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地表水流的地质作用—暂时性水流地质作用及其堆积物(工程地质课件)
➢ 侧蚀向河岸方向侵蚀,使河流变宽变弯 ,破坏原有河岸。
➢ 下蚀和侧蚀是同时进行的,但河流上游 以下蚀为主,下游以侧蚀为主。
河流的侵蚀作用
➢ 下蚀作用:河流在垂直方向上对河底的 冲刷作用,又称为底蚀作用。
➢ 1.峡谷急流瀑布-在河流上游,河底纵 坡降大,水流速度快,底蚀作用最为强 烈。加上岩石性质构造条件的影响,常 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
洪流的冲刷作用
冲沟形成过程示意图
洪流的冲刷作用
➢ 冲沟发育地区施工,应查明冲沟形成条件 和原因,研究冲沟的活动程度,有针对性 地进行治理。
➢ 剧烈发展阶段的冲沟:上部截断水源, 沟头、沟底和沟壁加固。
➢ 衰老阶段的冲沟:植物加固沟壁,以免支 沟重新复活;工程施工应尽量少挖方,新 开挖的边坡则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 剧烈发展阶段的冲沟:上部截断水源, 沟头、沟底和沟壁加固。
➢ 衰老阶段的冲沟:植物加固沟壁,以免支 沟重新复活;工程施工应尽量少挖方,新 开挖的边坡则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洪流的堆积作用--洪积层
➢ 洪积物:洪流沿河谷流出山口时,搬运 力急剧减弱,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山口处 呈扇形堆积下来,称洪积物。
洪流的堆积作用--洪积层
➢ 洪积层有下述特征: ➢ ①锥状时,称洪积锥,呈扇形时称为洪积扇。 ➢ ②洪积层成分较复杂,由沟谷上游汇水区内的岩
石种类决定。
➢ ③沟口附近堆积多,厚度大,颗粒粗大,越向外 堆积越少越薄,颗粒细小,具明显的分带性
➢ ④略具分选性和层理,洪积物具有一定磨圆度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 3.沉积的主要类型
➢ 三角洲——河水在海、湖口地段受到海湖水的阻滞 ,动能明显减弱,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河口积 淤,其形状一般是呈向大海(湖)中伸出的三角形 平地,称为三角洲。三角洲是重要的油气田分布区
工程地质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45-8
坡积层(Qdl)的特征:
1.坡积物的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在坡脚处最厚,向 山坡上部及远离山脚方向均逐渐变薄尖灭; 2.坡积层多由碎石和粘性土组成,其成分与下伏基 岩无关; 3.搬运距离较短,坡 积层层理不明显, 碎石棱角清楚; 4.坡积层松散、富水、 力学性质差。
河谷横断面多 呈“V”字形
河曲较发育 多有河流阶地
下游地段 老年期河谷
地上河
45-39
2.河流阶地 河谷内河流 侵蚀或沉积作 用形成的阶梯 状地形。 横向阶地:阶地延伸方向与河流方向垂直 纵向阶地:阶地延伸方向与河流方向平行
45-40
形成原因:
地壳上升,河床下切,原来的河谷抬高, 不再被水淹没。
(5)具有一定的活动性。
45-16
三、河流的地质作用
上游 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多,河道较 直,流量不大但流速很高。河谷 横断面多呈“V”字形 河谷较宽广,河漫滩和河流阶地 发育,横断面多呈“U”字形 多位于平原地区,流量大而流速 较低,河谷宽广,河曲发育,在 河口处易形成三角洲
45-17
中游
下游
河流不同区域的地貌
45-22
下蚀作用的结果 ——峡谷地貌
三峡
河谷呈V字型
虎跳峡
侧蚀作用
侧蚀作用的结果是:“凸岸更凸,凹岸 更凹”,河流弯曲度更大。
45-24
侧蚀作用的结果 ——河曲
亚马逊河
黄河
侧蚀作用的结果 ——蛇曲
45-26
形 成 牛 轭 湖
