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ATP的计算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考试辅导资料a

生物化学考试辅导资料a

填空一、在假尿苷中,碱基和核糖是以键相连的(1995北医)答案:杂环上的C-5与糖环的C-1′考点:tRNA分子和稀有碱基解析:要记住tRNA转录后加工各种稀有碱基的生成原理,如一般的嘧啶核苷是以杂环上N-1与糖环的C-1′连成糖苷键,这正是与假尿嘧啶核苷的区别。

二、别构酶都含有和两种结构或亚基(1995北医)答案:调节部位催化部位考点:别构酶的定义、结构解析:酶的两种最主要的活性调节方式:变构调节与共价修饰调节,要记住相应的调节原理三、可以按蛋白质的分子量、电荷及构象分离蛋白质的方法是(1995北医)答案:电泳考点:蛋白质的性质及分离纯化方法解析: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是蛋白质一章中很重要的部分,最好结合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来记忆,因为其分离纯化采用的方法是由其相应的性质决定的。

四、位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有和(1995北医)答案:催化基团和结合基团考点:酶的分子结构解析:酶的活性中心结构要记住,因为这是酶发生催化作用的基础,也便于对酶促反应机制的理解。

五、蛋白质变性时,其溶液粘度溶解度(1999北医)答案:增加,降低考点: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解析:蛋白质变性主要发生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的破坏,变性后其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

六、反竞争性抑制物存在时,酶反应动力学特点,Km(1999北医)答案:降低、减小考点: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解析:竞争性抑制Km增大Vm不变非竞争性抑制Km不变Vm降低反竞争性抑制Km减小Vm降低七、目前常用的蛋白质序列分析法有和,可直接测量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方法是(1996北医)答案:多肽链氨基酸序列分析,快速DNA序列分析,X射线晶体衍射法考点:蛋白质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测定解析;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方法中,通过氨基酸的自动连续切除和鉴定是常用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办法,还可以先分离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再测定DNA序列,按照三联密码原则推断出氨基酸序列。

两项技术还可以补充互用。

八、实验测得Tyr的pK1=2.20,pK2=9.11,pKR=10.07,Tyr的pI应为。

生物化学课题讨论题目

生物化学课题讨论题目

2. 答: 1摩尔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摩尔数:
二、写出丙氨酸和谷氨酸糖异生成葡萄糖的过程。如果这两种氨基酸 的氨基氮原子同时出现在一分子的尿素中时,请写出它们是以何种方 式进入鸟氨酸循环的?
答: L-谷氨酸 谷氨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 + NAD(P)H + H+ + NH3
α-酮戊二酸 α-酮戊二酸脱氢酶 琥珀酰CoA + NADH + H+
酸残基?
转录
5’···TCA TGC GTC GT*TA<N>180CTT A*GG C*TG CAT GTA···3’ 3’···AGU ACG CAG CA*AU<N>180GAA U*CC G*AC GUA CAU···5’
翻译
转录方向
3’···AGU ACG CAG CA*AU<N>180GAA U*CC G*AC GUA CAU···5’ C……………………….aa(60)aa4 aa3 aa2 Met …….N
(2)以该链为模板进行转录,并翻译,简述mRNA合成的过程。
①起始。第一步由RNA聚合酶全酶识别并结合启动子,形成闭合转 录复合体。由σ因子识别;第二步是DNA局部双链打开,闭合转录 复合体成为开放转录复合体;第三步是第一个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两个与模板配对的相邻核苷酸,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形成磷酸二 酯键。当第一个磷酸二酯键形成后,σ因子脱落,起始阶段结束。
(1)假定以该链及其互补链为模板进行复制,简 述其复制的过程及所需的酶系。
(2)如果以该链为模板进行转录,并翻译,简述 mRNA和多肽链合成的过程,该多肽链含多少氨基酸 残基。
(3)假如该基因发生下述三种突变,指出突变的 类型和可能产生的突变效应。

生物化学中计算ATP

生物化学中计算ATP

1mol丙酮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共产生12.5ATP丙酮酸——乙酰辅酶A:2.5异柠檬酸——酮戊二酸:2.5酮戊二酸——琥珀酰胺:2.5琥珀酰胺——琥珀酸:1琥珀酸——延胡索酸:1.5苹果酸——草酰乙酸:2.51mol乳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共产生15molATP乳酸——丙酮酸:2.5丙酮酸——草酰乙酸:12.51mol琥珀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16.5ATP琥珀酸——延胡索酸:1.5苹果酸——草酰乙酸:2.5草酰乙酸——PEP:-1PEP——丙酮酸:1丙酮酸——草酰乙酸:12.51mol苹果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15ATPPS:苹果酸——草酰乙酸 / 苹果酸——丙酮酸:2.51mol甘油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18.5ATP甘油——α-磷酸甘油:-1α-磷酸甘油——3-磷酸甘油醛:2.5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2.51,3-二磷酸甘油酸——丙酮酸:2丙酮酸——CO2+H2O:12.51mol,14碳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92ATP脂肪酸——脂酰CoA:-2脂酰CoA——α,β-烯脂酰CoA:1.5β-羟脂酰CoA——β-酮脂酰CoA:2.5(一次β氧化产生4ATP)14碳饱和脂肪酸经过6次β氧化可生成24ATP,同时生成7分子乙酰CoA,1分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10ATP1mol天冬氨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15molATP天冬氨酸——草酰乙酸:2.5草酰乙酸——PEP:-1PEP——丙酮酸:1丙酮酸——草酰乙酸:12.51mol谷氨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10ATP谷氨酸——酮戊二酸(脱氨基):2.5酮戊二酸——琥珀酰胺:2.5琥珀酰胺——琥珀酸:1琥珀酸——延胡索酸:1.5苹果酸——草酰乙酸:2.51mol丙氨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15ATP丙氨酸——丙酮酸:2.5丙酮酸——草酰乙酸:12.51mol丙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2molATP丙酸——丙酰CoA:-2丙酰CoA——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丙酰辅酶A羧化酶):-1 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琥珀酰CoA(异构化):0琥珀酰CoA——琥珀酸:1琥珀酸——延胡索酸:1.5苹果酸——草酰乙酸:2.5。

