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坝设计汇报

合集下载

土石坝设计开题汇报.doc

土石坝设计开题汇报.doc

土石坝设计开题报告是我们写的时候需要写的,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土石坝设计,大家一起阅读吧!土石坝设计开题报告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一种工程实践中常用的坝坡(或边坡)稳定分析软件的应用方法。

2.熟悉坝坡(或边坡)稳定分析步骤,判断坝坡(或边坡)的稳定性,并得出其稳定安全系数。

3.掌握各种参数对坝坡(或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便于今后的设计或施工工作中更好地进行稳定控制,保证坝坡(或边坡)的安全。

二、实验内容或设计思想根据指导老师提供的面板堆石坝或土石坝相关工程资料,应用理正边坡软件对坝坡进行稳定分析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三、实验环境与工具实验平台:Windows 系统操作平台。

软件:理正、AutoCAD。

四、实验过程或实验数据1.工程名称:湖北小溪口工程坝体下游边坡稳定分析。

2.坝型:面板堆石坝3.坝体标准剖面图(经镜像处理后)4.坝体分区简述根据坝体标准剖面,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分为混凝土面板、垫层、过渡层、堆石区、下游护坡、堆石排水棱体等。

垫层料位于混凝土面板下面,根据面板坝对垫层料的要求:半透水性、高渗透稳定(并有自愈功能)、低压缩性、高抗剪强度及对细砂起反滤作用,设计垫层料水平宽度为3m。

垫层料应为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为75mm,小于5mm含量占30%~40%。

垫层料是经过两种方式获得的:其一,由河床天然砂砾石掺20%人工砂所得;其二,料场石料经加工,并适当掺配而得。

现场试验证明,这两种方式所得到的垫层料其压实干容重23kn/m ,孔隙率15%,渗透系数0.001cm/s。

过渡料水平宽为3m,垫层料与过渡料以相同厚度平起并同时碾压。

为保证过渡料的反滤作用,确保各接触面的施工质量,必须按先铺粗料,清理合格后再铺细料的顺序施工。

垫层料和过渡料接触界面上大于300mm颗粒必须清除。

主堆石对面板起支撑作用,因此要求具有足够的密度和必要的变形模量,以减少其变形量。

铺层厚度0.8~1.0m,最大粒径600mm,5mm含量10%~15%,填筑干密度21.5kn/m ,孔隙率23%。

水利工程规划(土石坝)设计报告(三稿)

水利工程规划(土石坝)设计报告(三稿)

