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
2024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方案范本

2024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方案范本如下:
一、总体目标:2024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旨在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保障农田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二、重点任务:
1. 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修复和新建灌溉渠道,确保农田灌溉正常进行;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田水资源浪费;
3. 完善农田排水系统,防止农田水浸泛,保障农作物的生长;
4. 强化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
2. 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建设进度;
3. 宣传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用水;
4.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巡查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工作保障:
1. 配合各级政府组织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工作;
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农田水利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3.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五、预期效果:
1. 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增加农田产量;
2. 保障农田用水需求,提高农田用水的利用率;
3. 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以上为2024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方案范本,希望能够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共同推动该项工作顺利实施。
智慧水利水利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感谢您的观看!
平升电子水联网: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生 态 保 护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Part 04.
水源地监控系统
系统拓扑图
宁夏省银川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项目
为贯彻落实“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程”的各项要求,平升电子配合各地水利部门、生态环境部积极完成达标任务,以饮用水水源地监管为途径,积极推进水源地安保工作,改善水源地水质情况,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生态保护
山西省水利厅 陕西省水利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 河南省水利厅 河北省水利厅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 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 四川省水利厅 黑龙江省水利厅 北京市水务局 天津市水务局 深圳市水务局 广州市水务局 哈尔滨市水务局 张家港市水利局 石家庄市水务局 济南市水利局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重庆市国土资源局 廊坊市国土资源局 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所 沈阳市沈北新区水资源管理所 济源市引沁管理局 运城市北赵引黄工程建设管理局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管理局 太湖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局 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 沈阳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院 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秦皇岛引青管理局
水政水资源
系统拓扑图
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适用于水务部门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水量、水位和水质进行监测,有助于水务局掌握本区域水资源现状、水资源使用情况、加强水资源费回收力度、实现对水资源正确评价、合理调度及有效控制的目的。 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水资源税用水信息管理) 河北省水资源监控 北京市水资源监控 山西省取水计量监控 浙江省水利厅取水计量监控 新疆水资源监管平台
灌区信息化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成为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灌区信息化施工旨在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灌区水资源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灌区管理水平,降低水资源浪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 实现灌区水资源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提高灌区运行管理水平,降低水资源浪费。
3. 为灌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水资源信息服务。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施工方案1. 系统架构灌区信息化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分为数据采集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1)数据采集层:负责实时采集灌区各类数据,包括气象、土壤、水质、设备运行状态等。
(2)传输层: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平台层,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3)平台层:负责数据处理、存储、分析和管理,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持。
(4)应用层:提供灌区管理、调度、决策、信息服务等功能。
2. 硬件设备(1)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气象站、土壤水分传感器、水质监测设备、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设备等。
(2)传输设备:包括光纤、无线通信设备等。
(3)服务器:负责数据处理、存储和分析。
(4)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
3. 软件系统(1)数据采集与传输软件:负责采集各类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平台层。
(2)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分析和挖掘。
(3)灌区管理软件:提供灌区运行管理、调度、决策等功能。
(4)信息服务软件:为灌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水资源信息服务。
4. 施工步骤(1)现场勘查:了解灌区现状,确定信息化施工方案。
(2)设备采购:根据施工方案,采购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3)设备安装与调试:将设备安装到灌区现场,并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系统集成:将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集成,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5)试运行与优化:进行试运行,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智慧水利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汇报人:xxx 2024-03-14
目录
• 智慧水利概述 • 总体架构设计 • 关键技术应用 • 业务系统建设方案 • 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 实施步骤与效果评估
01
智慧水利概述
定义与发展趋势
定义
智慧水利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 、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 水利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 综合型创新应用。
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制定智慧水利建设方 案,包括技术架构、功能模块、数据资源 规划等。
B
C
系统开发与测试