1molala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atp数

1molala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atp数

1molala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atp数在生物化学领域,ATP(三磷酸腺苷)被称为细胞的能量“货币”,它提供了细胞内几乎所有的能量。

而1mol葡萄糖的完全氧化分解可以产生38mol的ATP。

这个过程包括糖酵解和线粒体内的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葡萄糖氧化产生的ATP数,以及与此相关的深度和广度的内容。

我们来看一下葡萄糖的完全氧化分解过程。

葡萄糖分子在细胞质内通过糖酵解分解成两分子丙酮磷酸,每个丙酮磷酸分子再进入线粒体内进行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作用,最终产生ATP。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葡萄糖分子可以产生38mol的ATP。

这是因为在糖酵解阶段,每个葡萄糖分子可以产生2mol ATP,而在线粒体内的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阶段,每个葡萄糖分子可以产生36mol的ATP。

我们可以探讨一下ATP与细胞能量的关系。

ATP是一种细胞内储存和传递能量的分子,它有着独特的三磷酸基团结构,可以在需要时释放能量。

细胞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时都需要能量,比如细胞运动、分裂、合成等。

而ATP的释放和再生是这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

葡萄糖的完全氧化分解产生的38mol ATP对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我们还可以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讨论ATP的重要性。

在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ATP的参与。

细胞内的DNA合成、蛋白质合成等过程都需要ATP的能量来驱动。

另外,ATP还可以通过磷酸基团的转移反应来调节细胞内的代谢途径。

这些都表明了ATP在细胞内的重要作用,而葡萄糖氧化产生的38mol ATP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总结回顾本文内容时,我希望强调葡萄糖完全氧化产生的38mol ATP对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性。

这不仅仅是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更是细胞内能量循环的关键环节。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细胞能量代谢的人来说,理解葡萄糖氧化产生的ATP数是非常重要的。

我个人认为,对于这一主题的深度和广度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内的能量代谢过程,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生物化学ATP的计算

生物化学ATP的计算

(1)共消耗1ATP,生成2ATP、4NADH和1FADH 则净生成:-1+2+2.5×5+1.5×1=15ATP (2)共消耗1ATP,生成2ATP、3NADH、1FADH和1NADPH 则净生成:-1+2+2.5×4+1.5×1=12.5ATP
丙氨酸脱氨后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净生成多少个ATP?写出代谢历程。
PEP羧激酶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ATP
丙酮酸脱氢激酶
丙酮酸+ NAD++CoASH 1GTP=1ATP
乙酰CoA+3NAD++FAD+GDP+Pi+2H2O
2CO2+CoASH+3NADH+3H++FADH2+GTP
(1)共消耗1ATP,生成3ATP、7NADH和2FADH
则净生成:-1+3+2.5×7+1.5×2=22.5ATP
草酰乙酸+谷氨酸 a-酮戊二酸 +NH3+ NAD(P)H
L-谷氨酸脱氢酶
PEP羧激酶
PEP+GDP+CO2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ATP
丙酮酸脱氢激酶
丙酮酸+ NAD++CoASH
1GTP=1ATP
乙酰CoA+NADH+H++CO2
T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循环
乙酰CoA+3NAD++FAD+GDP+Pi+2H2O
2CO2+CoASH+3NADH+3H++FADH2+GTP

生物化学(动态部分)试题(A卷)

生物化学(动态部分)试题(A卷)

生物化学(动态部分)试题(A卷)一、填空题(0.5x54=27分)1、EMP途径的反应全部在细胞的()中进行。

2、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是()。

3、在糖酵解途径中催化生成A TP的酶是()和()。

4、一分子脂肪酸活化后需经()转运才能由胞液进入线粒体内氧化。

线粒体内的乙酰辅酶A需经()才能将其带入细胞参与脂肪酸合成。

5、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和磷酸核糖。

6、FADH2呼吸链,每传递两个氢原子,产生1摩尔()和()摩尔的A TP。

7、一分子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彻底氧化,需()分子的葡萄糖参加,经过()次磷酸戊糖途径,最终生成()分子的6-磷酸葡萄糖并伴有()摩尔的ATP生成。

