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a Baidu bibliotek
1、描述性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用于回答“是 什么”的问题。 2、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35、学习迁移的理论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认为迁移必须经历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 其心理学依据:官能心理学。 德心伏尔夫(1679——1754)最早提出 2、共同要素说 是桑代克提出来的 认为只有当两种学习之间具有共同成分或共同因素时,才会产生迁 移。 3、概括化迁移理论(水下打靶实验) 心理学家贾德提出来的 他认为材料A之所以能迁移到材料B,是因为在学习A材料时掌握了一 般的 原理,这个原理能全部或部分地迁移到材料B中,A、B材料中的共同成 分只是促进迁移的条件,关键在于存在共同原理。 4、关系理论 关系理论是格式塔学派提出来的,其代表人物是苛勒。
最佳动机水平随课题的不同性质而不同。对于比较简单的任务,效率随 动机提高而上升,中等偏高最佳;对于比较困难的任务,效率随动机增 强而下降,中等偏低最佳。随着任务难度不断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 随之下降的趋势。 10、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不同的因素组成
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Ts) 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Tf) 追求成功的倾向(Ts)的公式: Ts=(动机)MS×(概率)PS×(满足感)IS 避免失败的倾向(Tf)的公式: Tf = Mf × Pf ×(-If) TA = TS + Tf 11、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论 (1)认知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获得 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这是一种自己的能力或成绩而赢得相应 地位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长者或同伴们的赞许和认可的需要 12、归因理论 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与环境 之间相对关系的看法。 外部控制点 内部控制点 韦纳的归因理论 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成就归因理论 从三个维度把归因分为:内归因与外归因,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
1)问卷法:拟定一些问题,要求被试书面回答,以分析心理活动的
方法。 优点:可以取得大量的数据 缺点:不够严密和准确
2)访谈法 3、产品分析法 4、个案研究法 5、自然实验法 是指在教育实际情境下,按照研究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 件,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变化。 “现场实验”或“教学性心理实验” 优点:1)注意到了自然条件,能较好地反映教育实际情况;
广义上:个体行为的内在原因或内在动力。 狭义上:内驱力(drive)多用来表示原始性或生理性动机(如饥、 渴、性等) 需要(need)有时用来表示形成内驱力的原因,有时用来表示各种 不同的动机 诱因(incentive):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7、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诱因来源:内部动机vs.外部动机 8、学习动机的作用 1、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的方向 2、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的进程 3、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 9、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倒U型”
按照教育心理学的本来面貌来反映其本质、规律和机制 2、系统性原则 系统分析的首要原则是整体性。
第二条原则是等级结构性 第三条原则是动态性。 第四条原则是环境适应性。 3、教育性原则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实验手段与方法应能促进被试 心理的良性发展. 研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 展,一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是不允许的。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从实际的需要出发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 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根据某一特定要求,向被调查者或有关人员了解某种心理活动的 发生及其条件,从而了解这种心理活动。
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桑代克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1913—1914将其扩展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 其原因》三卷 提出了系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和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被誉为“教育 心理学之父”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注意到了控制一定的变量,力求科学性。 缺点:有时条件的控制不容易十分精确 6、实验室实验法 5、动机的涵义 简单而言,动机即人们行为的原因。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趋向一定目标,以满足某种需要 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涵义 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 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6、动机的相关概念——需要、内驱力和诱因
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突然领悟两种学习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的结 果。认为觉察力越敏锐,迁移就越容易。 (二)现代认知结构理论 1、布鲁纳的研究 (1)学习的迁移分为两类
一是特殊的迁移即动作技能的迁移 二是非特殊迁移即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2)把迁移的研究深入到了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
2、奥苏贝尔的研究 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是影响学习和迁移的重要因素 (1)认知结构变量:个人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称为认 知结构变量。 A、可利用性 B、可辨别性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动作再现过程 (复制过程) 动机过程 22、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 (1)榜样的特点: A、相似性 B、地位和声誉
C、能力水平 D、热情和教养 (2)观察者的特点: A、感受、理解信息的能力 B、不确定性 C、某些人格特征 (3)榜样的显示特点: A、真实的示范:现实生活中观察者接触到的具体的人。 B、符号性示范: 通过语言或影视的图像而呈现的示范。 C、创造性示范:提供多种榜样的行为模式,使观察者形成带有创新 性的行为模式。 23、三元交互论:个体、环境、行为 24、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 判断。 25、学习过程(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 知识的获得 知识的转化 对知识的评价 26、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1)基本的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学习的态度、方 法 27、学习的最佳方式:发现学习 内涵:就是要求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发 现知识,掌握概念、原理与规律的过程。 28、发现学习特点: ①发生较早。 学前儿童具有发现学习 ②学习内容是无定论的实际材料。不是现成的材料 ③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 ④学习过程较为复杂 29、发现学习优点: ①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培养学生直觉思维。 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 ④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 30、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奥苏贝尔的意义接受学习论) 有意义学习过程是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了非 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任何机械学习都不具有实质性与非人为性这两条标准。 学习者用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吸收和融洽新知识的过程,即同化过程
