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题库
高考历史题库-1208第六章(单选题)
![高考历史题库-1208第六章(单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a9be3f5b6f1aff00bfd51e29.png)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项选择题1.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国家。
A.君主立宪B.殖民地C.军国主义D.霸权主义2.19世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60年代3. 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国家。
A.昭和执政B.天照变法C.明治维新D.幕府改革4.19世纪60年后,日本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
A.侵略中国B.侵略朝鲜C.侵略琉球D.侵略马六甲5.日本1874年租借美国军舰进犯中国台湾遭挫,但侵占了()。
A.马六甲王国B.琉球王国C.朝鲜国D.斐济王国6.日本1894年进兵(),挑起甲午战争。
A.琉球王国B.斐济王国C.朝鲜国D.马六甲王国7.日本1894年进兵朝鲜,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了中国()。
A.旅大B.青岛C.台湾D.山东8.1904年日本发动()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
A.日德战争B.日美战争C.中日战争D.日俄战争9.1915年日本在中国领土上对德国宣战,占领中国()。
A.青岛B.大连C.济南D.山东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成为()国家,对外疯狂扩张。
A.殖民主义B.法西斯军国主义C.霸权主义D.军事独裁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成为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成为亚洲()。
A.殖民新霸主B.战争策源地C.英美抗衡国D.领土扩张国12.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宣示八条《对华政策纲要》,日本对华侵略扩张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A.御前会议B.东方会议C.内阁会议D.昭和策对13.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方会议”宣示八条(),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A.《田中奏折》B.《对华政策纲要》C.《东方对策》D.《大陆政策纲要》14.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方会议”上宣示八条《对华政策纲要》,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试题库
![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2625cbd6ccbff121dc368370.png)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试题库一、单选(15小题,2分/小题)1、[三基类]“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管理学家的观点?( C )P126A、泰罗B、法约尔C、西蒙D、韦伯2、[三基类]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这是根据计划的( A )进行分类的。
P129 A. 时间长短 B. 职能空间C. 综合性程度D. 程序化程度3、[三基类]将计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这是根据计划的( B )进行分类的。
P129A。
时间长短 B. 职能空间C. 综合性程度D。
程序化程度4、[三基类]将计划分为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这是根据计划的( C )进行分类的。
P129 A. 时间长短B。
职能空间C. 综合性程度D. 程序化程度5、[三基类]将计划分为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这是根据计划的( B )进行分类的。
P129 A. 时间长短 B. 明确性C. 综合性程度D。
程序化程度6、[三基类]将计划分为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这是根据计划的( D )进行分类的。
P129A. 时间长短B. 职能空间C. 综合性程度D. 程序化程度7、[三基类]在按职能分离的计划中,( A )计划是组织的主要计划。
P129A. 业务计划B. 财务计划C. 人事计划D. 长期计划8、[三基类]具有长期性和整体性特点的计划是( A )。
P130A。
战略性计划B。
具体性计划C. 战术性计划D。
短期计划9、[三基类]如果按照计划的明确性标准分类,“销售部经理打算使企业销售额在未来6个月中增长15%”,这种计划是( B )。
P130A. 战略性计划B. 具体性计划C. 战术性计划D。
指导性计划10、[三基类]将计划按表现形式划分为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和预算的管理学家是( D )。
P131A。
泰勒 B. 西蒙C. 波特D. 孔茨11、[三基类]对于计划的表现形式,以下几种形式的计划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排列的是( B ).P132A. 使命、目标、战略、预算、程序B。
《质量管理学》题库 (第六章)
![《质量管理学》题库 (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b4f9ff2d4b73f242336c5f8f.png)
《质量管理学》题库(第六章)第六章质量检验与抽样检验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 对实体的质量特性进行检验,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质量特性的复合性活动称为()。
A 质量控制B 质量审核C 质量检验D 质量评审答案:C 较易2. 按照加工过程的阶段划分,质量检验可划分为()。
A 全数检验:B 进货检验、工序检验和完工检验C 抽样检验D 计数检验和计量检验答案:B 较难3. 通过测量和记录质量特性的数值,并根据数值和标准对比,判断其是否合格的检验是()。
A 过程检验B 阶段检验C 计数检验D 计量检验答案:D 较难4. 抽样检验具有节约检验工作量和检验费用,缩短检验周期,减少检验人员和设备的优点。
但其不足表现在()。
A 选取样本困难B 选取抽样方法困难C 具有一定错判的风险D 检验过程要求严格答案:C 较难5. 全数检验具有结果可靠,能够提供完整的质量数据的优点。
但其()是这种检验方法的缺点。
A 存在漏检和错检的可能B 检验技术要求高C 检验环境要求高D 检验时间要求高答案:A 较难6. 在对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进行选择时,一个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 检验环境B 检验技术C 检验成本D 检验难易答案:C 较难7. 抽样方案中预先规定判定批产品不合格的样本中最小不合格数称为()。
A最小样本容量B基准检验标准C合格判定基准D不合格判定数答案:D较易8.在抽样检验中,消费者所承担的不合格批被判定为合格批的风险称为()。
A 消费者风险B 检验性风险C 误差性风险D 随机抽检风险答案:A 较易9. 计数型抽样方案的优点表现为()。
A 可获取完整的产品信息B 检验误差较小C 所需样本量相对较小D 测量简单答案:D 较难10. 在最简单的计数型抽检方案中通常需要确定两个参数,一个是抽取的样本量,另一个是()。
A 生产者风险系数B 消费者风险系数C 合格判定数D 不合格判定数答案:C 较易11. 对给定的抽样方案,表示批接受概率与不合格率的函数关系曲线称为()。
第六章学习迁移试题库
![第六章学习迁移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f18de261bceb19e8b9f6ba46.png)
第六章学习迁移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教学学习中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审题技能的应用,这是一种()。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水平迁移2、根据迁移方向的不同进行划分,迁移分为()oA正迁移和负迁移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般迁移与具体迁移3、乘法口诀的掌握可以广泛迁移于各种情境之中,这是一种()o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 具体迁移4、学会写“木、石、口”,有助于写“森、磊、品”,这是一种()o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具体迁移5、地方方言影响学习普通话,这是一种()o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具体迁移6、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而知新”属于()o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7、关系转换理论是由()提出的动机理论。
A格式塔心理学家B桑代克C布鲁纳D奥苏贝尔8、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这种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9、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的是()oA垂直迁移B水平迁移C一般迁移D 具体迁移10、美国心理学家嘉德提岀的学习迁移理论称为()oA认知结构说B关系转换说C经验类化说D相同要素说11、当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属于()oA 一般迁移B特殊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12、心理学家陆钦提岀的“量杯”实验证明了()oA迁移现象B学习现象C一般迁移现象D负迁移现象13、桑代克和武德沃斯提岀的迁移理论是()oA经验泛化说B认知结构说C相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说14、格式塔派日认为迁移的决定因素是()。
A相同要素B心灵的官能C认知结构D顿悟15、形式训练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oA桑代克B贾德C沃尔夫D奥苏贝尔16、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和负迁移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D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17、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oA认知结构和态度B智力与学习环境C 年龄与学习材料D学习目标和态度18、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态度为()oA迁移B固着C定式D原型影响19、由具有较高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生的迁移称为()。