依据方案设计,进行系统开发、集成与测试 ,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上线运行与维护
系统通过测试后正式上线运行,并进行持续 的维护和升级,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D
资源整合和协同工作策略制定
数据资源整合
谢谢聆听
软件系统
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 技术手段,构建高效、 可扩展的水利信息化平 台。
安全保障
通过访问控制、数据加 密、备份恢复等措施, 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 靠性。
运维管理
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体 系,确保系统的持续稳 定运行和及时响应。
03
关键技术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水利中应用
01
02
03
传感器网络
部署各类传感器,实时采 集水位、流量、水质等数 据,形成传感器网络。
03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智慧水利有助于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水资源可持 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行业应用现状及挑战
应用现状
目前,智慧水利在水利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水文监测、水资源管理、防 汛抗旱等领域。
挑战
然而,智慧水利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数据共享与整合难度大、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推动智慧水利的深入应用和发展。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信息化方案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信息化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灌区是农田水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灌区水管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不透明、耗时耗力、低效率等。
因此,实施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和监控,旨在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灌区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项目内容和方案1.灌区监测系统搭建灌区监测系统,包括水位监测、流量监测、水质监测、土壤湿度监测等。
通过实时采集和传输监测数据,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精确控制和管理。
2.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基于灌区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建立智能灌溉控制系统。
系统根据植物需水量和土壤湿度情况,自动调节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实现精准灌溉,避免水分浪费。
3.节水灌溉设备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如滴灌、微喷、雨水收集和利用设备等。
优化农田灌溉方式,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农作物的利用效率。
4.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建立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对灌区进行实时监控和远程管理。
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灌区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故障排查,提高管理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5.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灌区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模型建立和优化,为灌区提供合理的灌溉方案和管理策略。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计划1.系统设计和方案制定阶段(2个月)确定项目目标,分析现状,制定信息化方案,确定技术方案和硬件设备选型。
2.系统建设和设备采购阶段(3个月)进行系统软硬件建设和设备采购,包括服务器、传感器、控制器等。
3.系统试运行和调试阶段(1个月)对系统进行试运行和调试,确保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4.培训和推广阶段(1个月)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和维护的培训,推广信息化技术在灌区管理中的应用。
5.持续改进和优化阶段(长期)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改进和优化系统,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四、预期效果和影响评估1.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损失,节约用水成本。
水利信息化解决方案

水利信息化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水利信息化已经成为解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水利信息化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其解决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水利信息化概述1.1 水利信息化的定义水利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进行综合管理和优化的过程。
1.2 水利信息化的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水资源管理决策效率。
二、水利信息化解决方案2.1 水文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建立水文监测站点,实时采集水文数据,监测水位、流量等信息。
2.2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水资源管理数据,建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
2.3 水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建立水质监测站点,监测水体污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环境。
三、水利信息化技术支持3.1 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水利信息的存储、处理和共享,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2 大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水利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水利信息进行预测和优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水利信息化应用案例4.1 水库调度管理利用水利信息化技术对水库进行实时监测和调度,提高水库的蓄水效率。
4.2 灌溉系统优化通过水利信息化技术对灌溉系统进行优化,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4.3 水环境保护利用水利信息化技术监测水体污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环境。
五、水利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5.1 人工智能技术将更广泛应用于水利信息化领域,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5.2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将实现水文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采集,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精准性。
5.3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提高水资源管理的透明度和安全性,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综上所述,水利信息化是解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难题的重要手段,其技术支持和应用案例不断丰富和完善,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024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3篇)

2024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石,是农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制定2024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2024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精细施工和合理管理,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水平和效益,加强农田水利安全防灾能力,保障农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有效保障。
