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
全国赛课一等奖-- 白居易《雨霖铃声》教学实录
全国赛课一等奖-- 白居易《雨霖铃声》教
学实录
背景介绍
本文档记录了我在全国赛课中获得一等奖的教学实录,主题为白居易的诗歌《雨霖铃声》。
本文档将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 理解《雨霖铃声》的内容、意境和主题;
- 学会欣赏和朗读《雨霖铃声》;
- 掌握诗歌分析与赏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本节课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 《雨霖铃声》的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2. 诗歌的诵读与朗诵训练;
3. 诗歌的语言与意境分析;
4. 诗歌主题的探讨;
5. 学生的互动讨论与作品分享。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雨霖铃声》的背景和作者,指导
学生进行诗歌鉴赏与分析;
- 朗读训练:利用朗读练,帮助学生提高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表
达能力;
- 分组讨论:设置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研
究和思考,并互相交流分享;
- 互动评价:通过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等方式,促进学生
参与课程评价,提高研究效果。
教学评价
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本节课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诗歌朗读技巧、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诗歌分析与赏析作品,包括文本解读、意境传达等方面。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录,学生对白居易的《雨霖铃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欣赏。
教学目标得到了实现,并在全国赛课中获得了一等奖,证明了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创造力。
感谢您的阅读!。
全国赛课一等奖 柳永《雨霖铃》教学实录
全国赛课一等奖柳永《雨霖铃》教学实录全国赛课一等奖--柳永《雨霖铃》教学实录【学习目标】一、品鉴意象二、体味情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听课!同学们不好!生:(鼓掌)老师不好!师:(同学们刚考试回去,很累吧。
星期六还在这儿听到我的课,很艰辛啊!)我给大家摆首歌,随心所欲一下,好不好?生:(欢呼)好!师:(播放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幻灯1:“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
(师生听歌)师:邓丽君深情、清纯的献唱深深地感动了我们,那么就是谁为她并作的词呢?生:柳永。
师:对啊!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
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幻灯2:“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品鉴意象、体味情感”。
(幻灯3:【学习目标】“品鉴意象、体味情感”)二、整体认知师:《雨霖铃》究竟存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我们走进文本,鼠标一下柳永的情感脉搏吧!下面,恳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著韵头,边听到边圈图画出来你指出最能够抒发作者初恋心情的一句话。
(幻灯4:“文本、录音”)(播出曹灿范念)生:(听)师:(听)师:那么,词中哪句话分散整体表现了作者和恋人初恋的心情呢?恳请大家打听出。
生1:多情自古伤离别。
生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师:(明确)大家听得很用心,也很善于动脑,作者的心情在词的下片表露无疑,那就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板书,并提醒同学在书上标画出来)(幻灯5:【整体感知】“多情自古伤离别”)大家齐读一下这句话。
师:这句话流露出作者的心情就是怎样的呢?生:伤心,悲凉。
师:是啊!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
其中最苦是“爱别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对这种心情的经典概括。
优秀语文课堂《雨霖铃》教学实录
优秀语文课堂《雨霖铃》教学实录优秀语文课堂《雨霖铃》教学实录《雨霖铃》是柳永的一首词,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展开教学呢?以下是店铺精心准备的优秀语文课堂《雨霖铃》教学实录,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柳永、婉约词派的特征。
2.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诵读、感悟诗词,结合创作背景,运用想象和讨论法,领悟其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的意境、离别之情,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教学重点1.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2.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1.名句的鉴赏方法2.学会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上一节的《望海潮》中,柳永带我们一起领略了钱江潮的壮观,西湖的美景,杭州市区的富庶繁华,那这一节,让我们继续随着柳永去感受他那凄美的离愁,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35页,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
(二)词人、写作背景、词牌简介师:学习新课文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
在上一节《望海潮》中呢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柳永,那现在就来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这首词就是描写了作者离开汴京时和他心爱的歌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
师: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长于书写羁旅行役之情。
柳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叶梦得《避暑录话》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师:同学们知道“雨霖铃”这一词牌的由来吗?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就给大家说说。
也写作“雨淋铃”,词牌名。
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贵妃。
后唐玄宗入蜀,霖雨连日,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后来,人们使用这支曲子来表达离愁别恨,“雨霖铃”也就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
全国赛课一等奖-- 王之涣《雨霖铃》教学实录
全国赛课一等奖-- 王之涣《雨霖鈴》教学实录引言:本文记录了我在全国赛课比赛中使用王之涣的《雨霖鈴》进行教学的实际过程和经验。
通过这次教学实录,我希望能向其他教师分享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巧。
