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风景画欣赏《奇异的景色》
收集我国秀美山水的奇异景象活动感悟与收获
收集我国秀美山水的奇异景象活动感悟与收获今天,我们来看下全国秀美山水的奇异景象。
活动感悟:我们在中国古代诗人的笔下看到了很多奇峰异石、烟波浩渺、山水相依,还有奇峰异石、飞瀑流泉等等。
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很美,也很奇特。
我们看到它们的同时,就可以把它与祖国的山河相联系起来,将祖国的山水与祖国的文化相结合,让祖国更加美丽。
而且可以发现,我国各地的山川景观各有不同,也各不相同。
一、欣赏作品,领悟作者对山水景观的感受同学们,中国的山水景观有很多,我们不可能都看一遍吧?那老师就请我们去看一看其他的山川景观吧。
看完这些山水就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些景色的感觉来选择要去看哪一幅?二、进行阅读和想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从这几幅画中,你觉得我国山水景观如何?”“为什么这样说?”“怎么样说才好?”“我们的作品中有哪些特点呢?”“怎么看?”“那你喜欢什么样的山川呢?”“我觉得祖国山水美景很多,我也想去看一看。
”“那好吧现在我带你去看看吧。
”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感受。
有的说:“我觉得山水真美,我要去看。
”有的说:“不错啊,我就是个小书虫。
”也有的说:“我就是个画家。
”也有的说:“嗯——我就是喜欢看山水。
”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你喜欢哪一幅画呢?三、总结本次活动,我们收集了中国秀丽山水的奇异景象,了解了祖国大地的风土人情,也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各地风景优美的山川美景。
我在写作文时还注意了写出了自己对祖国山水的喜爱之情。
这是一次活动对人与自然关系了解方面最直观、最直接。
并且这些诗词本身就有教育意义。
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诗词可以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祖国山河之美。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了解了祖国山河景观之美;了解了祖国山河与祖国文化;也让我更加热爱祖国山河之美!如果你还没有什么要写诗的想法请关注我吧!。
中班美术奇妙的树林教案及反思
中班美术奇妙的树林教案及反思摘要:一、引言:奇妙树林教案的意义二、教案内容概述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3.2 实践操作环节3.3 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三、教学反思1.学生表现分析2.教学方法评价3.改进措施与应用正文:在中班美术教学中,奇妙的树林教案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本文通过对该教案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绘画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一、引言奇妙树林教案以亲近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为主题,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树林作品。
此外,本教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二、教案内容概述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树林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绘画技巧,完成树林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画面构图、色彩搭配和创意表现。
3.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精美的树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树林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3.2 实践操作环节1) 教师示范绘画技巧,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画树、树叶、小动物等元素的基本方法。
2) 学生按照教师指导进行实践操作,完成树林作品。
3)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添加创意元素,如神秘小径、五彩斑斓的树叶等。
3.3 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大家一起欣赏、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反思1.学生表现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绘画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树林作品。
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教学方法评价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示范和指导得当,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3.改进措施与应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部分学生绘画技能掌握不牢、画面构图不够合理等,教师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同时,引导学生多观察大自然,培养审美能力,从而提高作品质量。
卢梭的
卢梭的《丛林组画》由《梦》、《耍蛇女》、《奇异的景色》、《饥饿的狮子》、《被美洲豹攻击的马》、《被美洲豹攻击的黑人》、《小瀑布》等一批描绘异国风情的热带丛林的画所组成。
这些画涉及了人类的存在、自然的奥秘、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展示了生命中最神奇、最隐秘、最难以捉摸的梦幻般的东西。
在丛林中,树干、花朵、叶子、果实各具特色,人和动物自然地隐约其中,动物看上去有人的灵性,人看上去又像动物,植物也富有生命力。
