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ba434539ee06eff9aef80796.png)
朱德
周恩来
叶挺
贺龙
刘伯承
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 开的八七会议,在革命的危 急关头纠正和结束了党内右 倾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 的斗争方向:武装斗争和土 地革命。
瞿秋白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指出,“须知政权是由 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年9月9日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和中国工农 革命军的军旗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瞿秋白
1930年6月—1930年9月, “左”倾冒险错误。 李立三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 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 城市。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李立三(1899-1967),湖南醴陵人。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领导了安源路 矿工人大罢工与八一南昌起义。 1928年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宣传部部长。 1931年至1946年在莫斯科学习,组织翻译了大 量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建国后,先后担任过中华全国工会副主席、交 通部副部长等职务。
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蒋介石集团通过军阀混战建立起国民党南京政权 的统治;通过反共屠杀、特务控制、“训政”和保 甲制度等,消灭异己,镇压人民;并建立起官僚垄 断资本。
赵 世 炎
蔡 和 森
部分共产党人脱党、退党甚 至叛党。 全党人数:
1927年5月 1927年11月 57900多人 10000多人
国民党捕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
1927年4月→“秘字第一号命令”,厉行“清党” 1928年2月→《制止共产党阴谋案》 1928年3月→《暂行反革命治罪法》和《中华民国刑 法》 1931年1月→《危害国民紧急治罪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1d84563ca32d7375a41780b5.png)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原 因: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威胁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 北伐军进军江浙,英、美、日帝国主义国家派 军舰到上海,扬言武装干涉。 北伐军攻占南京,英美军舰制造“南京惨案”。 英美等国向国民政府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 机会主义。其主要错误是: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 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 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王明(1904--1974) 1926年入党,1931年取 得党中央领导 权,推行 “左”倾机会主义路线,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严重失利,给 党和革命事业造成极大 损失。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 民革命失败
标志:
汪
限 制 工 农 运 动 的 训 令
“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
纵容 许 夏 克 斗 祥 寅 叛 叛 变 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 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决定 与共产党决裂,提出“宁可枉 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 口号,开始了血腥大屠杀。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中国革命;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破坏。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过草地
1. 1936.10 2.哪三大主力会师? 3.意义是什么?
爬雪山
会宁 会师
原因:
时间:
“左”倾错误的泛滥(根本原因 )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接原因)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2ec1f937ee06eff9aef80702.png)
5、实行文化专制 新闻出版的审查制度→→干涉舆论自由 宣传共产主义 〓 “反动宣传品”; 批评国民党 〓 “危害民国”; 对统治不满 〓 “反动言论”;
“他们的嘴就是法律,无理可说。……一切刊物,除胡
说八道的官办东西和帮闲凑 趣的‘文学’杂志而外,较好的都要压迫得奄奄无生气 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新”在何处? 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以往的道路是什么? 中国革命是怎样走上新道路的? 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本章重点:
1、从国民党政权的内外政策说明它的阶级性质。
(代表大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独裁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3、土地革命的意义和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4、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各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朱 德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 黄公略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徐向前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
2、反“围剿”斗争的
国军 人数 第 一 次 10万
红军人 数 4万
时
间
1930年12月— —1931年1月
消灭国军 人数 1.5万
胜利
第 二 次 第 三 次 第 四 次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3年9月——1934年10 月
国民党 100万 “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
略
共产党 30万 “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
针
长 征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又在 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领导在中共中央的统 治
(三)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的原因?
