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6节眼和视觉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6节眼和视觉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6节眼和视觉教学设计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有一章第六节(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能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成象的规律⑵应用凸透镜成像特点解释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有关应用三、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四、教学器材光具座、蜡烛、火柴、黑布、光屏等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思考】◆如何粗略的测量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你知道凸透镜除了能聚光它还有什么作用吗?(凸透镜成像)(通过学生讨论、活动得出,例如学生手拿凸透镜看书上的字,字变大了,成正立、放大的像;照相机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等)◆为什么成像?成什么样的像?有什么规律?有什么应用?(二)新课讲授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仪器:※光具座(重点介绍:光具座上的刻度、光屏;光具座上的物体、透镜、光屏都是可以移动的)、蜡烛、凸透镜f=10cm、火柴、黑布※教师分配任务: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一个独立的任务,分别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像、缩小的像、倒立的像、正立的像。

※介绍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那么像到透镜的距离可以称为什么呢?(生:像距)用字母v表示(2).实验步骤①在光具座上从左向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的光屏,并要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②调节物距与像距,当在光屏上找到倒立缩小的像时,记录物距与像距③调节物距与像距,当在光屏上找到倒立放大的像时,记录物距与像距④调节物距与像距,当在光屏上找到倒立等大的像时,记录物距与像距数据记录在书29页的表格上组别任务物距u(cm)象距v(cm)缩小组成缩小的像123放大组成放大的像123倒立组成倒立的像123正立组成正立的像123(正立组同学始终无法在光屏上得到正立的像。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1.6眼和视觉教案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1.6眼和视觉教案

课题:第1章第6节眼和视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眼的结构,知道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2]知道透镜及其分类,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能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成象的规律,并了解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4]知道人类视觉上的限制,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从而知道如何爱护眼睛和保护视力。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眼球模型、观察同桌的眼睛、凸透镜成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对眼睛各个部分的作用的分析、凸透镜成象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凸透镜成象实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随堂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重、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凸透镜成象规律、透镜的应用。

[教学准备]眼球模型;光具座;手电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眼睛师:眼是我们重要的感觉器官。

据统计,大脑中约有90%的信息来自于眼。

你知道眼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先让我们学习眼的有关知识。

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解剖眼球模型:分析眼的各结构的名称。

(角膜、瞳孔、晶状体、虹膜、玻璃体、巩膜、视网膜、房水等) 结合下列实践,组织讨论分析各部分的作用。

观察同桌的眼:(1)你能看到哪些部位?(除了瞳孔、虹膜[颜色]、巩膜之外,学生应指出眼险,睫毛和泪腺管) (2)观察虹膜和瞳孔:用手电简直照着同桌的右眼,留心观察,同桌右眼的瞳孔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说明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能 (减少、增加)进入眼睛光线的量。

虹膜的作用是可以控制 的大小。

同时填空:填写表1:眼的结构和功能 复述眼的结构和功能。

小结表l 。

由讨论中涉及凸透镜的知识,为引入下节课“凸透镜成象规律”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凸透镜成像特点初探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眼睛的有关知识,并且留下了一个问题——眼睛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本节课我们就来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这要从透镜谈起。

透镜是什么样的?(学生可解决)让学生了解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学生可能会讲到用放大镜聚焦可以把一张纸烧一个洞,由此可让学生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的一种利用。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6眼和视觉教案1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6眼和视觉教案1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6眼和视觉教案1我们把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

透镜不一定是由玻璃制成的,能够由一切透明的物质制成,比如塑料、水、冰等。

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焦点:凸透镜能将平行光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有两个实焦点〕透镜的光心与主轴:透镜的中心叫光心O;通过透镜两边圆心的直线O1O2。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想一想:依照光路的可逆性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将会••••••结论: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将两幅图进行对比,启发学生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不是看折射光线是否相交,而是表达在凸透镜使光线互相“靠近”了。

凸透镜的作用:演示:用激光演示器演示凹透镜使光线变得发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由光路可逆原理可知,射向凹透镜对方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指出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表达在凹透镜使光线互相“远离”了。

假如原来的入射光线能相交,那么通过凹透镜的折射将延迟相交。

3、透镜的作图:学生作图练习:1〕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凹透镜后的光线;2〕通过焦点后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3〕在虚线处填上适当的透镜。

课堂小结:F F F F形状: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作用: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路图:〔略〕透镜形状: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作用: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光路图:〔略〕课后拓展:1、讨论:能不能用冰和阳光来取火?2、在如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下图,那么〔〕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乙都为凸透镜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

