往往是指抗性和恢复性, 在经典生态学范式中,所谓的稳定性往往是指抗性和恢复性, 两者均基于稳定平衡点存在的假设之上; 两者均基于稳定平衡点存在的假设之上;而持久性和恒定性 的定义不依赖于平衡假设,因此其使用范围较广。 的定义不依赖于平衡假设,因此其使用范围较广。它们在判 定景观稳定性时是否可能相互矛盾? 定景观稳定性时是否可能相互矛盾?
五、稳定与非稳定机制
非稳定机制 稳定机制
六、景观稳定性的本质与定量探讨
定量表示景观稳定性 熵值与景观稳定性的关系 景观稳定性的本质 农业景观的稳定性
景观稳定性的概念
• 平衡(Equilibrium) 平衡(Equilibrium)
Pickett等(1994)识别了平衡范式在考虑生态系统时的 个 等 平衡范式在考虑生态系统时的 )识别了平衡范式在考虑生态系统时的6个 原则: 原则:(1)本质上是封闭的;(2)可自我调控;(3)具 )本质上是封闭的; )可自我调控; ) 有稳定点或稳定的循环平衡; 有稳定点或稳定的循环平衡 ; ( 4) 有确定的动态 ; ( 5) ) 有确定的动态; ) 本质上无干扰; 本质上无干扰;(6)与人类影响无关。 )与人类影响无关。 • 生态学中有关平衡的概念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 生态学中有关平衡的概念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 ,
生态系统的12条变化曲线 生态系统的 条变化曲线
(a)美国田纳西洲阿巴拉契亚硬木林在 )美国田纳西洲阿巴拉契亚硬木林在1000年内预测的生物量变化 年内预测的生物量变化 (b)英国剑桥附近罗金厄姆林地面积 )英国剑桥附近罗金厄姆林地面积400年来的变化 年来的变化 年间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 (c)夏威夷冒纳罗亚山上空 年间大气中 )夏威夷冒纳罗亚山上空22年间大气中 含量的变化
景观稳定性的概念
• 复合稳定性(Metastability) 复合稳定性(
复合稳定性是一种人类赖以生存和所有生命现象基础的稳定 性类型。 性类型。复合稳定性并非是稳定性和非稳定性之间的中间状 而是两者的结合,并且具有新的特性。 态,而是两者的结合,并且具有新的特性。 复合稳定的表现形式: 复合稳定的表现形式: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景观动态变化
景观稳定性 景观动态 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 景观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 景观变化的动态模拟
景观稳定性
一、景观稳定性的概念
平衡 景观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稳定性 非稳定性 复合稳定性
二、景观要素的稳定性 三、景观稳定性的尺度问题
景观稳定性的时间尺度 景观稳定性的空间尺度
并引起争议的问题。关于平衡的争议部分来自于研究者不 并引起争议的问题 。 一致的定义和标准,部分来自于在定义平衡状态的存在是 一致的定义和标准 , 否有效的问题上的不一致。 否有效的问题上的不一致。 • 是否能在遭受干扰的景观中检测到平衡, 以及一个景观必 是否能在遭受干扰的景观中检测到平衡 , 须要达到多大方能兼容干扰机制, 已经成为景观生态学中 须要达到多大方能兼容干扰机制 , 的重要问题。 的重要问题。
1991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1/4
地 上 生 物 量 ( g /m2) A b o v e -g ro u n d b io m a ss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4/30 5/20 6/10 6/30 7/20 8/10 8/30 日期(月/日) Date(Month/day)
景观稳定性的概念
• 景观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 若不考虑时间尺度,景观变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特点可以由 若不考虑时间尺度, 3个独立参数来描述(图)( 个独立参数来描述( )(Forman, 1990): ): 个独立参数来描述 变化的总趋势(上升、下降和水平趋势); 变化的总趋势(上升、下降和水平趋势); 围绕总趋势的相对波动幅度(大范围和小范围); 围绕总趋势的相对波动幅度(大范围和小范围); 波动的韵律(规则和不规则)。 波动的韵律(规则和不规则)。 • 在利用这些变化曲线研究景观稳定性时,时间尺度非常重要。 在利用这些变化曲线研究景观稳定性时,时间尺度非常重要。 在大时间尺度上研究景观的长期变化时 只有呈水平趋势, 研究景观的长期变化时, 在大时间尺度上研究景观的长期变化时,只有呈水平趋势, 小范围(或较大范围)内有波动,但波动规则的变化曲线才 小范围(或较大范围)内有波动, 是稳定的。 是稳定的。 在小时间尺度上研究景观的短期变化时 研究景观的短期变化时, 在小时间尺度上研究景观的短期变化时,通常需要事先确定 主要景观变量的最常见曲线, 主要景观变量的最常见曲线,将所测定的曲线与该常见的曲 线进行比较;或对不同景观进行比较。 线进行比较;或对不同景观进行比较。
系统在很长时间内都围绕一个中心位置波动:是一种准平衡态, 系统在很长时间内都围绕一个中心位置波动 :是一种准平衡态 , 可能由 系统的较低时空水平的非平衡动态构成;通过兼容, 系统的较低时空水平的非平衡动态构成 ; 通过兼容 , 较低水平上的非平 衡过程可能转变成较高水平上的准平衡态。依赖于平衡点或状态的存在。 衡过程可能转变成较高水平上的准平衡态 。 依赖于平衡点或状态的存在。 A quasi-equilibrium state that may consist of non-equilibrium dynamics at lower levels of the system organization. Through incorporation, nonequilibrium local processes at one level may translate to a quasiequilibrium state at a higher level. The concept of metastability relies on the existence of equilibrium point or state. 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围绕一个中心位置波动; 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 , 围绕一个中心位置波动 ; 而系统 受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在另一段时间内又进入另一种相对平衡状态, 受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 在另一段时间内又进入另一种相对平衡状态, 围绕另一个中心位置波动:不依赖于平衡点或状态的存在。 围绕另一个中心位置波动:不依赖于平衡点或状态的存在。 思考:复合稳定性与动态平衡有何区别? 思考:复合稳定性与动态平衡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