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9年来华留学生人数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_机遇_挑战与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_机遇_挑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5d8580e6c85ec3a87c2c5e8.png)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机遇、挑战与对策高玉蓉(湛江师范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广东 湛江 524048)[收稿日期]2009-10-05[作者简介]高玉蓉(1969-),女,四川康定人,湛江师范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助理研究员,硕士。
[摘要] 我国加入WTO 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使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加快,远程教育、海外办学和开展专业人才国际流动面临发展良机,同时也要求我们在人才市场、开放教育等方面积极应对,做到教育观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学生来源的国际化,同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入国际教育组织,加快与发达国家进行学历互认的进程;广泛使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国际合作,等等。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际化 人才 实施对策[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917(2009)12-0130-0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高等教育被WTO 纳入服务贸易总协定,国际间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办学、学术交流日益增多,留学规模的扩大,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锐不可当。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处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浪潮中。
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加快,特别是加入WTO ,意味着我国要在更高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而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科技一体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以派出留学生和来华留学生数据为例,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势头良好。
据教育部网站“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提供的数字显示,2000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3190万人,2001年8140万人,2002年12150万人;之后,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出现下降趋势,2003年11173万人,2004年11147万人;2005年以后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再度上升,2005年11185万人,2006年13138万人,2007年14140万人。
对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的思考
![对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7d4ea8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6f.png)
对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的思考铮宇【摘要】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wing to the policy and economic strength of China, the number of overseas students to China has grown rapidl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defects in our receiv⁃ing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se the reasons of the rapid growth of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 points out the defects concern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setting of curriculum, the teaching staff and offers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自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生的人数迅速增长。
这主要是得益于政策的支持、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高校的重视和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制度的完善等因素。
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仍存在教学质量不够高、学科专业的设置国际化程度不够、留管教师队伍比较薄弱、为来华留学生提供的硬件条件不够理想等诸多不足。
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来华留学生工作的更好发展。
【期刊名称】《韩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5页(P95-99)【关键词】来华留学生;迅速增长;接收体制【作者】铮宇【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对外交流合作处,广东潮州 521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8.9自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招收人数增长迅速。
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RN以及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南开大学世界近...
![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RN以及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南开大学世界近...](https://img.taocdn.com/s3/m/8a30346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64.png)
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李喜所内容提要:由容闳奠基的中国留学教育大致有一个半世纪多一点儿的历史。
