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与主人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國歷史上十八個朝代名稱來歷

我國歷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朝代名稱)。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稱號。《史記·五帝本紀》:“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朝代的名稱是由什麼決定呢?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所或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係;寓意吉祥。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中國歷史上具體的國號及其由來:

夏:據傳禹曾受卦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

商:相傳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於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穀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

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

蜀:劉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其政權幫稱“蜀”。歷史上也稱“蜀漢”。漢指東漢的繼續。

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晉:司馬昭逼魏帝卦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後襲用此卦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遼:遼原稱“契丹”,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佔據夏州(今山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哈爾濱阿城區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

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複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係,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也有傳說努爾哈赤早年逃難時騎著一匹大青馬,慌急趕路,馬被累死。努爾哈赤為此難過地說:“大青啊,大青,將來我得了天下,國號就叫大清。”於是皇太極改國號時改為大清。

成語故事與主人公

戰國: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負荊請罪(廉頗)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臥薪嚐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負荊請罪(廉頗)紙上談兵(趙括)

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臥薪嚐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圖窮匕見(荊軻)懸樑刺股(蘇秦、孫敬)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

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秦: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樑刺股(蘇秦、孫敬)

漢: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