8、生物氧化消耗(),终产物是()和(),在生物氧化中伴随着()的释放。

9、脂肪酸合成所需的原料是()、()和()等。

10、嘌呤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均需要的原料有()、()、()和谷氨酰胺。

11、体内不能合成而需要从食物提供的氨基酸称为()。

12、直接生成游离氨的脱氨基方式有()和()。

13、人类嘌呤化合物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

14、3-磷酸甘油的来源有()和()。

15、DNA复制的两大特点是()和()。

16、鸟氨酸循环是合成()的过程,催化此循环的酶存在于()中。

17、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三种,其中参与DNA复制的主要是()和(),参与DNA切除修复的是()。

18、体内直接甲基供体是()。

19、DNA复制时,连续合成的链称为(),不连续合成的链称为()。

20、基因表达包括()和()两个过程。

21、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第一个核苷酸产物是()。

22、核蛋白体P位是结合()的部位,A位是结合()的部位。

23、肽链延伸包括()、()和()三个步骤周而复始地进行。

24、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一步是()。

25、在整个生物界,代谢的调节是在4个不同水平上进行的,即()、()、()、()。

26、阻遏作用是控制()的起始。

衰减调节控制()不能继续进行下去。

atp水解方程式

atp水解方程式

atp水解方程式ATP水解方程式是生物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术语,它是细胞水平的能量的重要源。

它是能量的主要供者,被生物细胞用作一种能源,是细胞活动的催化剂。

本文将重点介绍ATP水解方程式,详细讲述其作用,原理,以及它对细胞水平能量转换的重要性。

首先,ATP水解方程式全称为“氢磷(三)酸三聚氰胺钠水解法”,它是一个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为:ATP + H2O -> ADP + Pi + energyATP是一种细胞中的能量载体,它可以被称为“呼吸链上的燃料”,因为它可以被细胞分解为ADP和磷酸,释放出能量。

H2O是水的化学式,ADP是adenosine diphosphate的缩写,Pi是磷酸根的缩写。

ATP水解方程式主要有两种作用,一是储存能量,另一是释放能量。

ATP与高能结合,如果细胞需要能量,它就会被水解为ADP和磷酸,释放出能量;反之,如果细胞有多余的能量,它就可以以ATP的形式储存起来。

ATP水解方程式不仅对能量转化及细胞活动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许多生物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如蛋白质翻译、酶反应、合成脂质等等。

例如,在蛋白质翻译过程中,ATP水解反应帮助将tRNA从反义密码子序列上分离,并引入另一条序列的氨基酸完成蛋白质的合成。

在酶反应中,ATP水解反应能够促进酶作用,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

另外,ATP水解反应可以帮助合成脂质,这是由于ATP可以提供脂质合成所需的活化能,包括甘油三酯、脂肪酸、酯类等多种类型的脂肪酸。

ATP水解方程式是细胞水平能量转换的重要供源,它不仅起着储存能量及释放能量的作用,而且也在细胞中的各种重要生物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ATP水解方程式是细胞水平能量转换的重要供源,其作用是储存能量和释放能量,并且在各种重要生物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ATP水解方程式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细胞水平能量转换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生物医学、药物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专题三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专题三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专题三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专题三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专题三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ADP 专题三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专题三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生成
ATP
时需要
Pi,不需要能量。(×)
专题三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专题三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分析] 专题三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ATP 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细胞中 ATP 与 ADP 能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例 3】 (2017·广州模拟)小林参加校运动会的百米
赛跑,跑步时肌肉细胞所需能量的直接提供者是( )
A.脂肪
B.氨基酸
C.ATP
D.葡萄糖
解析:A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C
ATP 和 ADP 相互转化的一个误区 ATP 和 ADP 能相互转化,但不要误认为是可逆反应。 因为能量来源、酶、反应场所等不同,所以不是可逆反应。
1.ATP 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构成。(×) [分析] ATP 由腺苷和 3 个磷酸基团构成,其中腺苷 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
2.生物体中储备着大量的 ATP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 量。(×)
[分析] 生物体中 ATP 是直接供能物质,在生物体 内含量很少,与 ADP 不断地相互转化,为生命活动提供 能量。
答案:B
5.下列生命现象中不伴随有 ATP 消耗的是( ) A.水分子进入细胞 B.神经冲动的传导 C.葡萄糖在小肠中被吸收 D.根尖生长点细胞有丝分裂 解析:水分子进入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
答案:A
►多项选择题
6.能产生 ATP 的场所有( )