4、推行保甲制度 结构: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以上为乡镇 实行:联保连坐 联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 担保不做通共之事; 连坐就是1家有罪,9家举发,若不举发,10家 连带坐罪。 希望:民众支持政府→对工农红军进行军事 “围剿” 结果:民众怨声载道→将全国变成大囚笼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34f17407e87101f69e3195b0.png)
(二) 、反围剿 1930年12月 1930年12月 作战与土地革命
1931年4月---5月 1931年 ---5 (1)四次反围剿 1931年7月---9月 1931年 ---9 (2)两个土地法 1933年2月---3月 1933年 ---3 (3)国统区在文化战 线的反围剿 1928年12月《井冈山土 1928年12月 地法》 地法》共产党历史上 第一个土地法 1929年 1929年4月,《兴国土 地法》 地法》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白色恐怖”时代。 中共“六大”时的材料 统计: 1927年3月—1928年上半 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 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
第一、 第一、革命势力遭到了 极大的摧残。 极大的摧残。 第二、 第二、工农斗争走向了 低落。 低落。 。 第三、 第三、阶级关系发生了 深刻变化, 深刻变化,民族资产阶级 追随蒋介石离开了革命。 追随蒋介石离开了革命。
(3) )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 所 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土地革命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 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为主要形式, 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 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 者密切结合。 者密切结合。
八七会议
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其一,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 其一,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 其二, 其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反动统治的新的斗争方针( 党反动统治的新的斗争方针(毛泽东提出 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 了“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革命政权 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其三,会议还提出了“ 其三,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 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 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 道路”的任务。 道路”的任务。形成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 的中共中央。 的中共中央。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de273657312b3169a451a4fc.png)
2.良好的群众基础 3.继续发展的革命形势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
工农武装割据
三者密切结合
土地革命 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 主要形式
革命根据地 战略阵地
评价: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产物,也是反对教条主义的产物。 这一理论的形成,也就标志了毛泽东 思想的初步形成。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一理论得到了进 一步系统地总结和阐述。
问题讨论
中共为什么连续发生“左”倾错误?
◇客观原因: 国民党对中共的残酷镇压; 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共产国际和苏共的影响。 ◇主观原因: 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 养不高; 背离实事求是的原则,严重脱离中国的国 情,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共产国际 的指示。
三、中国革命的转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背景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928年12月,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了
中国。 国民政府推行军事独裁统治,强化国 家机器。
1927年6月,蒋、冯召开徐州会议,议反共和宁汉合流问题
武汉政府委员孙科(右二)、谭延闿(右三)等到达南京后, 与前来欢迎的南京政府委员蔡元培(右四)、李烈钧(右五) 等合影。
第二,实事求是,不盲从
正确的思想路线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 要靠中国同志了解 中国情况
第三,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
“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 “又要会打仗,又要会打圈”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问题讨论:
革命新道路理论“新”在哪里?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56cfdf6ba45177232f60a2e2.png)
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共产党员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27年 1927年8月,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了 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毛泽 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八 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前进了一大步, 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前进了一大步,开始了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打土豪
红军在漳州写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 土地革命路线: 土地革命路线: 坚定地依靠贫 雇农, 雇农,联合中农 限制富农, ,限制富农,保 护中小工商业 者,消灭地主阶 级,变封建半封 建土地所有制 为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 所有制。
(一)农村革命 根据地的建设
1 9 3 1 年 的 毛 泽 东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广大 工农兵群众被吸收到各级苏维埃政府中参加政权管 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红 军 在 渡 河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二)
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围剿”
1.反 围剿” 1.反”围剿”作战
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7140a7f7f90f76c661371a9c.png)
古田会议决议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在党的建设方面,决议着重强调了加强党的 思想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在党内加强马克 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正确路线的教育和开展党 内的正确批评。同时,又指出必须加强党的组织 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极端 民主化、非组织化观点等错误倾向。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毛泽东为什么能够在探索中国革命新 道路的过程中成为最杰出的代表呢?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为革毛 最命泽 杰新东 出道能 代路够 表的在 的过探 原程索 因中中 成国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农村和农民 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伟大 作用,切实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 移到农村,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 中心,逐步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经 过长期的、艰苦的斗争,推动革命高 潮的到来,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建立 全国政权。
“以乡村为中心 ” 的思想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重大难题
党长期处在农村游击战 争环境里,党员和军队成员 都主要由农民和其它非无产 阶级成分组成,如何保持党 和军队的无产阶级特性?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第 五 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0c43ff08a6c30c2259019e62.png)
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 想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 阵地。革命根据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实行土地 革命的依托,否则武装斗争就是流寇主义,土 地革命就无法展开。
3.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内部没 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反 革命武装到牙齿,所以中国革命一开 始就要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中国的红色政权 产生、发展的原因 和条件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 济发展不平衡的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大 国
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广泛存在为红 色政权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帝国主 义国家对中国的间接统治和相互间的斗争所造 成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使红色政权 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中国是一个大国, 这使中国革命有广泛的回旋余地。
毛泽东《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思考:什么是长征精神?
