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理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探析_田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筋理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探析

田 辉,指导:韩明舫

(辽宁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辽宁沈阳110032)

摘 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发病率很高的一类疾病,在以往的文献记载中,人到中年后,腰椎间盘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变,并在一定的外力因素作用下,造成纤维环的破裂,形成、发展为膨出或突出。膨出或突出的髓核组织压迫、刺激神经根或脊髓,进而出现一系列腰、下肢等部位的不适、麻木、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从中医经筋理论着手,阐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为全面深入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形成过程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为将我国传统医学中用于经筋病治疗的特色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经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

中图分类号:R681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231(2005)03-0209-02

收稿日期:2004-12-13

作者简介:田辉(1979-),男,辽宁盘锦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针灸推拿理论的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是引起腰背痛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本病在中医理论体系属痹证、腰痛、痿证等范畴,关于其在中医方面的描述,今人多将其与经络系统联系在一起,而与经筋方面着手却并不多见。1 经筋与腰椎间盘组织的关系

经筋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的甲骨文卜辞中,便有/手病、臂病、关节病0等论述,公元前十一世纪的5周礼#天宫6提出:/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甘养肉0等论述,5黄帝内经6中也提出:/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0,并分别列出了十二经筋的循行、生理功能及病候。5针灸甲乙经6于第二卷第六章,5黄帝内经太素6于第十三卷的经筋篇,5类经6的第七卷,第十七卷等很多中医著作都专列篇章系统论述经筋理论,可见经筋理论在中医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中医理论所讲的经筋,从现代临床角度讲,就是以经脉为纲,对人体骨骼肌及其附属组织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而位于人体腰椎间盘内的髓核组织,由于其在生理功能上的特点,也被列入中医经筋范畴。至于附着于腰椎间盘周围的韧带、肌肉等组织,更是在经筋范畴之内。

2 经筋与经脉在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上的差异

经筋是经脉的连属成分,经脉的内涵之一,它附属于经脉系统,形式上类似于经脉,但其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方面却与经脉有很大的不同,关于经筋与经脉在循行分布上的差异,陶氏的5中医病因病机学6将其概括为/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循络全身,各有定位,,0,而对于两者在功能上的差别,则概括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0、/筋有刚柔,刚者所以束骨,柔者所以相维,亦犹经之有络,纲之有纪,故手足项背直行附骨之筋皆坚大,而胸腹头面支别横络之筋皆柔细也,,。0概括起来说,筋是联络关节、肌肉,主司机体运动的织织(如肌腱、韧带之类)。5说

文解字6云:/肉之力也0。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观点,

认为中医经筋范畴中的筋膜类组织包括筋膜、腱膜、骨间膜,以及体腔内的系膜、网膜、被膜、韧带等,可以假定为经脉的物质基础,因为以上组织符合经脉所应具有的五个条件:与分肉相关,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在机体呈连续分布,接受各种治疗后令人产生酸胀感。可见,经筋与经脉有很密切的联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隶属于中医学的腰痛范畴,病位在脊柱,与中医足少阴肾经经筋关系密切。

肾经经筋的循行分布与腰椎及其附属韧带、肌肉在生理功能上的联系5灵枢#经筋6中记载:/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入足心,,循膂内挟脊,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0可见,足少阴肾经经筋在循行中,有一段是从外阴起,沿脊柱内,挟脊旁肌肉向上到项部,结聚于枕骨,然后与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筋汇合,其分布区域,包括了整个脊柱及脊柱两旁维持脊柱功能的一部分肌肉及韧带,具体地说,我们完全可以把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等组织划入肾经经筋范畴,而脊柱稳定性的维持,是以椎间盘及后面两个关节突关节组成的/关节三联体0为支撑,依靠附于其上的韧带、关节囊及肌肉等组织的约束以维持其在行使正常功能活动时的稳定性,而这些软组织一旦发生退变,就会导致椎间盘及椎体小关节的关节面发生磨损、增生及位置结构发生改变,引起一些腰部相关疾病。

肾/主骨生髓0与髓核的关系。中医论述的肾,多从/主骨生髓0的角度,而肾脏的生理功能除了对其所属经筋的濡养作用外,还表现在肾中精气的盈亏与构成脊柱的椎体、软骨终板、纤维环及髓核等的供养有密切关系。日前的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主要与髓核及纤维环因供养不足而引起的退变有关。髓核为腰椎间盘内一密闭组织,具有吸收振荡、平衡应力的作用,很容易因供养不足而发生退行性改变。中医学认为,肾/主骨0,人体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及退变等与肾中精气的充盈规律有密切关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多从纤维软骨环内层产

209

第7卷 第3期

2005年5月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LIA ONING C OLLEGE OF TCM