8脂代谢习题_生物化学

8脂代谢习题_生物化学

第七章脂代谢学习要点一、脂类降解 1.脂肪的酶促降解:脂肪(甘油+脂肪酸2.甘油的降解:甘油(糖酵解3.脂肪酸的氧化分解:(1) (-氧化:激活,(-氧化过程(脱氢,加水,脱氢,裂解),能量计算(n个碳的脂肪酸产生ATP数为:[(n/2-1)×3+(n/2-1)×2+n/2×12-2])(2)(-氧化、(-氧化4.乙醛酸循环:底物(乙酰辅酶A),产物(琥珀酸)意义:在油料种子发芽时,脂肪转化为糖的主要途径二、脂肪的合成 1.磷酸甘油的合成:甘油(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2.脂肪酸的合成:(1)丙二酸单酰CoA的合成:乙酰CoA羧化酶系催化;(2)脂肪酸合成酶系:酶系(I型):6种酶,1个酰基载体蛋白(ACP),从头合成到16碳反应:转移(缩合(还原(脱水(还原特点:NADPH为还原力,乙酰CoA为底物,丙二酸单酰CoA为直接底物,反应时中间产物一直与ACP结合,每次增加两个碳(3)脂肪酸链的延长:II型:到18碳,III型:20和20碳以上(4)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饱和脂肪酸的去饱和作用习题一、选择题1.脂肪酸的(-氧化具有下列特点,但除()外:起始于脂酰-CoA b.需要NAD+、FAD作为受氢体c.产物为乙酰CoAd.在胞液中进行2. 脂肪酸的(-氧化的酰基载体是:a. CoAb.ACPc.甘油d.琥珀酸3.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具有下列特点,但除()以外:利用乙酰CoA作为活化底物 b.生成16碳脂肪酸c.需要脂肪酸合成酶系催化d.在细胞质中进行4.脂肪酸从头合成以什么为还原剂?a.NADHb.NADPHc.FADH2d.还原态铁氧还蛋白5.生物体内脂肪酸氧化的主要途径是a.(—氧化 B. (—氧化 C. (—氧化 D.过氧化6.下列关于乙醛酸循环的论述哪个是不正确的?以乙酰CoA为底物存在于油料种子萌发时的乙醛酸体中c.动物体内也存在乙醛酸循环d.主要生理功能是合成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琥珀酸7.脂肪酸从头合成时的酰基载体是:a.ACPb.CoAc.TPPd.生物素8.甘油的代谢与哪个代谢途径有关?a.糖酵解b.三羧酸循环c.脂肪酸氧化d.乙醛酸循环9.脂肪酸氧化产生的乙酰CoA可进一步代谢成为:a.葡萄糖b.天冬基酸c.CO2d.核苷酸10.脂肪酸合成的活化底物是:a.乙酰CoAb.丙二酸单酰CoAc.脂酰ACPd.乙酰ACP二、填空题1._脂肪_是动物和许多植物的主要能量贮存形式,是由甘油_与3分子脂肪酸_酯化而成的。

生物化学(动态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动态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

2、1分子软脂酸完全氧化成CO2和H2O可生成多少分子ATP?并说明计算过程。

1分子软脂酸经β-氧化,则生成8分子乙酰CoA,7分子FADH2和7分子NADH+H+。

1分子乙酰CoA在三羧酸循环中氧化分解,一个乙酰CoA生成12个ATP,所以12×8=96ATP。

7分子FADH2经呼吸链氧化可生成2×7=14 ATP。

7分子NADH+H+经呼吸链氧化可生成3×7=21ATP。

三者相加,减去消耗掉1个ATP,实得96+14+21-1=130mol/LATP。

所以1分子软脂酸完全氧化,即可生成130分子ATP。

3、简述遗传密码的基本性质。

1)密码子不重叠。

每3个核苷酸为一个单位,组成一个密码子,相互间不重复和交叉。

2)密码子的通用型。

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子。

3)密码子的简并性。

除个别氨基酸外,一个氨基酸具有2个以上的密码子,且多是第三位的核苷酸不同。

4)密码子的连续性。

2个密码子之间没有任何核苷酸的间隔,是连续的进行排列的。

5)密码子的摆动性。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关系,第一、二碱基的配对是标准的,第三个碱基为非标准配对,这种碱基的配对识别具有一定的摆动性。

简述Chargaff 定则。

在DNA的碱基组成规律为:嘌呤的总数等于嘧啶的总数(A+G=T+C);A+C=G+T;A=T,G=C;DNA分子的碱基组成具有种属的特异性,但不具有组织器官的特异性。

EMP途径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它有何生物学意义?EMP途径在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

其生物学意义为:为机体提供能量;是糖分解的有氧分解和无氧分解的共同途径;其中间产物是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为糖异生提供基本的途径。

氨基酸脱氨后产生的氨和-酮酸有哪些主要的去路?氨的去路:在血液中通过丙氨酸,谷氨酰胺的形式进行转运,氨的再利用或储存;直接排出,或转变成尿酸、尿素而排出。

-酮酸的主要去路:合成氨基酸;氧化生成CO2及水;转变成脂肪和糖。

细胞能量代谢的货币——ATP详解

细胞能量代谢的货币——ATP详解
① 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复合体Ⅰ、Ⅲ、Ⅳ(均有 质子泵功能)可将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 膜胞浆侧即膜间隙,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 (H+浓度梯度及跨膜电位差),以贮存能量。 ② 当质子顺梯度经ATP合酶F0回流时,质子跨膜梯 度中所蕴含的能量便被用于驱动ADP和Pi生成ATP。
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
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
目录
复合体Ⅱ功能是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到泛醌
❖ 复合体Ⅱ是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酸脱氢酶, 又称琥珀酸-泛醌还原酶。
❖ 电子传递:琥珀酸→FAD→几种Fe-S→CoQ ❖ 复合体Ⅱ没有H+泵的功能。
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
目录
复合体Ⅱ的电子传递
目录
8.1.1 呼吸链
8.1.1.1 呼吸链的概念
❖ 代谢物脱下的氢和电子经过一系列酶和辅酶所组成 的传递体系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 逐步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该过程与 细胞呼吸有关,又称为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 在呼吸链中,酶和辅酶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 膜上,其中传递氢的酶或辅酶称之为递氢体,传递 电子的酶或辅酶称之为电子传递体。所以呼吸链又 称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 P/O比值是分析线粒体功能的重要参数。
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
目录
线粒体离体实验可测得底物的P/O比值 ❖ 通过测定离体线粒体内物质氧化时的P/O比值,
可以大体推测出偶联部位及ATP的生成数。
清华版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
目录
电子传递时自由能变化确定偶联部位

