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信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在歷代佛典中所出現的「宗教 宗教」一詞, 與英文“religion”一詞無涉,也不代表 一門學科,而是在魏晉南北朝之際,中 國佛教界所興起之「教相判釋 教相判釋」的詮釋 用語。換言之,「宗教 宗教」一詞最早是中 國佛教祖師們用來消化及重新理解從印 度傳入的佛教典籍,所興起的詮釋概念。 所謂「教相 教相」即是經典中所闡述之佛教 義理的屬性或特徵,諸如:大小(乘)、 頓漸、權實、偏圓、了不了義…等等。
16
(2)信仰主體的不斷超越: 信仰主體的不斷超越:亦即信仰的 主體,不再只是靜態地處於存有的 狀態,而是動態地不斷開展 —— 動態地不斷開展 希聖希賢,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人 皆可成為神的子女、眾生皆有佛 性…。 6. 至於宗教信仰如何內化與超越,則涉 及信仰主體(亦即芸芸眾生)在面對宇 宙人生之森羅萬象時,所生起的觀照 觀照 與知見 知見的實踐功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3
宗教終極關懷的信仰特質與深層義理內涵
1. 宗教信仰(faith)是吾人一種終極關懷(ultimate 信仰(faith) 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的態度,同時也是一種核心行動 concern) 核心行動或 作為(a 作為(a centered act or action) action),而不只是單純 地「相信(belief)」一個超越的對象而已。 2. 我們可以進一步說,一個人的信仰或宗教態 度反映了他的存有狀態(the state of being) 存有狀態(the being)。 3. 換言之,一個人如果懷抱了真正的宗教信仰 心靈活動 的話,那是是一種反映其全人格的心靈活動 與存有境界 存有境界。
17
筆者綜合東西方宗教各家各派的義理詮釋,特 別是我國傳統「儒、道、釋 儒、道、釋」三家所共通的心 心 性體認本位的生命觀照與哲理義涵,以及個人 性體認本位 宗教」一 的哲思心得與宗教體驗,提出對於「宗教 詞的義理詮釋如下: (1)宗教不只是勸善的說教,其內涵是以觀照 人心的真妄虛實為極致; (2)宗教不只是信仰的依歸,其旨趣是以圓滿 人生的自在解脫為目標; (3)宗教不只是知識的對象,其行持是以理想 人生的實踐證悟為課題。
18
在生命教育脈絡之下的宗教教育
宗教絕非只是民眾的信仰習俗與宗教師 的勸善說教而已,其共同的核心概念是 安頓身心的生命終極關懷。 安頓身心的生命終極關懷 自古以來,在各大宗教傳統之中,宗教 宗教 的探求就是生命的探求,其教化可以豐 的探求就是生命的探求 富生命的內涵,擴大生命的視野,化解 生命的困境,提昇生命的層次,圓滿生 命的目標。
(6)這裡所說的「宗教」除了包括世 界各大宗教傳統之外,其實尚可涵 蓋民間信仰 民俗宗教乃至新興宗 民間信仰、民俗宗教 新興宗 宗教文化」則 教的討論等等,而「宗教文化 包括有經典、語言、文學、詩歌、 音樂、讚頌、儀式、雕塑、書法、 繪畫、圖像、器物、藝術、建築… 等等。
22
在生命教育及通識教育的脈絡下,社會全 民所需之宗教教育的取向,其精神與內涵 可以包括下列三個向度: (1)一般通識博雅教育的延伸。 (2)人文精神及文化素養的擴充。 (3)心靈的淨化與人格的提昇。此三者的 開展,好比由點延伸到線,次由線擴 充到面,再由面提升到整體。
14
4. 一個人的真實信仰層次反映了其個人在 知見(認知與理解)上的層次;同時,其 知見 知見的層次則反映了其存有 存有的層次。 換言之,具凡夫知見 凡夫知見者,即是凡夫的存 凡夫的存 有層次;具聖賢知見 有層次 聖賢知見者,即是聖賢的存 聖賢的存 有境界;具羅漢知見 有境界 羅漢知見者,即是羅漢的存 羅漢的存 有境界;具菩薩知見 有境界 菩薩知見者,即是菩薩的存 菩薩的存 有境界;具佛知見 有境界 佛知見者,即是佛的存有境 佛的存有境 界。
15