1. 教学目标:本课以王之涣的《雨霖鈴》为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文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感受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诗句的分析和理解、以及诗歌的情感表达。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建立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感和画面;- 导读诗歌:对诗歌进行逐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每个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听读互动:采用整齐的朗读和齐诵的方式,帮助学生感知诗歌的韵律和音乐感;- 讨论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促进互动与思考;- 创作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创作和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教学实录:- 第一步:导入课题,介绍王之涣和《雨霖鈴》的背景;- 第二步: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其韵律和情感;- 第三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四步:讨论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第五步: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第六步:诗歌赏析,鉴赏学生的创作,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4. 教学效果与总结: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反馈,我发现学生对《雨霖鈴》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这次教学实录不仅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也激发了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创作热情。
5. 经验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教学实录,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的重要性。
全国赛课一等奖-- 李白《雨霖铃韵》教学实录
全国赛课一等奖-- 李白《雨霖铃韵》教学
实录
背景
本文档记录了我在全国赛课中获得一等奖的教学实录,教授的课题是李白的《雨霖铃韵》。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技巧,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引入:通过展示李白的部分作品和背景介绍,激发学生对李白的兴趣。
2. 分析诗歌:解读《雨霖铃韵》中的意象、韵律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朗读和欣赏:以朗读和欣赏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雨霖铃韵》的美妙之处并增加诗歌的声韵感。
4. 创作实践:通过分组合作,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句或自己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归纳: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展示和分享,总结本次教学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过程
1. 引入: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并展示他的几首代表作品。
2. 分析诗歌:对《雨霖铃韵》逐句进行解析,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 朗读和欣赏:组织学生齐读《雨霖铃韵》,并引导他们感受其中的韵律和美感。
4. 创作实践:将学生分组,要求他们创作几句类似的诗句或者自己的诗歌作品。
5. 总结归纳: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总结本次教学的亮点和困惑。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以及他们对《雨霖铃韵》的理解和欣赏,来评价本次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本次教学以李白的《雨霖铃韵》为主题,通过分析诗歌、朗读欣赏和创作实践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实录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实录一、介绍柳永生平,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柳永的《雨霖铃》。
柳永的一生仕途坎坷。
他两次进京赶考,均以失败而告终,所以他厌弃了官场,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词的创作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
柳永的作品以言情为特色,语言柔婉,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一年秋天,柳永离开汴京南下,时值傍晚,黄叶飘零,寒蝉低吟,骤雨初停,一对情深意长的朋友在长亭送别。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这首词。
二、学生初读生1读词。
师:有请同桌来评点他读得怎么样。
生2:他没有读出词的感情来,声音太轻。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补充。
生3:我觉得他读得不够好,没有把悲的味道读出来。
师:哦。
我们读一首词不是看谁读得轻谁读得重,而是看谁更好地读出了词的感情。
为什么要读得悲?先看,这首词主要抒发了哪一种思想感情?生(想了一想后)回答:离别之情。
师:这首词直接指明作者情感的是哪一句话?生(找了一找)齐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因为这句话直接道破了全词的主题,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生齐答:词眼。
(师板书清秋节伤离别词眼。
)师:既然这首词抒发的是离别之情,那么读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呢?生:悲切……三、学生再读师:知道了词的感情基调,下面请同学们用悲切低缓的语调来读词,尽可能读出词的感情来。
可以读给同桌听,讨论商量怎样才能把这首词读好。
下面开始读。
全班学生读词。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词。
生4读词。
师:请同桌来评点他的朗读。
生5:读得很有情感,把悲的感情读出来了。
他的声音很好听。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补充。
生6:我觉得他读这首词的时候一直是比较低的一个语调。
我觉得如果读得有一点点起伏,会更好。
其它,节奏方面还可以。
师(小结):我们的同学具有一双聪耳,非常灵敏的耳朵,评得不错。
读词不但要正确把握词的感情基调,还要读出词的起伏感,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有变化的,我们要学习用轻重缓急的语音语调把感情读出来,也就是说读出词的起伏感。
全国赛课一等奖-- 辛弃疾《雨霖铃声》教学实录
全国赛课一等奖-- 辛弃疾《雨霖铃声》教学实录1. 简介这份文档记录了我在全国赛课中获得一等奖的教学实录,主题为辛弃疾的《雨霖铃声》。
本文旨在分享我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对学生研究效果的评估。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我旨在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目标:- 理解《雨霖铃声》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掌握辛弃疾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 提升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教学内容3.1 辛弃疾和《雨霖铃声》简介通过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他以及他的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2 诗歌文本赏析按照扎实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一起仔细阅读《雨霖铃声》这首诗,解析其中的意境、意象和情感表达。
3.3 修辞手法分析探讨《雨霖铃声》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加深学生对辛弃疾写作风格的理解。
3.4 朗读和表达训练通过朗读和表达训练,培养学生对《雨霖铃声》的准确、生动的演绎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声音的艺术感染力。
3.5 诗歌创作体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作一首与《雨霖铃声》相关的诗歌,以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4. 教学方法和策略4.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辛弃疾的相关资料、文学背景、诗歌意象等,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认知。
4.2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对《雨霖铃声》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4.3 讲解和示范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详细解析辛弃疾的修辞手法和诗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4 个性化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促进他们在诗歌研究中的个人成长和进步。
