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左右范文3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左右范文3篇《美的历程》读后感左右范文1有人会问我:你看这书干嘛?和专业有关吗?我想不管有没有关系,好的书籍值得一读,可是读完我发现,《美的历程》这本书当然可以和我的专业挂钩,他可以加深我对美的理解,甚至以前我觉得不能欣赏的一些图案,我能欣赏了。
以前我绝得恐怖狰狞的器具我能理解了,我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感受不同时代的人,对美的不同理解,为什么有时候的图案目露凶光,有时候的图案温婉可爱,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
李泽厚先生在书中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带领着我对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
《美的历程》这本书虽然不过十几万字,却记录了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
全书共分十章,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它不单对现代流行作了回应,还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及从古至今的作了对比。
让人从哲学来认识美学,以美学来理解哲学,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
它是对中国古典美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介绍。
主要贯穿全书的思想乃是有意味的形式。
在远古陶器纹饰中由写实到符号化成为抽象几何纹样,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对于线条艺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常常是静止、程式化的,而失去生命感。
有意味的形式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的美。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相关推荐《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14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14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篇1初次了解美学这门学科,一般会感性地认为这是一门关于美的学问,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
在阅读美学的相关经典著作之后,对美学会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比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要美学著作,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作为读者自然很好奇,这究竟是本怎样的小书,在当时影响了那么多的年轻人。
由于一开始就对本书存在阅读的“期待视野”,希望从书中了解作者对美学独特的见解,而《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最深的,可能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介绍“美的历程”时的连贯性、简洁性。
虽然本书也像其他著作一样分了章节,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介绍从远古图腾时代的艺术萌芽到明清文艺思潮的兴起的各时代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
“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作者在开篇就以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美学意象吸引着读者。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2021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五篇
2021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五篇2021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美的历程》是由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一本美学著作,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艺的数千年历史进行了一次“匆匆巡礼”,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
《美的历程》这部书跨度很大,从原始社会到明清王朝,波及各个朝代的方方面面,构造了一个古代美学发展的脉络图。
这部书是用美学的标准去评价中国的考古、文学、艺术……,与单纯的文学审美有着本质的不同:它需要历史知识、美术知识、文学知识等等,很全面,让我有吃力的感觉。
他是以美学的标准去评价中国的考古、文学、艺术……的审美角度而著作。
书中也蕴涵着哲学知识,如: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而书中也有着作者他所理解的艺术、美学追求。
书中说到:内的追求是与外的否定联在一起,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对抗和怀疑中取得的。
内容上与哲学本体论的追求一致,人的主题展现为要求与“道”——自然相同一:在形式上与绘画一致,文的自觉展现为要求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
但由于自然在这里或者只是这些门阀贵族们外在游玩的对象,或者只是他们追求玄远即所谓“神超理得”的手段,并不与他们的生活、心境、意绪发生亲密的关系(这作为时代思潮要到宋元以后),自然界实际并没能真正构成他们生活和抒发心情的一部分,自然在他们的艺术中大都只是徒供描画、错彩镂金的僵化物。
我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楚汉浪漫主义的气势与古拙,魏晋风度的人的主题,文的自觉.阮籍与淘潜篇,盛唐谙中.青春.李白.音乐性的美.杜诗颜字韩文篇等。
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3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3篇)美的历程篇1《美的历程》是由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一本美学著作,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艺的数千年历史进行了一次“匆匆巡礼”,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
《美的历程》这部书跨度很大,从原始社会到明清王朝,波及各个朝代的方方面面,构造了一个古代美学发展的脉络图。
这部书是用美学的标准去评价中国的考古、文学、艺术等,与单纯的文学审美有着本质的不同:它需要历史知识、美术知识、文学知识等等,很全面,让我有吃力的感觉。