第六章 事故预警机制题库
![第六章 事故预警机制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43797c906bec0975f465e244.png)
第六章事故预警机制题库一、单选题1.预警是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
A.隐患B.事故C.危险D.危险源2.机制是指有机体或其他自然和人造系统内各要素的构建、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条件,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产生的()作用。
A.单向B.双向C.相反D.相同3.事故预警的目标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
A.危险程度B.危害程度C.风险程度D.伤害程度4.()不属于预警系统事故现象的研究对象。
A.成因B.特征C.发展D.本质5.监测系统是预警系统的硬件部分,其功能是(),预控对策系统是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
A.对信息的存储、处理、识别B.完成指标的选取、预警准则和阈值的确定C.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D.根据预警准则、选择预警评价方法,给出评价结果,根据危险级别状态,进行报警6.预警分析系统中的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完成对事故的()。
A.处理功能B.控制功能C.管理功能D.预警功能7.预警信息系统中的中央信息处理系统的作用是()。
A.进行信息搜集、统计与传输B.对缺乏的信息进行判断,并进行事故征兆的推断C.储存和处理从信息网传入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甄别和简化D.对收集到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分类8.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不包括()。
A.行为因素B.生理因素C.心理因素D.技术因素9.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包括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下列()不属于外部环境。
A.自然灾害B.文化C.社会风气D.技术环境10.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不包括()指标。
选择该类指标时,应根据具体行业确定。
A.作业标准B.安全装置C.保护用品D.危险物质11.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分别代表安全、一般、严重和特别严重四种级别(Ⅳ、Ⅲ、Ⅱ、I级)。
06.生理学题库(第六章-消化系统)doc
![06.生理学题库(第六章-消化系统)doc](https://img.taocdn.com/s3/m/4ecb52707fd5360cba1adb69.png)
第六章消化系统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基本电节律2.胃肠激素3.胃粘液屏障4.胃容受性舒张5.胃排空6.胆盐肠肝循环7.小肠分节运动二、填空1.胃排空的动力是________,食物进人十二指肠后通过肠胃反射使胃的排空_______。
2.大肠内细菌能利用某些物质合成维生素________和维生素________。
3.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是________,小肠特有运动形式是________。
4.十二指肠方面抑制胃排空的负反馈作用有_______和_______。
5.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为________,胃蛋白酶最适pH为________,当其pH为_______时,酶完全失活。
6.促胰液素可使胰腺分泌大量的_______和_________。
7.激活胃蛋白酶原的物质是_______,胰蛋白酶原可被_______和________激活。
8.内因子是胃腺_______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其作用是促进________在回肠内吸收。
9.胃特有一的运动形式是______,它可使胃更好地完成食物_______的功能,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_______.10.混合食物的胃排空时间约为_____小时。
11.胃液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2.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它促进小肠内________的消化和吸收。
三、单选题1.引起胆囊收缩的主要体液因家是A.胃泌素B.促胰液素C.胆囊收缩素D.胆盐E.盐酸2.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A.胆盐B.胆色素C.胆固醉D.脂肪酸3.排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A.脊髓腰骶段B.脊髓胸段C.延髓D.脑桥4.具有消化三大营养成分的消化液是:A.唾液B.胃液C.胰液D.胆汁E.小肠液5.三类食物由胃排空的速度是:A.糖>蛋白质>脂肪B.糖>脂肪>蛋白质C.脂肪>糖>蛋白质D.脂肪>蛋白>糖E.蛋白质<糖<脂肪6.胆汁的主要作用是.A.激活胰蛋白酶元B.促进淀粉水解C.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D.中和胃酸、E.杀菌7.与脂肪消化、吸收都有关的消化液为A.唾液B.胰液C.胆汁D.胃液E小肠液8.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口腔B.胃C.小肠D.回肠E.结肠9.正常时胃蠕动的起始部位在A.贲门部B.胃底部C.胃体中部D.幽门部10.特殊动力效应最高的食物是A.糖B.脂肪C.蛋白质D.混合食物11.激活糜蛋白酶原的物质是A.酸B.胰蛋白酶C.组织液D.肠致活酶E.糜蛋白酶12.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A.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却比较少B.少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也比较少C.少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但是酶的含量很丰富D.大量的水分,而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却比较少E.大量的碳酸氢盐,水分和酶的含量也丰富13.胃肠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要依赖于A.交感神经的支配B.副交感神经节支配C.壁内神经丛的作用D.平滑肌本身的特性E.食物消化产物的刺激作用14.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管的运动功能是在下列哪一水平整合的A.壁内神经从B.中枢神经系统C.粘膜下神经丛以及中枢神经系统D.肠肌神经丛以及中枢神经系统E.壁内神经丛以及中枢神经系统15.以下各因素中,不能引起胃泌素分泌的是A.刺激迷走神经B.扩张刺激幽门部粘膜C.肉汤灌注幽门部粘膜D.盐酸灌注幽门部粘膜E.食物刺激小肠上段粘膜16.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A. Cl-B. Na-,C. K+D. HClE.内因子17.胃遥动的之多点伎子A.胃大弯中部B.胃大弯上部C.胃底部D.胃幽门部E.胃小弯18.关于食管一胃括约肌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该部位平滑肌增厚B.其内压力比胃内高0. 67-1. 33kPa(5-l0mmHg)C.食物经过食管时可反射性舒张D.胃泌素可刺激其收缩E.防止胃内容物逆流人食管19.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A.胃肠运动抑制B.胆囊收缩C.奥狄括约肌舒张D.各种消化液分泌20.对唾液淀粉酶的消化活动最适宜的PH值是:( )A. 2.0-3.0B. 4.0-5.0C. 6.0-7.0D. 8.0-9.0E. 12.0-13.021.胃肠内容物通过消化道时,停留最长时间的部位是A.胃B.空肠C.回肠D.结肠E.直肠22.胃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实现的A.交感神经兴奋B.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酞胆碱C.迷走神经末梢释放某种肤类物质D.壁内神经丛兴奋E.迷走神经引起胃粘膜释放前列腺素23.关于胆汁的生理作用,下列错误的是A.胆盐可乳化脂肪B.胆盐可促进脂肪的吸收G.胆汁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D.肝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麦E.胆囊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25.胃肠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多起源于A.环行肌层B.斜行肌层C.纵行肌层D.粘膜层E.浆膜层26.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A.壁细胞分泌盐酸B.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D.幽门腺分泌粘液E.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27.对胰酶分泌促进作用最强的是A.生长抑素B.胃泌素C.胆囊收缩素D.促胰液素E.胰岛素28.胃蠕动的频率为每分钟A. 1次B. 2次C. 3次D. 4次E. 5次29.关于胃酸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A.激活胃蛋白酶原B.使蛋白质变性C.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D.促进胰液分泌E.促进钙和铁的吸收30.胆盐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十二指肠B.空肠C.回肠D.空肠和回肠E.大肠31.下列不属于胃肠激素的是A.促胃液素B.促胰液素C.抑胃肤D.乙酞胆碱E.胆囊收缩素32.引起胆囊收缩的最重要体液因素是A.胆盐B.促胃液素C.内因子D.胆囊收缩素E.促胰液素33.促胰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胰腺分泌大量水分和HCO3B.胰腺分泌大量消化酶C.胃液分泌增加D.胃蠕动增加E.肝胆汁分泌减少34.大肠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主要是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E.维生素E四、多选题1.对于胃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pH为0.9-1.5B.每日分泌量为1.5-2.5LC.胃液的酸度主要取决于游离酸D.胃蛋白酶可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E.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2.关于胃排空,正确的是A.指食物由胃排人十二指肠的过程B.食物人胃后5分钟即开始排空C.混合食物排空时间2-3小时D.流体和固体食物排空时间相同E.胃排空是间断的3.对于促胃液素,正确的是A.促进胃酸分泌B.促进胃蛋白酶分泌C.促进胃蠕动D.蛋白质分解产物刺激其分泌E.胃酸对促胃液素分泌有抑制作用五、问答题1.试述胃液的各成分的分泌及胃酸的作用。
