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Builder 土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
GIS实验报告.Model Builder 土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
![GIS实验报告.Model Builder 土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57fa106edb6f1aff001f62.png)
<地信0901> <靳苑莺>
实验目的
通 过 对 此 次 练 习 , 认 识 如 何 在 Model Builder 环境下通过绘制数据处理流程 图的方式实现空间分析过程的自动化。 加深对数据建模过程的认识,对各种GIS 分析工具的用途有深入的了解。
步骤一 确定目标,加载数据 确定目标,
在AcpMap中新建文档, 加载数据 打开Arctoolbox激活 “空间分析模 块”“3D分析” 设置植被图层符号和 土壤类型栅格[唯一值 渲染]以及Study area 的边界填充
步骤二 创建模型
指定[我的工具箱] 位置 新建工具箱,将其 命名为[geosptial] 新建模型
步骤三 编辑模型
设置模型属性中名称及标注
设置分析范围为研究区范围 设置输出范围为“studyarea”
②拖放[vegetaion][soilsgrid] [DEM to raster]到[ModelBuilder] 设置[DEM to raster] 输入文件为[elevation.dem]
①[图解模型]
③拖放[slope] 添加与[DEM到栅格]的连接]
⑦拖放[加权叠加] 将其结果数 据图框改名[土壤aster] 添加与[vegetation]的连接
④拖放[重分类] 添加与坡度图的连接
⑤将坡度重分类
添加因子[soilsgrid][植被栅格][重分类坡度图] 到加权叠加分析过程 设置权值分别为25%、25%、50%
设置因子权值 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的植被类、不同的坡度 对土壤侵蚀危险性影响力均不同
得到最终模型
步骤四 执行模型,查看结果 执行模型,
2013ersi B组获奖作品名称
![2013ersi B组获奖作品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1b2e51f5941ea76e58fa04e0.png)
参赛编号:B031
作品名称:基于DEM的城市暴雨洪水预测及资源化利用模型分析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 者:金耀、冯长强、李锐、张宇
指导老师:王瑞富
作品点评:模型思路比较清晰,实现手段也比较合理,模型中所涉及的空间分析有一定的应用深度,所涉及到的权重和参数也比较合理,能够对模型进行整合,让读者一目了然。全部采用了GDB的存储格式.使用了相对路径,地图文党组织也比较合理,是个不错的模型,不足之处模型中在指定平均流速时地面平均坡度和降雨的深度的系数颠倒过来了。对最后得出的预测模型最好能结合实际进行验证。
14、基于GIS的西安市雁塔区的噪声污染与防治研究
15、基于GIS的区域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16、基于GIS的城市绿地服务分析工具
17、自然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模型
18、基于GIS的棉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精准分区施肥处方图建立研究
19、基于RS与GIS胶州湾海岸带生境脆弱性分析与预测模型
20、山东省特色农业适宜性分析
参赛编号:B038
作品名称:河南省公路交通网络分析与优化模型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
作 者:毋亭、段小微、撖志恒、兰鹏举
指导老师:闫卫阳
作品点评:作者分析、建模的思路十分明确,首先,对支撑数据的准备,其次,结合网络分形维数等理论对道路网络进行分析,提出道路网络的现状及不足之处,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一个综合指标,结合矢量数据制作成DEM,同时发现水文分析可以运用到交通道路领域,由此,利用ModelBuilder采用水文分析过程构建道路网络优化模型,最后,通过模型的分析结果实现了新设道路的定量与定位的可视化表达,为决策者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亮点在于很好、有效的应用相似维数、主成分分析、中心地、水文分析等理论,并且将水文分析应用与道路分析。不足之处在于构建模型过程中采用的工具还是比较单一;数据没有按照要求进行管理。
实验6 Model_Builder土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
![实验6 Model_Builder土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55c67731b765ce05081457.png)
实验6 M odel Builder 土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
实验目的:
1.熟悉空间分析的基本操作,以及ModelBuilder的应用;
2.掌握高程点数据转换DEM的基本方法;
3.掌握利用DEM生成坡向的基本方法;
4.掌握利用利用坡向图进行重分类的操作。
实验内容:
1.利用ArcMap查看高程数据;
2.利用ArcToolbox工具,将1)中的SHP数据转换生成DEM数据;
3.对DEM数据生成坡向图;
4.利用3)生成的坡向图,对土地侵蚀危险性进行分析与评价;
5.利用Model builder工具创建分析模型,完成述操作过程。
操作提示:
1.将高程点生成DEM的过程,首先要将SHP数据生成TIN:3D Analyst Tools ->Data Management ->
Tin -> Create TIN
2.将TIN数据转换生成RASTER数据:3D Analyst Tools ->Conversion -> From TIN -> TIN to
Raster
3.生成坡度图:
4.重分类:
调整相应坡度数值,将土地侵蚀等级分为5类。
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综述.