他是以美学的标准去评价中国的考古、文学、艺术……的审美角度而著作。
书中也蕴涵着哲学知识,如: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而书中也有着作者他所理解的艺术、美学追求。
书中说到:内的追求是与外的否定联在一起,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对抗和怀疑中取得的。
我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楚汉浪漫主义的气势与古拙,魏晋风度的人的主题,文的自觉。
阮籍与淘潜篇,盛唐谙中。
青春。
李白。
音乐性的美。
杜诗颜字韩文篇等。
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艺术和做人的魅力。
完全颠覆了我原本幼稚而愚笨的认识。
在文化艺术琳琅满目的世界畅游,品味先哲们思想的乐土,让我的“审美感情”丰富厚实。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2《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紧张时期的艺术风格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
三个火读后感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着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因此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接洽起来,点面联合,揭示出种种社会因素对付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的阐发与说明。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3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3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篇1 有人会问我:你看这书干嘛?和专业有关吗?我想不管有没有关系,好的书籍值得一读,可是读完我发现,《美的历程》这本书当然可以和我的专业挂钩,他可以加深我对美的理解,甚至以前我觉得不能欣赏的一些图案,我能欣赏了。
以前我绝得恐怖狰狞的器具我能理解了,我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感受不同时代的人,对美的不同理解,为什么有时候的图案目露凶光,有时候的图案温婉可爱,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
李泽厚先生在书中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带领着我对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
《美的历程》这本书虽然不过十几万字,却记录了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
全书共分十章,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它不单对现代流行作了回应,还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及从古至今的作了对比。
让人从哲学来认识美学,以美学来理解哲学,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
它是对中国古典美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介绍。
主要贯穿全书的思想乃是"有意味的形式"。
在远古陶器纹饰中由写实到符号化成为抽象几何纹样,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对于线条艺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常常是静止、程式化的,而失去生命感。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1对于美,我总觉得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不同人对于美有不同的认知,如同时尚一般,隔3年就会有不一样的美的理念,不一样的美的流行。
但是阅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后,让我对于美又有了新的认知。
美不仅是每个个体个性化的概念,从社会角度而言,更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共同的文化印记。
《美的历程》一书沿着时间的线轴,回顾了中华文明自诞生时刻直至明清之际整个的美学演进历史。
从石器时代龙凤图腾的来历,到夏周的青铜时代,先秦诸子对中国实用理性主义的影响,到楚汉浪漫主义的发展、魏晋风度的形成、南北朝时期的佛陀世荣、唐宋时期诗歌与书法的大成、宋元的山水画的意境、最终到以明清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
美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形态呈现,每个时代对于美的理解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例如魏晋时期,人们津津有味的谈论的并不是功臣名将的赫赫战功,相反,更多的倒是手执拂尘、口吐玄言,扪虱而谈,辨才无碍。
重点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
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
两汉动的行为之美让位于魏晋的静的玄想之美。
“言不尽意”“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作为美学理论和艺术原则在这一时期被提出。
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产生的的历史背景却是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
战乱的年代里,时刻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巨大的政治恐怖阴影下产生了自我矛盾的人文主义。
如同阮籍,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
经济上,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而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
政治上,与这种经济背景相对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阶级占住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这种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使得意识形和文化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崩溃,代之而兴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时期,哲学重新得到解放,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着重探究。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22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22篇)读书笔记是指在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2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篇1初读《美的历程》还是我刚刚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政治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一本书,当时的体会是这本书写的很有意思,并不像我以前读过的枯燥的美学书。