三、建设内容1. 水库建设:加强水库建设,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和调水能力,以满足不同农田的灌溉需求,并为农村饮水和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水源。
同时,完善水库配套设施,提高水库的管理和利用效率。
2. 闸坝建设:加强闸坝建设,完善农田排灌体系,提高农田排水能力和排灌效率,保障农村土壤的水分平衡,减少水分的浪费和水土流失。
3. 灌溉设施建设:加强灌溉设施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的精准性和效率,减少灌溉用水的浪费。
4. 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修建防风固沙林带、护坡护岸和沟渠防护等,减少水土流失,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田生产环境的质量。
5. 农村自来水供应设施建设:加强农村自来水供应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饮水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实施措施1. 制定详细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科学合理规划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布局和建设规模。
2. 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的力度,增加财政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 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工程项目按时完工,确保工程质量。
4. 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巡查和检修,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
5. 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水利意识和水利知识,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利用农田水资源。
五、预期效果通过2024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施,预期将取得以下效果:1. 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水平和效益,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益。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二篇)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范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指为了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和效益,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而实施的一系列工程措施。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详细介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灌溉设施老化、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了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效益,必须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和支持。
因此,制定并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是当务之急。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和效益,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2. 任务:(1)改善灌溉设施:对老旧的灌溉渠道进行修复和改造,提高渠道输水效率;建设新的灌溉渠道,覆盖更多农田。
(2)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确保农田灌溉用水的供给。
(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引进和推广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加强农田排水:增加农田排水设施的投入,提高田间排水效果,防止水浸害和土壤盐碱化。
三、实施方案1. 加大投入: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投资,培育农田水利建设的市场化机制。
2. 优先发展重点区域: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下,优先选择一些农业发展潜力大、水资源供应充足的重点区域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这样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田水利技术和设备,包括注入灌溉技术、滴灌技术、喷灌技术等,提高农田灌溉的水平和效果。
4.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水资源管理机构,负责水资源的监测、调度和管理工作。
同时,建立完善的水资源配额制度,确保农田灌溉用水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5. 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通过开展培训班、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意识。
同时,加强对农田水利政策的宣传,使农民能够真正受益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024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2024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亟待加强,既要确保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又要提高其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制定2024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1.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到2024年,全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覆盖率达到95%,人均农田用水量提高到3500立方米。
2. 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
优化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提高工程设计和施工水平,减少漏水损失和能耗,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农田水利现代化技术创新。
推广应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和新型节水设备,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1.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县级以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财政支持。
修建、改造、加固农田水利工程,包括水库、堤防、渠道、灌溉设备等。
推广使用现代化的水资源调度和管理技术,提高水利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
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和维护机制,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巡查和监测。
加强对农田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分配农田用水,减少浪费和损失。
鼓励使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3. 加强农田水利现代化技术创新。
加大对农田水利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应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设备,加快推进农田水利设施的智能化改造。
支持农田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1. 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相应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政策,建立健全财政资金支持机制,提高投入力度。
加强对农田水利企业和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其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2. 加强组织协调。
设立专门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构,加强与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农田水利建设2024年农业灌溉发展规划