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漾濞县小春菁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规划设计学生丁思源指导教师郑捷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层次专升本批次 082学号 W150101082020学习中心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单位华能大理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二0一一年八月目录【摘要】......................................... - 1 -【关键词】........................................ - 1 -1综合说明........................................ - 3 -1.1序言 ............................................................................................................................ - 3 -1.1.1工程概况 ................................................................................................................ - 3 -1.1.2大坝现状 ................................................................................................................ - 3 -1.2目前地质状况 ............................................................................................................ - 4 -1.2.1坝址区 .................................................................................................................... - 4 -1.2.2溢洪道 .................................................................................................................... - 5 -1.3工程任务和作用 ........................................................................................................ - 5 -1.4除险加固主要建筑物工程布置 ................................................................................ - 5 -2水文............................................ - 6 -2.1流域概况 .................................................................................................................... - 6 -2.1.1地理位置 ................................................................................................................ - 6 -2.1.2流域特征 ................................................................................................................ - 6 -2.1.3气象 ........................................................................................................................ - 6 -2.1.4基本资料 ................................................................................................................ - 6 -2.1.5基本资料综合评价 ................................................................................................ - 7 -2.2历史洪水和暴雨的调查、考证与应用 .................................................................... - 9 -2.3设计暴雨推求 ............................................................................................................ - 9 -2.3.1设计洪水推求 ........................................................................................................ - 9 -2.3.2成果合理性检查 .................................................................................................. - 12 -2.4水库现有泄洪能力复核 .......................................................................................... - 13 -2.4.1 水库正常蓄水位 ................................................................................................. - 13 -2.4.2防洪标准 .............................................................................................................. - 13 -2.4.3调洪演算及结果 .................................................................................................. - 13 -3工程地质....................................... - 21 -3.1区域地质概况 .......................................................................................................... - 21 -3.1.1地形地貌特征 ...................................................................................................... - 21 -3.1.2地层岩性 .............................................................................................................. - 21 -3.1.3地质构造 .............................................................................................................. - 21 -3.1.4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 22 -3.2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 22 -3.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 - 22 -3.3.1库区渗漏 .............................................................................................................. - 22 -3.3.2库岸稳定 .............................................................................................................. - 23 -3.3.3水库淤积及浸没 .................................................................................................. - 23 -3.4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 - 23 -3.5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 .............................................................................................. - 23 -3.6天然建筑材料 .......................................................................................................... - 23 -3.7结论 .......................................................................................................................... - 24 -3.7.1区域稳定及地震基本烈度 .................................................................................. - 24 -3.7.2库区 ...................................................................................................................... - 24 -3.7.3坝址区 .................................................................................................................. - 24 -3.7.4天然建筑材料 ...................................................................................................... - 25 -4工程任务和规模.................................. - 25 -4.1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 25 -4.2水库特征水位 .......................................................................................................... - 25 -4.3工程规模 .................................................................................................................. - 25 -4.4工程任务 .................................................................................................................. - 26 -4.5水库运行方式 .......................................................................................................... - 26 -5工程设计....................................... - 26 -5.1设计依据 .................................................................................................................. - 26 -5.1.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和标准 .......................................................................... - 26 -5.1.2设计基本资料 ...................................................................................................... - 26 -5.2工程总体布置(现状) .............................................................................................. - 27 -5.3坝顶高程 .................................................................................................................. - 27 -5.3.1基本资料 .............................................................................................................. - 27 -5.3.4结论 ...................................................................................................................... - 28 -5.4除险加固设计 .......................................................................................................... - 28 -5.4.1拦河坝除险加固设计 .......................................................................................... - 28 -5.4.1.1病害分析 .......................................................................................................... - 28 -5.4.1.2坝体加固设计 .................................................................................................. - 30 -5.4.1.3防渗设计 .......................................................................................................... - 30 -5.4.1.4坝体渗透稳定计算 .......................................................................................... - 31 -5.4.2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 .......................................................................................... - 31 -5.4.2.1病害分析 .......................................................................................................... - 31 -5.4.2.2溢洪道设计 ...................................................................................................... - 31 -5.4.2.3泄流能力计算 .................................................................................................. - 32 -5.4.3低涵除险加固设计 .............................................................................................. - 32 -5.4.3.1病害分析 .......................................................................................................... - 32 -5.4.3.2除险加固措施 .................................................................................................. - 33 -5.5金属结构 .................................................................................................................. - 33 -6施工组织设计.................................... - 33 -6.1施工条件 .................................................................................................................. - 33 -6.2料场选择与开采 ...................................................................................................... - 33 -6.3主体工程施工 .......................................................................................................... - 34 -6.3.1施工方案 .............................................................................................................. - 34 -6.3.2施工程序 .............................................................................................................. - 34 -6.3.3施工工期 .............................................................................................................. - 34 -6.3.4施工方法 .............................................................................................................. - 34 -6.4施工交通运输 .......................................................................................................... - 35 -6.4.1交通运输 .............................................................................................................. - 35 -6.4.2材料供应 .............................................................................................................. - 36 -6.4.3施工辅助设施 ...................................................................................................... - 36 -6.5施工总布置 .............................................................................................................. - 36 -6.5.1施工布置原则 ...................................................................................................... - 36 -6.5.2施工布置方案 ...................................................................................................... - 36 -6.5.3工程占地及施工临时占地 .................................................................................. - 36 -6.6施工总进度 .............................................................................................................. - 36 -6.6.1施工进度安排原则及依据 .................................................................................. - 36 -6.6.2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 - 37 -6.6.3施工组织机构 ...................................................................................................... - 37 -7环境保护及库区淹没............................... - 37 -7.1水库淹没处理 .......................................................................................................... - 37 -7.2工程永久占地 .......................................................................................................... - 38 -7.3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 - 38 -8工程管理....................................... - 39 -8.1管理机构 .................................................................................................................. - 39 -8.2工程运行管理 .......................................................................................................... - 39 -8.3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 - 39 -8.4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 ...................................................................................... - 39 -【摘要】总结目前小型土石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采用的主要技术,结合云南大理地区的南水库、玉华、海西等水库安全鉴定、除险加固设计情况,阐述大理地区小型土石坝病险水库的主要特点和采取的主要加固措施,为漾濞县小春菁旧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和病险水库加固后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土石坝设计汇报

土石坝设计汇报
指导老师:
汇报:
一、坝型选择与剖面设计


1、坝型选择:
1.1、本工程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塔群紫红色凝灰质长石砂岩,按岩石风 化程度,可划分为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强风化带厚1.1~4.0m,属于 中等透水性,弱风化带厚1.2~4.8m,属于弱透水性。如果修建混凝土 重力坝,需大量开挖,并相应增加材料用量,且施工时排水困难,故 首先选用均质坝。优点:(①材料单一,工序简单,各工序间干扰少; ②与坝基、岸坡及混凝土建筑物的接触渗径比较长,可简化防渗处 理。) 1.2、为了保证地基渗透稳定,在坝底设一 截水槽 。(即:灌浆帷幕) 设置于坝基或防渗体中的隔墙。用于加长渗径、控制渗流。优点: (控制污染,稳定挖土的边坡,即能防止坍方和滑坡)
(1)施工期; (2)校核洪水位下可能形成稳定渗流时的下游坝坡; (3)水库水位的非常降落,如自校核、降落至死水位以下、大流量快速泄空。
本设计只针对正常运行情况下的设计水位进行验算。
3、土石坝坝坡稳定安全系数选取


4、稳定分析方法:土石坝稳定分析方法与坝体结构形式和坝体填筑材料
有关,而本工程为均质坝,故采用圆弧滑动法。 计算公式:(按总应力法计算)