5.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雨霖铃声》的研究效果,我采用了以下评估方法:-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课后作业和题的完成情况;- 个人朗读和表达能力表现;- 学生自主创作的诗歌质量;-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反馈。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
4、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 应用
除了在学术领域的研究之外,杜威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应用中也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采用杜威的教育理念来改革自己的教育模 式。例如,有的学校开始推行“生活化教育”,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 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还有的教育机构开始注重学生的兴趣和 需求,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其次,诗歌的开头就以“别情依依”来表达离别的情感。诗人通过描写“杨 柳依依”、“雨雪霏霏”等自然景象,将离别的情感与自然界的哀愁相结合,形 成了诗歌独特的氛围和情感。这种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的手法,是李煜诗歌 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用“寸心万绪”来形容离别的痛苦和烦恼,用“若 重阳”来表达相思的煎熬和等待。这些诗句虽然简洁明了,但却深刻地表达了离 别的痛苦和相思的煎熬。
师:“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词人为 什么要用“去去”两字来形容男子远离故乡的情景?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内容
首先,这首诗歌的标题《写尽缠绵与柔情行行重行行》就暗示了诗歌的主题 和情感。行行重行行的反复表述,暗示了离别的痛苦和难舍难分,而“写尽缠绵 与柔情”则点明了诗歌所描绘的爱情的深情和缠绵。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雨霖铃》 课堂教学实录
01 一、导入
目录
02
(背景音乐《雨霖 铃》)
03 二、作家、作品简介
04 三、内容研讨
05 参考内容
一、导入
(背景音乐《雨霖铃》)
师:有一首词,古人谓之“雨霖铃”,宋人称之为“雨霖铃慢”,说的是离 别。有谁能吟出这首词?(生沉默)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柳永的《雨霖铃》, 去体会别离的伤感。
柳永雨霖铃 教学实录 《雨霖铃》教学实录
《柳永雨霖铃教学实录《雨霖铃》教学实录》摘要:(李白)学生活动学生(起立回答以下,学生活动3(学生声其他学生默)柳永教师刚才这位学得很,听初步感知词情感基调();学生活动6(听、评)(学生要能评出忧伤、哀怨、惆怅、依依不舍等即可予以肯定【教学目标】通《雨霖铃》这首词使学生初步掌握古诗词鉴赏方法学会词学会品味词境从而提高赏古诗词能力【学习目标】、感知词声韵特;、品味词象境【教学设想】课宋词鉴赏课教材编排课十分重学鉴赏能力培养而诗词鉴赏相关要明确要学生能品味诗词境美和声韵美基教材这要课将教学重放感知词声韵美和品味词境美上声韵美是宋词显著特课拟从把握词韵脚、节奏、乐句等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诵感知词声韵特境是合景与情而言从境出发是鉴赏宋词有效途径由学生前两单元学习已初步了了象概念所以课拟从象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想和想象探究、品味词境【教与学主要方法】无论是词声韵美还是境美都要学生用心地品味才能感受到因而课学习方法侧重学生品上让学生听、说、、写等活动深入地品味词声韵美和境美、诵法拟采用、齐、、配乐等多种朗方式学生反复朗感知词声韵美和境美、想像法学生通想象深入领会词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从而品味词境美3、拨法教师适拨引导学生领会词声韵和境【教具准备】课件组【课安排】课【教学程】学生活动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学生活动学生(起立回答以下)写是离别学生(借班上课所以只用数代替学生以下)我觉得是送别吧学生活动3(学生声其他学生默)柳永教师刚才这位学得很这音耆(q)卿(学生默)、感知词声韵特;、品味词象境(学生笔记)学生可以参考单元提示理声韵和境知识学生活动齐整体感知词声韵特(教师)更那堪那ǎ不【教与学师生动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孔子说不言《诗》无以言现我们就两首熟悉唐诗思考下两首诗主题(课件)我起头渭城朝雨学生活动齐渭城朝雨学生活动思考讨论这两首诗表现主题是什么呢?回答要送别、离别等教师引导这两首诗写是朋友别朋友别是古诗词常见表现主题今天我们学习首词这首词表现是恋人离别这就是柳永千古绝唱《雨霖铃》二、简介作者教师引导我们先了有关柳永学常识(课件)请位学声地朗遍学生活动3(学生声其他学生默)柳永耆卿初名三变他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进士他是北宋专力写词作者也是量创作慢词作者他词音律谐婉通俗浅近深受人们喜爱词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评这位学得很三、简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教师引导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目标是(课件)⑴ 感知词声韵特;⑵ 品味词象境、什么是声韵?什么是境?拨词声韵是指词韵脚、节奏、乐句、平仄等音乐手段;境简而言就是景与情融合而成境界四、朗整体感知、初整体感知词声韵特教师引导我们起这首词学生活动齐整体感知词声韵特学生活动5再力品味词声韵特学生活动6(听、评)学生有哀伤、幽怨情感学生很凄凉学生3老师出了种依依不舍缠绵情感了但是我觉得还不是很浓教师(向学生3)你是说依依不舍情感还不够浓是吗?学生3是教师很!我们已感受到这首词浓烈依依不舍情感了缠绵感情是音乐我们也配乐遍如何?(播放音乐)请出离别忧伤惆怅感情学生活动7学生词句其他学生思考学生有寒蝉、长亭、骤雨等寒蝉特征是凄切长亭特征是晚、骤雨特征是初歇(有学生窃窃私语)学生3我认寒蝉特征是叫声凄切长亭特征是傍晚分离别场所骤雨特征是初歇刚停下教师那什么要强调这初歇呢?学生3雨停就不得不上路了呀!(师生笑)评得很不词定要词韵律和节奏怎样划分这首词韵律和节奏呢?请看课件(课件)、再细心品味词声韵特教师引导请根据这首词韵律和节奏再这首词学生活动5再力品味词声韵特评我感到刚才学们朗已到了词韵律和节奏有抑扬顿挫感觉了;不我还是觉得我们学朗少了什么少了什么呢?──感情少了词所表达恋人离别忧伤惆怅情感下面我请听我遍我情感上把握3、听初步感知词情感基调();学生活动6(听、评)(学生要能评出忧伤、哀怨、惆怅、依依不舍等即可予以肯定)、配乐进步领会词情感(播放音乐)教师引导评得很有水平我们也配乐遍如何?请出离别忧伤惆怅感情学生活动配乐力出离别忧伤惆怅感情五、品味象境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反复朗初步感知了这首词感情基调那么这首词离别情是怎样步步表现出呢?让我们细心品味词句领会词情感、词句赏析⑴ 寒蝉三句(课件)教师引导我们先请位学词前三句请其他学出这三句富有特征然景物象学生活动7思考讨论这三句有哪些象?这些象有哪些特征?回答要寒蝉、长亭、骤雨等寒指明季节又给人凄凉感它叫声凄切离别奠定了基调长亭是离别场所傍晚明骤雨刚停兰舟催发营造了种依依不舍氛围学生活动8学生凄凉学生基调十分悲痛教师悲痛恰当吗?学生是悲凉十分悲凉学生活动9写学生用3分钟左右进行面表述教师巡视并别指导学生活动0交流学生()两人手拉着手泪眼对着泪眼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不知从何处说起(教师插话不错不错;还有吗?)学生无声胜有声!(师生起鼓掌)学生活动口头描述学生走了程又程满眼望尽是暮霭残照烟波茫茫无边无际楚地正是我将漂泊地方!(教师插话掌声!掌声!还有更吗?)学生走吧走吧!千里相见无期楚地广阔可哪里是我栖身地方?想到这里我泪眼朦胧再也分不清烟波暮蔼了!(师生齐鼓掌)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学生离别使令人愁借酒消愁不觉沉醉因而是酒醒而不是睡醒学生活动3思考并讨论学生这不简单下不是说了杨柳岸晓风残月了吗?学生活动8思考讨论这些象营造了怎样离别氛围?学生讨论明确(参考)营造了凄凉悲苦离别氛围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⑵ 执手二句(课件)教师引导我们看这两句这两句叙述了人怎样离别程?请系上下词句容用己语言把这程纸上描述出学生活动9写(学生用3分钟左右进行面表述教师巡视并别指导)学生活动0交流(位学把己描述容给听其他学作简要评可补充例如两人手拉着手泪眼对着泪眼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不知从何处说起)提出思考这是怎样离别情景呢?回答要依依不舍(或难分难舍等)⑶ 念二句(课件)教师引导两人手拉着手泪眼对着泪眼千言万语不知从何处说起词人刻心想什么呢?请充分运用想象用口头语言说说这两句词描绘了怎样画面?