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doc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新人教版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外交1.背景(1)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局面。
(2)国内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国家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政权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
2.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基本方针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巩固和维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与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获得苏联援助,打破美国经济封锁。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②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③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④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成熟。
(4)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知识点二外交僵局的突破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①在美国阻挠下,联合国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非法占据。
②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③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经过: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①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20·江西高三联考)薛君度在《中国外交新论》一书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初期没有实现彻底的中立和不结盟的资本,因为自立的前提是自强。
”这可以用来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A.外交方针与具体国情不符B.推行“一边倒”政策是势之必然C.急需改变和调整外交政策D.中立更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析:选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这与作者的观点相一致,故B 项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与具体国情相符的,故A 项错误;实行“一边倒”政策是与我国当时的国情相符的,故C项错误;成立之初的中国国力贫弱,面对美苏对峙和“冷战”,中立不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故D项错误。
2.(2021·河北承德模拟)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解析:选D。
“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说明中共主张在废除国民党与西方国家已经签订的条约的基础上与他们重新建立新的平等关系,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特征,故D项正确。
“和平共处”强调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故A项错误;“一边倒”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主张废除中国近代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误。
3.(2020·四川德阳一模)苏联油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950年)》上图作为中苏关系的史料,其价值在于( )A.是研究中苏建交的第一手资料B.真实还原了签约现场的细节C.用于印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艺术再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解析:选D。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考点2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
考点2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8·某某某某九校联考)如图所示反映了我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推动这一发展的努力开始于( )A.1979年发表《告某某同胞书》B.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C.1994年通过《中华人民某某国某某同胞投资保护法》D.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解析:A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某某同胞书》宣布两岸停火,建议实行通邮、通商和通航,材料正是这一建议的体现,故A项正确;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是奠定政治对话的基础,故B项错误;C项和D项均不是最先开始的努力。
2.(2019·某某某某期末)在下图所示报纸中,有可能刊登的内容有( )①叶剑英提出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②要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③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岛④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D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元旦的《人民日报》有可能刊登要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的内容;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某某同胞书》的同时,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岛;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②③④有可能刊登在图示报纸中,故答案为D项。
叶剑英提出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是在1981年的《关于某某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讲话中,排除含有①的A、B、C三项。
3.(2019·某某某某期末)1979年是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发生的许多大事影响非常深远。
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这一年的是( )A.访问美国B.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C.“一国两制”构想提出D.中央决定对某某、某某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解析:C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访问美国,1979年元旦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后,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1979年7月中央决定对某某、某某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故A、B、D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20世纪80年代初“一国两制”构想提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专题线索传统社会主流思想社会地位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孟子主X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X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中外关联1.诸子百家与智者学派思想的比较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某某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明清之际的某某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某某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一、百家争鸣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8分)
答案
4.【参考答案】 (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 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 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 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 统一。(12分) (2)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 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8分) 【解题思路】 第(1)问,注意设问限定词“评述”,即作答时既应涉及唐、宋、元在地方设立节度使、重用文臣和设立 行省的举措,又应对这些举措是否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行理性而客观的分析。第(2)问,需要立足第(1)问 的答案,进一步探讨中央与地方力量变化的结果和影响,并从整个中国古代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宏观的概括和总结。
——摘编自陈戍国《中国礼制史》等 材料二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 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 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
5.[2019江苏·4,3分,难度★★☆☆☆] 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A组—年高考·基础题组1.(海南单科,14,2分)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2.(课标Ⅰ,29,4分)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北京文综,17,4分)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4.(重庆文综,37,10分)(节选)留学生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