1、目的:分析坝体及坝基在各种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稳定破坏形
式,通过必要的力学计算,校核坝剖面的安全度,经过反复修改定出经济剖 面。确定土坝稳定性,主要指边坡的抗滑稳定。

2、荷载组合(土石坝应对以下几种荷载组合情况下的坝坡进行 稳定计算。)
正常运行情况下: (1)水库上游水位处于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洪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各种水位的 稳定渗流期; (2)水库水位正常降落时的上游坝坡。 非常运用情况包括:
2.3、上下游边坡:土石坝边坡的大小取决于坝型,坝高,筑坝材料、荷载、 坝基性质等因素,且直接影响到坝体的稳定和工程量大小。

土石坝工程总结汇报范文

土石坝工程总结汇报范文

土石坝工程总结汇报范文土石坝工程总结汇报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是XX工程有限公司土石坝工程项目的负责人,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土石坝工程的情况和总结经验。

我首先简要介绍土石坝工程的基本情况。

我们项目是XX地区的一座重要水利工程,主要任务是通过修建土石坝和调整河道,实现洪水调蓄和供水灌溉的目标。

整个工程始于XX年,历时三年,总造价约为XX万元。

一、工程施工情况我们项目的施工按照合同计划和设计要求进行,主要完成了以下任务:1. 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流程和资源调配,确保施工进度;2. 采用合理的土石料选取和均质方式,修建了XX米高的土石坝;3. 调整了XX米长的河道,确保了坝后水体的安全排放;4. 完成了土石坝的压实和防渗工作,保障了坝体的稳定和安全性;5. 建造了坝前水闸和放水沟,实现了洪水调蓄和供水灌溉功能;总的来说,我们的工程施工任务顺利完成,符合了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二、工程质量和安全我们工程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质量和安全。

具体来说:1. 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了土石坝的稳定性和防渗性;2. 严格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3. 采取了科学的监测手段,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4. 完成了工程验收和监理的各项要求,取得了质量和安全验收合格证书。

三、工程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的土石坝工程对当地经济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1. 实现了洪水的调蓄和供水的合理利用,提高了防洪能力和灌溉效率;2. 保护了周边农田不受洪水侵害,增加了农田灌溉的面积和产量;3. 改善了河道水质,促进了水生态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4.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提供了可靠的供应。

四、经验总结和不足在土石坝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土石坝设计实例

土石坝设计实例

土石坝设计实例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坝型,具有造价低、施工方便、局部材料可利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水利工程中。

本文将以一个土石坝设计实例为例,介绍土石坝的设计流程和注意事项。

设计条件本项目所在地为某山区,不受地震和洪水影响,设计防洪标准为Q10。

基本设计数据如下:1、水库正常水位:海拔101.5m2、最大洪水位(抗碾压):海拔104.5m3、坝顶高程:海拔109.5m4、坝顶宽度:4m5、坝体坡度:防浪墙-水下1/2为1:1,水下1/2-坝顶为1:2.56、坝体材料:坝体上部为石方,下部为土石方设计流程1、确定坝体尺寸根据设计条件,首先需要确定坝体的尺寸,包括高度、底宽、坡度等。

本项目中,坝高为3m,底宽为10m,坡度为1:1。

在确定高宽比例时,需要考虑到地形条件、水位变化对坝体的影响以及安全性要求。

2、计算坝体体积和土石方配比根据坝体尺寸和设计标准,计算坝体体积。

本项目中,坝体上部采用石方体积V1=10×3×3=90m³,坝体下部采用土石方体积V2=10×7×3=210m³,总体积为V=V1+V2=300m³。

根据土石方配比,确定土石比例。

在选取土石比例时,需要考虑到原料来源、物理力学特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

本项目中,采用土石比为1:2。

3、计算坝体稳定性在计算坝体稳定性时,需要考虑到受力、地基条件和坝体变形等因素。

根据本项目的设计条件,进行以下计算:(1)计算自重和水重力坝体自重G=ρVg=2.2×300×9.8=6468N水重力P=1/2γH²=1/2×9.8×(104.5-101.5)²=8172N(2)计算导向力根据设计标准,可按弧顶水平推力计算导向力。

本项目中,导向力F=0.5γH³/(H+h)²=0.5×9.8×(104.5-101.5)³/(3+4)=21565N(3)计算抗倾覆力和抗滑力抗倾覆力M=G×h+P×(H-h/2)=6468×3+8172×(4.5-3/2)=44310N·m抗滑力F1=P×tanδ+G×sinδ=8172×tan(35°)+6468×sin(35°)=19412N其中,δ为坝体下部的内摩擦角。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实训报告:土石坝设计一、引言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结构,主要用于堵塞和固定水流,形成水库和蓄水池。

土石坝的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包括土力学、水力学、结构力学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对土石坝设计的学习与实践,提升我们的工程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原理1. 坝体结构土石坝主要由坝基、坝体和坝顶三部分组成。

其中坝基是承受来自坝体重力和水压力的主要承载结构;坝体是由多层土石堆积而成的,通过重力作用和摩擦力来抵抗水压力;坝顶是用来封堵水流的部分,可以采用混凝土或土石块进行封堵。