浸蕴了怎样感情?学生活动口头描述(学生充分运用想像头脑再现词句描绘情景并口头进行描述如位学描述得不够充分可以让别学作补充)⑷ 今宵二句(课件)教师引导想到前程是楚天茫茫千里烟波暮蔼沉沉词人设臣明朝酒醒是多么凄凉情景啊!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什么是酒醒而不是睡醒?学生活动3思考并讨论酒醒何处这何处二词人有没有具体指出是何处?讨论并明确离别使令人愁借酒消愁不觉沉醉而醒却不知身处何处见到只是江南处处可见杨柳晓风残月图学生3不对杨柳岸晓风残月并没有具体指出哪里这只不是江南常见情景罢了(很多学生头)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学生国人总是喜欢把完整看成完美象征比如圆月象征团圆而残月相对而言就是离别了学生花月圆是良辰美景残月给人多少缺憾多少心伤(教师插话说得!那晓风呢?)晓风恐怕是有凉吧?又是深秋季节学生3清秋早晨风给人阵阵凉让人倍感凄凉冷落这也是借景抒情(学生都头表示认可)学生活动5引申思考讨论学生这我知道柳乃挽留留谐音古人送别有折柳相送习俗表示挽留(教师插话说得!能举例吗?)能比如客舍青青柳色新学生5还有垂柳万条丝春织别离(教师插话这是唐朝戴叔伦诗句知识面很宽呀!)学生6碧玉妆成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教师插话这不是写离别)学生活动6默全词总结全词容和结构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什么词人醒见到月是残月风是晓风?拨启发讨论花月圆是良辰美景残月给人多少缺憾多少心伤清秋早晨风给人阵阵凉让人倍感凄凉冷落学生活动5引申思考并讨论杨柳这象古诗词与离别有什么关系?拨启发讨论柳乃挽留留谐音然而杨柳依依又怎能留得住往日幸福甜蜜?结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组象抓住了离别人冷落孤清情感特生动地表现了词人别孤独寂寞心境景与情交融起、品味境⑴ 结我们回顾下全词容全词从离别前氛围入手营造了凄凉悲苦离别氛围然通对离别情景描述叙述了离别难分难舍程;词下片词人通想象设想了孤清寂寞别景象全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板离别前凄凉悲苦离别氛围离别难舍难分离别程离别孤清冷落别情景学生活动7看课件思考并提问学生状是什么思?教师状是处是描写思对这两段话能理吗?学生能学生按夏敬观观柳永词造句不事雕琢像不太吻合这首词特我觉得这首还是有雕琢痕迹比如执手相看泪眼这句学生3我倒觉得这句很口语化没有雕琢痕迹教师说得很学生活动8学生这句话很理通这几位词评评述我对《雨霖铃》境有了更加深入理学生活动9口头描述学生、我写可不定啊!(师生笑)深秋傍晚场雨刚刚停歇我跟你坐这长亭里已整整下午了可我还是有千言万语没有说完这候讨厌船夫又催我上路了想到千山万水与你相思两地无法相见我哪还有什么心思喝这饯行酒!啊现我还与你手拉着手泪眼看着泪眼可明天酒醒呢?恐怕只有轮残月缕凉风与我作伴了这以年里切对我说是多么淡然寡味!什么良辰美景什么灯红酒绿⑵ 名评教师引导其实柳永词不仅是《雨霖铃》情景交融真切动人他部分词都有特请看词评对柳词评① 冯煦、夏敬观等词评对柳词评述(课件)耆卿词(能)状难状景达难达情而皆出以然是北宋巨手──冯煦《宋元六十词例言》耆卿词善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写景无不工造句不事雕琢而叙事多平铺直叙──夏敬观《手评乐集》学生活动7(理思考这些评述不懂处提出询问)再引柳词合境优美要吗?我们看著名词评王国维先生对境表述② 王国维对境表述(课件)王国维说何以谓境?曰写情则必沁人心脾写景则人耳目述事则如口出是也──《宋元戏曲史》学生活动8(理思考并与课容结合起探讨)⑶ 境描述教师引导下面请学们参照王国维先生对境表述用己语言描述《雨霖铃》这首词境(课件──组合)学生活动9口头描述(学生理了词容和情感运用想手段将我情感融入到词境加入己情感体验描述别离情感可以有己理己亲身历也可以有己发挥有新应给予充分鼓励)教师示说得挺不错我己也写了段描述这首词境现我把它出以供学们参考都门外长亭旁清秋冷落离别难不忍听舟子声声催秋风阵阵凉寒蝉凄切断人肠千言万语化作泪水淌不忍看千里夕阳暮蔼锁楚江;望前程路茫茫兰舟叶四方飘荡不忍想今宵与你别明朝何方?杨柳江岸处处是物是人非倍凄凉晓风残月我相伴良辰美景无人赏忍不住声叹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别身孤单前途两茫茫对我说都已不复存!没有你日子我生活将没有滋味!(师生鼓掌)学生(略)学生活动0背诵绝部分学生能够流畅背诵学生活动学生两首词主题有异前者表现是恋人离别情感者表现是夫妻重逢和离别思绪学生这首象有纤云飞星银汉金风玉露等学生3这首词境上缠绵、诚挚而又旷达而《雨霖铃》境显得缠绵而执着学生鼓掌3、尝试背诵教师引导这首词境哀婉真切动人请学们起尝试背诵这首词背诵深入领会词境学生活动0背诵(别学生背诵不熟练可以看下课)六、扩展训练教师引导(课件回到学习目标)通课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词声韵美和境美不知学们掌握情况如何下面我们起学习课上另首词《鹊桥仙》(课件)朗《鹊桥仙》词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请出这首词韵脚并尝试划分词朗节奏、比较《雨霖铃》词说说两首词主题有何异3、这首词有哪些特征鲜明象?说说这首词境特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七、课外作业、有感情地朗课69至7页诗词这些诗词声韵、体会《江城子》、《声声慢》等词境八、课堂结教师结词声韵谐婉境优美是我国抒情学高形式让我们今多词多品味词境美增强美感悟力吧!下课!【教反思】长期以古诗词教学直是学语教学难很多教师都知道诗词教学离不开也离不开讲但是如何如何讲呢?让学生反复地上几遍教师再把诗词境分析下让学生记录下这种诗词教学方法显然是枯燥无味应该说古诗词教学与讲与现代作品教学与讲是不甚至与古代散作品教学与讲也相甚远我己也有这样教学体会首古诗歌也已成诵了讲也把该讲容讲透了但从学生课反馈看他们也只是把这首古诗歌当作普通作品学习任完成并没有真正地品味到它韵它美它千年哙炙人口奥妙所更没有从这首古诗歌出发爱古诗词这民族学瑰宝因而我总觉得这种古诗词教学方法是不成功教学实践摸我认识到古诗词教学难不与讲而品也就是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主体己品古诗词韵己品味古诗词美这样以品心让和讲品成我古诗词教学摸主要方向我上《雨霖铃》这课较地体现了我这领域摸成设计这堂课我首先把学生学放教学设计位所有、讲、练都是围绕着学生学而展开而这种学又主要体现品上全课主要设计成三板块板块反复品味词韵从而获得整体感知;二板块细致深入地感知词句通对词象玩味品词动人境;三板块由《雨霖铃》这首词拓展到古诗词鉴赏方法上引导学生由这学会许多提高课外诗词兴趣和能力整设计学生活动是课堂学习心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听、说、、写等训练语能力活动有合理恰当安排并且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课是马鞍山市高二新教材培训活动设计省示高马鞍山二上了次示公开课又作马鞍山六教学开放周公开课重上了次这堂课从设计上看突出优是学生有量活动空学生通反复诵能较充分地品味古诗词蕴较深入地理词象境能起到举反三效因而课堂教学取得了定成功从两次教学实践看我感觉到这堂课教与学设计图得到了较成功体现师生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无论是重学(二)学生还是普通学(六)学生都普遍感到学到了不少东西听课专和老师也给了很高评价我己从这两次上课实践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是对课堂学习主体有了深切认识以往也常听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样理论己论、发言也常这么说但都只是鹦鹉学舌而通这堂课教学使我很切实地感受到只有学生主学习成课堂真正主体他们学习潜能才能调动起另收获就是驾驭课堂教学能力有了提高尤其是面对不层次学生我锻炼了灵活处理课堂学习容应变能力比如说学生通面描绘词境这教学环节上二学生都能够把己品味到词境美用优美语言生动地表达出课堂进程十分流畅;而六学生虽然心有许多感触却不到恰当语言表达位学生提出要用说替代写我临调整了教学进程给了他充分口头表达起到了很课堂效我也深深地感到课堂教学是门没有止境艺术今工作我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以使己课堂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
_《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的金牌。其实大家都具备夺金的 的诗句,虽然那句写的是乡愁而
生:全词以“离情”为线,贯穿
实力,我也是。下面请大家听听我 这句表现的是情愁。“暮霭沉沉” 全篇,不管写时间和空间,都紧紧
的声音。
写出了黄昏的凄迷感, “沉沉”与 围绕它。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
(播放教师朗诵录音,学生鼓 上面的“去去”都是叠字,读起来 天”,后点出“傍晚”,再 想 到“ 今
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复习课絮絮 的课堂教学了。
步。其实,讲透知识点并没有错,
标题概全章。熟读成诵记心上,修
(点评:能让学生在这么多听 理回顾,又可启发学生思考。长
养感悟为鉴赏。
课教师的注视下唱出自己的个性 期坚持,对学生的成长定有 好
(点评:在学生自由赏析之 曲调,说明教师调动能力很强。) 处。)
后,老师及时加以总结,学生印象
师:强调一个“悟”字 , “ 悟 ”
求所欣赏的句子不能重复,所以 五:全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中心 者“ ,吾心也”,用心感悟、体悟、领
对自己喜欢的句子一定要抢先下 感情?是用怎样的方法表现这种 悟、品悟,此乃诗歌鉴赏之要义。
手啊。给你们一分钟时间准备。 感情的?)
