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PPT课件

目录
• 神经退行性疾病概述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发展
历程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分类
与作用机制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
与临床试验
目录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疗效 与副作用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未来 展望
01
神经退行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创新药物研发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复杂,涉及多种病理 机制,研发针对单一靶点的药物难度较大; 同时,临床试验周期长、成本高,风险较大 。
机遇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神经退行性疾 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为药 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政府 和社会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
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 的可能性,有望从根本上逆转疾病的进程。
联合治疗策略
未来治疗药物将采用联合治疗策略,通过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提 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03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 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乙酰胆碱药物
总结词
主要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提高乙酰胆碱水平,改善认知功能。
详细描述
神经营养因子药物是一类能够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存活和突起形成的药物,用于 治疗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这类药物主要包括神经生 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
免疫调节药物
总结词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神经炎症反应,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 经免疫性疾病。
详细描述
,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指由于神经细胞的损失和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寻找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成为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记忆障碍为主要症状的退行性脑病,目前尚无根治方式。
然而,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主要药物,如多奈哌齐(Donepezil)、盐酸拉吡嗪(Rivastigmine)等。
这些药物通过增加乙酰胆碱在神经突触中的浓度,改善病人的记忆和认知功能。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如甲氟拉明(Memantine)可以通过调节谷氨酸受体活性,减轻神经元损伤,延缓疾病进展。
二、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运动障碍和肌肉僵硬。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是左旋多巴(Levodopa)。
左旋多巴是一种多巴胺前体药物,可以补充患者体内多巴胺的缺乏,减轻运动障碍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物等可以用于增强疗效或减轻副作用。
三、亨廷顿病的药物治疗亨廷顿病是一种遗传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变发生在脑外核。
目前,亨廷顿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谷氨酸活性来缓解症状。
例如,丁螺环酮(Tetrabenazine)可以通过减少神经元释放的谷氨酸,减轻肌肉不随意运动和抽搐等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如奥拉帕替尼(Olanzapine)可以调节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症状。
四、未来发展方向尽管目前药物治疗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当前的药物治疗主要集中在症状的缓解上,对疾病的根本治疗仍然有限。
因此,寻找更具针对性的药物目标和治疗策略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
