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中考专题(1)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1)
![新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0e8509bf172ded630b1cb692.png)
新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是《羊脂球》,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 谥号,是古代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事迹和品德给予的称号。
如欧阳修被称为“欧阳文忠公”,韩愈被称为“昌黎先生”。
D.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之情。
【答案】 C【解析】【分析】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
韩愈的谥号是“文”,“昌黎先生”是世称。
故答案为:C【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阿城的《溜索》都是短篇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是中篇小说。
B. 在《儒林外史》中,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C. 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D. “中国梦”“精准扶贫”“一带一路”“振兴中华”“互联互通”等短语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 “中国梦”“精准扶贫”是偏正短语,“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是并列短语,“振兴中华”是动宾短语。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及短语类型。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 类型1 传统文化主题(已校)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 类型1 传统文化主题(已校)](https://img.taocdn.com/s3/m/34d5da0cf90f76c661371afa.png)
1. 【2021·遂宁】(无图片,只校未折)阅读《古人去哪里找“热搜”》,完成12~15题(11分)古人去哪里找“热搜”李方恩①拜科技革命所赐,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
那么,古人没有搜索引擎,如果有类似的需求,该怎么办呢?有办法,他们可以查询类书。
②中国古代的图书大体上分成“经史子集”四类。
其中,经是指儒家经典,史是指史书,子汇集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一些宗教典籍,集收录的则是文学作品。
这种分类方法是从隋朝开始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为很多知识无法装到“经史子集”这个体系中。
于是,类书就逐渐出现了。
③类书类似于我们经常用到的各种工具书,但是它有着自身的特点。
首先,从内容来看,类书广泛搜集了各种书籍,内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知识,这和今天的百科全书有得一比。
其次,类书只是把各种知识汇聚到一起,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
最后,从编辑方式来看,类书分门别类地编排了搜集而来的资料,以便于使用者查询。
这三个特点是类书最突出的特点。
④那么,第一部类书是哪一本呢?研究者普遍认为,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是我国第一部类书。
《皇览》是魏文帝曹丕召集大臣刘劭、王象等人编辑的,全书分成四十多部,一千多卷,八百多万字。
A 曹丕雅好文章,热爱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要查询一些典章故事,在治理国家时,他也希望可以学习先贤明君的事迹。
于是,公元220年,他召集了一些名臣儒士,想要编辑这样一部书。
这部书费时三年编成,是严格意义上的类书。
⑤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价值极高的书,大部分都失传了。
B 到了明朝,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永乐大典》横空出世。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注意,此处没有之一。
⑥《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名臣解缙和姚广孝等人主持编纂。
朱棣告诉他们:“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意思是说,从文字形成以来所有的著作,你们都要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弄成一部书,不要嫌多。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0af34e98e9951e79a89277e.png)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对官职的升迁也有特定称谓,“谪”“左迁”“放”属于降低官职。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D.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既是“三词客”之一,又是“四大家”成员,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调歌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答案】 B【解析】【分析】A.从小到大依次是:垂髫(童年)、束发(男子十五岁)、而立(三十),知命(五十)、花甲(六十)、古稀(七十)。
C.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辛弃疾。
B项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有人连中三元,“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
B.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在称呼上很是讲究,“君”“足下”都是对别人的尊称。
C. 古人会以籍贯称呼对方,如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D. 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豆蔻、始龀、弱冠、不惑、知命、耳顺等。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训练(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主题(含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训练(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主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1942ceb90d6c85ed3ac602.png)
1.[2021·重庆B]综合性学习(8分)九年级1班将举办“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知“和”】①写出两个含“和”字的成语。
(不得使用本题涉及的成语)(2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②用与“和”相关的历史故事,补写对联。
(2分)上联:将相和有容乃大成经典下联:口口口邻里相让传佳话(2)【用“和”】在活动中,有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
为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特拟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请你给下面的规则补写两条。
要求语言简明。
(4分)【答案】(1)①(2②(2分)六尺巷(2)(4 分)围绕“升级议事规则”来谈,语言简明,每条2分。
示例:①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其意图。
②互相尊重,就事论事,不使用侮辱性字眼。
③能包容不同观点,择善而从。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性学习。
(1)①题考查成语积累,按要求,写出两个含有“和”字的成语,不能使用本题出现的成语,正确书写即可。
②考查对联知识。
根据“邻里相让”可联想到“六尺巷”的故事。
(2)题考查“和”的应用。
根据要求,制订班级议事规则的目的是“为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要求拟出两条,围绕“积极面对”“文明”“尊重”来回答,语言简练即可。
2. [2021·重庆B]综合性学习(8分)九年级1班将举办“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知“和”】①写出两个含“和”字的成语。
(不得使用本题涉及的成语)(2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②用与“和”相关的历史故事,补写对联。
(2分)上联:将相和有容乃大成经典下联:口口口邻里相让传佳话(2)【用“和”】在活动中,有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
为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特拟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请你给下面的规则补写两条。
要求语言简明。
(4分)【答案】(1)①(2②(2分)六尺巷(2)(4 分)围绕“升级议事规则”来谈,语言简明,每条2分。
2023年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冲刺练习一(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冲刺练习一(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0d265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0.png)
2023年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冲刺练习一(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十二生肖中,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亥为狗。
B.“气冲斗牛”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名称即来源于此。
C.唐诗“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其中“钧”与“锱铢必较”“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锱”“铢”“仞”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
D.科举制度创自隋唐,明清时期逐渐走向僵化。
乡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叫贡员,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习俗。
B.《海燕》是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故事。
D.《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舒婷的诗》。
舒婷,原名龚佩瑜,我国著名当代女诗人。
3.【常识研判】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B.汉字经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经历了由繁到简的过程。