1901年,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
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
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出版。
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为“义师先声”。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等(3)根据材料三,概括邹容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活动,(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等留学生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4分)B组—年高考·提升题组1.(广东文综,15,4分)“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2.(上海单科,24,2分)下侧日记最可能写于()A.1861年B.1895年C.1907年D.1913年3.(福建文综,16,4分)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浙江文综,39,9分)(节选)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岳麓版)
专题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课标要求考纲概览】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考点突破典例讲练】考点一渐进的制度创新重难疑点突破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1)确立: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标志着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完善:①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逐步形成了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即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两党制的形成: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发展,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中选出。
③议会选举权的扩大: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19世纪后半期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2.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及作用(1)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它的主要特点是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君主立宪制,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①在这一政治模式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所以使君主制得以在英国长久地保存。
②在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中,国王的政治作用主要体现在,作为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国主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此外,作为英联邦首脑,国王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2)作用: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宏观概要通史概要:近代世界潮流:现代化。
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观念的科学化和理性化。
本专题讲述的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各阶级的仁人志士力图挽救危机,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中国的出路,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抗争史和探索史)。
迈出探索第一步的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他们在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着人们开始从器物层次学习西方。
伴随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崛起,他们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开始了新的探索。
特别是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制度的落后,于是试图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虽没有成功,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并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认识到在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重要的不是武器和西方的制度,而在于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化。
于是在反对尊孔复古的浪潮中,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始了以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改造传统文化和国民心理的新文化运动。
虽取得了对封建主义的初步胜利。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并没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独立。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过程,历史进入新的时期。
主干知识:一个方向:面向西方一个主题:救亡图存三个阶段:学技术(器物)、学制度、学思想文化六大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的抗战派学技术(一)背景、1、政治:鸦战前清朝国势衰落,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开始出现民族危机)2、观念:读书人多埋首经书,远离现实,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3、直接原因:鸦片战战的惊醒(三千年的巨变)(二)代表及其主要思想1、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最早面向西方)1)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各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考点要求:(1)“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2)中共八大;(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国民经济的调整。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国民经济的恢复(1952年)2、实施“一五”计划(发展生产力)补充: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的路线。
(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1)背景:我国落后的农业国现状,工业落后;为了增强国防;受苏联影响。
(2)时间:1953——1957(3)内容(特征):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先后建成投产。
另外还有武汉长江大桥。
(主要在东北)(5)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3、完成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1)时间:1953——1956年(2)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①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农业合作化,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4)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年)(1)背景:“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主要内容:①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三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__辽宋夏金元考点
创新1+1
情境创新+命题创新
创新1+1
1. 新角度·史料切入[2023山东日照校际联考]下表为有关宋代小商贩(小经纪)的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宋代
小商贩(王良佐)“居临安观桥下。初为细民,负担贩油,后家道小康,启肆于门, 称王五郎”。
小经纪“就门卖羊肉、头肚、腰子、白肠、鹑兔鱼虾、退毛鸡鸭、蛤蜊、螃 蟹、杂爊、香药果子,博卖冠梳领抹、头面、衣着、动使(日用器具)铜铁器、 衣箱、磁器之类”。
答案
1.B 材料中涉及的墓葬主要分布在南方,发现的随葬品中有大量的纺织品,据此可以推断,这与经济重心南移、 当时的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密切相关,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海上丝绸贸易及墓葬中纺织品的材质,排除A、C两项; 材料强调的是纺织业中心的位置,未涉及南北方纺织技艺的对比,排除D项。
经典3+2
2. [2021全国乙卷]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 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 可以看出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答案
2.C 材料表明,宋代官府强调“重农”,苏辙认为“农工商贾之家……为士者也”,郑至道认为士农工商皆为本业,从侧 面可以看出宋代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故C项正确。两宋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A项说法不符合 史实,排除;商鞅变法后,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封建社会大多实行重 农抑商政策,四民的社会地位并不相同,D项错误。
年,诏曰:“可令开封府依外州法居养鳏寡孤独,及置安济坊。”此后,朝廷颁布了相关法规,要求凡户数上千的城寨镇 市,都要设置安济坊;凡境内有病卧无依之人,都可将其送入安济坊医治。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Word版,含答案)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1.公元前440年,一个司库官委员会被控挪用公款,公民大会在没有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判处10名司库官死刑;在已经处决了9名后,钱的去向被查明,结果一人幸免于难。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公民大会知错能改B.直接民主发展为多数人暴政C.法律规定过于严苛D.公民大会掌握着城邦司法权2.《十二铜表法》的目的是使祭司和贵族不能再操弄法律。