主要是行为的先天成分及成熟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 2、最高级的动物的生命形式(人) 主要是行为的后天成分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 二、学习能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1、学习影响成熟 2、学习能激发智力潜力,促进个人心理发展 17、学习的理论派别 18、主要评价(对桑代克同时也是对整个联结主义的评价) 贡献: 教育心理学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 引起了有关学习理论的一系列争论和研究 局限: 否认了脑中枢的作用,认为S——R是直接联系,无需任何中介要素 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 未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19、斯金纳操作活动的强化 强化是斯金纳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强化的类型:正强化vs.负强化 正强化:某个愉快刺激的出现会提高个体的行为反应。 负强化:某个厌恶刺激的退出会提高个体的行为反应。 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 20、斯金纳程序教学特点: ①小的步子 ②积极反应 ③自定步调 ④低的错误率 ⑤及时反馈 21、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
(旧知识吸收新知识) 31、三种同化模式(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1、类属学习(下位学习):
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观念的概括水平高于新学习的知识。 派生类属学习, 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是一个总的观念,新学习 的内容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一个特例或例证。 相关类属学习,指新学习的内容是原先学习过的概念的深入、精 制、修饰或限定。 2、总括学习(上位学习) 新学习的观念在概括程度上高于原有的观念,即原有的知识为从属 观念,新知识为上位观念。 3、并列结合学习: 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既不能产生类属关 系,也不能产生 总括关系,新旧知识为并列组合关系。 3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 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可以理解,是其学习能力 范畴内的。 主观条件: 学习者要有从事意义学习的愿望;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旧知识;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揭示新知识的意义。 33、人本主义 学习结果: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有用的人,整体的人格得到发展。 学习过程: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 的过程。 主要评价 贡献 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 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 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局限 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 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34、知识定义: 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同化、理解新知识,使其在头脑 中得到表征并用于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 知识分类:(领会)
C、稳定性 (2)认知结构变量的迁移作用 36、概念:“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 料。
最近发展区: 37、技能的概念:通过练习而巩固的、自动化的动作的或智力的活动方 式。 38、加里培林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心智技能) 1、活动的定向基础阶段:准备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借助于实物或实物的替代物进行智力 活动。 3、有声的言语阶段: 这一阶段活动已离开了实物或实物的替代物,而 以出声的言语来进行智力活动。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学生的智力活动以不出声的言语活动进 行 5、内部言语阶段:是智力活动完成的最后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压 缩、自动化 39、 智力技能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心智) 1、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 2、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 3、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 40、促进智力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1、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正确地识别课题模式 2、把握系统的概念结构,坚持进行创造性思维 3、充分利用正确的思维定势,积极排除各种偏见 4、综合地应用多种学习方法,促进思维变成记忆 41、动作技能的形成有以下几个特征: (1)活动结构的改变 (2)活动速度加快,出现动作准确性、协调性和灵活性等品质 (3)活动本身的调节功能加强 42、促进动作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培养) (一)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的情境: (二)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三)正确组织练习 43、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 第一,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 第二,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的目标状态
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 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四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 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等。 归因的三维度模式:PPT(71) 消极归因模式 成功——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愿意从事有 成就的任务 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有 成就任务的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 积极归因模式: 成功——能力高——自豪/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 务 失败——缺乏努力——内疚/相对的对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 事有成就的任务 13、需要层次论 人物 马斯洛(人本代表人物之一) 人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 要;同时也包括三种成长需要,即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 的需要。 1、需要的层次 人类的动机由不同性质的需要组成 各需求之间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 最低层次:生理需要,最高需要:自我实现 1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影响 1、激发的条件: 2、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即“设疑”的策略: (1)提出与儿童已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 (2)先教给学生一个基本法则,在学生理解之后,再给他们举出不符 合这一法则的事例。 (3)提出有几种选择答案的问题。 (4)通过活动的方式产生问题。 15、学习的概念: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 程。 16、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一、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1、最低级的动物的生命形式(原生动物)