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多少ATP

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多少ATP

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多少ATP 人教版教材《分子与细胞》中有这样一个思考题:根据课本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结果:1161kJ÷30.54kJ/mol=38mol人教版、苏教版和中图版等教材中出现的数据均为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36或38molATP。

浙科版相应的数据却是“大概可以产生30个ATP ”。

1mol葡萄糖经有氧呼吸究竟能产生多少molATP呢?我们先从有氧呼吸的步骤说起:有氧呼吸与ATP合成(引自Campbell & Reece,2001)一、糖酵解阶段葡萄糖糖进入细胞后先在细胞质基质中通过酵解作用生成丙酮酸,如果有氧存在,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经过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最后生成ATP和水。

如果没有氧,丙酮酸经过发酵生成乳酸(或者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糖酵解(引自Campbell & Reece,2001)糖酵解是由一组酶催化的,并在起始阶段需要消耗ATP去裂解葡萄糖。

但是,葡萄糖裂解释放的能量并没有以热的形式释放掉,而是储存在ATP或NADH中。

(一)活化阶段:此过程消耗1个葡萄糖分子消耗了2个ATP分子而活化,经酶的催化生成果糖-1,6-二磷酸分子。

葡萄糖氧化是放能反应,但葡萄糖是较稳定的化合物,要使之放能就必须给与活化能来推动此反应,即必须先使葡萄糖从稳定状态变为活跃状态。

1、葡萄糖磷酸化:葡萄糖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消耗1个ATP,磷酸与葡萄糖结合生成6-磷酸葡萄糖。

2、6-磷酸葡萄糖在磷酸己糖异构酶的作用下重排生成果糖-6-磷酸。

3、果糖-6-磷酸磷酸在果糖激酶-1的作用下消耗1个ATP,在生成果糖-1,6-二磷酸。

(二)放能阶段:一分子的3-磷酸甘油醛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一分子的丙酮酸。

在此过程中,发生一次氧化反应生成一个分子的NADH,发生两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生成2分子的ATP。

4、果糖-1,6-二磷酸在醛缩酶的作用下断裂成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基丙酮。

生物化学(动态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动态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

2、1分子软脂酸完全氧化成CO2和H2O可生成多少分子ATP?并说明计算过程。

1分子软脂酸经β-氧化,则生成8分子乙酰CoA,7分子FADH2和7分子NADH+H+。

1分子乙酰CoA在三羧酸循环中氧化分解,一个乙酰CoA生成12个ATP,所以 12×8=96ATP。

7分子FADH2经呼吸链氧化可生成2×7=14 ATP。

7分子NADH+H+经呼吸链氧化可生成3×7=21ATP。

三者相加,减去消耗掉1个ATP,实得96+14+21-1=130mol/LATP。

所以1分子软脂酸完全氧化,即可生成130分子ATP。

3、简述遗传密码的基本性质。

1)密码子不重叠。

每3个核苷酸为一个单位,组成一个密码子,相互间不重复和交叉。

2)密码子的通用型。

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子。

3)密码子的简并性。

除个别氨基酸外,一个氨基酸具有2个以上的密码子,且多是第三位的核苷酸不同。

4)密码子的连续性。

2个密码子之间没有任何核苷酸的间隔,是连续的进行排列的。

5)密码子的摆动性。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关系,第一、二碱基的配对是标准的,第三个碱基为非标准配对,这种碱基的配对识别具有一定的摆动性。

简述Chargaff 定则。

在DNA的碱基组成规律为:嘌呤的总数等于嘧啶的总数(A+G=T+C); A+C=G+T; A=T, G=C;DNA分子的碱基组成具有种属的特异性,但不具有组织器官的特异性。

EMP途径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 它有何生物学意义?EMP途径在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

其生物学意义为:为机体提供能量;是糖分解的有氧分解和无氧分解的共同途径;其中间产物是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为糖异生提供基本的途径。