5. 無論東、西方宗教文化傳統,真正的宗 教信仰與活動,都不是消極與被動的接 受,而是積極與主動的參與及融入 積極與主動的參與及融入,其 心歷路程及終極體驗皆有兩個面向: 信仰對象的逐漸內化:亦即信仰的對 (1)信仰對象的逐漸內化: 象,不再是外在的客體,而是逐漸與 信仰主體相互融合,或是二者之間的 差別逐漸消泯 —— 天人合一、上帝與 我同在、梵我一如、心佛眾生三無差 別、…。
8
「宗教」一詞的精義
雖然「宗教 宗教」一詞是「宗」﹑「教」 宗 教 二字的合稱,此一語詞又可重新解析 出「宗」與「教」在詮釋上的各別意 宗 教 涵: (1)「宗」者,「宗旨 宗 宗旨」之謂;「教」 教 者,「教化 教化」之謂。 (2)「宗」者,「自覺 宗 自覺」之意;「教」 教 者,「覺他 覺他」之意。
宗教信仰的深層義理之詮釋 —
宗教之終極關懷與生命之終極探索
如果要找到一個較為圓融的詮釋,能 夠涵蓋東西方各大宗教信仰的哲理與 精神,筆者認為就屬基督教學者暨神 學家保羅.提立希(Paul Tillich)在他的 名著“Dynamics of Faith”(《信仰的原 動力》)一書中所標舉出的「終極關懷 終極關懷 (ultimate concern)」此一詮釋概念。
19
宗教之所以為宗教,而不同於其他的學 科領域,是因為其扣緊了生命的終極關 懷,以及身、心、靈的淨化與提昇 身、心、靈的淨化與提昇。 無論古今中外,宗教都是人類文化與個 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宗教 文化若是在教育中缺席,是教育的損失 與不足。為了補足教育在宗教文化方面 的闕如,同時也為了避免有說教與傳道 的疑慮,具體可行的方式是以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及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為取向來規劃宗教文化教育 宗教文化教育, 扣緊宗教與人生的內在關聯性 宗教與人生的內在關聯性。
3
綜合字義解釋及語源分析,“religion”一字 包含有以下幾個核心概念:(1) God 人格性 God, 的「神」或「上帝」;(2) Creation 神創造了 Creation, 世界;(3) worship 對神的祭祀、崇敬與禮拜; worship, Church, (4) Church 教會、行使神的旨意。 猶太─基督宗教(Judeo-Christian religions)為 猶太─基督宗教 主的西方宗教,透過舊約聖經《創世紀》的 啟示,不單說明了宇宙起源的方式,更賦予 了世界及人類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此外,因 為“religion”一字含有「與神同在 與神同在」及「嚴 嚴 守誓約」之意,因此其語意帶有較為濃烈的 守誓約 主導性與規範性,充分顯現出西方啟示性宗 教的特質。
23
蘇東坡廬山詩偈
觀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歸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宿東林寺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明日如何舉示人。
24
20
在生命教育及通識教育的脈絡下 生命教育及通識教育的脈絡下的宗教教 育,其內涵與面向應可包含下述幾點: (1)宗教文化 宗教傳統的歷史探源、 宗教文化與宗教傳統 (2)宗教教義 宗教教義的介紹與宗教哲理 宗教哲理的詮釋、 (3)宗教靈修 宗教靈修(心靈淨化與自我提昇)的實踐 與體驗之探索研究、 (4)宗教與其他學科領域(諸如哲學、文學、 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之間的交涉、 (5)宗教與當代文明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 諸如生物科技、生態環境、醫療倫理…等 等議題。 21
宗教與信仰
— 生命終極課題的實踐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研究所 慧開法師編講
