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虫酰肼环境归宿和环境毒理学研究摘要

合集下载

甲氧虫酰肼标准

甲氧虫酰肼标准

甲氧虫酰肼标准
甲氧虫酰肼(Methoprene)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公共卫生害虫。

关于甲氧虫酰肼的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农药登记:在我国,甲氧虫酰肼作为农药使用,需要进行登记。

农药登记号、剂型、有效成分含量等信息应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示。

2. 产品质量标准:甲氧虫酰肼产品质量标准包括外观、含量、水分、pH 值、稳定性等指标。

这些指标应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3. 残留限量:甲氧虫酰肼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限量应符合《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标准。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甲氧虫酰肼在各类农产品中的残留限量标准。

4. 环境安全标准:甲氧虫酰肼在环境中的排放和扩散应符合《农药环境安全标准》的要求。

这包括对土壤、水体、大气等方面的影响评估。

5. 施药技术规范:为确保甲氧虫酰肼的使用效果和环境安全,应遵循《农药施用技术规范》的要求。

这包括施药剂量、施药次数、施药方法等。

6. 储运和包装标准:甲氧虫酰肼农药的储存、运输和包装应符合《农药包装和标签通则》的要求。

这包括包装材料的选用、标签内容、储存条件等。

7. 废弃物处理:使用过的甲氧虫酰肼农药废弃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8. 安全防护:甲氧虫酰肼属低毒性农药,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作业人员应按照《农药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佩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

以上是关于甲氧虫酰肼标准的主要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参照具体产品的登记信息和相关法规进行操作。

20111223甲氧虫酰肼调研报告

20111223甲氧虫酰肼调研报告

甲氧虫酰肼调研报告甲氧虫酰肼是美国陶氏益农有限公司(Dow AgroSciences LLC)的拟蜕皮激素类杀虫剂产品,有效成分为methoxyfenozide,商品名:Runner 2FR,Intrepid 2FR,又称RH-2485)。

甲氧虫酰肼由罗姆哈斯公司(Rohm-Hass,也就是那个产树脂的罗门哈斯)于1990年发现,1996年公布。

陶氏益农公司于2000年收购罗门哈斯公司农药部及该产品,并于2001年以商品名“美满”在中国获得农药临时登记,2005年12月改以商品名“雷通”获得正式登记。

该产品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膜翅目类等害虫。

1. 理化性质分子式:C22H28N2O3分子量:368.47CAS号:161050-58-4结构式:化学名:N-叔丁基-N'-(3-甲氧基-邻甲苯酰基)-3,5-二甲苯酰肼外观:白色粉末状固体熔点:206.1~208℃密度:0.740 ±0.0081在25、35和45℃下蒸发压均小于1.33×10-5Pa;在室温、pH=5~9条件下,对酸或碱催化反应稳定,但在熔点和热浓酸条件下可释放出异丁烯和其他副产物;LogP和水溶解度分别为 3.7和 3.3mg/L。

该化合物室温下在非极性有机剂植物油和二甲苯中的浓解较低(<10g/L),在极性有机溶剂如环已酮、二甲亚砚和N-甲基吡咯烷的溶解度分别为90、110、380g/L。

制剂白色液体状态,为24%悬浮剂,比重1.06,pH=6.6,不易燃易爆,在室温下稳定。

2. 专利和登记情况目前该产品在我国专利为CN1067050C,申请日为1993-11-23,即2013-11-22到期,其美国优先权US199********和US199********分别为1992-12-23和1993-09-29申请,但是由于其采用了要求本国优先权的策略,以至于最终授权版本US5344958和US5530028的申请日期分别为1994-09-06和1996-06-25,所以到期时间晚于我国。

虫酰肼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规律研究

虫酰肼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规律研究

虫酰肼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规律研究作者:蒋诗琪杨仁斌欧阳文森陈曦卢静宜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35期摘要 [目的]评价虫酰肼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残留动态和生态安全性。

[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虫酰肼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测定了虫酰肼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

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经弗罗里硅土-活性炭柱净化,采用HPLC-UVD测定。

[结果]在稻米、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和稻壳的空白样品中分别添加3个质量水平虫酰肼的平均回收率为86.79%~110.47%,平行测定的变异系数为1.39%~6.08%;虫酰肼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73~9.05、7.76~13.32、3.14~7.31 d;用20%虫酰肼悬浮剂210 g/hm2(推荐使用剂量)和315 g/hm2(高剂量)间隔7 d分别施用2次和3次,稻米中虫酰肼的最高残留量为0.103 mg/kg,低于我国规定的虫酰肼在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2 mg/kg。

[结论]在水稻移栽田施用20%虫酰肼悬浮剂210g/hm2,间隔7 d,最多施药2次,距末次施药21 d以上,收获的糙米食用是安全的。

关键词虫酰肼;水稻;消解;残留;合理使用方法中图分类号 S48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5-12501-04虫酰肼(Tebufenozide),商品名为米满,是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通过诱使害虫过早蜕皮从而快速抑制昆虫进食[1],对昆虫幼虫有特效,主要应用于棉花、大豆、烟草、果树、蔬菜、水稻等作物防治鳞翅目夜蛾科和螟蛾科上百种害虫。

虫酰肼具有杀虫活性高、选择性强、低毒性等特点,对眼睛和皮肤无刺激性,对高等动物无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对人、哺乳动物、鱼类、鸟类和蚯蚓均十分安全[2]。

目前,关于虫酰肼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较多,主要有HPLC[2-6]、HPLC-MS/MS[7]和UPLC-MS/MS[8-9]方法,而关于虫酰肼在作物上的消解动态研究较少[10],且国内尚未见虫酰肼在水稻上的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研究的报道。