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重点任务:加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实施范围:在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短缺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优先推进
技术支持:推广喷灌、滴灌、渗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
资金保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建设投资:政府、企业和社 会资本共同参与,投资主体
多元化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灌溉设施老化:部分地区灌溉设施使用年限过长,导致灌溉效率低下。
灌溉技术落后: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不足,影响了灌溉设施的更新 和维护。 管理体制不健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灌溉设施维护不 及时。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定义和意义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灌溉中的应用和优势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农业灌溉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农业灌溉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能够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灌溉发展需求与国家粮食安全密切相关 农业灌溉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灌溉发展需求与粮食安全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水资源短缺、灌溉设施老化、技术落后 挑战:资金不足、政策支持不够、农民参与度低 机遇:政府重视农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机遇: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市场前景广阔
农业灌溉面积和用水需求
农业灌溉面积:2024年预计达到XX万公顷 用水需求: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用水需求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灌溉保证率:需达到XX%以上,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 节水灌溉:推广利科技人才,提高水 利科技创新水平
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建设方案

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建设方案第1章项目概述 (4)1.1 项目背景 (4)1.2 建设目标 (4)1.3 建设范围 (4)第2章水资源分析 (5)2.1 水资源现状 (5)2.1.1 水资源总量 (5)2.1.2 水资源时空分布 (5)2.1.3 水资源质量 (5)2.2 水资源供需分析 (5)2.2.1 需水分析 (5)2.2.2 供水量分析 (5)2.2.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2.3 水资源利用策略 (6)2.3.1 节水灌溉 (6)2.3.2 多水源联合调度 (6)2.3.3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 (6)2.3.4 水价政策 (6)2.3.5 水资源监测与管理 (6)第3章灌溉系统设计原则与要求 (6)3.1 设计原则 (6)3.1.1 综合利用资源原则 (6)3.1.2 适应性原则 (6)3.1.3 经济性原则 (6)3.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7)3.1.5 安全可靠性原则 (7)3.2 设计依据 (7)3.2.1 法律法规 (7)3.2.2 技术标准 (7)3.2.3 灌溉需求 (7)3.2.4 水资源条件 (7)3.2.5 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 (7)3.3 设计要求 (7)3.3.1 灌溉水源 (7)3.3.2 灌溉制度 (7)3.3.3 灌溉方式 (7)3.3.4 灌溉设施布局 (7)3.3.5 灌溉设备选型 (8)3.3.6 灌溉自动化与信息化 (8)3.3.7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8)第4章灌溉水源工程 (8)4.1.1 选择依据 (8)4.1.2 水源调查 (8)4.1.3 水源确定 (8)4.2 水源工程建设 (8)4.2.1 工程设计 (8)4.2.2 工程施工 (8)4.2.3 工程验收 (9)4.3 水源保护措施 (9)4.3.1 水质保护 (9)4.3.2 水量保护 (9)4.3.3 工程设施保护 (9)4.3.4 法律法规保障 (9)第5章灌溉渠系设计 (9)5.1 渠系布局 (9)5.1.1 渠系布局原则 (9)5.1.2 渠系布局方案 (9)5.2 渠道设计参数 (9)5.2.1 设计流量 (9)5.2.2 设计纵坡 (10)5.2.3 设计横断面 (10)5.3 渠道结构设计 (10)5.3.1 渠道衬砌材料 (10)5.3.2 渠道结构尺寸 (10)5.3.3 渠道建筑物设计 (10)5.4 渠道防渗措施 (10)5.4.1 防渗材料 (10)5.4.2 防渗结构 (10)5.4.3 防渗施工技术 (10)第6章灌溉设备选型与配置 (11)6.1 灌溉设备类型及特点 (11)6.1.1 喷灌设备 (11)6.1.2 微灌设备 (11)6.1.3 滴灌设备 (11)6.1.4 渠道灌溉设备 (11)6.2 设备选型原则 (11)6.2.1 适应性原则 (11)6.2.2 节水性原则 (11)6.2.3 可靠性原则 (11)6.2.4 经济性原则 (11)6.2.5 可维护性原则 (11)6.3 设备配置方案 (11)6.3.1 喷灌设备配置 (12)6.3.2 微灌设备配置 (12)6.3.4 渠道灌溉设备配置 (12)6.3.5 智能控制系统配置 (12)第7章水利灌溉控制系统设计 (12)7.1 控制系统功能 (12)7.1.1 实现对灌溉区域的远程监控与控制,提高灌溉效率; (12)7.1.2 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湿度,自动调整灌溉计划; (12)7.1.3 实时监测水源、气象、土壤等数据,为灌溉决策提供依据; (12)7.1.4 实现灌溉设备的自动运行与故障诊断,降低运维成本; (12)7.1.5 保障灌溉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小型农田水利实施方案

小型农田水利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
本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存在老化、损坏、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小型农田水利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确保农作物在干旱季节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
2、完善农田排水系统,降低洪涝灾害对农田的影响。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水灌溉。
4、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强农田的抗灾能力。
三、项目范围本次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涵盖_____镇_____村、_____村等_____个行政村,总面积约_____亩。
四、项目内容1、水源工程新建或改造小型水库_____座,增加蓄水能力_____立方米。
整治塘堰_____口,提高蓄水能力和水质。
新建或改造提水泵站_____座,确保灌溉水源的稳定供应。
2、灌溉工程铺设灌溉管道_____千米,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
修建渠道_____千米,对原有渠道进行防渗处理,提高渠道输水效率。
3、排水工程新建或改造排水泵站_____座,增强排水能力。
开挖或疏浚排水渠道_____千米,确保农田积水能够及时排出。
4、配套设施建设农田水利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水利设施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安装计量设施,实行用水计量收费,促进节约用水。
五、项目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阶段(_____年_____月_____年_____月)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
开展项目区实地勘察和测量,收集相关资料。
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
2、招投标阶段(_____年_____月_____年_____月)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进行项目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招投标工作。
签订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
3、施工阶段(_____年_____月_____年_____月)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农田建设方案