下面我们总结一个诗词鉴赏歌,
(学生分组认真讨论。)
天,咱们就自己作主来学习一篇 进《雨霖铃》,走近柳永。我们可以 题— — —
千古佳作《雨霖铃》。
通过注释获得相关的知识。我这
(多 媒 体 投 影 , 开 放 性 问 题
(点评:教师笑容和蔼,学生 里再给大家作个补充。请前排的 二: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诵词?)
配合积极,开场很轻松,课堂气氛 一位同学朗读。
作的时候应结合词作中突出的表 之时,就更甚于平常。
传情,从而使情景和谐统一。
全国赛课一等奖-- 杨万里《雨霖铃韵》教学实录
全国赛课一等奖-- 杨万里《雨霖铃韵》教学实录一、目的本文档旨在记录杨万里的诗作《雨霖铃韵》在全国赛课中获得一等奖的教学实录。
二、教学背景《雨霖铃韵》是杨万里的经典作品之一,以细腻的描写、深入的写情、优美的韵律而广受赞誉。
本教学实录是在全国赛课中将该诗作引入课堂,并通过讲解与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欣赏。
三、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展示杨万里的背景资料和诗作的大意,激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
2.韵律分析解读诗作的韵律特点,引导学生注意诗句中的音律变化,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表达意图。
3.情感导入通过情感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共情杨万里笔下的雨霖铃声,感受其中蕴含的思乡之情。
4.诗句解读逐句解读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作的内涵和诗人的想法。
5.语言表演唤起学生对诗句意象的联想,鼓励他们自由表达与诗作相关的情感和意象,提高朗读诗歌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本教学实录分为五个环节,即引入、韵律分析、情感导入、诗句解读和语言表演。
每个环节都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表演,增强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成果经过全国赛课评委的评审,本教学实录以其清晰的教学思路、生动的教学展示和学生的积极反应获得了全国赛课的一等奖。
六、总结与启示通过本次教学实录,发现杨万里的《雨霖铃韵》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独特魅力,而且在教学领域也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
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入课堂,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参考资料1.杨万里诗集2.相关研究论文3.《雨霖铃韵》的背景资料。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实录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实录《《雨霖铃》教案一等奖实录》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雨霖铃》教案一等奖实录【课程分析】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宋词从风格上分为两大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提及婉约派,当首推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
多年来,它常诵不衰。
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
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的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结束唐诗单元的学习、鉴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歌。
要鉴赏词的艺术魅力,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词的发展脉络,掌握诗与词的联系与区别,把握词的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为深入鉴赏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教两个文科班,学生的思维活跃,感悟能力强,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较活跃。
因此只要老师创设出浓郁的鉴赏氛围,搭设好层层深入学习的台阶,学生就能够走进作品的艺术境界,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每个人的风采,做学习的主人。
【设计理念】根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贯彻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思想。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老师的诱导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索和研究中掌握知识,学会总结,学会反思。
诗歌鉴赏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
主要考查两方面的内容:1、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于此,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诵读、感悟、理解、分析,不断地积累,才能真正形成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这既是高考的需要,更是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需要。
【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宋词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
《雨霖铃》教学实录(通用15篇)
《雨霖铃》教学实录(通用15篇)《雨霖铃》教学实录篇1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同学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育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品尝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美丽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教学难点领悟对杭州西湖的喜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课时支配:一课时学法指导:结合学问链接相关学问,反复诵读,品尝鉴赏诗歌,完成“A、B类”部分。
C类问题可能不好解答,但也要认真思索,写出自己的思索结果,以备课上争论。
学问链接:介绍词的有关学问(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唱歌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许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4)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进展有肯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出名。
(5)背景介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访问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访问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唱歌以使孙何知道,其次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
《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根据课堂录音整理)教学内容:《雨霖铃》教学班级:永州市第四中学高201班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一、导入:生命其实就是无数次的相遇和相别。
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睢鸠,--于是有了诗。
黄帝遇见磁石,蒙恬初识羊毛,立刻有了对物的惊叹和对物的深情。
牛郎遇见织女,留下的是一场恻恻然的爱情,以及年年夏夜,在星空里再版又再版永不褪色的神话。
夫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
但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也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
我们透过这些诗行,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甚至是亡国之君思念旧时江山的无尽痛楚(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很多学生跟唱,师生皆失笑),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虞美人》印象还很深刻。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外一篇抒写离别之情的名作,来自北宋柳永的《雨霖铃》。
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体悟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教师板书课题(有学生问:“李老师,我们今天还唱不唱?”众笑)当然唱,还是邓丽君的,不过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柳永其人。
二、简介作者:屏幕显示: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连后来的大文豪苏东坡也曾问过“我词何如柳七?”柳七就是柳永。
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可见其当年受欢迎程度,是远远超过现在某些所谓明星的(众笑)。