甲氧虫酰肼

甲氧虫酰肼

甲氧虫酰肼【化学名称]】 N-叔丁基-N‘-(3-甲基-2-甲苯甲酰基)-3,5-二甲基苯甲酰肼【物理性质】纯品为白色粉末,熔点202-205℃。

20℃时水溶解度<1mg/L。

其他溶剂中溶解度:二甲基亚砜11g/L,环已酮9.9g/L,丙酮9g/L。

在25℃下贮存稳定,在25℃、PH=5、7、9下水解。

【毒性】低毒,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000mg/kg ,急性经皮LD50>2000mg/kg【作用特点】为昆虫生长调节剂的一种,主要是干扰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即使昆虫蜕皮而死,并能抑制摄食。

本品水防治对象选择性强,只对鳞翅目幼虫有效。

【剂型】 24%悬浮剂【防治对象】水稻二化螟、苹果食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注意事项】1、施药时期掌握在卵孵化盛期或害虫发生初期。

2、为防止抗药性产生,害虫多代重复发生时建议与其他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交替使用。

3、对鱼类毒性中等。

甲氧虫酰肼雷通(methoxyfenozide,商品名:Runner 2FR,Intrepid 2FR,又称甲氧虫酰肼、RH-2485)是美国陶氏益农有限公司(Dow AgroSciences LLC)的新型杀虫剂产品。

甲氧虫酰肼由罗姆-哈斯公司(Rohm-Hass)于1990年发现,1996年公布。

陶氏益农公司于2000年收购罗姆-哈斯公司农药部及该产品,并于2001年以商品名“美满”在中国获得农药临时登记,2005年12月改以商品名“雷通”获得正式登记。

该产品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膜翅目类等害虫,因其具有低药量、持效长、稳定、高效,对人畜禽安全等特点,倍受农民欢迎。

朱丽梅于2001年对甲氧酰肼在国外的应用等情况作了介绍。

本文对雷通的杀虫机制、安全性、在国内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作一介绍,为其应用提供参考。

一、理化性质中文通用名称:甲氧虫酰肼。

英文通用名称:methoxyfenozide。

农药登记名称和商品名称:24%雷通悬浮剂。

化学名:N-叔丁基-N'-(3-甲氧基-邻甲苯酰基)-3,5-二甲苯酰肼。

甲氧虫酰肼

甲氧虫酰肼

甲氧虫酰肼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甲氧虫酰肼的定义和性质
2.甲氧虫酰肼的应用领域
3.甲氧虫酰肼的优势与局限性
正文
甲氧虫酰肼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甲氧虫酰肼的熔点在170-175°C 之间,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

甲氧虫酰肼主要用于农业领域,作为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种害虫,如棉铃虫、玉米螟、斜纹夜蛾等。

此外,甲氧虫酰肼还可以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甲氧虫酰肼在医学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疟疾和癌症。

它可以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有效地治疗疟疾。

同时,甲氧虫酰肼还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尽管甲氧虫酰肼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显著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潜在的风险。

首先,长期使用甲氧虫酰肼可能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降低杀虫效果。

其次,甲氧虫酰肼可能对环境和非靶生物产生负面影响,如污染土壤和水源,影响生态平衡。

最后,甲氧虫酰肼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过敏反应、肝脏损伤等。

综上所述,甲氧虫酰肼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既可用于农业领域,也可用于医学领域。

第1页共1页。

甲氧虫酰肼环境归宿和环境毒理学研究摘要

甲氧虫酰肼环境归宿和环境毒理学研究摘要

甲氧虫酰肼环境归宿和环境毒理学研究摘要环境归宿水解采用美国EPA和OECD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表明,甲氧虫酰肼在黑暗中于25℃,pH5, 7,和9的条件下培养30天,发现该化合物对不易水解,根据30天的结果推算半衰期约为587-1572天。

光解在灭菌、pH7的去离子水缓冲液,和取自水塘的天然水三种水溶液中,采用EPA试验方法,在25℃以及12小时光照和12小时黑暗交替的模拟自然光波长的灯光条件下研究甲氧虫酰肼的光解,结果发现该化合物在pH7的去离子水缓冲液中稳定(在有和无模拟自然光下外推法获得半衰期均为2166天),但是在天然水中在光照下有一定程度的降解(无光照下外推半衰期为866天,有光照下位77天)。

共发现7种降解产物。

这些研究表明,甲氧虫酰肼在天然塘水中有光敏剂存在时可以发生光降解。

采用美国EPA的实验方法进行的土壤光解研究表明,在30天的实验期内发现了光解作用,在模拟自然光下比在黑暗中降解显著(外推得到半衰期分别是光照下173天,黑暗中332天)。

并发现三种少量的降解产物,结果说明除了光解外,还有一定得微生物降解发生。

土壤和水中的降解采用EPA试验方法,用14C-标记的甲氧虫酰肼化合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它在四种土壤中的降解情况(于25℃黑暗中进行365天)。

所有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只有很缓慢的降解,外推半衰期431-1100天,在试验开始时降解稍快,虽然发现有一定的矿化作用(第365天发现产生的14CO2占使用的总放射活性的2-5."5%)。

