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佗、扁鹊之死,看医患关系从古至今都存在
扁鹊三兄弟的心得体会感悟
扁鹊三兄弟的心得体会感悟扁鹊三兄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他们分别是扁鹊、华佗和李时中。
他们在医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令后人称颂不已,对于世人来说,他们不仅仅是医术高超的专家,更是值得学习的楷模。
通过对他们的事迹和人生经历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汲取医学知识,还可以在精神层面上受益。
首先,扁鹊三兄弟对于医学的贡献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扁鹊、华佗和李时中都是医学史上的巨擘,他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了许多珍贵的医学知识和技巧。
他们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通过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
这种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无论是在医学领域还是其他领域,我们都应该像扁鹊三兄弟一样,保持学习的态度,并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求。
其次,扁鹊三兄弟的助人为乐的精神也给我们以启示。
作为医生,他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把救死扶伤放在第一位。
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应该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开始,关心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与他们分享喜乐悲伤。
通过这样的行为,我们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加善良和有爱心,也能够使周围的人感受到温暖。
再次,扁鹊三兄弟的坚韧不拔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在医学道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们从不向困难低头,而是积极面对和战胜困难。
这种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具备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坚韧不拔、不畏困难,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正如扁鹊三兄弟一样,只有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才能最终实现心中的梦想。
最后,扁鹊三兄弟的医德医风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他们治病救人不计报酬,只是为了患者能够康复。
他们非常严谨和谦虚,时刻保持医者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这种医德医风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无论从事任何职业,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真诚为人民服务的心,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他人时尊重和关爱。
《三国志·华佗传》对现代医患关系的启示
《三国志华佗传》对现代医患关系的启示邹祥平【摘要】@@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但当前医患关系却因矛盾突出而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年(卷),期】2011(029)001【总页数】2页(P151-152)【关键词】华佗;医患关系;启示【作者】邹祥平【作者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2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但当前医患关系却因矛盾突出而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医患关系失谐的原因有很多,如部分医务人员把医患关系错误地定位为买卖服务关系,部分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缺乏信任。
这些现象加之医患之间素来的信息不对称、诊疗效果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现今的医患关系现状,成为现代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笔者通过对《三国志·华佗传》的解读,寻绎其对现代医患关系的启示。
华佗是我国医学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千余年来华佗的形象虽被艺术化、文学化,但这并不影响其在医学领域的地位,他已和张仲景、孙思邈等一样成为了中医仁心仁术的象征。
《华佗传》的版本主要有陈寿《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和范晔的《后汉书·方术列传》,相较而言,陈寿记事更为翔实、客观,也备受后世推重。
他记录的16则医案都细致地反映出华佗对于医患关系的处理方法。
医案: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虵辈约以十数。
在本案中,医生和患者的关系非常和谐,但华佗是如何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呢。
首先,患者与华佗互不相识,但华佗听见有人呻吟,便拦住患者车辆,主动过来探视。
医无德者 不堪为医
