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观测方法。

能正确阅读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

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或日变化曲线图。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

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展标导入【活动一】展示天津一周的天气预报,请同学们复习常用的天气符号。

并将图中的风向用附号展示。

【师生活动】除了天气符号,天气预报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气温播报。

让同学们试着说出图中的气温。

【设计意图】从生活现象入手,简单明了,提出设问,引发探究兴趣。

转承:气温是如何测的呢?怎样直观地反映气温一天的变化趋势呢?二、师生互动【活动二】展示课件:气温观测、读温度计、整点气温读数【师生活动】教师提问:日平均气温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得出日平均气温是每日8时、14时、20时、2时气温读数的平均值。

教师提问:你感觉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在什么时候?教师展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学生: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总结规律。

学生归纳:一天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它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弯曲就明显。

三、达标测评【活动三】能否用气温变化曲线图表示气温年变化规律呢?【师生活动】在学习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的基础上,用同样的方法,利用课本54页活动提供的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气温曲线图、气温分布图的判读方法及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计算方法。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并学会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绘图和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2、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
1、理解气温变化规律;
2、理解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看板书,话
收获!
依据板书逐一进行总结!
沙场点兵1、读某地一天中的4次气温观测值,日气温最高值出
现在( C )
A、2时。

B、8时。

C、14时。

D、20时
2、玛纳斯2012年9月22日,日最高气温25℃,日最低
气温10 ℃。

问:玛纳斯2012年9月22日的气温日较差
是( C )
A、25℃
B、35℃
C、15℃
D、10℃
思考、作答。

课堂结语同学这节课学的很扎实,老师为大家的精彩的表现感
到高兴!我建议:大家为自己这节课精彩的表现而鼓
掌!
鼓掌!。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2014.12.12 授课班级:七(22)班
一、教学分析
初中地理课本中的天气和气候中两个重要的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本节讲述其中的要素之一:气温。

本节既是第一节天气知识的延伸,又是学习第三、四节降水与气候知识的基础,其内容更多的是为气候知识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2.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概念及规律;
3.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

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气温与生活”的了解和认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三、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难点
气温年变化的规律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第一课时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第一课时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

(2)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认识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中的气温变化,培养关注生活的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气温的年变化;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经常说今天很冷,或是很热。

这是人们感觉到的大气的冷和热。

我们把大气的冷热程度称为气温。

气温和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气温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那气温和人类活动之间有什么关系?气温在时间上又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洗也洗有关气温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板书]一、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测量[教师]出示温度计,指导学生读教材,明确:气温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看温度计说出当时的气温。

[学生]看温度计上的读数。

读图回答:8℃、16℃、12℃、4摄氏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能力。

[教师]请一两个学生尝试描述当地的气温,由学生在描述的中遇到的问题引出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概念。

2.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学生]用公式理解三个概念。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相加除以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相加除以这个月的天数;年平均气温=每个月的平均气温相加除以12。

)【设计意图】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一天当中、一年当中气温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呢?[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得知:气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3.气温的变化[教师]我们通常是通过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了解气温变化的(1)气温变化曲线图[教师]指导学生画图:除按教材中的要求和步骤外,还提醒学生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①把握图幅大小②把握纵坐标的温度差,温度差太大或太小都不易画图。

③将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在图上,然后先就相应的月份和气温值画一条十字交叉线,再在交叉处标上点。

2024年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2024年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阅读课本找出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思与学: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取获取的知识读图:计算:(8℃+ 16℃ + 12℃ + 4℃)÷4=10 ℃读图:计算:30.5℃-24.5℃=6 ℃读图:计算:25℃-(-5 )℃=30 ℃(六)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1)根据表及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绘制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2)根据绘制的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变化特点。

探究二:气温的分布(一)等温线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直观表示世界各地的冷热状况。

认识亚历山大·冯·洪堡(二)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举一反三:根据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判读等温线(三)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分析:(1)结合等温线的变化,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2)对比陆地等温线与海洋等温线的差异。

2.读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相比哪一个更密集?说明什么?小试牛刀:结合题目,完成相关内容。

为人类的科技发展点赞小组合作:读图分析:分析作答: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更密集,说明北半球1月气温差异比7月更大。

读图:一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3.观察1月份和7月份陆地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口诀简记:一陆南,七陆北难点突破:该图表示是_____半球___ 季季节的等温线的分布图,请说明理由。

(四)模拟实验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明确步骤提出问题七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小组合作:观看视频,了解实验做实验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气温的变化规律,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能够运用气温资料分析地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温图表和数据,学生能够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运用气温资料分析地理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气温图表和数据,包括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影响因素。