勇于战斗,不惧艰难的 乐观主义精神; 绝处求生,无坚不摧的 英雄主义精神; 团结奋进,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大胆创新精神;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 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 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基本概念及内涵 ①党内三次 “左”倾机会主义 ②红军五次反“围剿”
2、基本观点与经典论述
★以王明为代表的 “左”倾机会主义 错误路线在党内的 统治是导致红军第 五次反“围剿”失 败和土地革命严重 受挫的根本原因。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7b49f13b87c24028915fc3c8.png)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一)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第4次反“围剿”胜利后的合影,左起:叶剑英、杨尚昆、 彭德怀、刘伯坚、张纯清、李克农、周恩来、滕代远、 袁国平。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二)土地革命的开展
《井冈山土地法》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改革路线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 封建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茶陵县苏 维埃政府 旧址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中共六大通 过的《中国 共产党十大 政纲》 建立工农兵苏维埃(代表会议政权)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瑞金 苏维 埃政 府成 立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2、工农运动走向低命新道路的探索和认识 1、找着新的道路 ----八七会议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2、在实践中探索的开端—
城市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南昌起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2、在实践中探索的开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3.在实际工作中的重大贡献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4.毛泽东做出突出的贡献的原因
第一,对马克思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刻苦的学习精 神、非凡的领悟能力,并注意联系中国实际进行思考
“我们的实践证明: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 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 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 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 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 决本质问题”。 毛泽东:《实践论》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课件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c5222aed630b1c59eeb530.png)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 失败
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 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遵义会议的意义
第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二,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形成。
第三,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政权理论形成过程及意义
毛泽东很早就很注意中国革命与中国农民和武装斗 争三者之间的关系: 国民大革命期间: 积极投入到领导农民运动的工作中。 1926年10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问题》 一文,提出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进一步强调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 分 田 分 地 真 忙”
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
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 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1932年底,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击溃敌军75万;消灭敌军31.6万; 俘获敌军19.6万;缴获武器16.57万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27~1937年的中国)
中 国 革 命 的 新 道 路
一、革命新道 路探索的背景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2. 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及特点
1.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形势
二、革命新道 路探索的过程 2.革命新道路探索的实践过程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政权理论形 成过程及意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849ba3452b160b4e767fcfc9.png)
中原大战
• 1930年3月阎锡山得到各地实力派的支持,形成了反蒋 联盟,他们拥戴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 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共同讨蒋。1930年 5月11日,蒋介石下达总攻击令,双方在鲁西豫东开始 大规模接触,中原大战爆发。 • 战争初期,反蒋军得势,到9月,国民党各派反蒋力量 联合在北京组建了北平国民政府,阎锡山为主席,汪精 卫、冯玉祥,李宗仁等为政府委员。蒋介石又采取分化 瓦解手法,策动张学良出兵入关,使战局发生变化。9 月22日,东北军进占北平,北平政府垮台,蒋军也展开 反攻,中原的晋军、西北军等皆败退投降,南方的桂军 也在7月被打退,到10月23日,冯玉祥宣告下野,11月4 日,阎锡山宣布取消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中原大战以蒋 介石的胜利告终。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毛泽东
1930年1月
战争和战略问题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
标志道路理论的完 整确立并达到成熟
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人》 毛泽东 发刊词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 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 性。
第一,中国革命没有和平道路可走,只 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第二,中国的反革命势力总是长期占领 中心城市,而广大的农村是他们统治的 薄弱环节。 第三,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有发动广大农 民,才能夺取胜利。
彭
湃
琼崖革命根据地 1932年,冯白驹等建立琼崖革命根据地。
琼崖妇女武装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1930年6月形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 根据地中心一河 南新集。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930年7月,方 志敏建立闽浙赣革 命根据地。
方志敏
陕甘革命根据地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xin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xin](https://img.taocdn.com/s3/m/9358a7fd910ef12d2af9e7db.png)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派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汉口紧急会议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7年秋-1928年底 党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
富农 中农
贫农和雇 农
富农 中农 贫农和雇农
1928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中国共产 党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 府所有 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 平均分配
思考:上述规定的意义 和不足之处主要有哪些?