2.6透镜和视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2.6透镜和视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答案:视觉的形成原理是:光线经过角膜和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像。
3. 根据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当物距变化时,像距和成像性质如何变化。
答案:当物距变化时,像距和成像性质也会发生变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应通过实际操作、模拟实验、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及互动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视觉感知的生理过程。同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有效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2.6透镜和视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2.6节“透镜和视觉”。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二是视觉的形成原理。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光学知识。本节课将在这些基础知识上,进一步探讨透镜的性质和视觉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光学现象的全面认识。
- 解释透镜的性质,如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应用,如眼镜是如何通过透镜来矫正视力的。
3. 实验探究
- 安排学生进行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

1.6眼和视觉(3)教学设计

1.6眼和视觉(3)教学设计

1.6 眼和视觉(三)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六节【教学目标】1.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

2.知道人类视觉上的限制,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并知道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3.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以及用眼卫生意识的逐步树立。

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眼球结构模型。

2.学具:手电筒。

【设计说明】“眼睛”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并不会陌生,而且学生对眼睛的重要性已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对视觉的形成有一定的好奇。

在第二课时中,学生已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眼睛”这一内容,这种循序渐进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学生在思维中形成过程。

因此,本课时采用创设情景(课前小PK)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而通过以下几个活动:观察眼球模型、观察同桌的眼睛、以及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对眼睛的主要部分——眼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利用Flash中的“拼一拼”组织竞赛,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也使学生在竞赛中进一步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理念。

在了解了眼球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后,使学生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然后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的视觉限制,如“近点、远点、近视、远视以及色盲等”。

在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教学中,由学生结合光路图讨论总结。

在色盲的教学中,可穿插色盲的发现史(道尔顿和袜子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本课时侧重采用“提出问题——实验解决问题——小结”这样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观察、活动探究中寻找答案从而获取新知。

最后,通过近视同学谈谈近视带来的不便之处,提出应“预防近视,珍爱光明”,帮助学生树立起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自觉关爱盲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整个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眼和视觉2教学设计

眼和视觉2教学设计

《眼和视觉》教学设计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章第6节(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科学七下第一章第6节《眼和视觉》第二课时,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学习眼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是光的折射知识的重要应用,在课标和整本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为下一课时学习近视、远视等知识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及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

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启发性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

学生求知欲强、问题意识强,愿意动脑思考,所以教学中以探究为线索,通过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到成功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三、设计理念体现新课改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资源开发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突出有效性教学设计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变静态抽象为生动形象,降低难度,缩短时间,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求知的心理。

学生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难度更大,所以必须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胶卷见光会曝光、拍照时需要调节焦距)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巧妙设置来引导学生对比,化难为易。

四、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通过使用放大镜的边学边实验,使学生知道放大镜的原理。

(2)通过照相机的结构展示、示范操作的过程,使学生知道照相机的原理及基本构造。

(3)通过调节投影仪的演示,使学生知道投影仪的基本原理并了解其调节方法。

(4)通过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使学生知道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及视觉的形成。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人眼原理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感受生活中的透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探索的兴趣。

(2)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交流合作精神、创新意识。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6眼和视觉教案4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6眼和视觉教案4

第6节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6眼和视觉教案4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初步学会凸透镜与凹透镜作图题。

教学过程复习:光的折射规律作图总结:光向厚的一边偏折提出问题:1假如把两块三棱镜厚的贴在一起,让平行光射进,光将怎么样偏折?2假如把两块三棱镜尖的贴在一起,让平行光射进,光又将怎么样偏折?出示凸透镜与凹透镜板书: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演示: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观看凸透镜的焦点,作出凹透镜的虚焦点介绍光心、主轴作图:凸透镜三条特别光线1平行主轴的光线2过焦点的光线3过光心的光线凹透镜三条特别光线1平行主轴的光线2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3过光心的光线学生练习作图预习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教具预备凸透镜蜡烛光具座光屏凹透镜教学过程讲解物距〔u〕像距〔v〕焦距〔f〕1u<f正立、放大虚像2u>f倒立、实像〔1〕u=2f等大v=2f〔2〕f<u<2f放大v>2f〔3〕u>2f缩小f<v<2f经历:1像距大,像大;像与物体同方向移2作图法三条特别光线学生实验,教师指导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应用凸透镜模型解释照相机、放大镜和人眼球作用2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教具预备凸透镜光屏眼球模型教学过程利用凸透镜成像课件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1u<f正立、放大虚像2u>f倒立、实像〔1〕u=2f等大v=2f〔2〕f<u<2f放大v>2f〔3〕u>2f缩小f<v<2f物近像远像物同方向移像距大像大提出问题1:生活中透镜有哪些应用?提出问题2:老师手上拿着一块光屏、一个凸透镜,外面景物的像能否成在光屏上?教师让学生进行演示,讲出照相机原理倒立、缩小、实像学生演示放大镜讲出放大镜原理倒立、放大、实像教师还能够说出幻灯机原理眼睛是一个特别高级的照相机,教师出示模型眼球的结构角膜外膜巩膜虹膜眼球壁中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眼球的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房水眼球的折光系统: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房水第四课时1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并明白近视与远视的矫正方法2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教具预备投影片教学过程统计班中近视人数,提问:近视会有哪些不便?出示图片出示近视、远视成因投影片板书近视成因:矫正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凹透镜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物象模煳不清远视成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物象模糊不清凸透镜提出问题:眼疾病除了近视、远视外,还有哪些疾病?1色盲让学生看辨色卡2斜视3白内障4青光眼┄┄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有学生讲解讨论:怎么样保护我们的眼睛?作业。