2. 准备相关地理现象的资料,如气候对农业、工业、海洋捕捞、旅游等的影响。

3.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气温变化和相关地理现象的动态展示。

4. 安排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参与教室讨论。

初中地理课程《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观点,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学会绘制气温分布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温数据,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环保认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包括气温的观点、气温的变化规律以及气温的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气温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气温的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绘制气温分布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季节的温度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规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第一部分:气温的观点。

通过讲解气温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帮助学生理解气温的基本观点。

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数据,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第二部分:气温的变化规律。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数据,帮助学生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如年较差、日较差等。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学设计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学设计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主要讲了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两个内容。

本节教材,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更是理解第4节气候的基础。

因此,教材讲述气温,内容指向更多的是气候二、学情分析地理对初一孩子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所以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在地理上学有所获。

学困点是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差。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1)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概念。

(2)读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图,能说出该地气温的变化规律。

(3)学会使用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气温资料,能绘制年气温变化曲线图;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态度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阅读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教学难点:会判读等温线图,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突破策略: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结合实验,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

四、教法学法分析:基于教材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学法:教法方面: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

学法方面:采用实验法(举例说明),提升学生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从昨天晚上,今天早上,今天中午以及学生当天的着装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自然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

气温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列举: A:青藏高原居民独有的服饰——藏袍。

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doc

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doc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麦晋利☆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我的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层层深入推进,全面体现新课标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计中,还注重培养学生关心、关注身边地理环境的意识,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观念。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述天气和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它是上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理解第四节气候知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一节内容。

其中,气温与生活是学习后两部分内容必备的基础知识,而气温的变化体现出课标的要求,是本节的重点。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与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对气温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初一学生在小学已学习过统计图表,因此对于运用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重点,不是难点。

但是由于刚接触地理两个月,受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大气受热特点和海陆热力差异时,会受到障碍,因此对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是重点也是难点。

针对初一学生求知欲强、兴趣广泛的要求,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通过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活动探究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通过活动过程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气温日变化、年变化。

2、使学生明确大气受热的原因和水陆受热的不同。

3、使学生认识热带、温带、寒带气温年变化的不同特点。

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气温观测方法和有关气温数值的一些计算方法。

2、能根据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学生感受学习地理的乐关注生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教学难点:大气受热特点和海陆的热力差异☆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学——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欢迎走进地理课堂,今天,来到我们课堂的除了初一、八班的同学们和这么多的老师之外,还有一位特殊的嘉宾,它是谁呢?它隐藏在了图片里,让我们一起来找找看,猜猜它是谁。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学会关注生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大屏幕电脑课件一套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炎热的夏天过了,我们都感到了秋天的寒意,同学们的衣着也由单薄的夏装换上了较厚的秋衣,这说明气温发生了变化。

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到气温这个词。

气温就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板书: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师)气温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板书一、气温与生活(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书50页的5则资料,看看气温与什么有关?(请生阅读后稍作讨论)(学生作答)生活(教师)这说明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很大,那么,气温到底怎样测出来的?请同学们阅读书50页“气温的观测”。

提问:气温的观测用什么工具?(温度计,放置离地1.5米)通常一天进行观测的次数、时间?(4次。

8时14时20时2时)(教师)过渡:气温是随时都在变化的还是不变的?请学生举例,得出:“气温是变化的”板书二、气温的变化(教师)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有规律吗?举例:早晨冷,中午热。

夏天热,冬天冷。

引出习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板书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教师)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

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大屏幕出示图3.10(教师)指图提问:日常说今天的气温多少度,这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还是日均值?学生答:日均温。

日均温怎样计算呢?学生答:4次气温数相加除以4。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依次类推。

月平均气温是一月内每天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读出最热月平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2℃ 7月 (2)读图最冷月平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1.5℃ 1月
(3)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22℃-1.5℃=20.5℃ (4)估算该地的年平均气温
13℃
图3.15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阶段小结
一、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时间段
日变化
年变化
变化规律
最高温出现在 午后2时
(2)气温的年变化和年较差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 月平均气温的差。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气温年变化
年 较 差
30℃
陆地最高气温 26℃
7月
陆地最低气温 -4℃
1月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
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日较差和日平均 气温分别是( )A. 10℃、10℃
B. 12℃、12℃C. 8℃、15℃
D. 15℃、8℃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如图是某地气温年变化图。读图,回答10 ~11题。
10.该地位于( )A. 热 带
B. 北寒带 C. 北温带11.该地的气 温
年较差约为( )A. 20℃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思考:南北半球气温曲线各呈现什么样的形状?
南半球:波谷式
北半球:波峰式
哪幅图是南半球?为什么? 甲图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的7月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热带、温带、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教学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教学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教学案
审核人
最高气温:月
最高气温:月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以为周期的变化
表现气温日较差:最高与最低气温的差
以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北半球南半球陆地陆地海洋海洋
最高气温:
月最高气温:月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表现最低气温:
月最低气温:
月最低气温:
月最低气温:月
为什么海洋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总出现在陆地最高和最低气温值后的一个月?一天午后2时左右
日出前后
一年7
18
2
1728
海陆物理性质不同。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2课时示范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2课时示范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道气温的概念及单位、测量工具;2. 学会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3.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等温线图,并且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等温线图,并且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三、教学策略气温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