蛇 曲 发 展 的 结 果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① 底部辐散型的双向环流,这种环流一般出现在枯水 位时的平直河湾。在中枯水位时这种河湾中的水流 一般来说中部流速快,两岸流速慢,形成微下凹的 水面,两岸表层水流向河中心汇聚,底层水为了补 充两岸流失的水量,向两岸流动,形成底部辐散型 的双向环流。 ②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这种环流一般出现在平直 河道的洪水期。在洪水期河床横剖面上河床中部的 水量往往比两岸的水增加的快些。这时的水面略呈 上凸形,表层水从河流中心流向两岸,而两岸水为 了补充河流中流失的水量,自底部流向中心,构造 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河流:在河谷中常年流动的水流。 河谷是由河流作用造成的长度远远超过宽度的 狭长形凹地。 河流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方式塑造 河流地貌
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四、河流的沉积作用
一、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水流 运动 特征
2)弯曲的河道中单向环流
在弯曲部分,由于水的流动呈弧形,那么 就会产生一个离心力,其方向指向凹岸。 水流在离心力作用下,主流线靠近凹岸, 这样就造成在弯曲边的水流横剖面上水面 存在比降,凹岸附近水面高,凸岸附近水 面低,比降的存在降造一个超压力,超压 力的方向指向凸岸。这个超压力正比于横 比降In
三、片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根据坡地侵蚀与堆积的变化,自上而下,一般将 坡地分为: (1)不明显冲刷带 (2)冲刷带 (3)淤积带 在坡面径流的作用 下,冲刷带和淤积 带将逐渐向上移动, 使坡积裙向上发展, 导致整个地区的地 势日趋和缓。
(1)不明显冲刷带
位于坡地上部,接近分水岭的地带; 地貌类型以浅凹地为代表;冲刷量顺坡随径流 的增大而逐步加大,使浅凹地在具有一定纵向 倾斜凹槽的下端逐渐变深,转化为深凹地。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悬浮 式
悬浮式搬运的主要是颗粒细小的砂和黏性土,悬浮于水中或 水面,顺流而下,如黄河中大量黄土颗粒就是悬浮式搬运。
1)物理搬运
跳跃 式
跳跃式搬运的物质一般为块石、卵石和粗砂,它们有时被急 流、涡流卷入水中向前搬运,有时则被缓流推着沿河底滚动。
滚动 式
滚动式搬运的主要是巨大的块石、砾石,它们只能在水流强 烈冲击下,沿河底缓慢向下游滚动。
在雨季或冰雪融化时,特别是在暴雨之后, 片流汇聚到沟谷中,常常形成汹涌的洪流。因水 量和流速大增,剥蚀力量增强,洪流以本身的水 体动力连同携带的泥砂和石块不断冲击沟底和沟 壁,使沟谷加深变宽的过程,称为冲刷作用。
洪流一旦冲出沟口,水流失去沟壁的约束 而散开,由于坡度和流速突然减小,搬运物迅速 沉积下来,形成洪积扇,如图6-2所示。在洪积 扇上进行工程建设时,要注意洪积扇的活动性。 正在活动的洪积扇,每当暴雨季节,仍将发生新 的洪积物沉积。
图6-3 侵蚀基准面示意图
2)侧蚀作用 当流速较小或河道弯曲时,流水冲刷两岸,则形成侧蚀。这种侵蚀能使河床逐渐加宽。河水 在运动过程中横向环流的作用,是促使河流产生侧蚀的因素。此外,如河水受支流或支沟排泄的 洪积物及其他重力堆积物的障碍顶托,致使主流流向发生改变,引起对岸产生局部冲刷,这也是 一种在特殊条件下产生的河流侧蚀现象。 在天然河道上能形成横向环流的地方很多,但在河湾部分最为显著,如图6-4(a)所示。当 运动的河水进入河湾后,由于受离心力的作用,表层流束以很大的流速冲向凹岸,产生强烈冲刷, 使凹岸岸壁不断坍塌后退,并将冲刷下来的碎屑物质由底层流束带向凸岸堆积下来,如图6-4(b) 所示。
