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第五支队
半塔保卫战
2018.10半塔又名半塔集,在安徽来安县境内。
抗日战争时期,半塔及其周围地区是新四军第五支队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当时淮南路东抗日活动的中心。
新四军和根据地的许多主要负责同志,如刘少奇、陈毅、张云逸、罗炳辉、邓子恢、方毅、张劲夫等,都在这里活动过。
1940年3月21日至29日,新四军第五支队以半塔为中心,同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部队进行了一场反磨擦战斗,共歼顽军3000余人。
韩顽主力溃逃三河以北,津浦路东的土匪、顽固派被全部消灭。
在这次战役中,新四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积累了在遭敌优势兵力围攻下固守待援的经验。
陈毅同志说:“半塔保卫战是固守待援的范例”。
当时,蒋介石命令桂系顽军李品仙(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和江苏的韩德勤,从东西两面夹击皖东新四军。
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决定,集中主力于津浦铁路西,先反击对新四军威胁最大的李品仙部,以巩固路西阵地;然后再挥戈向东,击破韩德勤的进攻。
根据这一决定,罗炳辉、陶勇等同志于1940年3月上旬率主力弛援津浦路西。
韩德勤乘新四军路东空虚,发起对以半塔集为重点的全面进攻。
敌兵力共有1万多人,武器装备良好。
而我守卫半塔的兵力只有500多人,加上外围部队也只有3000人,其中还包括两个学生队、一个女生队和少年队,他们之中大部分还没有枪。
敌我兵力悬殊很大。
3月21日拂晓,韩德勤派代号为“梅九部队”的两个团,首先从半塔东北向新四军五支队接近。
中午时分,抢占了半塔西北制高点——光山,完成了对半塔的包围。
新四军五支队指挥机关所在地苏营和半塔之间的通路也被敌人封锁。
五支队副司令员周骏鸣当机立断,亲率特务营由半塔西北山后隐蔽接近敌人,并令驻守半塔的教导大队从正面配合,向敌人突然发起冲锋,迫敌退至贾大山,五支队重新控制了制高点。
22日,中原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来电指示:“动员和组织一切力量,坚守半塔。
待路西主力挥戈东援,歼灭韩顽。
”当日晚,五支队参谋长赵启民进入半塔集,传达中原局、江北指挥部指示,组织部队固守半塔,以待援军。
新四军在南京江北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南京江北地区,指南京长江北岸的浦口、江浦、六合、盱眙、仪征、高邮、宝应等地,以及安徽的天长、滁县、来安、嘉山、定远、全椒、含山、和县、无为、巢县等地。
此地区,南与南京城隔长江相望,东抵大运河,西达津浦铁路以西,北临淮河与洪泽湖,面积广大,多为平原与丘陵,物产丰饶,津浦铁路从此地区穿过,北达蚌埠、徐州、济南、天津,南接南京、芜湖、镇江、苏州、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等苏南各城市与芜湖、扬州等地相继沦陷后,南京江北地区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
新四军在此地区进行的艰苦抗战,对沦陷的南京城形成最直接、最迅速、最猛烈的冲击与影响。
一、新四军第四、五支队在南京江北地区建立淮南抗战根据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不久,派遣第十三师团渡江,沿津浦铁路北犯,进攻淮河沿线的蚌埠等地,试图与从山东南下的日军配合,南北夹击徐州。
针对江北局势,1937年12月28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和项英,指示正在组建的新四军,派遣部分兵力东进淮河两岸与津浦铁路两侧的广大地区作战。
1938年3月8日,新组建的新四军第四支队,由高敬亭司令员率领,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从大别山东进。
5月12日,第四支队第九团一部在巢县蒋家河口设伏,歼灭日军,首战告捷,成为新四军江北抗日第一战。
第四支队的部分部队,先后进入皖东地区。
1938年8月,中共中央长江局派遣刘顺元等人,进入皖东地区,建立中共皖东工委,以刘顺元为书记,在定远、全椒、巢县、滁县、来安、和县等县,建立与发展中共党组织。
9月至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撤销原由王明领导的长江局,在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设中原局;11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决定“以胡服、朱瑞、彭雪枫、郑位三为中央中原局委员,以胡服兼中原局书记。
所有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概归中原局指导”。
胡服即刘少奇,他将全权领导该地区中共的党、政、军工作,策划、实施华北八路军部分主力部队南下,江南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共同开辟淮北、淮南、苏北、苏中广大地区抗日根据地。
抗战时期竹镇派出所历史的梳理与分析
812022年第7期红色档案抗战时期竹镇派出所历史的梳理与分析朱成山(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江苏常州,213164)南京市公安局六合分局竹镇派出所,是第一座中共在抗战时期建立的公安派出所,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
徐涛、付兵儿等先后在《南京日报》《档案与建设》等报刊上,以“新四军第一所”刊文介绍;[1-2]任国勇、六公宣在《公民与法》杂志上撰文称其为“中国第一个‘派出所’”;[3]吴明在《公民导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它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派出所’”;[4]等等。
笔者受南京市公安局六合分局委托,负责策划“第一座派出所——竹镇派出所所史展”、撰写展览大纲,在海量公安卷宗、众多历史证人的口述史料、诸多历史书籍、大量录音带和多部录像资料等基础上,对竹镇派出所的历史进行梳理与分析,厘清了一些多年来模糊不清的问题。
一、 竹镇派出所的建立1939年7月1日,新四军第五支队在安徽省定远县藕塘镇附近的安子集成立,罗炳辉任司令员。
新四军第五支队从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同时与日军、汪伪军、国民党反共顽固派作战的严峻态势。
抗日战争期间,这支新四军部队一直活跃在淮南路东地区的六合、天长、来安、定远等县,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8月20日,新成立不久的新四军第五支队第八团和第十五团,在罗炳辉的率领下进驻六合县竹镇。
至此,新四军在六合一带开始了为期数年的抗日游击战争。
1939年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布《关于成立社会部的决定》,要求各边区行署设公安局或保安处,在各县设公安局。