2. 水流与渗流水流是土石坝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确定设计洪水位、汛期水位、死水位等。

同时,水流还会引起土石坝体的渗流,需要进行渗流计算和控制,以保证坝体的稳定性。

3. 土力学参数土力学参数是土石坝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括黏塑性土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土的重度等。

通过对土力学参数的测试和分析,可以确定土石坝体的稳定性和抗压性能。

三、设计过程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确定设计参数土石坝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设计参数,包括水库的规模和功能要求、设计洪水位、渗流计算参数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需要考虑到水库的周边环境、自然条件和土质情况等。

2. 确定坝型土石坝的坝型有多种类型,包括重力坝、拱坝、填料坝等。

在选择坝型时需要考虑到坝体的稳定性、施工难度和经济性等因素。

3. 计算坝体稳定性根据土力学参数和水压力计算出土石坝体的稳定性。

主要包括计算坝体的抗滑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和抗滑稳定性等。

4. 计算渗流量根据水力学和渗流理论,计算出坝体的渗流量。

主要包括计算渗流线的方程和渗流通量等。

5. 设计护坡和排水系统为了保证土石坝体的稳定性和排水效果,需要设计合适的护坡和排水系统。

护坡可以采用混凝土、砂石和草皮等材料进行加固,排水系统则主要包括排水沟、排水管等设施。

土石坝工程总结汇报材料

土石坝工程总结汇报材料

土石坝工程总结汇报材料土石坝工程总结汇报材料一、总结土石坝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广泛应用于水库防洪、灌溉和发电等方面。

经过数月的工程筹备、设计和施工,我公司圆满完成了XX水库土石坝工程。

本报告将对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详细总结,包括工程的背景、设计方案、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二、工程背景XX水库位于某某省某某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主要用于防洪和灌溉。

由于原有堤坝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决定进行土石坝工程的改造和提升。

根据实地勘测和设计,确定了改造项目的规模和投资计划。

三、设计方案基于XX水库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我们与设计院合作制定了详细的设计方案。

方案中包括了坝体的型式、尺寸和工程分期计划等内容。

同时,根据实际需求,我们还参考了国内外类似工程的最佳实践,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合理优化。

最终确定了水泥土石坝作为改造方案,并制定了施工方法和质量要求。

四、施工过程1. 准备工作:施工前,我们对工地进行了详细的勘测和测量,确定了施工基准线和坝体设计参数。

同时,采购了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并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工作。

2. 坝基处理: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对原有堤坝进行了拆除和清理,清除了松散土层,对坝基进行了坡度修正和处理。

采用了包括加固和灌浆等技术手段,确保了坝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 坝体施工:根据设计要求,我们采用了分层逐段施工的方式进行,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合理控制了坝体的压实度和湿度,保证了坝体的稳定性。

同时,对重要位置进行了特殊处理,如泄洪口和坝顶的防渗和加固。

4. 泄洪和调水设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安装了适当的泄洪和调水设施,确保了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泄洪设施采用了大坝泄洪和溢洪道泄洪的双重形式,能够有效降低洪水威胁。

五、质量控制为保证土石坝工程的质量,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工艺规范进行操作。

对施工材料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和试验,对施工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控,严把质量关。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实训报告:土石坝设计1. 实训目的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结构,具有承载重力和阻止水流的功能。

本实训旨在通过学习土石坝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土石坝的设计流程和计算方法。

2.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土石坝的类型和分类:包括堆石坝、土心墙坝、心墙填筑坝等。

- 土石坝的设计原理:土石坝的设计要求和基本原理。

- 土石坝的设计流程:包括确定坝址、设计洪水、计算上游侧和下游侧稳定性等。

- 土石坝的设计计算:包括计算坝身和坝基的稳定性,以及滑动、翻转、渗流等方面的计算。

3. 实训步骤本次实训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确定土石坝的类型和分类,了解各种类型的土石坝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 步骤二:了解土石坝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求,包括稳定性、渗流和决策等方面。

- 步骤三:确定土石坝的坝址,考虑土石坝的基本要求和实际情况。

- 步骤四:设计洪水,确定土石坝的设计洪水位和洪水量。

- 步骤五:计算土石坝上游侧和下游侧的稳定性,包括滑动、翻转和渗流的计算。

- 步骤六: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土石坝的设计优化和稳定性验证。

4. 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能够熟悉土石坝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土石坝设计的流程和计算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理解土石坝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求;- 掌握土石坝的类型和分类;- 熟悉土石坝的设计流程和计算方法;- 能够进行土石坝设计的基本计算和优化。

5. 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了解了土石坝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土石坝设计的流程和计算方法。

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结构,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实训使我们对土石坝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土石坝毕业设计

土石坝毕业设计

土石坝毕业设计1. 引言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结构,用于水库的蓄水和防洪。

在毕业设计中,我们将研究土石坝的设计原理、施工过程和监测方法,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土石坝的相关内容,并提供设计和建设土石坝的指导。

2. 土石坝的基本原理土石坝是一种以土石材料为主要构造材料的大坝,主要由堤体、坝基和坝顶组成。

堤体由多种土石材料堆积而成,形成防洪和蓄水的屏障。

坝基是土石坝的基础,承受来自水体和土壤的力。

坝顶则是坝体的上部,用于堵塞水流并支撑堤体。

3. 土石坝的设计3.1 坝型选择在设计土石坝时,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坝型。