片流比较均匀地冲洗破坏斜坡表层的过程称为 洗刷作用。由于片流水流分散、水量小、流动慢、 动能小,一般只能冲走细小的碎屑物质,但它作用 面积大,故对地表的剥蚀作用非常显著。洗刷作用 的强度与气候、地面坡度、岩性和植被有关。
普通地质——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第五章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第一节地面流水概述一、地面流水的来源和种类地面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是融雪水,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也可以泉水形式转为地面流水。
1、暂时性流水线状有槽流水2、常年性流水——河流二、地面流水的动能由于重力作用形成流水的重力势能,并不断转化为动能212E MV 动能的大小跟流水的流量(M )、流速(V )成正比,流量流速越大,流水的动能越大,对地面的改造速度就越大,流水的地质作用也就越强。
三、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现代地貌(高山峡古、广阔平原)主要是由流水地质作用形成的,地面流水是分布最广泛的地质外营力,是塑造大地面貌的雕塑家。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破坏——建造第二节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一、片流(坡流)的地质作用1.片流的洗刷作用片流(坡流、面流)——在降雨或融雪时,地表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其余的沿坡面向下运动。
这种暂时性的无固定流槽的地面薄层状、网状细流称为片流。
洗刷作用——片流对坡面产生剥皮式的破坏作用,使高处被削低。
2.片流的堆积作用与坡积物片流搬运的物体在坡麓堆积下来,形成坡积物。
坡积物的特点:①成分为岩屑、矿屑、沙砾或矿质黏土,与坡上基岩密切相关。
②碎属颗粒大小混杂,分选性差,层理不明显。
二、洪流的地质作用1.洪流的冲刷作用与冲沟(附照片)洪流——坡流逐渐集中汇成几段较大的线状水流,再向下会聚成快速奔腾的洪流。
洪流猛烈冲刷沟底、沟壁的岩石并使基遭受破坏,称为冲刷作用。
冲刷作用将坡面凹地冲刷成两壁陡峭的沟谷。
多次冲刷两侧形成许多小冲沟,共同构成了冲沟系统。
当冲沟下切到地下水面时,便形成了小溪。
2.洪流的堆积作用与洪积扇(附照片)洪积物的特点:①沟口附近堆积多,厚度大,颗粒粗大,越向外堆积越少越薄,颗粒细小,具明显的分带性②磨圆度差,分选性较差,可见斜性理和交错层理。
③堆积的地形是锥状时,称为洪积锥(冲击锥),呈扇形时称为洪积扇。
片流、面流、洪流的地质作用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第一节地面流水的分类和运动特点一、地面流水的来源和种类地面流水分为面流、洪流和河流三大类,面流和洪流是在降雨或降雨后的一段时间内才有的暂时性流水。
河流是常年流水。
面流是雨水、冰雪融水在地表斜坡形成的薄层片状细流,因此又叫片流。
斜坡表面是不平坦的,当面流增大到一定程度在就会自动在斜坡低洼处汇集成线状的较强的洪流。
洪流往往是间歇性的,在雨水集中的季节易形成洪流。
河流是大气降水、融雪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流水自身侵蚀形成的沟槽中流动,并进一步得到地下水的补给而成的。
河流具有相对固定的河道、并有经常性流水。
它的水源往往是多方面的,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甚至湖水都可以成为水源。
二、流水的动能地面流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从而不断将势能转变为动能,流水具有的动能称为流水的活力(a),流水的活力(a)与流水的流量(m)和流速(V)有关。
