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组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龈的表面解剖
游离龈:呈连续弧形 附着龈:质坚实,有点彩 牙间乳头:呈楔形充填于 两邻牙接触点下方的间隙
牙龈表面观
GG:游离龈沟
AM:牙槽黏膜
牙齿侧面观
切牙
前磨牙
磨牙
龈谷:薄弱区,易滞留细菌及食物残渣而发生炎症
牙龈剖面观
龈沟:正常深度0.5~3mm ﹥3mm为病理性牙周袋
龈沟液:与血清成分相似
结合上皮与牙面的附着方式
结合上皮附着于牙表面构成龈沟底, 由数层扁平细胞组成,其长轴与牙面 平行,通过半桥粒和自身分泌的基板
(内基板)与牙面结合
龈谷组织
col::上皮层薄,无角化 VP:颊侧龈乳头 LP:舌侧龈乳头
固有层
• • • • • • • • 致密结缔组织,含粗大胶原纤维束,插队上皮内形成结缔组织乳头 乳头间上皮钉突表面凹陷—点彩 纤维按其走向和功能分为: 龈牙组:自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牵涉牙龈与牙紧密结合 牙槽龈组:自牙槽嵴向牙冠方向展开,止于游离龈中 环行组:位于游离龈中,环绕牙颈 牙骨膜组:自颈部牙骨质起,越过牙槽嵴,止于牙槽突外侧皮质骨 越隔组:横跨牙槽中隔,水平状连接相邻两牙,维持其正常接触
增龄变化:纤维↑,细胞↓,厚度变薄,牙周附着根方移位
临床意义
• 牙周膜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埋伏牙、废用牙牙周膜薄 • 增龄引起牙周膜萎缩,牙龈退缩,可导致食物嵌塞,牙根 暴露,易患根龋 • 牙周膜神经有本体感觉,该区域病变能够定位 • 活跃的更新改建使正畸治疗时牙齿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着 正常牙体牙周关系 • 牙周膜中各种细胞成分是牙周病治疗中组织再生,修复、 再附着的基础
D C:牙骨质 D:牙本质
牙周膜的血供
• 牙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来自牙槽动脉的分支: • 1、来自牙龈血管 • 2、来自通过筛状板进入的牙槽动脉分支 • 3、来自牙槽动脉进入根尖孔前的分支 • 多方来源的血管吻合成网状血管丛 • 牙颈区血管(缝丛)与牙龈血管吻合
牙周膜神经
• 来自牙槽神经分支—牙间神经和根尖神经
牙周组织
Periodental tissues
概述
位于牙齿周围,起支持固定牙齿的作用 牙龈(gingiva) 牙周膜(periodontal membrance) 牙槽骨(alveolar bone)
牙体牙周剖面图
G-牙龈 PL-牙周膜 A-牙槽骨
E-釉质 D-牙本质 C-牙骨质 P-牙髓
第一节 牙龈
牙龈的表面解剖 牙龈组织结构
牙龈表面解剖
游离龈(free gingiva )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 附着龈(attached gingiva)游离龈根方与牙槽嵴附着的部分 牙间乳头(interdental papilla)两邻牙之间的锥形部分 龈谷(gingiva col)后牙颊舌侧龈乳头之间的凹陷 牙龈沟(gingiva sulcus)游离龈与牙面之间环形空隙 游离龈沟(free gingiva groove)游离龈与附着龈交界处浅沟 膜龈联合(mucogingival junction)附着龈与牙槽黏膜交界
束状骨 牙周膜
是牙周组织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束骨 固有牙槽骨近牙周膜处 由平行骨板和穿通纤维构成
哈氏系统(骨单位)
皮质骨(外骨板)的形态
由致密骨板及哈氏系统构成 上颌前牙区颊侧较薄 下颌后牙区颊舌侧均厚
松质骨的形态
由骨小梁和骨髓腔组成 骨小梁数量、粗细、排列 方向与咀嚼压力相关
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意义
• 具有高度可塑性,随牙齿生理性活动不断改建
• 受压力→吸收,受牵引力→新生
• 意义:维持正常的颌间距离;维持正常的邻接关系 • 正畸治疗的基础 • 随年龄增长牙槽嵴高度降低,骨密度减低 • 无牙颌牙槽骨萎缩→修复体固位困难
• 有髓神经:感觉神经,d=5~15µm
• 无髓神经:感觉或自主神经,d=0.5µm
• 神经末梢呈环状、棒状、梭形或树支状
• 感受痛觉和触压觉,感觉可定位
牙周膜功能和增龄变化
支持:固定牙齿,缓冲、传导咀嚼压力 感觉:能感受痛觉及触压觉,并通过神经反射支配颌骨、 肌肉及关节运动 营养:丰富的血供营养自身、牙骨质、固有牙槽骨 形成:根据牙齿的功能需要不断发生更新改建 各类形成细胞持续形成相应的组织成分 维持牙与牙周的正常附着关系
颊舌向牙龈剖面示意图
龈牙组:使牙龈与牙贴近 环行组:使游离龈贴近牙面 牙骨膜组:固定牙齿 牙槽龈组:固定牙龈
唇舌向牙龈切片
C—环行纤维 D—龈牙组纤维 DP—牙骨膜组纤维
近远中向牙龈切片