治疗退行性疾病药PDandAD

促多巴胺释放药:金刚烷胺
中枢M受体阻断药:苯海索
神经保护药:抗氧化药、抗凋亡、胶质源性
神经生长因子、抗炎等
左旋多巴(Levdopa,L-dopa)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绝大部分在肠粘模被脱羧成DA,部分在 肝、心、肾脱羧。而DA不易通过BBB,进入中 枢的量1%,外周大量的DA可造成不良反应。
若合用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可增加血和脑内L-dopa
2 心血管反应 体位性低血压、低血压休克
3 内分泌 乳腺增大、泌乳,月经停止
4 其它
硫杂蒽类
泰尔登
特点:
1 与氯丙嗪作用相似,其结构与三环抗抑郁药
相似故有较弱的抗抑郁作用。
2 适用于伴焦虑或抑郁性的精神分裂症
丁酰苯类
特点:
氟哌啶醇
氟哌利多
1 结构与氯丙嗪不同,作用相似 2 抗精神病作用及锥体外系反应均强 3 镇静、降压作用弱 4 因抗躁狂、幻觉、妄想作用显著,常用于治疗兴 奋躁动、幻觉、妄想为主的精神分裂症。
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
又称震颤麻痹(Parkinson disease,PD),是
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退行性疾病。临床主
要症状为进行性运动徐缓、肌强直及震颤,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变性使多 巴胺缺乏所致,
主要病变在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神经元。
这一通路上存在两种神经元
3~4倍,并减少不良反应。
二 药理作用及应用
抗PD
L-dopa
DA
补充脑内DA
治疗肝昏迷
伪递质学说,正常肝脏可解毒蛋白质代谢产物苯乙 胺、酪胺,肝功能障碍时,血中苯乙胺、酪胺, 进入中枢经羟化酶生成伪递质。
三 不良反应
第7章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

帕金森病治疗用药物类型
❖ 目前没有能够有效减慢帕金森病神经退行性 病变的治疗药物,仍是对症治疗,包括通过 一种或者多种途径来替代纹状体中DA缺失: 1)增加脑内DA合成; 2)刺激突触前DA释放; 3)直接激动DA受体; 4)减少突触前DA再摄取; 5)减少DA分解。
❖ 近年上市的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托卡朋能 够在外周和中枢同时起COMT抑制作用。
❖ 作为左旋多巴的辅助用药,抑制机体对左旋 多巴的代谢,从而提高进入脑的左旋多巴的 量,增强其抗帕金森病疗效。
CH3 CH
N H3C
司 来吉兰
H
H N
雷 沙吉兰
O
HO N CH3
CN
HO
CH3
NO2
恩他 卡朋
CH H3C
O
HO OH
HO
NH2
❖ 左旋多巴在体内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经 代谢转化为多巴胺发挥药效。口服后,95% 以上被外周组织的脱羧酶转化为DA,后者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无治疗作用,因此引起 不良反应。实际上口服的左旋多巴只有不到 1%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 临床应用时,需口服大剂量左旋多巴以克服 在外周组织中代谢引起的损耗,也可与外周 脱羧酶抑制剂如卡比多巴(Carbidopa)和 苄丝肼(Benserazide)合用,使进入脑内的 左旋多巴显著增加,减小外周不良反应。
❖ 金刚烷胺(Amantadine)能调节NMDA受体的敏感 性。
❖ 美金刚(Memantine)和利鲁唑(Riluzole)为谷氨 酸受体拮抗剂。
六、其它药物(Other Drugs)
药理。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ComplexⅠ↓ GSH消失
两多两少
帕金森病的治疗
拟多巴胺药:补充脑内DA的不足,或抑制DA降
解,提高DA能神经的功能(L-DOBA) 中枢抗胆碱药:降低脑内Ach能神经功能上的优 势(苯海索 , Benzhexol) 其他:清除氧自由基(司来吉兰),预防DA神 经元自身中毒
一、拟多巴胺类药
(一)多巴胺的前体药 左旋多巴
DA-R过度兴奋→手足、躯 体和舌的不自主运动(表明l-dopa已
达耐受量,减少剂量可明显减轻)
2.精神症状
氯氮平
10%~15%
3.症状波动:40%~80%
“开-关现象”
开:活动正常或几近正常 关:突然出现严重的PD症状 机制:DA的贮存能力↓
溴隐亭、司来吉兰等 调整用药方法
【药物的相互作用】
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酶,可
一、胆碱酯酶抑制药
他克林 (tacrine) 【药理作用及机制】 1.可逆性抑制AchE增加Ach含量 2.激动M、N受体 3.促进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由药物、缺氧、 老化等引起的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 是目前最有效的AD治疗药
他克林
【临床应用】 与卵磷脂合用治疗AD,延缓病程,提高患者认 知能力和自理能力 【不良反应】 肝毒性,胃肠道反应
(levodopa , L-DOPA)
≠BB B
L-酪氨酸
酪氨酸 羟化酶
多巴脱羧酶 L-多巴
NA
多巴胺
多巴胺β羟化酶
嗜铬颗粒蛋白 ATP
囊泡→
【体内过程】
外周>95%
L-dopa (前体药物)
副作用 L-芳香族氨基 酸脱羧酶
DA
(AADC)