中医学题库第六章辨证考点题库(临一)
![中医学题库第六章辨证考点题库(临一)](https://img.taocdn.com/s3/m/d2a1dc97d5bbfd0a795673be.png)
第六章辨证考点1、表证的特点、证候,里证的证候,表证和里证的区别。
2、形成寒证的原因,寒证和热症的区别。
3、虚证的含义。
虚证的成因。
阳虚证的主要证候。
4、阴阳两纲和其他三对纲领的关系。
5、实证与虚证的区别。
6、掌握寒热真假。
7、八纲的内容。
8、脏腑辨证的含义。
9、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的临床表现。
10、心脉痹阻证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
11肺气虚的临床表现。
12、肾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
13、掌握脾气虚证在脾虚众证候中的基础地位。
14、食滞胃脘证、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15、肝病证候中最常见的特征性症状。
16、肝阳上亢的病性,肝阳化风证候特点。
17、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
18、心脾两虚证候特点。
19、肝胃不和证候特点。
20、脾气下陷证候特点。
21、掌握心与小肠在脏腑辨证中的表里关系。
22、阳虚证所涉及的有关脏腑。
试题第一节八纲辨证一、单选题1.表证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项:(C)A感受外邪所致B起病一般较急C必发展成里证D病较轻病程短E恶寒发热并见2.下列哪项不属表证的症状:(D)A恶寒发热B鼻塞喷嚏C脉浮苔薄D咳嗽咳痰E头身疼痛3.表证最常见于:(E)A内伤杂病B上焦病证C皮肤疮疡类病D太阳病证E外感病初期4.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D)A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E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5.对里证的认识,不正确的是:(B)A多见于内伤杂病之中B外感病一定无里证C外邪可“直中”脏腑D情志为病多属里证E饮食劳伤则多为里证6.形成寒证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B)A阳气亏虚B阴液不足C阴寒内盛D阴邪致病E阴气偏盛7.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B)A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冷B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和不渴C寒证大便泻泄,热证大便秘结D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E寒证脉迟或紧,热证脉数或洪8.下述哪项是寒证与热证最主要的鉴别点:(C)A寒证肢冷,热证肢热B寒证口和,热证口渴C寒证苔白,热证苔黄D寒证面白,热证面赤E寒证脉迟,热证脉数9.虚证的主要含义是:(B)A营血亏虚B正气亏虚C阳气亏虚D阴液亏虚E经络亏虚10.“虚”的含义最宜是:(C)A虚邪中人B邪气不盛C正气亏虚D阴液亏虚E气血亏虚11.下列哪项不是导致虚证的常见原因:(B)A先天禀赋不足B情志失于调摄C房事劳倦太过D病中耗损过多E后天生化不足12.下述哪种情况少见虚证:(C)A病程长久B体质素弱C饮食所伤D耗损过多E病势较缓13.下述哪项最应归属于阳证:(D)A表实寒证B里虚寒证C肾阴虚证D表实热证E里实热证14.阳证一般不出现下列哪项:(B)A心烦水宁B畏冷肢凉C尿黄便闭D脉数有力E发热口苦15.八纲各证候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B)A互相联系的B彼此孤立的C有中间状态D可以变化的E有错杂兼夹16.下列哪项不是实证与虚证的区别点:(D)A病程新与久B体质的弱壮C脉象有力与无力D食欲的好差E疼痛喜按与拒按17.下述哪项不属真寒假热证:(D)A身热面红B口渴喜热饮C四肢厥冷D脉大有力E小便清长18.证候真假的所谓“真”,最主要是指:(D)A病人真实的临床表现B临床上常见的证候C与病理本质相符的症D本病或者久病之症E病人的病情完全真实19.证候真假的所谓“假”,最主要是指:(E)A病人提供的病情有假B为临床不常见的证候C症状属于疾病的现象D新病或标病的证候E与病理本质不符的症20.内真热外假寒的说法,错误的是:(B)A热极肢厥证B寒极似热证C阳盛格阴证D真热假寒证E热深厥深证21.真热假寒证最常见而典型的“假寒”表现是:(B)A脉象沉迟B四肢厥冷C神智不清D面色发青E身感恶寒22.下列哪项不属里证的范畴:(A)A发热恶寒B脉沉C病程长D大便不通E尿黄23.下列哪项不是导致虚证的常见原因:(D)A先天禀赋不足B病中耗损过多C房事劳倦太过D情志失于调摄E后天生化不足24.诊断阳虚证的最主要症状是:(E)A面色淡白B口淡不渴C大便稀溏D无汗或少汗E常畏寒喜暖二、多选题1.下列哪些不属八纲:(BC)A阴阳B标本C邪正D寒热E表里2.表证的典型证候有:(ABCE)A恶寒发热B脉象多浮C鼻塞喷嚏D恶心呕吐E头身疼痛3.里证形成的原因有:(BCDE)A六淫外袭B情志内伤C外邪“直中”D表证传里E饮食所伤4.对于虚证的下述认识,正确的是:(ACE)A正气亏虚B正不胜邪C邪气不明显D阴阳失调E正气亡脱5.形成阳虚证的常见原因有:(ABCE)A病久而耗伤阳气B气虚进一步发展C过服苦寒清凉药D气血瘀滞而不畅E年高而命火不足三、判断题1.证候真假的“假”是指与病理本质不符的症。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15版试题库及答案)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15版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7d79e265ce05087632135c.png)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一.单项选择题1.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概括性、普遍性、严谨性特征的行为规范是()A.宗教规范B.道德规范C.法律规范D.政党行为规范2.法律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法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3.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制"与"法治"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A.“法治”通常是指有关的法律和制度的条文规定,也就是“纸面上的法”B.“依法办事是进一步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这句话中的“法制”是指包括立法,司法等在内的动态意义上的概念C.“法治”与“人治”相对,重要是指依靠不受人的感情支配的法律治理D.“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4.关于法律和国家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国家需要法律B.法律先于国家而产生D.法律的产生与国家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C.法律不一定从属于国家5.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其中,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6.诉讼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并按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
这体现了诉讼证据的()A.客观性B.合法性C.关联性D.合理性7.任何公民只要是违反了法律,都必须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说明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基本要求中()A.有法可依的含义C.执法必严的含义B.有法必依的含义D.违法必究的含义8.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一致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B.二者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二者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D.二者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体意志和利益的体现9.法律的一般含义是()。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B.法律是被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D.法律由社会精神生活条件决定10."法律主要是()意志的表现。
心理学题库第6章
![心理学题库第6章](https://img.taocdn.com/s3/m/4fbf2eb11a37f111f1855bde.png)
第六章学习动机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1、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
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2、任务开始之前设定奖赏的方法最好用于以下那种情境( B)。
A、创造性任务B、常规性任务C、偶发性任务D、艺术性任务3、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C )。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高级学习动机4、有关学生动机的培养,说法正确的是( C )A、为学生选择的榜样越优秀越好B、给学生的建议不应太具体,越抽象越好C、可以帮助学生把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迁移到另一学科上D、告诉学生失败都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5、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C)。
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6、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D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7、下列能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描述是( A)。