这些画都充满了生机,茂密的、占满了画面的森林,奇异的花和果实,可爱的、富有灵性的动物,神秘的人物,构成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丛林奇景图,引起人们对热带丛林的遐想和向往。
最神奇的是他没有去过真正的丛林,无法亲自欣赏和体验那里的景色和气息。
然而他笔下的丛林却是那麼富有生机和魔力,栩栩如生。
在他超凡的想像力之下,丛林被描绘成如世外桃源的仙境一般,亦真亦幻。
画面的色调明快,以深色的绿色调为主,只是树叶就用了20多种深浅不一的绿色。
欣赏内容:法国大画家卢梭,他从未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完全凭自己对绘画的热爱画了许多纯朴的作品,被人们成为朴素派画家。
他坦率、真诚、温和、天真,用儿童般的心灵作画,他像小孩子一样喜欢听故事,特别是旅行者的见闻,他根据自己的想象让原始神秘的森林景致隐含着无限的生命,吐露着幻想的芬芳,单纯生动而富有诗意,他的画具有原始童话般的魅力。
选择的背景音乐是莫扎特的作品,与卢梭的画非常有审美共鸣。
指导策略:1、动作表现。
幼儿的审美感知的特点以直觉行动为主,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同一性。
从某种程度上讲,幼儿的直觉感知比成人强,他们不受理性的干扰,和艺术家有着相似的感觉,他们共同追寻自己的直觉表现出敏锐的感知能力。
2、模仿和创造。
“头脑不是用来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
只是由于年龄和认知的不完整所表现独特的意象,决不是成人能代替的。
“大师-名画”好似幼儿行走的拐杖,从拄着拐杖到尝试摆脱拐杖,走自己的路,使幼儿对丛林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自己的画笔尽情发挥,实际上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
中班美术教案《彩色的树林》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
中班美术教案《彩色的树林》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第一篇:中班美术教案《彩色的树林》及教学反思中班美术教案《彩色的树林》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运用中锋点出树叶,进一步巩固调色和舔笔的基本操作方法,在观察、欣赏图片的基础上,感受画面色彩和意境之美,敢于大胆表达自己对面面的理解和感受,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美术《彩色的树林》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在观察、欣赏图片的基础上,感受画面色彩和意境之美。
2、尝试运用中锋点出树叶,进一步巩固调色和舔笔的基本操作方法。
3、敢于大胆表达自己对面面的理解和感受。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1、在活动前幼儿到户外看过多种树木,知道树叶颜色的多样性。
2、课件:彩色的树林。
3、画好树干的作业纸人手一张。
4、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1、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回忆和描述所看到的树叶。
(1)教师:你们以前看到过的树是什么样子的?树叶长在哪里?树叶又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呢?(2)教师:树木有高有低,有粗有细。
树叶有很多种形状,长在树冠上,有的大,有的小,有红的、绿的、黄的……2、师幼共同欣赏课件,感受树叶丰富的色彩,体会画面的意境。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树林的图片,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些树的树叶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哪一幅?这幅树林的树叶看起来怎么样?如果你走进这片树林,会有什么感觉?(2)教师小结:树叶有很多不同的颜色,即使是绿色也有深浅差别。
远远地看上去,树林里的树叶就像一个个的小点点。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教师:我这里有一片光秃秃的树林,请你们给它们添上漂亮的树叶吧!(2)教师指导幼儿使用中号笔,运用中锋点画出树叶(顺锋用笔,由左向右按)。
(3)提醒幼儿要将毛笔上的颜色洗干净以后再换另外一种颜色。
4、集体欣赏、评价。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片树林?为什么?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大班美术欣赏教案1活动目标:1.观察作品中物体的表现方法,感知曲线的运用。
2.尝试运用长、短相间的曲线创作一幅具有动态美的作品。
活动准备:水粉纸、粗细不同的水粉笔、丙烯颜料;绘画纸、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棒。
活动重点:1.引导幼儿观察和体会扭曲的线条所表达的动感、张力和方向性。
2.引导幼儿感知画面中物体的色调表达的丰富性。
活动难点:用长短不同、扭曲方式和方向不同的线条和笔触来画不同的物体,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容易难以区别或者顾此失彼,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绘画水平给予个别指导。
活动过程:1.欣赏作品。
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内容。
引导重点:感知画面中所有物体都是有动感的。
教师:这幅画中都画了些什么?(天空、草地、大树、云彩,还有大山。
)教师:画中的物体都是什么样的?(幼儿用手向上举和摆动:树是这样的,都是扭动的。
)教师:再学一学麦田是什么样的?云彩又是什么样的?(幼儿用肢体模仿树、云彩、麦子、青草在扭动。
)教师: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你见过这样姿态的树?(幼儿在刮风的时候见过这样摆来摆去的大树。
)引导幼儿感知作品中线条的运用。
引导重点:感知画中的物体均是用不同的扭曲的线条画出来的。
教师首先将孩子们以前的绘画作品制作成电子幻灯片给他们放映。
让我们来看看用其他方法画的树和这幅画中的树有什么不同?(我们画的树都不动,是用一种绿颜色涂出来的;画家的树是用不同颜色、许多弯弯的线画在一起的。
)看画家的画你有什么感觉?(像是在刮风,草和大树还有云朵都在动。
)画家用什么样的线条画的柏树?它是直的还是弯的?(弯弯的线条。