氨基酸脱氨后产生的氨和α-酮酸有哪些主要的去路?氨的去路:在血液中通过丙氨酸,谷氨酰胺的形式进行转运,氨的再利用或储存;直接排出,或转变成尿酸、尿素而排出。

α-酮酸的主要去路:合成氨基酸;氧化生成CO2及水;转变成脂肪和糖。

生物化学代谢总结

生物化学代谢总结

①氧化反应,生成磷酸戊糖、 NADPH+H+及 CO2 ②非氧化反应,包括一系列基
核糖
团转移
②提供 NADPH 作为供氢体参
与体内多种代谢反应
糖异生途径
胞浆、线粒体 丙酮酸羧化酶
这三步反应会被这样绕过:
→消耗 3ATP/丙酮酸
*组织定位:生 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
(除丙酮酸羧化支路,3-磷酸 理情况下,肝脏 果糖二磷酸酶
*由 N10-甲酰-FH4 提供甲酰基
⑤获得嘌呤的 N3 原子 ⑥嘌呤咪唑环的形成 ⑦获得嘌呤 C6 原子 ⑧获得 N1 原子 ⑨去除延胡索酸 ⑩获得 C2 ○11 环化生成 IMP(次黄嘌呤核 苷酸) 2.由 IMP 生成 AMP 和 GMP AMP: ①Asp 的氨基与 IMP 相连生成 腺苷酸代琥珀酸(腺苷酸代琥 珀酸合成酶)[GTP→GMP+Pi] ②腺苷酸代琥珀酸脱去延胡索 酸生成 AMP(腺苷酸代琥珀酸 裂解酶) GMP: ①IMP→黄嘌呤核苷酸(XMP) (IMP 脱氢酶) ②谷氨酰胺提供酰胺基取代 XMP 中 C2 上的氧生成 GMP (GMP 合成酶)[ATP→AMP+Pi] 腺 嘌 呤 +PRPP → AMP+PPi (APRT); 次 黄 嘌 呤 +PRPP → IMP + PPi (HGPRT); 鸟 嘌 呤 +PRPP → GMP + PPi
FADH2/乙酰辅酶 →FADH2=1.5ATP →3(NADH+H+)=7.5ATP
*生理意义: ①糖、脂肪、蛋白质最终代谢 通路
③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 α-酮戊二酸和 CO2(异柠檬酸 脱氢酶)[NAD+→NADH+H+] ④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 琥珀酰 CoA 和 CO2(α-酮戊二 酸 脱 氢 酶 复 合 体 ) [NAD+ →

(高考生物)生物化学经典题

(高考生物)生物化学经典题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经典题计算一分子硬脂酸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生的A TP分子数,并计算每克硬脂酸彻底氧化产生的自由能.[答](1)一分子硬脂酸需要经过8轮β氧化,生成9个乙酰CoA,8个FADH2和8NADH,9个乙酰CoA可生成ATP:10×9=90个;8个FADH2可生成ATP:1.5×8=12个;8个NADH可生成ATP:2.5×8=20个;以上总计为122个ATP,但是硬脂酸活化为硬脂酰CoA时消耗了两个高能磷酸键,一分子硬脂肪酸净生成120个ATP。

(2)120个ATP水解的标准自由能为120×(-30.54)KJ=-3664.8KJ,硬脂肪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6。

故1克硬脂肪酸彻底氧化产生的自由能为-3664.8/256=-13.5KJ。

详解:硬脂酸活化为硬脂酰CoA时把一个ATP转化成为AMP,消耗了两个高能磷酸键,长链脂酰CoA和肉毒碱反应转移进线立体时没有耗能,在β-氧化的反应过程中第一步脱氢:脂酰CoA在脂酰基CoA脱氢酶的催化下,其烃链的α、β位碳上各脱去一个氢原子,生成α、β烯脂酰CoA(trans-y-enoylCoA),脱下的两个氢原子由该酶的辅酶FAD接受生成FAD.2H.后者经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而生成水,同时伴有两分子ATP的生成。

第二步加水没有能量损失,c再脱氢:β-羟脂酰CoA在β-羟脂酰CoA脱氢酶(L-βhydroxyacylCoAdehydrogenase)催化下,脱去β碳上的2个氢原子生成β-酮脂酰CoA,脱下的氢由该酶的辅酶NAD+接受,生成NADH+H+.后者经电子传递链氧化生成水及3分子ATP.d硫解:β-酮脂酰CoA在β-酮脂酰CoA在硫解酶中无能量损失,1分子软脂酸含16个碳原子,靠7次β氧化生成7分子NADH+H+,7分子FADH2,8分子乙酰CoA,而所有脂肪酸活化均需耗去2分子ATP.故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共生成:7×2+7×3+8×12-2=129分子⒏试说明“酮尿症”的生化机制。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
= =
酮体的分子结构:
OO CH3CCH2COH
乙酰乙酸
OH CH3CHCH 2COOH
D(-)-β-羟丁酸
O
CH3CCH3
丙酮
1.酮体的生成
酮体主要在肝细胞线粒体中生成。 酮体生成的原料为乙酰CoA。
脂肪酸需运送到需要能量的组织或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其 运送任务主要由血浆清蛋白来完成。游离脂肪酸穿越脂 肪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血浆中清蛋白结合,通 过血液循环,到达体内其他组织中,以扩散的方式将脂 肪酸由血浆移入组织,进入细胞氧化。
②进入线粒体的转运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场所是肝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的线粒体 基质中。由于长链脂肪酸不能穿越线粒体内膜,需在肉 (毒)碱携带下,通过特殊的传递机制被运送到线粒体 内进行氧化。
5、脂肪酸氧化分解时的能量释放
1分子FADH2可生成1.5分子ATP,1分子NADH 可生成2.5分子ATP,故一次-氧化循环可生 成4分子ATP。
1分子乙酰CoA经彻底氧化分解可生成10分子 ATP。
以16C的软脂酸为例来计算,则生成ATP的数目为:
7次-氧化分解产生4×7=28分子ATP;
8分子乙酰CoA可得10×8=80分子ATP;
3.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
4.对婴幼儿来说,反式脂肪酸还会影响生长发育,并对中枢神 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识别反式脂肪酸食物?
某些梳打饼干、凤梨酥、薯片、蛋卷、人造奶油、方便面、 冷冻食品、烘焙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
反式脂肪酸的名称在商品包装上标注为“氢化植物油”、 “植物起酥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物奶 油”、“麦淇淋”、“起酥油”等。
反式脂肪酸目前被食品加工业广泛添加于食品中。同一般的 植物油不同,反式脂肪酸比较稳定,便于保存,由其加工 而成的糕点不仅口感松脆且不易变质,这就是为什么人们 普遍觉得,自己家里油炸的薯条不如外面卖的炸薯条好吃 的原因。