![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7b1589b83d049649b6658bb.png)
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综述周正朝上官周平(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712100, 陕西杨凌摘要近年来 , 人们对土壤水蚀形成过程及其模拟进行了广泛研究 , 并针对不同研究对象与目的 , 建立了土壤水蚀的经验预报模型、物理过程模型和分布式模型。
在对国内外一些主要的土壤水蚀模型进行评述的基础上 , 讨论土壤侵蚀模型研究与 GIS 技术和 BP 神经网络理论结合的发展趋势 , 同时结合土壤水蚀模型的开发和应用情况 , 提出了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和我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的设想。
关键词土壤侵蚀 ; 模型 ; 预报 ; 参数收稿日期 :200309修回日期 :1016项目名称 :国家 973项目 (2002C B111502 ; 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20030712001作者简介 :周正朝 (1980—, 男 , 研究生。
主要从事植物生态与水土保持方向研究。
E 2mail :eco @ms. iswc. ac. cn 3刘宝元等 . 中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 . 第 12届国际水土保持大会 , 北京 ,2002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研发 , 是土壤和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 , 也是引导和集成土壤侵蚀试验研究、促进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科研定量化的重要手段。
近 30年来 , 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 研发土壤侵蚀预报模型 , 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根据模型建立的途径和模拟过程 , 模型通常可以分为经验模型、物理过程模型和分布式模型。
我们结合自己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过程与预报方面的研究工作 , 对土壤水蚀过程模拟模型研究动态进行评述 ,提出了水蚀预报模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 以促进我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 , 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1经验模型 (Empirical Model111国外土壤侵蚀经验模型研究动态国外土壤侵蚀经验模型 , 主要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Universal S oil Loss Equation ,US LE 和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Reversed Universal S oil Loss Equa2tion ,RUS LE 为代表。
GIS软件应用实验指导书
![GIS软件应用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9bcccd46804d2b160b4ec0fb.png)
GIS实验指导书张明媚地质测绘工程系2017年5月目录实验一、使用ARCMAP浏览地理数据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准备 (1)三、实验步骤及方法 (3)第1步启动ArcMap (3)第2步检查要素图层 (5)第3步显示其它图层 (6)第4步查询地理要素 (7)第5步检查其它属性信息 (9)第6步设置并显示地图提示信息 (11)第7步根据要素属性设置图层渲染样式 (14)第8步根据属性选择要素 (18)第9步使用空间关系选择地理要素 (20)第10步退出ArcMap (22)四、实验报告要求 (23)实验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 (24)一、实验目的 (24)二、实验准备 (24)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25)第1步启动ArcCatalog打开一个地理数据库 (25)第2步预览地理数据库中的要素类 (26)第3步创建缩图,并查看元数据 (28)第4步创建个人地理数据库(Personal Geodatabase-PGD) (29)第5步拖放数据到ArcMap中 (37)第6步编辑属性数据及进行1:M的空间查询 (38)第7步导入GPS数据,生成图层 (40)四、实验报告要求 (44)实验三、影像配准及矢量化 (46)一、实验目的 (46)二、实验准备 (46)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46)第1步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 (46)第2步输入控制点 (47)第3步设定数据框的属性 (49)第4步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 (52)第5 步分层矢量化-在ArcCatalog中创建一个线要素图层 (53)第6步从已配准的地图上提取等高线并保存到上面创建的要素类中 (58)第7步根据GPS观测点数据配准影像并矢量化的步骤 (59)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65)实验四、空间数据处理 (66)一、实验目的 (66)二、实验准备 (66)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68)空间数据处理 (68)第1步裁剪要素 (68)第3步要素融合 (71)第4步图层合并 (72)第5步图层相交 (74)定义地图投影 (75)第6步定义投影 (75)第7步投影变换――地理坐标系->北京1954坐标系转换->西安80坐标系 (76)四、实验报告要求 (77)实验五、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79)一、实验目的 (79)二、实验准备 (79)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80)空间分析模块 (80)1. 了解栅格数据 (81)2. 用任意多边形剪切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 (83)3. 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 (86)4. 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 (87)5. 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 (88)6. 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 (90)7. 缓冲区分析(Buffer) (92)8. 空间关系查询 (95)9.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 (96)10. 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 (100)11. 邻域统计(Neighborhood) (102)四、实验报告要求 (104)实验六、缓冲区分析应用(综合实验) (105)一、实验目的 (105)二、实验准备 (105)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05)1. 距离制图-创建缓冲区 (105)1.1 点要素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105)1.2 线要素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107)1.3 多边形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109)2.