其中流量的大小主要受气候影响,区域的降雨量和蒸发量决定了该区地面流水的水量的大小;地面流水的流速则受流量和地形坡度的影响。
区域地质构造升降运动,可以改变地面的起伏坡度和海拔高程,从而影响地面流水的活力。
地面流水的活力必须克服其流动过程中水流内部的粘滞阻力和水流与地面、空气等之间的摩擦阻力的消耗;那么地面流水的活力与其负载(L)的关系可能存在以下三种情况:a>L:地面流水除克服负载以外,尚有余力对地面进行破坏,因此表现为侵蚀作用;a=L:地面流水与负载相平衔,流水无力破坏地面,也不因负载过大而发生堆积,因此表现为搬运作用;a<L:地面流水的负载超过其活力,为了保持其流动,流水不得不将多余的搬运物卸载,表现为沉积作用。
三、流水运动特点根据牵引流的运动状态,流体内部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可分为层流、紊流等水动力结构。
它们直接影响地面流水地质作用特征。
(一)层流水流流动时,水质点作流束状或层状运动,各质点的迹线不相交错的一种流动状态.。
工程地质课件第5章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河水对河岸的侵蚀
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的关系
空间上:河流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 河流的下游以侧蚀作用为主。
时间上:河流发育的早期以下蚀作用为主, 随着坡度减小,逐渐转为以侧蚀作用为主。
二、搬运作用
1、化学搬运: 溶运:即易溶岩石及矿物成分溶解于河水,以 离子 状态进行搬运。 2、机械搬运 1)悬运:即粘土、粉砂等较小颗粒,由于流 水的紊流 作用而呈悬浮状态进行搬。 2)托运(牵引搬运): (1)推运:上举力小于颗粒在水中的重力,颗 粒在水流冲力推动下,沿河床滚动滑动。 (2)跃运:上举力基本等于颗粒在水中的重 力,颗粒在水流冲力推动下,跳跃前进。
2、谷底沉积作用
谷底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被河水所覆盖的河 床,在河床上产生的沉积作用称河床沉积;另 一部分是平水位时谷底未被河水所淹没的平坦 地形称为河漫滩。
心滩地貌 边滩地貌
3、河口沉积作用
河口是河流最主要的沉积场所。当河流入 湖泊、海洋时受湖水或海水的顶托,流速迅速 减小,使河水搬运能力减弱甚至消失,大量机 械搬运物质在河口沉积下来。
另一方面由于湖水、海水中富含有电解 质,当河流中以胶体搬运的溶运物与湖水、 海水相混合后,海水中的电解质破坏了胶体 的稳定性,致使胶体凝聚,而沉积在河口。 在河流流入湖泊或海洋的地方,河流沉积 物常形成锥形的沉积地貌称为三角洲。
密西西比三角洲
4、冲积物
河流的沉积作用指河流搬运的一部分碎屑物 质,在河谷的适当部分由于流速降低而发生 的沉积。 河流沉积的物质称为冲积物。冲积物是在 流 动的水体中以机械方式沉积的碎屑物,具有 下列基本特征: 1、分选性较好; 2、磨圆度较好; 3、成层性较清楚; 4、发育二元结构; 5、具有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波痕、砂丘 交错层理。
水的地质作用
水的地质作用水的地质作用水的循环——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不间断的运动和相互转化的过程。
水循环按其循环范围分为:大循环——指整个地球范围内,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循环。
小循环——指地球局部范围内的循环。
一、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侵蚀作用——不断地使原有地面遭到破坏的作用。
搬运作用——地表流水带走地面上被破坏的破碎物质的作用。
沉积作用——当地表流水流速降低时,部分物质不能被继续搬运而沉积下来的作用。
二、暂时流水的地质作用(一)淋滤作用及残积层(Qel)淋滤作用——大气降水渗入地下时,将地表附近细小颗粒及易溶成分溶解带走,而将一些不易带走和不易溶解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原地的过程。