其间最耀眼的是形成了三次留学潮:即清末以留学日本为主流的留学运动;五四前后留美、留欧、留俄、留日交相辉映的出国留学洪流;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直接推动下,中国留学生遍布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国留学牵动了千家万户,涌现了史无前例的留学大潮。
近150年来,出国的留学生总数在百万以上,形成了一支学贯中西的新型知识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
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国防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现代化进程,留学生都举足轻重,贡献良多。
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呈现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关键词:中国留学生现代化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留学是一种异国教育,即别国的学生留在某一国家学习。
唐朝时期,日本来华的遣唐使常带一些青年学生来中国读书,为了系统而深入地研讨中国文化,这些遣唐使回国时总要留下不少青年继续学习,习惯上就称他们叫“留学生”。
久而久之,留学生就成了中国人出国学习的一个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其中虽然也有“留洋生”、“游历生”、“洋学生”等各种称呼,但只有“留学生”一词被普遍认可。
要溯源中国的留学生,出现的并不晚。
早在汉唐时期,随着印度佛教的东来,常有一些高僧往印度研习佛学经典,开创了中国留学的先河。
但毕竟人数少,影响也有限,没有形成气候。
宋元明时期,极个别的中国青年通过特殊的渠道,也有涉足海外求学者,来华留学的外国人也偶尔有之,但相关记载甚少,描述他们的足迹相当困难。
清代前期,一些青年往欧洲学习神学,和传教士关系密切,不过人数少得可怜。
比较正规意义上的出国留学,或者说把留学作为教育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则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才逐步形成的。
也就是说,中国的留学教育只有一个半世纪多一点儿的历史。
1847年,容闳、黄胜、黄宽在美国传教士布朗(Rev·S·R·Brown)的帮助下由香港马礼逊学校往美国留学。
2000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统计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
![2000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统计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2015cfaf0029bd64783e2cd1.png)
2006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统计摘要根据统计,2006年1月至12月共计有来自185个国家和地区的162,69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19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
(以上数据均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与2005年相比,国家和地区数增加了6个;学生人数增加了21,608人(增长比例为15.32%);院校增加了55所。
一、全国来华留学生统计总体情况1、洲别情况亚洲:120,930人(占74.33%),与2005年相比增加14,090人(同比增加了13.19%);欧洲:20,676人(占12.71%),增加4,213人(同比增加了25.54%);美洲:15619人(占9.6%),增加2,398人(同比增加了18.14%);非洲:3737人(占2.3%),增加980人(同比增加了35.55%);大洋洲:1733人(占1.07%),减少73人(同比减少了4.04%)。
2、国别情况在179个国家中,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500名的国家共计31个(比2004年增加了6个,为西班牙、荷兰、土耳其、挪威、吉尔吉斯、缅甸)。
其中:亚洲18国117,955人,占来华总人数的72.5%;欧洲9国17,292人,占10.63%;美洲3国14,156人,占22.58%;大洋洲1国1,420人,占0.87%。
3、学生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高校分布情况2006年来华留学生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19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
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10,00人的省市有20个(比2005年增加了重庆市)。
(详见下表)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1,000人的院校有44所(比2005年增加了3所)。
其中:上海市10所;北京市9所;天津市5所;江苏省4所;广东省3所;山东省3所;黑龙江省2所;福建省2所;辽宁省1所;浙江省1所;吉林省1所;湖北省1所;四川省1所;云南省1所。
加强教育合作促进中蒙教育新发展
![加强教育合作促进中蒙教育新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d3e1e0d19e8b8f67d1cb99a.png)
《加强教育合作促进中蒙教育新发展》摘要:该校共有5个班176名学生,每班1名汉语教师,1名蒙语教师,70%用汉语上课,汉语包含听力、语法、口语翻译等,每周20节课,蒙古国的蒙古族居民则听不懂汉语,有的仅会“你好”、“谢谢”、“吃了吗”、“再见”等简单用语,蒙古国汉语学校教师则能够用汉语同我们交流,从2005年起,中国每年派出一批汉语教师志愿者赴蒙古国教授汉语,大约有30多所学校接受汉语教学志愿者教师2009年8月24日至29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考察团赴蒙古国乌兰巴托市考察教育情况。
其间,考察团成员分别参观了蒙古国国立大学、乌兰巴托市第96集团学校、乌兰巴托市第74幼儿园,到蒙古国希望汉语学校专题调研了汉语教学情况,重点了解了蒙古国汉语教学新进展,初步了解了蒙古国的教育概况。
蒙古国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地处蒙古高原,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北面与俄罗斯为邻,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地广人稀的草原之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3人。
截至2008年年底,蒙古国总人口为295万,其中96%是蒙古族,蒙古族中又以喀尔喀蒙古族为主,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
此外,还有干嘎、乌珠穆沁、哈萨克、杜尔伯特、巴雅特、布里亚特等15个少数民族。
官方使用和全国通用的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文字为新蒙文(斯拉夫语系、西里尔字母)。
过去大约40%的人口居住在乡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80%,其中生活在乌兰巴托的居民占全国居民总数的1/3。
农业人口主要由饲养牲畜的游牧民组成。
2009年,蒙古国人均GDP为1980美元。
教育在蒙古国受到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不断得到发展。
一、蒙古国教育概况。
(一)国家高度重视教育。
蒙古国有一句谚语:“人不应该用物质、财富来打扮自己,而应该用知识、教育来装备自己。