中枢1%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开发突破回顾与展望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开发突破回顾与展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健康领域的重要挑战之一。
其中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亨丁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且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手段。
近年来,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开发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本文将回顾近期的一些重要的治疗药物开发突破,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潜在的治疗策略。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造成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丧失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例如,抗淀粉样蛋白单克隆抗体药物(anti-amyloid monoclonal antibodies)已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策略。
这些药物通过干扰和清除大脑内的淀粉样蛋白斑块,从而减缓病情进展。
此外,一些药物还致力于调节其他病理学特征,例如清除神经纤维缠结和减少炎症反应。
虽然这些药物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它们展示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能的新方向。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由于多巴胺神经元的退化而引发的运动障碍性疾病。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侧重于缓解症状,而不是治愈疾病的原因。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药物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比如,一种名为LRRK2抑制剂的药物被认为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新方法之一。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改善线粒体功能和抑制氧化应激等药物策略也可能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虽然这些药物的上市还面临一些挑战,但它们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亨丁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的治疗方面,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

2.长期反应:
① 运动过多症:异常动作:手足、躯体、舌不自
主运动。服用2年以上者,发生率:90%,可用DA-R阻断 药:左旋千金藤啶碱治疗。
② 症状波动:服用3-5年后,40-80%出现症状波
动:“开-关反应”。可用L-DA/AADC抑制药缓释剂、 DA-R激动剂、MAO抑制剂司莱吉米,少量多次服药等方法 防治。
溴隐亭
药理作用:
DA2受体激动药,麦角生物碱 激动结节漏斗部的D2受体:减少 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的释放 增大剂量激动黑质-纹状体通路的 D2-R
临床应用: 1、闭经或乳溢(催乳素过多引起的)
2、治疗PD,辅助左旋多巴控制不自主运动和 过度开关现象
金刚烷胺
(amantadine):抗病毒药。抗帕金森病见 效快而持效短 。与左旋多巴合用有协同作用 。 可能机制:1.(+)多巴胺释放
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
• 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壳核、苍 白球、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尾核、 壳核和苍白球统称纹状体;其中苍白球 是较古老的部分,称为旧纹状体,而尾 核和壳核则进化较新,称为新纹状体。 • 基底神经节有重要的运动调节功能,它 对随意运动的稳定、肌紧张的控制、本 体感觉传入冲动信息的处理都有关系。
1. AADC抑制药:卡比多巴(α-甲基多巴肼): 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抑外周AADC 心宁美:本品+L-Dopa 1:4或10 2. MAO-B选择性抑制药: 司来吉米(丙炔苯丙 氨):对肠道MAO-A无作用,能迅速进入脑内, 抑制DA降解。 3. CO4. 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溴隐停、利修来得、培高 利特、阿扑吗啡、金刚烷胺
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
PD又称震颤麻痹,典型症状为静止 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主 要由锥体外系功能失控所致。可 分为原发性(即PD)和继发性 (帕金森综合征)两类,后者可 继发于脑动脉硬化、脑炎、衰老 或化学和药物中毒等。原发性PD 主要是基底神经节的黑质进行性 变性引起.