而且让我汲取了一些中国艺术的历史知识,当我再去博物馆时也不会对那些历史积淀物一无所知了,也会被他们的伟大而感染。
这本书里面将中国美的艺术历史和中国的社会结合联系起来,并且举了很多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作者的语言优美流畅,蕴含着生动激烈的情感。
读着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在家读余秋雨《山居笔记》的情景。
作者不仅被那些个时代产生的艺术品所惊叹,还有再那个时代生活着的人们。
被历史积淀下来的美。
它也一直激励感染着我们,在当今社会生活着的我们。
也许从某一件艺术品中,你就可以瞥见整个文明古国的历程和心灵。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却鲜有专门的艺术博物馆。
也许是中国的艺术品和政治社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十月份的时候,有幸去了一趟中国国家博物馆。
当我看到美术书历史书上的真迹的时候,心灵产生的震撼是很奇妙的一件事。
那些数不清的古董、艺术品,展示的也是时代精神的火花,在凝练,积淀。
它们传留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让人们一唱三叹,惊叹不已。
《美的历程》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美的艺术品和创造它们的作者们。
但是一本书读完之后,最能给我震撼,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原始社会先人们创造的那些古朴、美丽的纹饰。
原始社会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发展过程。
它经历了或交叉着不同阶段,其中又相对和平和激烈战争的不同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和平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及其图像化的符号形象也如此。
从一些彩陶纹样就可以看出。
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5篇)
美的历程〔精选5篇〕美的历程〔精选5篇〕美的历程1本学期,我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作品《美的历程》,书中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绘和美学把握。
带着读者对古典文艺进展了一次生动而深入的巡礼。
《美的历程》全书共十个章节,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悟”、“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书中李泽厚先生带着我们领略了中国书法“线的艺术”美,细细品味唐诗的丰神情韵少年才气和宋词的筋骨思理、思虑深沉,聆听李白那飘逸而瑰丽的浪漫文学交响诗,深度解析杜诗颜字韩文中的“破旧”与“立新”,体味宋代艺术追求上的空灵、含蓄、平淡与自然之美……同时,让读者认识到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与韵律。
强调的更多是对立面之间的浸透与协调,而非对立面的排挤与冲突。
书中屡次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让我印象深入。
“有意味的形式”是贝尔提出的,他认为视觉艺术的根本在于他们都是“有意味的形式”,坚持从“美在客观”来解释美。
在远古陶器纹饰中由写实到符号化成为抽象几何纹样,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对于线条艺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常常是静止、程式化的,而失去生命感。
“有意味的形式”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的美。
而中国书法艺术那么是后者。
李泽厚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阐释,让我更深入的体会到书法“线的艺术”的美感。
它不是线条整齐划一平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
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
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并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标准。
《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习惯高三作文习惯高三作文1断了线的风筝“凡事不能太强求,须知道控制我的是大自然的风,而不再是手中那断了的线……”青春岁月了,听到母亲的责骂时,会顶撞,有时也会恼火,总认为母亲成了自由的羁绊,限制着游戏时间,束缚着一颗渴望飞翔的心。
终于,有一天母亲答应让我试飞,她说,不要飞的太高,否则在风雨中会被吹的支离破碎。
在母亲的拌护下,终于慢慢习惯了风雨的日子,不在惧怕。
而今呢,为人处世,原本方正的棱角已有些圆滑。
断了线的风筝,越飞越远,渴望落下时才明白,控制我的已经是大自然的风……从北方到南方远离了家,才体会到什么叫家的温暖,什么叫母爱。
自从我们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这其中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有哪一点、哪一样不牵动着父母的心!又有哪一点、哪一样不连着父母的牺牲与奉献呢?一碗饭菜或许是那样的简单,可母亲竟做了一辈子,母亲的双手由白皙变的粗糙,我们认为那仅仅是岁月的痕迹。
冬天,冰冷的水中依旧是母亲的双手,已经皲裂的双手,可是有几个儿女为母亲买过一双防水手套?今天,许多农村里依旧忽略着母亲节,平平淡淡,一如既往;城市中或许儿女都记得母亲节,会让花店的人为老人家送上一束康乃馨,可那里面有多少爱,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的潮流吧?!难道我们就那么忙,陪老人家吃顿饭、说说话,或许半个小时而已啊,不是我们没有时间,而是借口、理由、应付太多。
无论我们怎样对母亲,母亲都依旧爱着我们,或许是血浓于水吧,可是我们不要以为那是理所当然,因为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的。
母亲节快到了,希望大家提前安排一下,在母亲节那天腾出一点时间,为母亲祝福一下。
虽然母爱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但是,我们做儿女的,不要让母亲在自己的节日里失望也变成了一种习惯……习惯高三作文2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这几千年的灿烂辉煌留给了我们骄傲,也留给了我们沉重的“习惯”。