综合应用实验 (110)2.1 水源污染防治 (110)2.2 受污染地区的分等定级 (112)2.3 城市化的影响范围 (115)四、实验报告要求 (118)实验七、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及应用(综合实验) (119)一、实验目的 (119)二、实验准备 (119)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19)1. TIN 及DEM 生成 (119)1.1由高程点、等高线矢量数据生成TIN转为DEM (119)1.2 TIN的显示及应用 (122)2. DEM的应用 (133)2.1坡度:Slope (133)2.2 坡向:Aspect (136)2.3提取等高线 (138)2.4计算地形表面的阴影图 (139)2.5可视性分析 (142)2.6地形剖面 (144)四、实验报告要求 (145)实验八、MODEL BUILDER 土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综合实验) (146)一、实验目的 (146)二、实验准备 (146)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46)1. 认识ModelBuilder操作界面 (146)2. 确定目标,加载数据 (147)3. 创建模型 (147)4. 编辑模型 (150)5. 执行模型,查看结果 (164)四、实验报告要求 (165)实验九、水文分析-DEM应用 (169)一、实验目的 (169)二、实验准备 (169)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72)1. 数据基础:无洼地的DEM (172)2. 关键步骤:流向分析 (173)3. 计算流水累积量 (174)4. 提取河流网络 (175)5.流域分析 (178)6. 其它应用--降水分析(选做) (180)四、实验报告要求 (181)实验十、网络分析 (182)一、实验目的 (182)二、实验准备 (182)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83)1.寻找最佳路径 (183)2. 确定最近设施 (187)3. 创建服务区域 (189)四、实验报告要求 (192)实验十一、3D 可视分析 (193)一、实验目的 (193)二、实验准备 (193)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93)1.GIS数据三维显示 (193)2. 三维飞行动画制作 (199)四、实验报告要求 (201)实验十二、ARCMAP制图-地图版面设计 (202)一、实验目的 (202)二、实验准备 (202)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202)第1步渲染图层要素-唯一值符号 (202)第2步标注图层要素 (207)第3步渲染图层要素—分类渲染 (209)第4步渲染图层要素—点密度渲染 (213)第5步渲染图层要素—图表渲染 (215)第6步创建地图版面 (216)第7步添加各种元素到地图版面中 (221)第8步打印输出地图 (227)四、实验报告要求 (230)实验十三、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综合实验) (231)一、实验目的 (231)二、实验准备 (231)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231)四、实验报告要求 (232)参考文献: (233)实验一、使用ArcMap浏览地理数据一、实验目的1.了解地理数据是如何进行组织及基于“图层”进行显示的。
ArcGIS操作ModelBuilder土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
![ArcGIS操作ModelBuilder土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c06d7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7.png)
ArcGIS操作ModelBuilder⼟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实验⼋、Model Builder ⼟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实验⽬的模型⽣成器(ModelBuilder) 为设计和实现空间处理模型提供了⼀个图形化的建模环境。
模型是以流程图的形式表⽰,它通过⼯具将数据串起来以创建⾼级的功能和流程。
你可以将⼯具和数据集拖动到⼀个模型中,然后按照有序的步骤把它们连接起来以实现复杂的GIS 任务。
通过对本次练习,我们可以认识如何在ModelBuilder环境下通过绘制数据处理流程图的⽅式实现空间分析过程的⾃动化,加深对地理建模过程的认识,对各种GIS分析⼯具的⽤⼆、实验准备1. 认识ModelBuilder操作界⾯1: 添加硬盘上的数据或⼯具到模型中,数据也可以从ArcMap或ArcCatalog从直接拖到模型中,⼯具可以直接从Arctoolbox直接拖到模型中2: 显⽰全部模型要素,并充满ModelBuilder窗⼝3: ⾃由缩放,点击此按钮后,按住⿏标不放可,向上或向下移动⿏标可以⾃由缩放ModelBuilder中的流程图4: 选择,⽤以选择模型中的数据图框,⼯具图框5: 添加连接,将数据和⼯具连接起来6: 运⾏选中的处理过程或整个模型2. 问题分析,数据说明⽬标:获取[⼟壤侵蚀危险性分布图] 因⼦确定:坡度、⼟壤类型、植被覆盖数据:⽮量数据:研究区界线(Study Area)、植被(Vegetation),栅格数据:⼟壤类型栅格(Soilsgrid)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加载数据(1) 在ArcMap 中新建⼀个地图⽂档(2) 添加⽮量数据:StudyArea、Vegetation、栅格数据Soilsgrid(同时选中:在点击的同时按住Shift)(3) 打开Arctoolbox,激活Spatial Analyst 空间分析扩和3D 分析扩展模块(执⾏菜单命令[⼯具]>>[扩展],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中“空间分析模块”和“3D 分析”)(4) 根据Vegetaion 中的属性[VegTYPE]设置植被图层的符号为[唯⼀值渲染],根据SoilsGrid图层中属性[S_Value]设置⼟壤类型栅格的符号为[唯⼀值渲染],设置图层StudyArea 的边界和填充,并调整各图层的顺序得到如下下效果:2. 创建模型在上⼀步操作的基础上进⾏(1) 在Arctoolbox中,在右键菜单中执⾏[添加⼯具箱]命令,将会在[d:\arcgis]创建⼀个⼯具箱,将新建⼯具箱改名,⽐如[geosptials](2) 右键点击新建的⼯具箱[geosptial], 在右键菜单中,执⾏命令:[新建]>>[模型],将打开[ModelBuilder] 应⽤程序窗⼝:注意:对已存在的模型,右键点击模型后,选择[编辑]也可以打开[ModelBuilder]窗⼝,对已存在的模型进⾏编辑。
(完整word版)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docx
![(完整word版)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88a818b0b4c2e3f56276357.png)
空间信息应用实践(中级)实验指导书空间建模——基于 RUSLE 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一.实验背景Soil erosion and gullying in the upper Panuco basin, Sierra Madre Oriental, eastern Mexico 土壤侵蚀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除永冻地区外,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