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

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以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为特征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等。
这些疾病的病因复杂,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因此新的药物研发成为了缓解病症、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向。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新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分析其机制、临床试验结果以及对未来治疗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新进展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记忆丧失、认知功能下降和行为改变。
近年来,针对AD的新药研发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靶向治疗。
1. 淀粉样蛋白抑制剂淀粉样蛋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近年来,几种针对淀粉样蛋白的抗体药物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例如,亚利桑那大学研发的药物Aducanumab成为全球首个获得批准用于AD治疗的淀粉样蛋白单克隆抗体。
早期研究显示,对于早期患者,该药能显著降低淀粉样沉积,并延缓认知能力下降。
2. Tau蛋白靶向疗法除了淀粉样蛋白外,tau蛋白异常也被认为与AD密切相关。
Tau 蛋白作为微管的稳定因子,其异常磷酸化会导致神经元死亡。
因此,开发针对tau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成为另一个研究热点。
例如,一些正在进行中的临床试验针对tau磷酸化的特异性抑制剂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为AD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帕金森病的治疗创新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主要影响运动控制的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震颤、刚性和运动缓慢。
传统上以多巴胺替代疗法为主,但由于长期使用产生耐药性,新疗法迫在眉睫。
1. 基因疗法近几年,基因疗法在PD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一项研究通过将生产多巴胺的基因直接导入患者的大脑中,有效提高了多巴胺水平。
这种方法突破了传统药物疗法局限,能够针对疾病根源进行干预。
尽管这一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但其治愈希望可观。
2. 新型多巴胺激动剂新一代多巴胺激动剂如P2B001和AP-356等,将在刺激多巴胺受体同时,尽量减少副作用。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药物

金刚烷胺
机制 可能在于促使纹状体中残存的完整
多巴胺能神经元释放多巴胺 并能抑制多巴胺的再摄取 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的作用 较弱的抗胆碱作用
作用
• 抗病毒
• 抗帕金森病, 疗效不及左旋多巴,但优于胆碱受体阻 断药。 见效快而持效短 与左旋多巴合用有协同作用。
不良反应
长期用药后,常见下肢皮肤出现网状青斑, 可能是由儿茶酚胺释放引起外周血管收缩 所致
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 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锥体外系功能障碍 典型症状为静止震颤、肌肉强直、运动
迟缓和共济失调
病因
原发性(帕金森病): 病因尚未阐明。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抗精神病药、脑炎、脑动脉硬化、CO、 锰中毒、等所致。
产生的原因
▪ 目前认为,病变在黑质-纹状体多巴胺
“开-关现象” 此时宜适当减少左旋多巴的 用量
4.精神障碍,停药
【药物相互作用】
1.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基,可增强 左旋多巴的外周副作用。
2.抗精神病药能引起帕金森综合征,又能 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所以能对抗左旋多 巴的作用。
卡比多巴
多巴脱羧酶抑制剂 单独应用基本无药理作用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与左旋多巴合用时,能抑制外周多
巴脱羧酶的活性,减少多巴胺在外 周组织的生成,提高脑内多巴胺的 浓度
左旋多巴:卡比多巴=10:1 (100mg:10mg)
可使左旋多巴的有效剂量减少75% 复方苄丝肼(美多巴)
左旋多巴:苄丝肼=4∶1(100mg∶25mg)
联合用药主要优点 1、提高左旋多巴疗效(增效) 2、减少外周副作用 3、减少左旋多巴用量(70~80%)
用途: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成为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神经细胞和神经元的损害和死亡,进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退行性病变的一类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等。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其中,针对不同疾病,所使用的药物也各不相同。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下列几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MAO-B抑制剂和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等。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常用的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它的作用机制是增强脑内乙酰胆碱的水平,从而改善与记忆和认知有关的神经递质变化。
这类药物能够改善认知功能,缓解痴呆症状,减缓病情进展,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因此成为了治疗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首选药物。
目前常用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主要有多奈哌齐(donepezil)、卡巴拉汀(rivastigmine)和加莫(galantamine)等。
而对于帕金森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药物。
帕金森病是由于多巴胺神经元丢失所致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够模拟多巴胺的作用,从而缓解病情,减少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不协调和震颤等症状。
目前常用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主要有普拉格蒂(pramipexole)、奥拉西平(ropinirole)和艾珍唑(rotigotine)等。
至于亨廷顿病,则常用的是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因为该病的病理机制主要与谷氨酸神经毒性有关。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能够减少谷氨酸的毒性,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