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农田建设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现代化农田建设规划 (3)2.1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3)2.2 农业生产布局优化 (3)2.3 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4)第三章智能化农业技术体系 (4)3.1 智能化农业技术概述 (4)3.2 关键技术分析 (4)3.2.1 农业传感器技术 (4)3.2.2 农业大数据技术 (5)3.2.3 智能农业装备技术 (5)3.2.4 农业信息化服务 (5)3.3 技术集成与应用 (5)3.3.1 技术集成 (5)3.3.2 应用案例 (5)第四章农业物联网建设 (6)4.1 农业物联网概述 (6)4.2 网络架构设计 (6)4.2.1 感知层 (6)4.2.2 传输层 (6)4.2.3 平台层 (6)4.2.4 应用层 (6)4.3 数据采集与处理 (6)4.3.1 数据采集 (7)4.3.2 数据处理 (7)第五章精准农业技术 (7)5.1 精准农业概述 (7)5.2 精准施肥技术 (7)5.3 精准灌溉技术 (8)第六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8)6.1 农业机械化概述 (8)6.2 农业机械化设备选型 (9)6.3 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9)第七章农业信息化建设 (10)7.1 农业信息化概述 (10)7.2 信息资源整合 (10)7.2.1 资源整合目标 (10)7.2.2 资源整合措施 (10)7.3 农业大数据应用 (10)7.3.1 农业大数据概述 (10)7.3.2 农业大数据应用领域 (11)7.3.3 农业大数据应用策略 (11)第八章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11)8.1 农业科技创新概述 (11)8.2 创新体系建设 (11)8.3 人才培养与引进 (12)第九章农业政策与法规 (12)9.1 农业政策概述 (12)9.2 政策体系构建 (13)9.2.1 宏观政策指导 (13)9.2.2 产业政策支持 (13)9.2.3 资金政策保障 (13)9.2.4 法规政策配套 (13)9.3 法规制度建设 (13)9.3.1 完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13)9.3.2 加强农业执法监督 (13)9.3.3 建立农业标准体系 (14)9.3.4 推进农业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制度改革 (14)9.3.5 加强农业法规宣传和培训 (14)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评估 (14)10.1 项目实施策略 (14)10.2 项目进度管理 (14)10.3 项目效果评估与调整 (15)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方案

2024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方案
2024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方案:
一、优化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考虑各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规划灌溉系统,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确保灌溉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和管理,提高设施利用率。
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制度,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基层管理水平,确保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推动农田水利设施现代化升级,促进农田水利设施科技应用。
加大政府投入,支持科研机构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水利设施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安全管理,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安全监测系统,加强水利设施巡查和维护,及时处置水害事故,保障农田水利设施的安全稳定。
五、促进农田水利设施与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制定有利于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的政策措施,推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六、深化农田水利改革,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
加强政府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推动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的创新。
七、加强与周边县市乡村的合作与交流,深化农田水利设施共建共享。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促进产业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区域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
以上是2024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方案,希望通过各项措施能够推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为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2篇)

2024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____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以及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____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
为进一步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保障农村供水需求,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制定本方案。
二、总体目标____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在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灌溉供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全面解决农村农田灌溉用水问题,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田灌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田灌溉水平,推动农村农田水利发展进一步走向现代化,提高农村农田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建设内容1. 增加灌溉面积在现有农田灌溉设施的基础上,通过修建、改造和更新农田灌溉管道、井、泵站等设施,增加灌溉面积。
重点解决农村灌溉管道老化、供水不足、泄漏严重等问题。
2. 提高灌溉水利效益通过改进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效益。
推广高效灌溉设备和技术,减少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3. 加强农田排水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排水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农田排水能力。
通过疏浚沟渠、改善排水管网,解决农田排水不畅、积水严重等问题,提高农田排水效果。
4.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灌溉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科研力度,推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5. 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制度。
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实施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确定建设内容和时间节点。
2025年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年度工作计划

拓展水利信息服务体系,多样化、个性化、实时化的信息服务,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5.加强水利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
加强水利网络安全防护,确保水利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6.培养水利信息化人才
加强水利信息化人才培养,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三、时间节点与进度安排
1.第一季度:完成项目前期调研与设计,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
二、规划与措施
1.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水利工程特点,布局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对水利工程的全天候、实时监控。
2.水利大数据平台建设
整合各类水利数据资源,构建高效、稳定的水利大数据平台,为决策数据支持。
3.水利业务应用系统优化
针对不同业务领域,优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业务应用系统。
2.第二季度:启动水利智能化改造工程,构建水利大数据平台。
3.第三季度:完善业务应用系统,启动水利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
4.第四季度:开展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组织技术交流与培训活动。