我们习惯于过去,习惯于现实,却不能习惯新的东西。
习惯的事情是不容易改变的,否则,就会被认为大逆不道。
当初,迪斯科问世,许多人咒骂、嘲笑,讥刺那是下里巴人;而如今当人们日趋习惯后,街头那些华贵雍容的老太太不也在扭着腰肢吗?什么东西刚刚抬头,不去想想看看它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地方可以借鉴,而是一看与过去不符,便一棒子打倒,这种思维方式禁锢了我们的思想,而毫无创新的精神,日积月累,等待我们的只有两个字——落后。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千字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千字篇一:《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美的历程》读书笔记阅读本书之前我也接触过一些介绍和研究中国古代美学的著作。
而《美的历程》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也是我认为本书与其他美学著作区别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介绍“美的历程”时的连贯性。
虽然本书也像其他著作一样分了章节,按历史发展的顺序,介绍从远古图腾时代的艺术萌芽到明清文艺思潮的兴起的各时代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
但作者却没有把各朝代的界限分明地划分出来,反而让人感觉本书有故意化解朝代之间的隔膜的迹象。
作者的这种做法使得每个时代不同的艺术特征之间的衔接十分自然,而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到两个相邻或间隔的时代之间的历史联系。
正如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所说,“延绵不断”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放之于中国美学史的发展里自然是合理的。
李泽厚先生正是自觉地注意到了这一特点,才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感觉到中国古代“美的历程”并不像西方艺术发展一样断断续续,而是浑然一体的。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在编写美学史时能够不破坏艺术发展的连贯性,不轻易划分时代或为其强加一个所谓的“艺术时代特征”,却能使整部著作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从此可看出李泽厚先生对中国美学了解之深以及他处理如此长的历史材料时的高明之处。
好的美学著作不仅能够告知读者自己的美学观点,而且还会留下空间让读者去思考。
而《美的历程》便让我在阅读中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痕迹。
一美的起源作者在第一章“龙飞凤舞”中多次提出,远古图腾时期的器物(包括用小砾石等制作的装饰品)“并非为审美而制作”。
这种观点是被普遍接受的。
在旧石器时代,劳动人民离“为审美而制作”器物还有数十万年的距离。
那么我们用审美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器物是否有意义呢?我们是否只能够用“巫术说”、“宗教说”、“劳动说”、“游戏说”这些艺术起源的理论去分析它们呢?我并不这么认为。
虽然我也认为用“巫术说”和“宗教说”解释美的起源最具合理性,但人对美的意识和觉悟是可以从中独立出来的。
甄选《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三例
甄选《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三例《美的历程》,在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单从书名来看,我并不知道作者要写的是何物的美,其美之处又在哪里,历程又指什么。
所以,我首先要从题目开始。
“美”在本书中指的是中国古典文艺的美;“历程”则是指从原始社会到明清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
由此,本书的内容也就凸显出来了。
即诠释各历史时期的古典文艺的独特之美以及美的发展历程。
本书有三处可圈可点。
第一:内容本书按照历史发展来写美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古典文艺的美学风格不断变化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亦在不断变化。
不同朝代的同一种艺术给人以截然不同的美。
以魏、唐、宋的雕塑为例,魏以理想胜,宋以现实胜,唐以二者结合胜。
即使同一朝代,其美学风格也迥然不同。
以唐的书法为例,初唐的书法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蝉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而盛唐则流行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
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却在同一朝代中诞生并发光发亮。
第二:结构本书的结构十分紧凑。
上一章节的内容在下一章节也会出现,甚至有的章节内容贯穿于整本书,如本书中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
正是这种前后贯穿,前后紧密联系,你会惊奇地发现两个不同领域的古典文艺竟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相似的美学风格,从而感受到中国古典文艺是一个整体,各领域冥冥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写法关于写法,我要提及其写作特色和语言特色。
写作特色表现在整本书举了相当多的例子,例子虽多,然都是典型之例。
在这些例子中有耳熟能详的人物,也有闻所未闻的人物。
对于耳熟能详的人物,也许你会看到他的另一面。
如苏轼,你在品味其豪气冲天的诗句时,可曾想到他脆弱的一面。
而对于闻所未闻的人物,你也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
另一个特色就是比较,本书多处地方有比较。
有同一朝代的比较,不同朝代的比较,不同领域的比较。
能让你对中国古典文艺之美有个整体感受。
语言特色表现在书中大量的诗、词、古文以及作者似诗一般的语言,也许你无法完全看懂,但亦能从中感受到古人作品中的古典之美,世上独一无二的古典之美。
阅读《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五篇
阅读《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五篇阅读《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1不久前经人推荐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
先生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做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
李先生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
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做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那么,从哪里起头呢?得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开始。