C.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提示等要素组成。
D.《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与《大学》《中庸》《礼记》合称为“四书”。
4.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我的叔叔于勒》和《变色龙》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和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
B.《诗经》中的诗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C.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就是参加了会试,中举后喜极而疯的。
D.《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本纪”“世家”和“列传”等体例,根据历史地位和功绩,刘邦在《史记》中应该列入“本纪”。
5.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燕雀”原指天鹅,这里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完整)中考传统文化知识最全总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中考传统文化知识最全总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93ead7f700abb68a982fbc5.png)
中考传统文化知识总复习题1、下面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立春中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B、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小寒就是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表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C、春分和秋分中的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表示天气晴朗,草木繁茂;雨水表示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D小满表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雨水表示降雨开始,雨量渐增;谷雨表示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2、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B)。
A、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现象B、立春、春分反映季节变化C、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D、小满、芒种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3、下面有关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A、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节气是夏至。
B 、反映气候特征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C、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D、白露、霜降、寒露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二十四节气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1)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
第二类是反映太阳高度变化的:(1)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第三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1)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气温变化和热量状况,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2)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3)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中考历史复习《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材料题汇集精练
![中考历史复习《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材料题汇集精练](https://img.taocdn.com/s3/m/975bb5ec8bd63186bcebbccd.png)
中考历史复习《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材料题汇集精练热点2018年5月10日,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
本届文博会为期5天,共设置文化产业综合馆、时尚设计馆、影视动漫游戏馆等9个展馆,总展览面积10.5万平方米;同时在深圳各区设置67家分会场。
参展单位共2308个,比去年增加6个。
文博会期间,将举办论坛、签约、推介会、对接洽谈等活动超过500项。
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将全部参展,向全球观众集中展示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文化产业发展成就。
解读文博会的举办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
我们应该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努力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民必须具有的思想文化素养。
【模拟演练】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这一名言最有可能是哪位先秦思想家提出()A.老子B.孙子C.墨子D.荀子【答案】A【解析】考查点:老子。
解题思路:从材料中的“有德”“无德”“上德”“下德”等关键词,可知这段材料讲的是辩证思想。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主张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故选A。
2.2018年1月31日,TFBOYS成员王源出席纽约联合国青年论坛,关注优质教育和教育公平。
下列思想家观点中有体现“教育公平”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答案】B【解析】考查点:孔子。
解题思路: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即任何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思想。
3.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下列言论能反映孔子智慧的是()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C.治民无常,唯法为治D.顺其自然,以柔克刚【答案】A【解析】考查点:孔子思想。
2025年云南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主题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题组训练1
![2025年云南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主题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题组训练1](https://img.taocdn.com/s3/m/56452ab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0a.png)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组训练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2022云南)【文化冬奥 魅力中国】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
一场文化盛宴。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 “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 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奥运奖 牌的构思来自中国古代的同心圆玉型,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 的文化内涵……这些“中国元素”不仅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靓丽名 片,更不断擦亮了文化自信的“底色”。
答:甲同学的观点片面的。①爱国情感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一种自然而 然产生的情感,源于人们对家乡、对祖国的深厚眷恋、归属感和认同 感。这种自然情感可能源自个人的成长经历、文化传承、民族自豪感 等。②然而,仅仅依靠自然情感,爱国的表现和行为可能缺乏明确的引 导和规范,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法律规范对于爱国行为的 明确和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爱国行为更加具体、稳定和一致, 避免爱国情感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虽然爱国情感可能自然产 生,但法律规范能够进一步强化和保障爱国的实践。
题组训练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观点一 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 保护。 观点二 非遗的传承就是要注重守正,保持本色,不忘历史。 观点三 非遗的传承就是要注重创新,符合时代需要,让它们 “潮”起来。
题组训练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题组训练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023云南)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下列精神与其产生的 历史时期对应不正确的是( C )
新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1)
![新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396b6abd482fb4daa58d4bd5.png)
新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编年体史书。
B. 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等。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
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D.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英雄壮举的传记。
【答案】 D【解析】【分析】D“传记”错。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答案】 B【解析】【分析】A.这两句诗写的是清明节。
B.没有写传统节日。
C.这两句诗写的是重阳节。
D.这两句诗写的是春节。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辨析。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专题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必背(核心知识点+关键词)归纳(全国通用)