这一节主要讲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两个方面的内容。

教材分别从日变化和年变化两个方面讲述气温的变化,从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两个方面讲述气温的分布。

在“气温的变化”中有以下几个要点:1.什么是气温;2.气温的表达方式;3.气温的变化及气温曲线图,为此教学活动中设计了“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让学生掌握绘制气温曲线图的能力,同时提高读图能力,掌握绘制和阅读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流程五、当堂练习1.我国西部有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是()A.降水量少B.气温日变化大C.气温年变化大D.平均气温2.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月气温出现在()A. 1月B. 2月C. 7月D. 8月3.南半球海洋月平均最低温出现在( )A. 1月B. 2月C. 7月D. 8月某中学的气象活动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6℃、16℃、14℃、4℃根据相关材料完成4~5题。

4.该日的气温日较差最有可能是()A. 8℃B. 12℃C. 20℃D. 10℃5.该日的平均气温是()A. 12℃B. 10℃C. 11℃D. 15℃答案:B;C;D;B;B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气温的概念及测量二、气温的变化三、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四、教学目标1.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等温线图。

2.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含2课时)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含2课时)
表4.2 A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C
﹣4.9
﹣2.5
5.1
12.5
19.6
24.8
27.2
25.5
21.2
13.6
6.2
﹣2.1
表4.3 B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C
6.1
4.3
5.6
10.5
15.1
18.9
22.5
25.2
23.2
新课学习
第一部分:初识气温
1.气温的概念
【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天气预报,知道了气温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内容。教师展示今天的天气预报并提问: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学生活动】说出当天的气温。(甲同学说16°C,乙同学说11°C。)
【小结】甲乙两位同学表述不同,因为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它是时刻在变化的,甲说的16°C和乙说的11°C是人们比较关心的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描述一个地区一天的气温还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
【展示】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2023年8月8日宣布,2023年7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而且可能是12万年以来的最热月份。另据新华社报道,气候科学家表示,在经历了一年破纪录的冰面流失之后,南极可能正从地球的“冰箱”变成地球的“暖气片”。
【承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全球变暖的因素——气温,探究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主要介绍了气温的概念、单位、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温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气温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气温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像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气温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的认识尚不明确,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概念、单位,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学会运用气温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温数据和图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会运用气温知识进行区域划分和气候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气温问题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服务生活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

3.气温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和运用气温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掌握气温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互动式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象资料、图像资料和实例。

2.制作课件,展示气温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3.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提问:“你们认为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受哪些因素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

通过实例和图像资料,展示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气温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点。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教时教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教时教学设计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描述某地的气温需采用哪些指标。

2、对照“气温的变化”图,能简单描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掌握计算年、日较差的方法。

3、根据月平均气温数据,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1、了解气象站一天中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气温观测的大致情况。

2、搜集、整理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实例,体会气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努力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的兴趣。

重点:气温的变化规律。

难点:根据某地的月平均气温统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教学基本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我们经常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看到或听到“气温”这个词语,本节我们就来探讨“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有关问题。

(板书课题,出示PPT1)教师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出示PPT2)二、新课1、气温的变化(第一教时,主讲内容)(出示PPT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54页内容,对气温和气温变化的观察使用“百叶箱”。

温度计放在百叶箱中,观测通常在每天8小时、14时、20时、2时进行。

气温指大气的温度,其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其实还要用到其他一些术语。

(出示PPT4)请同学们想想以下问题?①早晨、中午气温一样吗?②寒暑假人们穿的衣服一样吗?③夏季你愿意去哪里避暑?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了解这几个词语:(出示PPT5,让同学们画出53页相关内容。

)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请同学们观察图中四个温度计中的温度,然后思考:怎么求出日平均气温?(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再自由发言。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记录四个温度,并计算出平均数(即日平均气温)。

师:那么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怎么计算呢?教师引导学生以此类推,并给予充分鼓励。

(出示PPT6)介绍气温日变化情况(明察秋毫)。

师:气温的变化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那么什么是气温日变化呢?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第二节__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二节__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气温及气温的表达方式。

(2)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分析气温曲线图,初步学会绘制并分析一个地区气温变化特点的阅读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形成关注生活的意识。