”于是,我被李先生引领着走进了中国近8000年的“美的历程”。
我们每个人不管身份如何,贫富贵贱,地位高下,追求美却是每个人的本性。
因为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便逐渐追求和发展精神生产和创造意识形态的产物———“美”,这个追求是人类的高级属性发展的结果。
但是什么是美?美是如何产生的?美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中国美学的着眼点在哪里?这些问题至少对我是模糊的。
李泽厚先生用他哲学家的思维,美学家的理论,文学家优美的散文般的文字表现形式,为我们清晰而深刻的阐述了以上这些问题。
让我深深沉醉在“美的历程”里,久久不肯离去。
本书里,李先生从粗狂的远古图腾——“人首蛇身”,“人首鸟身”那原始艺术的“龙飞凤舞”,从殷周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魏晋“人的觉醒”的风度,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及诗词曲的审美品类,直到明清小说戏曲的浪漫感伤……有时一泻千里,有时涓涓细流;有时一气呵成,有时娓娓道来。
让读者欲罢不能。
我在读李先生的《美的历程》的过程中,有些章节泛读,有些是精读的。
比如,第三部分“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我是精读的。
因为我要搞懂,中国美学的着眼点在哪里?这是我很迷糊的问题。
李先生在这一章节里有这样一段话:艺术和审美“因为重视的不是认识的模拟,而是情感感受,于是,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
……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规律和原则大都是功能性的。
2021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4篇
2021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4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是李泽厚先生的美学专著,合称《美学三书》。
先生在结语中写道,《美的历程》是“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匆匆巡礼”、“鸟瞰式的观花”,期望读者能通过阅读这部小书“能够获得一个虽笼统却并不模糊的印象”。
其实先生太过自谦了。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
虽然我并未完全读透《美的历程》,但是每读一遍,每次也有新的体悟,丰富了很多,同时弥补了很多以前一知半解甚至遗忘了的知识。
《美的历程》的覆盖面很广,从远古图腾讲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涵盖了歌舞绘画、建筑雕塑、诗词绘画、宗教文化,是我们华夏文明古国的美的巡礼。
这本书我觉得特别好的一点是,把美学和当时所处的整个时代、社会有机的连接在一起,不是单独的来、就事论事讨论“美”的本身,显得特别的具体而不空洞。
把复杂的概念以通俗的文字解释开来,显得形象而不呆板。
这是一本即好看、又看得明白的书。
时代在不断进步,美学也在不断与时俱进。
近现代谈美的名家有很多,近代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现代又有蒋勋。
现今的书市上,蒋勋被炒的很火,书卖的又好又贵。
贵有贵的道理吧,而李泽厚先生的《美学三书》,算是历久弥新的经典读物。
我对美学的认识还很肤浅,只能做为一个半懂不懂的门外汉,难得窥见天音妙语,便如醍醐灌顶,受益良多了。
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在于人有思想,会去了解这个“世界”,会去认识“自己”,因而产生审美。
而动物,仅仅只是单纯的活着。
有些现代人的通病是凡是更多追求结果,而不仅满足于过程。
固然结果非常重要,然后过程是否也有相当的价值呢?生活中不缺少美,或许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美学的意义在于我们在物质层面不单是要做一个现实的、具体的人,而且在精神层面,我们的灵魂是干瘪还是丰满,不然同一具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呢。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美的历程》这本书比较宏观简略的介绍了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中艺术的演变和意义。
虽然宏观简略,但又不乏精辟和独到。
从我最概况的意识中我仅把这一脉络初步分为三分,分别为图腾,精神和诗词文赋。
从这三个大的抽象事物中细分为本书中原有的具象事物,即为远古时期的图腾。
形式歌舞,青铜,先秦对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荣,盛唐之音,唐文化,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这些。
本书作者李泽厚就以这个脉络介绍了艺术之美。
曾经,对于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很感兴趣,从剪纸的内容来看,有许多以蛇,鸡,鱼等动物为载体,这种形式艺术尽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交叉重叠了各种阶段的原始社会中,激烈战争和安定平和交错不断,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和其他符号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
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状态,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扩大在生产,繁衍子嗣的期望似乎就寄予在这些有很强的繁殖力的动物身上。
虽然仅是一些根据的猜测。
对于青铜器上的纹饰,我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去了解。
随着阶级的产生和等级制度的确立,青铜纹饰也随之变化。
从原始的质朴天真到随后的为了统治维护地位的权利的凌厉,这些转变和衍化都是付诸与地位权利和力量。
以凶猛的怪兽或动物为代表,象征着神秘,恐怖,突出恐惧,残酷,凶残,这是和当时混乱暴力的战争时代有关,在这些怪异形象为象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超出了时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
他们的美并不在于装饰风味,更注重的是内在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性,配上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成功的反映了那个时代所要倾诉的精神。
整本书其实一直都是用历史的文明与实践相结合来叙述艺术的历程,试求社会对文艺的影响的规律,寻求社会根源。
2024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由克乃夫·贝尔提出,此观点否定再现,强调纯形式的审美性质。从人首蛇身图案中,便能得到美的意味。蛇身贴服地面,微微弯曲,粗陋原始,唯有人首预示着它将作为中国西部、北部、南部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一个主要的图腾旗帜而高举飘扬。离开了绘就人首蛇身的线条,便无意义与美;离开了图腾的意义,人首蛇身图案也不成其为美。