A.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制定了学习计划B.老师告诉学生必须按计划学习C.学生为超越同桌的成绩而发愤图强D.学生认为自己这次考试失误是因为能力欠缺8、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C )。
A.认识动机 B.赞许动机C.成就动机 D.交往动机9、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B)。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10、惩罚的消极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 )。
A.有时,惩罚“奖励”了学生B.惩罚可以完全杜绝不良行为C.惩罚的根本目的在于瓦解学生的不良行为D.惩罚相对于奖励,更具有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优势11、下列不属于内部归因的描述是(C )。
自-马克思题库第六章测试与练习
![自-马克思题库第六章测试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be73c3880eb6294dc886ce5.png)
第六章测试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以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和闵采尔的“千载太平之国”为主要代表的属哪个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ﻩ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对过去社会作出了天才的反省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ﻩ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4、( )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A.《德意志意识形态》ﻩB.《共产党宣言》C.《共产主义原理》ﻩD.《资本论》5、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ﻩ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6、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ﻩ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7、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是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A.马克思ﻩ 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9、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10、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A.两大阵营的形成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ﻩ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1、两极终结的标志是A.两德统一ﻩ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ﻩD.中国的强大12、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13、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4、下面哪项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模式A.苏联模式B.南斯拉夫模式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15、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标志是A.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ﻩB.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ﻩD.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1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唯物史观 B.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C.无产阶级专政ﻩD.国家政权17、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经济斗争ﻩB.政治斗争C.理论斗争ﻩD.议会斗争18、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ﻩ 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国家政权问题1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进行阶级斗争ﻩ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0、( )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径A.革命ﻩB.民主C.改革ﻩD.文明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有确答案,答对的得2分,少答的或多答的得0分,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属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有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C.对个人消费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D.建立人民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的原因有A.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注意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B.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C.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D.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3、下面那些因素决定了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A.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B.社会主义社会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发展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C.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D.社会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4、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有A.要坚持革命的正确方向ﻩB.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C.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ﻩ D.有利于促进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5、下面那些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A.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ﻩB.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团结统一的党C.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坚强纪律和战斗精神的党D.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是A.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B.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C.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普写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篇章D.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7、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有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B.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规律C.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原因D.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8、下列有关无产阶级专政的说法正确的有A.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B.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先进的新型国家政权C.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D.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要消灭剥削、消除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9、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民主正确说法的有A.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B.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C.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D.建设高度的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10、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11、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是A.发展B.暴力C.和平ﻩD.合作ﻩ12、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是A.