生物化学ATP的计算

生物化学ATP的计算

生物化学ATP的计算ATP(腺苷三磷酸)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能量分子,广泛存在于细胞内部,负责提供和转移能量,活跃着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

以下将详细介绍ATP的生成和消耗过程,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ATP的生成主要通过细胞内的线粒体进行,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细胞呼吸过程。

细胞呼吸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三个阶段。

首先,在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在细胞质中催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两个三碳的分子,称为丙酮酸。

接着,丙酮酸被进一步氧化成为乙醛酸。

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分子的NAD+被还原为NADH。

乙醛酸被进一步氧化生成乙酸,并伴随ATP的生成,每一个葡萄糖分子最终生成2个ATP分子。

其次,生成的乙酸进入循环过程,即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

在三羧酸循环中,乙酸与辅酶A结合生成乙酰辅酶A,进一步与无机物质结合生成柠檬酸。

随后,柠檬酸被循环氧化,并生成多个已还原的辅酶NADH和FADH2以及一定数量的ATP。

最终,乙酸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辅酶NAD+和FAD再次还原,再次参与下一个循环。

最后,在氧化磷酸化阶段,辅酶NADH和FADH2这两个被还原的辅酶进入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系统。

呼吸链是ATP生成的最后阶段,其过程中,NADH和FADH2在呼吸链中逐步被氧气氧化,并释放能量。

在一系列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功率也会不断发展。

这些能量的释放是通过质子(H+)的迁移驱动的。

ATP的生成源于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的质子梯度。

氧化磷酸化时,质子通过线粒体内膜的ATP合成酶(ATP synthase)被积累在内膜空间中,同时质子被氧气还原生成水。

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成酶利用这个质子梯度向内膜空间内流动的质子能将ADP和磷酸基团结合,从而产生ATP。

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还原反应。

通过这一系列的反应过程,细胞在将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同时,合成出大量的ATP。

ATP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生物化学经典题

生物化学经典题

计算一分子硬脂酸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生的ATP分子数,并计算每克硬脂酸彻底氧化产生的自由能.[答] 〔1〕一分子硬脂酸需要经过8轮β氧化,生成9个乙酰CoA,8个FADH2 和8NADH,9个乙酰CoA可生成ATP:10×9=90个;8个FADH2可生成ATP :1.5×8=12个;8个NADH可生成ATP:2.5×8=20个;以上总计为122个ATP,但是硬脂酸活化为硬脂酰CoA时消耗了两个高能磷酸键,一分子硬脂肪酸净生成120个ATP。

〔2〕120个ATP水解的标准自由能为120×〔-30.54〕KJ=-3664.8KJ,硬脂肪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6。

故1克硬脂肪酸彻底氧化产生的自由能为-3664.8/256=-13.5KJ。

详解:硬脂酸活化为硬脂酰CoA时把一个ATP转化成为AMP,消耗了两个高能磷酸键,长链脂酰CoA和肉毒碱反响转移进线立体时没有耗能,在β-氧化的反响过程中第一步脱氢:脂酰CoA在脂酰基CoA脱氢酶的催化下,其烃链的α、β位碳上各脱去一个氢原子,生成α、β烯脂酰CoA〔trans-y-enoyl CoA〕,脱下的两个氢原子由该酶的辅酶FAD承受生成FAD.2H.后者经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而生成水,同时伴有两分子ATP的生成。

第二步加水没有能量损失,c 再脱氢:β-羟脂酰CoA在β-羟脂酰CoA脱氢酶〔L-βhydroxy acyl CoAdehydrogenase〕催化下,脱去β碳上的2个氢原子生成β-酮脂酰CoA,脱下的氢由该酶的辅酶NAD+承受,生成NADH+H+ .后者经电子传递链氧化生成水与3分子ATP. d 硫解:β-酮脂酰CoA在β-酮脂酰CoA在硫解酶中无能量损失,1分子软脂酸含16个碳原子,靠7次β氧化生成7分子NADH+H+,7分子FADH2,8分子乙酰CoA,而所有脂肪酸活化均需耗去2分子ATP.故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共生成:7×2+7×3+8×12-2=129分子⒏试说明“酮尿症〞的生化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P计算
1.计算1摩尔丙酮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多少摩尔ATP?写出计算依据。