《兴国土地法》
没 收 一 切 土 地
→
地没 主收 阶一 切 级 公 的共 土土 地地 及
1935年10月19日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思考:
看三大起义视频,思考三大起义是以城 市还是以农村为革命中心的?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思考:
为什么当时中国共产 党人都认为应以城市 为中心?
毛泽东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的探索中起了主要作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
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汪寿华、萧楚女、熊雄、陈 延年、赵世炎、夏明翰、郭亮、
罗亦农、向警予、陈乔年、周 文雍等牺牲
敢不敢坚持革命?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探索革命新道路的 基本前提。 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坚定的、明确的: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2、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
三次“左”倾错误的原因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 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共产国际对中共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3)主要的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 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 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 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 理解”,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全面地、正 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217761ca6137ee06eff91881.png)
• 蒋介石是国民革命的最大受益者,他最初 以新左派的面目获取孙中山的信任,后期 为了当老大,迅速右转,他的上位可分为 三步走:首先踢开共产党,其次收拾掉国 民党的真假左派,最后除掉党内资历比他 老的大佬们。在这一过程中,蒋也由新左 派变成了极右派,由当初代表工农群众的 革命派变成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 派。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
第一,对外投靠帝国主 义,为帝国主义对华扩张 敞开大门。 由于国民党政府是 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 立起来的,因此,中国没 有能够摆脱帝国主义的 压迫,反而使外国垄断资 本不断深入中国,从而牢 牢地控制了中国的经济 命脉。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 第二,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社会经济 活动和土地关系中仍居统治地位。
开始。(失败中蕴藏着成功)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
广州起义副总 指挥 叶剑英
广州起义领导人 张太雷 广州起义总指挥 叶挺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广州起义:(1927年12月)
广州起义起义军炮击敌军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广 州 起 义
广州起义中被工人赤卫队 捣毁的铁甲车。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思考题:
为什么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 新军阀的统治,和北洋军阀相比,没
有本质区别?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4、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社会性质与 革命任务 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仍然是: 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
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 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大革命失败以后, 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对 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b4f07473168884868762d6f1.png)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课后练习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革命实践中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节节胜利后,国民党占统治地位的右派势力开始“分共”,并通过继续北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国民党所实行的是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体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
在严酷镇压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1927年8月7日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
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发动。
在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农村起义却逐渐迈向创建革命根据地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探索出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的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