”可见,蒙古国历来重视教育。
在上个世纪,政府努力让国人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为此,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水平。
留学金砖国家是中国通向未来的好望角
![留学金砖国家是中国通向未来的好望角](https://img.taocdn.com/s3/m/ce16b8cad5bbfd0a795673dc.png)
留学金砖国家是中国通向未来的好望角编者按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金砖国家成为国际关注焦点。
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活力,为了竞争,各国均强调教育的作用。
在各国交流中,留学生是重要的“民间使节”。
从世界留学市场看,金砖国家中除俄罗斯外,其他几国对中国学生吸引力并不大。
但是,我们应有长远的眼光和开阔的视野,拥抱金砖国家,战略意义远胜于经济利益。
为此,我们组织文章分析中国学生留学其他金砖国家的情况及各种注意事项,以期提供一定借鉴。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金砖国家成为国际关注焦点。
在金砖国家中,当属俄罗斯对中国学生吸引力最大。
印度、南非与巴西分属亚、非、拉三大洲,3国虽与中国同列金砖之伍,却非并肩齐头。
世界经济论坛2012年9月5日发布的《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29位,遥遥领先于巴西(48)、南非(52)、印度(59)和俄罗斯(67)。
拥抱金砖国家,地缘政治意义远胜于经济利益,且不可估量。
于此,教育何为?留学意义何在?“教育抑或文化堪当无坚不摧的全球竞争力,留学生是最佳民间外交使节。
在当下留学大众化的时代,留学市场呈现出留学动机私密化、留学国度高端化、留学专业个性化、留学成本家庭化、留学机制产业化、留学效益自足化等特点。
在此背景下,向以三国为代表的亚、非、拉三大洲输送留学生,此举仍需置于国家战略高度。
”印度印度理工学院独木难支《今日印度》发布“一流高校调查和排名”,旨在刺激竞争,提升质量,以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
排名15年来,印度高校数量从9500余所增至30000多所,高校入学人数从550万攀至1690万。
2011年至2020年间,印度预计有5410万大学生毕业。
印度以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廉价又高质的软件工程师而沾沾自喜。
去年2月24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以“印度的科学”为封面话题,主打文章《印度崛起》指出,对于这个次大陆文明古国,资金已不再是约束发展的因素,高等教育成最大瓶颈之一:学风不正,腐败丛生,杰出人才消匿,死读书的庸才充斥校园,教师对科研失去热情。
对外汉语未来发展趋势及对外汉语前景
![对外汉语未来发展趋势及对外汉语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0d4a7f1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7.png)
对外汉语未来发展趋势及对外汉语前景⼀、对外汉语未来发展趋势:进⼊21世纪,我国对外⽂化、经济的交流和合作发展更加迅猛,?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渐升温。
在国际交流⼤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外汉语?专业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据教育部⼀项最新统计资料显⽰,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国中学习汉语的总⼈数已超过2000万⼈。
汉语教学正越来越多地⾛进国外的⼤、中、⼩学课堂。
⽬前,美国、新西兰、⽇本、泰国、韩国、加拿⼤、澳⼤利亚等国已将汉语成绩列⼊⼤学升学科⽬;来华留学⽣的⼈数也在逐年攀升。
据国家留学基⾦委统计,1991年全国外国留学⽣总⼈数为1.1万⼈,2000年增加到2万⼈,到了2005年增加到14万⼈,2006年来华留学⽣⼈数超过了16万⼈。
为了满⾜全球范围内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国家汉办已经在全球设⽴了111家孔⼦学院或孔⼦课堂。
以前⽆论我们⾛到世界的哪个⾓落,都可以找到中餐馆,现在则是常常听到有⼈⽤汉语向你问好。
可以肯定地说,越来越多的地球⼈开始对中国感兴趣,激发了⼈们学习汉语的热情。
因应这⼀新的发展趋势,⽴⾜于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开始迅速转向⽴⾜于海外的汉语国际推⼴。
在这⼀⼤背景下,许多国家都⾯临着汉语教师严重不⾜的局⾯。
所以,学习对外汉语专业有着很好的就业前景。
在不少国家,中⽂教师已成为收⼊颇⾼、受⼈羡慕的职业之⼀。
对外汉语专业学⽣的分配去向⼤致如下:出国任教,如当志愿者(截⾄⽬前,国家汉办已向41个国家派出了3400多名志愿者教师。
志愿者在国外的⽣活津贴基本标准为每⼈每⽉400-600美元。
)、国家公派教师(被录取的公派出国教师⼯资最⾼每⽉可达1300美元,⼯作地区包括美国、瑞⼠等70余个国家和地区。
);从事对外⽂化交流⼯作,近⼏年名牌⾼校的部分毕业⽣有进⼊外交部、商务部、⽂化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作;进⼊外资企业从事⽂秘及其他⼯作;在新闻媒体、出版单位等部门从事新闻采编、翻译、⽂学创作等⼯作;或从事其他涉外⾏业的⼯作。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进展、问题及建议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进展、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494fd0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c.png)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进展、问题及建议作者:刘宝存王婷钰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年第05期摘要: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至今七十余年的时间里,来华留学生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对数量较少、结构不平衡、质量有待提升、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更上一层楼,须从规模、质量、结构和制度方面进一步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
关键词:来华留学;高等教育;国际化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被各国置于教育政策的核心位置,而学生的国际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显著特征之一。
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最显著的标志体现在以吸引海外留学生为主的教育输出水平上,包括国际学生输入的规模、质量及影响力等方面。
[1]招收国际留学生已成为各国经济建设、文化传播、外交布局和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径。