巴黎工人起义ﻩB.武装起义B.武装起义 D.巴黎公社13、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的时期是A.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B.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C.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ﻩD.由新经济政策时期转变为稳定时期ﻩ14、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端有A.集中过多B.管得过死C.否定市场的作用D.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1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A.放弃了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B.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C.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D.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16、《共产党宣言》发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A.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C.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树立了一面旗帜D.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A.打破了资本主义体系在世界上的独霸局面B.有力地支援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斗争,加速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C.为战后世界和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D.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证明社会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18、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ﻩ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化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19、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基于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认识的有A.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B.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C.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D.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A.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C.可以跨越式发展ﻩ D.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三、判断题(只判断对或错,每小题2分,共20分)1、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因此在各项工作中都要把效益摆在第一位。
第六章练习题库
![第六章练习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5f590310a300a6c30c229f38.png)
练习题库第六章教师与学生一、名词解释1、教师——参考答案: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专业人员。
2、学生观——参考答案: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
3、师生关系——参考答案:指师生之间特定的工作关系和心理关系,它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判断题1、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的任务不单纯接受,而是创造。
()2、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3、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密切联系的。
()4、杜威是“教师中心说”的典型代表()5、教师只有自己不断地追求人生的更高价值,创造事业与人生辉煌,才可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参考答案:1、(√);2、(×);3、(√);4、(×);5、(√)。
三、填空题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2、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细致观察学生,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能力、组织能力、()和( )以及善于表达的语言能力。
3、学生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学生是具有()的人;学生是()的人;学生是以()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4、师生之间情感的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相互交融、相互激励,是心理交流的基础,是师生心理交往学习的()。
5、制约教师威信树立的基本因素有()、()、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和评价手段的运用。
参考答案:1、继承者和传播者;促进者;2、教育机智;自制能力;3、主观能动性;正在成长变化;4、支柱和动力;5、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人格魅力。
四、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实施于()A. 1986年B.1993年C. 1995年D. 2000年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还要求具有()A.健康的心理素质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3、教师不得漫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A.名誉权B.人身自由权C.受教育权D.人格尊严权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连续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 、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B、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C、教书育人 D、上好课6.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A、关健作用B、桥梁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7、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参考答案:1、B;2、A;3、D;4、D;5、C;6、D;7、D。
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6a211a6edb6f1aff001f65.png)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B.垄断资本主义和非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C.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D.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2,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A.16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B.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C.19世纪末20世纪初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3.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A.社会分工的发展B.自然分工的发展C.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发展4.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A.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B:争夺短缺资源的产物C.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国际竞争的结果5.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A.只是一般的借贷中介人B.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C.已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D.已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6.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概念是指A.垄断的工业资本B.垄断的银行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的资本形式D.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结合的资本形式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A二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8.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A.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9.垄断资本主义可进一步分为A.私人垄断和一般垄断两个阶段B.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C.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D.