四、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成立水利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总体协调与决策。
2.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日常管理与组织实施。
二、工作重点与任务
1.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
开展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提高水利工程自动化控制水平,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2.构建水利大数据平台
整合各类水利数据资源,建立完善的水利大数据体系,为水利决策数据支持。
3.提升水利业务应用系统
优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业务应用系统,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3.建立健全技术支持与保障体系,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农村水利建设实施方案

农村水利建设实施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3)1.1 农村水利建设现状分析 (3)1.1.1 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3)1.1.2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3)1.1.3 水资源利用现状 (4)1.2 项目建设目标与意义 (4)1.2.1 目标 (4)1.2.2 意义 (4)第2章项目建设范围与规模 (4)2.1 项目建设范围 (4)2.2 项目规模与工程量 (5)第3章水资源分析与评价 (5)3.1 水资源概况 (5)3.1.1 地表水资源 (5)3.1.2 地下水资源 (6)3.1.3 降水资源 (6)3.2 水资源供需分析 (6)3.2.1 需水分析 (6)3.2.2 供水分析 (6)3.2.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3.3 水资源利用评价 (6)3.3.1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6)3.3.2 水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6)3.3.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6)第4章工程设计与布局 (7)4.1 工程设计原则 (7)4.1.1 综合性原则 (7)4.1.2 安全性原则 (7)4.1.3 经济性原则 (7)4.1.4 可持续原则 (7)4.1.5 社会参与原则 (7)4.2 工程布局与结构设计 (7)4.2.1 工程布局 (7)4.2.2 结构设计 (8)4.3 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8)4.3.1 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 (8)4.3.2 节水灌溉技术 (8)4.3.3 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8)4.3.4 水土保持技术 (8)4.3.5 工程运行管理技术 (8)第五章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设计 (8)5.1.1 工程概述 (8)5.1.2 设计原则 (8)5.1.3 设计内容 (9)5.2 输配水工程 (9)5.2.1 工程概述 (9)5.2.2 设计原则 (9)5.2.3 设计内容 (9)5.3 蓄水工程 (9)5.3.1 工程概述 (9)5.3.2 设计原则 (9)5.3.3 设计内容 (10)5.4 排灌工程 (10)5.4.1 工程概述 (10)5.4.2 设计原则 (10)5.4.3 设计内容 (10)第6章施工组织与管理 (10)6.1 施工组织设计 (10)6.1.1 施工组织设计依据 (10)6.1.2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10)6.2 施工进度安排 (11)6.2.1 施工进度计划 (11)6.2.2 施工进度控制 (11)6.3 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11)6.3.1 质量管理措施 (11)6.3.2 质量控制手段 (11)6.3.3 质量验收 (11)第7章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11)7.1 环境影响分析 (11)7.1.1 水环境影响 (11)7.1.2 土地利用影响 (12)7.1.3 生物多样性影响 (12)7.1.4 社会影响 (12)7.2 环境保护措施 (12)7.2.1 水环境保护 (12)7.2.2 土地利用保护 (12)7.2.3 生物多样性保护 (12)7.2.4 社会环境保护 (12)7.3 生态修复与保护 (12)7.3.1 生态修复目标 (12)7.3.2 生态修复措施 (13)7.3.3 生态保护策略 (13)7.3.4 持续监测与评估 (13)第8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3)8.1.1 估算依据 (13)8.1.2 估算范围 (13)8.1.3 估算方法 (13)8.1.4 估算结果 (13)8.2 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13)8.2.1 资金筹措 (13)8.2.2 资金使用计划 (14)8.2.3 资金监管 (14)第9章项目实施与运行管理 (14)9.1 实施步骤与计划 (14)9.2 运行管理组织机构 (14)9.3 运行维护与保障措施 (15)第10章效益分析及风险评价 (15)10.1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15)10.1.1 项目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15)10.1.2 经济效益评价 (15)10.2 环境效益分析 (16)10.2.1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16)10.2.2 生态环境保护 (16)10.3 风险评价及应对措施 (16)10.3.1 工程风险 (16)10.3.2 技术风险 (16)10.3.3 资金风险 (16)10.3.4 政策风险 (16)10.3.5 社会影响风险 (16)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农村水利建设现状分析1.1.1 农田水利设施现状我国农村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较弱,部分地区灌溉排水系统不完善,导致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受气候影响较大,农业生产稳定性不足。
三农田水利设施改造与提升方案

三农田水利设施改造与提升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 (3)1.1 农田水利设施现状概述 (3)1.1.1 设施规模及分布 (3)1.1.2 设施状况 (4)1.1.3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4)1.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2.1 存在问题 (4)1.2.2 原因分析 (4)1.3 改造与提升目标 (4)第2章改造与提升原则及策略 (4)2.1 改造与提升原则 (4)2.1.1 统筹规划原则 (4)2.1.2 科学技术原则 (5)2.1.3 因地制宜原则 (5)2.1.4 社会参与原则 (5)2.1.5 持续发展原则 (5)2.2 改造与提升策略 (5)2.2.1 完善基础设施 (5)2.2.2 优化工程布局 (5)2.2.3 创新技术应用 (5)2.2.4 强化运行管理 (5)2.2.5 提高农民参与度 (5)2.3 技术路线 (6)2.3.1 调查评估 (6)2.3.2 方案设计 (6)2.3.3 技术选型 (6)2.3.4 工程实施 (6)2.3.5 运行管理 (6)第3章水源工程改造与提升 (6)3.1 水源工程现状分析 (6)3.1.1 水源工程概述 (6)3.1.2 水源工程存在的问题 (6)3.2 改造措施及方案设计 (6)3.2.1 水源工程改造目标 (6)3.2.2 改造措施 (7)3.2.3 方案设计 (7)3.3 水资源优化配置 (7)3.3.1 优化水资源配置原则 (7)3.3.2 优化水资源配置措施 (7)3.3.3 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7)第4章输水工程改造与提升 (8)4.1.1 输水工程概述 (8)4.1.2 输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8)4.2 改造措施及方案设计 (8)4.2.1 渠道改造 (8)4.2.2 管道输水改造 (8)4.2.3 输水设施提升 (8)4.3 输水效率提升 (9)4.3.1 优化调度管理 (9)4.3.2 提高输水设施利用率 (9)4.3.3 节能减排 (9)第5章灌溉工程改造与提升 (9)5.1 灌溉工程现状分析 (9)5.1.1 灌溉面积及水源情况 (9)5.1.2 灌溉设施现状 (9)5.1.3 灌溉技术现状 (9)5.2 改造措施及方案设计 (10)5.2.1 灌溉设施改造 (10)5.2.2 水源优化配置 (10)5.2.3 自动化与智能化改造 (10)5.3 灌溉制度优化 (10)5.3.1 灌溉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10)5.3.2 灌溉制度优化措施 (10)5.3.3 灌溉制度实施与管理 (10)第6章防洪排涝工程改造与提升 (10)6.1 防洪排涝工程现状分析 (10)6.1.1 防洪排涝工程概况 (10)6.1.2 防洪排涝工程存在的问题 (11)6.2 改造措施及方案设计 (11)6.2.1 堤防改造 (11)6.2.2 河道整治 (11)6.2.3 排涝站改造 (11)6.3 防洪排涝能力提升 (11)第7章农田水利设施信息化建设 (12)7.1 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12)7.1.1 信息化基础设施 (12)7.1.2 信息资源建设 (12)7.1.3 应用系统建设 (12)7.1.4 信息化人才队伍 (12)7.2 信息化建设方案设计 (12)7.2.1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2)7.2.2 