医无德者不堪为医唐朝药王孙思邈曾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意思是:人的生命十分宝贵,比千金还重;若能用一剂药方帮助他,那此人的医德也会比千金还重。
这里所说的就是医德医风问题。
那么,到底何为医德?顾名思义,医德就是医护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
而医风,也就是医德的具体表现,是整个医护行业里应该有的良好的行业风气。
一直以来,人们都亲切的称我们“白衣天使”,把我们比作生命的使者、健康的卫士。
然而,随着经济和物质建设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大有进步,有些人的精神面貌、道德规范却走向反面,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开始淡泊,在行业作风建设的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表现为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服务意识不强,对病人检查不仔细,诊疗不认真,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缺乏责任心。
目前问题较多的有给病员开好药、检查多、费用高,给病人增加了负担。
这些问题都属于医德问题,虽是少数人的事,但其影响不可低估,它使医患之间产生了鸿沟,甚至互不信任,直接影响到医疗卫生战线的形象,同时还会对党和政府造成不良影响。
可以说,医德、医风的好坏是社会风气好坏的反映,医德医风更是全民族整体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
人们用白衣天使来赞美医务工作者,决不仅仅是赞美他们白衣素裹的翩翩风姿,更重要的是赞美他们那高尚圣洁的心灵和神圣的使命。
在患者心目中,那些常年累月辛勤工作,为病人驱走病魔、带来生的希望的医务工作者如天使一般令人崇敬。
爱岗敬业、崇尚医德是我国医务界的优良传统。
自古以来,医者便十分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在救死扶伤的实践中把“大医精诚”奉为最高守则。
从古代济世救人的扁鹊、华佗、张仲景到现代抗击“非典”的勇敢战士钟南山、梁世奎、叶欣;从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黎秀芳、章金嫒,到“人民健康好卫士”朱翠芳、刘易、孟绍菁,他们都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甚至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医者的职责、使命和医德。
大医精诚,“精”与“诚”不分主次,相辅相成。
凡大医者,无不严谨诚爱乐于奉献,凡精诚者,无不严谨治学恪守医德。
扁鹊和华佗
华佗与扁鹊摘要:华佗与扁鹊同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医生,都被誉为是神医。
不过两人的生活背景,成长经历,已经行医过程都各不相同,本文通过这些环节的对比,了解他们的行医特点已经他们在行医过程中的医德。
关键词:生活背景成长经历行医1 生活背景历史上对于扁鹊所处的社会背景不是很多,在扁鹊那个时代是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征伐连年,且医生是社会上平民阶层的人物,并不被人们特别尊重。
并且许多历史资料所记载的,扁鹊妙手回春的成功病例,患者也大都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对平民的治疗只是一笔带过。
不过能确定的是医生的地位不算高。
华佗所处的时代是东汉末年,当时朝政腐败,群雄并起,军阀混乱,再加上水灾不断,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华佗目睹过这些情况,因此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
因此,他不做官,而是走上了行医之路。
从历史时期来说,他们不属于同一个时代。
不过他们又有共同点,他们的社会背景都处于乱世,乱世的战争使得民众们都迫切需要医生的帮助解除痛苦。
这也是他们成名的一个翘板吧。
2 成长经历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
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俩过往甚密,感情融洽。
长期交往以后,长桑君终于对扁鹊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
”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为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
华佗年少死了父亲,哥哥被抓去充军,一去不返,音信全无。
家庭十分贫困,只有小华佗和母亲相依为命。
华佗从小爱好读书,富有钻研精神,对医学饶有兴趣。
在母亲的教育下,小华佗立志不图官位,愿为良医,以救民济世为本。
后来,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忽冷忽热,周身疼痛,皮肉肿胀。
华佗请来很有名气的大夫治病,也不见成效。
母亲病故前对华佗说:“孩子,记住你的父母都是被这种古怪的病折磨死的。
我希望你早日学成医术,好让百姓少受疾病之苦!”母亲的去世激发了华佗发愤学医,普济众生的决心。
历代名医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
历代名医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
摘要:
1.扁鹊:医患关系的基础是信任
2.华佗:医患合作,共同对抗疾病
3.张仲景:医者仁心,关爱患者
4.孙思邈:全面了解患者,因病施治
5.李时中:医患沟通,至关重要
6.历代名医的共同理念:以患者为中心
正文:
我国历代名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
这些名言不仅体现了古代医者的高尚医德,还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了借鉴。
首先,扁鹊提出了医患关系的基础是信任。
他认为,患者只有信任医生,才能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医生。