而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当时人就有“晓风残月柳三变”的俗语。
三、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在学唱之前,我们先需要一起来熟悉一下这歌词。
1、学生齐读。
(第一次朗读,感情投入不够,学生大多读得直白,缺少感染力,这将和后面学生能比较有感情地歌唱本词形成鲜明的对照)2、教师激发。
《雨霖铃》名师教学实录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高级中学郭吉成师:上课!师:同学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唐宋文学是值得我们民族骄傲的,因为在那个时代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创作达到了顶峰。
今天,我们说到唐宋文学时,常用──生齐答:唐诗宋词师:唐诗宋词,对!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笔重彩浓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词。
同学们知道,宋时词坛产生了许多文学流派,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那时的词坛文学流派有那些?师总结:有苏轼的豪放派,柳永的婉约派,李清照的“易安体”,姜夔的正宗派,吴文英与姜白石的格律派等。
宋词确实有很多的流派。
流派纷呈,各有各的风格。
今天我们学的是婉约派诗人柳永的代表词作《雨霖铃》。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自由地放声朗读两遍。
师:请同学们再听录音,注意朗诵者的语气与语顿,并用笔在词的字句下面用不同的符号作语顿或轻重音记号。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再自由放声朗读4分钟。
注意:①要注意节奏与音步的停顿;②初步感受这首词的内容与婉约风格;③注意层次,尽量识记,争取背出来。
师:谁来读一遍。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放声读一遍。
不要求齐读,但要读出自己的处理来。
师:诗要熟读,甚至要背,多读熟背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诗的内涵和风格的理解。
下面请同学们按前后位置讨论一下,这首词从所写的内容来看可以归为哪一类?词的风格流派是怎样的?教师在学生讨论后,让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初读感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生1:内容是写爱情的,应该是爱情诗;生2:应该是离别诗,通过离别写爱情。
师:那是离别诗,还是爱情诗呢?请同学们在看看诗,从所写的内容再想想从中选择已项)师:为什么说离别诗好呢?生3:因为从诗内容和场景来看主要是写离别时的情景。
【NextPage】师:同学们说的很好。
应该是说“离别诗”好。
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词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首词从风格上看是属婉约派的词作。
写法上采用了铺叙的手法,这首词是婉约派词作的代表作。
柳永平生专力写词,题材以都市风光、歌妓生涯以及羁旅行役为主,擅长白描手法,铺叙景物大都层次分明。
《雨霖铃》公开课课堂实录
《雨霖铃》公开课课堂实录《雨霖铃》公开课课堂实录师:这是本周百度金曲榜前十名,这些都听过吧(展示ppt课件)生笑,纷纷议论师:我个人偏爱《传奇》,它简直是天籁之音在几百年前的宋元时代,有一首歌是铁定能入选十大金曲这首歌就是——《雨霖铃》它的作者是谁啊?(生大声应,柳永)对啦,柳永可谓那个时代的super star(生会心笑),有超级多的粉丝他估计堪比现在的方文山、周杰伦,因为当时有句话叫“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但是啊,有才的人一般是比较狂傲的师:他另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说:我考不上进士有什么关系?只要我有才,一样会被社会承认,我就是一个没穿官服的官,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吃酒唱歌这本来是柳永科举失意后发的小牢骚,没想到这首词却让宋仁宗看到了柳永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本来已经考中,谁知宋仁宗一看中榜名单中有柳永的名字,就把他给除名了,并且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还在他的试卷上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既然皇帝亲自把他除名了,柳永也就再没办法通过科举获得功名了,所以他只好自嘲为“奉旨填词柳三变”古人和今人不同,可以有很多成功途径,古人无非就是读书进仕古人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生接下半句)《论语》有句话被后世奉为处世准则:“学而优则仕”,这样才能进入统治阶层范畴柳永的内心是痛苦的,但这不影响他在民间有巨大影响,他是第一个走向民间的专业词人柳永词作当中,歌妓生活是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反映了柳永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一千年前的汴河岸边,一个落魄的才子文人,一个多情的天涯歌女,一起演绎了一曲关于离别的绝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柳永的《雨霖铃》师:首先我们全班齐读一遍《雨霖铃》(生开始朗读,平淡,无感情色彩)师:听完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似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们来聆听著名朗诵家曹灿朗读的《雨霖铃》(生深深陶醉,被曹灿的深情朗读打动)师:听完之后,有什么感觉?生:感叹,议论……师:大家觉得自己朗读时少了什么东西呢?生异口同声:感情师:有自知之明,那接下来我们当一回才子佳人,再来朗读这一曲绝唱,记住,要带感情生笑,投入朗读,效果明显师:好多了,有进步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诵通过诵读体会它的语言、意境师:上节课让大家去预习了,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生:我觉得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师:为什么是这句呢,说说理由生:我觉得很美,把作者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师:似乎也有道理,请坐这里显然要知道什么叫词眼?词眼是词中最精炼传神、最能概括词的主旨的一句话我觉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虽然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但并不能很好地概括词的主旨,大家同意吗?谁有不同意见?生:我觉得是“多情自古伤离别”师:理由?生:这一句包含了伤离惜别的感情在里面概括了这首词的主旨师:很好,下半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了是冷落凄凉的深秋,又不同于寻常,将悲伤又推进一层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千古情诗“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写了哪些景物?谁来说说生:长亭,骤雨师:还有吗?生:寒蝉师:嗯,很好那么这几个自然事物就是诗词鉴赏中的意象了它们在诗词传统中有了固定了的寓意比如长亭,这个意象是表示离别的地点,如李白的《菩萨蛮》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叔同的《送别》中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师:首句描写的.景物长亭、骤雨、寒蝉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生:都是很凄凉的景物师:从整首词看,这些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生:渲染悲凉的气氛师:很好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秋雨潇潇,柳永和心上人依依惜别,这真是一幅唯美的秋雨黄昏送别图啊师:看这一句“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个句子是否有矛盾之处?生:“留恋”与“催发”师:很好,这对矛盾起到什么作用呢?生:表达离别之情师:好,其他同学有没有想说的?生:表现词人深深的眷恋师:很好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这种矛盾的心理恰恰表达了诗人难分难舍的心情师:接下来看这一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师:中国人的感情表达向来含蓄,纵使内心千言万语也不会轻易表达《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千言,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可以说非常典型离别在即,词人思绪万千,但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师:接下来我们看这一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里面有哪三种景物?生:烟波、暮霭、楚天师:好,再想想这三个景物有什么特点呢?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什么联系?(提示:“烟波”是千里,“暮霭”沉沉,“楚天”开阔)生:词人的愁很多,低沉,很宽广师:有点意思了,有没有不同意见呢?生:词人的愁绵长,浓重,无边无际师:非常好,这里显然是借景抒情,借三个景物来写愁的绵长、浓重与无边无际这个句子还是个过渡句,“念”是什么意思呢?几个学生回答说是“想”的意思师:对了,“念”是想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虚景,但却是实写师: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离别难,用了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手法(板书)接下来我们看下阕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自古”说明了什么呢?