)请你找一找画面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这样的线条?(麦田、云、山,都是用了弯弯的线。
)这些线的长短一样吗?方向一样吗?(不一样,有长的,有短的;方向也不一样,有向这边的,还有向那边的。
)麦田、柏树与云彩的曲线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
麦田的曲线短,柏树的曲线长一点,云朵的曲线最弯、最长。
)曲线让画中的物体有了怎样的感觉?(云朵像是在飘来飘去;大树和麦田像是被风吹得摇晃了起来;感觉这幅画里面的东西都在动;画家画的云,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踩的云;画家画画的地方刮起了大风,但不是很冷。
奇幻绘画:神奇的世界
奇幻绘画:神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艺术形式,它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够让人们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中。
它就是奇幻绘画——一种通过大胆的想象力和创新的技巧,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的艺术形式。
想象一下,你身处在一个无边无际的星空之下,繁星闪烁,月光洒在你的脸上。
突然,一道光束从天而降,将你带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奇异的生物、梦幻般的建筑和壮丽的风景。
这就是奇幻绘画为我们构建的神奇世界。
奇幻绘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受现实世界的束缚,而是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创新的技巧,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这种艺术形式常常运用夸张、变形、抽象等手法,将现实世界中的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和诠释,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在奇幻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生物和场景。
这些生物和场景往往超越了人类的认知和理解,它们有时拥有神奇的力量和超凡的智慧,有时又充满了神秘和不可思议的元素。
这些生物和场景常常被描绘成具有象征意义和寓言性质,它们代表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想象。
除了生物和场景之外,奇幻绘画还常常运用色彩和光影来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色彩和光影是奇幻绘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可以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氛围和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不同的心理体验。
例如,深邃的蓝色可以让人感受到神秘和寂静,明亮的黄色可以让人感受到希望和活力。
这些色彩和光影的运用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它们也成为了奇幻绘画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
当然,奇幻绘画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它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艺术表达。
通过奇幻绘画,艺术家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对世界的理解。
他们可以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总之,奇幻绘画是一种非常独特和迷人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创新的手法,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让我们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中。
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力量,还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未知的世界。
绝佳的临摹素材——36张充满美感的水彩风景画,带你感受大自然的安定与美好
绝佳的临摹素材——36张充满美感的水彩风景画,带你感受大
自然的安定与美好
第1497期
Nita Engle(尼塔恩格尔),1926年生,是美国最重要的水彩艺术家之一,她在北密歇根大学和罗斯福大学的附属学习期间参加了芝加哥艺术学院四年,获博士学位。
1969年,她成为美国水彩画协会会员,国际知名艺术家,多次获得美术类奖项,她的作品灵感来自大自然,以水彩风景而闻名,充满自然美感与活力。
她的画作中的风景,从非洲到阿拉斯加,从泰国和塔希提岛到意大利,从印度尼西亚到她位于密歇根州上半岛苏必利尔湖畔的家。
她独特的水彩技术是通过不断练习、尝试出来的。
她说:“水彩画最令人兴奋的就是它在纸上肆意流淌的感觉。
”
她笔下的水彩作品有一种自然的美感与活力,如轻纱般的薄雾缥缈,花儿的盛开与绽放,岸边停靠的船只,河面上树木的倒影,夏日清晨笼罩着淡淡薄雾中的小村庄等,无不给人一种安定与美好的感觉,令人遐思神往。
图片来源网络。
幼儿园中班美术奇异的小路创意教案2
幼儿园中班美术奇异的小路创意教案2。
美术教育在幼儿园中逐渐成为了必修课程,因为它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精细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而在中班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和想象力逐渐丰富,这也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场景。
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美术教育课程,让幼儿在其中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和提高,成为了每一位美术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幼儿在中班阶段的创造力及想象力正在快速发展,这意味着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探索新事物。