常见的土石坝坝型包括碾压土石坝、心墙土石坝和重力土石坝。

不同的坝型适用于不同的地质和水力条件。

本文将介绍各种坝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供设计参考。

3.2 坝体稳定性分析为了确保土石坝的安全性,需要进行坝体稳定性分析。

这项分析用于确定坝体在正常和极端载荷条件下的稳定性,并评估任何可能的破坏机制。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切片法、有限元法和稳定性计算软件的应用。

3.3 坝体渗流分析土石坝的渗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坝体破坏。

因此,在设计土石坝时,需要进行渗流分析,以确定坝体内部的渗流路径和渗流通量。

本文将介绍渗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渗流试验和数值模拟。

3.4 坝体材料选择土石坝的堤体材料是其结构的基础,对坝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在设计土石坝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确定其物理和力学性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土石材料和其特点,以及如何选择和测试合适的材料。

4. 土石坝的施工4.1 坝基处理坝基是土石坝的基础,其处理对于坝体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施工土石坝之前,需要对坝基进行处理,包括地质勘察、坑底平整和加固措施的设计。

本文将介绍坝基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以保证坝体在施工和运营中的稳定性。

4.2 堤体填筑堤体填筑是土石坝施工的核心环节,涉及大量的土石材料运输和堆积。

土石坝设计实训报告

土石坝设计实训报告

土石坝设计实训报告一、实训背景及目的本次实训主要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土石坝的设计方法和步骤,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深入了解土石坝的结构特点、施工要求和安全措施。

通过实践,提高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内容及步骤1. 土石坝的基本概念土石坝是一种由土石材料堆砌而成的坝体,用于阻挡水流、蓄水和调节水流的工程设施。

它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类水库、水渠和治理工程等。

2. 土石坝的结构特点土石坝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坝基、坝体和坝面。

坝基是土石坝的基础,承受坝体的荷载并传递到地基上。

坝体是由土石材料垒砌而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坝面是水面与坝体的接触面,需要做好防渗和防渗漏的工作。

3. 土石坝的设计步骤土石坝的设计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坝型选择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坝型。

有常见的重力坝、拱坝和土石堆石坝等。

3.2 抗滑稳定性分析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坝体的抗滑稳定性分析。

主要考虑坝体的自重、水压力和地震力等因素,进行坝体的稳定性计算和验证。

3.3 抗渗稳定性分析土石坝在蓄水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水压力,需要进行抗渗稳定性分析。

计算坝体的渗流压力和渗流速度,并进行抗渗稳定性验证。

3.4 施工工艺设计设计土石坝的施工工艺,包括坝体的垒砌方式、填筑层次和填筑厚度等。

保证坝体的整体稳定性和工程质量。

3.5 安全检查和监测在土石坝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安全检查和监测。

及时发现和处理坝体的安全隐患和变形情况,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三、实训结果及收获通过本次土石坝设计实训,我们学习到了土石坝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了解了土石坝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我们增加了实际工程设计的经验,提高了我们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也明确了土石坝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和要求,如地质水文条件、抗滑稳定性和抗渗稳定性等。

我们也学会了利用一些专业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土石坝毕业设计完成稿

土石坝毕业设计完成稿

土石坝毕业设计完成稿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ZF水库土石坝枢纽毕业设计学生姓名: 朱秀娟学校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指导教师: 王雅伟完成日期:前言土石坝泛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

当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当两类当地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

也是世界坝工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土石坝按坝高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

按其施工方法分为:碾压式土石坝;冲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和定向爆破堆石坝等。

碾压式土石坝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坝型。

按照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和防渗体所用的材料种类,碾压式土石坝有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均质坝:坝体断面分防渗体和坝壳,基本上是由均一的黏性土料(壤土、砂壤土)筑成。

2、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即用透水性较大的土料作坝的主体,用透水性极小的黏土作防渗体的坝,包括黏土心墙坝和黏土斜墙坝。

防渗体设在坝体中央的或稍向上游且略为倾斜的称为黏土心墙坝;防渗体设在坝体上游部位且倾斜的称为黏土斜墙坝,是高、中坝中最常用的坝型。

3、非土料防渗体坝:防渗体由沥青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其他人工材料建成的坝,按其位置也可分为心墙坝和面板坝。

本次设计为ZF水库土坝枢纽工程;ZF水库建成后具有灌溉、发电、防洪、解决工业用水和人畜吃水等多方面的效益,是一座综合利用的水库。

水库土坝枢纽工程设计任务书、水文地质资料及其他相关原始资料是坝体设计的依据,必须全面了解设计任务,熟悉该河流的一般自然地理条件、坝址附近的水文和气象特性、枢纽及水库的地形、地质条件、当地材料、对外交通及有关规划设计的基本数据,只有在熟悉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选择建筑物的类型,进行枢纽布置、建筑物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

通过对资料的了解和分析,初步掌握原始资料中对设计和施工有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和关键问题,为以后设计工作的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土石坝设计案例范文