返现三种微量代谢产物,其中两种推断为RH-131154和RH-117236(两者均保留了总体分子架构,分别是羧酸代谢产物和羟基化代谢产物)。

在每种条件下都发现总放射活性的16-35%与土壤产生了结合残留。

可以通过酸水解使部分结合残留得以释放,释放出来的结合残留物主要是甲氧虫酰肼母体化合物。

用EPA试验方法,研究了土-水体系中14C-标记的甲氧虫酰肼在有氧条件1下的代谢作用(25℃下培养365天)。

甲氧虫酰肼和阿维菌素及其混合制剂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甲氧虫酰肼和阿维菌素及其混合制剂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甲氧虫酰肼和阿维菌素及其混合制剂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杨一平;陈伟国;钱秋杰;戴建忠【摘要】为了研究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甲氧虫酰肼对家蚕的毒性,测定了甲氧虫酰肼和阿维菌素及其混合制剂对家蚕的急性经口食下毒性、熏蒸毒性、在桑树上的内吸传导毒性和残毒期.试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3龄起蚕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SC)0.060 9 mg/L、1.8%阿维菌素水乳剂(EW)0.001 3 mg/L、10%阿维·甲氧虫酰肼悬浮剂(SC)0.007 8 mg/L(根据有效含量计算为阿维菌素0.001 6 mg/L·甲氧虫酰肼0.006 2 mg/L),3种药剂对家蚕的毒性等级均为剧毒级;10%阿维·甲氧虫酰肼SC 1000倍液(100 mg/L)、24%甲氧虫酰肼SC 1000倍液(240 mg/L)、1.8%阿维菌素EW 1 000倍液(18 mg/L)对家蚕均无熏蒸毒性;24%甲氧虫酰肼SC 3000倍液(80 mg/L)、1.8%阿维菌素EW 1 500倍液(12 rag/L)和10%阿维·甲氧虫酰肼SC 1000倍液(100 mg/L)在桑树上的残毒期均>50 d;24%甲氧虫酰肼SC 3 000倍液(80 mg/L)、10%阿维·甲氧虫酰肼SC 1 000倍液(100 mg/L)均可通过内吸作用并传导到未喷药的桑叶上.建议桑园附近及养蚕区域避免使用此类农药.【期刊名称】《中国蚕业》【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5页(P36-39,44)【关键词】甲氧虫酰肼;阿维菌素;家蚕;毒性;内吸传导;致死中浓度;安全性【作者】杨一平;陈伟国;钱秋杰;戴建忠【作者单位】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嘉兴314400;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嘉兴314400;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嘉兴314400;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嘉兴31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4.9甲氧虫酰肼[N-叔丁基-N'-(3-甲氧基-2-甲基苯甲酰基)-3,5-二甲基苯甲酰肼,methoxyfenozide][1]属二芳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对鳞翅目害虫具有高度选择杀虫活性,以触杀作用为主,兼有一定的内吸传导杀虫作用。

甲氧虫酰肼对家蚕的急慢性毒性效应及生态风险评估

甲氧虫酰肼对家蚕的急慢性毒性效应及生态风险评估

甲氧虫酰肼对家蚕的急慢性毒性效应及生态风险评估柳新菊;俞瑞鲜;吴声敢;安雪花;吕露;王菲迪;赵洋;赵学平【期刊名称】《生态毒理学报》【年(卷),期】2022(17)4【摘要】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广泛使用对生态环境的毒副作用逐渐表现出来,但对蚕桑业的潜在不利影响研究仍然不够深入。

为了明确甲氧虫酰肼在蚕区桑园及其周边农田使用对蚕业生产安全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定量喷雾法评价了甲氧虫酰肼对家蚕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并根据风险商值法进行初级风险评估。

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对家蚕二龄幼虫168 h-LC 50为0.134 mg·kg^(-1)(以单位桑叶质量计),属于剧毒级别。

慢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当药剂浓度≥1.04×10^(-2)mg·kg^(-1)时,二眠和三眠蚕体质量等生长发育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当药剂浓度≥2.74×10^(-2)mg·kg^(-1)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结茧率等重要经济性状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表明甲氧虫酰肼对家蚕具有较强的慢性毒性效应。

结合甲氧虫酰肼田间推荐剂量计算风险商值(RQ),初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对家蚕的风险为不可接受(RQ>1)。

因此,鉴于甲氧虫酰肼对家蚕具有极高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且生态风险为不可接受,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应当禁止其在桑园及其周边农田使用,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使用风险,以免该药剂对蚕业生产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总页数】9页(P554-562)【作者】柳新菊;俞瑞鲜;吴声敢;安雪花;吕露;王菲迪;赵洋;赵学平【作者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5【相关文献】1.斜纹夜蛾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选育及抗性风险评估2.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生长繁殖的亚致死效应3.甲氧虫酰肼和阿维菌素及其混合制剂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4.甲氧虫酰肼与3种药剂对甜菜夜蛾的联合毒力及亚致死效应5.甲氧虫酰肼对棉铃虫解毒酶活力的亚致死效应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氧虫酰肼原药 标准

甲氧虫酰肼原药 标准

甲氧虫酰肼原药标准
1.外观与形状
甲氧虫酰肼原药应为白色至浅黄色固体粉末,无可见的杂质。

2.纯度要求
甲氧虫酰肼原药的纯度应不低于95%。

3.化学稳定性
甲氧虫酰肼原药应稳定,在正常贮存条件下,其活性成分不应降解。

4.溶解性
甲氧虫酰肼原药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以便于配制和使用。

在常温常压下,其溶解度应不低于50mg/L。

5.杀虫活性
甲氧虫酰肼原药应具有高效的杀虫活性,能有效防治多种害虫,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等害虫。

6.毒理学性质
甲氧虫酰肼原药的急性毒性应较低,对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毒性应低于其它农药。

其致突变性、致畸性和致癌性等毒理学指标应符合相关规定。

7.贮存与运输要求
甲氧虫酰肼原药应密封、避光、干燥保存,避免与食品、饲料和其它有害物质混合贮存和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破损和泄漏。

8.质量保证与检验方法
生产商应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甲氧虫酰肼原药的质量符合本标准要求。

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纯度测定、溶解度测定、杀虫活性测定和毒理学性质测定等。

9.包装与标签规范
甲氧虫酰肼原药的包装应符合相关规定,使用适当的材料和容器,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标签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商名称、生产日期、批号、净重、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等。

10.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使用甲氧虫酰肼原药时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使用时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如不慎误食或接触眼睛等部位,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斜纹夜蛾抗性监测及甲氧虫酰肼毒理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斜纹夜蛾抗性监测及甲氧虫酰肼毒理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斜纹夜蛾抗性监测及甲氧虫酰肼毒理学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及意义斜纹夜蛾在全球分布广泛,是农业害虫之一,对经济作物造成严重的损失。

现有的防治手段主要为化学农药,但随着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了斜纹夜蛾对农药的抗性产生,对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因此对斜纹夜蛾抗性监测及抗性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甲氧虫酰肼是一种针对昆虫的农药,其有着广谱性杀虫作用以及短暂的残留期,具有一定的防治潜力。