1
理解東、西文化傳統中的宗教脈絡
△東亞文化 儒家(教) 孝悌倫常淑世之道(米店) 道家(教) 自然無為養生之道(藥店) 佛家(教) 生死超克解脫之道(百貨店) △西方文化 希臘文化 哲學、醫學、藝術… 羅馬文化 政治、法律、軍事、都市建設 猶太文化 信仰、宗教、神學…
2
英文“religion” 英文“religion”的語意探源及釋義
現代英語中的“religion”一字,源自古法 文“religion”及拉丁文“religiōn-”,其字 根為:re- + ligāre,本意為約束 結合。 約束與結合 從語源上來分析,“religion”一字含有以 下幾個義涵:(1) legal or law 合法的、法 (1) law, 律;(2) league or union 聯盟、結盟、統 union, 合;(3) rely 依靠、信賴;(4) oblige 承 rely, oblige, 諾、責任,而legal, league, rely, oblige等 約束」與 字皆源於同一字根,皆含有「約束 「法規 法規」之意。
6
漢語「宗教」之出處
考「宗教 宗教」一詞,原本語出隋唐之際的 中國佛教論典,例如:(1)天台宗的開山 祖師智顗在《法華玄義卷十上》有云: 「有師開五宗教 宗教」;(2)華嚴宗的實際開 創者法藏在《華嚴五教章卷一》亦云: 宗 「大衍法師等,一時依諸德,立四宗 教」;(3)禪宗的《百丈清規》中亦有 「力扶宗教 宗教」之語。
9
就義理詮釋的角度而論,「宗」的意義,是 宗 指釋迦佛陀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之時,所覺 心法與宗旨 悟到的心法 宗旨,以及他成等正覺之後說 法四十九年,在其所遺留的聖教之中,各別 各別 教 教法所蘊含的旨趣;而「教」的意義,則是 教法所蘊含的旨趣 指為了適應眾生的根基差異,所施設之不同 的教材 教法與教學 教材、教法 教學。 因此「宗教 宗教」一詞,除了彰顯佛家「自覺 自覺、 覺他」之「宗旨 教化」二重本懷之外,還 覺他 宗旨與教化 可以呼應基督宗教「自我重生 自我重生」與「博愛世 博愛世 人」之犧牲奉獻的十字架精神,乃至儒家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之「修身 修身 與教化 教化」意涵的二重義理。 10
5
「教」字也同樣出現在甲骨文、金石文 教 與小篆中,在六書中系屬「會意 會意」與 「形聲 形聲」字。在小篆中,「教」字從 教 攴 孝 「攴」與「孝」,「攴」執以教導人者, 「孝」作效解,上攴之以示儆,下順之 而從所施為教,其本義作「上所施下所 效」解,亦即長上對下輩指導督責之意。 其引申的意義有:宗教、教化、規矩、 訓誨、教育、傳授、訓練、指示…等等。
12
傅偉勳教授在他的《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 學》一書中,也提出宗教所由成立而不可或缺 的四項基本要素與向度(dimension),亦即: (1) 終極關懷 (ultimate concern) (2) 終極真實 (ultimate truth/reality) (3) 終極目標 (ultimate goal) (4) 終極承諾 (ultimate commitment)
11
根據提立希的詮釋觀點,真正的宗教信 仰是一種面對宇宙人生的終極關懷,此 一終極關懷是超越世俗與物質層面的, 而宗教信仰的原動力就是終極關懷的原 動力。基於此一終極關懷,宗教信仰成 為一種涉及整個人格的核心行為與活動 (a centered act)。而宗教信仰的源頭,在 於人自覺可以超越有限生命束縛的可能 性。
4
漢語「宗教」之語意探源及釋義
「宗」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金石文與小 宗 會意」字,其本意 篆中,在六書中系屬「會意 原作「尊也,祖廟也」之解,亦即祖廟 祖廟為 宗。分析其字形,其中「宀」表示屋宇之 宀 義,而「示」則表示神祇或神主之義,結 示 合二者,即代表供奉神主或供有神祇之屋 宇。據《說文解字》段玉裁的注解,是指 子孫之所尊崇,亦即供奉列祖神主之處。 其引申的意義有:祖先、本源、氏族、眾 人所歸往、尊敬、崇拜、主要的…等等。