正是这种探索精神,使得美术奇异小路创意教案成为了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一项亮点。
该教案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现实生活和认知能力,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幼儿熟知的环境中,并通过奇特的教学形式,打破幼儿认知习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中,会用鲜艳的颜色和奇特的物品搭配,例如银箔、彩纸、棉花等,从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该教案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与构造能力为核心思想,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勇于尝试,不要害怕失败。
在课程中,老师通常会告诉幼儿:"你可以尽情地发挥,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无论创作的结果如何,你的作品都会很出色"。
此外,该教案还注重激发小朋友的好奇心。
老师会让孩子们探索新的材料和新的方式,从而鼓励孩子们去探寻世界和发掘自己的潜能。
例如,老师带来了一颗小草,然后告诉孩子们:“这是一棵小草,你能把它变成什么样子呢?”孩子们开始探索小草的特性和形态,一直到最终创作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
这种方式使得幼儿把平时容易被忽视的事物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新的意义。
该教案还注重实践、体验与总结。
在课程中,老师会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创作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从而帮助孩子们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展示能力和交流能力。
同时,在课后,老师还会结合小朋友的作品,帮助他们总结和反思创作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
在美术奇异小路创意教案的推广过程中,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能够看到孩子们在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方面的明显提高,这种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
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风景》
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风景》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美丽风景作品,激发孩子们爱美的情感,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领孩子感受山峦、水流、云朵的形态,体验色彩和空间的和谐并尝试表达。
3.激发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自己所感所想。
二、教学准备1.制作简单的幻灯片,展示美丽风景图片。
2.准备彩色纸和彩笔、彩色油画棒、水彩笔等美术用品。
3.要求孩子们穿着便于活动和涂鸦的衣服,当然,不用担心弄脏,小班学生的衣服多半是家长准备的。
三、教学过程1. 学生突破在本节美术课开始前,先让孩子们拿起彩笔随便涂画,老师可以问他们想到了什么,让孩子们自主发挥。
这一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 画美丽的景色老师以样本图片来给孩子们展示不同的风景特点,比如山峦的起伏、水流的流动、云朵的形态以及地面的纹理等等。
让孩子观察这些图案、颜色和线条,然后老师可以让他们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如何利用形状、线条和颜色来表达这些。
让小班学生自由练习,让他们在纸板上画画,如果一个孩子不知道该画什么,可以给他一个简单的主题,比如“美丽的太阳”或“美丽的马”。
3. 共同展示讨论美术老师可以撕下每个孩子画的作品粘贴在墙上,并分别让学生表达他们创作画的过程,以及他们尝试表达的情感和想法。
4. 教学反思作为美术老师,我认为这节课很棒,因为孩子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和主动性,我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他们可以大胆涂画,自由表达,不必担心太多技巧和技能。
有趣的是,我们发现他们画的美丽之处可能是他们看到过的美好景象的结果。
他们通常描述自己所画的东西是如何具有生命力和个性的,这使我深深地感到有意思,感觉到做两年小班美术老师的不易。
我也发现,幼儿艺术作品美在它的原始性,所以不要期望过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和创造是最重要的任务。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堂美术课,让学生们用画笔去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受与体验,用艺术的方式去感受美好的风景。
幼儿园自然风景主题绘本推荐
幼儿园自然风景主题绘本推荐介绍自然是孩子们最直接的学习资源之一,能够让他们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探索、观察和体验。
幼儿园是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的兴趣和关注的重要场所。
为了帮助幼儿园的教师们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欣赏自然风景,我们推荐以下几本适合幼儿园自然风景主题的绘本。
绘本推荐1.《小草成长记》- 大卫·埃里欧特这本绘本以一个小草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
孩子们可以通过小草的成长过程了解四季更替、雨露滋润、春风吹拂等自然现象。
绘本中的插图清晰美观,文字简洁易懂,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阅读。