七年级科学下册 2.6《透镜和视觉》教案 (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2.6《透镜和视觉》教案 (新版)浙教版

透镜和视觉
学习札记
二、记忆方法:
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

其中
小提示
'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
(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18、摄影师利用“135”照相机对着一学生拍完一张全身像后,接着对站立不动
透镜成像、眼和视觉
D是甲拍的,A是丙拍的,C是丁拍的,B是乙拍的。

一、选择题: 1. A 2. B 3. C 4. B 5. B
6. A
7. D
8. C
9. A 10. C 11. A 12. D
二、填空题13. f<v<2f 照相机;u=2f 倒立;f<u<2f放大幻灯机;正立放大镜14. 凸透镜虚15. 大凸透镜放大正立的虚像
16. 乙实像17. 凸透实f<u<2f18. 凹透凸透平面凸面凹面19. 乙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21.(1)10(2)凸透镜、光屏同一高度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间后(3)倒立缩小的实像(4)变暗了22. (1)D B A (2)增大变大焦
距23. C 24. 放大放大凸透镜焦距相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

11。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6眼和视觉教案3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6眼和视觉教案3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2.应用凸透镜模型说明照相机、放大镜和人眼球的作用。

3.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

4.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并明白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5.树立爱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提问法教学用具1.凸透镜、凹透镜、白纸。

2.眼球模型、镜子、手电筒、直尺。

3.有关图片(或显微镜模型)。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的结构和视觉形成。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视觉的形成。

教学过程以实验,及比较现象学习凹、凸两种透镜。

结合图片以及动画了解照相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眼球的结构则以学生观看,再组合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眼球的结构,通过结构,推测其功能,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概念。

而近远视在现在是专门普遍的,让学生了解其原理,并明白矫正的方法,以近、远视所带来的不便,使学生明白爱眼护眼的道理。

师:我们都明白冰熔化成水后能够灭火,你能够用冰取火吗?学生讨论。

师:那个问题我们暂且不去考虑,等学完这节课的内容,我期望大伙儿都能有自己的答案。

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六节眼和视觉中的第一部分透镜。

透镜师:怎么说什么是透镜呢?展现透镜的实物师:请同学们观看手边的透镜,结合书本的知识,对他们进行分类。

学生观看分类学生归纳: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师:专门好,请大伙儿分别作出这两类透镜的侧面图。

学生作图展现学生的透镜图介绍名词:主光轴、光心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透镜,大伙儿有没有注意过透镜都应用在哪些地点?生:近视镜(凹透镜),老花镜(凸透镜),放大镜(凸透镜),照相机镜头(凸透镜).......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明白凹面镜能够聚光,同时在光线会聚这一点能够获得高温。

想到那个地点我脑子里就出现出了几个问题,是不是透镜也能像凹面镜一样把光会聚在一点呢?两种透镜都能依旧只有一种能?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两个问题吗?生:学生实验师:光是按照如何样的传播路线通过透镜的教师演示实验(凸透镜)师:请大伙儿把实验现象转变成光路图。

浙教版七年科学下册第2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教案)

浙教版七年科学下册第2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教案)
这位同学眼睛的瞳孔有什么变化?
他(她)的瞳孔变__________(填“大”或“小”)了。这样的变化说明: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能让_____________(填“较少”或“较多”)的光进入眼睛。
虹膜可以通过调节__________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的量。
注意:不要长时间用手电筒照射同学的眼睛,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真性近视
形成原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是一个模糊的光斑。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前
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可矫正近视。
(2)远视
远视特点:患远视的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形成原因: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远视患者的视网膜后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透镜和视觉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透镜和视觉 第2课时