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A.资产阶级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B.资本主义国家力量逐渐增强的表现C.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反映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11.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自由价格D.市场价格12.垄断价格的出现A.违背了价值规律B.否定了价值规律C.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了严重限制D.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13.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A.垄断可以创造新价值B.垄断能转移更多旧价值C.价值规律不再起决定价值的作用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A.自由市场经济制度B.经济政策引导C.国民经济计划化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5.资本主义国有经济一般不涉足的领域是A.基础设施建设B.大型科研项目C.普通消费品生产D.公共产品生产1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最主要是采取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A.完全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内在要求B.代表了全社会的利益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对社会经济发展起负作用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计划管理的作用是A.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缓解其矛盾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资本输出的原因是A.垄断资本主义国内不需要继续投资发展了B.发展中国家急需大量建设资金C.垄断资本的利润率太低D.对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求来说资本过剩了20.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是A.资本的原始积累B.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过剩资本”的出现D.银行垄断的形成2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A.一般都是无偿的B.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C.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D.是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22.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于A.老殖民主义B.新殖民主义C.新老帝国主义的一贯做法D.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2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D.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24.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A.出现资本社会化趋势B.工会的产生和发展C.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D.出现工人持股现象25.资产阶级造就的置自身于死地的社会力量是A.工人阶级B.社会化的生产力C.科学技术D.巨大的社会财富26.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主要是指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B.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C.社会矛盾的加剧D.国家管理经济的经验二、多项选择题1.垄断价格A.是垄断组织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B.并未否定价值规律.C.由垄断组织随主观愿望制定D.不能由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制定2.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未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B.按垄断价格进行买卖仍然是等价交换C.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D.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3.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B.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C.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D.垄断与竞争并存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包括A.促进充分就业B.保持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C.保持币值和物价稳定D.促进国内国际收支平衡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一般包括A.经济增长B.币值稳定C.充分就业D.收支平衡6.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必要的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7.发达市场经济中国家调节的主要对象是A.商品市场B.资本市场C.劳动力市场D.外汇市场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有A.公开市场业务B.最低准备金率政策C.再贴现利率政策D.利率政策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B.国内生产已充分满足需要、无需继续投资C.利用资本输出可使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D.利用资本输出可带动商品输出、扩大市场10.战后资本输出的重要特点是A.多采取“援助”的方式输出资本B.在输出流向上发展为多方向输出C.资本输出的附加条件比战前进一步减少D.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地位日益提高11.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A.生产的全球化B.贸易的全球化C.销售的全球化D.资本的全球化12.资本主义生产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包括A.股份公司的出现B.从自由竞争到垄断C.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D.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C5.B6.C7.A8.B9.D10.B11.B12.D13.D14.D15.C16.A17.C18.B19.D20.C21.B22.B23.D24.B25.A26.B二、多项选择题1.ABD2.ACD3.ABCD4.ABCD5.ABCD6.ABCD7.ABCD8.ABC9.ACD10.ABC11.ABD12.ABCD。
毛概题库第六章
![毛概题库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0d148c8f8762caaedd33d4a0.png)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单选题1.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A、马克思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正确答案是】:B2、党首次系统提出和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在()。
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1982年党的十二大C.1987年党的十三大D.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确答案是】:C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D.经济快速增长与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是】:B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是()。
A.经济建设B. 文化建设C. 党的建设D.新农村建设【正确答案是】:A5、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是在()。
A.1982年党的十二大B.1987年党的十三大C.1997年党的十五大D.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确答案是】:C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A.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建设成为小康社会C.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的国家D.建设成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和谐社会【正确答案是】:A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确答案是】:C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核心和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C.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动摇【正确答案是】:A9、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是在()。
思修题库 第六章
![思修题库 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deff1e8bcc22bcd126ff0c1c.png)
难易程度:中 答案: A
11.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履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 )
的法律规范。
A.应当遵循
B.可以取舍