同时,可以借助这本书的内容,让孩子们亲自观察并种植小草,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2.《森林小故事》- 弗朗西斯卡·德拉·罗萨(Francesca Sanna)这本绘本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简短的文字,带领孩子们进入神奇的森林世界。
孩子们可以跟随主人公们一起探索森林,发现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绘本中也融入一些温暖的友情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和互助精神。
教师们可以通过这本书的内容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并帮助他们培养对动植物的爱护之心。
3.《小蓝和小黄》- 玛丽·希因斯博格(Leo Lionni)这本经典的绘本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通过简单的色彩和图案,让孩子们了解颜色的魔力和变化。
故事中的小蓝和小黄通过相互融合,变成了新的颜色,同时也展示了友谊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阅读这本绘本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世界的色彩变化,以及不同颜色的自然物体。
4.《看不见的花园》- 劳勃·英格索尔(Robert Ingpen)这本绘本通过劳勃·英格索尔的精美插图和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一个神奇的花园世界。
孩子们可以随着主人公的冒险,探索花园的奥秘,并了解到植物、昆虫和小动物的生命。
教师们可以根据绘本的内容,组织户外观察活动,鼓励孩子们亲自接触和观察花园中的植物和生物。
5.《小房子》- 简·毛利特(Virginia Lee Burton)这本绘本通过一个小房子的故事,展示了自然和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
7岁-9岁油画棒《美丽的风景》—美术课件
课程引导
山峰给我们的感觉是非常雄伟高 大的,一眼望去山峰连绵起伏, 层峦叠嶂,上面还有碧绿的树木, 真是漂亮极了!山峰它的形态是 奇形怪状的,有的像垂眉入定的 老僧,有的像昂首高歌的豪士, 还有的像俯首苦吟的诗人·······惟 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课程导入
火龙果和鸭梨差不多大,火红火红的果皮上镶嵌着黄绿相间的鳞状花萼,美如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又像一 个熊熊燃烧的火球,火龙果的形状就和它的名字一样,美丽极了。
火龙果介绍
瞧!山峰层峦起伏,山顶上还有着树木的剪影,远远望去,有的朦胧,有的清晰。这美丽的景色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大自然的风光是无限美好的,现在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我们肯定会被大自然美丽纯朴的景色所吸引,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程引导
欣赏山峰的图片,你能说一说它的特点吗?
火龙果和鸭梨差不多大,火红火红的果皮上镶嵌着黄绿相间的鳞状花萼,美如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又像一 个熊熊燃烧的火球,火龙果的形状就和它的名字一样,美丽极了。
3 绘画教程
步骤五:调整画面细节,让画面更加生动。
课堂点评
1、欣赏美丽风景图片,感受不同的风景的美,提高了小朋友们的创作兴趣, 活跃了他们的创作思维。2、在画面中,小朋友们能够利用色彩基础知识处理 画面的色彩,而且能够表现出画面渐变的色彩将画面的明度对比关系处理的 既和谐又有很强的美感。画面的色彩明度既柔和有稳重,表现出山峰的层次 感和体积感,给人无限的美感享受。3、在构图上,小朋友们表现出山峰丰富 的层次,注意到了前面景物和后面景物的虚实变化,还有前面景物和后面景 物构成的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突出整个景物是美感。
三、教具准备:
重彩油画棒、圆形宣纸
课程引导 大自然中处处都有美丽的风景,走进大自然,我们的心情更加愉悦,视野更加开阔,能够收获不同的美的享受。
中班美术我喜欢的风景区教案反思
中班美术我喜欢的风景区教案反思本次教学主题为“中班美术-我喜欢的风景区”,通过观赏和绘画喜欢的风景区的画面,培养幼儿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本次教学的反思:一、教学内容选择合适,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
我们选择了幼儿熟悉的风景区为教学内容,通过展示图片和实地参观,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自然风光的美妙。
这样的教学内容使幼儿更有兴趣参与,并能够激发他们对美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明确,符合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我们明确了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些目标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和审美发展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
三、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参与和主体性。
我们通过观赏和分析图片,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风景区的感受和想象。
在绘画环节,我们提供了各种绘画材料和工具,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力,表达自己对喜欢的风景区的理解和想象。
这样的设计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中注意了情感教育的融入。
在观赏风景区的图片和实地参观时,我们引导幼儿发现美和感受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情感体验。
在绘画环节,我们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风景区的喜爱和美好,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享受快乐和满足。