人类社会出现后,土壤侵蚀成为自然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动态过程,构成了特殊的侵蚀环境背景,并伴随着人类对自然改造能力的增强,逐渐成为当今世界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被称为“蠕动的灾难”,每年因土壤侵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诸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地质灾害更大, 土壤侵蚀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及其产生的泥沙使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湖泊淤积、江河堵塞,并造成诸如洪水等自然灾害,泥沙携带的大量营养物和污染物质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不断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据估计全球每年因土壤侵蚀损失300 万公顷土地的生产力,造成的损失以百亿美元计。
我国人口众多、农耕历史悠久,加之历史上战乱频仍,以黄土高原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发源地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1990 年遥感普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 万km 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 50%为水蚀地区,土壤侵蚀以黄土高原、四川紫色土地亿 t 。
水区和华南红壤地区尤为突出,仅黄土高原地区一处,平均每年流失泥沙就达到16.3 土流失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环境问题,土壤侵蚀研究已成为目前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土壤侵蚀预报是有效监测水土流失和评价水保措施效益的手段,侵蚀模型则是进行土壤流失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工具。
然而传统预测方法需要在量经费、时间和人力的投入,因此,在一定精度范围内通过有限的数据输入,得到满足要求的土壤侵蚀预测结果成为趋势。
ArcGIS ModelBuilder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
![ArcGIS ModelBuilder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14480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1.png)
ArcGIS ModelBuilder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摘要: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探索了ArcGIS ModelBuilder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加权信息量模型为例,实现了评价因子的分级、信息量计算、图层加权叠加,可减轻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的计算量,节约时间和成本。
关键词:地质灾害易发性;信息量模型;ArcGIS ;ModelBuilder1 引言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以地质环境条件为基础,研究地质灾害现状的影响因素来预测一定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1]。
可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效率[2]。
2021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4772起,造成80人死亡、1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32亿元,成功预报地质灾害905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25528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3.5亿元。
随着GIS 技术的发展,GIS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3]。
将地形地貌特征、地质信息以及与灾害有关的气象和历史灾害等数据导入 GIS平台,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能有效对灾害进行评价和预测[4]。
张钟远等[5]基于GIS和加权信息量法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屠水云[6]等则基于GIS选用 CF 模型和 CF-LR 模型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对比。
为地质灾害防治与风险评价做出参考、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以加权信息量模型为例,利用ArcGIS ModelBuilder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开展提供便利,可以极大的节约单一的重复性操作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2加权信息量模型信息量模型是指通过研究已发生或已变形的地质灾害地区实际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子,并对影响因子进行合理的区间划分,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因子内部不同区间的信息量值,信息量值客观上代表了此区间对地质灾害发生的贡献率,各评价因子提供的信息量值叠加即为评价区域总信息量值。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土壤侵蚀模拟与建模研究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土壤侵蚀模拟与建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799e0c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d.png)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土壤侵蚀模拟与建模研究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土壤侵蚀模拟与建模研究摘要:土壤侵蚀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也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本论文基于地理信息技术,以土壤侵蚀的模拟与建模为研究重点,探讨了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了一套土壤侵蚀模拟与建模系统。
通过对系统的测试与验证,验证了系统在模拟与建模土壤侵蚀方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系统可为农业生产中的土壤侵蚀监测与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土壤侵蚀、模拟、建模、农业生产1. 引言土壤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壤侵蚀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土壤侵蚀的模拟与建模是十分必要的。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综合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取、管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为土壤侵蚀模拟与建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地表覆盖分类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对土地的地表覆盖进行分类和划分,如水体、植被、耕地等。