然而,甲氧虫酰肼的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昆虫对其产生抗性。

因此,对甲氧虫酰肼的毒理学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目的及内容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为监测斜纹夜蛾的抗性情况,探究其抗性机制;并对甲氧虫酰肼的毒理学效应进行研究,从而为斜纹夜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斜纹夜蛾抗性情况的调查与监测,确定抗性程度及分布情况;(2)对斜纹夜蛾抗性相关基因的筛选和分析,研究其抗性机制;(3)甲氧虫酰肼在斜纹夜蛾体内的代谢和毒性效应研究,探究其对斜纹夜蛾的杀虫作用。

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抗性监测:采集不同地区斜纹夜蛾样品,进行体外对比剂测定,以确认其对甲胺磷、氯氰菊酯等农药的抗性程度。

(2)抗性机制研究:通过PCR、Real-time PCR等技术筛选并确定斜纹夜蛾中与抗性相关的代谢酶、靶标蛋白等基因,探究其与甲胺磷等抗性机制的关系。

(3)毒理学研究:通过活体观察和体内代谢分析等方法,研究甲氧虫酰肼在斜纹夜蛾体内的代谢和毒性效应,探究其杀虫作用机制。

4. 预期成果及应用价值预计本次研究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斜纹夜蛾对甲胺磷等抗性的分子机制,为斜纹夜蛾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对甲氧虫酰肼的毒理学效应的研究有望为该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

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农业生产中的斜纹夜蛾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蛋白质和糖类含量的影响

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蛋白质和糖类含量的影响

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蛋白质和糖类含量的影响张天澍;常晓丽;滕海媛;袁永达;王冬生【摘要】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和糖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处理甜菜夜蛾幼虫72 h后,能显著提高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并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LC40处理组蛋白含量最高为6.74 mg/mL。

此外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处理后对甜菜夜蛾还存在一定的后续影响,4龄时,LC10、LC20和LC30处理组的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C40处理组的蛋白质浓度在各处理组中最低为7.61 mg/mL。

血淋巴SDS-PAGE 分析也表明,LC10、LC20和LC30处理组几条主要蛋白条带含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5龄时LC10、LC20处理组的蛋白含量要显著低于LC30、LC40处理组和对照组。

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5龄血淋巴中最主要蛋白条带(85.1 KD)含量在LC10、LC20处理组中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

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中总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亚致死浓度的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中总糖含量的升高具有促进作用。

杀虫剂处理72 h后,各处理组的总糖含量要显著高于对照组。

甲氧虫酰肼处理结束后,对甜菜夜蛾幼虫后续不同发育阶段的总糖含量也有一定持续影响,如4龄和5龄各处理组的糖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After treated with sublethal concentration of methoxyfenozide,the total protein and carbohydrate contents in Spodoptera exigua larval haemolymph were analyzed.Treated with methoxyfenozide for 72 hours the total protein content was rai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reatment concentration.And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of LC40 treatment 6.74 mg/mL was thehighest.Moreover,the sublethal concentration methoxyfenozide had the obvious subsequent effects for the beet armyworm.At 4 th instar,theprotein concentrations of LC1 0 ,LC2 0 and LC30 treatment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and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of LC40 treatment,7.61 mg/mL,was the lowest among the treatment groups.Furthermore,the SDS-PAG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contents of several major protein bands of LC1 0 ,LC1 0 and LC30 treatment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remarkably.At 5 th instar,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s of LC1 0 ,LC20 treatment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and other treatment groups significantly,and the SDS-PAG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protein band (85.1 KD)content of LC10,LC20 treatment groups was the lowest.As to the total carbohydrate content in haemolymp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blethal concentration methoxyfenozide had th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increase of total carbohydrate in larva haemolymph.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methoxyfenozide for 72 hours,&nbsp;the total carbohydrate contents of all treatment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And the subsequent effects were the same,at 4 th and 5 th instar,the total carbohydrate concentrations of all treatment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remarkably.【期刊名称】《上海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32)006【总页数】5页(P87-91)【关键词】甜菜夜蛾;甲氧虫酰肼;亚致死浓度;蛋白质;糖类【作者】张天澍;常晓丽;滕海媛;袁永达;王冬生【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东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1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东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1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东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1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东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1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东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3甲氧虫酰肼作为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具有与常规杀虫剂不同的作用方式,可模拟昆虫蜕皮激素的功能,通过与蜕皮激素受体结合,诱导昆虫早熟蜕皮,从而导致昆虫死亡[1]。

甲氧虫酰肼原药在我国的登记隋况

甲氧虫酰肼原药在我国的登记隋况

热点话题 South Pesticide VOL.19.418病、菌核病、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

2004年5月9日,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申请了啶酰菌胺(烟酰胺)的行政保护,2005年5月9日获得授权,有效期至2012年11月9日。

甲氧虫酰肼原药在我国的登记情况甲氧虫酰肼是一种新型特异性苯酰肼类低毒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具有高度选择杀虫活性,以触杀作用为主,并具有一定的内吸作用。

该药剂属仿生型蜕皮激素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害虫取食药剂后,即产生蜕皮反应开始蜕皮,由于不能完全蜕皮而导致幼虫脱水、饥饿而死亡。

该药剂与抑制害虫蜕皮的药剂的作用机制相反,可在害虫整个幼虫期用药进行防治。

截至2015年8月16日,共有10家企业在我国登记了甲氧虫酰肼原药产品,其中国外企业2家,国内企业8家(江苏省5家,山东省2家,浙江省1家)。

甲氧虫酰肼原药在我国的登记情况生产厂家登记证号总含量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PD2005020697.6%浙江省上虞市银邦化工有限公司 PD2012161898.5%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PD2013224898%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PD2014011698.5%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PD2014023398.5%江苏长青农化南通有限公司 PD2014088198%美国默赛技术公司 PD2014133098% 江苏省南通功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PD2015087498.5%淮安国瑞化工有限公司 PD2015136898%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PD2015156298%热点话题草甘膦进入衰退期 草铵膦将取而代之艺 严2012年1月1日?,10%草甘膦水剂退出历史舞台;2016年7月1日,百草枯也将被禁止使用。