通过这种情感教育的融入,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五、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较为紧张,有些幼儿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品。
应该在教学设计中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幼儿,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在绘画指导中,有些幼儿画面的细节较少,整体表现力不够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幼儿绘画技巧的指导和训练,帮助他们提高绘画表现力。
另外,对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引导不够明确,以后可以添加一些自评和小组评价的环节,帮助幼儿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总之,本次教学在目标、内容和设计上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大班下学期美术活动教案40篇
大班下学期美术活动教案40篇《大班下学期美术活动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下学期美术活动教案40篇!(1)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海底世界》含反思设计思图:秋色宜人,色彩五彩斑斓,大海中也呈现出各种色彩,绚丽多姿,鱼宝宝们外出游玩啦,还没回家,鱼妈妈很着急也很孤单眼巴巴的盼着他的鱼宝宝们等着宝宝们一同感受秋天的气息……由此我结合大班教育活动的开展,我发现班里的孩子对海底世界又产生着浓厚的兴趣。
大家总是聚在一起讨论海底有什么东西,它们都长什么样子,会有哪些好朋友,此刻我结合园本特色特设计了本次一节幼儿纸版画美工综合课,在幼儿已备有剪贴版画技能的同时增加幼儿对海洋的兴趣进一步施展孩子们的那份爱心。
让幼儿在欢快的气氛中加深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帮大海里的鱼妈妈找鱼宝宝的活动,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乐意助人的情感。
2、引导幼儿大胆选择鱼模板,能大胆的创新制作版画。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重点: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难点:1、能大胆创新进行装扮粘贴鱼宝宝;2、油墨制作版画。
活动准备:1、不同形状"鱼"的模版。
2、大幅布自制《海底底世界》背景图片。
3、"海底世界"和"油墨版画自制"课件。
4、笔、卡纸、乳胶、油墨、小剪刀、蜡笔等。
活动过程:一、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关于鱼的知识了,认识了很多鱼,也学会了鱼的各种画法。
今天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张非常有趣的图片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
我们来看一看它到底是什么有趣的东西。
放课件:幼儿欣赏二、引导幼儿想象各种鱼的不同外部特征,并观察图片。
1、师:小朋友刚才的画面里都看到了哪些鱼?他们长的怎么样?身上有什么样的颜色和花纹?幼儿发言后,教师总结:鱼的种类非常多,每种鱼的身体形状和颜色花纹都不一样。
画作分析范文
画作分析范文
在这幅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片宁静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和白云。
湖边有几棵高大的树木,它们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在湖的对岸,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树木茂密,绿意盎然。
整幅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般的美丽景色中。
首先,这幅画作的色彩搭配非常和谐。
湖水的颜色是淡蓝色,让人感到清澈而宁静。
天空是浅蓝色的,与湖水形成了呼应。
树木的颜色是深绿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整幅画面的色彩明快而柔和,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其次,画面的构图非常巧妙。
湖水和天空分别占据了画面的上半部分,而树木和森林则在画面的下半部分,形成了一个倒影的对称结构。
这种构图方式使得画面更加平衡和稳定,给人一种安定和舒适的感觉。
再次,画中的细节处理非常到位。
湖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树木的纹理和树叶的细节都被描绘得非常逼真。
这些细节的处理让整幅画面更加生动和具有立体感,使人仿佛能够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总的来说,这幅画作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
通过对色彩、构图和细节的精心处理,画家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幅画作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向往。
这是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优秀画作。
奇形怪状的山美术教案
美术活动:山【活动目标】1.多角度欣赏、感受山的美景2.欣赏大师作品《凯风快晴》,感受点、线、面在画面中的应用以及大面积纯色的色效果。
【活动准备】(一)材料投放:图画纸、水粉笔、水粉颜料若干。
(二)环境创设:将收集的《家乡的山》摄影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墙面上。
(三)资源利用:请家长利用闲暇时间带幼儿到野外郊游,欣赏大自然中的山。
【活动过程】一、播放数字资源《山》,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中山的独特之美。
(一)提问:你看到了哪些不同的山,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除了山,你还在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大家对有什么认识和看法?(二)播放《凯风快晴》分解图,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画家的创作。