这些分类信息对于土壤侵蚀的模拟和建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 遥感数据获取地理信息技术使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等数据,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信息,为土壤侵蚀的模拟与建模提供数据支持。
2.3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对空间数据的分析,提取出有关土壤侵蚀的特征和规律。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可以实现土壤侵蚀模型的建立和预测。
3. 土壤侵蚀模拟与建模的方法土壤侵蚀的模拟与建模需要利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生成精确的模拟结果。
3.1 数值模型数值模型是一种基于物理原理和数学模型的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土壤侵蚀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但需要大量的参数和数据支持。
土壤侵蚀模型
![土壤侵蚀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8db50a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c.png)
土壤侵蚀模型土壤侵蚀是指自然力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表面层的破坏和迁移的过程,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研究土壤侵蚀的过程和控制侵蚀的方法,科学家们开发了不同的土壤侵蚀模型。
下面是土壤侵蚀模型的一般步骤。
1.数据收集和处理土壤侵蚀模型的建立首先需要收集并处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形、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和植被状况、降水和径流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地面调查和实地测量等方法获得。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整合,以提供模型所需的输入。
2.地形分析地形起伏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形分析是土壤侵蚀模型的重要一步。
地形分析可以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DEM可以从高程数据中获取地势的三维信息。
地形分析包括计算坡度和坡向等参数,为后续的侵蚀模拟做准备。
3.降雨和径流分析4.土壤侵蚀模拟在收集和处理好相关数据后,可以使用土壤侵蚀模型来模拟土壤侵蚀的过程。
土壤侵蚀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侵蚀机制和影响因素,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预测土壤侵蚀的速率和强度。
常用的土壤侵蚀模型包括USLE模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改进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WEPP模型(水土保持评价程序)等。
5.土壤侵蚀控制措施评估土壤侵蚀模型还可以用于评估不同土壤侵蚀控制措施的效果。
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实施植被恢复和建设护坡等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和程度。
土壤侵蚀模型可以模拟不同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评估措施的效果,并为实施土壤侵蚀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土壤侵蚀模型的步骤包括数据收集和处理、地形分析、降雨和径流分析、土壤侵蚀模拟以及土壤侵蚀控制措施评估。
这些步骤旨在理解土壤侵蚀的过程和机制,预测和评估土壤侵蚀的程度,为土壤侵蚀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应用分析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6473f1700abb68a982fb71.png)
坡 等 阳坡部 位 , 土层较薄 ( 小于 3 0 c m) , 沙性 大 , 土 壤 养分 及 水 分 含 量 较 低 , 不 利 于 农 林 牧 业 的发 展 。 平原 区 以壤 土 为 主 , 夹 杂有 红 土 、 砂 砾 等 冲 积层 , 有
机质含量较高 , 质地较好 , 土壤肥力较高 , 流失轻微 。 项 目区分布面积最广 的地层是太古代片麻岩地
山势 陡峻 , 岩石出露较多 , 土层较薄 , 坡 度多在 2 5 。
以上 , 岩 石风 化较 强 烈 , 水 土 流 失较 严 重 ; 黄 土 丘 陵 沟壑 区多 为境 内各 山脉 的延 伸 部分 , 表 面为 黄 土 覆
盖, 丘低 谷 密 , 沟 壑 交错 , 坡梁 起 伏 , 植被稀少 , 水 土
No. 3 Se pt . 201 3
口 学术天地
土 壤 侵 蚀 预 报 模 型 应 用 分 析
孙 等 平
(吕梁市水利勘测设计研 究院)
摘 要 :土壤侵 蚀预 报 是提 出针 对 性水 土保持 措 施 的前提 , 土壤 侵 蚀模 型 则是 土壤 侵 蚀预 报 的重要 工
具 与手段 。在 天镇 县 的 大梁 沟 、 大 洼 山、 石梯 梁 3条 流域 , 按 平缓 区、 陡坡 区 2种 地 形 , 采用 U S L E、 R U S L E 、
2 . 1 象 。
天镇 县地 处 海河 流域 永 定河 上游 的山西省 东北
角, 北部与内蒙古兴和 县相邻 , 东 部 与 河 北 省 怀 安 县、 阳原 县相 连 , 西南 部 与 阳高县接 壤 。土 壤类 型 主 要 有栗 钙 土 、 淡栗钙土 、 耕 种 黄 土质 栗 钙 土 、 山地 黄 土质 栗钙 土等 。栗钙 土和 淡 栗钙 土主 要分 布于 土石 山区, 质 地疏 松 , 肥力 瘠薄 , 有 机质 含量 低 , 透水 性 能 好, 遇 水 易分解 , 抗 冲性 差 , 易 流失 ; 耕 种黄 土质 栗钙 土 主要 分 布 于丘 陵 沟壑 区梁 峁 坡 的 阴坡 部 位 , 土 层 较厚 , 质地 为壤 土 , 适 于农 业 耕 作 和 发 展林 牧 业 ; 山
数据驱动的土壤侵蚀模型预报技术研究
![数据驱动的土壤侵蚀模型预报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c7ecc1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1.png)
数据驱动的土壤侵蚀模型预报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利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土地利用不当导致的土地侵蚀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正确预测土壤侵蚀的趋势和区域空间分布对于保护土地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数据驱动的土壤侵蚀模型预报技术及其研究。
一、土壤侵蚀模型预报技术土壤侵蚀模型是一项用于预测土壤侵蚀趋势的技术,针对水土流失和作物覆盖情况等因素进行了建模,将土壤流失量作为判断侵蚀等级的标准。
数据驱动的土壤侵蚀模型预报技术是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方法,可以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和监测数据,分析土壤侵蚀的空间、时间分布规律,为土地的科学开发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二、数据驱动的土壤侵蚀模型预报技术的原理数据驱动的土壤侵蚀模型预报技术是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土地类型、坡度、土层深度、降雨等各种影响因素,建立土地的适宜性和不适宜性,并预测土壤侵蚀程度的。