在歷代佛典中所出現的「宗教 宗教」一詞, 與英文“religion”一詞無涉,也不代表 一門學科,而是在魏晉南北朝之際,中 國佛教界所興起之「教相判釋 教相判釋」的詮釋 用語。換言之,「宗教 宗教」一詞最早是中 國佛教祖師們用來消化及重新理解從印 度傳入的佛教典籍,所興起的詮釋概念。 所謂「教相 教相」即是經典中所闡述之佛教 義理的屬性或特徵,諸如:大小(乘)、 頓漸、權實、偏圓、了不了義…等等。
16
(2)信仰主體的不斷超越: 信仰主體的不斷超越:亦即信仰的 主體,不再只是靜態地處於存有的 狀態,而是動態地不斷開展 —— 動態地不斷開展 希聖希賢,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人 皆可成為神的子女、眾生皆有佛 性…。 6. 至於宗教信仰如何內化與超越,則涉 及信仰主體(亦即芸芸眾生)在面對宇 宙人生之森羅萬象時,所生起的觀照 觀照 與知見 知見的實踐功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3
宗教終極關懷的信仰特質與深層義理內涵
1. 宗教信仰(faith)是吾人一種終極關懷(ultimate 信仰(faith) 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的態度,同時也是一種核心行動 concern) 核心行動或 作為(a 作為(a centered act or action) action),而不只是單純 地「相信(belief)」一個超越的對象而已。 2. 我們可以進一步說,一個人的信仰或宗教態 度反映了他的存有狀態(the state of being) 存有狀態(the being)。 3. 換言之,一個人如果懷抱了真正的宗教信仰 心靈活動 的話,那是是一種反映其全人格的心靈活動 與存有境界 存有境界。
17
筆者綜合東西方宗教各家各派的義理詮釋,特 別是我國傳統「儒、道、釋 儒、道、釋」三家所共通的心 心 性體認本位的生命觀照與哲理義涵,以及個人 性體認本位 宗教」一 的哲思心得與宗教體驗,提出對於「宗教 詞的義理詮釋如下: (1)宗教不只是勸善的說教,其內涵是以觀照 人心的真妄虛實為極致; (2)宗教不只是信仰的依歸,其旨趣是以圓滿 人生的自在解脫為目標; (3)宗教不只是知識的對象,其行持是以理想 人生的實踐證悟為課題。
18
在生命教育脈絡之下的宗教教育
宗教絕非只是民眾的信仰習俗與宗教師 的勸善說教而已,其共同的核心概念是 安頓身心的生命終極關懷。 安頓身心的生命終極關懷 自古以來,在各大宗教傳統之中,宗教 宗教 的探求就是生命的探求,其教化可以豐 的探求就是生命的探求 富生命的內涵,擴大生命的視野,化解 生命的困境,提昇生命的層次,圓滿生 命的目標。
(6)這裡所說的「宗教」除了包括世 界各大宗教傳統之外,其實尚可涵 蓋民間信仰 民俗宗教乃至新興宗 民間信仰、民俗宗教 新興宗 宗教文化」則 教的討論等等,而「宗教文化 包括有經典、語言、文學、詩歌、 音樂、讚頌、儀式、雕塑、書法、 繪畫、圖像、器物、藝術、建築… 等等。
22
在生命教育及通識教育的脈絡下,社會全 民所需之宗教教育的取向,其精神與內涵 可以包括下列三個向度: (1)一般通識博雅教育的延伸。 (2)人文精神及文化素養的擴充。 (3)心靈的淨化與人格的提昇。此三者的 開展,好比由點延伸到線,次由線擴 充到面,再由面提升到整體。
14
4. 一個人的真實信仰層次反映了其個人在 知見(認知與理解)上的層次;同時,其 知見 知見的層次則反映了其存有 存有的層次。 換言之,具凡夫知見 凡夫知見者,即是凡夫的存 凡夫的存 有層次;具聖賢知見 有層次 聖賢知見者,即是聖賢的存 聖賢的存 有境界;具羅漢知見 有境界 羅漢知見者,即是羅漢的存 羅漢的存 有境界;具菩薩知見 有境界 菩薩知見者,即是菩薩的存 菩薩的存 有境界;具佛知見 有境界 佛知見者,即是佛的存有境 佛的存有境 界。
15
5. 無論東、西方宗教文化傳統,真正的宗 教信仰與活動,都不是消極與被動的接 受,而是積極與主動的參與及融入 積極與主動的參與及融入,其 心歷路程及終極體驗皆有兩個面向: 信仰對象的逐漸內化:亦即信仰的對 (1)信仰對象的逐漸內化: 象,不再是外在的客體,而是逐漸與 信仰主體相互融合,或是二者之間的 差別逐漸消泯 —— 天人合一、上帝與 我同在、梵我一如、心佛眾生三無差 別、…。