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公安”的称谓。
当时适逢抗日战争时期,其目的是为了从名称上与伪政权警察机关有所区别。
对淮南路东及其六合县来说,公安机关的建立经历了调查统计科、军法处、保安处、公安局四个阶段,有一个逐步培育的过程。
1939年10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军法处,曾在来安县半塔集的项国平家中,举办第一期锄奸训练班,培养了第一批身穿军装的公安干警。
受训的这一批新四军干部,很多人后来成为这一地区公安机关的领导和中坚力量。
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55)——龙潜少将
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55)——龙潜少将龙潜将军龙潜将军,曾用名刘植明、龙秋年、龙中、龙友明。
1913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高溪乡九陂江边村一户佃农家庭。
小时读过三年私塾,后随父亲上山砍柴烧炭,下地种田度日。
1926年,龙潜随父亲参加革命,担任九陂乡少先队和暴动队队长。
1928年6月参加龙源口战斗,他率领九陂暴动队配合红军作战,当国民党军队被我军包围在龙源口桥地段时,他与队友迅速逼迫敌人,迫使敌人缴械投降。
1929年2月,龙潜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军第三十一团机炮大队传令兵。
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第三十一团团部通讯排通信员、班长。
1930年1月,任红军第五纵队司令部直属通信排副排长,9月任中华苏维埃中央军政学校第一大队学员排政治指导员,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党员。
参加了第一次反“围剿”作战。
1931年2月,龙潜任福建独立团特派员、政治处主任(副团职),参加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9月任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一0一团特派员兼党总支书记,奉命率部急行军赶到福建省蒋乐县光明镇参加守卫战,阻击敌一八九、一七八师进攻达六个昼夜,多次与敌人白刃格斗,身负重伤。
伤愈后,龙潜任福建独立团政治处主任、政委。
被福建省军区授予模范总支书记、模范特派员称号。
因作战勇敢,1933年8月1日被中革军委授予三等红星奖章。
1934年10月,龙潜参加长征。
参加了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等战役。
1935年1月红军到达遵义时,龙潜任中央军委直属队特派员、办事处主任,负责总政、总参、总后、总兵站保卫工作。
后改任中央军委干部团特派员,在邓发和李克农领导下,担负中央领导及中央机关保卫工作。
过金沙江时,他和方强、陈正湘率领干部团侦察排偷渡金沙江,为主力部队过江开辟了通道。
到达陕北后,任陕甘宁军区政治部红军工作科科长兼武装动员部部长。
参加了直罗镇和瓦窑堡战役。
1937年1月,龙潜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龙潜将军1937年在延安1937年8月,龙潜随中革军委直属“东征军”东渡黄河北上抗日作战,中途遭敌机轰炸负重伤,被八路军总政治部授予荣誉战士称号。
新四军
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
辖4个游击支队,10个团,1个特务营,共10329人。
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主任刘炎第一团团长傅秋涛第二团团长张正坤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主任钟国楚第三团团长黄火星第四团团长卢胜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政治主任胡荣第五团团长饶守坤第六团团长叶飞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萧望东第七团团长杨克志第八团团长周骏鸣第九团团长顾士多手枪团团长詹化雨教导队教育长冯达飞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整编成的7个主力师之一。
1941年1月下旬,新四军新军部成立。
2月,将原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为新四军第二师,师长张云逸(兼),政治委员郑位三,副师长罗炳辉,参谋长周骏鸣,政治部主任郭述申(未到职)。
(见照片:1942年,陈毅代军长与二师、四师部分干部合影。
左起张树才、刘顺元、方毅、张爱萍、张云逸、宋文、陈毅、罗炳辉、杨梅生、龙潜、周骏鸣)原第四、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依次改编为第四、第五、第六旅,另辖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
整编后,即活动于东起运河、西至淮南铁路、瓦埠湖、北临淮河、南濒长江的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1年4月至1943年,先后粉碎日伪军多次“清剿”,共歼灭日伪军1100余人,收复了定远县大桥。
1944年春转入攻势作战,直至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被分别编入山东和华中野战军。
新四军第三师新四军第三师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统一编成的7个主力师之一。
1941年2月以八路军第五纵队为基础编成。
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参谋长彭雄,政治部主任吴法宪。
下辖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第八旅,旅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第九旅(1941年9月与第四师第十旅对换建制),旅长张爱萍,政治委员韦国清;盐阜军分区(1941年6月组成),司令员洪学智;淮海军区(1941年3月组成),司令员罩健,政治委员金明;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今员常玉清。
新四军四支队新四军二师暨淮南抗日根据地(6)
新四军四支队、新四军二师暨淮南抗日根据地(6)新四军四支队、新四军二师暨淮南抗日根据地史料集锦(6)新四军第五支队新四军第五支队是在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中诞生的一支劲旅。
她的前身是第四支队第八团、挺进团和第三游击纵队。
八团原来是鄂豫边区桐柏山红军游击队,1938年1月在河南确山县竹沟镇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