毛泽东不仅在秋收起义的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早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生存?》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他还了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以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科学的概括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系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dc55484d767f5acfa1c7cd42.png)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本章主要讲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统治在全国形式上得到确立,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
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统治之下,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领导人民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个革命的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逐步走向复兴和发展。
然而,由于党成立时理论准备不足,在初期实践斗争中也缺乏经验,党内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先后发生三次“左”或“右”的错误,结果是使不断发展壮大的革命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被迫进行长征。
主要历史事件有:八七会议、南昌起义、第一至五次围剿与反围剿斗争,遵义会议等。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政局处在极度混乱之中。
除新旧军阀的对立外,国民党内部也分成许多派系,主要有三个政治派系,即以蒋介石、胡汉民为代表的南京派(宁派);以汪精卫、唐生智为代表的武汉派(汉派);以张继、许崇智为代表的西山会议派(沪派)。
宁汉各有“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沪派只有“中央党部”。
三派都打着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奉行“三民主义”的旗号,为争做国民党的“正统”和控制中央大权互相角逐。
当时,国民党各派的纷争,主要表现为宁、汉两方的对立和争斗。
汪凭借自己在国民党中央的合法领导地位,企图以武汉派为中心去统一南京的国民党中央和政府。
蒋以“反共先进”自居,坚持把汪派排斥于国民党中央之外,将国民党各派统一于南京,置于自己的监护下之下。
1927年8月,蒋介石在外有汪精卫逼迫、内有李宗仁等“逼宫”的情况下,于8月13日辞职下野。
稍后,汪精卫在胡汉民、吴稚晖等国民党元老和西山会议派邹鲁、谢持等人的政治压力下,也被迫引咎下野。
9月15日,宁、汉双方与西山会议派共组“中央特别委员会”。
至此,国民革命中期以来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的国民党,终于在“反共”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实现了统一。
1928年1月9日,蒋介石在南京通电复职,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重新掌握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于4月5日宣布北伐,史称“二次北伐”。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e32aebe8aeaad1f346933ffa.png)
开。借口要改善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扬言为避免两党的“党内
纠纷”,应有一个“消除误会的具体办法”,提出所谓《整理党务 决 议案》。 主要内容:
国民党中央党部、省党部、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中,共产党员不得超过总数的的
三分之一;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必须全部交
出;共产党对参加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指示,须事先提交国共两党联席会议通 过方能下达等。 直接后果:共产党员谭平山、林祖涵、毛泽东辞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农民部 长和代理宣传部长的职务。蒋介石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军人部长等职,后
共”会议,正式与共产党决裂。随后,封闭了工会、农会和所有革
命
团体,大规模地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国民 党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一)背景: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许多党员和领导干部被捕被杀;党 内一些不坚定分子纷纷脱离共产党,有的投降变节;工、会农会也
又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
4、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凌晨,蒋介石勾结青红帮流氓打手,袭击上海闸北、
浦东等14个地方的工人纠察队,工人纠察队奋起抵抗。又指使国民
革命军第二十六军以调解“工人内讧”为名,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
300多名纠察队员被打死打伤。
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权;1932年10月对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原则进行了 批评,并决定毛泽东回后方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1933年又在中央根 据地开展了反对罗明、邓、毛等的斗争。
罗明
邓小平
毛泽覃
古柏
3 、 红 军 第 五 次 反 “ 围 剿 ” 失 败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f6a0d78bd0d233d4b14e6932.png)
南昌起义部分领导人(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
思考:
朱德、贺龙 等都曾经是 国民党的高 官,为什么 要加入到共 产党的革命 队伍中?