愁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写愁比较有名的诗句有屈原《九歌》中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江淹《别赋》中的“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煜《乌夜啼》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PPT展示)看完这几个句子,能不理解“自古”说明了什么问题吗?生:古代文人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情绪师:对,也就是说离愁是古代文人的共同感受和普遍的情感师:那为什么清秋节更让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同学们印象中写秋的诗句有哪些呢?生:自古逢秋悲寂寥师:对,还有吗?(其他同学补充“秋风秋雨愁煞人”、“却道天凉好个秋”、“万里悲秋常作客”)师:大家刚刚说了很多关于秋的诗句秋天是个分手的季节(生笑),容易让人触景生情接下来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句子中有几个意象呢?生:三个,杨柳、晓风、残月师:对了词人在这儿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师:这三个意象都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我们先来看几个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是写柳的,柳象征什么呢?(生回答离别)对,柳和留是谐音的,所以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传统师:那酒呢?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还有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是什么的象征呀?(生齐答愁)酒是愁的象征,那酒醒就是愁醒啊师:鲁迅伯伯说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梦醒了无路可走赵本山叔叔说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人活着,钱没了而我们的柳永哥哥却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酒醒了,可亲爱的你到底在哪里啊生:大笑师:下阕是虚写,写的是词人思念苦以情带景,情景交融(板书)师:有人说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落魄才子柳永哀怨缠绵的千古离歌当然,这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畅游于诗词世界而忘归下课!。
_雨霖铃_课堂实录与点评_程振理
倾心学校发展:做团队进取的先锋从乡镇中学的磨砺,到县城初中的锻炼,再到国家级示范高中的扎根,程振理每到一所学校,都保持着自己的平和心态,默默无闻地倾心学校发展,做团队进取的先锋。
从校长室秘书,到校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他在校长办公室一干就是十几年,他醉心于自己的工作,用心于学校的发展,成了几任校长信赖的助手。
作为基层管理者,在程振理心中,教干就要到第一线。
多年来,他一直身兼一线把关教师、班主任、学科组长、办公室主任等职,作为高三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他经常到蹲点的班级了解情况,和师生对话高考,坚持走进教师的学习、生活和科研之中,带领同学科教师组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和科研课题研讨等活动,走进教室和宿舍,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声音,与师生们进行零距离的接触。
他还在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关于高三教学的若干建议》等材料,印发给教师学习、交流。
在他的心中,教干就是要多干事。
他曾在自己的工作手册扉页写道:“人到世上,就是来做事的,为他人,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一心一意地做事,虽辛苦,但心不苦,要做大事,要成大家,就必须全心尽力、一心为公,执著努力。
”为此,他几乎每天早晨6点多到校,深夜近11点离校;为了节约时间,他经常加班,还时常带着老师们吃盒饭、大碗面……校长办公室事务多、责任大、人手少,十多年来,他除了尽心做好日常办公事务以外,还先后撰写了各类文字材料逾300万字,很多发表在省市报刊;他创作了校歌《春华秋实》,汇编了校史资料,编印了《学海浪花》学生优秀作品选,指导校文学社工作并荣获省级优秀文学社团称号,创办《泗洪中学报》并荣获全国校报评选一等奖,还制作了学校个性化材料多种,填补了学校办学历史上的多项空白。
作为班主任、一线教师,程振理多年来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学子,从本专科专业技术人才,到北大清华高才生;作为学科组长,他带领语文学科教师共同探索“艺术语文的诗意与真谛”;作为校长办公室主任,他总是能将别人觉得千头万绪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作为市语文学科领军人物、市学科带头人,他还时常应邀赴外县区上示范课或送教讲学……他的每一个角色都展示得很出色。
在读悟中走进诗情——《雨霖铃•寒蝉凄切》课堂教学实录(郭吉成特级教师) 教案教学设计
在读悟中走进诗情——《雨霖铃•寒蝉凄切》课堂教学实录(郭吉成特级教师) 教案教学设计授课班级:浙江安吉高级中学高二(14)班时间:2007年3月20日教材版本:人民教学出版社第四册授课人:郭吉成(特级教师)课型:观摩课(市级)教学设想:引导学生从柳词层见错出的具体形象(意象)里寻绎出其中“隐性”的意义,进而学会读解诗词,把握诗情,提高古诗词的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模式:诵读——品读——体悟——拓展师:上课!(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唐宋文学是值得我们民族骄傲的,因为在那个时代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创作达到了顶峰。
今天,我们说到唐宋文学时,常用——生齐答:唐诗宋词师:(在学生回答后)唐诗宋词,对!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笔重彩浓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词。
同学们知道,宋时词坛产生了许多文学流派,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那时的词坛文学流派有那些?(有四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师总结:有苏轼的豪放派,柳永的婉约派,李清照的“易安体”,姜夔的正宗派,吴文英与姜白石的格律派等。
宋词确实有很多的流派。
流派纷呈,各有各的风格。
今天我们学的是婉约派诗人柳永的代表词作《雨霖铃》。
(教师板书《雨霖铃》)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自由地放声朗读两遍。
(学生打开课本,朗读)师:请同学们再听录音,注意朗诵者的语气与语顿,并用笔在词的字句下面用不同的符号作语顿或轻重音记号。
(学生听录音)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再自由放声朗读4分钟。
注意:①要注意节奏与音步的停顿;②初步感受这首词的内容与婉约风格;③注意层次,尽量识记,争取背出来。
(学生读自由读)师:谁来读一遍。
(一学生举手,教师请学生读。
教师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听)师: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放声读一遍。
不要求齐读,但要读出自己的处理来。
(学生读)师:诗要熟读,甚至要背,多读熟背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诗的内涵和风格的理解。
下面请同学们按前后位置讨论一下,这首词从所写的内容来看可以归为哪一类?词的风格流派是怎样的?(学生前后位置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后,让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初读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班级:浙江安吉高级中学高二(14)班时间:2007年3月20日教材版本:人民教学出版社第四册授课人:郭吉成(特级教师)课型:观摩课(市级)教学设想:引导学生从柳词层见错出的具体形象(意象)里寻绎出其中“隐性”的意义,进而学会读解诗词,把握诗情,提高古诗词的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模式:诵读——品读——体悟——拓展师:上课!(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唐宋文学是值得我们民族骄傲的,因为在那个时代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创作达到了顶峰。
今天,我们说到唐宋文学时,常用——生齐答:唐诗宋词师:(在学生回答后)唐诗宋词,对!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笔重彩浓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词。
同学们知道,宋时词坛产生了许多文学流派,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那时的词坛文学流派有那些?(有四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师总结:有苏轼的豪放派,柳永的婉约派,李清照的“易安体”,姜夔的正宗派,吴文英与姜白石的格律派等。
宋词确实有很多的流派。
流派纷呈,各有各的风格。
今天我们学的是婉约派诗人柳永的代表词作《雨霖铃》。
(教师板书《雨霖铃》)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自由地放声朗读两遍。
(学生打开课本,朗读)师:请同学们再听录音,注意朗诵者的语气与语顿,并用笔在词的字句下面用不同的符号作语顿或轻重音记号。
(学生听录音)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再自由放声朗读4分钟。
注意:①要注意节奏与音步的停顿;②初步感受这首词的内容与婉约风格;③注意层次,尽量识记,争取背出来。
(学生读自由读)师:谁来读一遍。
(一学生举手,教师请学生读。
教师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听)师: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放声读一遍。
不要求齐读,但要读出自己的处理来。