C.熟练背记
D. 必须遵循
难易程度:中 答案: D
21.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的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是( )
A.《公务员法》
B.《公务员暂行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部管理章程》
D.《行政许可法》
2难易程度:易 答案: A
20.在各级政府设立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主持下,按照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调解、裁决。这属于哪种解决劳动权益争议的法定形式? ( )
A. 调解
B.仲裁
C. 诉讼
D.信访
难易程度:难 答案: B
C.扶养
D.供养
难易程度:中 答案: A
14.在我国,办理协议离婚的机关是( )
A.结婚登记机关
B.人民法院
C.公安机关
D.仲裁机关
难易程度:中 答案: A
8.婚姻关系成立的标志是( )
A. 订婚
B.登记
C. 婚礼
D.同居
难易程度:易 答案: B
9.下列情形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的是( )
A.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B. 未到法定婚龄的
D.经济周期发展不景气而造成对劳动力需求的萎缩
难易程度:难 答案: B
2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 )
A. 毫不利已
B. 公而忘私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六)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六)](https://img.taocdn.com/s3/m/37be2684d1f34693daef3e7b.png)
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16—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 18世纪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19世纪初期的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2、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A.科学的品格B.实践的力量C.现实的意义D.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3、科学社会主义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 )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C.共产主义者同盟上D.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5、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A.布尔什维克B.中国共产党C.共产主义者同盟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9.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11、社会主义事业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开始于( )A.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C.新中国成立之后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国家之后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国家政权问题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理论斗争D、议会斗争1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路线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0、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A、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原则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21、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是(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4、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2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26、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27、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由谁来进行统治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2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2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30、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3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C.政治腐败蔓延D.杰出人物的产生3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3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A.阶级性和先进性B.革命性和斗争性C.先进性和科学性D.先进性和革命性3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题库(阮李全编制)一、单项选择题1.在当今中国,作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A.人治 B.法制C.德治 D.法治2.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3.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4.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5.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A.服务大局 B.执政为民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6.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7.以下不属于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的是A.普遍适用性 B.民主监督性C.优先适用性 D.不可违抗性8.在法治思维方式中,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是A.宪法保护 B.行政保护C.司法救济 D.立法保护9.在法治思维方式中,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是A.中立性 B.参与性C.公开性 D.时限性1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A.依法治国 B.人民当家做主C.自由平等 D.党的领导11.以下关于权力与权利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权力来源于权利 B.权力服务于权利C.权力决定权利 D.权力须受权利的制约12.根据法治思维的内涵,法律问题的核心是法律的A.权利义务问题 B.责权统一问题C.权力制约问题 D.调整对象问题13.按照法治思维的内在要求,法律上的自由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A.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C.权利义务一致的观念 D.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观念14.按照法治思维的内在要求,法律上的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A.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权利义务一致的观念C.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15.以下关于实体与程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重实体,轻程序 B.轻实体,重程序C.实体与程序两者可有可无 D.实体与程序两者不可偏废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体法的是A.民法 B.行政诉讼法C.刑法 D.行政法17.以下不属于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正确途径的是A.学习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C.尝试违法活动 D.参与法律实践18.以下关于法律权威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在众多社会规范中居于主导地位B.不得以政策、道德和习俗等社会规范代替法律C.社会主体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最高权威D.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内在强制力和外在的说服力19.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是A.树立个人权威、推行个人崇 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C.提高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威信 D.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20.大学生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不正确的是A.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B.制止违法犯罪行为C.申诉、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D.加入犯罪集团充当卧底21.指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思想基础、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的是A.法治思维B.法律权威C.法治理念D.法制观念22.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正当程序的内在要求是A.