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来华留学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18年,共有49.22万国际学生来华留学,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2]但从全球范围看,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同美国、英国等世界教育高地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审视当前我国留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进一步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21世纪以来我国来华留学教育取得的进展1.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加之对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重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华求学。
从2000年至2017年18年间,来华留学人数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仅在2003年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来华留学生人数有所下降,其余年份较上一年相比,均有所增加。
2017年,来华留学生总数达到489,200名,与2000年的52,150名相比,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增长了近十倍,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国。
中美留学生教育比较
![中美留学生教育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514768de53a580216fcfe13.png)
中美留学生教育比较作者:李云鹏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0年第03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推动下,留学生教育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领域中所占市场份额最大,特别是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产业化性质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形式。
既然是贸易就有顺差、逆差之别,而我国处于极大的逆差状态。
笔者通过对近三年来申美两国的留学生教育比较,以期找到差距所在,随之调整政策,奋起直追,提高我国留学生教育的规模和效益。
留学生教育规模:反差巨大留学生人数的差距2008年,来华留学人数为22.3万,比2007年增加27996人,同比增长14.32%。
但中美两国的留学生规模依然悬殊,美国2007年接收了全世界21.4%的留学生,而中国接收的留学生总数只占世界留学生总数的1.5%,居世界第12位,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二、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的地位极不相称。
美国是世界上接收留学生最多的国家,2008~2009年美国接收外国留学生671616人,是中国接收留学生总数的3倍多,其中来源于中国的学生81127人,居第二位,占留学生总数的14.6%。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07年,中国为世界提供了421100名留学生,而美国仅为50300人,两国相差8倍之多。
同年,美国接收了595900名留学生,中国仅接收195503名留学生。
这一进一出巨大差别的结果,说明中国的留学生教育贸易逆差严重。
留学生层次差距中美两国留学生层次差距也极为巨大,突出的表现是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比例过低,一直维持在30%左右,高层次的留学生更少。
2007~2008年中国接收的195503名留学生中,在读高校生仅92491人,其中博士生2394人,占2.6%,硕士生5361人,占5.8%,本科生42493人,占45.9%,专科生790人,占0.8%,其余为非学历学生。
而赴美留学者中学历生一直在90%以上,而且自2001年起赴美研究生人数一直超过本科生人数,占据留学生总数的半壁江山,约有48%即25万名留学生攻读研究生学位,其留学教育中研究生规模是我国的50倍。
如何做好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
![如何做好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fded3f4a58da0116d17491a.png)
如何做好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摘要: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迅猛。
留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前,应当接受预科教育,而预科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是一个新领域,如何做好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是一个很具现实意义的话题。
本文从我国留学生预科教育的现状、严格管理和热心服务三方面就如何做好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留学生预科教育严格管理热心服务预科,欧美国家称“Foundation course”,是针对外国留学生在接受正规高等教育前的语言和专业基础知识方面进行的培训课程,它是一种过渡性教育,是留学生顺利读完本科或研究生的必不可少的课程,是教育相对发达国家为外国留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习所建立的必不可少的教育制度。
一、我国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启动与现状自1991年始,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9年有23万人,到2010年人数突破26万人。
根据教育部《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到2050年,我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将达到50万人。
未来十年仍然是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5年,教育部决定在三所高校(山大、天大和南京师大)进行政府奖学金留学生预科教育试点,先后两次试点学校扩大到7所。
为保证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提高奖学金使用效益,教育部决定自2010年9月1日起,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新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前开展预科教育,要求全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学生接收预科教育。
自此,我国的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制度正式建立。
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制度的建立,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自此,我国政府为来华留学生进行预科教育设立了七所院校,即: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自2005年始,上述七所学校培养的中国政府奖学金预科留学生人数约为2500人。
根据我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统计,2010年共有1070名学生参加了预科教育考核。
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
![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https://img.taocdn.com/s3/m/2d299356ce2f0066f53322bc.png)