3月8日,该团全体指战员在团长周骏鸣、政委林恺的率领下从河南信阳邢集出征东进抗日。
部队出发前,罗炳辉同志从武汉赶到邢集,传达长江局和周恩来同志的指示,欢送八团开赴抗日前线,并发给经费5000元。
3月下旬,八团在皖西霍山县流波硐与七、九两团会合,支队司令员高敬亭亲临驻地看望了八团指战员,并讲了话。
4月,三个团由四支队首长戴季英、林维先率领进入皖中,在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巢县等地展开。
1938年5月,徐州失守,皖东敌后空虚,是我军继续东进的大好时机,周恩来副主席征询了戴季英同志的意见后,要军部命令八团首先挺进皖东。
出发前,周恩来副主席发给军费500元,军衣1200套、军毯500条,电台一部,解决了八团的生活困难和通信联络问题。
9月,八团三个营都到达了肥东、巢北地区,先后同刘冲同志领导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团和张恺帆、冯文华同志组织领导的巢县抗日游击大队(简称巢抗)会合。
11月,部队到达全椒的大马厂,滁县曲亭等地区活动,9月起,减员严重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团奉命随八团行动,并归八团指挥。
东北流亡挺进团是由在上海抗战中失散的东北军抗日官兵八、九十人组成,周副主席和叶剑英参谋长介绍他们从武汉到七里坪,归四支队领导。
6月,与巢抗合编。
不久又收编了刘子清等土杂武装。
7月,四支队决定将挺进大队更名为“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并派高志荣、时生、文明地、周利人等同志到该部工作。
该纵队司令员韦郁周,政委刘冲、政治部主任高志荣,下辖三个大队,原挺进大队为一大队,“巢抗”为二大队,刘子清部为三大队。
该纵队在全椒、含山、巢县、肥东等地,积极打击日伪军和土匪等反动武装,进行大小战斗数十次,一度发展成为近两千人的武装,为维护社会治安、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作出了贡献。
211060273_人民功臣罗炳辉的抗战岁月(中)
2023.4铁军·纵览TIEJUN·ZONGLAN三打来安威震敌胆1939年4月19日,罗炳辉奉调返回云岭新四军军部。
5月3日,他随新四军军长叶挺北渡长江,进抵庐江县东汤池。
7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
6月底,江北指挥部整编所属部队,将第四支队分成第四、第五两个支队。
7月1日,第五支队在定远县藕塘镇西南安子集成立,罗炳辉任司令员,郭述申任政治委员,周骏鸣任副司令员,赵启发任参谋长,方毅任政治部主任(后由张劲夫继任)。
第五支队下辖第八、十、十五团。
第五支队是中共独立自主建立的抗日武装,被国民政府视为“非法”,不发薪饷、枪械,也不充实兵员。
因此,五支队从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诸多困难。
除了经济困难外,同时面临与日军、汉奸伪军、国民党反共顽固派三方作战的严峻态势。
历史给罗炳辉提供的是一个荆棘遍布的舞台。
8月,罗炳辉率第五支队越过津浦铁路东进,进入淮南津浦路东,在来安县境内一带开展活动,召开群众会、士绅座谈会,宣传抗日救国、抗日必胜的道理,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同日伪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来安县,位于津浦铁路南段的东侧,是苏皖边境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自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日军迅速渡长江北上,至1938年2月,该地区大部沦陷,日军肆虐,汉奸猖獗,土匪蜂起,各种名为抗日实则害民的地主武装一哄而起,人民生活痛苦万状。
老百姓听说新四军来到皖东,急切盼望新四军能够驱逐日寇,解放来安,罗炳辉也正在积极寻找战机,打击日军气焰,激励皖东人民抗日热情。
五支队进入津浦路东后,将这块地区划为5个区域,分兵5路,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第八团第三营在来安、滁县,第一、第二营在天长、扬州,第十团在盱眙、嘉山一带活动,第十五团在仪征、六合一带游击,支队部和直属队在半塔集地区驻扎。
1939年9月3日,驻滁县的日伪军在来安地方反动势力的配合下,侵占来安县城,企图消灭在来安、滁县地区活动的第八团,切断津浦路东和津浦路西的联系,逼迫第五支队退回路西。
家乡六合近代史
谈到近代史,谈到家乡六合。
大屠杀的余音。
是啊,隶属于南京的家乡六合自然也难逃那场厄运。
一旦被历史触动就总想说些啥,下面就让我说说家乡六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所扮演的角色吧。
1937 年,7月7 日日本帝国主义者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旬全县学界先后举行集会游行,抗议日本侵略军7 日在卢沟桥发动侵华战争。
8 月15 日16 架日机轰炸南京,震动六合居民。
12 月初日寇逼近南京。
3 日,国民党六合县长陈一郎拐带公款,擅离职守,弃城逃跑… 12 月10 日前后从南京溃逃的国民党官兵,纷纷经六合向滁县方向逃去。
12 月13 日日军占领南京,即日起在南京屠杀中国平民和被俘中国士兵30 多万人12 月16 日上午8 时,日本侵略军十三师团天谷支队第一联队数百名日军,分乘汽艇16 ) 河口、滁河分两路侵占六合县城和南门外飞机场。
同日下午,侵占六合县城的日军,除留百余人守城外,余则经新集、头桥向滁县方喧烧杀。
12 月19 日日骑兵170 名,由扬州调来六合城驻防,在西门(现六合一中地址)建立据少12 月20 日天(长)六(合)仪(征)三县爱国青年魏然、陈仁刚、印绳之、葛许光、横山天宫寺,组成“苏皖边区抗日义勇军”。
同月六合爱国人士张育之组织抗日武装马集民团。
1938 年,1 月16 日日军400 多人首侵犯竹镇。
1 月28 日日军大宫部百余人,在盯胎烧杀一番后向六合进犯,途经马集北塘庄时遭到£团阻击。
本月六合、仪征爱国青年徐润芝、孙立坚、费放天、余雷等,先后在天(长)六(合地区组织“抗日救国青年团”、“仪六边区抗日游击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本月国民党军统潜伏在南京的头目徐熹,窜至瓜埠和青帮头目王锡三勾结,成立“店动总队”。
他们在六合两年多的时间内草营人命,滥杀无辜群众百余人。
2 月国民党八十九军三十三师九十八团一营二连连长贺国栋奉命率一个连部队进驻六4 月16 日日军数十人乘两辆汽车,从浦口到葛塘集抢劫,贺国栋奉命率全连官兵在葛塘狙击毁日军汽车一辆,毙一人,迫敌自杀一人,余敌溃逃。
罗炳辉在淮南
, ’
。 . … .
罗 司令 怒气 未消 ,连 连摆 手说 : “ 你们 不用 说 了 ,我 全都 知 道 了。我要 告诉你 们 的是 ,现 在我们 的处境 很 困难 ,老 百 姓很 穷
一
起 吃午 饭 。炊 事员 端上 来一 盆 高梁 野菜 糊 ,大 家吃 得很 甜 美 。
自己的肚 子 ,风趣 地 说 : “ 们看 ,我 不 是 吃得饱 饱 的 吗? 你 ”逗
罗司令 喝 了一 碗又一 碗 ,一 连 吃 了三 大碗 ,才放 下筷 子 。他拍 着 得 大家 哈哈 大笑 。
负责 ,与连 长 、指 导员 没 有 关 系 。因 为今 天 伙 食太 差 ,所 以才
”
… . . .