中立性B.参与性C.公开性D.时限性23.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正当程序的底线标准是A.中立性B.参与性C.公开性D.时限性24.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是A.中立性B.参与性C.公开性D.时限性25.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正当程序的重要特征是A.中立性B.参与性C.公开性D.时限性2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坚持改革开放C.人民当家作主D.依法治国27.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是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障D.司法保障28. 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是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障D.司法保障29. 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是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障D.司法保障30. 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是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障D.司法保障31.任何人都不允许违反法律,违法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体现了法律至上的A.普遍适用性B.优先适用性C.不可违抗性D.违法必究3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A.司法独立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D.严格依法办事33.法治的重要原则和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是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D.违法受追究34.一切法治社会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落实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必然要求是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D.违法受追究35.防止执法腐败、促进执法公正的一剂良药是A.秉公执法B.一切依靠人民C.程序公正D.执法公开3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决定的A.根本性质B.强制力C.本质属性D.约束力37.依法治国首先是A.依法治权B.依法治民C.提高全民守法意识D.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8.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A.领导批示B.文件规定C.法学理论D.法律规定39.公平正义的首要内容时确保A.一切行为让群众满意B.一切结果符合法律规定C.一切行为让领导满意D.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4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法律中“名为邦本”、“法不阿贵”、“和为贵”和西方法治思想中的“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文化资源。
关于借鉴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特征,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A.本质的同源性B.彻底的人民性C.充分的开放性D.实践基础的相同性4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的渊源之一。
下列哪一宪法原则准确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是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A.第十三次B.第十四次C.第十五次D.第十六次43.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是A.法治思维B.法律权威C.法治理念D.法制观念43.公平正义的起点是A.立法B.执法C.司法D.守法44.公平正义的保障是A.立法B.执法C.司法D.守法45.公平正义的防线是A.立法B.执法C.司法D.守法46.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的法律A.奴隶制法律B.封建制法律C.资本主义法律D.社会主义法律47.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是A.法律的创制B.法律的国家强制力C.法律的强制力D.法律的效力48.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A.一般B.普通C.最高D.较高49.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A.法制B.法治C.法律意识D.法制观念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包括A.鲜明的政治性 B.彻底的人民性C.坚实的理论性 D.系统的科学性E.充分的开放性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包括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E.党的领导3.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至今仍有进步意义和合理价值的是A.民为邦本 B.礼法并用C.宽严相济 D.权大于法E.尚法公平4.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C.人权保障 D.正当程序E.依法执政5.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B.总量上的等值关系C.内容上的对应关系 D.功能上的互补关系E.主体上的同一关系6.对于执政党和国家机关而言,保障法律至上地位必须做到A.推进依法执政 B.提高立法质量C.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D.提升司法公信力E.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哪些意义ABCA.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B.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C.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D.有利于法治理念的传播E.有利于促进政府法治理论实践8.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A.全民守法B.科学立法C.违法必究D.严格执法E.公正司法9.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A.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法律主体地位B.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利C.文明执法,执法的过程和方式符合法定要求D.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用E.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10.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主要是A.思想领导B.作风领导C.政治领导D.组织领导E.党建领导11.大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认识和把握好哪些关系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C.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D.服务大众与依法治国的关系E.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关系12.我国法治宣传教育的任务有A.宣扬法律的权威B.宣传法律知识C.普及法律知识D.培养公民的法治思维方式E.形成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治国理政实践所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有A.法律B.权利C.法制D.权力E.程序14.权力制约原则的内容有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D.法律至上E.违法受追究15. 监督国家权利行使的方式有哪些A.党内监督B.民主监督C.法律监督D.舆论监督E.人民监督16.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A.刑事保护B.宪法保护C.立法保护D.行政保护E.司法救济17.法治思维方式中正当程序的基本特征有A.中立性B.参与性C.公开性D.时限性E.监督性18.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要把握以下哪些关系A.民主与法治的关系B.权利与权力的关系C.权利与义务的关系D.自由与平等的关系E.实体与程序的关系19.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A.权力来源于权利B.权利来源于权力C.权力服务于权利D.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E.权利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20.公民通过哪些政治权利对国家机构及其公务人员行使权力进行监督A.知情权B.选举权C.参与权D.表达权E.监督权21.实体法是规定公民哪些方面的法A.权力B.权利C.义务D.责任E.监督附: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B 4.C 5.A 6.D 7.B 8.C 9.B 10.B 11.C 12.A 13.A 14.D 15.D16.B 17.C 18.D 19.B 20.D21.C 22.D 23.A 24. B 25.C26.C 27.A 28.B 29. C 30.D31.C 32.B 33.A 34.C 35.D36.C 37.A 38.D 39.D 40.C41.B 42.C 43.A 44.B 45.C46.D 47.B 48.C 49.B二、多项选择题1.ABDE 2.ABCDE 3.ABCE 4.ABCD 5.ABD 6.ABCDE7. ABC 8.ABDE 9.ABC 10.ACD 11.ABCD 12.BCDE 13.ABDE 14.ABDE 15.ABCDE 16.BCDE 17.ABCD 18.ABCDE 19.ACDE 20.ACDE 21.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