![专题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必背(核心知识点+关键词)归纳(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88acba7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3.png)
专题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核心关键词:平等、公平、正义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一个价值取向。
在法律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践行平等:就要要反对特权,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2.公平: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
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3.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核心关键词:中华文化4.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纳的包容力。
5.中华文化的重要性: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③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④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⑤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⑥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6.文化自信: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③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⑤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⑥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坚定文化自信: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又为指导;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要继承革命文化;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⑤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中考传统美德类试题解析及演练
![中考传统美德类试题解析及演练](https://img.taocdn.com/s3/m/b6f7744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d.png)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ZUOWENYUKAOSHI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容博大精深,包括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敬、恕、谨、俭、忍、友、慈、和等。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尤为关注传统美德,既巧妙传承了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又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考查中不可多得的命题亮点。
对传统美德的考查,各地命题者匠心独运,用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进行传统美德的整合与考核。
一、借助综合性学习进行传统美德专题考查此类命题方式,多以“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借助几组素材,设置传统美德中的个别知识点进行概括探究,其考点定位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美德,更多涉及到分析、思维、概括、表达、设计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分值多为10分左右。
例1.(2017·山东东营)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②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
(郑夑《墨竹图题诗》)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编辑/张引中考传统美德类试题解析及演练樊会莹51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3)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1)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4d9d771d998fcc22bdd10db3.png)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平民为“布衣”。
B. 有人将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嵌入了悼念他的挽联——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野草;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C. “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闾左”就用来指代贫苦人民。
D. “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写的是端午节的风俗。
【答案】B【解析】【分析】B 项错误,这幅挽联中出现的《野草》不是小说,是杂文集。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字形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冰心、泰戈尔、普希金都是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分别有《繁星》《吉檀迦利》《自由颂》。
B. 《范进中举》《变色龙》都运用了讽刺笔法,揭露虚伪,鞭挞丑恶。
C.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分别纪念的是屈原、范仲淹、文天祥。
D. 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干戈代指战争。
【答案】D【解析】【分析】D有误。
伛偻、黄发代指老人,提携、垂髫代指小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3.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春节、惊蛰、清明、夏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
B. 古代把“梅、兰、竹、菊”誉称为花中四君子,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
C. 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变色龙》中的人物,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中考传统文化优秀作文600字
![中考传统文化优秀作文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bd77b5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b.png)
中考传统文化优秀作文600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中考传统文化优秀作文600字中考传统文化优秀作文600字8篇怎么写中考传统文化优秀作文600字才合适?看看吧。
2024年中考英语热点话题写作专题1 中华文化之文化介绍
![2024年中考英语热点话题写作专题1 中华文化之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e26bea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9.png)
2024年中考英语热点话题写作-中华文化之文化介绍l.(2023广东东莞统考三模)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是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责任与使命。
假如你是李华,近期,一批外国朋友要到你所在的学校参观访问,请用英语写一篇发言稿,向他们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容包括:L欢迎朋友们的到来;2.总体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种类多、历史悠久:3列举至少两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例子,可以从其历史、特点、用途、或受欢迎程度等方面具体介绍。
作文要求:l.不能照抄原文;不得在作文中出现真实校名、地点和考生的真实姓名;2语句连贯,词数80个左右。
Dear friends,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2.(2023江苏无锡江苏省锡山商级中学实验学校校考三模)无锡某电台英文频道将开设China Impression栏日,面向全市中学生征集”中国印象”的英文介绍。
请你写一篇英语短文,根据以下提示词来写,向栏目组投稿。
•Introduction (location; capital;...)•A traditional festh•al (list one and describe how to celebrate it)•A famous person in history (what he/she was famous for; his/her achievements)•Your feelings about China注意事项:l征集稿须自拟,要求语句通顺、意思连贯、符合题意:2词数在100个左右,短文的首尾已在答题卡上给出,不计入总词数;3英文信中不得使用真实的个人及学校信息;4短文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China Impression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3.(2023江苏徐州统考二模)近日,在公共场所,人们身着汉服拍照,演奏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校园里,学生吟诵古典诗词,写毛笔字.处处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0中考复习——代数类传统文化题专题训练(一)(有答案)
![2020中考复习——代数类传统文化题专题训练(一)(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215ccc964bcf84b8d57b44.png)
任务:请根据以上材料,证明以下结论: (1)任意一个三角形数乘 8 再加 1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2)连续两个三角形数的和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5 / 13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21. 《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其中有一段文字的大意是:甲、乙两人
各有若干钱.如果甲得到乙所有钱的一半,那么甲共有钱 48 文;如果乙得到甲所
房七客多七客,一房九客一房空.”诗中后面两句的意思是:如果每间房住 7 人, 那么有 7 人无房可住;如果每间住 9 人,那么就空出一间客房.设该店有客房 x 间、 房客 y 人,列出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________.