罗 司令说 : “ 我知道 了 。高粱面 煮野菜 ,很好 嘛 !红军 时期
我们 爬 雪 山 、过 草地 ,吃 过 草根 பைடு நூலகம்皮 带 ,不 是 挺 过来 了吗 ? 现
在 ,我们 要使 每~个 干部 、战士懂 得 ,今天 吃苦 ,就是 为着将 来 大多数人 的幸 福 。今 后我们 的 日子会 甜的 。 ”
营 地时 ,一看 表 已是下 午两 点 多钟 了 。罗 司令 叫警 卫员 到厨 房 去 看看 ,怎么 到现在 还不 开饭 ?不 一会 ,警 卫 员 回来报 告说 : “ 鸡 才 买 回来 ,正 在 做 菜 。 罗 司令 听 说 买 鸡 ,生 气 了 ,便 问 道 : ”
“ 叫买 鸡 的?谁 叫买 的就 叫谁 退 回去 。乱 弹琴 ! 谁 ”连长 、指导 员
新四军资料
新四军资料高一(13)班沈屹、任奇凡整理1、简介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
新四军是正面战场上共产党的主力部队,装备相对于八路军要好些,军装为德式军装,军帽上有青天白日徽,新四军军官服饰与其他国民革命军服饰基本相同,部分军服由国民军提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迫于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终于与中共达成关于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组成一个军,于大江南北和闽浙两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协议。
1937年10月12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
经由中共中央提名,经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任命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副主任。
为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抗战结束后,新四军番号继续被沿用到1947年1月30日才撤销,原新四军部队主力除第3师(黄克诚部)开赴东北加入东北野战军,第5师(李先念部)改编为中原军区外,其余主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1949年1月改称第三野战军。
2、发展成立: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4年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进行第五次围剿,共产党军队的一部分成功逃脱,进行长征,其余的留在南方进行游击战。
1936年底,西安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以中国国民党为主的国民政府达成和解,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或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编入第三战区战斗序列(指挥官顾祝同),并规定在苏北、皖南地区担任游击。
方毅在淮南根据地
2022.9铁军·岁月TIEJUN·SUIYUE平息屯仓暴乱1939年7月1日,从津浦路东返回路西不久的方毅,在藕塘参加了新四军五支队成立大会,罗炳辉任司令员,郭述申任政委,周骏鸣任副司令员,赵启民任参谋长,方毅任政治部主任。
五支队成立不久,方毅向党委汇报了路东情况,并参与制订东进计划,随后部队分批越过津浦铁路线,方毅最后一批抵达路东进驻到盱眙县半塔集附近的冯郢五支队政治部驻地。
五支队进入路东地区后,不断遭到日、伪、顽等各种武装的袭扰,经过几个月的数十次战斗,取得了多次大小不等的胜利,在路东站稳了脚跟。
这是进行政权建设的大好时机,方毅将政治部下属的民运科、战地服务团、各团的政工队、营政工组配给省委组成民运工作队,派到各团、营驻地,很快就建立起了工抗、农抗、妇抗、青抗等各类抗日民众社团。
接着方毅要求政治部派出的同志积极配合省委在各地区恢复或者建立党的组织,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动员民众“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人出人”支持新四军抗日。
随着队伍的壮大,队伍的纯洁性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保卫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方毅决定成立锄奸科,安排的正副科长都是红军干部,还将政治部警卫排划归锄奸科领导,大大地强化了政治保卫力量。
为了进一步增强部队的保卫能力,他组织了一期“路东保卫训练班”,在支队抽调了20多名营教导员,少数几个团级干部和地方干部参加培训。
方毅亲自讲《秘密工作的方式方法》课程,还特地请来军部保卫处梁国斌为大家讲授保卫业务。
1个多月后,训练班结业,五支队各旅、团、营各级都配备了保卫干部。
这支队伍组建不久就发挥了作用,保卫部门的内线报告,国民党半塔乡乡长向国平正在策划捕杀五支队派驻半塔集的民运干部。
向国平有200多人的武装,投靠盱眙县县长、国民党少将旅长秦庆霖后任半塔镇常备大队大队长。
自从新四军到达路东后,向国平表面上倒向新四军,背地里却私通日伪军,配合秦庆霖制造摩擦。
鉴于向国平这种人在路东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严重危害到新四军和根据地发展,方毅报请五支队党委,决定解除其武装。
郭村保卫战
郭村保卫战71年前,在扬州,陈毅、叶飞指挥了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一挡十的著名战斗。
郭村保卫战。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场战斗的来龙去脉。
没有半塔集保卫战就没有郭村保卫战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顽固派在进攻华北抗日根据地失败后,就把摩擦的重心转移到华中。
在华中,蒋介石的部署是:汤恩伯、李品仙进攻豫东、皖东,顾祝同、冷欣进攻皖南、苏南,韩德勤进攻苏北。
1940年3月19日,韩德勤趁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主力正在津浦路西与李品仙作战之机,纠集8个团的兵力,围攻皖东新四军第五支队领导机关驻地半塔集,半塔集当时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双方兵力悬殊,半塔集孤军坚守,十万火急。
奉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之命,从江南刚刚过江驻扎在江都吴家桥的挺进纵队在副司令叶飞率领下,日夜兼程,火速西进,前往增援。
最终,在半塔集守军和挺纵援军的奋力合击下,国民党顽军的围攻被击溃,半塔集战斗取得胜利。
在半塔集,叶飞见到了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双方进行了一次长谈,就苏北局势交换了意见。
刘少奇指出:国民党顽固派已经确定要进攻新四军,顽固派既然来进攻,我们就有理由奋起自卫。
他分析:八路军黄克诚部正在南下,已到达陇海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四、第五支队在皖东的部署亦已展开;江南新四军也准备渡江北上。
对苏北三面合围的态势已经形成。
他希望叶飞在苏北担负起“引敌围攻、孤军坚守、待援歼敌”的任务。
叶飞经过一番思索后,认为半塔集一个团的兵力能取胜,挺纵有一个多团的兵力,应该能打一个漂亮仗,就接受了任务。
为什么选择郭村从半塔集回来后,挺纵部队返回江都吴家桥原防。
洽与来吴家桥“扫荡”的1000多日伪军遭遇,挺纵部队未能休整便投入反“扫荡”,双方激战1昼夜,日伪军死伤惨重,逃回江都仙女庙据点。
为防止日伪军集结更多兵力再次进行报复性“扫荡”,新四军决定冒雨连夜转移到江都宜陵。
在宜陵,部队分析了战斗形势,认为吴桥地区北面是通扬河,南面是长江,新四军活动的范围南北只有20余里,东西只有30余里,活动范围非常狭小,如果日伪军数千人来“扫荡”报复,难以与其回旋周转,需要转移,于是,部队决定转移到通扬河以北、宜陵东北的郭村,进行休整。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第一、新四军前身——内战时期:第一次大革命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这支和共产党血肉相关的、大部分团营连干部是共产党员、并且全部政治工作是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部队,参加了北伐,卓著勋绩,功高威远。