灭生性除草剂的“两朵金花”成就了中国农药行业的辉煌,也演绎了中国农药行业的悲哀。

目前,草甘膦产业跌入低谷,需求不旺、市场低迷、产品价格直线下跌,谈草色变在中国农药行业重演。

甲氧虫酰肼

甲氧虫酰肼

甲氧虫酰肼
摘要:
1.甲氧虫酰肼的概述
2.甲氧虫酰肼的作用和应用
3.甲氧虫酰肼的注意事项
4.甲氧虫酰肼的发展前景
正文:
【概述】
甲氧虫酰肼是一种新型杀虫剂,其化学式为C11H16N4O2,分子量为240.27。

它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和广谱性。

在我国,甲氧虫酰肼主要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害虫,是一种高效、低毒、环保的杀虫剂。

【作用和应用】
甲氧虫酰肼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害虫的能量代谢,使其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

它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对多种农作物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目前,甲氧虫酰肼广泛应用于水稻、棉花、蔬菜、果树等多种农作物的害虫防治。

【注意事项】
在使用甲氧虫酰肼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和时间,以充分发挥药效,降低对农作物和环境的影响。

2.根据害虫种类和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合理调整用药量和用药次数。

3.避免在高温、高湿、强光等条件下使用,以免影响药效。

4.甲氧虫酰肼对蜜蜂和鱼类有毒,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对这些生物造成危害。

【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对高效、低毒、环保的杀虫剂需求越来越大。

甲氧虫酰肼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有望成为未来我国农作物害虫防治领域的重要杀虫剂之一。

《2024年抗生素的环境归宿与生态效应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抗生素的环境归宿与生态效应研究进展》范文

《抗生素的环境归宿与生态效应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抗生素,自其诞生以来,一直被誉为人类健康保护的得力助手,对于抵抗各类细菌性感染有着卓越的效果。

然而,随着其在医疗和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与排放问题也逐渐浮现。

为了深入理解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归宿及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众多科研人员纷纷对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旨在系统综述近年来关于抗生素的环境归宿与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

二、抗生素的环境归宿1. 水生环境中的归宿抗生素在水生环境中的归宿主要包括水体的溶解、沉积物的吸附、微生物的转化等过程。

抗生素主要存在于医疗废水、畜牧业废水及城市污水等经过处理的排放物中,一旦进入水体,往往会因其半衰期长,生物可利用性高,导致在水环境中积累并形成持续污染。

2. 土壤环境中的归宿土壤是抗生素残留的重要载体,其中的抗生素可能来自施用动物粪便肥的农田,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尾渣等。

进入土壤的抗生素可以以原始形式或微生物降解产物的形式长期存在于土壤中,通过淋溶作用可能再次进入地下水或地表水环境。

三、抗生素的生态效应1.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传播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残留会导致抗性基因(ARGs)的传播和积累。

这些抗性基因可以由原核生物获得并传递至真核生物甚至更为复杂的高等生物,例如家禽和人类的病原体细菌,最终引发多药耐药性问题,使得现有药物的效用大大降低。

2. 对水生生物和土壤生物的影响大量的实验表明,低浓度的抗生素可以引起水生生物的亚致死效应和慢性毒性反应。

抗生素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土壤的生物活性。

四、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近年来,随着科研技术的进步,对于抗生素的环境归宿与生态效应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科研人员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手段,对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宿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些研究不仅让我们对抗生素的生态环境影响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为我们制定环保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甲氧虫酰肼

甲氧虫酰肼

甲氧虫酰肼甲氧虫酰肼,化学名为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是一种含有甲酰基和肼基的有机化合物。

它的化学式为C2H6N4O3,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

甲氧虫酰肼是一种强氧化剂,可用作爆炸药物和药物合成中的重要原料。

它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较低的爆燃速度,在军事、火箭发动机和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甲氧虫酰肼最早于1892年由英国化学家W.H.Perkin Jr.合成。

他通过一系列反应,从甲酸和肼合成了甲氧虫酰肼。

这个合成方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甲氧虫酰肼具有很高的爆炸性能。

它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迅速分解,产生大量的氮气和氧化甲烷等气体,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种高能量释放使甲氧虫酰肼可以用作爆炸药物,如Tetryl(四硝基甲氧虫酰肼),它是一种常用的爆炸药物,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此外,甲氧虫酰肼还可以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

它可以与其他有机物反应,形成一系列的化合物,如氮烷(N-nitramine)、亚硝胺(nitrosamine)和硝胺(nitramine)。

这些化合物在农药、染料、感光剂和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甲氧虫酰肼还可以用作杀虫剂和农药的原料之一,用于控制害虫和病害。

然而,甲氧虫酰肼的高爆炸性和毒性也使得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其安全性。

在工业生产中,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如合理设计反应装置和使用防爆设备,以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总之,甲氧虫酰肼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可以用作爆炸药物,还可以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

然而,由于其高爆炸性和毒性,必须谨慎使用,确保安全操作。

通过合理的使用和研究,甲氧虫酰肼将继续在军事和化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甲氧虫酰肼氯虫企业标准

甲氧虫酰肼氯虫企业标准

甲氧虫酰肼氯虫企业标准一、概述本标准规定了甲氧虫酰肼氯虫的企业标准,包括其定义、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旨在确保甲氧虫酰肼氯虫的生产、质量控制和销售等活动符合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术语和定义甲氧虫酰肼氯虫:是一种新型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特点,可用于防治农业和林业害虫。

三、技术要求1.外观:白色或类白色固体粉末。

2.纯度:≥99.5%。

3.有效成分含量:≥98%。

4.稳定性:在规定条件下,产品应保持稳定,无分解或变质现象。

5.包装和标识:产品应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标识清晰,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四、质量控制要求1.原辅材料:应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原辅材料,确保原料药、载体、助剂等的质量。