残积层——残留在原地的松散破碎物质。
结果:地表附近的岩石逐渐失去完整性和致密性。
残积层(Qel)的特征:1.位于地表以下,基岩风化带以上,从地表至地下,破碎程度逐渐减弱;2.残积层的物质成分与下伏基岩成份基本一致;3.残积层的厚度与地形、降水量、水中化学成分等多种因素有关;4.残积层具有较大的孔隙率,较高的含水量,但其力学性质较差。
(二)洗刷作用与坡积层(Qdl)洗刷作用——大气降水在汇集之前,沿山坡坡面形成漫流,将覆盖在坡面上的风化破碎物质洗刷到山坡坡脚处的过程。
坡积层——由洗刷作用在坡脚处形成的新的沉积层。
坡积层(Qdl)的特征:1.坡积物的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在坡脚处最厚,向山坡上部及远离山脚方向均逐渐变薄尖灭;2.坡积层多由碎石和粘性土组成,其成分与下伏基岩无关;3.搬运距离较短,坡积层层理不明显,碎石棱角清楚;4.坡积层松散、富水、力学性质差。
(三)冲刷作用与洪积层(Qpl)冲刷作用——地表流水汇集后,水量增大,携带的泥砂石块也渐多,侵蚀能力加强,使沟槽不断下切,同时沟槽也不断加宽的过程。
洪积层——洪流所携带的大量泥砂、石块被搬运到一定距离后沉积下来,形成洪积层。
冲沟——洪流的冲刷作用形成的沟谷地貌。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PPT课件
有些内陆河流,河口通向湖泊,因此湖面可以说是 地方暂时性的侵蚀基准面。
28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5)河流的平衡剖面
河流纵剖面:河流的源头至河口,沿中线所作的 剖面。
河流平衡剖面由于下蚀作用的结果使河床高度降低, 坡度变缓,河床趋于平滑,水动能减少。当流水即不 发生侵蚀,也不发生较大的沉积作用,这时纵剖面河 底成为光滑平缓的曲线,此剖面为河流平衡剖面。由 于人为及自然的作用总是打破平衡形成的条件,因此, 平衡剖面只是一个暂时的理想剖面。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 自由河曲
长 江 自 由 河 曲
43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 牛轭湖
随着河道弯曲的演化,河曲带逐渐加宽,河道长度逐渐增大, 河床坡度减小,流速减低。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因河道弯曲率逐渐 增加,河弯颈部渐细,最终在洪水期河水可能冲破河弯颈取直道前 进,造成河流的天然截弯取直。正是这种取直现象使河曲带不可能 无限加宽。河道截弯取直以后原来的河弯被废弃,并堵塞成湖,称 为牛轭湖。我国长江中下游自宜昌以下就发育有良好的牛轭湖。
河谷:河流侵蚀出的槽形凹地
谷底:河谷底部较平坦的部分
河床:河流平水期河水占据的河槽
漫滩:洪水期被洪水淹没的河床侧旁侧的谷底部分
谷坡:谷底至分水岭的斜坡
阶地:谷坡上的阶梯状平台
15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三)河水的运动形式 —层流与紊流
层流:水质点运动轨迹(线)平行的匀速运动,上下层水 质点之间保持着恒定的流动方向,相互不发生干扰。
6
第三节 洪流的地质作用
二、洪流的地质作用
1、洪流的剥蚀作用
陆地流水的地质作用
河流的下蚀作用
the Grand Canyon
下蚀作用
the Grand Canyon
/wikipedia/en/4/4f/AC14_4x5.jpg
流水活力与负载的关系
a=1/2mv2
a>l,流水克服阻力之后还有剩余动能侵蚀地表; a> ,流水克服阻力之后还有剩余动能侵蚀地表; a=l,流水以搬运作用为主,侵蚀与沉积处于平衡; a= ,流水以搬运作用为主,侵蚀与沉积处于平衡; a<l,以沉积作用为主。 a< ,以沉积作用为主。