1、描述性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用于回答“是 什么”的问题。 2、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35、学习迁移的理论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认为迁移必须经历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 其心理学依据:官能心理学。 德心伏尔夫(1679——1754)最早提出 2、共同要素说 是桑代克提出来的 认为只有当两种学习之间具有共同成分或共同因素时,才会产生迁 移。 3、概括化迁移理论(水下打靶实验) 心理学家贾德提出来的 他认为材料A之所以能迁移到材料B,是因为在学习A材料时掌握了一 般的 原理,这个原理能全部或部分地迁移到材料B中,A、B材料中的共同成 分只是促进迁移的条件,关键在于存在共同原理。 4、关系理论 关系理论是格式塔学派提出来的,其代表人物是苛勒。
最佳动机水平随课题的不同性质而不同。对于比较简单的任务,效率随 动机提高而上升,中等偏高最佳;对于比较困难的任务,效率随动机增 强而下降,中等偏低最佳。随着任务难度不断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 随之下降的趋势。 10、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不同的因素组成
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Ts) 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Tf) 追求成功的倾向(Ts)的公式: Ts=(动机)MS×(概率)PS×(满足感)IS 避免失败的倾向(Tf)的公式: Tf = Mf × Pf ×(-If) TA = TS + Tf 11、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论 (1)认知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获得 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这是一种自己的能力或成绩而赢得相应 地位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长者或同伴们的赞许和认可的需要 12、归因理论 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与环境 之间相对关系的看法。 外部控制点 内部控制点 韦纳的归因理论 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成就归因理论 从三个维度把归因分为:内归因与外归因,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
1)问卷法:拟定一些问题,要求被试书面回答,以分析心理活动的
方法。 优点:可以取得大量的数据 缺点:不够严密和准确
2)访谈法 3、产品分析法 4、个案研究法 5、自然实验法 是指在教育实际情境下,按照研究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 件,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变化。 “现场实验”或“教学性心理实验” 优点:1)注意到了自然条件,能较好地反映教育实际情况;
广义上:个体行为的内在原因或内在动力。 狭义上:内驱力(drive)多用来表示原始性或生理性动机(如饥、 渴、性等) 需要(need)有时用来表示形成内驱力的原因,有时用来表示各种 不同的动机 诱因(incentive):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7、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诱因来源:内部动机vs.外部动机 8、学习动机的作用 1、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的方向 2、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的进程 3、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 9、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倒U型”
按照教育心理学的本来面貌来反映其本质、规律和机制 2、系统性原则 系统分析的首要原则是整体性。
第二条原则是等级结构性 第三条原则是动态性。 第四条原则是环境适应性。 3、教育性原则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实验手段与方法应能促进被试 心理的良性发展. 研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 展,一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是不允许的。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从实际的需要出发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 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根据某一特定要求,向被调查者或有关人员了解某种心理活动的 发生及其条件,从而了解这种心理活动。
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桑代克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1913—1914将其扩展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 其原因》三卷 提出了系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和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被誉为“教育 心理学之父”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注意到了控制一定的变量,力求科学性。 缺点:有时条件的控制不容易十分精确 6、实验室实验法 5、动机的涵义 简单而言,动机即人们行为的原因。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趋向一定目标,以满足某种需要 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涵义 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 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6、动机的相关概念——需要、内驱力和诱因
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突然领悟两种学习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的结 果。认为觉察力越敏锐,迁移就越容易。 (二)现代认知结构理论 1、布鲁纳的研究 (1)学习的迁移分为两类
一是特殊的迁移即动作技能的迁移 二是非特殊迁移即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2)把迁移的研究深入到了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
2、奥苏贝尔的研究 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是影响学习和迁移的重要因素 (1)认知结构变量:个人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称为认 知结构变量。 A、可利用性 B、可辨别性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动作再现过程 (复制过程) 动机过程 22、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 (1)榜样的特点: A、相似性 B、地位和声誉
C、能力水平 D、热情和教养 (2)观察者的特点: A、感受、理解信息的能力 B、不确定性 C、某些人格特征 (3)榜样的显示特点: A、真实的示范:现实生活中观察者接触到的具体的人。 B、符号性示范: 通过语言或影视的图像而呈现的示范。 C、创造性示范:提供多种榜样的行为模式,使观察者形成带有创新 性的行为模式。 23、三元交互论:个体、环境、行为 24、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 判断。 25、学习过程(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 知识的获得 知识的转化 对知识的评价 26、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1)基本的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学习的态度、方 法 27、学习的最佳方式:发现学习 内涵:就是要求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发 现知识,掌握概念、原理与规律的过程。 28、发现学习特点: ①发生较早。 学前儿童具有发现学习 ②学习内容是无定论的实际材料。不是现成的材料 ③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 ④学习过程较为复杂 29、发现学习优点: ①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培养学生直觉思维。 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 ④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 30、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奥苏贝尔的意义接受学习论) 有意义学习过程是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了非 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任何机械学习都不具有实质性与非人为性这两条标准。 学习者用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吸收和融洽新知识的过程,即同化过程