大革命失败后,整个资产阶级叛变了革命,投降了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独立的来领导这个革命,由叶挺、周恩来、贺龙等同志组织举行了南昌暴动——大革命退兵的一战,继续保持中国反帝传统。
从此,由国共合作进到共产党单独领导,继续深入这个革命到农村中去,进行深入的土地革命,并创建工农武装。
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暴动失败以后,带一千多农民到井岗山与朱德同志会合.组织红军第四军,并建立根据地,高举红旗,开展游击战争.这是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时代的游击战争(从一九二七年南昌暴动开始,到一九三O年彭德怀同志进攻长沙为止:嗣后即转为大规模的工农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国内战争).一九三四年苏维埃运动和土地革命受着损失以后,红军主力部队举行万里长征,留在以江西为中心的各个游击区域单独奋斗,坚持阵地。
从一九三四年到抗战爆发二年零八个月,算三年,这就是新四军产生的最近的历史(主力部队九万八千人开始长征。
留下的主力师——二十四师三个团,每一连有一架机关枪。
每一个团有重机枪迫击炮,计留在福建、江西、广东交界地方的武装游击队有三千多枝枪,以江西为中心)。
当时在江西组织了中央分局来主持。
长征军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日离开,国民党于是年二月以大兵围剿,图彻底肃清中央苏区。
红二十四师主力被包围,游击队被歼灭,于是退出苏区,转到南岭山脉,重新组织游击战争。
当时方志敏负责赣东北游击区,黄道负责闽北区域,粟裕负责浙江区域,闽东由叶飞负责,闽西游击区域山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负责,湘赣由谭云宝负责,湘鄂赣由傅秋涛,钟期光、张藩负责,赣南由陈毅、项英负责。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可是顽固派认为这个合作,只能是和西北朱毛率领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真正红军合作,而拒绝和南方游击队合作,并且进攻更加厉害;从一九三七年春天三月至五月,是清剿最严重的时候。
刘少奇在皖东——纪念皖东(淮南)抗日根据地创建暨半塔保卫战胜利八十周年
2020.5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
为了加强党对华中地区的领导,全会决定成立中原局,由刘少奇任书记。
刘少奇由北方局书记转任中原局书记,从华北来到华中,承担起打开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局面的战略重任。
六届六中全会结束后,刘少奇两次从延安出发来到华中,第一次于1939年1月下旬到达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在这里组建了中原局机关。
后因回延安开会于3月8日离开竹沟。
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连续四天讨论新四军和东南局(项英时任东南局书记)工作,按照中央要加快发展华中步伐的决定,刘少奇于9月15日从延安再次前往华中,途中考察指导了豫皖苏边彭雪枫新四军第六支队工作后,于12月上旬来到了皖东定远县藕塘镇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
皖东位于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淮南铁路以东、运河以西的安徽东部(含江苏一部分,其中包括今淮安市下辖的盱眙、金湖、洪泽)地区,同苏北、苏中接壤。
1939年初,张云逸、邓子恢、罗炳辉、赖传珠等先后来到皖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初步打开了皖东地区抗日斗争的局面。
但国民党顽固派势力逼迫江北新四军撤回江南,加上时任东南局书记的项英受王明“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思想的影响,企图靠谈判阻止顽固派进攻,指示江北新四军“不宜提创造皖东根据地的口号,否则使同盟者害怕,而对我更加防范和限制”。
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日伪顽的夹击之中处境相当危险。
就在这一重要时刻,刘少奇来到了皖东,立即贯彻落实中央的正确路线,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连续主持召开三次中原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华中发展方向,解决一系列重大问题第一次中原局会议是刘少奇抱病于12月中旬召开的。
此次会议首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加强中原局组织建设,增补了张云逸、徐海东、刘子久(时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为中原局委员,结束了江北新四军属于新四军军部领导的局面;二是明确了江北新四军战略发展方向,统一了江北新四军必须东进、进一步开辟皖东控制好通向苏北道路的认识。
陈毅三进泰州城
陈毅三进泰州城1938年初,新四军在抗日烽火中诞生。
为使新四军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担当抗敌中坚,中共中央要求新四军立足江淮,经略华中,独立自主扩大军队,建立稳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此时,苏北地区日、伪、顽3种力量并存,形势错综复杂。
韩德勤独揽江苏军政大权,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不断制造摩擦,剿灭抗日武装。
以李明扬、李长江为正副指挥的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指挥部,驻扎泰州。
新四军进驻苏北后,陈毅认为争取李明扬等地方实力派,才可与国民党反共顽固派韩德勤抗衡。
于是他不顾个人安危,以身赴险,三次来到敌伪奸特密布的泰州城,在抗战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
一进泰州寻合作为了使挺进纵队能在苏北立足,陈毅两次派部下主动拜访李明扬,他在亲笔信中,言辞恳切地提出“借地抗日”的要求。
李明扬敬佩新四军在江南抗日的壮举,欣赏陈毅的坦诚,同时也想借助新四军的力量,牵制韩德勤的压迫和吞并。
因而同意将嘶马、大桥、吴家桥一带作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的活动范围。
1939年8月,陈毅“一进泰州”,亲自登门拜访李明扬。
谁料李明扬避而不见,只是派其副总指挥李长江出面接待。
会见中,陈毅谦虚地表示希望能与二李加强合作,共同抗日。
李长江听后连连答应,却始终不肯就合作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陈毅见状,便取出了毛泽东、朱德的问候信以及自己的一副赠联。
李长江展开对联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行遒劲秀逸的大字,“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日寇一代英雄。
”他连连称赞陈毅能文能武,并尴尬地推说李明扬有事外出,没能到场,请陈毅见谅。
陈毅笑称毫不介意,并进一步阐述了与二李的合作意向。
翌日早晨,李明扬看到毛泽东、朱德的问候信和陈毅的赠联,大为后悔,为自己没有出来相见感到十分失礼。
他立即派人转告新四军,表示下次一定要亲自接待。
陈毅一进泰州,尽管未曾得见李明扬,但得到了二李礼仪上的款待,初步建立了友军之间的高层联系,为日后再做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进泰州结同盟之后不久,李明扬突然向陈毅求助。
