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半致死浓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十分灵敏,运用毒理实验方法,观察鱼类在含有化学污染物的水环境中的反应,可以比较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高低。鱼类毒性实验方法可分为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两大类。静态实验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宜于受试化学物在水中相对稳定,在实验过程中耗氧量较低的短期实验。动态实验方法要求具备一定的设备,对于在水中不稳定、耗氧量较高的化学物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实验观察时,可采用动态实验方法。本实验介绍静态实验方法。三、实验器材

玻璃缸或搪瓷桶、重金属盐、金鱼

四、实验步骤

(1)预备实验:预备实验的方法,可参考有关资料初步估计3~4个浓度,每个浓度用3~4尾鱼,观察24~48h。进行预备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实验浓度的范围(找出引起实验鱼全部死亡和不引起实验鱼死亡的浓度);观察鱼中毒的表现和出现中毒的时间,为正式实验选择观察指标提供依据。同时还要做一些化学测定,以了解实验液的稳定性、pH值、溶解氧的变化情况,以便在正式实验时采取措施。

(2)正式实验:

1、根据在预备实验中得到的浓度范围,其间距按等比级数插入3~5个中间浓度

实验中至少选择5个不同浓度,一般以7个浓度较常用,但所选择的浓度应包括有使实验鱼在24h内死亡的浓度,以及96h内不发生中毒的浓度。表中第1纵行包括的浓度最常用。

实验中无论采用何种分组方法,都必须同时设对照组。

配制实验液时应先配制少量高浓度的储备液,实验时临时稀释所需浓度的实验液。先把药液与水均匀混合后,再放入实验鱼,禁止先放入实验鱼后往实验缸中加受试药液,以免实验鱼接触到不均匀的高浓度的药液而提前死亡。

2、结果的观察:实验开始后8h进行连续观察并做好记录,8h后可做24h、48h

和96h的详细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特殊变化应随时记录。

观察指标包括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理化指标是水的溶解氧、pH值、水温、硬度等,用以检查实验条件的稳定性,排除由于实验条件的变化可能带来对实验鱼的影响。生物指标包括鱼的死亡率和由于中毒而引起的鱼的生化、生理以及形态学、组织学的变化。

鱼死亡的判断方法是当鱼中毒停止呼吸以后,用小镊子夹鱼尾柄部,5min 内不出现反应可判定为死亡。死亡鱼必须移出实验缸,以免影响水质。实验过程应记录24、48和96h各组鱼的死亡数。

3、实验时间与毒性判定:正式实验至少进行48h,一般是96h。如果受试化学物

的饱和溶液在96h内不引起实验鱼死亡,可认为毒性不显著,但不能据此作出无毒的结论。因为是否无毒,还应根据鱼的生化、生理指标的检查才能最后确定。

TLm(半数耐受限量)用以表示化学物对鱼类生存的影响,是鱼类中毒试验的重要指标,与半致死浓度LC50的意义相同。根据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对化学物质的分级标准如下:

以48hTLm值为依据:

剧毒< 0.5×10-6

中毒0.5-10×10-6

低毒> 10×10-6

4、注意事项:

①实验水的温度、pH值、溶解氧、硬度和水量的合理与否,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必须严格控制,一般淡水鱼的水质要求如下:

Ⅰ.水温:实验中应保持鱼类原来适应的环境,温水鱼20~28℃,冷水鱼12~18℃,在同一实验中,温度的波动范围不要超过±2℃。

Ⅱ.pH:6.7~8.5

Ⅲ.溶解氧:> 4.0mg/L

Ⅳ.水量:每克鱼体重供水0.5 L以上。

通常在软水中进行。可采用自然界的江、河、湖水,如果用自来水,则必须进行人工曝气或放置3天以上脱氯。

②实验鱼的要求:鱼类毒性实验在我国常用四大养殖淡水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金鱼、鲫鱼等。其中以鲢鱼、草鱼应用较多。鱼的大小不同,对毒物的敏感度有所不同,一般所来鱼苗比成鱼敏感。在同一实验中要求实验鱼同属、同种、同龄。鱼的平均体长7cm以下合适(鱼体长指自上颌至尾柄和尾鳍交界处的水平距离);金鱼的身宽,一般以3cm以下较合适。每个实验浓度可用鱼10~20尾。

实验鱼必须健康,实验前在类似实验条件下驯养一周以上,驯养期间每天投饵一次。为保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根据驯养缸中鱼的密度和对鱼的观察,每天换水1~2次。实验前一天停止投饵,但96h以上的实验鱼每天应给予少量不影响水质的饵料。实验前4天要求驯养缸中鱼最好不出现死亡,即使有死亡,也不得超过10%,否则不能用于正式实验。

五、半致死浓度的计算

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中,半数致死浓度(LC50),平均耐受限(TL m),半数有效浓度(EC50)等常用来表示化学物质或工业废水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由急性毒性试验所得数据计算LC50、TL m、EC50的原理和方法基本上是相似的。

用于计算半致死浓度的方法有多种,如概率单位法、最小二乘法、加权直线回归法、图解法、寇氏法、直线内插法等。这里介绍常用的直线内插法。直线内插法是图解计算LC50、TL m、EC50的一种简便方法,在水生生物毒性试验中被广泛使用。就常规毒性试验和水质监测而论,在试验的精密度范围内,使用直线内插法一般是准确的。

所谓直线内插法,即是根据两个或多个试验浓度组的动物死亡百分数作一浓度——死亡反应线,内插所要求的一个数值。因此,用直线内插法求半数致死浓度时,在试验设置的浓度组中必须至少存在这样两个浓度:一个要能引起50%以上的试验动物死亡,另一个出现的死亡率则要低于50%。

用直线内插法求LC50时,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以对数轴表示试验溶液的浓度,算术坐标表示试验动物的死亡百分数,绘出与试验所得数据相应的各点。将死亡率50%上下的两点做一直线,再自所作直线与50%死亡线的交点作一垂直于纵轴的垂线,该垂线与纵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半致死浓度。如无半对数纸,也可用方格纸代替,但应先将浓度作对数转换,然后以纵轴表示之。垂线与纵轴的交点为LC50的对数,故需查反对数表才得半致死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