宋元明清的诗词歌赋,绘画雕刻,杂曲小说,同样也是附和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宋元的山水意境,“有我之意”和“无我之意”,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世界。而明清时期的文艺,宋明画本,拟话本和戏曲,版画是明代中叶以来文艺的真正基础。在明末发展到极致后,遭到了本不应有的挫折,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为感伤的文学。代表作为《桃花扇》《长生殿》和《聊斋志异》。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经济上,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而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政治上,与这种经济背景相对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阶级占住了历史舞台的中心。这种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使得意识形和文化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崩溃,代之而兴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时期,哲学重新得到解放,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着重探究。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与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与这种思潮相对应的美学观念,特征就是——人的觉醒。对生死存亡的哀伤,对人生短促的喟叹,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阮籍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王羲之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对人生对生命强烈的欲求,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政权更迭的年代里,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因此绘画艺术作品里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要求体现人的内在精神气质,这种追求“气韵”“风神”的美学标准正是与魏晋思辨智慧、人的觉醒相一致。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本文是关于《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美的历程》是一部中国文化史,横跨了文学、书法、建筑、雕塑、绘画等多个领域,商周时期的青铜,汉代的工艺和汉赋,六朝的雕塑和骈文,唐代的诗歌和书法,宋元的绘画和词曲,明清的戏曲和小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篇一】初读《美的历程》还是我刚刚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政治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一本书,当时的体会是这本书写的很有意思,并不像我以前读过的枯燥的美学书。
而且让我汲取了一些中国艺术的历史知识,当我再去博物馆时也不会对那些历史积淀物一无所知了,也会被他们的伟大而感染。
这本书里面将中国美的艺术历史和中国的社会结合联系起来,并且举了很多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作者的语言优美流畅,蕴含着生动激烈的情感。
读着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在家读余秋雨《山居笔记》的情景。
作者不仅被那些个时代产生的艺术品所惊叹,还有再那个时代生活着的人们。
被历史积淀下来的美。
它也一直激励感染着我们,在当今社会生活着的我们。
也许从某一件艺术品中,你就可以瞥见整个文明古国的历程和心灵。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却鲜有专门的艺术博物馆。
也许是中国的艺术品和政治社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十月份的时候,有幸去了一趟中国国家博物馆。
当我看到美术书历史书上的真迹的时候,心灵产生的震撼是很奇妙的一件事。
那些数不清的古董、艺术品,展示的也是时代精神的火花,在凝练,积淀。
它们传留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让人们一唱三叹,惊叹不已。
《美的历程》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美的艺术品和创造它们的作者们。
但是一本书读完之后,最能给我震撼,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原始社会先人们创造的那些古朴、美丽的纹饰。
原始社会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发展过程。
它经历了或交叉着不同阶段,其中又相对和平和激烈战争的不同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和平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及其图像化的符号形象也如此。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三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三篇《美的历程》围绕宋元山水画中所体现的中国艺术家从人工秩序中逃遁的思想展开一些论述,并从中国美学的相关命题中,谈规避秩序的问题。
以下是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初次了解美学这门学科,一般会感性地认为这是一门关于美的学问,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
在阅读美学的相关经典著作之后,对美学会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比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要美学著作,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作为读者自然很好奇,这究竟是本怎样的小书,在当时影响了那么多的年轻人。
由于一开始就对本书存在阅读的“期待视野”,希望从书中了解作者对美学独特的见解,而《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最深的,可能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介绍“美的历程”时的连贯性、简洁性。
虽然本书也像其他著作一样分了章节,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介绍从远古图腾时代的艺术萌芽到明清文艺思潮的兴起的各时代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