Image from /photos/2007-06/05/ff80808112e8de460112fc21b96e3e16.shtml /cgxl/html/images/1212007247.jpg
中国主要水系
Heilong -Armur Tarim
Yellow River
YalumzangboBramaptra
Yangtze
Perl River
河 源
上游
中游
下游
滩 和 瀑 布 烈 、 纵 断 面 呈 阶 梯 状 并 多 急 强 蚀
侵 河 谷 窄 、 比 降 和 流 速 大
比 较 稳 定 切 力 已 开 始 减 小 , 河 下 水
Colorado River in the Grand Canyon
组成河床的岩石软硬不均,河流下蚀作用的速度也有差异,和地壳 组成河床的岩石软硬不均,河流下蚀作用的速度也有差异, 差异性升降,造成谷底在纵向上常呈阶梯状。 差异性升降,造成谷底在纵向上常呈阶梯状。一般由坚硬岩石组成 的谷底因抗侵蚀能力较强,常突起形成陡坎。 的谷底因抗侵蚀能力较强,常突起形成陡坎。由于陡坎的存在使河 水呈现明显的跌水现象,称为瀑布。 水呈现明显的跌水现象,称为瀑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洪流的地质作用
洪流的搬运作用:洪流以自身的动力将堆积物及侵蚀产物搬离原地的 作用。其特点为:以机械搬运作用为主、大小混杂,但略具层理。
洪积扇:当洪水出沟口后,因地形开阔,水流分散,流速迅速下降,
洪流的活力急剧降低,所挟带的碎屑物迅速堆积下来组成扇状的沉积 地形,称为洪积扇 。其沉积物称为洪积物。
(冰期),致使河床抬高或侵蚀基准面降低,下蚀复苏;二是气候变化, 如由干燥转为潮湿,结果水流量增加,河流得以重新进行下蚀。
河流阶地的类型
2、河流阶地的类型 根据河流阶地的物质组成和地形特征的不同,可将阶地分为堆
积阶地、基座阶地、侵蚀阶地三种类型。
●堆积阶地:阶坡与阶面都是冲积物 ●基座阶地:阶坡是基岩,阶面为冲积物
的顶托作用,使河流的下蚀作用停止,此时的湖水或海水的水面是河流
下蚀作用的极限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河流的侧蚀作用
2、河流的侧蚀作用
河流通过自身的动力及裹挟的砂石对河床两岸或谷坡的破坏作用。
侧蚀作用主要由于弯曲的河道处形成的单向环流不断对凹岸侵蚀, 使其后退。同时将侵蚀下来的碎屑物质搬运至凸岸堆积,使凸岸不断延
第三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一、河流概述
河流是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
然水道的通称。河流沿途接纳很多支流,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
统,这就是水系。多数河流以海洋为最后归宿,另一些河流注入内
陆湖泊或沼泽,或消失于荒漠中,于是分别形成外流河和内陆河。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过程 中,不断地对谷底和谷坡进行冲蚀 破坏,这个过程称侵蚀作用。 河流长期侵蚀形成的一个线状延 伸的凹地,称为河谷。河谷由下列 要素构成。 谷底:河谷底部较平坦的地方。 包括河床:河谷底部常被水流占据 的部分;河漫滩:河水泛滥时才会 被淹没的谷底部分。 谷坡:河漫滩两侧向上延伸到顶 部的斜坡部分。 谷岸(河岸、谷缘):与谷坡相 连的顶部两岸部分。
四、河流的沉积作用
因河流流速降低,造成搬运物发生沉积的过程称为河流的沉积作用。
因河流中的化学溶解物很难达到饱和,故河流的沉积作用仍以机械沉积 为主。 1、冲积物的特征 河流携带的机械碎屑物质随着流速逐渐降低,沉积下来的碎屑物质
称为冲积物。
冲积物具有以下特点:良好的分选性、较高的磨圆度、清晰的层理。
在河床中心的堆积体称为心滩。③随着心滩淤高增大,并逐渐使滩面
高出水平位,则形成江心洲。
沉积的主要类型
河漫滩沉积:河漫滩是指河床两侧的低洼地带。洪水期,河水漫过 河床,进入两侧的低洼地带,因地形开阔流速相对减小,从而造成细 粒物质的沉积称为河漫滩沉积。沉积物主要为粉砂、泥质等。