土石坝设计案例范文

土石坝设计案例范文一、项目背景杨柳县位于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雨量不足。

由于缺乏可靠的水源,当地居民在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方面一直面临着严重的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政府决定修建一座水利工程,保证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供应。

二、设计目标1.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防止泄洪和水灾危害。

2.进行灌溉补给,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

3.提供足够的生活用水供应,满足居民的需求。

三、设计方案1.水库选址:根据当地地形和气候条件,选择了一处位于两个山谷之间的低洼地带,并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与勘察。

2.堆积土石坝:土石坝是由土石等材料构建而成的坝体,根据实地勘察结果,确定了土石坝作为建设方案。

土石坝的坝体由三部分组成:上部是由骨料、石块而成的装填料,中部是由细料、黏土而成的过渡区,下部是由可塑性土和粘土组成的防渗体。

3.溢流堰和泄洪道: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降雨可能引发的洪水,为了防止溢水漫过土石坝而引发灾害,设计了溢流堰和泄洪道。

溢流堰设置在左岸,以确保洪水能够安全溢出,降低泄洪对坝体的冲刷。

4.引水闸门和输水管道:为了将蓄水库中的水引入供水系统,设计了引水闸门和输水管道。

引水闸门位于坝体右侧,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水流量。

输水管道贯穿坝体,将水输送至农田和居民区。

5.灌溉系统和水处理系统:为了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设计了灌溉系统,包括管道、喷头和灌溉设备。

为了提供清洁的生活用水,设计了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器和杀菌设备。

四、施工方案1.剖析土石坝:按照设计方案对土石坝进行剖析,确定坝体各部分的具体规格和材料使用。

2.材料供应:根据剖析结果计算所需材料的数量,并确保供应物资的质量和数量。

3.施工操作:按照施工方案对土石坝的各个部分进行施工。

首先进行坝基的准备工作,然后逐步堆筑上部、中部和下部。

同时,进行溢流堰和泄洪道的建设,以及引水闸门和输水管道的安装。

4.灌溉和供水设备安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灌溉系统和水处理系统的安装。

土石坝毕业设计

土石坝毕业设计

土石坝毕业设计土石坝毕业设计在水利工程领域中,土石坝作为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结构,承担着调节水流、防洪、蓄水等重要功能。

而作为水利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土石坝的设计无疑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

本文将从土石坝的设计原理、工程实施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石坝的设计原理土石坝是利用土石材料充填建筑而成的一种水利工程结构。

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坝体稳定性、坝顶宽度、坝体材料选择等方面。

首先,坝体稳定性是土石坝设计中最关键的问题。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土石材料的强度、抗滑性和抗冲刷性等因素,以确保土石坝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

其次,坝顶宽度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坝体的自重和水压力等因素,以保证坝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坝体材料的选择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经济性来确定,常见的土石材料有黏土、砂土和碎石等。

二、土石坝的工程实施土石坝的工程实施包括坝基处理、坝体充填和坝顶建设等步骤。

首先,坝基处理是土石坝工程实施中的重要环节。

设计师需要对坝基进行地质勘察和地质力学分析,以确定坝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其次,坝体充填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取合适的土石材料进行填筑,同时要进行合理的压实和加固,以确保坝体的稳定和坝顶的安全。

最后,坝顶建设需要进行防渗处理和排水系统的设计,以防止水流对坝顶的侵蚀和损坏。

三、土石坝的环境影响土石坝的建设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水文影响、生态影响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首先,土石坝的建设会改变水流的路径和速度,对下游的水文条件产生影响,可能引起洪水和干旱等问题。

其次,土石坝的建设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最后,土石坝的建设会对周围的居民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土地沉降、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等问题。

综上所述,土石坝的毕业设计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

设计师需要充分理解土石坝的设计原理,合理进行工程实施,并考虑到土石坝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土石坝的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心墙土石坝毕业设计

心墙土石坝毕业设计

心墙土石坝毕业设计心墙土石坝毕业设计一、引言心墙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大型水利工程,用于水库的建设和管理。

在这个毕业设计中,我将探讨心墙土石坝的设计原理、施工过程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二、设计原理心墙土石坝是由土石材料构成的坝体,其主要作用是阻挡水流,形成水库。

设计心墙土石坝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坝体稳定性:土石坝的稳定性是设计的关键。

需要考虑土石材料的强度、抗滑性以及坝体的坡度等因素,确保坝体在水压力下不会发生破坏。

2. 水流控制:心墙土石坝需要能够有效地控制水流,防止水流冲刷坝体。

设计时需要考虑坝体的渗透性、渗流路径等因素,确保水流不会对坝体产生破坏。

3. 泥沙淤积:水库中会有大量的泥沙淤积,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影响水库的容量。

设计时需要考虑泥沙淤积的情况,合理设置泥沙排放设施,保证水库的正常运行。

三、施工过程心墙土石坝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坝基处理:首先需要对坝基进行处理,确保坝基的稳定性。