2.生产工艺:应采用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3.质量检验: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留样观察:应对产品留样观察,定期对留样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稳定性考察,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安全和环保要求1.毒性:甲氧虫酰肼氯虫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确保其安全性。

2.废弃物处理: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3.安全生产: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要求。

4.环保措施:应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六、文件和记录管理要求1.文件管理:应建立完善的文件管理制度,对生产、质量控制等过程中的文件进行分类、归档和管理。

2.记录管理:应建立完善的记录管理制度,对生产、质量控制等过程中的记录进行分类、归档和管理,以便于追溯和监督。

综上所述,《甲氧虫酰肼氯虫企业标准》是企业生产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酰基肼类杀虫剂毒理机制与抗药性研究进展

酰基肼类杀虫剂毒理机制与抗药性研究进展

酰基肼类杀虫剂毒理机制与抗药性研究进展
刘永杰;沈晋良;马海芹
【期刊名称】《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4(035)004
【摘要】酰基肼类杀虫剂作用于昆虫蜕皮激素受体,导致昆虫致死性蜕皮,是一类新型高效、环境友好性杀虫剂,近年来发展很快.本文综述了酰基肼类杀虫剂在杀虫活性化合物开发、杀虫毒理机制、与该类化合物有关的活性化合物筛选技术及抗药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4页(P629-632)
【作者】刘永杰;沈晋良;马海芹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1+.4
【相关文献】
1.双酰基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及抗药性研究进展 [J], 贾变桃
2.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毒理机制与抗药性研究进展 [J], 芮昌辉;刘娟;任龙
3.有机磷类杀虫剂对非靶标水生动物的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J], 李勃;马瑜;张育辉
4.有机磷类杀虫剂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J], 王志超;康志娇;史雪岩;高希武
5.多杀菌素类杀虫剂的环境降解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J], 史雪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四章 农药的环境毒理及环境归趋

第四章  农药的环境毒理及环境归趋

3、加热烹饪法:常用于芹菜、圆白菜、青椒、豆 角等。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分解,将 清洗后的果蔬放置于沸水中2~5分钟后立即捞出 ,然后用清水洗1~2遍。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 无公害农产品:有毒有害物
质残留量控制在安全质量允许 范围内的食品。允许限量、限 品种、限时间地使用人工合成 的安全的化学农药、兽药、肥 料、饲料添加剂等。 比绿色食品标准要宽。 农业部门认证 ,标志使用期3年




光解的定义:残留在大气、作物、水体和土壤表 面的农药在阳光的作用下遭受光降解的能力。 农药的光化学降解包括直接光解和间接光解两种 类型。农药分子吸收光能造成自身裂解的方式叫 直接光解。 光敏作用和消光:光能除被化合物分子直接吸收 外,还能由其它物质为媒介而得到,这就是光敏 作用。相反,如果已被激发的化合物分子,其光 能被其它物质夺走,则称为消光。具有光敏作用 的物质称为光敏剂,具相反作用的则称为消光剂。 土壤中的腐殖酸、色氨酸等都是有效的光敏物质。 光敏物质对农药的自然分解消除起着重要作用。
(一)农药污染土壤的途径及降解途径
化学农药污染土壤主要通过3种途径:1)防治农 作物有害生物进入土壤。2)土壤和种子消毒及用 农药浸种、拌种、毒谷等施药方式直接进入土壤 。 3)含农药的雨水和尘埃及悬浮在大气中的农 药粒子经雨水淋洗进入土壤;植物表面的农药也 经雨露进入土壤。

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 化学农药在物理 、化学及生物因素作用下逐渐分解,最后转变为 无机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农药的降解。土壤中化学 农药的降解主要有三种方式: 1)化学降解:化 学农药在土壤水分和酸碱等作用下所引起的分解 现象。 2)生物降解:化学农药在土壤微生物的 作用下所引起的分解和消失。 3)光化学降解: 是指农药在阳光作用下所产生的分解现象。

甲氧杀虫酯的药效、毒性及生物降解的研究——Ⅱ.甲氧杀虫酯的毒性研究

甲氧杀虫酯的药效、毒性及生物降解的研究——Ⅱ.甲氧杀虫酯的毒性研究

甲氧杀虫酯的药效、毒性及生物降解的研究——Ⅱ.甲氧杀虫酯的毒性研究高锦亚;黄俊勇;胡菊华;李薇【期刊名称】《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年(卷),期】1992(3)1【摘要】根据急性经口毒性(LD_(50)>5000mg/kg)、急性经皮毒性(LD_(50)>3000mg/kg)、急性吸入毒性(LC_(50)>10g/m^3)以及对眼结膜无刺激作用的试验结果,甲氧杀虫酯对动物的急性毒性均属于低毒性类。

Ames检测为阴性。

微核试验及精子畸变试验的结果表明,经“8701”处理及其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未发现其对动物的致畸与致突变作用,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对小白鼠的生长发育速率无影响。

内脏各器官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

蓄积毒性K 值>5.3,属弱蓄积性药剂。

【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甲氧杀虫酯;毒性;药效;生物降解【作者】高锦亚;黄俊勇;胡菊华;李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8【相关文献】1.对氯苯氧异丁酸甲氧基苯丙烯酸酯的小鼠急性毒性和大鼠长期毒性 [J], 赵坡;许军;陈小兵;黄洪林;徐远成2.消旋-顺,反2,2-二甲基-3-(2'-氯乙炔基)环丙烷羧酸对甲氧甲基苄酯的合成和杀虫药效 [J], 顾可权;陈光沛;李广瑛3.甲氧杀虫酯的药效、毒性及生物降解的研究Ⅳ.甲氧杀虫酯复配制剂对蚊蝇的药效和残留效果试验 [J], 高锦亚;卢金岭;冷欣夫4.甲氧杀虫酯的药效、毒性及生物降解的研究——Ⅰ.甲氧杀虫酯的药效、降解和对酯酶的影响 [J], 冷欣夫;周厚安;胡菊华;黄俊勇;李薇;张爱国5.甲氧杀虫酯的药效、毒性及生物降解的研究——Ⅲ.甲氧杀虫酯受热后产物的含量测定与结构分析 [J], 赵文芳;周长文;冷欣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氧虫酰肼环境归宿和环境毒理学研究摘要环境归宿水解采用美国EPA和OECD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表明,甲氧虫酰肼在黑暗中于25℃,pH5, 7, 和9的条件下培养30天,发现该化合物对不易水解,根据30天的结果推算半衰期约为587-1572天。