8
「宗教」一詞的精義
雖然「宗教 宗教」一詞是「宗」﹑「教」 宗 教 二字的合稱,此一語詞又可重新解析 出「宗」與「教」在詮釋上的各別意 宗 教 涵: (1)「宗」者,「宗旨 宗 宗旨」之謂;「教」 教 者,「教化 教化」之謂。 (2)「宗」者,「自覺 宗 自覺」之意;「教」 教 者,「覺他 覺他」之意。
宗教信仰的深層義理之詮釋 —
宗教之終極關懷與生命之終極探索
如果要找到一個較為圓融的詮釋,能 夠涵蓋東西方各大宗教信仰的哲理與 精神,筆者認為就屬基督教學者暨神 學家保羅.提立希(Paul Tillich)在他的 名著“Dynamics of Faith”(《信仰的原 動力》)一書中所標舉出的「終極關懷 終極關懷 (ultimate concern)」此一詮釋概念。
19
宗教之所以為宗教,而不同於其他的學 科領域,是因為其扣緊了生命的終極關 懷,以及身、心、靈的淨化與提昇 身、心、靈的淨化與提昇。 無論古今中外,宗教都是人類文化與個 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宗教 文化若是在教育中缺席,是教育的損失 與不足。為了補足教育在宗教文化方面 的闕如,同時也為了避免有說教與傳道 的疑慮,具體可行的方式是以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及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為取向來規劃宗教文化教育 宗教文化教育, 扣緊宗教與人生的內在關聯性 宗教與人生的內在關聯性。
3
綜合字義解釋及語源分析,“religion”一字 包含有以下幾個核心概念:(1) God 人格性 God, 的「神」或「上帝」;(2) Creation 神創造了 Creation, 世界;(3) worship 對神的祭祀、崇敬與禮拜; worship, Church, (4) Church 教會、行使神的旨意。 猶太─基督宗教(Judeo-Christian religions)為 猶太─基督宗教 主的西方宗教,透過舊約聖經《創世紀》的 啟示,不單說明了宇宙起源的方式,更賦予 了世界及人類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此外,因 為“religion”一字含有「與神同在 與神同在」及「嚴 嚴 守誓約」之意,因此其語意帶有較為濃烈的 守誓約 主導性與規範性,充分顯現出西方啟示性宗 教的特質。
23
蘇東坡廬山詩偈
觀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歸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宿東林寺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明日如何舉示人。
24
20
在生命教育及通識教育的脈絡下 生命教育及通識教育的脈絡下的宗教教 育,其內涵與面向應可包含下述幾點: (1)宗教文化 宗教傳統的歷史探源、 宗教文化與宗教傳統 (2)宗教教義 宗教教義的介紹與宗教哲理 宗教哲理的詮釋、 (3)宗教靈修 宗教靈修(心靈淨化與自我提昇)的實踐 與體驗之探索研究、 (4)宗教與其他學科領域(諸如哲學、文學、 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之間的交涉、 (5)宗教與當代文明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 諸如生物科技、生態環境、醫療倫理…等 等議題。 21
宗教與信仰
— 生命終極課題的實踐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研究所 慧開法師編講
1
理解東、西文化傳統中的宗教脈絡