“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作者在开篇就以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美学意象吸引着读者。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但作者却没有把各朝代的界限分明地划分出来,反而让人感觉本书有故意化解朝代之间的隔膜的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收集整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有人会问我:你看这书干嘛?和专业有关吗?我想不管有没有关系,好的书籍值得一读,可是读完我发现,《美的历程》这本书当然可以和我的专业挂钩,他可以加深我对美的理解,甚至以前我觉得不能欣赏的一些图案,我能欣赏了。
以前我绝得恐怖狰狞的器具我能理解了,我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感受不同时代的人,对美的不同理解,为什么有时候的图案目露凶光,有时候的图案温婉可爱,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
李泽厚先生在书中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带领着我对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
《美的历程》这本书虽然不过十几万字,却记录了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
全书共分十章,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它不单对现代流行作了回应,还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及从古至今的作了对比。
让人从哲学来认识美学,以美学来理解哲学,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
它是对中国古典美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介绍。
主要贯穿全书的思想乃是”有意味的形式”。
在远古陶器纹饰中由写实到符号化成为抽象几何纹样,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对于线条艺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常常是静止、程式化的,而失去生命感。
”有意味的形式”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的美。
而中国书法艺术则是后者。
李泽厚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阐释,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书法”线的艺术”的美感。
它不是线条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
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
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并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
同时,让我对”有意味的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它并不是客观世界刻板、不动的,而是有生命的脉动在其中。
书法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也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书家情意结构所成,骨子里透着一股灵气。
书法到了唐代,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性欲,便以为姿”,将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
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高度。
如草书与狂草,像李白诗一样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流走快速,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而”美在客观”的”有意味的形式”也在书法中与主观情感结合,将”线的艺术”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正所谓”情形而言,去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本书从历史的源头,缓缓讲述中华民族对美的认识的演变。
书中涉及哲学,史学,美学,还有文学,李泽厚先生把这些错综复杂的东西柔和在一起,以人文的关怀,以及独特的叙述语言,侃侃而谈,带领经历了一次美好的”美的历程”。
有人会问我:你看这书干嘛?和专业有关吗?我想不管有没有关系,好的书籍值得一读,可是读完我发现,《美的历程》这本书当然可以和我的专业挂钩,他可以加深我对美的理解,甚至以前我觉得不能欣赏的一些图案,我能欣赏了。
以前我绝得恐怖狰狞的器具我能理解了,我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感受不同时代的人,对美的不同理解,为什么有时候的图案目露凶光,有时候的图案温婉可爱,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2对于美,我总觉得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不同人对于美有不同的认知,如同时尚一般,隔3年就会有不一样的美的理念,不一样的美的流行。
但是阅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后,让我对于美又有了新的认知。
美不仅是每个个体个性化的概念,从社会角度而言,更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共同的文化印记。
《美的历程》一书沿着时间的线轴,回顾了中华文明自诞生时刻直至明清之际整个的美学演进历史。
从石器时代龙凤图腾的来历,到夏周的青铜时代,先秦诸子对中国实用理性主义的影响,到楚汉浪漫主义的发展、魏晋风度的形成、南北朝时期的佛陀世荣、唐宋时期诗歌与书法的大成、宋元的山水画的意境、最终到以明清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
美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形态呈现,每个时代对于美的理解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例如魏晋时期,人们津津有味的谈论的并不是功臣名将的赫赫战功,相反,更多的倒是手执拂尘、口吐玄言,扪虱而谈,辨才无碍。
重点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
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
两汉动的行为之美让位于魏晋的静的玄想之美。
“言不尽意”“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作为美学理论和艺术原则在这一时期被提出。
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产生的的历史背景却是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