原来二李要从第三战区押运子弹到苏北,必须经过日寇严密封锁的地区,部队对此无能为力。
新四军初建期间战斗编制及领导
新四军初建期间战斗编制及领导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
辖4个游击支队,10个团,1个特务营,共10329人。
1937年12月25日在汉口建立军部,1938年1月6日移驻南昌。
同年3月和4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敌人后方发展的指示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集中整训的命令,军部和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先后到达皖南歙县岩寺地区,第四支队在皖西霍山地区集中后向皖中开进,随后即在长江南北作战略展开。
第一、第二支队相继进入苏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将丹阳县的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
第三支队留在皖南担任长江防务。
第四支队在皖中、皖东以游击战频繁打击日军。
新四军第一支队:新四军初期的4个主力支队之一,1938年1月组建。
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
下辖第一团(由湘鄂赣边红军游击队编成)和第二团(由湘赣边、赣粤边、皖浙赣边、湘南红军游击队),共2300余人。
第1团:团长傅秋涛;副团长江渭清。
第2团: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
新四军第二支队:1938年1月组建。
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
下辖第三团(由闽西、汀瑞红军游击队编成)和第四团(由闽粤边、闽西、浙南的红军游击队编成),共1800余人。
第3团:团长黄火星;副团长邱金生。
第4团:团长卢胜;副团长叶道之。
新四军第三支队:1938年1月组建。
司令员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
下辖第五团(由闽北红军游击队编成)和第六团(由闽东红军游击队编成),共2100余人。
第5团:团长餆守坤,副团长曾昭铭。
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239)——陈庆先中将
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239)——陈庆先中将陈庆先将军陈庆先将军,原名陈长发。
1908年12月生于湖北省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北乡一区陈牌湾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父亲陈守富,母亲张小娇,一家人靠租种地主家的几亩薄田,农闲时给地主家做佣人维持生活,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住的茅草房又破又漏,难挡风雨严寒。
由于家穷无钱上学,陈庆先7岁起给地主家放牛、放羊。
13岁时,因实在忍受不了地主的欺辱,回家帮父母种田,不久随其三叔到武汉谋生,先后当过裁缝铺学徒、裕华纱厂童工、汉口印刷厂工人、汉口黄包车夫。
1926年,迫于生计,陈庆先在汉口报名参加北洋军阀周荫人部当兵,被编入陆军第十三师二团一营三连。
当兵期间,不仅生活苦累,还经常受到当官的欺辱打骂。
1928年2月,在随部队开往江苏省南通县的途中,陈庆先寻机逃离部队,重返武汉。
1929年春,随伯父到四川万源县,在万源县西乡经营肩挑小卖日用品生意。
革命战争年代的陈庆先将军1932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由陕入川开辟新苏区。
陈庆先在此巧遇在红军工作队工作的表兄杜顺田,在杜顺田的引导下参加了革命,当关渡湾乡成立苏维埃政府时,被选为苏维埃委员,并担任关渡湾乡新独立连连长。
12月,随新独立连编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任该师第三十五团一营三连副排长。
参加了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作战,在攻打梨树溪战斗中,陈庆先奋不顾身英勇冲杀,不幸被土枪击中,身中许多铁砂、弹粒。
伤口基本愈合后,于6月回到部队,即奉命去万源县军区指挥部工作,帮助各区集中训练新兵,向群众宣传红军政策,组织地方武装配合主力红军清剿逃匿山区的国民党散军及地主武装,巩固苏区建设。
7月,陈庆先加入中国共产党。
8月,任万源县军区独立营二连连长兼党支部书记。
10月,任独立营代理营长。
参加了反“六路围攻”斗争。
1934年3月,任万源县军区指挥部指挥长;5月,任中共万源县委宣传部部长;不久,代理中共万源县委书记。
在7月开始的万源保卫战中,根据上级的指示,陈庆先组织游击队广泛开展游击战,发动群众成立支前队,为红军运送粮食弹药,抢救伤病员,帮助红军构筑工事;动员青年火线参军,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作战。
罗炳辉爱民如母
在抗日战争时期,罗炳辉曾历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第二师副师长、师长、副军长等职。
他曾说:“人民群众是革命军队的母亲,母亲有了困难,我们要立即到母亲那里去尽孝道。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天,罗炳辉率部来到安徽省定远县藕塘镇,看见百姓的房屋被日军烧毁。
他挨家挨户地慰问,并给盖了新房。
后来,敌人又来“扫荡”,烧了群众很多房屋。
罗炳辉下令:每间损毁房屋发放70元修房补助,让群众重建家园。
1939年年关将近,罗炳辉召开群众大会说:“老乡们吃苦啦!新四军是你们的子弟兵,理当给父老乡亲拜年,不论大人小孩,一个人头一斤肉,市面上一斤猪肉8块钱,图个吉利,每人发10块钱。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老百姓的日子很苦,10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啊!过年时家家都能吃上猪肉,人人感谢新四军,个个都说罗司令好!有一年,根据地发生灾荒,罗炳辉主动提出来减自己的粮食菜金标准,捐出来救济群众。
政治部主任方毅劝道:“你就不要减了,部队有这么多人嘛,何况你的身体又不好。
”罗炳辉恳切地说:“不行!我是司令员,应带头。
”行军宿营后,他每到一地,总要去老百姓家里坐坐,与老农一起聊天,问收成好不好,生活有什么问题,从油、盐、柴、米问到对政府有什么要求。
百姓也把他当作自己人,有什么问题都愿意跟他讲。
他对老百姓提出的困难,能解决的立即解决,绝不推托拖延;属于应该由政府解决的就及时通报给政府部门,督促解决。
有一次,罗炳辉带领部队行军,要借用渔民用船搭成的浮桥过河,便停下来问渔民:“部队用你们的浮桥,你们不能捕鱼了,给了什么补偿?”渔民说:“答应给米,还没发,而且太少了。
”罗炳辉立刻到桥头兵站查问,兵站同志说原来规定要给米的,可是地方政府未接到上级通知,不肯发粮了,兵站已经打了报告,上级尚未答复。
罗炳辉生气地说:“为什么不一面发米一面派人到上面去报告?我们做事是对人民负责呢,还是对公文负责?”于是,他命令立即发米,安排好群众生活。
1940年春天,罗炳辉率领新四军第五支队驻在盱眙县东南一带。
华中长城新四军功高望重周恩来——献给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家、军事家周恩来,是我党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是人民军队缔造者之一。
他的军事思想一直影响着人民军队的成长与发展。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本文仅略谈周恩来在新四军建设方面的部分功绩,以示对伟人的缅怀。