医生也应以此为责任,竭尽全力为患者治疗。
其次,华佗强调了医患合作,共同对抗疾病的重要性。
他认为,医生和患者应该携手并进,共同面对疾病的挑战。
只有这样,才能战胜病魔,实现康复。
张仲景则主张医者应有仁心,关爱患者。
他认为,医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有关爱患者的仁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患者着想,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孙思邈提出了全面了解患者,因病施治的观点。
他认为,每个患者都有其
个体差异,医生应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生活习惯,才能因病施治,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李时中强调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他认为,医生应该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想法和需求,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总之,历代名医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共同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医德医风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医德医风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0篇“铸医德、提医术、正医风”是当前医务人员长期不懈努力做好的事,这也是行业之风气,也是我们务必和必然的思想道德之风气。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德医风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0篇,希望大家喜欢!医德医风学习心得体会1第一:受利益驱动,医德出现失衡。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传统医德发生了变化,受利益驱动,部分医务人员的是非观、利弊观、尊卑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本来,医院的服务宗旨是减少疾病、救死扶伤,不能单纯以营利为目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是以自主经营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主体,既求社会效益,又要讲求经济效益,二者处理不当,就导致了有些单位和医务人员见利忘义,医德失衡现象的发生。
具体为乱检查、乱收费、乱用药、收红包、从事第二职业搞创收等,由此扰乱医疗秩序,败坏了医德医风。
第二:价值背向,导致医德失去规范。
国家对医院实行差额补贴的同时又使医院物资市场化,价格的涨跌使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受市场经济体系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医务人员在遇到通过正当途径而利益得不到实现时,就可能寻求非道德补偿。
更有甚者认为,为病人看病、做检查、做手术、受病人吃请、收病人红包和礼品是等价交换,合情合理。
这反映了市场经济所引发的市场价格和价值的距离,导致了医德失去规范。
第三:效益碰撞导致医德失调。
在国家补偿不足的情况下,为谋求发展,医院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经济效益,由此在重视医疗服务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医疗服务效益。
但是,医疗服务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直接衡量。
面对患者,医院有择优治病救人和救死扶伤的道义,同时又有维持医院劳动力再生产的责任,在具体实施中难免使二者产生碰撞,导致医德失调。
综上所诉,医德医风心得体会还是很重要的,希望广大医务人员能更好的认识医德医风。
医生作为高需求学历职业之一,智慧是必要的,但是德行也是比不可少的,医德与医风与人道主义密不可分,孟子曰仁者爱人,只有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才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的仁者。
2024年学习医德医风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学习医德医风心得体会范本医德医风是指医务工作者在从事医疗工作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
在医学行业中,医德医风的遵守对于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疗秩序以及树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非常重要。
在我的多年临床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医德医风对于医疗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医德医风体现了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和使命感。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接受的是人民的信任和期望,我们的职责就是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我们必须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病人负责任。
无论是在诊断治疗中,还是在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我们都必须以病人的安全和福祉为首要考虑,做到严谨、科学、诚实。
只有这样,才能让病人和他们的家人放心地把自己交给我们来治疗。