由于河流沉积物下部为粗粒的滞留、边滩沉积,上部为细粒的漫滩
河流的下蚀作用
因组成河床的岩石性质不同,软弱岩层下蚀程度较大,坚硬岩层下蚀 程度较小,从而形成跌水—瀑布。河谷、瀑布具有向上游迁移,并逐渐 消失的规律,称为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同一分水岭两侧的河流,因向源侵蚀延长以至相遇,下蚀作用强的将 下蚀作用弱的河流河水夺走,这种现象称之为河流的的袭夺现象。 侵蚀基准面的概念:河流入湖或海时,相对静止的湖水或海水对河水
二、洪流的地质作用
洪积物特征:洪积物属快速堆积物,故大小混杂,分选性较差,但 因搬运过程中颗粒间互相碰撞和磨擦,使其有一定的磨圆度。 洪积物的分带特点:
1、在沟口扇顶部位,沉积物厚度大,颗粒粗,通常由砾和
沙组成。 2、在扇边缘处,沉积物厚度小,颗粒细,多由泥、沙组成。
3、从扇顶到扇边缘,粒径呈现出由大到小带状分布的特点。
● 环流:水质点的运动轨迹绕总体运动方向轴线作环状运动。
分为:单向环流与双向环流。
B 环流
A
A C D C D
B
主流线 顶流
底流
第二节 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
一、波流的地质作用
坡流与洪流因无稳定的水源补给,而成为暂时性地 面流水。 坡流:沿斜坡无固定水道的面状流水,水层薄、流
速慢、网状分布,表现为洗刷作用。分布在坡麓地带
沉积,形成了明显二元结构。
沉积的主要类型
三角洲:河流入湖或入海的地区称为河口区。河流入湖或入海时,因
湖水或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迅速降低,造成搬运物大量沉积,因 平面上呈三角形,故称其为三角洲。
根据沉积物特点与成因,三角洲由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三部分组
成。
三角洲沉积层理的发育过程
顶积层
前积层
底积层
一、河流阶地
1、概述 河流由以旁蚀和沉积为主转为以下蚀为主的地质作用,使原先河谷的 谷底由于河流下切侵蚀而相对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 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简称阶地。 阶地由阶地面和阶地坡组成。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阶地的所处位置 越高。说明形成的年代越老。
河流阶地
阶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构造运动使陆地上升或海平面下降
伸侧蚀作用。
随着河流的侧蚀作用的不断进行,河床越来越弯曲,形成连续弯曲 的河床,此时称之为河曲。河曲进一步发展成为极度弯曲的河床称为蛇
曲。
河流的侧蚀作用
河床在河谷中来回迁移,使谷底宽而平坦成为箱状。蛇曲相邻的 两凹岸不断靠近,最终贯通,这种现象称之为“截弯曲直现象”,
而废弃的河道因形似牛轭 ,故称其为牛轭湖。
域大构造。
流水可以分为层流、紊流、环流三种基本流态。
●层流:水质点的运动轨迹与总体运动方向平行,通常发育于流
速缓慢、河床● 紊流:水质点的运动方向与运动速度随时改变的水流。紊流是河
水水质点的主要运动形式。随着流速的增大,层流将转变为紊流另外河 床底的障碍物也可产生紊流(旋涡)等。
紊流
环流
波流(片流)——面状无槽流水
暂时性流水 洪流 线状有槽流水 常年性流水——河流
二、地面流水的动能及运动方式
1、地面流水的动能
地面流水的动能可用下式表达: E=1/2Qv2 式中E为动能,Q为流量,V为流速。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地面流水的动能的大小与流量、流速的平方
呈正比。
地面流水的运动方式—层流
二、地质构造对河流发育的影响
2、水系格局 水体的展布是地质构造最灵敏的反映。常形成特有的水系格局。常 见的主要类型有:①菱形格状水系。②矩形格状水系。③角状水系。 ④放射状、环状和向心状水系。⑤多条河流水系同步弯曲,是活动断 层水平位移的标志。 3、区域构造控制大区域内河流的展布格局 大河流的流向都受区域地势控制,而区域地势地貌本身又受控于区