Vol.7 No.3May,2005

DOI :10.13194/j.jlunivtcm.2005.03.18.tianh.011

生裂隙开始,中医学责之为肾中精气不足而不能濡养骨髓而发病,可见,肾中精气的盈亏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肾中精气的盈亏变化与腰椎间盘发病的关系:目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在中年最高,有关调查表明,20~40岁的患者占总数的64%,40岁以上者占34%左右,患本病的平均年龄为4018岁,这与中医古籍中记载的肾中精气的充盈及衰败的时间规律极其相符,5素问#上古天真论篇6中记载:/,,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坠齿槁,,;女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阴阳脉衰,面始焦,发始坠,,0。这充分说明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肾中精气因盈亏规律的变化而导致的肾经经筋的生理功能减退有关。而且今人不比古人,汽车、火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然而,乘车的人们因长期处于坐位或颠簸状态,使参与椎间盘供养的血液微循环系统受到影响,加速了人体椎间盘的退变,社会、工作的压力对人机体的影响,重体力劳动者长期过度的腰部负荷;以及大量的吸烟人群(很多实验已经表明吸烟对血液流变学有一定的影响。将实验动物处于吸烟环境中20min至3h,结果显示20~30min后组织液的溶质运输效率明显降低、代谢产物乳酸聚集、无氧环境下的细胞反应硫酸盐3S、甲基葡萄糖3H和氧的摄取率下降,分别为-(27?10)、-(18?5)和-(42? 12)。停止在吸烟环境,其恢复正常时间带电荷分子较不带电荷分子时间更长,由于吸烟影响溶质运输率,营养物质不能进入椎间盘,代谢物质不能排出。长此以往,不可避免的结果,椎间盘营养不足,细胞功能不良,酶的降解促进椎间盘的退变),也促进了本病发病年龄的年青化及发病率的增长。

关于腰痛的病因,历代中医名家都有十分详尽的分析,如5景岳全书6记载:/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为表里,故在经属太阳,在脏则属肾气,而又为冲任督带之要会,所以凡病腰痛者,多由真阴之不足,最宜以培补肾气为主。05石室秘录6中也记载:/背脊、骨痛者,乃肾水衰耗,不能上润于脑,则河车之路,干涩而难行,故而作痛。05黄帝内经6又将腰痛分为太阳腰痛、阳明腰痛、少阳腰痛、少阴腰痛、厥阴腰痛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变多以骨和韧带的改变为先导,而中医讲肾主骨、肝主筋,肝肾关系又非常密切,肾中精气的虚衰可以导致肝脏功能活动的减退,而进一步表现为人体经筋系统功能的减退。

总之,古人总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因虚则邪相搏以为痛也0,即本在于人体腰部气血津液的亏虚,而标在于风寒湿等邪气的侵袭或外力的作用,而现代关于腰椎间盘退变理论的研究也与古人之观点极其符合,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肾中精气的亏虚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首要内在因素。

3肾经经筋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的联系关于肾经经筋的病候,5灵枢#经筋6中记载:/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着皆痛及转筋,,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0。其中,/不能俯0、/不能仰0等症候描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功能活动受限的症状相一致,至于经筋的病因,总的来说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为六淫邪气中的风寒湿三邪,侵袭肌肤经络,着于筋骨关节,导致气血涩滞,筋脉肌腠失养,引起腰部痹阻疼痛,/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0(5素问#痹论6)。或者是由于外力的撞击及人体的跌扑闪挫。内因主要归结为气血失和,气和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靠脏腑的功能活动而产生,气具有温煦、推动、防御、固摄、气化等作用。血具有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若水谷精微化生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使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导致气血亏虚或气滞血瘀,经筋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濡养,引起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即纤维环的变性,增厚、弹性减小,进一步发展为椎间盘蛋白多糖的减少,髓核趋向胶原化,失去其弹力及膨胀性能。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常以髓核的退行性改变进展为最快,软骨板也逐渐变薄和不完整,并产生软骨囊样变性及软骨细胞坏死,纤维环的附着点亦松弛,加之腰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较为薄弱,因而造成了自然结构方面的弱点。椎间盘没有血液循环、修复能力较弱。腰椎是人体负重、活动的枢纽,在受外力时,腰椎间盘受到来自不同方位的应力,最易发生萎缩、弹性减弱等退行性病变。外伤及积累劳损也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原因。腰椎呈生理性前凸、椎间盘后薄前厚,人们在弯腰时,髓核向后方移动而产生反抗性弹力,其弹力的大小与负重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如果负重压力过大,纤维环的退变及本身已有的缺陷,髓核就有可能冲破纤维环的固定而脱出、突出或分离。当然,上述退变的发生也与年龄的增长有密切关系。也有学者将经筋病的病因归结为筋伤劳损成痹及外邪侵筋成痹等,有关实验已证明经筋病均伴有软组织的张力变化,即筋膜表面张力增高和筋膜的代偿性肥厚,导致分布在其表面的神经纤维末梢被动受拉,产生各种疼痛及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

4结论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多采用保守疗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本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很多新的外科手术方法,如髓核化学溶解疗法,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硬性椎间盘切除术等一些疗法,手术虽然可以使因神经受压而出现的疼痛症状很快得到缓解,但其远期疗效并不十分乐观,一方面髓核被溶解或摘除后,原有的椎间盘密闭的稳定结构被破坏,严重影响了椎间盘原有的缓冲振荡,均匀分散压力等功能,进而影响了整个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极易导致其它椎体及关节因代偿而发生形态学改变;另一方面,髓核的缺如使椎间盘本身及相邻椎体的压力变得不均衡,使相关韧带因椎体间距离的缩短而变得松弛,影响了韧带应有的对关节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很容易使关节的磨损加剧而出现代偿性骨质增生严重影响腰椎的功能活动,可见对于本病,应当防治并重,从中医经筋理论着手,减缓髓核及纤维环的退变,延缓本病的发病年龄,做到未病先防,同时将中医理论中用于经筋类疾病的特色疗法应用于临床,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广阔前景。s

210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7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