为组建新四军与国民党艰难谈判“西安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把促进国共合作,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抗战作为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卢沟桥事变”之前,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在与国民党的谈判中,多次提起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改编问题,但由于蒋介石当时存在“溶共”思想,妄想把中国共产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致使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大举进攻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才表示同意国共合作。
但在两党谈判中,仍百般刁难,使谈判处于艰难之中。
在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问题上,共产党提出应像八路军一样,改编为一个军、二个师、四个旅、八个团,国民党则认为,只能改编为地方民团或保安队上前线,而且不发军装。
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首席谈判代表,先后在庐山、南京、南昌、武汉与国民党的谈判中,发挥智慧才能,据理力争,最终在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问题上与国民党达成了“保持共产党对改编后红军游击队绝对领导、国民党军队必须撤出南方红军游击区、保持游击区群众在土地革命中取得的利益、红军游击队可采取独立自主的集中整训”等原则协议。
邀请叶挺出面组建新四军在新四军军长人选上,国共两党僵持不下。
此刻,周恩来想到了老朋友叶挺,认为由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最合适,国共两党都能接受。
周恩来与叶挺早在1925年在广东时就相识,当年周恩来负责指导组建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时,叶挺从苏联回国,任独立团团长。
叶挺独立团在北伐中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叶挺本人被誉为“北伐名将”。
1927年,周恩来与叶挺等人共同领导了南昌起义,后叶挺在领导广州起义失败后,在党内受到了委屈,去莫斯科向共产国际申诉又遭到冷落,便心灰意冷去了德国,脱离了党的组织。
新四军第五支队
新四军第五支队新四军第五支队,是淮南地区的主力部队之一。
她坚决执行党中央的东进方针,深入皖东敌后,转战淮南铁路以东、津浦铁路两侧和淮(阴)宝(应)地区,艰苦奋斗,英勇作战,在尖锐复杂的"三角"斗争中,为创建淮南抗日根据地,保卫淮南抗日民主政权,开辟淮宝地区,策应淮北、苏北抗日反顽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东进中诞生第五支队是在东进中诞生的一支劲旅。
她的前身,是第四支队第八团、挺进团和第三游击纵队。
八团原是鄂豫边区桐柏山红军游击队。
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和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武汉宣布的命令,于1938年1月,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
当时,这个团受中共长江局周恩来和叶剑英同志直接指挥。
3月8日,全体指战员在周骏鸣团长、林恺政委率领下,从信阳邢集出征抗日。
出发前,罗炳辉同志从武汉赶到邢集,传达长江局和周恩来同志的指示,欢送八团开赴抗日前线,并发经费5千元。
3月下旬,全团在皖西霍山县流波瞳与七、九团会合,支队司令高敬亭亲临驻地看望了八团的指战员,并讲了话。
4月,三个团由支队首长戴季英、林维先率领进入皖中,在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巢县等地区展开。
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皖东敌后非常空虚,是我军继续东进的大好时机。
周恩来副主席在征询了戴季英同志的意见后,要军部命令八团首先挺进皖东。
出发前,周副主席发给经费500元,军衣1200套,军毯500条,电台1部,解决八团的生活困难和通讯联络问题。
8月,八团接到命令,立即由舒城县西汤池等地向皖东敌后挺进。
路经合(肥)六(安)公路时,正值日军沿公路向六安、信阳进犯。
八团利用夜暗给露宿的日军以突然袭击,迅速越过公路,进入寿县地区。
9月,派一营到无为老牛铺接运教导员祝世风去皖南军部领取经费和弹药,团部也于同月率二、三营越过淮南路进入肥东、巢北地区。
从此八团即归军部直接领导、指挥。
八团进入这个地区后,在石塘桥和柘皋,先后同刘冲同志领导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团和张恺帆、冯文华同志组织领导的巢县抗日游击大队(简称巢抗)会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四军第五支队新四军第五支队,是淮南地区的主力部队之一。
她坚决执行党中央的东进方针,深入皖东敌后,转战淮南铁路以东、津浦铁路两侧和淮(阴)宝(应)地区,艰苦奋斗,英勇作战,在尖锐复杂的"三角"斗争中,为创建淮南抗日根据地,保卫淮南抗日民主政权,开辟淮宝地区,策应淮北、苏北抗日反顽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东进中诞生第五支队是在东进中诞生的一支劲旅。
她的前身,是第四支队第八团、挺进团和第三游击纵队。
八团原是鄂豫边区桐柏山红军游击队。
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和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武汉宣布的命令,于1938年1月,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
当时,这个团受中共长江局周恩来和叶剑英同志直接指挥。
3月8日,全体指战员在周骏鸣团长、林恺政委率领下,从信阳邢集出征抗日。
出发前,罗炳辉同志从武汉赶到邢集,传达长江局和周恩来同志的指示,欢送八团开赴抗日前线,并发经费5千元。
3月下旬,全团在皖西霍山县流波瞳与七、九团会合,支队司令高敬亭亲临驻地看望了八团的指战员,并讲了话。
4月,三个团由支队首长戴季英、林维先率领进入皖中,在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巢县等地区展开。
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皖东敌后非常空虚,是我军继续东进的大好时机。
周恩来副主席在征询了戴季英同志的意见后,要军部命令八团首先挺进皖东。
出发前,周副主席发给经费500元,军衣1200套,军毯500条,电台1部,解决八团的生活困难和通讯联络问题。
8月,八团接到命令,立即由舒城县西汤池等地向皖东敌后挺进。
路经合(肥)六(安)公路时,正值日军沿公路向六安、信阳进犯。
八团利用夜暗给露宿的日军以突然袭击,迅速越过公路,进入寿县地区。
9月,派一营到无为老牛铺接运教导员祝世风去皖南军部领取经费和弹药,团部也于同月率二、三营越过淮南路进入肥东、巢北地区。
从此八团即归军部直接领导、指挥。
八团进入这个地区后,在石塘桥和柘皋,先后同刘冲同志领导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团和张恺帆、冯文华同志组织领导的巢县抗日游击大队(简称巢抗)会合。
随后,又协同肥东、巢县、含山等县的党组织,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宣传和统战工作,并帮助主张抗日、同情我党我军的进步人士、巢县县长马忍言(冯玉祥之侄)恢复县、区、乡政权,从而扩大了我党我军的影响。
11月,部队到全椒大马厂、滁县曲亭地区活动,并解决冬衣问题。
9月,减员严重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团奉命随八团行动,并归八团指挥。
当部队进驻大马厂时,八团接到上级的情报,说"挺进团要叛投附近的国民党东北军缪征流部",遂报请上级批准,将其缴械,留下的人员分散编入八团。
东北流亡抗日挺进团,原称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是在周恩来副主席的关怀和指导下,由在上海抗战中失散的东北军抗日官兵八九十人组成的一支抗日武装。
1938年2月,周副主席、叶剑英参谋长根据他们迫切要求抗日和"打回东北老家去"的愿望,介绍他们从武汉到七里坪,归四支队领导。
3月下旬,他们进抵霍山县流波疃。
支队部根据周副主席的指示和他们的要求,派他们去皖东活动,自筹粮饷,自行发展。