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12)7.2.3 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 (12)7.2.4 人才培养与培训 (13)7.3.1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13)7.3.2 推动跨部门协作 (13)7.3.3 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3)第8章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系与政策建议 (13)8.1 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13)8.2 管理体系构建与优化 (13)8.3 政策建议与措施 (14)第9章改造与提升工程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14)9.1 投资估算 (14)9.1.1 估算依据 (14)9.1.2 估算范围 (15)9.1.3 估算方法 (15)9.1.4 估算结果 (15)9.2 效益分析 (15)9.2.1 直接效益 (15)9.2.2 间接效益 (15)9.2.3 社会效益 (15)9.3 经济合理性评价 (15)9.3.1 投资回报期 (15)9.3.2 经济内部收益率 (15)9.3.3 敏感性分析 (15)9.3.4 综合评价 (16)第10章结论与建议 (16)10.1 改造与提升工程总结 (16)10.2 存在问题与不足 (16)10.3 今后工作建议与展望 (16)第1章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1.1 农田水利设施现状概述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基石,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省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建设方案

省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建设方案一、引言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涝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特制定本省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建设方案。
二、工程建设目标本次省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显著提升农田水利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运行效率,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高产。
具体目标包括:1、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_____万亩,使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_____万亩以上。
2、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_____万亩,提高农田排涝标准,减少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_____以上。
4、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确保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三、工程建设内容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小型灌溉泵站、水闸、渠道等灌溉设施,完善田间灌溉系统,提高灌溉保证率。
整治田间排涝沟系,建设和改造排水泵站、涵闸等排涝设施,增强农田排涝能力。
2、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现有中型灌区进行渠道防渗、建筑物改造、信息化建设等,提高灌区输水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灌区灌溉制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农业用水的科学管理和节约利用。
3、山区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在山区因地制宜建设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等水源工程,增加水资源储备,解决山区农田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
加强水源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水源工程的供水能力和可靠性。
4、农村河塘整治对农村河道、水塘进行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等,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提高农村水系的引排能力。
结合农村河塘整治,发展水产养殖、水生植物种植等,增加农民收入。
四、工程建设布局根据我省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和水利设施现状,因地制宜地确定工程建设布局。
1、平原地区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重点,完善灌排体系,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智慧农田水利建设方案范本

智慧农田水利建设方案范本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农田水利建设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背景下,建设智慧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农田水利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农田水利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个智慧农田水利建设方案的范本,以供参考。
一、建设目标与原则建设智慧农田水利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农田水利的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和智慧化,全面提高农田水利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智慧农田水利系统的原则是系统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建设内容(一)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建设包括水文监测、农田水管理、灌溉自动化、水松节能技术、水利系统数字化平台等内容。
1.水文监测建设水文监测系统,包括气象站、水文站、泵站监测系统、水质监测系统等设施,实现对水文气象数据的实时采集、监测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2.农田水管理建设“数字农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田水利管网进行智能化监测和管理,实现准确、及时、科学的浇灌管理,提高水资源效益。
3.灌溉自动化建设智能灌溉系统,包括田间自动化监测系统、管网自动化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等,实现灌溉作业全程自动化、管网有序、浇水科学,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效益。
4.水松节能技术建设水松节能技术,包括注水节能、节水灌溉等技术,实现节水耕种,减少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水利系统数字化平台建设水利系统数字化平台,实现对农田水利系统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测,包括水利信息化系统、水利云平台等,为农田水利的数字化、智慧化提供技术支持。
(二)智能化建设智能化建设包括农田管理、农业机械和设备管理、灌溉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
1.农田管理建设智能农田管理系统,包括土壤监测、植物生长监测、病虫害监测、田间灌溉监测等,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实现针对性的农业生产管理。
2.农业机械和设备管理建设智能农业机械与设备管理系统,包括农机监测、农机在线控制等,实现农业机械设备的智能化运营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1 / 44目录一、无线灌溉控制与用水计量系统 (2)二、无线水产养殖智能测控系统 (9)三、无线温室环境智能监测 (14)四、土壤墒情远程监测系统 (19)五、作物长势视频图像监测系统 (24)六、气象环境监测系统 (25)七、泵房控制管理系统 (31)八、 UniWeb 应用平台 (34)九、 UniPhone 移动手机应用平台 (39)十、系统预算表(详见预算表) (42)2 / 44一、无线灌溉控制与用水计量系统1.1 系统描述系统基于SMC 系列无线传输数据采集终端,配置土壤水分传感器、水力电磁阀、超声波流量计等,加上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无线远程的灌溉控制管理。
多节点、多级数的采集传输模式,让传感器的安装不受限制,同时监测点之间没有距离限制。
特别适合大范围的多点土壤水分监测项目及自动灌溉项目。
软件平台可实现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查看土壤水分数据,控制电磁阀达到智能灌溉的目的。
同时,系统可发增加农田气象环境的监测,形成以灌溉预报所需参数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为基础、节水灌溉预报为核心的节水灌溉预报系统。