其实际效果在于,自此之后,所有习惯法都需要有立法基础,以成文法典的形式颁布。
它也确保了,在罗马世界和后来从英国到美国的所有西方国家里,法律是世俗而且独立的,尽管后来曾多次发生以神的名义对这一原则进行干涉。
对此解读正确的有①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①确立了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①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①适应了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A.①①B.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3.雅典(伯里克利时代)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有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如普罗塔格拉被控为无神论者而遭驱逐出境,苏格拉底以“慢神”和“蛊惑青年罪”被判处死刑。
这表明雅典法律A.悖离人民主权原则B.限制公民自由权利C.严格维护城邦利益D.服务宗教神学权威4.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法典编纂委员10人(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改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
……折断自由人的骨头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上述材料表明《十二铜表法》A.满足了各阶级的利益要求B.维护私有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权益C.使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D.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5.古希腊的雅典城邦曾经创造了不同于东方各国的政治体制——民主制。
专题三 魏晋至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
重点探究二 唐代地方行政与基层治理
州县二级制到道州县三级制、邻保制度;藩镇割据
高熲又以人间课输,虽有定分,年常征纳,除注恒多, 长史肆情,文帐出没,復无定簿,难以推校,乃为输籍定样, 请徧下诸州。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寻人,各随便近。五党三 党,共为一团,一样定户上下。帝从之。自是奸无所容以。
民族关系
经济
1、农业:
1、中央: 尚书省礼部 与鸿胪寺 2、边疆治理: (1)隋朝:
推行郡县制, 册封冼夫人, 到达琉球 (2)唐朝: 羁縻政策 北方突厥 北方回鹘 西北西域 西南吐蕃 西南南诏 东北靺鞨
曲辕犁、 筒车 2、手工业: 支钉 3、商业: 开元通宝, 信贷(柜坊 、 飞钱、质库 ) 契约 城市(坊市 ) 交通(隋大
——摘编自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乾坤众生》
重点探究六 儒、佛、道的思想交融
儒学的繁琐化、神秘化、封闭化;社会动荡不安;佛教和道 教兴起的冲击
东汉末年至两晋,儒学信仰日渐失效。据《汉书》载:“一经说至百余万言 ,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同时,五经博士解释经文,谶纬附会, 各家弟子只能严守家法。而且,身处乱世,人的生命犹如草芥,所谓“民富则安 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随着东汉王朝的分崩离析 ,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庄之说,魏晋玄学兴起。其 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 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
重点探究一 中央官制的制度创新
三省六部制:以皇权为核心,相权三分、职权分明,集体宰相、节制皇权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 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 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 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质检三宋元至明清多民族政权由并立到统一及明清的鼎盛与危机含解析通史版
专题质检三宋元至明清:多民族政权由并立到统一及明清的鼎盛与危机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2021广东肇庆三模)964年,宋太祖下令各州赋税收入除地方度支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不得占留。
宋太祖此举意在( )A.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B.限制地方长官的征税权力C.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D.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2.(2021山东威海期末)从表中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 )A.历史解释带有时代的选择性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复杂C.研究者的史观左右历史事实D.历史研究方式决定历史结论3.(2021重庆名校联考)2009年8月,在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村一建筑工地出土近250千克铁钱,钱币上多有“政和通宝”“大观通宝”“崇宁通宝”(“政和”“大观”“崇宁”均是宋徽宗的年号)等字样。
据文物部门推测,这批钱币应是其主人在离开时匆忙掩埋于地下的。
那么,这批钱币最有可能是其主人( )A.为躲避当地的农民起义军进攻而埋B.为躲避山寨的贼寇劫掠而埋C.为给后代子孙留下继承的家业而埋D.为躲避金军的南下袭扰而埋4.(2021湖北鄂州一模)《辽史》记载:“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材料中辽用汉制治理的地方是( )A.燕云十六州地区B.黄河中下游地区C.辽河上游一带D.淮水、大散关以北地区5.(2021江苏南通调研)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
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
这一官职的设置( )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6.(2021山东聊城期末)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得到明穆宗批准,明朝开放漳州月港,允许商民申领“文引”,与“东、西诸番贸易,惟日本不许私赴”。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三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__辽宋夏金元考点
1.C 据材料“不知情者,止坐犯人”“逆父母者”“五车轘杀之”,可知辽朝统治中后期废除了传统习惯法的一些内容, 儒家伦理道德对法律的执行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说明当时的民族交融使中原地区的法律制度和儒家思想对辽 的法律规定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C项;材料中的法律规定不仅仅适用于基层治理,排除A项;材料中辽废除了习惯 法中的部分内容,将儒家伦理道德与法律相结合,这些举措有利于提升国家的社会治理能力,与君主个人权力的变 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辽的法律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具体内容上,排除D项。
答案
5.A 北宋中期,各地官员重视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由“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修建先贤祠堂 以‘咏其风’”“有大功于名教”可知,这体现了北宋注重推行社会教化,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经济的控制,B项错误。 材料与“文学艺术创作”无关,C项错误。D项结论由材料无从得出,排除。
经典3+2
职务回避制度 妄冒居之者,以私罪论。 诸注官不注寄居及本贯州;不系寄居及本贯州,而有田产物力
地区回避制度 处,亦不注。即本贯开封府者,唯不注本县。
答案
2.B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地方官员须遵守回避亲族、职务和地区等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官员在政治、 司法和经济等方面权势的膨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回避制度并不能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排除A项; 强制地方官员回避亲族、职务和地区等,与增强地方官员的责任心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地方官员回避制度不会弱 化整个社会的宗法血缘关系,排除D项。
经典3+2
10. [2023山东青岛期初调研](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时期河北西路政区的改革
材料一 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对辅臣们说:“天下自五代分裂,擅据一方,多置郡县以固疆圉,由是役繁民 困,其议并省之。” 上(宋神宗)谓执政曰:“河北大抵立州县太多。”上问唐河北州县,王安石曰:“唐时或是藩镇欲张虚名,纵唐州县亦不 足问,但计方今利害何如尔。” 盛陶认为,河北“沿边地相属,如北平至海不过五百里,其间列城十五,祖宗之意固有所在,愿仍旧贯”。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辛亥革命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评价: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 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②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 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③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 到法治的转变,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命题点二 辛亥革命的评价 史料实证——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影响 史料一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 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 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 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 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 评价的。