2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年
学习
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眼的结构,知道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
2.知道人类视觉上的限制,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从而知道如何爱护眼睛和保护视力。
3.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眼睛各个部分的作用的分析、凸透镜成象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房水:透明液体,提供营养,维持眼压,对进入眼球内部光线起到折射作用
晶状体: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有弹性,对进入眼球内部光线起到主要折射作用
玻璃体:透玻璃体由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组成,它充满着整个眼球的内部。
活动
在光较暗的环境下仔细观察一位同学的瞳孔,然后在他(她)眼前约10厘米的位置,用小手电筒照向这位同学的右眼睛(或左眼睛),留心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

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眼和视觉教学设计

眼和视觉(二)各位评委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眼和视觉”,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六节的第二课时。

本节内容包括眼球的结构与功能,人类的视觉限制等内容。

教材在呈现这一部分内容是通过凸透镜成像,相机原理的学习,采用类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视觉产生的机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眼球的外部结构以及近视、远视的矫正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感性认识,但还不了解眼球的内部结构和近视、远视的成因。

在心里认知方面,他们对未知的眼球内部构造存有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但是由于抽象思维的欠缺,较难理解视觉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通过本章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光路这一抽象概念,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视觉的形成和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基于眼球的结构本身比较复杂,我将认识眼球的结构设为本节课的难点。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和学习者分析,结合科学课程标准对该部分内容学习的要求,我设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3)应用凸透镜解释人眼球的作用。

(4)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并知道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凸透镜成像与人眼球的成像原理的学习,初步掌握类比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近视、远视的学习,明白眼睛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教学策略为了促成以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将采用演示法讲解眼球的结构,类比法说明视觉的形成,实验法引导学生发现人眼的限制,辅助以多媒体教学视频,在课堂中渗透过程性评价,采用鼓励与表扬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我制定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同桌的眼睛首先,请学生观察自己同桌的眼睛,说出观察到的同桌的眼睛有哪些外部结构,并猜测其作用。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科学词汇的纠正,并且补充相应结构的功能。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节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中的第六节“眼和视觉”第二课时,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是透镜的光学性质,以及探索透镜的成相规律。

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延续,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上节课透镜的知识,了解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总结出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另外还有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学生通过学习,已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

学生对成像原理的物理知识知之甚少,而视觉的形成却需要光学成像的知识作基础,而且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在设计时,只需让学生了解光线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射、汇集一处形成物象。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被近视困扰,他们对近视的成因、预防和纠正的兴趣较大。

之前学生掌握了透镜的成像原理,这为下来学习近视远视成因打下了基础。

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从饮食到习惯的形成有所进步。

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2)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3)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4)知道近视远视的矫正。

2、过程与方法:(1)学会根据文字描述制作模型,培养自学能力;(2)观察眼球模型、观察同桌的眼睛、凸透镜成像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3)通过对眼睛各个部分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意识(2)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眼睛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

2、难点: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借助多媒体与实物模型,将教学内容直观化,便于学生对眼球结构的掌握。

通过提问、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动手能力。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1.6眼和视觉》教案设计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1.6眼和视觉》教案设计

第六节眼和视觉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2、应用凸透镜模型解释照相机,放大镜和人眼球的作用。

3、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4、能说出视觉形成的功能。

5、能说出照相机和眼睛的相似之处。

6、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并知道矫正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会用作图法来表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三、教学过程一、透镜前面学过凸面镜能发散光线,凹面镜能会聚光线,那还有什么可以起到发散和会聚的作用呢?在常用的光学仪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里面都有透镜。

分为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实验】用光学演示仪进行,把平行光分别射到凸透镜和凹透镜上1、凸透镜(有光,太阳光会聚,无光,手电筒)2、凹透镜(不会会聚,发散)【结论】凸透镜和凹面镜一样起会聚的作用,会聚的一点叫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

而凹透镜使太阳光发散,和凸面镜一样。

【课件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遇到平行光(凹面镜和凸面镜)介绍其他各种凸透镜和凹透镜,如何区分?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自制简单透镜,滴水在光滑纸上或玻璃上)【思考】你能用冰和阳光来取火吗?——课件演示说明二、照相机和放大镜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课件说明2、放大镜:短焦距的凸透镜PS:被观察的物体在焦距以内举例说明透镜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三、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图略PS:1、成像物体用点燃蜡烛的烛焰比较好,这样得到的像较清晰,学生也容易辨别它的正倒。

2、实验时,先确定烛焰与透镜的距离(U),然后再来回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的焰心的清晰像时,才读出像的位置(V)。