其次,医德医风显示了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对病人的尊重。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接触到的是各种各样的病人,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和困扰。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要尊重每个病人的独特性,倾听他们的诉求,给予他们关怀和理解,让他们感受到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在与病人交流中,我们要注重语言的表达,避免使用冷漠、傲慢或者激烈的言辞,要用真诚的态度和友善的语言与病人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关怀。
此外,医德医风还要求医务工作者保持与同行之间的良好合作和沟通。
在医疗团队中,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但我们的目标都是为了病人的健康和福祉。
因此,我们要注重团队合作,积极与其他医务工作者沟通协作,互相交流经验和知识,共同解决难题,提高医疗质量。
同时,我们还要相互尊重,不应该存在内耗和攀比,要保持良好的医风氛围,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例如,在面对病人和家属的质疑和抱怨时,我们要冷静理智地处理,不应该用情绪化的方式回应,要用事实和科学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不能泄露患者的隐私,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
总之,医德医风是医务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
古今中外医疗水平与医患关系问题对比分析
古今中外医疗水平与医患关系问题对比分析医学历史源远流长,在各时段的人类社会中都会面临一个医学难题——疾病的治疗。
在这整个治疗过程中,也会因救与被救而产生特定的医治关系,我们称为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
西格里斯曾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
[1]标签:医疗水平;医患关系;联系;发展1.古代医疗水平下的医患关系概况中国早期有“巫”的兴起,本是以歌舞祭祀的迷信职业,后与医药结合,充当治疗病患的角色。
与之相似的西方,面对疾病就是祈祷,在当时人们眼中疾病就是恶魔、诅咒,代表不详。
所以,他们也会请所谓神的代言人,撒圣水、念咒等。
如果病人好了,就记为自己的功劳。
1.1古代中国医疗水平下的医患关系随着医药、针灸的发展,渐渐出现了诸如扁鹊、华佗等受普通百姓拥戴的良医。
但权重者多是多疑,不听,不信者,古代医疗水平又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医生对于众多疾病的判断和治疗难以掌控,当时人们的思想职业道德尚没有形成普遍认可的观念,而庸医终究占多数。
因此,医生没有达到病人要求,则可对医生“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生的社会地位,也降低了两者之间的信任。
[2]医患关系表现为:无知的患者与无责的医生。
互相防备,缺乏信任。
1.2古代西方医疗水平下的医患关系西方早期的治疗手段类似中国的跳大神,后虽有动植物治病的疗法,但由于神学的介入,没有进一步发展。
同期出现的放血治疗也不靠谱,著名的华盛顿总统就是就是死于放血治疗。
当时医者的观念便是“死马当活马医”。
医者们也多为重利、自私、贪婪、嫉妒、狡诈之辈。
因此,造就了无德的医生和对医生职业没有过多苛求的患者。
2.近代医疗水平下的医患关系概况近代是一个过渡时间段,随着生产力增长,新市场开发寻找,新大陆的发现,不同医学体系的碰撞等,促使了医学革命爆发。
医学体系逐步正规化,医疗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认知度普遍提升。
“华佗之死”的反思——浅谈医学生面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应尽的职责
方 也 是需 要 省 思 的 。 这个 观 点 早 在 千 年 前 名 医扁 鹊 就 有 了精 辟 的论 述 。《 记 ・ 史 扁鹊 仓公 列 传 》 到 了扁 鹊 的 六 不治 原 则 : 提 “ 恣 不 论 于理 , 不 治 也 ; 骄 一 轻身 重 财 , 不治 也 ; 食 不 能 适 。 二 衣 三 不 治 也 ; 阳并 , 气 不 定 , 阴 脏 四不 治 也 ; 赢 不 能 服 药 , 不 形 五 治也 ; 巫 不 信 医 . 不 治 也 。 ” 扁 鹊 “ 不 治 ” 则 可 以看 信 六 从 六 原 出, 他把 病 人 归 结 为 两 种类 型 : 类 是态 度 上 不 配 合 医生 治 疗 一 的 , 如 骄 横 无 理 、 身 重财 、 食 不 适 、 巫 不 信 医 : 类 是 比 轻 衣 信 一 病情危重的, 在扁 鹊看 来 这 两 类 病 人 的疾 病 是 不 容 易 治 愈 的 。 尤其 是第 一 类 人 。 医 学传 统 的 “ 、 、 、 ” 调 医生 和患 中 望 闻 问 切 强 者 之 间 的相 互 沟 通 和 交 流 , 医疗 不仅 仅 是 医生 的 事情 , 如果 患 者 不 配 合 医 生 治疗 , 信 任 医生 , 按 医生 的指 导方 法 治 疗 , 不 不 疾病 也 难 以治 愈 。 中 医讲 “ 三分 治 , 分 养 ”疾 病 的 痊 愈是 需 七 , 要 医方 和 患 方共 同努 力 的 , 重在 患 者 自我 的调 理 与恢 复 。 更 综 上 .华 佗 之 死 ”这 则 医 案 在 构建 和谐 医 患 关 系这 个 问 “ 题 上 给 医学 生 提 出了 以下 职 责 要求 。 普 及 医学 知 识 。 进 医 患 沟通 促 患 者对 于 疾 病 的 不 了解 很 容 易 使 得 自己 刚愎 自用 。不相 信 医 生 的 话 , 尊 重 医 生 , 为 曹 操 式 的人 物 , 或 是 蔡 桓公 不 成 亦
辩论赛医术更重要
一辩立论我方并不否认医德对于医疗行为的重要性,但是在孰轻孰重的问题上,我方强调医术更为重要。
一、医术是职业区分和职业诉求:医生就是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从事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专业人员的统称,定义的核心是医术。