系统能科学指导进行适时适量灌溉,提高水生产率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地下水开采,遏制地下水位下降,改善水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人与资源和谐发展。
3 / 444 / 441.2 系统组成从功能上来看,包括控制中心、采集节点和控制节点,各部分组成如下: 控制中心:控制计算机、控制中心无线接入点、现场控制管理软件、远程管理平台 (Uniweb );环境采集节点:支持土壤水分、温度、盐分,空气温湿度、降雨量、蒸发量、风速、 风向、太阳总辐射、有效辐射,管路的管道压力、管道流量 等信息的采集。
控制节点:无线阀门控制节点;无线机井控制终端(泵站管理终端)1.3 系统特点无线智能测控节点� 免去有线方案布线的繁琐,降低后期使用及维护成本。
� 无线采用全球免费的公共频段(2.4GHz ),降低传统无线的运营成本, � 节点安装方便,网络规模从几个到几百个不等,添加或移动节点简单容易;�支持的市场上众多厂家的电磁脉冲阀,从 5~24VDC ,从国内到时国外,SMC1600 系列测控器都能与之无缝结合;智能灌溉管理� 系统依据采集的实时土壤水分信息,自动调度灌溉时间; � 水分上下限智能报警,防止过度浇水,以达到科学节水灌溉;� 系统集成小型气象站,掌握实时气象信息,减少因天气、季节变化而带来的手动更新 调度;� 支持补灌与轮灌模式,满足不同用户的灌溉需求; � 集成阀门开关状态反馈,提高灌溉系统的可靠性;�一个节点可同时支持两路电磁阀控制和状态、两路水分信息采集;网络化的远程管理�通过控制中心计算机(网络版通过浏览器)即可以对系统进行参数设置及灌溉的远程控制,�系统定时采集网络节点电压、工作温度与通讯链路状态,实现网络自诊断功能;�管理软件集成GPRS/GSM 技术,支持E-mail 报警和短信的智能报警;1.4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1、超声波流量计测量范围:DN80-4000mm流速范围:0-12m/s准确度:1.0 级测量液体:水、河水、海水、石油、化学液体及其他均质液体信号输出:1.4-20mA:阻抗小于800Ω,光电隔离,准确度0.1%。
累计脉冲输出:光电隔离,无源开路输出,传输距离小于500m。
RS-485:光电隔离,波特率可选择,传输距离大于1.6km。
测量功能:显示瞬时流量、瞬时流速、正累计流量、净累计流量、累计运行时间、瞬时供热量、累计共热量、供回水温度。
数据存贮:可储存前720 小时,前365 天,前36 个月和前十年的测量数据,包括瞬时流量、累计流量、断电时间等环境温度:转换器:-10~45 ℃(特定环境请说明)传感器:-30~+60 ℃(常温型) -30~+160 ℃(高温型)传感器承压能力:管内部分压力小于2.5MPa5 / 442、水力控制电磁阀系统高流量隔膜驱动水力控制阀门是我公司根据农田灌溉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的尖端产品。
它结合简单可靠设计和一流的水力性能为一体,同时还真正避免了其他传统控制阀门的常有的缺陷。
阀门尺寸基本覆盖了农田应用的大部分环境,阀门口径包括1’、2’、3’4’(DN25~110)。
阀门采用工业耐用玻璃纤维尼龙材质,耐腐蚀性好;阀体为全通径设计,无阻隔阀口,通路上无导向阀杆或支撑肋,灵活的隔膜配上独特的阀盘设计,为水流提供了无障碍通路,保证了最大流通性能,并把水头损失降到最小。
长行程导向式设计的阀盘,全支撑式隔膜及可替换式密封圈的组合使阀门拥有如此优越的性能:�0.2MPa 超低的开户压力;�外流道的命令管设计,增强了阀门的抗堵能力;�机械式的脉冲控制器,保证控制稳定可靠;�稳定可靠、一体化的阀门状态反馈,实时掌握阀门状态;�动作平缓,关闭时无震动或水锤;�优质EPDM 阀门隔膜,可以抵御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侵蚀;�低压情况下,仍能保证足够的开度;�设计简单,维护方便;技术参数:工作压力范围:0.02MPa~1MPa (0.2~10 公斤);工作温度:0~60℃;塑料部件材料:增强尼龙隔膜材料:EPDM (三元乙丙橡胶);电磁头电压: 6~12VDC (Latch)6 / 44脉冲宽度:20~100mSec (毫秒);开启时间:10s 中达到最大开度;关闭时间:最长30s 延时关闭;水流损失及流量参数见下表:3、水位传感器测量范围(FS):0~0.5m…200mH2O 或0~5KPa…2MPa允许过压:2 倍满量程压力测量介质:与316 不锈钢兼容的液体(特殊可选防腐型)综合精度:±0.25%FS长期稳定性: 典型:±0.1%FS/年使用温度范围: 一体式:-20℃~70℃零点温度漂移: 典型:±0.02%FS/℃, 最大:±0.05%FS/℃灵敏度温度漂移: 典型:±0.02%FS/℃, 最大:±0.05%FS/℃供电范围: 12~36VDC(一般24VDC)信号输出: 4~20mA/1~5VDC/ 0~5VDC负载电阻: ≤(U-12)/0.02 Ω结构材料: 外壳:不锈钢1Cr18Ni9Ni,膜片不锈钢316L, 密封:氟橡胶,电缆:Φ7.2mm 聚5 / 446 / 44氯乙烯专用电缆绝缘电阻: 100MΩ,500VDC防雷: 三级防雷设计(1 万伏/5 千安);特殊可(2 万伏/1万安)防护等级: 外壳防护等级IP6844、管道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在单晶硅片上扩散上一个惠斯通电桥,电压阻效应是桥壁电阻值发生变化,产生一个差动电压信号。
此信号经专用放大器,再经电压电流变换,将量程相对应的信号转化成标准4~20mA/0~5VDC/0~10VDC 信号。
技术指标如下:测量介质:气体液体测量范围:-0.1~0~0.001~100MPa(中间量程任选)压力类型:表压精度等级: 0.2 级长期稳定性:±0.1% F.S/年温度漂移:±0.01%FS/℃供电范围:12~36VDC输出信号: 4~20mA 或 0~5VDC介质温度:-40~85℃环境温度:-40~85℃超压:200%防护等级:IP65探头材料:隔膜 316S, 过程接头1Cr18Ni9Ti负载能力:(电流型)250~1425Ω(电压型)≥2KΩ5、无线测控终端远程通讯: WSN 空旷距离600~1200m供电电压:5~12VDc供电方式:太阳能:2000mA+1.5W 太阳能电源(2 年免维护)电池:电池组保证至少工作2 年;受控电源输出:2 路模拟输入: 4 路(可扩展至 8 路)A/D 转化精度:12 bit模拟分辨率: 0.6mV工作温度:-20~+50℃输入信号:0~2.5V数据端口:RS-232&RS-485尺寸:¢95× 170mm防水:IP677 / 44二、无线水产养殖智能测控系统2.1 系统描述水产养殖智能测控系统通过对水质参数的准确检测,数据的可靠传输,信息的智能处理以及控制机构的智能控制,实现水产养殖的科学养殖与管理,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增产增收的目标。
总体的系统结构图如下所示。
8 / 44农田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V3.0该系统由水环境监测站、水质控制站、现场及远程监控中心与中央云处理平台等子系统组成,并配备气象站一座。
1. 水环境监测站站:包括无线数据采集终端与智能水质传感器,主要完成对溶解氧、ph、温度、氨氮、水位、叶绿素等各种水质参数的实时采集、在线处理与无线传输。
传感器具有自识别、自校正、自补偿功能和通用数字串口,有良好的互换性,便于设备更新维护,且价格是国外产品价格的1/6 到1/10。
2. 环境气象监测站:主要完成对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以及雨量等气象数据的实时采集、在线处理与无线传输,依据该气象数据可分析水质参数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以9 / 44便更好地预测水质参数的变化趋势,提前采取调控动作,保证水质良好。
3. 水质控制站:包括无线控制终端、电控箱以及空气压缩机、增氧机、循环泵等各种水质调控设备,无线控制终端汇聚水环境监测站采集的数据,并接收来自监控中心的控制指令,通过电控箱控制各种水质调控设备的动作。
无线传感网络具有多跳路由、组网灵活、超低功耗的特点,无线单跳通信距离不低于500m,通过无线中继与缓存技术,可覆盖10 平方公里的养殖场范围增氧控制冲装置4. 现场及远程监控中心:分别依托无线传感网络和具有 GPRS/GSM 通信功能的中心服务器与中央云处理平台,通过水质智能控制算法,实现现场及远程的数据获取、系统组态、系统报警、10101010 / 444444系统预警、系统控制等功能。
5. 中央云处理平台:是专门为现场及远程监控中心提高云计算能力的信息处理平台,主要提供鱼、蟹等各种养殖品种的水质监测、预测、预警、疾病诊断与防治、饲料精细投喂、池塘管理等各种模型和算法,为用户管理提供决策工具。
此外,该系统由太阳能补充供电,免除布线,适用于野外长期监控,节能降耗;提供手机短信遥控功能,并提供 3G、4G 手机视频监控接口;运用远程视频监控技术,构建起全方位的安防监控体系和设备运行状况反馈系统以提升水产养殖的监控水平,增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同时能减少水产养殖对周边水体环境的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适合大面积推广。
2.2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溶解氧传感器测量范围:溶解氧0~20 mg/L 温度0~50℃温度补偿范围:-2~50℃分辨率:0.1ml/L测量精度:溶解氧±2%FS 温度±1%FS长期稳定性(3 个月):溶解氧≤±4%FS 温度≤±1%FS485 通讯波特率:9600bps适用测量介质:水溶液11/ 44供电电源:5~36V DC功耗:≤30mW浊度传感器范围:0-50NTU 和0-1000NTU精度:±1%(全量程)测量方法:90°散射法,带校正功能工作电压:10-36 VDC输出: 4-20 mA工作电流:30 mA+传感器输出预热时间:5s,最少光源:红外LED 最大压力:30 psi工作温度:-10° -+55℃材料:306不锈钢,聚甲醛树脂线缆长度:7.6m (最长152m)探头重量:454 gpH 传感器测量范围:pH 0~14 温度0~50℃温度补偿范围:-2~50℃分辨率:0.1485 通讯波特率:9600bps适用测量介质:水溶液供电电源:5~36V DC功耗:≤30mW无线测量终端供电:3.6-6V 直流数据存储:1M采集通道:4 通道模拟量采集,支持RS485 扩展采样频率:1 秒-24 小时12 / 44工作温度:-40-85℃通讯:GPRS13 / 44三、无线温室环境智能监测针对现有的设施农业缺乏有效环境信息采集和环境控制手段,建设特色蔬菜种植大棚的智能感知与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根据大棚内的温湿度、光照、土壤水分等监测数据,实时调整控制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顶窗侧窗、加温补光等设备,保证大棚环境最适宜作物生长,为蔬菜花卉优质、高产、高效、健康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