目前的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主要有美瞳胺(memantine)和喹硫平(quinolinic acid)等。
最后,虽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正在不断进步,但同时也有一些局限性。
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

药物治疗的局限性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复杂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环境、生 活方式等,这使得药物治疗难以针对单一病因进行干预。
神经元死亡不可逆
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神经元死亡是主要的病理过程,但神经元的再 生能力有限,因此药物治疗的效果可能有限。
长期副作用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使用,可能产生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对患者 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基因治疗药物
通过改变或修复致病基因来治疗神 经退行性疾病,如针对遗传性神经 退行性疾病的基因治疗药物。
已有药物的优化和改良
已有药物的改进
对已有药物进行结构改造或添加新的活性成 分,以提高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联合用药
将已有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或降低副 作用,如针对帕金森病的左旋多巴与其他药 物的联合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的结合
药物治疗与康复治疗结合
药物治疗与康复治疗相结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如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 练结合。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
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如针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药物与心理治疗 结合。
05
药物治疗的挑战与前景
04
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
新型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试验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定病理 机制,研发具有针对性的靶向治 疗药物,如针对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等疾病的特异性药物。
免疫调节药物
利用免疫调节剂来调节神经系统的 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和神经损伤, 如针对多发性硬化症和肌萎缩性侧 索硬化症等疾病的药物。
03
药物治疗的策略和原则
6 第六章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

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
减少突触前多巴胺的再摄取;
减少多巴胺的分解。
5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根据作用机制的药物分类
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药物(Agents on dopaminergic neural system)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NMDA receptor antagonists)
非麦角生物碱类--盐酸罗匹尼罗
化学名: 4-[2-(二丙氨基)乙基]-1,3-二氢-2H-吲哚-2-酮
盐酸盐 强效选择性、 D2受体激动剂。作用于纹状体内突触后受体, 补偿DA的不足,提高交感神经紧张性, 持续时间较短。
10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罗匹尼罗的合成:
11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23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2.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
(α2-adrenergic receptor antagonists )
阻断突触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提高肾上腺素(去 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阻断左旋多巴引起的运动障碍和 运动失调。
N O F N NH O 咪唑克生(Idazoxan, 亚达唑散) 高选择性高α 2受体阻断药, 治疗帕金森病。 N H
Tozadenant 选择性腺苷A2A受体拮抗剂, 改善PD运动评分与生活质量, Ⅲ期临床试验
•
HO N N H N CF3 CF3 甲氟喹 H3C CH3 N V-2006 S S
抗疟疾药物盐酸甲氟喹具诱发神经系统和精神方面的 副作用,
• •
机制的研究发现,其中一个光学异构体有选择性腺苷 A2A受体拮抗作用, 经多种结构修饰优化后发现,嘧啶骈噻吩衍生物V2006是高选择性的腺苷A2A受体拮抗剂, Ⅲ期临床。
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药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溴隐亭 bromocriptine
DA受体激动剂, 激动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受体。 用于: 1. 帕金森病 疗效与左旋多巴相似 2. 回乳,催乳素分泌过多症 抑制催乳素分泌 3. 肢端肥大症 抑制生长素分泌
促多巴胺释放药 金刚烷胺 amantadine
1. 作用强度弱于左旋多巴,强于中枢抗胆减药。 与左旋 多巴合用可增强疗效,降低左旋多巴的 不良反应。 2 . 机理: ① 促使纹状体中残存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释放DA ② 抑制DA的再摄取 ③ 直接激动D受体 ④ 较弱的抗胆碱作用 3. 起效快、维持时间短,用药数天即可获最大疗效。
沈阳等地的分课题组所做调查得出的结果与北京类似。。
病因:迄今未明
胆碱能学说: β-淀粉样蛋白毒性学说: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氧化应激学说:
四种学说:
AD的两大病理学变化:
1) 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 :最近通过
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 第21对染色体。
2)细胞内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形成, 神 经元纤维缠绕结:
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药:美金刚
药理作用: 美金刚是一种电压依赖性、中等程度亲和力的非竞争 性NMDA受体拮抗剂。它可以阻断谷氨酸浓度病理性 升高导致的神经元损伤。
适应症 治疗中重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型痴呆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2%)有幻觉、意识混沌、头 晕、头痛和疲倦
思考题
1)左旋多巴与苯海索合用为什么能产生协同的治疗 PD作用? 2)左旋多巴与α-甲基多巴肼合用的药理学基础?