其中,机器学习算法是实现该技术的关键点之一。
机器学习算法包括聚类、分类、回归、支持向量机和深度学习等多种方法,其中深度学习的模型训练能力较强,可以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关系的预测问题。
三、数据驱动的土壤侵蚀模型预报技术的优点与传统的土壤侵蚀模型比较,数据驱动的土壤侵蚀模型预报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模型训练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可以处理非线性关系,提高了预测准确性。
2.模型能够自动识别出影响较大的因素,并计算出它们的贡献程度。
3.模型能够动态响应变化的环境因素,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发展需求的动态变化。
4.模型预测结果具有空间、时间和量化预测的特点,可实现对决策者的直观展示。
四、数据驱动的土壤侵蚀模型预报技术的应用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数据驱动的土壤侵蚀模型预报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开发、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
例如,在土地开发中,可以通过预测土壤侵蚀程度,对土地进行分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预测土壤侵蚀,制定合理的作物种植方案和施肥方案,减少作物的排放,提高农业效益。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PESERA 介绍及其应用现状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PESERA 介绍及其应用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0e126431bd64783e09122bcd.png)
74
1
PESERA 模型原理
PESERA 模型以月为时间步长模拟产流及土壤侵蚀过程 , 并考虑植被生长与水文和侵蚀过程的交
互。其所需输入参数较易获取, 易于在基础资料缺乏的地区应用。 PESERA 模型将地表概化为一系列 坡面, 并假设每一个坡面均直接连接至河道 ( 不考虑河道内的土壤侵蚀、 输沙和泥沙淤积等过程 ) , 便于 其在区域及全球等大空间尺度的应用。 PESERA 模型有两种运行模式: 平衡模式和时间序列模式。 平 衡模式下, 模型循环足够次数使水文过程达到平衡 , 输入气候数据及输出结果为研究时段内逐月的多年 平均值。时间序列模式下, 模型不进行循环运算, 输入气候数据及输出结果为研究时段内第一至最后一 个月的时间序列。PESERA 模型包括三个部分: 水文模块、 侵蚀模块和植物生长模块, 具体介绍如下。 1. 1 水文模块 水文模块基于水量平衡, 将降水量划分为地表径流, 蒸散 ( 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 ) 和土壤水分的变 ( 式 1 ) 。 在此模型中, 地表径流被估算为 化( 深层入渗) 。地表径流( f o ) 的估算基于一个“存储模型 ” 降水量超过径流阈值的一部分。 f o = p( θ - μ) ( 1) mm; μ 为径流阈值, mm; p 为当降雨量超出径流阈值后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比例 。 μ等 式中 θ 为总降水量, 于近地表土壤有效储水量和土壤缺水量的低值 。近地表有效储水量主要由土壤质地决定, 土壤缺水量 由式 3 和式 4 估算。 PESERA 模型以日降水量为径流量和侵蚀量模拟的基础 , 利用 Gamma 函数拟合月内日降水量的频 率分布( 式 2 ) 。日降水量频率与式 1 结合并累积得到月地表径流量( 式 3 ) 。 pd( θ) = β N0 ( βθ / r0 ) r0 Γ( β) e
Model Builder 土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
![Model Builder 土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0a9e9551e79b896802268d.png)
将要填充的颜色设为无色,边框的颜色任选一种即可
同理将Vegetaion中的属性VEGTYPE设置植被图层的符号为[唯一值渲 染],将SoilsGrid中的属性S_VALUE设置土壤类型栅格符号为[唯一值渲 染](将all other value前的勾去掉)三个图层Biblioteka 置好以后,调整图层顺序,将得到如下效果
创建模型
创建模型前,得先设置工具箱的路径 执行Tools->Options->Geoprocessing
路径设置好以后,右键ArcToolbox->New box,新建一个属于你的工具箱, 默认名为Toolbox,工具箱的存储路径为你预先设置的D盘
右键Toolbox->New->Model,生成模型
实验八、Model Builder 土壤侵 蚀危险性建模分析
加载数据
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添加矢量数据:StudyArea,Vegetation,栅 格数据Soilsgrid
右键图层studyarea,点击Properties打开属性框,选中符号页 Symbology,在Features里面点Symbol修改符号样式
编辑模型
在具体的制作模型之前,先得对模型的一些属性进行编辑 执行Model->Model Properties
接着设置图形的输出范围 执行Environments->General Settings->Values,将Extent选为 Same As studyarea
接着设置图解属性 执行Model->Diagram Properties->Symbology,选择Style 2,通俗的 来说就是图层都用矩形框来表示
将soilsgrid,vegetation拖到Model窗口内,在ArcToolbox里面执行 Converdion Tools->To Raster,找到DEM to Raster工具,并将该工具 拖到Model窗口内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https://img.taocdn.com/s3/m/585b592f19e8b8f67d1cb9a7.png)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姓名查建勋学号—专业—GIS —班级—2010GIS实验课程名称—GIS 空间分析—_________指导教师及职称_____ 董铭— __________ -开课学期2012 至2013学年第一学期上课时间2012 —年—11月—1—日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系、实验设计方案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4.1实验步骤:确定目标,加载建立模型,编辑创设计模型4.2.J在创建模型时要注意设置好建立模存模编辑时生成文件所需存储的位置; 422在模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好工具的调用;5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指导老师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意见:1、实验目的、数据与软件模块、理论依据、实验方法步骤见实验设计方案2、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及结果2.1加载数据ArcGIS,激活Spatial Analyst 和3D Analyst 扩展模块,打开ArcToolbox,添加数据研究区界线(Study Area)、植被(Vegetation) 、土壤类型栅格(Soilsgrid),气象数据(Climate.shp ),g高地dem然后为了土层显示不受相互间的影响,设置些基本属性。
2.1.2结果如图:2.2创建模型ArcToolbox ;执行菜单命令:[工具]>>[属性],在[属性]设置对话框中,设置[空间处理]选项页中[我的工具箱位置],将其指定为某个路径;右键单击ArcToolbox,选择New Toolbox,生成Toolbox1,将新建工具箱命名为模型应用;右键单击Toolbox1,在New中选择Model,则生成model。