可以采用灌浆、挖槽等方式,加固坝基的承载能力。

2. 土石材料的选择: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土石材料进行施工。

土石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坝体的稳定性。

3. 坝体的堆筑:将土石材料按照设计要求堆筑成坝体。

在堆筑过程中,需要注意坝体的坡度和层厚,确保坝体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4. 心墙的设置:在坝体中设置心墙,用于控制水流。

心墙可以采用混凝土、钢筋等材料进行构建,确保其稳定性和密封性。

5. 辅助设施的建设:在心墙土石坝周围需要建设一些辅助设施,如泄洪口、闸门等,用于控制水流和坝体的运行。

四、环境影响心墙土石坝的建设和运行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破坏:心墙土石坝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和水资源,可能导致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水质变化:心墙土石坝会改变水流的速度和流向,可能导致水质发生变化。

设计时需要考虑水库的水质管理,保证水库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

关于土石坝设计的实训报告土石坝设计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与意义理论与理论结合:通过实训,将土力学、水工构造等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土石坝设计中。

技能掌握:掌握土石坝设计的根本流程和方法,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才能。

创新思维培养:在实训过程中,鼓励创新思维,探究更优的设计方案。

二、实训内容坝型选择: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水文特征,选择适宜的坝型。

坝体构造设计:设计坝体的剖面形状、材料分区和防渗体构造。

稳定性分析:进展坝体的抗滑稳定性和应力分析。

渗流分析:分析坝体的渗流情况,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

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措施。

三、实训过程资料搜集:搜集地形图、地质报告、水文资料等根底数据。

方案设计:根据搜集的资料,设计初步的坝体构造方案。

计算分析:运用相关软件,进展坝体的稳定性和渗流计算分析。

方案优化:根据计算结果,对设计方案进展优化。

施工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方法、进度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

成果整理:整理设计文档,准备实训报告。

四、实训成果设计方案:完成了一个土石坝的设计方案,包括坝型选择、坝体构造、稳定性分析和渗流分析。

计算分析报告:撰写了详细的计算分析报告,包括计算方法、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

施工组织设计:制定了一套完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实训报告:撰写了实训报告,总结了实训过程、成果和心得体会。

五、存在问题与改良措施问题一:设计经历缺乏改良措施: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积累设计经历。

问题二:软件应用才能有待进步改良措施:加强相关设计软件的学习和应用,进步软件应用才能。

问题三:创新思维不够改良措施:培养创新思维,敢于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六、个人收获与反思专业知识应用:通过实训,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土石坝设计中,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理论才能提升:在实训过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步了自己的理论才能和问题解决才能。

团队协作才能增强: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有效沟通和协作,提升了团队协作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本设计采用水力学方法,其计算简单,且可满足工程要求。
2、渗流计算:(本工程属于不透水土石坝的渗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所示:
说明:本设计采用下游无水的情况,取h2=0。
计算分析:

x在0~125.11范围内,将x分为一系列的值,得出一系列的y值, 将结果列于下表,最后绘制出浸润线。
4、土石坝坝坡稳定分析与计算

4、坝体排水:本设计采用贴坡排水:优点(形式简单,节省材料且易于检
修,可防止渗透破坏)。设置在下游坝坡底部,由三层砌石筑成,在石块与 坝坡之间设置反滤层:作用(防止土体在渗流作用下发生渗透变形),设置 在渗透坡降较大,流速较高、土壤易于变形的渗流出口处或进入排水处。组 成:由二至三层粒径不同的的砂、石料铺筑而成,层面与渗流方向尽量垂直, 按渗流方向粒径由小到大。
(1)施工期; (2)校核洪水位下可能形成稳定渗流时的下游坝坡; (3)水库水位的非常降落,如自校核、降落至死水位以下、大流量快速泄空。
本设计只针对正常运行情况下的设计水位进行验算。
3、土石坝坝坡稳定安全系数选取


4、稳定分析方法:土石坝稳定分析方法与坝体结构形式和坝体填筑材料
有关,而本工程为均质坝,故采用圆弧滑动法。 计算公式:(按总应力法计算)
J
4
初拟土石坝坝体设计剖面如下:
三、土石坝的渗流分析与防止

1、土石坝渗流分析的目的: 确定坝体内浸润线和下游溢出点的位置,
为坝体稳定核算、应力应变分析和排水设备的选择提供依据。 确定坝体与 坝基的渗流量,以估算水库的渗漏损失和确定坝体排水设备的尺寸。确定 坝体和坝基渗流溢出区的渗流坡降,检查产生渗透变形的可能性。
Kc
抗滑力矩Mr Wi cosi tani Cili 滑动力矩Ms Wi sin

5、最危险滑弧位置的确定: 利用B·B方耶夫法和费兰纽斯法确定最危
险滑弧所对应的圆心的范围在一扇形范围内的延长线附近,取 O 为圆心以 R=80m为半径,做圆弧如下:

验算:
Mr K Ms

5、坝基与坝体防渗处理:坝基防渗措施:有粘土截水槽、板铺盖、混
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化学材料灌浆等。防渗控制的原则是“上游堵,下 游排”。由于本坝址地质为透水性很小。故本设计采用粘土截水槽防渗。 Nhomakorabea
坝体防渗措施:截水槽尺寸本设计为碾压式土石坝且为均质坝,故不设置心 墙防渗体。但坝址处有定的透水层厚度,只设置截水槽从而起到对坝基防渗 的作用。计算点的作用水头为H=169.26-135.2=34.06m。根据经验取渗透坡降 [J]=4, H 34.06 8.515 ,取8.5m。其底部与地基相对不透水层连接。