主要是行为的先天成分及成熟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 2、最高级的动物的生命形式(人) 主要是行为的后天成分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 二、学习能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1、学习影响成熟 2、学习能激发智力潜力,促进个人心理发展 17、学习的理论派别 18、主要评价(对桑代克同时也是对整个联结主义的评价) 贡献: 教育心理学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 引起了有关学习理论的一系列争论和研究 局限: 否认了脑中枢的作用,认为S——R是直接联系,无需任何中介要素 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 未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19、斯金纳操作活动的强化 强化是斯金纳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强化的类型:正强化vs.负强化 正强化:某个愉快刺激的出现会提高个体的行为反应。 负强化:某个厌恶刺激的退出会提高个体的行为反应。 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 20、斯金纳程序教学特点: ①小的步子 ②积极反应 ③自定步调 ④低的错误率 ⑤及时反馈 21、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
(旧知识吸收新知识) 31、三种同化模式(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1、类属学习(下位学习):
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观念的概括水平高于新学习的知识。 派生类属学习, 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是一个总的观念,新学习 的内容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一个特例或例证。 相关类属学习,指新学习的内容是原先学习过的概念的深入、精 制、修饰或限定。 2、总括学习(上位学习) 新学习的观念在概括程度上高于原有的观念,即原有的知识为从属 观念,新知识为上位观念。 3、并列结合学习: 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既不能产生类属关 系,也不能产生 总括关系,新旧知识为并列组合关系。 3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 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可以理解,是其学习能力 范畴内的。 主观条件: 学习者要有从事意义学习的愿望;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旧知识;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揭示新知识的意义。 33、人本主义 学习结果: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有用的人,整体的人格得到发展。 学习过程: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 的过程。 主要评价 贡献 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 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 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局限 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 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34、知识定义: 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同化、理解新知识,使其在头脑 中得到表征并用于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 知识分类:(领会)
C、稳定性 (2)认知结构变量的迁移作用 36、概念:“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 料。
最近发展区: 37、技能的概念:通过练习而巩固的、自动化的动作的或智力的活动方 式。 38、加里培林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心智技能) 1、活动的定向基础阶段:准备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借助于实物或实物的替代物进行智力 活动。 3、有声的言语阶段: 这一阶段活动已离开了实物或实物的替代物,而 以出声的言语来进行智力活动。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学生的智力活动以不出声的言语活动进 行 5、内部言语阶段:是智力活动完成的最后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压 缩、自动化 39、 智力技能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心智) 1、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 2、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 3、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 40、促进智力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1、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正确地识别课题模式 2、把握系统的概念结构,坚持进行创造性思维 3、充分利用正确的思维定势,积极排除各种偏见 4、综合地应用多种学习方法,促进思维变成记忆 41、动作技能的形成有以下几个特征: (1)活动结构的改变 (2)活动速度加快,出现动作准确性、协调性和灵活性等品质 (3)活动本身的调节功能加强 42、促进动作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培养) (一)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的情境: (二)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三)正确组织练习 43、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 第一,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 第二,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的目标状态
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 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四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 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等。 归因的三维度模式:PPT(71) 消极归因模式 成功——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愿意从事有 成就的任务 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有 成就任务的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 积极归因模式: 成功——能力高——自豪/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 务 失败——缺乏努力——内疚/相对的对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 事有成就的任务 13、需要层次论 人物 马斯洛(人本代表人物之一) 人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 要;同时也包括三种成长需要,即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 的需要。 1、需要的层次 人类的动机由不同性质的需要组成 各需求之间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 最低层次:生理需要,最高需要:自我实现 1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影响 1、激发的条件: 2、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即“设疑”的策略: (1)提出与儿童已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 (2)先教给学生一个基本法则,在学生理解之后,再给他们举出不符 合这一法则的事例。 (3)提出有几种选择答案的问题。 (4)通过活动的方式产生问题。 15、学习的概念: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 程。 16、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一、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1、最低级的动物的生命形式(原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