药理作用及应用
抗帕金森病
特点
① 轻症较好,重症较差 治疗效果与残存神经元数量有关,即与黑质纹状体病损程 度有关。 ② 肌肉僵直、运动困难的疗效好,肌肉震颤的疗效差 ③ 起效慢,药后2~3周体症改善,最大疗效1~6个月。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指的是一类随着年龄增长或年轻时遗传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
这些疾病通常会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行动能力、情感交流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
尽管目前尚未找到完美的治疗方法,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措施主要包括饮食、运动以及认知训练等方面。
首先,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深色蔬菜、水果以及鱼类等。
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以及Ω-3脂肪酸等。
抗氧化物质可以抵抗自由基的侵害,有助于预防脑细胞因氧化受损而死亡,从而减少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其次,定期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血液循环,维持身体健康。
通过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能够改善人的心情。
而有良好心情的人,通常会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注意力集中,有利于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最后,进行认知训练。
这种训练包括大脑的计算、逻辑、推理和记忆等能力的训练。
认知训练可激活脑细胞,调节脑内神经用户,维持脑的生理功能,有助于保持大脑的灵活性、抗击衰老。
除此之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还需要依靠药物和物理疗法等方法。
对于一些病因明确的疾病,还可以采用基因治疗等手段,进行根治。
下面就具体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药物可以提高脑内一些神经传递素的水平,增加神经细胞的连通性和稳定性,从而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常用的药物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氟西汀等。
物理疗法:物理治疗主要针对运动方面的障碍,如帕金森病患者可以采用物理治疗方法,如按摩、运动、牵拉等,有助于改善肌肉僵硬、震颤等症状,提高人的行动能力。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以改善或彻底治愈患者疾病为目标的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遗传基因因素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基因切除、基因修复等手段来彻底解决根源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肌肉强直或僵硬以及运动功能障碍,肌肉震颤。
PD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 约为1%,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抗帕金森病药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五类:
拟多巴胺药 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卡比多巴、苄丝肼)、多巴胺
受体激动剂 多巴胺加强剂抑制剂
单胺氧化酶(MAO)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第二代AChEI
加兰他敏 Galantamine
卡巴拉汀 rivastigmine
石杉碱甲 huperzine A
作用同多奈哌齐。
作用同多奈哌齐。
高效可逆的竞争性AChEI,抑制 活性和选择性比他克林高,毒性 低。易通过血脑屏障,有效时间 长,安全系数高,有明显促进学 习记忆作用,能改善或保护脑缺 氧、抽搐产生的记忆损害。
思考题
1.简述L-dopa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临床上L-dopa常 与苄丝肼或卡比多巴合用,为什么?