(2)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
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的军旗 ;创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视频:秋收起义
(3)广州起义
1928年12月11日
表现了中共党人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和英勇牺牲的英雄气慨 ; 证明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城市中心论”的错误。
1928年10月,国民党颁布
内容:中国国民党“力求达训练国民使用政权”, “于必要时,得就于人民之集会、结社、言论、出 版等自由权,在法律范围内加以限制”。 实质:中国国民党法定为最高训政者,实行一党专政。
(4)推行保甲制度
结构: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以上为乡镇 实行:联保连坐 联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担保不做通
宁汉合流
→
武汉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汪精卫
蒋介石
2、二次北伐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蒋介石把何应钦掌握 的军队编为第一集团军,自兼总司令;将冯、阎、 李的部队编为第二、三、四集团军,三人分任总司 令。四派军阀取得了暂时的妥协,准备再度进行 “北伐”,展开与奉系军阀的战争。
蒋介石与冯玉祥在举行会议商议二次‚北伐‛大计
敢不敢坚持革命?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探索革命新道路的 基本前提。 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坚定的、明确的:
八七会议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二)武装革命斗争的开端
1、“八七”会议 ,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八七”会议在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和结束了中共党内 的右倾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向。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f866e661ddccda38376baf42.png)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2、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难点问题:
1、中国革命是怎样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
2、二、三十年代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济南惨案中遭杀害的蔡公时
日本军国主义践踏国际法准则,残杀了国民党政府山东特派交 涉员及16名外交人员。日军于5月3日深夜包围并强行搜查了山 东交涉署,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用日语表示抗议:“我们是外交 官,这里是非战斗单位,不许搜查。”日军却毫不理睬,将蔡 捆绑起来,把他的耳朵和鼻子割去。蔡公时坚持民族气节,怒 斥日军暴行:“日本人对我如同古代奴隶社会对 待 俘虏一样”,“日军决意杀害我们,惟此国耻, 何 时可雪?野兽们,中国人可杀不可辱!”日军大 怒,又将他的舌头、眼睛挖去,并对其他人也百 般摧残。最后,除一人侥幸逃脱外,其余的人全 部被日军杀害。其状之惨,令人目不忍睹。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实行白色恐 怖统治,大肆捕杀中共党人,工农运动走向低潮。 从193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党员和群众 达31万人,其中党员26000人。1927年5月,中共 有党员57900人,11月时仅有10000人左右。工会、 农协也被查禁,工农运动走向低潮。
(2)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总结: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 本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的三者紧密结 合的根据地建设和发展的整体理论。 主要形式:武装斗争 基本内容:土地革命 主要依托:根据地建设(政权建设)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58f44de60975f46527d3e169.png)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南昌起义 (2)广州起义
2、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道路
(1)八七会议 (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的创建
(3)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内容
1)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 团结广大农民。 2)必须坚持武装斗争,建立一支为巩固和发展 根据地服务的军队。 3)必须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4)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4、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1)表现 (2)危害 ①丧失了九一八事变后出现的抗日反蒋的有 利形势。 ②给党的白区工作造成了极大损失。 ③ 招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 迫长征。
(3)原因
①从社会历史条件来看,中国是一个小 资产阶级极其广大的国家,受其影响很 大。 ②从党的状况来看,党当时的理论水平 不高。 ③从国际环境来看,受共产国际“左” 倾错误的影响。
土地革命的意义:1、阶级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动, 被压迫的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成了农村的主人。2、 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土地后,生产积极性极为高涨, 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 苛捐杂税的废除,农民生活很快得到改善。4、广大农民 在政治上,经济上的翻身,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积极 性。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1.遵义会议 2、长征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1)宣传意义。 2)保存了实力。 3)长征精神。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 的抗日战争
总之,“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共 产党领导下,以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建设 为依托,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和武装斗 争为主要斗争形式。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 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fe3787c4bb4cf7ec4afed001.png)
第五章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什么? 内容: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 扩大会议.总: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 组织问题. 分: (1)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 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2)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成立 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 的军事行动.
第五章
重要考点讲解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三,论述题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 "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 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 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 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 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 (2)其立场和主张是 总:一方面不满国民党当局的内外政策;另一方面又错误地认 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不适合中国国情.希望国共之间另立一个 新党,走另一条"复兴中国革命" 的道路. 分: 政治上主张进行"平民革命",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 各级平民政权; 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
第五章
重要考点讲解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9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6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遵义
会议。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
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
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
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
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3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装夺取 政权的道路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集中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开辟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这标志着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2020/12/3
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7
红军长征的胜利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
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 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8
三、总结历史经验, 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2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为了复兴中国革命,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
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统治的总方针。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
爆发,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12 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1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
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 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中国人民要 争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须同这个政权作坚 决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4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 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931年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 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5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 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 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其中最严重的是以王明为代表 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 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 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 行战略转移——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