第一幅图:画家笔下,大山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山的颜色有什么特点?(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占据了画面,红绿相间,画家用大面积平涂的方式表现山。
)第二幅图:画家是怎么表现天空的?(画家仍然用平涂的方式表现深蓝色的天空,)第三幅图:天空中出现了许多云朵。
这些云朵有什么特点呢?(这些云朵形状比较规则,呈“一”字形排列。
)第四幅图:画家是怎样表现山脚下的草木的?(画家用深色的密密麻麻的点来表现山脚下的草木。
)(三)引导语:说一说这幅画带给你的感受。
心(四)小结:画家用点、线、面来表现大山和周边的景物,用大片的纯色来装饰画面,让大山看起来特别高大,画面颜色很美。
三、幼儿自由创作,表现大山的美。
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鼓励幼儿充分运用点、线、面以及大面积纯色来表现自己喜欢的山。
四、欣赏、评价同伴作品。
引导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并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
(三)资源利用:请家长利用闲暇时间带幼儿到野外郊游,欣赏大自然中的山。
【活动过程】一、播放数字资源《山》,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中山的独特之美。
(一)提问:你看到了哪些不同的山,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除了山,你还在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大家对山有什么认识和看法?(二)小结:山很高,好像伸到天上了:山很大,山上的树显得那么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风景画欣赏《奇异的景色》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让幼儿对热带雨林产生浓厚的兴趣。
它不仅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新奇,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刺激和探险的愿望。
依据幼儿的兴趣,我尝试让他们欣赏卢梭的《丛林组画》,深入感受自然中蕴含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幼儿通过大胆的想像表现自己眼中的热带雨林教学目标
1.欣赏卢梭的作品《奇异的景色》,感知画面丰富的色彩及对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大胆画出心中的丛林。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活动前观看视频《美丽的热带丛林》。
2.多媒体1个。
3.钢琴曲《迷雾森林》、《森林狂想曲》。
4.绘画纸、记号笔、油画棒、展板。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画面,自由地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衣服美丽的风景画,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课件播出作品,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欣赏画面,边看边自由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2、出示局部画面,猜猜看,这幅风景画画的是哪里?
3、出示全景,哦原来画的是丛林呀!
二、仔细观察画面,欣赏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及丰富色彩的运用。
1.小朋友,在这幅画里你看到了什么呀?
小结:我们看到了茂密的丛林里有许多奇花异草,树上结满了鲜艳的果实,丛林里还躲着可爱的小动物。
2.你们喜欢这幅画吗?你觉得这幅画美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画面中动物的美、植物的美、色彩的美,三者次序可根据幼儿的注意点随意调整。
)
(1)关于动物的小结:画上的猴子姿态都不一样,有的坐在树上、有的蹲着,还有的惬意地躺在那儿吃果子。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画中猴子的姿态。
(2)关于植物的小结:丛林非常地茂密,一层层重叠在一起,画面显得很丰满。
这些植物的形状各不相同,它们像活的一样充满了生命力。
(3)关于色彩,小朋友,画家在画这幅画的时候用到了哪些颜色?用的最多的是什么颜色呀?(绿色)这些绿色一样吗?
教师可利用课件出示色谱,向幼儿介绍画家用了许多种不同的绿色来画丛林植物,每一片叶子都仔细地描绘,深浅不同的绿色细腻地刻画出丛林植物的繁茂多样。
三、了解作品名称及画家,欣赏其他丛林组画,进一步感受卢梭的作品风格。
猜一猜画家在画这幅画时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这幅画是法国的—位叫卢梭的画家画的,画的名字叫《奇异的景色》。
其实卢梭并没有去过真正的丛林,但是他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了很多热带丛林的画,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四、大胆创作心中的丛林,尝试运用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现形态各
异的丛林植物。
1.你心中的丛林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把它画下来。
2.介绍作画的工具。
幼儿多人合作在白帆布上画一画心中想象的热带丛林。
幼儿创作
过程中,尽量不去干预,适时帮助、引导有困难的幼儿完成创作。
课
件定格在四幅丛林组画,音乐循环播放。
五、分享作品,体验创作的快乐。
创作活动结束后请小朋友们自由走动,欣赏自己和同伴合作的作品。
教师引导他们从色彩是否丰富、植物的形态是否生动、想象是否
独特等方面进行评价。
:
让幼儿以模仿大师做梦的形式去构思自己的热带雨林故事,使幼
儿的创造同样也带有了卢梭一样的梦的情调。
这样既激发幼儿积极创
作的兴趣,又促进他们大胆想像。
同时,操作中的指导也很重要,它
可提醒幼儿以大师的作品为参照,有效地选用色彩来模仿大师的风格,在绘画中有意突出热带雨林的植物特点,鼓励幼儿大胆描绘自己的热
带雨林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