——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史料二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 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 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史料三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 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 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2)思想:革命派与__改__良__派___展开思想论战,宣传了革命思想。 (3)军事:革命党人发动了_黄__花__岗__起__义___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二、经过:武昌起义 1.时间:1911 年 10 月 10 日。 2.经过:革命党人__熊__秉__坤__、金兆龙率先发难,经过一夜激战, 革命军占领武昌。 3.结果:成立了_湖__北__军__政__府___,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 “__中__华__民__国____”。 4.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考点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考点巩固
考点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8·某某某某期末)如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整个会徽图案庄严富丽,具有深刻的政治含义。
下列选项对其“政治含义”解读不正确的是( )A.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B.齿轮、嘉禾表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C.“1949”表示人民某某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的年份D.四面红旗表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解析:C 人民某某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的年份是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故选择C项。
2.著名报人徐铸成回忆道,对于《共同纲领》不提社会主义的疑问,周恩来解释说,今天应集中力量于新某某主义建设,发展包括民族资本主义在内的四种经济成分。
如过早写出社会主义,易在国内外引起误会。
周恩来的解释在当时有利于( )A.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B.推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C.落实“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尽快结束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局面解析:A “今天应集中力量于新某某主义建设,发展包括民族资本主义在内的四种经济成分。
如过早写出社会主义,易在国内外引起误会”,这说明周恩来的解释在当时有利于避免误会,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故A项正确;《共同纲领》的提出是在1949年9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是在1953年,故B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于1956年,故C项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结束了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局面,D项错误。
3.下图是中华人民某某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某某主义政权性质③依据《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课题7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学案(含解析)
课题7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课程要求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一、太平天国运动(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背景:(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和地主阶级严重剥削人民,阶级矛盾尖锐。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
2.过程:爆发1851年初,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定都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全盛北伐、西征、天京突围的战斗,进入军事全盛时期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1)内容: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2)评价。
①革命性: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局限性:它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无法实现。
2.《资政新篇》(1859年):(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教育等方面。
(3)评价。
①进步性: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愿望。
②局限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没能实施。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1856年,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2)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客观上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中国现代化。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追求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矛盾的关系,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本质的区别。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高效复习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专题高效复习专题三本专题围绕一个革命,两个阶段,三条线索展开。
(1)一个革命: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
(2)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3)三条线索:太平天国为民主革命的先声,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里程碑,解放战争为民主革命的胜利。
纵向贯通一: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正确看待近代前期的抗争探索1.正确认识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具体表现:(1)从经济上看,是分散的小生产者。
(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
(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4)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2.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判断辛亥革命成败的标准:(1)衡量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基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辛亥革命,我们可以说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
(2)历史事件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只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辩证地看待,才能做出客观公正评价。
【思维训练】(2021年湖北适应性测试)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
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
”这一革命纲领 ( )A.体现了农民反封建愿望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解析】选A。
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前期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反映了农民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农民反封建的愿望,故选A;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天朝田亩制度》并未实施,故排除B、C;该纲领体现的是农民阶级的要求,故排除D。
纵向贯通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演变过程:2.演变特点: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点睛】本专题讲授主要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的二十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史实。
通过学习,掌握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历程及经验教训,认识到任何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明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考试说明】(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知识梳理】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主要任务: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主要是土地改革)•1953年到1956年: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任务:三大改造,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1949—1952)1.政治上:政权:巩固人民政权,基本解放全国——标志: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外交:抗美援朝运动(1950、10—1953夏)一边倒的政策及外交政策的调整阶级力量: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对经济活动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2.经济上:恢复国民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最主要)恢复经济的措施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 2011 ·沈阳四校期中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 )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1.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光荣革命对英国国家权力产生的影响。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国光荣革命前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王,革命后国家权力的中心转移到了议会。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