2.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
(三).办学体制改革逐步深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为满足全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超过11.8万所(不含教育机构),比2005年增加近4.2万所;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在校生为3393万人,比2005年增长67.6%。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占同级教育比例继续提高。
4.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提高到4761元。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增加2.5万倍。1978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还约有2.5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25年来全人类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应归功于中国。
3、回收阶段,目标是发射无人探测器,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只有在这三个阶段完成之后,中国才会考虑载人登月。
2.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显着
(一)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2005年以来,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超过了发达国家96%的平均水平。
1、绕月飞行:
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法律规定的研读
![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法律规定的研读](https://img.taocdn.com/s3/m/dc1add1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7e.png)
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法律规定的研读游梦佳(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湖北·武汉430079)中图分类号:G64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35-0186-02摘要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日益成熟,我国适时制定和修改了一系列与来华留学生教育相关的法规。
但现行来华留学生教育相关法规不够完善的地方也日渐显露。
本文将通过对当前法规的研读,提出不完善的地方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教育法规存在问题完善Interpretation on the Educ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s Universities//You MengjiaAbstract The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and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mature,so China has timely drawn up and a-mended a series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But the imperfect aspects of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also gradually prominent.Through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m-perfect aspects and the solutions.Key words the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laws and regulations;existing problems;improvement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得到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到中国留学。
来华留学生的社会认同感与多元文化教育发展
![来华留学生的社会认同感与多元文化教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0e4d534fad6195f312ba63e.png)
来华留学生的社会认同感与多元文化教育发展作者:李亚楠钱进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以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国家、民族与社会之间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为研究视角,借助于大连理工大学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探讨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留学期间的社会认同问题。
在当今的多元文化时代,国际化对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而留学生教育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可或缺的特色与内容。
然而来华留学生积极的社会认同感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同时促进多元文化不断朝着多元与和谐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外国留学生高等教育国际化社会认同【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18-02一、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社会认同理论起源于欧洲,是由Henri Tajfel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在群体行为等方面研究发展起来的。
后来John C. Turner在此基础上提出自我归因理论,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
社会认同被定义为:“个体知晓他/她归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而且他/她所获得的群体资格会赋予其某种情感和价值意义(迈克尔·A·豪格,多米尼克·阿布拉姆斯,2011)。
”社会认同理论成为欧洲心理学本土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对社会心理学的众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包括集体行为、群际关系、群体偏见、刻板印象和组织行为等。
这一理论被用于解释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国家、民族、宗教、语言等心理认同问题,对于欧共体及欧洲各国制定的政策产生显著效果,从而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交流、民族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韩静,2009)。