坝顶上游:设置防浪墙高程为 170.46m,防浪墙用浆砌石建造,墙高1.2m, 并在防浪墙内设伸缩缝,作用(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涨、 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间距为20m,缝内设止水。坝顶下游:设 边石,边石采用浆砌石修筑,厚 0.4m 左右,坝面高出路面 0.2m, 边石内每隔 70m设排水孔,以将坝顶排水沟内汇集的雨水经坝面坡排水沟排至下游。
2.3、上下游边坡:土石坝边坡的大小取决于坝型,坝高,筑坝材料、荷载、 坝基性质等因素,且直接影响到坝体的稳定和工程量大小。
常用的土石坝坝坡一般在 1:2 ~1 :4 之间,初步拟定上游坝坡自上而下为 1:3.0,下游边坡自上而下为1:2.5,1:3.0。 在土石坝下游坡沿高程为155.4m处设置马道,其宽度为2m,用于观测、检修及 交通,并沿马道设置排水沟汇集坝面雨水以防冲刷,维持坝坡稳定。
(W cos t an W sin
i i i
i
Cili )
2.18 1.3

满足抗滑稳定要求



2、剖面设计
2.1、坝顶宽度:根据构造施工运行和抗震等因素。本工程属于中、低坝,
初拟坝顶宽度9m。(也可满足交通要求,照明设施)
2.2、确定坝顶高程及坝高:
正常情况下:(设计风速取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的1.5~2倍)。
非正常情况下:(采用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
坝顶高程取上述最大值,为170.46m,考虑在上游侧设置1.2m的 防浪墙,最终确定坝顶高程为 170.46-1.2=169.26m(不考虑压缩沉 降)坝高=169.26-135.2=34.06m,以坝高的1%为预留沉降,则坝顶 施工高程为169.46-34.06×1%=169.12m。
坡在底部和马道处应适当加厚,并嵌入坝体或坝基。
下游护坡:下游坝面设草皮护坡,厚度为 0.2m,下面设厚度为 0.2m的碎石垫层。
3、坝面排水:防止雨水冲刷,下游坝面常设纵横联通的排水沟,沿着坝体 与岸坡结合处也可以设置排水沟以拦截山坡上的水。纵向排水沟沿马道内侧布置, 沿着坝轴线方向,横向排水沟每隔100m设置一条。

1、目的:分析坝体及坝基在各种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稳定破坏形
式,通过必要的力学计算,校核坝剖面的安全度,经过反复修改定出经济剖 面。确定土坝稳定性,主要指边坡的抗滑稳定。

2、荷载组合(土石坝应对以下几种荷载组合情况下的坝坡进行 稳定计算。)
正常运行情况下: (1)水库上游水位处于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洪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各种水位的 稳定渗流期; (2)水库水位正常降落时的上游坝坡。 非常运用情况包括:
指导老师:
汇报:
一、坝型选择与剖面设计


1、坝型选择:
1.1、本工程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塔群紫红色凝灰质长石砂岩,按岩石风 化程度,可划分为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强风化带厚1.1~4.0m,属于 中等透水性,弱风化带厚1.2~4.8m,属于弱透水性。如果修建混凝土 重力坝,需大量开挖,并相应增加材料用量,且施工时排水困难,故 首先选用均质坝。优点:(①材料单一,工序简单,各工序间干扰少; ②与坝基、岸坡及混凝土建筑物的接触渗径比较长,可简化防渗处 理。) 1.2、为了保证地基渗透稳定,在坝底设一 截水槽 。(即:灌浆帷幕) 设置于坝基或防渗体中的隔墙。用于加长渗径、控制渗流。优点: (控制污染,稳定挖土的边坡,即能防止坍方和滑坡)
2、护坡:土石坝的上游坡面要承受波浪淘刷,冰层和漂浮物的撞击,顺坡水 流的冲刷等破坏作用。下游坝面受雨水,大风,冻胀干裂,尾水部位的风浪,冰 层,动植物的破坏作用。因此上下游坝面都应设置护坡。
范围:
上游坝面护至坝底。 下游坝面需全部护砌,由坝顶护至排水体顶部。 ,护
上游护坡:上游坝面设干砌石护坡,厚度 0.3m,下设厚度 0.3m碎石垫层
二、土石坝的构造设计

1、坝顶:为防止防渗体干裂和雨水冲刷,满足维修和防汛要求。坝顶应做
成护面,护面做成柔性护面,以使坝顶变形和坝体裂缝及时发现。护面多采 用密实的黄泥灌浆碎石,其下设碎石垫层,坝顶高程为169.26m。为排出雨水, 坝顶应做成一侧或两侧的横坡,坡度取 3%。坡面末端设纵向排水沟,汇集坝 顶雨水,排水沟断面尺寸是0.3m×0.3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