(2)通过绘制气温柱状图,学会运用地理图表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气温曲线图的绘制和判读。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气温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这一节教材主要讲述气温的变化和分布两方面的内容,分两课时完成,本节课主要讲述气温的变化,教材分别从日变化和年变化两个方面讲述气温的变化。

教材还有一条能力线索贯穿其中,即为完成课标中要求的读图和绘图能力的培养,为此教材设计了一些读图和绘图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重在让学生掌握气温曲线图的绘制和阅读方法。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气温的时间变化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关于绘制气温曲线图,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比较容易融会贯通的理解与掌握,但学生在气温年较差理解方面有些不足,需要一定的练习加以强调和巩固。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演示法、分析归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铅笔、橡皮、直尺等绘图工具[教学过程]归纳总结本节知识结构展示多媒体课件归纳、梳理知识巩固练习练习题展示多媒体课件回答问题布置作业根据大连多年月平均气温资料,绘制大连气温曲线图,并分析大连气温变化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知道有关气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

3.会判读气温曲线图。

【教学重难点】掌握并运用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会判读气温曲线图。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观看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视频播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由此引出四个问题:1.什么是气温?2.气温的数据怎么得来的?3.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什么时候气温最低?4.平均气温如何计算的?教师:学了这一节课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二)主要教学过程教师展示测气温的工具——百叶箱,百叶箱中有温度计,一个测最高气温,一个测最低气温,还有一个普通温度计,并普及关于气温观测的小知识。

教师展示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读出图中四个时刻的气温,并计算日平均气温,由此总结出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师:这是一个时间轴,一天24小时,太阳东升西落,那么同学们觉得一天中什么时候最冷,什么时候最热?假设是早上四点日出,晚上八点日落。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给出结论,一天中最冷的时候是日出4:00前后,最热的时候是午后2:00左右。

(与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等有关,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选择深入讲解原因或选择不讲)教师给出一个气温日变化图,让学生回答四个问题:1.气温最高值是多少?2.气温最低值是多少?3.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是多少?4.一天之中,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怎样的?师生互动完成。

同样的方法讲解我们所在地区(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月份和最冷的月份,当然分海陆两种情况,陆地最热是7月,最冷是2月;海洋最热是8月,最冷是1月。

总结气温变化的规律。

练习读气温年变化图。

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通过校园气象台招聘活动应用本节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课标与教材
(一)【课程标准】
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的阅读。

难点: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的理解。

教材分析:
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所以应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谈论法以及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节重点从“气温与生活”、“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内容贴近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第二部分学生通过预习,搜集资料,知道由于太阳照射使气温发生日变化和年变化,但需要教师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绘制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曲线图,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知道气温一天中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的时刻;及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陆地和海洋的差异;第三部分内容偏难,需要教师由前面学过的等高线、等深线的原理,让学生建立起等温线的概念,从等温线分布图上理解高温中心、低温中心;不同地带的温差的不同,理解气温的变化幅度,进一步理解世界气温的三大分布规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气温的观测方法。

能正确阅读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

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或日变化曲线图。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

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四、教学评价
1、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活动时评价个小组的参与度。

2、采用当堂提问的形式,观察学生的听课认真度。

五、教法与学法:
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温度计、多媒体课件、世界气温分布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展示济南一周的天气预报,请同学们复习常用的天气符号。

并将图中的风向用附号展示。

除了天气符号,天气预报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气温播报。

让同学们试着说出图中的气温。

转承:气温是如何测的呢?怎样直观地反映气温一天的变化趋势呢?
展示课件:气温观测、读温度计、整点气温读数
教师提问:日平均气温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得出日平均气温是每日8时、14时、20时、2时气温读数的平均值。

教师提问:你感觉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在什么时候?
教师展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学生: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总结规律。

学生归纳:一天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它的气温日
变化曲线弯曲就明显。

练习:“早穿皮袄午穿纱……”分析
承转过渡请学生从四季服装的变化以及校园内景色入手,明确气温不但在一天中有变化,在一年内也有变化。

教师讲授我们把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年变化
板书年变化
迁移学习能否用气温变化曲线图表示气温年变化规律呢?
学生活动在学习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的基础上,用同样的方法,利用课本54页活动提供的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学生活动
读图分析:1、图中A
、B 气温年变化曲线有什么不同?
2、分别找出气温最高月和最低月,明确B 是北半球陆地,A 是南半球陆地。

结合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明确气温年较差的概念。

3、再想一下,如果换成北半球、南半球的海洋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图形会有变化吗?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科学观测结论:海洋的气温升温和降温要比陆地晚一个月左右。

总结:陆地、海洋气温规律。

A
B
1 3 5 7 9 11 1
2 月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