社会认同理论提出以后,先后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地得到充分重视以及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主要涉及种族问题、组织行为与集体行为等。
如Capozza 等人(1982)针对意大利种族间问题和社会冲突,提出获得积极认同的策略。
60年代留学生从万人到百万人的跨越
![60年代留学生从万人到百万人的跨越](https://img.taocdn.com/s3/m/55287ad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4.png)
60年代留学生从万人到百万人的跨越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各类店铺人员总数突破140万。
学生留学目的地国家已从上世纪的前苏联、东欧等国家为主,扩展为遍布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方式也从公派为主转变为以自费为主。
公派留学开启留学新时代留学大潮的掀起,始于公派留学。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我国向前苏联派出了1万多名留学生,向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1000多名留学生,1956年起又决定向与我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和周边国家派遣留学生。
1978年12月,改革开放后首批52名公派留学生赴美留学。
此后,包括李政道等倡导的“中美联合招考研(论坛)究生”项目(CUSPEA)在内的多个公派留学项目启动,中国大规模派遣留学人员的序幕就此拉开。
1992年,根据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国家出台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这十二字方针正式定为店铺方针。
公派留学人员都经过了严格选拔和考核才得以成行。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梅仁毅曾于1982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学习。
“选拔严着呢。
”梅仁毅回忆说,先是北外的许国璋和王佐良两位先生写了推荐信,而后美国使馆来人考核,上午笔试,下午面试,整整一天,考英语(论坛)水平,也问学习计划,还了解回国后的打算。
梅仁毅等留学人员出国后如苦行僧般地学习着。
一年时间,梅仁毅看了250本书,记了1000多页笔记,复印了几千页的资料。
耶鲁大学的人开玩笑:“梅,你快把我们的书都印完了。
”考虑到回国后教学任务繁重,他又撰写了300多页讲稿,每页讲稿都送给导师批阅。
回国时,他不仅带回了8000美元的旅行支票,行李里还多了30多箱书,这些书成为北外图书馆美国外交史研究的第一批原版外文资料。
梅仁毅现已是博士生导师、英语区域研究开拓者。
他说:“我们这代人店铺,是为了学成回国干一番事业,再苦再难,也一定要学成。
”2007年,公派留学人员比2006年的8242人增加了51%,高达12402人,年派出人数也首次过万。
关于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范文5篇
![关于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80bf2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d.png)
关于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范文5篇关于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范文(一)1.全球留学生人数稳步增长国际学生流向多元化发展中国生源占比极高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统计,全球留学生人数由2000年的2,087,702人,增长到了2012年的4,528,044,增幅达到116.89%。
在世界留学生流动的过程中,留学生的去向出现多元化的特征。
图表2中所列出的是占全球留学生市场份额前十位的国家。
其中,美国英国作为主流留学目的国,市场分别为16.35%和12.56%,加拿大澳大利亚也位列前十。
然而,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西班牙中国等非主流留学目的国所占份额也位列前十,遍布美洲及欧亚大陆。
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世界各国的国际学生中,所占比例都较高。
如图表2所示,在世界接收留学生最多的前十个国家中,中国学生在六个国家的留学生中,占比都是第一位的。
由此可见,中国学生已经成为国际学生流动中的主力。
2.中国成留学生第一输出国中国赴主要目的国留学人数稳步增长英国1:使用的数据为当年第一次注册于英国高等教育阶段中国留学生人数。
澳洲1:使用的数据为当年第一次注册于澳洲高等教育阶段中国留学生人数。
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是中国留学生的四大主要留学目的国。
图表4是最近六年中,中国学生赴这四个国家留学的人数。
中国赴美国英国加拿大留学的人数六年来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其中赴美留学人数增长最为迅速。
而澳大利亚,虽然在2009年受到澳洲私立职业院校倒闭风波的影响,留学人数有所回落,但从2012/13学年开始,中国赴澳留学人数又开始逐渐回升。
3.国内外留学政策逐步放开多国对华签证政策放宽在过去的一年中,包括英美在内的多个国家放宽了对华的签证政策。
对于留学生来讲,无疑提供了诸多便利。
4.海归现状倒逼留学质量提升出国留学逐步进入高质量时代随着留学信息越来越开放,中国的留学生和家长对于留学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逐渐走出了盲目跟风的误区,留学的选择也越来越趋于理性。
2005-2010来华留学生数据 人数国家专业
![2005-2010来华留学生数据 人数国家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0c7b18d9195f312b3169a572.png)
来华留学生人数统计表(学科类别)
注:① 2008年的理科来华留学生人数较2006年增加8567人,2009年理科来华人数较2008年减少8561。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xx》,人民教育出版社。
(如2010年数据,则书即为《中国教育年鉴2011》)
注:1.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xx》,人民教育出版社。
(如2010年数据,则书即为《中国教育年鉴2011》)
2. 2009年关于学历生数量数据暂无。
注: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xx》,人民教育出版社。
(如2010年数据,则书即为《中国教育年鉴2011》)
注: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xx》,人民教育出版社。
(如2010年数据,则书即为《中国教育年鉴2011》)
来华留学生自费公费人数统计表
注: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xx》,人民教育出版社。
(如2010年数据,则书即为《中国教育年鉴2011》)
公费来华留学生统计表(学科类别)
注:1.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xx》,人民教育出版社。
(如2010年数据,则书即为《中国教育年鉴2011》)
2. 2005-2007年没有相关记录。
注:1.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xx》,人民教育出版社。
(如2010年数据,则书即为《中国教育年鉴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