15. 方程术是《九章算术》最高的数学成就,《九章算术》中“盈不足”一章中记载:
趣.《孙子算经》记载“今有妇人河上荡杯.津吏问曰:‘杯何以多?’妇人曰:‘家 有客.’津吏曰:‘客几何?’妇人曰:‘二人共饭,三人共羹,四人共肉,凡用杯六十 五.’不知客几何?”
译文:“2 人同吃一碗饭,3 人同吃一碗羹,4 人同吃一碗肉,共用 65 个碗,问有
多少客人?”设共有客人 x 人,可列方程为
18. 《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以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五尺;若将绳四折
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译文为:用绳子测量水井的深度,如果将绳 子折成三等份,一份绳长比井深多 5 尺;如果将绳子折成四等份,一份绳长比井深 多 1 尺.绳长、井深各是多少尺?
4 / 13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19. 我国古代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道数学题:“只闻隔壁客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四两
一分多四两,半斤一分不半斤,借问各位能算者,多少客人多少银?”其大意是: 有客人在分银子,若每人分四两,则多出四两,若每人分半斤,则少半斤。问有多 少客人?多少银子?(注:古代旧制:半斤= 8 两)试用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方法 求出问题的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四大发明传入西方,被英国哲学家培根誉为“在世界范围内 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 黎集会呼吁,“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
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培根和75位诺贝尔奖得主
的观点共同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 A. 对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 B. 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C. 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最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7河北中考]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家 园,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回答 6~7 题。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丰厚的精神滋养,“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启发我们与人为善、平等待人;“群己合一”
,其实我们要有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和而不同”,启迪我 们尊重不同文化并与之和平共处……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①影响我们的道德情操 ③凝聚中华民族的智慧 A.①②③ B.①③④ ②影响我们的思想观念 ④决定我们的行为方式 C.①②④ D.②④
其乐融融。全球各地华人共享一年的收获和喜悦,庆祝祖国的 繁荣和发展。由此可见,春节凝结的精神内涵是( ) ①和谐 A.①③ ②创新 ③爱国 B.②④ ④勇敢 D.②③④
C.①②③
5.在英国爱丁堡过春节的中国留学生小沈,不仅在大学里面看到 了大型的兵马俑彩灯展,还在沿街的许多地方看到了春联、饺
子等中国特色的事物。在异国他乡过春节的小沈应有的感受是
( ) ①思念家乡和亲人 ②骄傲和自豪 ④中华文化独具魅力
③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中华文化的特点? 2.中华传统文化的地位或重要性? 3.历史的启示有哪些?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重要性? 5.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6.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学生应该如何做? 立志振兴中华,中学.③④
10.春意盈九州,年味儿飘四海。从雪花飞扬的俄罗斯到
温暖和煦的泰国,从多彩神秘的墨西哥到热情洋溢的西班
牙……如今,在海外,越来越多的“洋粉丝”加入了过春节的
队伍。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魅力②中国引领世界文化发展③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 增强
[2015河北中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定要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切身感 受她的魅力。回答3~5题。 3.下列所示事物,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4.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每到春节,亲人团聚,
(1)读下表,在①②③④处填写相应内容。(4分)
(2)今天,重视并过好传统节日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 意义?(3分)
青少年过好传统节日的意义
1.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
3.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意识;
4.有利于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5.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6.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D. 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
[2016河北中考]
22.抗战时期,一位父亲送给参军的儿子一面“死”字旗。旗 上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 服役,乃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
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从中,我
们能感受到这对父子 ①救亡图存的坚定决心 ③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②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④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家国情怀代代相传,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能够体 现出家国情怀的是 ①只买国产商品,抵制外国产品 ②升国旗时庄严肃穆,行注目礼 ③谴责台独行径,期盼祖国统一 ④欣闻屠呦呦获诺奖,为国自豪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4.话说节日文化。(7分) 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众多的传统节 日,这些传统节日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折射出 千百年来积淀凝聚的民族认同。
[2018河北中考]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精 神、价值观的传承载体。回答8-10题。
8.“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路途有多遥远、春运的列车有
多拥挤,只一到春节这个时间节点上,回家的脚步就变得急促 起来。“回家过年”折射出 ①对亲情乡情的重视 ②对物质财富的追求③对阖家团圆的 情感需求④对五谷丰登的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