战乱的年代里,时刻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巨大的政治恐怖阴影下产生了自我矛盾的人文主义。
如同阮籍,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
经济上,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而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
政治上,与这种经济背景相对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阶级占住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这种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使得意识形和文化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崩溃,代之而兴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时期,哲学重新得到解放,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着重探究。
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
与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
与这种思潮相对应的美学观念,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对生死存亡的哀伤,对人生短促的喟叹,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阮籍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王羲之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
对人生对生命强烈的欲求,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政权更迭的年代里,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因此绘画艺术作品里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要求体现人的内在精神气质,这种追求“气韵”“风神”的美学标准正是与魏晋思辨智慧、人的觉醒相一致。
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一种思维方式,分析任何事物,都要将其放置于时代背景之中。
艺术的发展是与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环境、意识形态的变化相合的,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时,此时孕育的文化,与经济繁荣、政治昌明的艺术文化相比,定然想去甚远。
感性的、理性的、思辨的、神秘的、浪漫的、有我的、无我的、简约的、华丽的……美有不同的形态,而这不同的形态正是解码历史的重要钥匙。
现在经常听到一些人批判现代的审美,从日韩传入的中性审美,男性的审美以趋于女性化的阴柔白净为美,取代了硬汉的粗犷式审美,这又有什么样的社会背景?萌系审美又有什么社会原因?这种审美取向是主流的还是非主流的?这种集体的社会文化观念、集体的审美趋向对整个民族心理有什么影响?如果说经济形势可以靠政府这只看的见的.手进行调节,那么审美意识的走向是否可以上层构建或调节?还是只能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演化?所有这些问题不一定会有既定的答案,但我相信思索的过程就是成长。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3何谓美?是灯火绚烂的夜晚街道,是叶落知秋的幽静哀愁,是字字珠玑的精致书本?“美”本是飘渺之物,当它附在特定的事物上便有了意义,不如说,美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散发着清香的灵魂。
《美的历程》一书是李泽厚先生所作,共分十章,以历史纵向时间为轴,细致地描写出了“美”的发展历程。
从远古时代到满清时期,从氏族纷争到王朝统一,“美”一直贯穿在时间长河中,流经世世代代,流进人们的生活。
遥记当年金乌耀日,蟾蜍拜月,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了神秘的图腾与巫术礼仪,狂热的原始歌舞展现出了属于远古时代的苍劲力量。
由线条和简单图案构成的象形文字,将“美”具象化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凝聚在抽象的纹饰符号上。
夏铸九鼎,鼎卧饕餮,夏商时期不可谓不是沉重神秘的青铜时代。
人们信奉君权神授,青铜器上狞厉的图案成了王权的象征。
虽然后来随着神权的淡化,图案线条向着流动活泼的方向发展,但曾经那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却是无可替代的。
功利与自然,严谨与不羁,春秋战国是儒道两家互补发展的时期。
孔子于礼乐的实践理性,庄子于自然的热烈情感,“美”隐在情理结合的审美规律里,体现在《诗经》的无限韵律和建筑的色彩结构中,成为流动的时间进程,整齐华美的视觉体验。
“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屈原将他浪漫的想象和炽热深沉的情感融入《离骚》,成为楚汉时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世代相传。
楚辞之美,美在其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和传自远古时期的活力。
汉朝艺术受之影响,始终拥有蓬勃生机,浪漫激情。
磅礴的气势与古拙浑然一体融入画中,成就了雄浑厚重的朴实之美。
“美”的表现形式中人的觉醒出现在魏晋时期,绘画文字等艺术开始着力体现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气韵”“风神”成为了魏晋新的美学趣味。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体由宫廷消遣进化到了初步对人物、山水的吟咏。
注重写实与审美规律的艺术创作令“美”更加优美、纯粹化。
值得一提的是魏晋时期诗的创作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人们藏在诗中的感情毫无疑问是炽烈的,然而他们内心,生活中的矛盾又使他们不得不感慨生死,寄情世外。
如此炽烈又哀痛的错杂情感,使“美”在矛盾中闪亮。
隋唐时期宗教艺术盛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佛教。
“舍身饲虎”“割肉贸鸽”的故事在洞窟壁画上极尽呈现,同样流传在民间。
客观上讲,这些麻醉人的宗教故事实在虚妄无义,读后感.然而这些虚幻的颂歌在民间的普及程度很是广泛。
从虚幻走向世俗,刻画出了这个时期虚实结合的美。
除开宗教不谈,李唐王朝的诗书文化实在灿烂夺目。
不同于魏晋时期的哀叹,唐诗如同朝气蓬勃的少年,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
经历过大漠苦寒,兵刀弓马生涯的唐代文人的豪迈风度在诗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豪迈明快爽朗的美,是唐诗独有的。
其书法,特别是痛快淋漓的草书,也将这种美尽数倾注在笔墨间,奏响了盛唐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