2. 临床常用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有哪几类?举例说明。
分析
一般的MAOI可在体内阻止DA的降解,增强药效,但可导 致心率加快及高血压危象,不宜与L-dopa同用,需停用Ldopa2天后再使用。司来吉兰为选择性MAOI,可降低脑内 DA的代谢,延长DA的有效时间,作为治疗PD的辅助药物与 L-dopa合用,可增强和延长L-dopa/的疗效,降低L-dopa用量 ,减少外周副作用,消除长期单用L-dopa出现的“开-关”现 象,明显减少PD的波动,与传统的非选择性MAOI不同,不 会增加酪胺类物质的高血压反应。
与第一代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不同,没有麦角林结 构,主要对已出现“开-关”现象的患者进行辅助 治疗。
本品作用于纹状体内突触后受体,补偿多巴胺的不足, 提高交感神经紧张性。
罗匹尼罗——体内代谢
去丙基物(2)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活性,对D3受 体的亲和力大于D2受体。(1)的活性较小,(3) 无活性。
其他药物
除了本品以外,非麦角衍生物的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还有普 拉克索(pramipexole)和吡贝地尔(piribedil),这些 药物的副作用较小,没有麦角衍生物的致肺纤维化作用,有望 成为抗PD的一线药物。
四、多巴胺加强剂及其他药物
作用机制是减少脑内多巴胺的代谢,提高多巴胺水平
单胺氧化酶(MAO)、多巴胺β-羟基化酶(DBH)和儿 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
化学名
4-[2-(二正丙氨基)乙基]-1,3-二氢-2H-吲哚-2-酮盐酸
盐 4-[2-(dipropylamino)ethyl]-1,3-dihydro-2H-indol-2-one
hydrochloride)
罗匹尼罗(ropinirole)
于1996年上市,新的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属于强效、选择性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
药物学家J.Gril和J.Cummings 把AD的药物治疗靶 标分为两组:
一组是针对症状治疗的药物靶标 包括以神经递质为基础的胆碱酯酶、烟碱、毒蕈碱、γ-氨基 丁酸、天冬氨酸、血清素(5-HT1A , 5-HT4和5-HT6 )和 组胺H3受体,还有其他的类磷酸酯酶和PPAR-γ受体;
另一组是用于改善疾病的靶标与Aβ、tau蛋白和神经保护作 用密切相关。
罗匹尼罗——构效关系
罗匹尼罗——药理作用
用于治疗PD,治疗中度到重度的不宁腿(多动腿) 综合症。
既能改善运动徐缓、僵直和震颤, 还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情绪,减少长期使
用L-dopa引起的并发症以及减轻患者现有的并发症 不良反应较轻,有梦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
痛、头晕、嗜睡和直立性低血压。
左旋多巴(L-dopa)
DA的前体药物 以分子形式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中枢后在多巴胺
脱酸酶的作用下释放DA。使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和乙酰 胆碱的浓度趋于平衡,从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DA与N-甲二氢烟酸结合前药
左旋多巴 (levodopa)
又名左旋多巴,L-dopa。
化学名
(-)-3-(3,4-二羟基苯基)-L-丙氨酸
多巴胺受体: D1和D2两个家族。
D1受体位于突触后 D2受体位于突触前
多巴胺受体与多巴胺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或左旋多 巴脱羧得到的多巴胺结合,发挥各种生理作用。
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能选择性地激动多巴胺受体,特别是选择性地 激动D2受体,从而发挥作用。
罗匹尼罗(ropinirole)
一、抗帕金森病药物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又称震颤性麻痹,是中枢神经系统锥体外系 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是继 AD之后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
病理特征:
黑质及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病变缺失和脑 内出现小体,多巴胺合成减少,使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减少, 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乙酰胆碱的功能亢进,引起一系 列震颤麻痹的症状。
Aβ自身聚集能力很强,很容易聚集形成可溶性的寡聚体, 最后发展成不可溶的纤维样蛋白,最终导致神经元病变, 导致AD。
其他药物(抗胆碱药(anticholinergics)及抑制多 巴胺的重摄取药物等)