光解在灭菌、pH7的去离子水缓冲液,和取自水塘的天然水三种水溶液中,采用EPA 试验方法,在25℃以及12小时光照和12小时黑暗交替的模拟自然光波长的灯光条件下研究甲氧虫酰肼的光解,结果发现该化合物在pH7的去离子水缓冲液中稳定(在有和无模拟自然光下外推法获得半衰期均为2166天),但是在天然水中在光照下有一定程度的降解(无光照下外推半衰期为866天,有光照下位77天)。

共发现7种降解产物。

这些研究表明,甲氧虫酰肼在天然塘水中有光敏剂存在时可以发生光降解。

采用美国EPA的实验方法进行的土壤光解研究表明,在30天的实验期内发现了光解作用,在模拟自然光下比在黑暗中降解显著(外推得到半衰期分别是光照下173天,黑暗中332天)。

并发现三种少量的降解产物,结果说明除了光解外,还有一定得微生物降解发生。

土壤和水中的降解采用EPA试验方法,用14C-标记的甲氧虫酰肼化合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它在四种土壤中的降解情况(于25℃黑暗中进行365天)。

所有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只有很缓慢的降解,外推半衰期431-1100天,在试验开始时降解稍快,虽然发现有一定的矿化作用(第365天发现产生的14CO2占使用的总放射活性的2-5.5%)。

返现三种微量代谢产物,其中两种推断为RH-131154和RH-117236(两者均保留了总体分子架构,分别是羧酸代谢产物和羟基化代谢产物)。

在每种条件下都发现总放射活性的16-35%与土壤产生了结合残留。

可以通过酸水解使部分结合残留得以释放,释放出来的结合残留物主要是甲氧虫酰肼母体化合物。

用EP A试验方法,研究了土-水体系中14C-标记的甲氧虫酰肼在有氧条件下的代谢作用(25℃下培养365天)。

结果发现,在粘土-稻田体系中比在壤土-灌溉水体系中降解更快(在试验开始时降解较快,用0-60天的数据推测半衰期分别为86天和145天;用0-365天的结果推测半衰期分别为387天和963天)。

降解速率差异可以归因于大量的标记的甲氧虫酰肼与粘土结合(365天时用溶剂提取土壤发现分别有44%和10%的放射性活性,然而壤土中的大量的残留是可以用溶剂提取的)。

实验开始时,有大量的甲氧虫酰肼很明显地分配到土壤中,在粘土-稻田水体系中分配到土壤中的更多。

尽管降解缓慢,在试验过程中仍发现有明显的矿化作用(365天时累积14CO 2产量占总使用量的5-6%)。

在两个体系中,土壤和水中都发现了代谢产物RH-117236和RH-131154,并发现少量的其他代谢产物(在粘土体系中发现RH-131154 达到16%)。

厌氧条件下(25℃365天),在沉积物-水体系中(来自池塘的粘土沉积物-水)研究14C 标记的甲氧虫酰肼在水中的代谢作用(EPA 方法)。

结果发现甲氧虫酰肼在此体系中降解缓慢,发现四种微量降解产物,包括RH-131154。

实验开始时甲氧虫酰肼向土壤中的分配非常明显,与土壤形成结合残留世甲氧虫酰肼消失的主要途径。

虽然降解缓慢,但是整个实验过程还是发现有矿化作用(在第365天累积14CO 2产量占使用的总放射活性的3%)。

移动性由于蒸汽压很低,甲氧虫酰肼从土壤的挥发性可以忽略不计,从水表面或湿润表面的挥发性也可以忽略。

采用美国EPA 试验指导,利用批平衡方法研究14C 标记的甲氧虫酰肼在五种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质。

供试土壤的质地从沙壤土到粘壤土,有机质含量(OM %)、pH 和阳离子交换量也不同。

获得的弗里德里奇(Freundlich )吸附系数从1.1至6.2,解吸附系数为1.9-13.6(两个循环)。

根据有机碳含量(K OC s)计算的吸附系数为219到922(平均490)。

据此,可以将甲氧虫酰肼归为低或中等移动性的农药化合物。

在初始解吸附循环K OC 值为288至1598,第二个解吸附循环的K OC 值为361至5714。

甲氧虫酰肼是持久性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属于低至中等。

根据K OC(吸附) 值以及半衰期值计算得到的GUS (Groundwater Ubiquity Score)值为2.2~4.3。

尽管较高的K OC(吸附) 值说明甲氧虫酰肼在与土壤初始结合后,其淋溶性会被稍微降低(GUS为1.7~3.2),但是甲氧虫酰肼还是可以被归为可能移动的化合物。

GUS值与移动性分级农药根际模拟(PRZM)研究表明,在美国棉花田反复使用甲氧虫酰肼的实验结果说明,即使在最糟糕的美国棉花田里,甲氧虫酰肼也不会对地下水构成威胁然而,由于这些地下水位的典型深度,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甲氧虫酰肼对地下水的污染可能性很小。

澳大利亚环境部门的结论是,随着长时间的反复使用高剂量的甲氧虫酰肼,可能会淋溶至浅层地下水位,因为在这个部位土壤剖面可以自由流动,或者可以到达浅的排水通道,如瓦管排水或鼠道排水通道(在澳大利亚的棉花和番茄田不常见)。