△東亞文化 儒家(教) 孝悌倫常淑世之道(米店) 道家(教) 自然無為養生之道(藥店) 佛家(教) 生死超克解脫之道(百貨店) △西方文化 希臘文化 哲學、醫學、藝術… 羅馬文化 政治、法律、軍事、都市建設 猶太文化 信仰、宗教、神學…
2
英文“religion” 英文“religion”的語意探源及釋義
現代英語中的“religion”一字,源自古法 文“religion”及拉丁文“religiōn-”,其字 根為:re- + ligāre,本意為約束 結合。 約束與結合 從語源上來分析,“religion”一字含有以 下幾個義涵:(1) legal or law 合法的、法 (1) law, 律;(2) league or union 聯盟、結盟、統 union, 合;(3) rely 依靠、信賴;(4) oblige 承 rely, oblige, 諾、責任,而legal, league, rely, oblige等 約束」與 字皆源於同一字根,皆含有「約束 「法規 法規」之意。
6
漢語「宗教」之出處
考「宗教 宗教」一詞,原本語出隋唐之際的 中國佛教論典,例如:(1)天台宗的開山 祖師智顗在《法華玄義卷十上》有云: 「有師開五宗教 宗教」;(2)華嚴宗的實際開 創者法藏在《華嚴五教章卷一》亦云: 宗 「大衍法師等,一時依諸德,立四宗 教」;(3)禪宗的《百丈清規》中亦有 「力扶宗教 宗教」之語。
9
就義理詮釋的角度而論,「宗」的意義,是 宗 指釋迦佛陀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之時,所覺 心法與宗旨 悟到的心法 宗旨,以及他成等正覺之後說 法四十九年,在其所遺留的聖教之中,各別 各別 教 教法所蘊含的旨趣;而「教」的意義,則是 教法所蘊含的旨趣 指為了適應眾生的根基差異,所施設之不同 的教材 教法與教學 教材、教法 教學。 因此「宗教 宗教」一詞,除了彰顯佛家「自覺 自覺、 覺他」之「宗旨 教化」二重本懷之外,還 覺他 宗旨與教化 可以呼應基督宗教「自我重生 自我重生」與「博愛世 博愛世 人」之犧牲奉獻的十字架精神,乃至儒家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之「修身 修身 與教化 教化」意涵的二重義理。 10
5
「教」字也同樣出現在甲骨文、金石文 教 與小篆中,在六書中系屬「會意 會意」與 「形聲 形聲」字。在小篆中,「教」字從 教 攴 孝 「攴」與「孝」,「攴」執以教導人者, 「孝」作效解,上攴之以示儆,下順之 而從所施為教,其本義作「上所施下所 效」解,亦即長上對下輩指導督責之意。 其引申的意義有:宗教、教化、規矩、 訓誨、教育、傳授、訓練、指示…等等。
12
傅偉勳教授在他的《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 學》一書中,也提出宗教所由成立而不可或缺 的四項基本要素與向度(dimension),亦即: (1) 終極關懷 (ultimate concern) (2) 終極真實 (ultimate truth/reality) (3) 終極目標 (ultimate goal) (4) 終極承諾 (ultimate commitment)
11
根據提立希的詮釋觀點,真正的宗教信 仰是一種面對宇宙人生的終極關懷,此 一終極關懷是超越世俗與物質層面的, 而宗教信仰的原動力就是終極關懷的原 動力。基於此一終極關懷,宗教信仰成 為一種涉及整個人格的核心行為與活動 (a centered act)。而宗教信仰的源頭,在 於人自覺可以超越有限生命束縛的可能 性。
4
漢語「宗教」之語意探源及釋義
「宗」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金石文與小 宗 會意」字,其本意 篆中,在六書中系屬「會意 原作「尊也,祖廟也」之解,亦即祖廟 祖廟為 宗。分析其字形,其中「宀」表示屋宇之 宀 義,而「示」則表示神祇或神主之義,結 示 合二者,即代表供奉神主或供有神祇之屋 宇。據《說文解字》段玉裁的注解,是指 子孫之所尊崇,亦即供奉列祖神主之處。 其引申的意義有:祖先、本源、氏族、眾 人所歸往、尊敬、崇拜、主要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