医生救死扶伤靠的是什么?单纯的深切同情和无尚关怀吗?不,是精湛的医术,唯有医术才是区分这个职业与警察、司机、厨师等职业的关键点,也唯有医术才是区分一般医生和高明医生的试金石。
即使是从病患角度考虑,很多人宁愿彻夜排队,托人也要看专家号,为的是寻求几句更温暖的安慰话吗?当然不是。
相比而言,专家医术更精湛,经验更丰富,显然在患者眼中救命的医术比医德更重要。
二、医术是医疗行业发展的催化剂。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医疗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只有不断地及时的将技术应用到医疗之中,在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时,我们医生才够做到“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三、医术是造福人类的技术保障。
从对社会影响来看,医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整体的健康水平,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当我们靠免疫技术成功消灭了天花时,当我们用眼角膜移植技术使盲者重见光明时,当我们用骨髓移植技术挽回了无数白血病患者生命时,我们并没有陶醉,因为我们深知,未来的路上还有更艰苦的难关等待着我们去攻克,但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强有力的医术在支持。
攻辩小结1.5min剩余10秒时,记时员以一次短促的铃声提醒;用时满时,以钟声终止发言对方辩友真是巧舌如簧,但是不得不提出几点漏洞,但在对方华丽辞藻背后隐藏的错误也让我方惊讶不已一、对方辩友看问题只见其表不见其里二、对方辩友混淆视听三、想问题狭隘四、对方辩友字字珠玑但在回答我方观点时顾左右而言他一、指出对方漏洞1、如果对方过于强调医者!医者必然会医术,不会医术就不能称之为医者。
而医德,是医者所要具备的品德。
要先有医术才能成为医者,成为了医者之后所具备的良好品德才能叫医德。
从这里看,医术是先于医德的,否则的话你连一个医生都算不上,谈什么医德?首先,我们先看“医生”这个概念(医生就是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从事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专业人员的统称),它包含两层含义:人+医术=具备医术的人=医生。
历史上关于医生的典故
历史上关于医生的典故医生,作为人类健康的守护者,自古以来一直备受尊敬。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关于医生的感人故事和典故。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医生的医术和医德,也传递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渴望。
一、医术高超1. 华佗再世:形容医生的医术高超,如同古代神医华佗一般。
华佗是三国时期的名医,精通外科、内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其医术之精湛被誉为“神医”。
2. 扁鹊重生:出自春秋时期的名医扁鹊。
扁鹊精通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能准确地判断病情,治疗手段也十分高明。
二、医德高尚1. 悬壶济世:形容医生怀着仁慈之心,治病救人,无私奉献。
悬壶是古代医生出诊时所挂的药葫芦,成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象征。
2. 仁心仁术:指医生怀有仁慈之心,技艺高超。
形容医生不仅医术高超,更有一颗仁慈之心。
三、妙手回春1. 杏林春暖:源自三国时期名医董奉的故事。
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收钱,只要求病人康复后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
数年后,其住宅变成一片杏林,春日暖阳照在杏林上,给人温暖和希望之感,因此被用来形容医生医术高超。
2. 橘井泉香:来自西汉道士苏耽的故事。
苏耽用橘叶和井水治疗瘟疫,橘井泉香后用来赞美医生医术高超,能救死扶伤。
四、救死扶伤1. 药到病除:形容医生开的药非常有效,一服药下去病就好了。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名医张仲景的故事。
张仲景擅长诊治各种疾病,尤其擅长用中草药治疗。
他的药方往往能药到病除,使病人迅速康复。
2. 华佗切开痞块:这个典故源于华佗。
他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外科手术的先河。
据传他曾为一位将军的腹部痞块成功进行了手术,使将军恢复健康。
这个故事展示了华佗高超的医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 李时中巧治眼病:宋代名医李时中的医术传颂千古。
据传他曾治好了皇帝和一大臣的眼病,受到朝廷重赏。
这个故事展现了李时中的精湛医术和卓越才华。
4. 扁鹊见桓公:出自春秋时期神医扁鹊的故事。
扁鹊在见到齐桓公后,通过观察面色便能准确判断出齐桓公所患疾病,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医护人员电影观后感
医护人员电影观后感医护人员电影观后感范文裘法祖观后感篇一:有这样一个医生观后感本月行里组织全体党员看电影《有这样一个医生》,本人因当天恰逢我负责的一个项目召开上线评审会未能去观影,事后我查找了该电影的背景资料,看过电影的同事也积极给我介绍影片情节,我发现这是一部非常感人至深的影片,使我深受思想教育。
这部电影里主人公的原型是我市社区医生王争艳,讲述的事迹是王争艳身上的一种高尚无私的上医精神。
她怀着以患者为本,悲天悯人的医者之心,始终坚持着为患者开治好病的“小处方”,数年来经她手开出的每个处方不超过80元,最小的处方0.27元。
她的几句朴实的话“开贵一点的药,我下不了手!”、“可开可不开的药,我从来不开;太贵的药,我尽量找便宜但效果相当的替代品。
”都深深的感动了我。
王争艳所在的医院,服务辖区内多是经济能力不高的居民。
王争艳本人,现在每月收入两千元左右,丈夫是车工,每月扣除三金的净收入约六百元。
一家三口18年来住的房子不足50平方米,读大学的儿子,至今还睡在阁楼上。