浅层排水道的水还可能返回到土壤表层水道。

田间消散试验利用EPA试验指导在美国的四种裸土上进行了甲氧虫酰肼的田间消散试验。

甲氧虫酰肼在土壤剖面的估计半衰期为92~327天(平均177天)。

四种土壤中甲氧虫酰肼都有明显的淋溶,淋溶的比例、程度和深度与土壤质地有关(在沙土中淋溶最快,最后一次使用后30天发现76-91厘米深处首次检测到甲氧虫酰肼淋溶物)。

实验结果说明,田间条件下甲氧虫酰肼的消散速度比在实验室条件下快,但是该化合物仍然属于中度至高度持久的。

这些试验没有提及代谢产物,也没有涉及结合残留。

在苹果园通过鼓风喷雾的方法使用甲氧虫酰肼,发现所喷施的甲氧虫酰肼有大部分(79%)沉积在苹果树叶片上,只有少部分落在行间的草地上。

连续使用,甲氧虫酰肼可以在果树叶面上累积,也有少量在行间草皮上累积,最后一次使用后甲氧虫酰肼在果树叶面上及在行间草皮上的半衰期分别是55天和13天(但是果树生长的稀释作用及/或雨水冲刷作用对甲氧虫酰肼的消散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尚不明确)。

甲氧虫酰肼在土壤中的估计半衰期是25-38天。

有证据说明,甲氧虫酰肼在果树叶面的残留会因雨水冲刷进入土壤,但是15厘米土壤层没有发现淋溶。

这一研究说明,甲氧虫酰肼在实际的果园中的半衰期比在裸土中的半衰期短。

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累积作用由于甲氧虫酰肼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属于中度至高度,多年连续使用之后,甲氧虫酰肼在土壤或沉积物中可能发生累积作用。

根据田间消散试验结果,假定半衰期为92-327天,每年3次连续使用最高剂量到棉花田,澳大利亚环保部门预测15厘米土壤层内的甲氧虫酰肼浓度可累积到0.9~1.4 毫克/公斤土壤。

在水-沉积物体系中,在最差的情形下(被沉积物强烈吸附,使用的甲氧虫酰肼有10%随喷雾漂移或土壤径流到达水中),澳大利亚环保部门估计的沉积物中甲氧虫酰肼浓度在沉积物的10厘米表层可到达0.12~0.23 mg/kg土壤,但是有50~10倍于这个浓度的甲氧虫酰肼被限制在1~2厘米的沉积层内。

但是甲氧虫酰肼在沉积物中的累积还取决于沉积物的特性,而且根据底栖生物毒性数据和微宇研究发现,甲氧虫酰肼在沉积物中的累积不会像实验室水生代谢研究,所以甲氧虫酰肼在通过水层之后到达沉积物并产生累积的可能性很小。

生物富集14C标记的甲氧虫酰肼在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体内的蓄积试验研究表明:甲氧虫酰肼在两种不同的浓度下在整体鱼内的生物富集系数(BCF)为8.8~8.9, 在鱼体内达到90%稳定态需要1天时间,达到50%净化估计需要0.3天。

尽管净化很快,但是仍有一些残留物持留。

除了甲氧虫酰肼(9~13%残留在内脏中,38~46%残留在鱼肉中)以外,试验发现了很多种代谢产物。

绝大多数代谢产物还保持甲氧虫酰肼的基本结构。

所以甲氧虫酰肼不容易在鱼体内富集。

环境毒性对鸟的毒性采用美国EPA试验指导进行的机型经口毒性和亚急性饲喂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包括有效成分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也包括悬浮剂制剂) 实际对鹌鹑无毒,但是对其有一定的生殖毒性作用(NOEL=520ppm,有效成分)。

类似地,亚急性饲喂试验表明甲氧虫酰肼对野鸭也实际无毒,但是对其有一定的生殖毒性作用(NOEL=780ppm 有效成分)。

以上亚急性毒性作用都是在相当长期的高浓度饲喂情况下产生的,实际上不可能在田间条件下发生。

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采用EPA试验指导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对淡水虹鳟鱼等的毒性属于中毒:96 h LC50 > 4.2 mg ai/L;96 h LC50 > 4.3 mg ai/L(太阳鱼);96 h LC50 > 3.8 mg ai/L(黑头呆鱼);对河海口红鲈鱼(sh eepshead minnow)的96 h LC50> 2.8 mg ai/L。

用悬浮剂进行的类似研究表明:对虹鳟鱼和太阳鱼的96 h LC50值均>130 mg制剂量/L (相当于>31 mg ai/L)。

但是试验浓度大大超过了甲氧虫酰肼的溶解度(如果用溶解的甲氧虫酰肼来表示,96 h LC50值分别是>2.7mg ai/L 和>3.7 mg ai/L)。

一项32天的试验表明,甲氧虫酰肼对红鲈鱼的毒性很小(NOEC= 2.6 mg ai/L, 最高试验浓度)。

甲氧虫酰肼对水蚤(Daphnia magna)的毒性属于中毒(48 h EC50 = 3.7 mg ai/L)。

对河海口糖虾(mysid shrimp)的毒性为96 h LC50 = 1.3 mg ai/L,对牡蛎(eastern oyster)的毒性96 h EC50 = 1.3 mg ai/L。

用悬浮剂进行的类似试验表明:对水蚤48 h EC50值>420 mg制剂/L (相当于>95 mg ai/L)。

但是试验浓度大大超过甲氧虫酰肼的溶解度。

另一个21天的试验表明,甲氧虫酰肼对水蚤微毒(NOEC = 390µg ai/L,对新生水蚤)。

甲氧虫酰肼对糖虾的37天试验发现中等毒(NOEC = 51µg ai/L,对生长的影响)。

所报道的最大毒性是甲氧虫酰肼对摇蚊(Chironomus riparius)的毒性:根据德国BBA 的试验方法以及OECD的试验方法进行的28 天的底栖生物试验发现,NOECs 分别是10µg ai/L和6.5 µg ai/L(以成蚊的孵化率为指标),相当于EC50 =24µg ai/L和14µg ai/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