二、实验报告ModelBuilder窗口中,双击工具图框[加权叠加],在出现的[加权叠加]工具设置对话框中点击[Add Raster Row]按钮。
在[加入加权叠加层]对话框中,依次加入土壤网格(属性[S_Value])、植被栅格图(属性[TYPE])、重分类坡度图(属性[Value])、气象重分图(属性Value、。
土壤侵蚀危害性模型
![土壤侵蚀危害性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d88385d5b90d6c85ed3ac672.png)
一、利用Model Builder 建立土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1)在Model Builder中添加数据有两种方式:a:单击“模型构建器”窗口,打开模型构建窗口,然后点击“添加数据或工具”窗口,进行数据添加。
b:首先在ArcMap中单击“添加数据”窗口,将所用的数据添加到窗口中,然后打开模型构建器,将所需的数据从所有图层中拖到模型构建器中。
(2)对模型构建器进行设置:单击模型|模型属性,在模型属性中点击“常规”设置名称和标签等内容。
点击环境,选择“处理范围”,选中范围,单击“值…”设置处理范围,然后点击应用、确定。
单击模型|图属性,选择图式符号样式2,确定后。
设置完毕。
(3)在模型构建器中队土壤侵蚀危险性建模,过程如下:1、首先在ArcMap中将添加studyarea.shp; vegetation.shp; soilsgrid三组数据,如下图:2、打开模型编辑器,并对其进行设置,然后将vegetation.shp; soilsgrid 两组数据拖到模型中,然后在ArcToolbox中点击转换工具|转为栅格,将“DEM转栅格”工具拖到模型编辑器中。
如下图:双击模型编辑器中的“DEM转栅格”输入USGS DEM文件为elevation.dem,设置保存路径,输出数据类型为FLOAT,其余的默认。
如下图:3、在ArcToolbox中点击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将“坡度“工具拖到模型编辑器中,点击”连接“按钮,将dem和坡度连接,双击“坡度”设置保存路径。
在ArcToolbox中点击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栅格重分类,将“重分类“工具拖到模型编辑器中,点击”连接“按钮,连接slope与重分类,双击“重分类”设置保存路径。
将此程序运行,将运行结果在ArcMap中加载。
双击“重分类”,打开如下图的对话框,点击“加载”按钮,将slopereclass数据加载,设置保存路径,再次运行此程序。
土壤侵蚀量计算模型
![土壤侵蚀量计算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aa85ab3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f.png)
土壤侵蚀量计算模型土壤侵蚀是指水流、风力或其他力量作用下,土壤颗粒被冲刷、演蚀和溶解的现象。
土壤侵蚀量的计算模型是根据土壤侵蚀过程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建立的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和评估土壤侵蚀的程度。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土壤侵蚀量计算模型,派森土壤侵蚀模型。
派森土壤侵蚀模型是根据土壤侵蚀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建立的一种水土保持模型,通过考虑降雨、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要素,对土壤侵蚀进行计算和模拟。
派森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将土壤侵蚀过程分解为降雨侵蚀、径流产沙和风蚀三个主要环节,并通过数学公式描述这些环节之间的关系。
1.降雨侵蚀计算:考虑降雨对土壤侵蚀的作用。
降雨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有降雨强度、降雨时间和土壤保持性能。
通过研究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降雨侵蚀计算模型。
2.径流产沙计算:径流产沙是指降雨过程中通过径流冲刷而带走的沙粒量。
径流产沙的计算主要考虑了地形、土壤和植被三个因素。
地形因素通过考虑坡度和流距的影响,确定了沟道的密度和长度。
土壤因素主要通过考虑土壤侵蚀性能参数,确定了土壤侵蚀的速率。
植被因素主要通过考虑植被覆盖率和根系的牵制作用,确定了植被的保护效能。
3.风蚀计算:考虑风对土壤侵蚀的作用。
风蚀主要与风速、风向和土壤表面的覆盖程度有关。
通过研究风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风蚀计算模型。
派森模型将以上三个环节综合起来,进行土壤侵蚀量的计算和模拟。
同时,模型考虑了降雨和风速的时空分布,能够预测不同降雨和风速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状况。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土壤侵蚀量,派森模型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调整模型中的参数。
例如,可以考虑不同降雨强度、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率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来提高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总之,派森土壤侵蚀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土壤侵蚀量计算模型,通过考虑降雨、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要素,对土壤侵蚀进行计算和模拟。
它能够预测不同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状况,为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l Builder 土壤侵蚀危险性建模分析(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模型生成器(ModelBuilder) 为设计和实现空间处理模型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建模环境。
模型是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它通过工具将数据串起来以创建高级的功能和流程。
你可以将工具和数据集拖动到一个模型中,然后按照有序的步骤把它们连接起来以实现复杂的GIS 任务。
通过对本次练习,我们可以认识如何在ModelBuilder环境下通过绘制数据处理流程图的方式实现空间分析过程的自动化,加深对地理建模过程的认识,对各种GIS分析工具的用途有深入的理解。
1. 认识ModelBuilder操作界面1352. 确定目标,加载数据1353. 创建模型1364. 编辑模型1395. 执行模型,查看结果153二、实验准备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认识ModelBuilder操作界面1: 添加硬盘上的数据或工具到模型中,数据也可以从ArcMap或ArcCatalog从直接拖到模型中,工具可以直接从Arctoolbox直接拖到模型中2: 显示全部模型要素,并充满ModelBuilder窗口3: 自由缩放,点击此按钮后,按住鼠标不放可,向上或向下移动鼠标可以自由缩放ModelBuilder中的流程图4: 选择,用以选择模型中的数据图框,工具图框5: 添加连接,将数据和工具连接起来6: 运行选中的处理过程或整个模型2. 