(一)、拟多巴胺药物 (dopamine analogs)
拟多巴胺药物
可透过血脑屏障,代谢成为多巴胺,而发挥 药理作用的药物
由于多巴胺的碱性较强,在体内生理pH条件下 以质子化形式存在,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 中枢,不能外源性直接供给DA。
抗AD药物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分类: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抑制A生成的药物 抑制A聚集的药物
具有神经保护和促进大脑功能恢复的药物
知识链接——胆碱能假说
胆碱能假说: 在大脑基底的胆碱能 神经元功能退化和大 脑皮层及其他区域相 关胆碱能神经传递的 丢失是造成AD病人的 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 原因。
一、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AChEI
常用的MAOI和COMTI
其他药物
一些作用于中枢的抗胆碱药物、抗抑郁药抑制、多巴胺 的重摄取药物,5-HTIA激动剂,腺苷受体拮抗剂,谷氨 酸受体拮抗剂等也作为治疗PD的辅助药物。
常用药物有:
其他药物
案例
PD患者,68岁,用L-dopa/卡比多巴进行治疗。但PD症状仍 在加重,且BP 130/80,HR125,医生改用MAOI和维持原Ldopa//卡比多巴给药量进行综合治疗。据报道MAOI与L-dopa/ 联合疗法出现高血压症状,当给予患者司来吉兰与L-dopa//卡比 多巴联合用药治疗,是否出现类似的反应,请解释。
2,3-二氢-5,6-二甲氧基-2-[[1-(苯甲基)-4-哌啶基]甲基]1H-茚-1-酮盐酸盐
代谢
30%以原形由尿排泄,其他由CYP450代谢为多种 代谢物
药理作用
用于轻度或中度AD的治疗,对血管性痴呆也有效, 具有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延缓病情的发
展,保持脑功能等活性的作用。 不良反应
“开-关”现象 突然多动不安为“开”,而后又出现肌强 直,不能运动为“关”
代谢
二、外周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
抑制中枢以外的L-dopa转化成为DA,使更多的Ldopa到达中枢再转化为DA发挥作用,缓解DA缺乏所 致的PD。
常用的外周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
卡比多巴(carbidopa)、苄丝肼(benserazide) 心宁美(sinemet):卡比多巴与L-dopa的复方制剂(1:4或1:10) 美多巴(madopar):苄丝肼与L-dopa的复方制剂(1:4)
临床特征:隐袭起病,进行性智能衰退、言语障碍和 行为异常,并伴有幻觉及/或妄想、易激惹,多伴有人 格改变。
AD发病的相关假说
β-淀粉样蛋白(Aβ)级联假说 胆碱能损伤假说 胆固醇变化假说 自由基损伤假说 钙离子通道受损假说 炎症反应假说 线粒体机能障碍假说 细胞凋亡假说等。
药物治疗AD靶标
毒扁豆碱 physostigmine
他克林 tacrine
阿米利定 Amiridine
抑制AChE和BuChE。毒性小,有 良好的耐受性,主要治疗中度AD。
可阻滞K+和Na+通道,有毒蕈碱样拟 胆碱作用。提高AD患者20%~30% 的记忆和认知能力延缓病情发展,但 有严重的肝中毒。
作用与他克林相同,不同的是肝中毒不 明显,可用于长期治疗。
AChEI——基于AD胆碱能缺乏的发病机制研发的
药理作用:阻止ACh与AChE的结合,从而提高脑内乙 酰胆碱的含量,恢复胆碱能神经传导,从而提高患者学 习记忆能力和认知水平。
他克林(tacrine)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AD的 AChEI.
这些药物只能延缓疾病进程而不能彻底治愈。
第一代AChEI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失眠、肌肉痉挛、 疲乏等。多数不良反应是短暂、轻微和一过性的。
二、抑制A生成的药物
Aβ是一种小肽,相对分子质量约4.2 kD, 由39~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知识链接——Aβ的生成途径
Aβ由APP经分泌酶剪切而成。APP在分泌酶作用下以两种 不同的途径裂解: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APP经α-分泌 酶作用生成一种大的、可溶解APPsα片段。余下的C端片 段在γ分泌酶作用下裂解为小的片段;Aβ是由β-分泌 酶裂解APP的Aβ区的N端,然后γ-分泌酶裂解跨膜区, 由此产生Aβ。
第六节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
Drug for neurodegeneration disease
基本要求
1.熟悉左旋多巴的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 代谢及用途。
2.熟悉抗帕金森病药物和抗阿尔茨海默病药 物的类型和作用机制。
3.熟悉罗匹尼罗、盐酸多奈哌齐的结构、化 学名、性质、代谢及用途。
4.了解溴隐亭、他克林、(-)石杉碱甲、 吡拉西坦的结构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