2. 2011 ·福建六校联考“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英国的这种情形被根本改变是在()A.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2.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近代代议制完善过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工业和商业的利益”是由于工业革命的顺利进展,在1832 年议会改革中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使资产阶级牢牢地控制了议会。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3.2011 ·韶关一模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接受死刑时从容无畏,他说:“如果一个政权不制定法律规则我不知道,究竟还有什么可以保证这个政权得以存在下去,虽然也能将其称为政权。
”他的话主要体现了()A.国王害怕被处死B.希望制定免除其死刑的法律C.新政权法律完备D.通过法律来确保政权巩固及其合法性3.D【解析】查理一世肯定了法律在一个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A、 B、C 明显错误。
4. 2011 ·郑州五校联考美国一词“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中的States 的含义后来演变为( )A .国家C.州B.邦联D.省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由邦联国家到联邦国家的发展历程。
美国独立之初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13 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
但 1 787 年美国宪法则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大于各州的权力。
课标文综 38.B1、 D2 、 I1 、 I2 、P1 [2011·广东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 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据 (唐 )刘知几《史通》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二布鲁尼 (1369— 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据《西方的历史观念》材料三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现代史开始于1917 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 年前后。
(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2)据材料二,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标文综 38.B1、D2 、 I1、I2 、P1[2011·广东卷]【答案】(1)统治者的活动。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进化论思想、救亡图存的思想。
(2)摆脱神学束缚,关注现实,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潮。
(3)以下两种答案任选其一:① 1640 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
1917 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 1500 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统一整体。
1900 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4)本问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理解能力、研读史料的能力,以及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史实论证、评价历史观点的能力。
涉及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十月革命等历史知识。
第(1) 问的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分析概括出主要内容:记载帝王、诸侯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的主要言论和事迹。
第二小问梁启超的史学观紧扣材料一“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探察”‘国民全部’”“爱国心之源泉”等关键信息分析概括为:进化论思想、民主思想、爱国思想。
第(2)问注意布鲁尼的生活时代这一时间信息,在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分析问题。
不关注“上帝创世”,不记述“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关注“佛罗伦萨的建城”,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从强调上帝、神怪到关注城市的兴建、现实生活,反映了开始摆脱神学束缚,关注现实,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第(3)问属于开放性问题,把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的两种不同观点呈现出来,解答时首先要选择一种分期方法,然后结合不同分期的起止时间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综合。
如果选择第一种观点,则体现文明史观,侧重于从社会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的演变角度进行分期。
1640 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启了资本主义新时代;1917 年十月革命使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世界历史开始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选择第二种观点则体现全球史观,侧重于从全球各地的联系程度,特别是经济文明联系发展的程度进行分期。
1500 年左右的新航路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1900 年左右,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
第(4)问抓问题的关键信息理解分析,“事实本身”反映了历史的客观性;“对往事的记录”反映了不同人站在不同立场,从不同角度对历史的不同认识。
课标文综 23.B1、I2 [2011·江苏卷]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材料二从 18 世纪 70-80 年代起,一直到 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材料三1796 年时, 120 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 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材料四 (英国 )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
1830 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课标文综 23.B1、 I2 [2011·江苏卷]【答案】(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
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3)新的斗争: 1832 年议会改革运动。
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
(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
【解析】本题以英国的政治制度建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近代代议制度的掌握,以及对材料阅读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主题,近代民主政治建设,其次根据设问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最后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
第(1) 问,材料一突出政治制度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其余知识点可以从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回答。
第 (2) 问,保守主义的政治指的是君主立宪制;特征可以从议会的作用和资产阶级各阶层在议会中的地位把握。
第 (3) 问,“斗争”是英国议会改革,根据时间可以把握是工业革命的结果。
第 (4)问,现代化的要素不外乎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几方面回答。
文综 14.B1[2011·全国卷]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文综 14.B1[2011·全国卷] 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知作者是对创建“不设王侯之号”政体的华盛顿的赞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的是共和政体而非君主制。
故选择 B 项。
文综19.B1[2011·全国卷]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 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 .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 .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文综 19.B1[2011·全国卷] C【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本题以华盛顿建筑规划的特点为切入点,需要研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A 项反映的不是政治文化的特点, B 项议会中心不符合美国的史实, D 项材料没有体现各州权利内容。
故本题答案为C 项。
课标文综 12.A3、B1 、E1 [2011·天津卷]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