河流地质作用的基本特点
河流总是将高处的风化与侵蚀产物通过搬运作用沉积到地形较低处, 即削高填低作用。同一条河流不同的流域,因地形等的差异造成河流 地质作用的不同。河流的上流区以强烈的下蚀作用为主,中游区以侧
蚀作用和搬运作用为主,而下游区则以沉积作用为主等。
第四节 构造运动对河流的影响
河流的形成与演变一方面受流水自身的运动规律约束,另一方面受地 质构造控制,特别是新构造运动对河流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并形成特 有的河流格局和地貌。
第五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主要内容
1、地面流水概述 2、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 3、河流的地质作用 4、构造运动对河流的影响
第一节 地面流水概述
一、地面流水的来源和种类
地面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雨、雪、冰雹),其次是冰川融水
和地下水以及外泄的湖水等。
根据流水在地面流动的特点,将其分为波流、洪流和河流三种类型。 可归纳为:
坡积物,构成一种披盖在山麓斜坡裙状地形,称为坡 积裙。
波积物通常为砂粒或砂质粘土,颗粒大小混杂,分
选性不好。其成分与斜坡上的基岩密切相关。
二、洪流的地质作用
洪流:由片流汇聚而成,沿河谷流动,流速快、流量
大、有固定水道,猛烈冲刷沟谷中的岩石,表现为强烈
的冲刷作用。冲刷物在山口区堆积下来,称为洪积物。 在地表形成洪积锥或洪积扇。 洪流的侵蚀作用:洪流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泥沙、 石块对沟谷的冲蚀和磨蚀作用。
河谷形态要素示意图
河流的下蚀作用
河流对河谷的侵蚀,按其侵蚀作用的方向可分为下蚀作用、侧蚀 作用。 1、河流的下蚀作用:河流对河床底部岩石的侵蚀,使河床降低,河谷 加深的作用。
影响河流下蚀作用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河水的流速、含砂量以及组
成河床的岩石性质等。通常河流的上游区或山区河流,纵坡降比较大, 流速快,下蚀作用强烈,河谷常呈“V字型”。
沉积的主要类型
2、沉积的主要类型
河流沉积物的特点,随着河流不同位置而不同,并反映出不同的
流水地貌形态,其主要的沉积类型如下:
河床沉积:河床底部推移物因流速的降低而发生的沉积。沉积物 主要以砾石、粗砂为主,磨圆好,分选中等。 边滩、心滩与江心洲:① 在弯曲型河床内,水流呈单向环流状, 将凹岸掏蚀的物质带到下游凸岸堆积,形成的小型沉积体,称为边滩。 ② 在分叉型河床内,河道宽窄不一,流水从束窄段流入展宽段时, 流速减小,致使粗颗粒及泥沙淤积下来,主流线向两侧移动,而形成
曲流截弯取直后形成牛轭湖
三、河流的搬用作用
河流将其侵蚀产物从一地搬运到另一地的过程,称为河流的搬运 作用。
1、河流的搬运方式
河流搬运物质的方式有拖运、悬运、溶运三种。 搬运物中,较大的颗粒常相互发生碰撞,而使棱角状颗粒趋于圆 化的现象,称为磨圆作用。 2、影响因素 搬运物的运动方式主要受到流速、搬运物颗粒的大小、密度、 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流域的流速不同,因而同一运动方式的颗粒 粒度也不同。
●侵蚀阶地:阶坡和阶面都是基岩
Ⅲ
Ⅱ
Ⅰ
二、地质构造对河流发育的影响
地壳(岩石圈)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形
成各种地质构造,并对河流形成、发展演化起控制作用。其中断裂构
造常构成一个地区的水系格架。主要表现如下: 1、河谷的位置及流向 河谷的位置及流向常受构造控制,如构造破碎带抗流水侵蚀能力弱, 易快速发育成河谷,并呈直线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