3、要多次改变物距,通过对成像情况的反复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像规律,必须避免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的不科学做法。

4、像的位置确定后记下像的各个特点,如位置,大小,正倒,虚实等等。

5、当烛焰移到凸透镜焦点以内形成放大虚像时,可让学生先用光屏去接,不会出现在屏上,说明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是判别像的虚实的主要方法之一。

眼和视觉1教学设计

眼和视觉1教学设计

《眼和视觉》教学设计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章第6节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科学七下第一章第6节《眼和视觉》第一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规律难掌握、容易混淆、不会灵活应用。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身体验,在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升华,深化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从而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认知能力还比较低,对知识的归纳概括以及迁移能力还不强。

多数初中生在学习上又不能用理智战胜情感,主要靠兴趣,一旦有难题摆在面前无法攻克的时候,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从而导致兴趣骤降。

对于凸透镜也仅仅知道它叫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但对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和放大实像他们是知之甚少的。

所以要把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

三、设计理念要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培养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实验探究环节,让学生先进行探究猜想,并将猜想的内容预填入探究表格中,然后进行探究实验,同时完成课本要求完成的探究表格,这样就可以在实验中检验自己的猜想。

猜想正确的巩固了正确的认识,猜想不正确的,在否定猜想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猜想失误的原因,克服错误认识,培养探究能力。

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透镜的种类及光学性质;(2)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从中培养科学研究方法(2)培养动手能力和进行信息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透镜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 教案1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 教案1

第一章第6节眼和视觉(2)【学习目标】1、观察物体离凸透镜不同距离时成像的情况。

2、会正确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结果。

【课前预习】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疑难重点】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小红和小芳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和刻度尺做了下面的实验:①测该凸透镜的焦距,请写出测量的方法。

②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依次放在距凸透镜不同距离处,并分别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请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中:4 6分析与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实像;___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虚像。

③小红和小芳开始做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也得不到像,试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巩固练习】1.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形成了一些结论,请你判断对错。

①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

()②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

()③凡是实像,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④凡是虚像,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同侧。

()⑤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2.将下列光学仪器与所对应的成像的特点用线连接起来。

照相机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正立等大的虚像电影机正立放大的虚像3.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和蜡烛的位置,那么:①把烛焰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②把烛焰放在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③若切去凸透镜的上半块,则当烛焰放在d 点,光屏上所成的像为( )A.大小变成原来的一半 B.大小不变但变暗的完整像C.不能成像 D.缩小倒立的实像④若烛焰从a向d点移动,则光屏的大致方位和移动的方向是()A.在凸透镜左侧,向左移动 B.在凸透镜右侧,向右移动C.在凸透镜左侧,向右移动 D.在凸透镜右侧,向左移动4.①天文爱好者可以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_____的__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___的__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眼和视觉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2、应用凸透镜模型解释照相机、放大镜和人眼球的作用
3、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
4、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并知道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5、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以上1和3
教学难点:以上2和3
三、教学器材: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人眼球模型、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我们重要的感觉器官,人的90%的信息来自眼睛。

哪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眼睛以及语言竟相关的知识。

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些透镜的知识。

一、透镜
1、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外形,使学生能识别。

(实物和课件)
2、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情况。

使学生知道凸透镜的会聚光作用,凹透镜的发散光作用,以及焦点和焦距。

知道平行光经凸透镜和凹透镜后的光路。

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懂得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照相机、放大镜和幻灯机(课件演示)课件演示2。

过度: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学习我们自己心灵的窗户——眼睛。

二、眼睛
1、老师出示人眼的眼球模型,由外向内介绍眼球的结构。

2、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眼球结构及其功能。

中膜
内膜
3、介绍眼球的折光系统及视觉的形成。

眼的结构 脉络膜:起营养、吸收多余光线作用 虹膜:环形,中有瞳孔,是光线进入的通
道,并能调节进入光线强度。

眼肌、结膜、眼睑、泪器等 外膜 巩膜:白色、坚固 角膜:透明、有丰富神经末梢 睫状体:环形,调节晶状体曲度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 房水 (提供营养、保持眼内压力) 晶状体 (起到视觉的调节作用) 玻璃体(是浓稠透明的胶状液体)
(2)视觉的形成 (1)、眼球的折光系统: 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共同构成
4、介绍盲点及实验测试(学生亲自实验)
5、讲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多媒体演示)
6、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三、小结,课堂练习
显示课件
光线
折光系统 视网膜成像、感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视神经 传导兴奋
眼的卫生 具有传染性 急性结膜炎:细菌、病毒引起 沙眼:沙眼衣原体
异物入眼
大脑皮层视觉中
形成视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