洪湖市老家的老人到汉,一家三口要挤儿子的阁楼,把床让给老人。
在她这样本身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为了坚持开小处方为民治病的原则,她谢绝同学的高薪聘请、放弃开大处方可以带来的可观利益,这一点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而王争艳一做就坚持了25年,她这种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一切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
王争艳经常转述一代高医裘法祖在大课上说的一句话:“先看病人,再看片子,最后看检查报告,是为上医;同时看片子和报告,是为中医;只看报告,提笔开药,是为下医。
”,她对每一个病人她都严格执行教科书所教的“视、触、叩、听”原则,从不只按照设备检查结果开处方,也不只听病人陈述后就提笔开处方。
这种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与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功利、浮躁的不良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一名临床医护人员来说,精湛的医术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要具备崇高的医德。
中医药从古至今维护生命健康的事例
古代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的医学文化。
几千年来,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不断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下面将就中医药从古至今维护生命健康的事例进行探讨,以期对中医药的独特价值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一、古代中医药的兴衰古代中医药起源于我国古代社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中医药的理论渐趋完备,不少经典医书相继问世,如《黄帝内经》、《难经》等,这些医书的问世标志着中医药理论的大致确立。
古代中医药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了古代社会的主要医学体系。
特别是宋代以后,中医药的理论体系日趋完备,临床治疗能力逐渐成熟,奠定了中医药在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然而,中医药在清朝晚期到民国初期曾受到挑战,西医的传入及一些历史事件给予中医药以沉重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药曾一度凋零,甚至陷入危机,然而幸运的是,由于中医药自身的卓越疗效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医药并未被淘汰,一直延续至今。
二、中医药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1. 抗击疫病中医药在历代瘟疫及传染病流行时的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代我国曾多次遭受瘟疫的侵袭,而中医药则在这些时刻成为了人们的生命之线。
明朝时期的“黑死病”流行时,中医药派遣医师深入疫区救治,而且中医药的防疫理论及药方也被广泛应用,维护了当时的社会稳定。
另外,中医药在应对霍乱、鼠疫等疫病时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2. 救死扶伤古代战争频繁,大量伤兵需要医治。
中医药在治疗战争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伤痛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外科手术及骨伤的治疗,中医药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古代中医药名医如华佗、扁鹊等都以精湛的医术成为了传奇。
3. 预防保健古人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上的理念和方法非常丰富,包括针灸保健、药膳调养等。
这些方法因其独特的疗效在当时影响巨大。
三、中医药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作用1. 中医药的国际影响随着全球疾病治疗模式的转变,许多国家开始关注中医药的独特治疗方法及预防保健,中医药在一些发达国家也逐渐受到重视。
历代名医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
历代名医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
导语:在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医患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医疗技术的提高,使得医生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治病,但与此同时,医患关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历代名医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历代名医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摘要
1.扁鹊:医者仁心,患者至上
古代名医扁鹊提出:“医者,仁术也。
”强调医生应具备仁爱之心,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2.华佗:用药石,治身体;用言语,治心灵
华佗认为,医生的职责不仅在于治疗患者的生理疾病,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用心灵抚慰缓解患者的痛苦。
3.孙思邈:医者父母心,患者如亲人
孙思邈主张医生要用心关爱患者,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4.李时中:医患相得,疾病可愈;医患失和,疾病难愈