确定目标,加载数据目标:获取[土壤侵蚀危险性分布图]因子确定:坡度、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数据:矢量数据:研究区界线(Study Area)、植被(Vegetation),栅格数据:土壤类型栅格(Soilsgrid)(1)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2)添加矢量数据:StudyArea、Vegetation、栅格数据Soilsgrid(同时选中:在点击的同时按住Shift)(3)打开Arctoolbox,激活Spatial Analyst空间分析扩和3D分析扩展模块(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扩展],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中“空间分析模块”和“3D分析”)(4)根据Vegetaion 中的属性[VegTYPE]设置植被图层的符号为[唯一值渲染],根据SoilsGrid 图层中属性[S_Value]设置土壤类型栅格的符号为[唯一值渲染],设置图层StudyArea的边界和填充,并调整各图层的顺序得到如下下效果:(5)保存地图文档为[Ex8.mxd]3. 创建模型在上一步操作的基础上进行(1)在ArcMap中,打开Arctoolbox,执行菜单命令: [工具]>>[选项], 在[选项]设置对话框中,设置[空间处理]选项页中[我的工具箱位置],将其指定为某个路径,比如[d:\arcgis],因为以下建立的模型将会被保存到后缀为[ .tbx] 的文件中,而这个文件是保存在以上设定的路径下的.(2)在Arctoolbox中,右键点击根目标[Arctoolbox],在右键菜单中执行[新的工具箱]命令,将会在[d:\arcgis]创建一个工具箱,将新建工具箱改名,比如[geosptial](3) 右键点击新建的工具箱[geosptial], 在右键菜单中,执行命令:[新建]>>[模型],将打开 [ModelBuilder] 应用程序窗口:注意:对已存在的模型,右键点击模型后,选择[编辑]也可以打开[ModelBuilder]窗口,对已存在的模型进行编辑。
4. 编辑模型在上一步基础上进行(1)在[ModelBuilder]窗口中,执行菜单命令:[模型]>>[模型属性]在[常规]选项页中,设置模型的名称及标注在[环境变量]选项页中设置分析范围为研究区范围通过在[环境设置]中,设定[常规设置]的[输出范围]为[Same As Layer “StudyArea”] (2)在[ModelBuilder]窗口中,执行菜单命令:[模型]>>[图解属性](3)从ArcMap中,将图层[Vegetaion]、[Soilsgrid]拖放到[ModelBuilder]窗口中; 从[Arctoolbox]中将工具[DEM到栅格] 拖放到[ModelBuilder]窗口中(此工具在[Conversion Tools]>>[To Raster]下)(4)在[ModelBuilder]窗口中,双击工具图框[DEM到栅格],在出现的工具设置对话框中指定输入USGS DEM文件为:[elevation.dem]-通过输入框右边的[浏览打开]按钮在硬盘上找到该文件。
(5)从[Arctoolbox]中将工具[坡度] 拖放到[ModelBuilder]窗口中(此工具在[3D Analyst Tools]>>[ Raster Surface]下),在[ModelBuilder] 窗口中,点击[添加连接]按钮(如下图红色箭头所指)将派生数据图框[DEMToRa_elev1]与工具图框[坡度]连接在一起。
完成后效果如下图所示:右键点击图框[输出栅格]将其改名为: [坡度图](6)从[Arctoolbox]中将工具[重分类] 拖放到[ModelBuilder]窗口中(此工具在[Spatial Analyst Tools]>>[ Reclass]下),在[ModelBuilder] 窗口中,点击[添加连接]按钮将派生数据图框[坡度图]与工具图框[重分类]连接在一起。
完成后效果如下图所示:(7)在[ModelBuilder]窗口中,双击工具图框[重分类],在[重分类]工具属性对话框中将坡度重分类:在这里我们通过INFO数据表[slopereclass]实现重分类,在上图中,点击[装载]按钮,找到数据表[slopereclass],将根据此数据表中的设定值将坡度分为10类。
[Slopereclas]中有特殊的字段[FROM]、[TO]、[OUT]、[MAPPING],可以用于重分类:在[ModelBuilder]窗口中,右键点击工具图框[重分类]后面的[输出栅格]将其改名为: [重分类坡度图](8)从[Arctoolbox]中将工具[要素到栅格] 拖放到[ModelBuilder]窗口中(此工具在[Conversion Tools]>>[ TO Raster]下),在[ModelBuilder] 窗口中,点击[添加连接]按钮将数据图框[vegetaion]与工具图框[要素到栅格]连接在一起。
完成后效果如下图所示:将工具图框[要素到栅格]后的[输出栅格]改名为[植被栅格]。
双击与[Vegetaion]相连的工具图框[要素到栅格],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设置字段为[VEGTYPE],确定。
在[ModelBuilder]中右键选中图框[要素到栅格],执行[运行]命令。
[注:此步骤比较重要](9)从[Arctoolbox]中将工具[加权叠加] 拖放到[ModelBuilder]窗口中(此工具在[Spatial Analyst Tools]>>[ Overlay]下),右键点击工具图框[加权叠加]后的结果数据图框改名为[土壤侵蚀栅格],完成后效果如下图所示:(10)在[ModelBuilder]窗口中,双击工具图框[加权叠加],在出现的[加权叠加]工具设置对话框中点击[Add Raster Row]按钮(下图红色箭头所指)在[加入加权叠加层]对话框中,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将因子[SOILSGRID]加入加权叠加分析过程:在[加权叠加]对话框再次点击[Add Raster Row]按钮,将下图所示设置参数,将因子[植被栅格]加入到加权叠加分析过程:在[加权叠加]对话框再次点击[Add Raster Row]按钮,将下图所示设置参数,将因子[重分类坡度图]加入到加权叠加分析过程:三个因子添加完成后,回到[加权叠加]工具设置对话框,分别将因子[Soilsgrid] 、[植被栅格]、[重分类坡度图]的权重设置为:[25%]、[25%]、[50%](11)设置因子[Soilsgrid]: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对土壤侵蚀危险性的影响力,不同的土壤类型给定不同的的数值,数值1表示改天土壤侵蚀危险度较低,9表示较高(12)设置因子[植被栅格]:根据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侵蚀危险性的影响力,不同的植被类型给定不同的的数值,数值1表示改天土壤侵蚀危险度较低,9表示较高(13)设置因子[重分类坡度图]:根据不同坡度低的区域发生土壤侵蚀的危险系统较小,坡度较大的区域发生土壤侵蚀的危险系数较大,不同坡度对应不同数值,数值1表示改天土壤侵蚀危险度较低,9表示较高最终完成的模型图如下:5. 执行模型,查看结果(1)在[ModelBuilder]窗口中执行菜单命令:[模型]>>[运行整个模型]。
请耐心等待计算结果:需要(3-5s)(2)在[ModelBuilder]窗口中,右键点击图框[土壤侵蚀栅格]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选中[添加到显示窗口]。
于是土壤侵蚀危险性分级栅格数据[Hazrad] 被加入到ArcMap中,从[0..9] 表示研究区内土壤侵蚀的危险级别,1表示发生土壤侵蚀的可能性较小,9表示发生土壤侵蚀的可能性极大。
四、实验报告要求根据以上所学求解以下实际问题,将所做工作以幻灯片形式做以汇报,内容包括原理、过程、结果。
问题:入城高速公路配套停车场的选址分析在这个例子中,将涉及入城高速公路配套停车场的选址问题,这些公路是进入城市的重要通道。
为了方便车主使用,停车场应该靠近入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位置; 为了减少对社区居民的影响、降低成本,停车场应该建在已经规划好的,且没有被使用的区域内。
理想的选址要符合以下的条件:●在距公路出口500米的范围内●有空地可供利用●处于商业区内数据:1.土地利用数据,属性字段LU_CODE=VAC 表示空地,即未利用土地.2.城市规划数据:属性字段ZONE_CODE=COM 表示商业区3.街道中心线数据属性字段:STR_NAME=I 10 的要素表示入城高速公路,属性字段:CLASS=9 即CLSS_DESC=“Intersatae Ramp”的要素表示高速公路匝道(出入口)要求:1.利用已上数据,根据给出的限制条件找到合适的停车场选址分布图2.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的内容,且组织合理。
a)对问题的阐述及在ArcMap进行空间分析的过程描述。
b)得到的中间结果、停车场选址分布图以屏幕截图的形式在报告中体现。
c)回答问题:满足条件的地块有多少个(可供设立停车场的区域)d)在ModelBuilder中建立分析模型,将分析过程自动化,模型以模型图的形式插入报告中,合理布局模型图,使其字迹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