越隔纤维(T) 功能:支持龈乳头 保持相邻牙的位置 T
牙槽嵴
第二节 牙周膜
牙周膜组织结构 牙周膜的功能和增龄变化
牙周膜纤维分布模式图
唇舌向牙周纤维分布
近远中向牙周纤维分布
牙槽骨 牙根
牙根
O H
固 有 牙 槽 骨
水平组(H) 呈水平方向从牙槽骨至牙骨质
斜行组 (O) 呈450斜行,从牙骨质至牙槽骨
根尖纤维呈放射状排列
牙周膜细胞
牙周膜中有多种细胞成分: 成纤维细胞:合成、降解胶原以维持牙周膜稳定 成牙骨质细胞:位于牙根表面,形成牙骨质 成骨细胞:位于牙槽骨表面,形成骨组织 破骨细胞:位于吸收陷窝内,吸收骨或牙骨质组织 Malassez上皮剩余:牙源性囊肿或肿瘤的上皮来源 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多潜能储备细胞 防御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 牙骨质小体:钙化小体
第三节
牙槽骨
牙槽骨的组织结构:固有牙槽骨 松质骨 皮质骨 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意义
下颌骨及牙槽突唇舌向剖面观
牙槽骨由矿化骨基质和骨细胞组成 按部位分为三部分: 固有牙槽骨(alveoar bone proper) 松质骨 皮质骨
固有牙槽骨形态和部位
牙根
固有牙槽骨(筛状板,硬骨板) 是紧邻牙周膜的一层多孔骨板 组织学上属密质骨
牙龈上皮分布
E
A:牙龈(表面)上皮 C:龈沟上皮
(salcular epithelium )
D:结合上皮
(junctional epithelium)
B:龈缘 E:釉质空隙
牙龈表面上皮形态特征
复层鳞状上皮,表层角化或不全角化 上皮钉突多而长,与结缔组织形成良好的机械附着
点彩的外观及形成机理
龈沟上皮和结合上皮形态特征
电解质,氨基酸,免疫球 蛋白等 游离龈沟 附着龈 游离龈
龈沟底位置随年龄而变化
(年轻)
(中年)
(老年)
从釉质→釉质牙骨质界→牙骨质
牙龈组织结构
牙龈由上皮层和固有层组成 上皮层:表面上皮(epithelium of attachment gingiva ) 龈沟上皮(salcular epithelium) 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 固有层:越隔组(transseptal group) 龈牙组(dentogingival group) 牙槽龈组(alveogingival group) 环行组(circular group) 牙骨膜组(dentoperiosteal group)
牙周膜纤维
主要由胶原纤维和不成熟弹力纤(oxytalan fibers)组成 主纤维:两端分别埋入牙槽骨和牙骨质,成束状分布于牙周间隙 分组及功能: 牙槽嵴组:将牙向牙槽窝内牵引,对抗侧方力,保持牙齿直立 水平组:维持牙齿直立的主要力量,防止牙齿侧方移动 斜行组:数量最多的一组,悬吊牙齿,将咀嚼压力转换为牵引力 根尖组:固定根尖,保护进出根尖孔的血管、神经 根间组:牵引牙冠,防止其冠方移位
成牙骨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形态
百度文库
成牙骨质细胞:呈扁平梭形 坚贴牙骨质分布,长轴与牙 根面平行
成纤维细胞:呈梭形,其长轴 与牙周膜纤维方向一至
成骨细胞形态及分布
位于牙槽窝骨表面,立方或扁平 细胞核心大,胞浆嗜碱性 分泌骨基质—类骨质
破骨细胞分布及形态
破骨细胞位于骨吸收陷窝内
多核巨细胞,胞核数目不等
破骨细胞电镜观
龈沟上皮:无角化,有上皮钉 深部结缔组织中常有炎症
结合上皮:无角化,无上皮钉 借半桥粒与牙面附着
结合上皮
• • • • • • • 呈袖口状包绕牙颈部构成龈沟底 由15~30层扁平细胞组成,无角化,无上皮钉 在牙面上自龈沟底向根方延伸约2mm并逐渐变薄 上皮更新速度快(5~6天),表达CK5、CK14、CK19 上皮细胞间连接较松散,细胞外间隙大,渗透性强 以半桥粒形式与牙面附着 与牙面的附着部位随增龄而改变,釉质→牙骨质
近骨面处有许多微绒毛—纹状缘(刷毛缘),周围胞膜平滑—封闭区
上皮剩余形态及分布
Malassez epithelial rest 细胞较小,呈立方或卵圆形 排成小团块或条索,靠近牙根分布 上皮根鞘退化后的残留上皮 受剌激可增殖形成囊肿或肿瘤
牙骨质小体形态
C
牙骨质小体 钙化团块,游离于牙周膜中 或附着于牙根面
临床意义
牙周膜的组织结构
牙周膜由细胞、纤维和基质组成
细胞: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 成牙骨质细胞(cementoblasts ) Malassez上皮剩余 成骨细胞(osteoblasts ) 破骨细胞(osteoclasts )
纤维:牙槽嵴组(transseptal group) 水平组(dentogingival group) 斜行组(alveogingival group) 根尖组(circular group) 根间组(dentoperiosteal grou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