4~5月间,挺进队经庐江过淮南路,进到巢县柘皋一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6月,与"巢抗"合编。
不久,又收编了刘子清的土杂武装。
7月,支队部决定将挺进队改名为"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并派高志荣、时生、文明地、周利人等同志到该部工作。
当时,纵队司令是韦郁洲,政委刘冲,政治部主任高志荣,下辖三个大队,原挺进队为一大队,"巢抗"为二大队,刘子清部为三大队。
这支部队在皖东的全椒、巢县、含山、肥东等地,积极打击日伪、土匪和反动武装,进行大小战斗数十次,一度发展成近两千人的武装,为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利益,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作出了贡献。
但由于党的领导不够坚强,忽视政策纪律教育,不注意巩固部队,不采纳张恺帆、冯文华同志的正确意见,加之对钻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分子刘子清失去警惕,因而在刘率部叛变后,部队思想混乱,大量减员。
在此情况下,冯文华大队脱离纵队单独活动,全纵队只剩下300多人。
8月,改编为东北抗日挺进团。
11月,在大马厂被缴械。
事后发现,所谓"挺进团要叛投国民党东北军缪征流部"的情报,乃是国民党特务制造的假情报。
当时贸然采取缴械的措施,显然是错误的。
12月,八团从全椒、滁县回师肥东、巢县、含山地区后,先后在花家集、炯炀河和夏阁袭扰敌人,打死打伤日军十余名;在龙城,打垮葛传江700余人的土匪武装,毙伤百余人;在店埠全歼汉奸武装200余人,生擒匪首刘孟乙,缴获大洋马14匹。
1939年春节(2月19日),在巢县东山口附近的方老人洼痛击来犯日军两个大队1000余人。
我指战员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以劣势装备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
三营战士们手中的长矛、大刀和手榴弹大显神威,打得敌人胆战心惊。
经过一天激烈战斗,毙伤敌150余人,黄昏,敌用骡马驮着数十具尸体溃退。
八团一系列的战斗行动,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削弱了地方反动势力,并缴获了一部分武器、军用物资和大洋马。
我军英勇作战的行动,深受皖东人民的赞扬,为皖东迎来了抗战的春天。
1938年11月,张云逸参谋长率军部特务营到江北。
他先后视察了江北游击纵队和第四支队战地服务团抵达肥东梁园八团驻地。
他向团的领导传达了党中央和军部关于东进的重要指示和组建第五支队的问题,并对连以上干部讲了话。
他告诉八团的领导同志,为了贯彻执行东进战略方针,适应形势的需要,迅速开辟皖东地区,准备以八团为基础组建第五支队。
由此,张参谋长即直接指挥八团的作战行动,筹划扩编部队,揭开组建第五支队的新篇章。
2月下旬,八团由淮南铁路东侧进至津浦铁路西侧。
3月,根据张参谋长的指示,将八团扩编为八团和挺进团两个团。
5~6月间,郭述申、罗炳辉先后到达皖东。
接着以郭述申为书记,罗炳辉、周骏鸣、方毅、赵启民、林恺等同志为委员组成中共第五支队委员会;以八团团部为基础组成第五支队的司、政、后机关。
同时,将八团的教导大队改为第五支队教导大队。
6月下旬,叶挺军长亲临定远藕塘附近八团驻地。
除看望部队、指导工作外,还在徐小集参加了军民联欢会,作了形势和任务的报告。
他在营以上干部会上讲话时,详细地阐述了东进的重要性和组建第五支队的意义,强调在执行统一战线政策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贯彻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他针对4月份顽军第十游击纵队第一支队刘子清部公然围攻我"巢抗"部队,缴去一个连枪支的"金城庙"事件,严肃批评某些同志对顽军的无理进攻,不进行自卫还击的错误。
叶军长的讲话,提高了干部对党的战略方针、统一战线政策和斗争策略的认识,对第五支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939年7月1日,第五支队在路西定远藕塘附近的安子集宣告正式成立。
司令员罗炳辉,政治委员郭述申,副司令员周骏鸣,参谋长赵启民,副参谋长冯文华,政治部主任方毅(后张劲夫),副主任林恺(后龙潜)。
支队下辖八、十、十五三个团和一个教导大队。
原八团为第八团,团长周骏鸣(兼),政委陈庆先,副团长罗占云,政治处主任祝世风;挺进团为第十团,团长成钧,政委徐祥亨,参谋长宋文,政治处主任王善甫;第三游击纵队(不含军部特务营)为十五团,团长林英坚,政委刘景胜,参谋长谭知耕(后胡定千),政治处主任方中立。
原八团教导大队已改为五支队教导大队,大队长是张翼翔,教导员是文明地(后王敬群)。
支队进到津浦路东后,又成立了一个特务营,营长李世安,教导员程启文。
第五支队是在党中央、军首长的亲切关怀和张云逸参谋长的直接领导下组建起来的,是贯彻执行东进方针的成果。
她的诞生,为继续向东发展,开辟津浦路东地区,创建淮南抗日根据地作了重要准备。
挺进津浦路东根据党中央关于"我党我军在皖东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和目的是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5月,江北指挥部和中共苏皖省委(原皖东工委)派朱绍清、胡定千率八团二营和战地服务团一部分,跟随以方毅为书记的路东临时前委,到津浦路东进行战略侦察。
他们在盱眙、来安、六合一带侦察敌情,了解地方情况,联络地方党组织,按预定计划完成了先遣任务。
第五支队党委在听取方毅同志的汇报后,研究了东进的具体部署。
7月,派八团三营为先头部队,同路东工委书记李世农和一批民运工作同志一起进入路东。
8月,罗炳辉、郭述申率八团一、二营、十五团和支队部机关相继挺进津浦路东。
10月,十团也进到路东地区。
路东地区,地处津浦路以东、高邮湖以西、淮河以南、长江以北。
当时,这个地区除来安、盱眙两个县城仍由国民党旧政权控制外,周围城市均被日军侵占。
五支队进入路东后,将这块地区划为5个区域,分兵5路,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八团三营在来安、滁县,一、二营在天长、扬州;十团在盱眙、嘉山;十五团在仪征、六合;支队部和直属队在半塔集一带。
各级领导和政治机关积极宣传群众,扩大部队,进行统战工作,并配合路东工委,建立党组织,发展新党员,组织人民群众。
部队则不断打击敌人,保护群众利益。
9月3日,滁县300余日伪军,在地方反动势力的配合下,侵占来安县城,企图一举歼灭在来安、滁县地区活动的八团三营,切断我路东和路西的联系,逼迫第五支队退回路西。
为了粉碎敌人的企图,保卫路东地区,支队决定乘敌立足未稳,先发制人,围攻来安。
罗炳辉司令员亲自率领部队与敌激战三日,毙敌百余名,敌仓皇逃遁,我取得收复来安城的胜利。
11月20日,日军一部和伪军王国六部共400余名,再占来安;另一部日军隐蔽在距县城十多里的百石山,准备伏击我军。
我部出奇制胜,深夜绕过百石山,直逼城下。
一部潜入城内,先歼日伪军一部,接着又在城外痛击从百石山来援的敌军。
日伪弃城而逃,我军再次收复来安城。
这次战斗共毙伤敌少佐指挥官以下日伪军200余名。
同月,十团在嘉山公路上痛击从明光出犯的日军,歼敌数十名。
部队在积极打击日伪军的同时,还取缔各地为日军维持治安、通风报信、征粮收税的"维持会",不断缩小"伪化"地区。
由此,我党我军的威望大增,路东地区呈现出一派蓬蓬勃勃的抗日局面。
参加创建淮南抗日根据地第五支队成立前,八团、挺进团和第三游击纵队等部,在皖中、皖东开展抗日活动中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受王明右倾错误的影响,对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认识不足,放手发动群众不够,也没有坚决消灭反动的游杂部队,特别是不懂得以我为主的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以致困难丛生,吃饭穿衣都没有保证。
日军占领武汉后,把他的战略重点转向敌后战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地区进行围攻、"扫荡"。
国民党顽固派不顾全民族的利益,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把矛头也指向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