丙酮酸到乙酰辅酶A 2.5ATP
异柠檬酸到酮戊二酸 2.5ATP
酮戊二酸到琥珀酰胺 2.5ATP
琥珀酰胺到琥珀酸1ATP
琥珀酸到延胡索酸 1.5ATP
苹果酸到草酰乙酸 2.5ATP
1摩尔丙酮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共计12.5molATP 2.计算1摩尔乳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多少摩尔ATP?
写出计算依据。

乳酸到丙酮酸 2.5ATP
丙酮酸到乙酰辅酶A 2.5ATP
异柠檬酸到酮戊二酸 2.5ATP
酮戊二酸到琥珀酰胺 2.5ATP
琥珀酰胺到琥珀酸1ATP
琥珀酸到延胡索酸 1.5ATP
苹果酸到草酰乙酸 2.5ATP
1摩尔乳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共计15molATP
3.计算1摩尔琥珀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多少摩尔ATP?写出计算依据。

琥珀酸到延胡索酸 1.5ATP
苹果酸到草酰乙酸 2.5ATP
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1ATP
丙酮酸→乙酰C O A 2.5ATP
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2.5ATP
α-酮戊二酸→琥珀酸C O A 2.5ATP
琥珀酸C O A→延胡索酸1ATP
琥珀酸→延胡索酸 1.5ATP
苹果酸→草酰乙酸 2.5 ATP
1摩尔琥珀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16.5molATP
4.计算1摩尔苹果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多少摩尔ATP?写出计算依据。

苹果酸到草酰乙酸 2.5ATP 或者是转变成丙酮
酸 2.5ATP
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1ATP
丙酮酸→乙酰C O A 2.5ATP
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2.5ATP
α-酮戊二酸→琥珀酸C O A 2.5ATP
琥珀酸C O A→延胡索酸1ATP
琥珀酸→延胡索酸 1.5ATP
苹果酸→草酰乙酸 2.5 ATP
1摩尔苹果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15molATP
6.计算1摩尔甘油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多少摩尔ATP?写出计算依据。

甘油→α—磷酸甘油-1ATP
α—磷酸甘油→3—磷酸甘油醛 2.5ATP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 2.5ATP
1,3-二磷酸甘油酸→丙酮酸2ATP
丙酮酸→CO2+H2O(生成12.5ATP), 同上
因此ATP总量是2.5+2.5+2-1+12.5=18.5mol
7.计算1摩尔14碳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多少摩尔ATP?写出计算依据。

①脂肪酸→脂酰C O A -2ATP
②脂酰C O A→α,β-烯脂酰C O A 1.5ATP
③β-羟脂酰C O A→β-酮脂酰C O A 2.5ATP
以上②③反应是1次β-氧化中2次脱氢反应所产生的ATP数④14碳饱和脂肪酸经过6次β-氧化可生成:4×6=24 ATP
同时产生7分子乙酰C O A,1分子乙酰C O A进入三羧循环产生的ATP数是:⑤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2.5ATP
⑥α-酮戊二酸→琥珀酰C O A 2.5ATP
⑦琥珀酰C O A→琥珀酸1ATP
⑧琥珀酸→延胡索酸 1.5ATP
⑨苹果酸→草酰乙酸 2.5 ATP
总结果是:7×10﹢4×6-2=92 ATP
8.计算1摩尔丙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多少摩尔ATP?
写出计算依据。

丙酸到丙酰辅酶A -2ATP
丙酰辅酶A到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 -1ATP
琥珀酰辅酶A到琥珀酸1ATP
琥珀酸到延胡索酸 1.5ATP
苹果酸到草酰乙酸 2.5ATP
1摩尔丙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2molATP
9.计算1摩尔丙氨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多少摩尔ATP?写出计算依据。

丙氨酸脱氨基转变成丙酮酸 2.5ATP
丙酮酸到乙酰辅酶A 2.5ATP
异柠檬酸到酮戊二酸 2.5ATP
酮戊二酸到琥珀酰胺 2.5ATP
琥珀酰胺到琥珀酸1ATP
琥珀酸到延胡索酸 1.5ATP
苹果酸到草酰乙酸 2.5ATP
1摩尔丙氨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共计15molATP
10.计算1摩尔天冬氨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多少摩尔ATP?写出计算依据。

①天冬氨酸→草酰乙酸 2.5ATP
②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ATP
③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1ATP
④丙酮酸→乙酰C O A 2.5ATP
⑤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2.5ATP
⑥α-酮戊二酸→琥珀酸C O A 2.5ATP
⑦琥珀酸C O A→延胡索酸 1ATP
⑧琥珀酸→延胡索酸 1.5ATP
⑨苹果酸→草酰乙酸 2.5 ATP
综上所述求和得1mol天冬氨酸彻底氧化可产生15mol ATP 11.计算1摩尔谷氨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多少摩尔ATP?
写出计算依据。

谷氨酸脱氨基可以转变成酮戊二酸 2.5ATP
酮戊二酸到琥珀酰胺 2.5ATP
琥珀酰胺到琥珀酸1ATP
琥珀酸到延胡索酸 1.5ATP
苹果酸到草酰乙酸 2.5ATP
1摩尔谷氨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共计10molAT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