李时中强调,和谐的医患关系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与患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有利于患者康复。
5.现代医学视角下的医患关系
现代医学认为,医患关系应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的基础上。
医生要充分沟通,了解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面的医疗服务。
名言的启示: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历代名医的名言为我们指明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方向:医生要具备仁爱之心,关爱患者;患者要信任医生,积极配合治疗。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共同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结语:共同努力,共创美好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疗卫生事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2023年医生医德医风学习心得
2023年医生医德医风学习心得2023年医生医德医风学习心得1从古至今,医生都把“大医精诚”奉为圭臬,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丰富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和民族文化。
新时代赋予我们这个职业更深层的含义,让我们知道作为医务工作者不光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
从古代济世救人的扁鹊、华佗、张仲景到现代抗击"非典"的勇敢战士钟南山、梁世奎;从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黎秀芳、章金媛到为"非典"而献身的叶欣、李小红。
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甚至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医者的职责和使命。
今天,我们要弘扬老一辈的医德医风,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需人民之所需,敬业爱岗,取信于民,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私奉献,用温馨的微笑恪守那个神圣的誓言,缔造人间爱的真谛。
2023年医生医德医风学习心得2医者仁心,医道无私。
医务人员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合格的医务人员必须首先在道德上顶得起、立得住、过得硬。
作为医务人员,如果见利忘义,打患者主意,捞病人钱财,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方面出现偏差,如何能践行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医者初心?对此,《指导意见》强调将医德医风作为医务人员必修课,这既是对具体工作的要求,也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医务人员队伍的题中应有之义。
广大医务人员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医、以德施治,明确行为规范,坚守行为底线,加强自我修养,树立“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严谨”的医务人员良好形象。
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并与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等直接挂钩,严格执行医德医风“一票否决”。
医德医风事关民生,事关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事关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特别是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普遍增强,人们更加追求生活质量、关注健康安全,不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这必然带来层次更高、覆盖范围更广的全民健康需求。
如何看待当下医患关系-随笔作文
如何看待当下医患关系-随笔作文在这个新冠病毒肆虐的关键时期,各种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报道与赞美的文章刷爆了微博、朋友圈,然而就在不久之前我们还在为杨文医生、陶勇医生的遭遇感到惋惜、愤慨。
各种暴力伤医事件不断升级,挑战着原本就十分紧张的医患关系。
我们如何来看待当下的医患关系?经历过这次肺炎疫情,医患关系会有所改变吗?医患纠纷多是由患者或其家属对医生的不满情绪引起的。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何为一个合格的医生?或许是像林清玄所说”身着白衣,心有锦缎’,或是孔子所言”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总而言之,人们对医生的要求很高。
确实如此,孙思邈为民救世大医精诚、扁鹊救世济人敢于直言、华佗广施人道不分贵贱、李时珍尝遍百草著书济世,这些自古流传下来的故事将医者塑造成了一个完美的济世形象,不求回报,但求救人,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人们一度把医者推上神坛,也把他们推向了如今的尴尬境地。
在医生这个职业里,错误疏忽产生的代价后果很大,这也导致了患者对于医生的低容忍态度,医生犯错难以被患者角度的群体所容忍。
《大医精诚》中有这样一句话:”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生,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这句话道出了医者应该追求的一些品质,却不免过于苛刻。