(学生读)师:诗要熟读,甚至要背,多读熟背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诗的内涵和风格的理解。
下面请同学们按前后位置讨论一下,这首词从所写的内容来看可以归为哪一类?词的风格流派是怎样的?(学生前后位置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后,让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初读感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生1:内容是写爱情的,应该是爱情诗;生2:应该是离别诗,通过离别写爱情。
师:那是离别诗,还是爱情诗呢?请同学们在看看诗,从所写的内容再想想从中选择已项)(学生在下面讨论,一致认为还是说离别诗好,教师板书:诗的内容:离别诗)师:为什么说离别诗好呢?生3:因为从诗内容和场景来看主要是写离别时的情景。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
应该是说“离别诗”好。
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词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首词从风格上看是属婉约派的词作。
写法上采用了铺叙的手法,这首词是婉约派词作的代表作。
柳永平生专力写词,题材以都市风光、歌妓生涯以及羁旅行役为主,擅长白描手法,铺叙景物大都层次分明。
音律谐婉,词意真切,喜用口语,一扫唐末五代词人雕琢习气。
又大量创制慢词,对词体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具体地去体悟这首词的情感。
读诗在于体悟把握作家的情感、诗情,而后才能进入他的内心。
这首词中的诗情——作者的情感,是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摹和场面的描写来表达的。
请同学们再诵读这首词,初步体会这首词的情感。
(专家点评:教学诗歌,必须多读。
通过读,初步把握词的内容,是读懂词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感知词的神韵、逐渐品味词中的独特的意境的必要铺垫和准备。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重点学习离别时的场景,体悟诗人含蓄的情感时怎样通过人悟的动作神情来表达的。
(教师布置学生诵读词的上阙)师:全词用了两个时段来描摹抒情,请问按词的结构顺序来看应是哪两个时段?生4:应是离别前和离别后两个时段。
师:他回答得对吗?生5:“离别前”应为“离别时”。
师:为什么?你能说说理由吗?生6:因为词的上阙的几个场面描写,虽然写了两个时空,有时空的转换,但这两个时空一个是实写,另一个是虚写。
实写的那个时空是分别的场面,虚写的那个时空是词作者在分别时对茫茫前途的虚幻想像;词的第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他们分别时的场景的描写,是用来烘托分别时的“凄切”的氛围的。
因此,“离别前”应改为“离别时”师:很好!这位同学分析的方法很好,能结合具体的文本语境进行分析。
他已经在悟词了。
师:分别时是一幅恋人“别离图”,如果要是将“别离图”按连环画的形式画出来,你们看可以画成几幅图?(专家点评:场景喻图,旨在激趣。
)(学生前后自由讨论)师:谁来回答?(一学生举手示意回答)好,请你回答。
生7:可以画成三幅图。
我的依据是柳永在写恋人分别时写了三个场景,这三个场景就是三幅图。
师:好,这位同学已经回答了可以画成三幅图。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小组为单位想象讨论一下,这三幅场景图应该是怎样的?然后,根据讨论的情况,用词中的一句话作标题,看看谁的想象最丰富,最正确。
(专家点评: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去品、去悟。
)(学生讨论,进入场景,气氛热烈,教师巡回,约4分钟,有学生示意完成)师:请那位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的成果?(专家评注:让学生展示,激励其树立成功意识。
)(一女生上来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画的场景草图,标题为“都门帐饮”)师:大家评价一下她画的图有没有正确地传递词意。
生8:没有。
因为“都门帐饮”只是一种行为,这句诗主要表现“无绪”的心理活动。
“无绪”就是没心思。
一对恋人(学生笑)要分别了,面对佳肴肯定没有心思――套用词中的话说就是“无绪――吃的,画面不应该表现他们喝酒的情景。
师:那么你说,如果让你来画这个场面,你该怎么画呢?生9:我还没想好。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吗?(有几位学生举手。
教师请其中一位说。
)生10:“无绪”是感情的焦点,画面应画出面对佳肴不动筷子,而是相互对看的具有复杂心理的场景。
生11:不一定要对看,但一定要画出“难舍”与“伤心”的情感。
比如像女的低着头用手绢轻擦眼泪,男的则看着女的无所适从就比较符合词意了。
师:很好!“无绪”是感情的焦点,画面是应该画出相互这一复杂的心理活动。
(专家点评:讨论与评价,把作品的不确定性和空白结构按自己的理解组织起来,亦为悟。
)(学生接下去分别展示了其他两幅画,教师引导学生作简略的评价修改。
)师:你们怎么理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句诗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的?(学生作短暂的思考后举手)生12:就是手拉手,相互对看,有话要说但又说不出来的意思。
生13:说明他们的感情是很悲伤的。
生14:说“感情悲伤”不符合语法要求,应该说“心中很悲伤”。
师:这位同学听得很仔细,语法错误都指出来了,很好。
对这句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生15:表明了他们难舍难分。
师:能不能再深一层地去悟下去?生16:我认为这句诗写出了两人分别时的感情高潮点。
两人虽然泪眼相对,语噎无声,但实际上两人的内心是很复杂的,满腹衷情尽在这不言中了,因此这句诗字面看似简单,但它的内涵是很深的,表达的情感是十分强烈的。
师:你能具体地说说你这样说的理由吗?生17:(继续)“无语凝噎”就是悲伤得说不出话来,表明很悲伤。
“执手相看”是说他们手拉手,泪眼相对,悲伤得说不出话来。
只能用手拉着手、四目相对的方式来表达此时内心的感受,这不就是满腹衷情吗?这不就是分别时的高潮点吗?这种情景在小说、影视中可以经常看到。
(专家点评:联系生活中的间接经验,拓展联想,是为悟。
)师:他分析的非常好,真正读懂了这句诗,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中去了。
其实,这两句诗所写的人物分别时的情感与情景,我们可用一句非常熟悉的诗来归纳,这句诗是——(学生全体不约而同地: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总结:对,“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区别。
西方人在分别时常以拥抱、亲吻来表达此时强烈的心理情感,而东方人则不然,而是用词中所写的方式来表达此时强烈的心理情感,这种表达方式看来很平稳,但实际上更动人情怀,更令人有回想余地。
本词通过场景的描写较好地刻画了一对深情的恋人离别时的意境。
词作者的情感也从场面描写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达。
这种感情的表达方式显得——(还未说完,学生便接:含蓄!)师:对,含蓄。
不仅含蓄,而且深沉!(教师板书:情感含蓄、深沉)(专家点评:此时已悟到了深层)师:我们用一个词来总结一下上阙场景描写所表现的这对恋人的情感吧。
(有学生说“难舍”)师:那位学生说,“难舍”比较好,大家同意吗?(生齐声:同意!)(教师板书:难舍)师:请大家思考一下,从写法、内容、情感表达三方面归纳词的上阙。
师根据学生归纳发言总结:词的上阕通过三个场景的描写,刻划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含蓄地表达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难舍情感。
(专家点评:品读是在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读提升一个高度,即将感性阅读阶段提升到一个理性阅读阶段。
而体悟则是学生对词的阅读再次提升到阅读的更高层面――阅读的智性阶段的必要途径。
学生只有悟了,才能将作品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修养。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词的下阙,重点品读名句,体悟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含蓄地表达情感的。
请同学们读下阕。
(学生朗读词的下阕。
)师:下阕有一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根据你的理解,你能说说是哪一句吗?(生几乎一致认为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句子。
)师:这个句子是“杨柳岸,晓风残月”,那么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呢?表达的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学生边读边体悟)师:谁能把自己体悟到的感受说一说?生18:这个诗句好就好在诗的景物与诗的情感很好地融合了起来。
师:能具体点吗?注意这里有哪些意象?(讨论分析后有学生举手,教师请该学生回答)生19:有三个意象,即杨柳、风、月师:对,大家看看,“风”是什么风,“月”是什么月。
联系上下文来综合考虑这句诗,他想要表达什么?生20:这里好象隐含了时间、地点和情感。
“晓风”“残月”都有点凄清,寂寞的意境。
师:谁能再进一步地把这些意象组合起来,描述一下这幅画面的意境吗?生21:联系上下句,这里可以描绘成这样一幅图景:清晨,一阵凉风将我从醉酒中吹醒,与我作伴的只是岸边的杨柳和天上的一钩弯月,而我的恋人,不知现在在何处?师:描述的好吗?如果好,大家鼓励她一下。
(学生鼓掌)师:描绘的不错,对这句诗的字面意思已经理解了,但作者这样写显然是为了突出一种情感,表达心境的,读诗重要的是走入诗人的心里。
那么你们考虑一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概括他此时的心境呢?生22:孤独。
生23:寂寞。
生24:忧伤。
生25:我认为孤寂更好。
师:我个人也觉得“孤寂”更能准确地传达诗人的心境。
(板书:孤寂)以凄凉的景色写凄切孤寂的心情,这又是什么样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呢?师:(在学生讨论后明确)含蓄。
(板书:含蓄)那么大家顺便思考一下,“杨柳”、“风”、“月”本属平常的物,酒醒后但见眼前之景很自然,为什么这句诗会成为传诵一时的名句呢?(学生思考,一学生要求回答)生26:因为“柳”“月”古代都是用来作为离别相思的象征物的,是一个固定意象。
都有“缠绵”“留恋”之意。
师:能举例说明吗?生27:唐朝的韦庄就写过一句“惆怅晓莺别月,相别”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