同样地,无论是在希波克拉底誓言中,还是在医学日内瓦宣言里,人们习惯于侧重强调医生的义务,对医生的权利却很少提及。
事实上单从目前来看,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至少是治疗方案上是有很大决策权的。
目前中国的医患关系多为主动、被动型与引导、合作型,多数患者并不具备足够的医学知识与医生进行治疗方案的探讨或者是全权交由医生处理,他们只要求一个治愈的结果。
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到位,也为医患纠纷埋下种子。
然而医学是在不断完善的,现在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各种医疗技术的不足、医疗资源的不均,这一下就引爆了医患纠纷的火药桶。
在我们的固有观念与媒体引导之下,患者往往被默认为是弱势群体,却不料他们拿起屠刀时的狞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华佗、扁鹊之死,看医患关系从古至今都存在
近来,医务界血案频起,令人发指,医患关系也是今年来比较关注的话题,不仅是现代,医患关系在古代也是存在的。
古代三大医生,华佗被曹操砍了,扁鹊被蔡桓公追杀,只有湘雅的张仲景没什么医患纠纷,因为当医生是副业,人家是长沙市市长!所以,想做个医生不被砍不容易,要么你是终极老板,如伏曦、黄帝、神农;要么起码也是天下第二,如歧伯,汤尹;要么就大权在握,如狄仁杰会两手针灸,旁边还得有元芳保驾。
想太平地当个医生而不成为炮灰,这从自古就是个难事……
华佗之死
话还是从华佗说起。
据历史记载,华佗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堪称麻醉学鼻祖和中国外科学第一人。
他的同乡曹操,常患头风病,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不见效。
听说华佗医术高明,就请他医治。
华佗只给他扎了一针,头痛立止。
曹操怕自己的病再发,华佗诊断之后,说:“丞相的病已经很严重,不是针灸可以奏效的了。
我想还是给你服麻沸散,然后剖开头颅,施行手术,这才能除去病根。
”曹操一听,勃然大怒,指着华佗厉声斥道:“头剖开了,人还能活吗?”他以为华佗要谋害他,就把华佗关到牢里去准备杀掉。
曹操的一位谋士请求说:“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
曹操不听,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邪?”遂把这位在医学上有重大贡献的医生杀害了。
一代名医,竟然被一代枭雄称为“鼠辈”,不得不令人深思。
华佗的医技自然超群,但其治疗方法在今人看来仍是匪夷所思,与患者的沟通方法又太过直截了当。
尽管开颅手术而今司空见惯,但风险还是极高的,曹操一医盲,又不会查度娘寻答案,所以直接把这位想给他开颅治疗的医生先给“开颅”了。
扁鹊之“六不治”
华佗之死,根源在于古代资讯欠发达,未能看到前辈扁鹊留下的微博。
扁鹊博文有言“六不治”:不信者不治,信巫不信医者不治,衣不适体、食不调匀者不治,轻命重财者不治,粗知数味药名者不治,日换医生者不治。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第一条——不信者不治,华佗尚未取得曹操的信任,就妄言“开颅治头痛”,实乃医者大忌。
要知这“扁六条”乃是扁鹊用自己的血泪教训凝集而成的精华。
话说在华佗死前 903 年,扁鹊遇到了蔡桓公,与华佗被曹操求医不同,扁鹊是自己送上门去的,开口便是危言耸听:“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蔡桓公不以为然:“你才有病,寡人没病。
”顺便蔡大老板给天下医生来了句金口玉言:“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当然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扁鹊反复说桓桓你有病,蔡桓公反复说你才有病,直至病发。
这个时候,扁鹊表现出超越华佗的英雄气概——我闪,我浪迹天涯。
陈小手之“委屈”
中国古代的医学大家,多为读书人出身,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傲气与酸腐气并存,医患沟通中不自觉地有点高高在上,也不会太顾及对方能否理解和接受,碰到蛮不讲理的,引祸上身便在所难免了。
19 世纪之后,西风日渐,中国人学西医者日众。
汪曾祺老先生曾写过一个故事,讲的是民国时我们那一位出名的男妇科医生——陈小手。
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般女人的手还更柔软细嫩。
他专能治难产,横生、倒生,都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
据说因为他的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妇很多痛苦。
某日,一驻军团长的太太难产,团长派人叫来了陈小手。
很快,母子平安。
团长设宴摆酒,临了再奉送 20 大洋。
陈小手上马回府,团长掏出手枪来,从后面一枪就把他打下来了。
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你小子太欺负人了!”团长觉得怪委屈。
陈小手委不委屈已无从查证。
他在海外留学时肯定也没学过“团长太太任何男人都不许碰”这一死亡准则,接生前未与产妇家属详细沟通,对家属的特殊要求一无所知(否则带一女助产士或可免一死),更可惜的是他没认真学习中医前辈流传下来的金科玉律。
孙思邈之“引线诊脉”
在陈小手中枪前 1300 余年的唐贞观年间,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卧床不起,群医诊之束手无策。
最后,太宗请来孙思邈为皇后诊治。
孙思邈让宫女将一根红绳系在皇后的手腕上,自己则捏着绳的另一端,在皇后房外上演了名震古今的引线诊脉”。
经诊断,孙思邈认为皇后之病为胎儿不顺,说在皇后中指扎一针便能治好,群臣听罢,纷纷摇头,暗觉无稽之谈。
然而,事实果然如“医圣”所料,一针之后,皇后的怪病不仅痊愈了,还顺利产下皇子。
唐太宗大喜之下盛赞孙思邈医术高绝,于是拔擢高官赐以金帛,但孙思邈推辞不接受。
这才是真正的高手,恃才不傲,进退有度,被后世尊奉为“药王”。
101 岁时,孙思邈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