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初探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和发展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这个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传递科学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时期。
本文笔者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要通过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使得学生愿意并且乐于探索。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愿意参与探究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工具,例如教学案例、故事、动画、实验、讨论等等。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学生能够自由地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尽可能地做到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和发现,通过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削弱压力感。
二、鼓励自主探究鼓励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核心。
要想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物群体中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动物进行翻阅相关的资料并做报告。
这些自主选择的习惯慢慢会让学生养成探索未知的习惯。
决定权的转换让教学变成了自主的事情,学生们也会有更强烈的主动性,动起手来,去实践自己的想法,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
学生要想自主地探究,就需要有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一个良性的学习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素材、工具和设备,达到一个贴近学生需求的最佳学习环境。
另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等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科学探究中。
在学习环境中,还需要加强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例如网络、电子白板、PPT等等。
例如,在探究物体的密度时,可以用电子白板展示一个物品的密度和特性,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知识去尝试解决难题。
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实践路径
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实践路径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需要得到重视,教师应当特别注重从多个角度和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往往来说,科学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断得到培养的过程。
特别是小学科学往往是对学生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进行讲述和教学,更需要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自主探究能力;学习方法引言:自主探究能力重在突出学生的一种自我学习能力,从很大程度上来讲,自主探究能力能否得到真正的培养,关系着小学科学能否达到应有的目的。
因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特别注重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学生的这种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的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和拥有的意义,从而使学生既能够体会到科学学习的乐趣,也能够感受到自主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内涵(一)应以培养学生对于科学问题的敏感性作为基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科学问题都是立足于生活,并且在生活中不断的得到展示的。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对于科学问题的感知。
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的培养起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感知。
让学生能够感知到哪些是科学问题,以及哪些是真正的能够促进学生对于问题了解的深度的方法。
在这里,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让学生以对科学问题的敏感性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应然内涵,如何培养起学生的敏感性以及如何培养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的深度,这些都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特别注重的一个方面。
(二)应当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问题的乐趣为重要的追求方向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科学的乐趣,通过一定的自主探究,才能够更好的感受到乐趣。
在“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热水加热牛奶现象来聚焦问题,并由此来探究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之后的温度变化规律。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是科学知识的重要起点,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未来学习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借助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和实验是科学学习的两个核心环节,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或观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假设,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和验证。
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饮料的融化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营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和发现。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老师可以设置一个小小的植物园,让学生亲自负责植物的种植、管理和观察,引导他们自主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在学习地理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望。
三、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理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鼓励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和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摘要】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至关重要。
要设立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积极提出假设,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他们亲自动手探究问题。
鼓励学生分享和讨论实验结果,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思想交流。
提倡学生总结和归纳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这样的实践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水平,使他们对科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
这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自主探究能力,挑战性问题,假设,实验观察,分享讨论,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刻理解,科学知识。
1. 引言1.1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关注并探讨的重要课题。
在当今社会,科学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学生需要具备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的挑战。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些问题可以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现象,也可以是一些未曾接触过的新奇实验。
通过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
在引导学生积极提出假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预测。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让他们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在实验和观察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和挑战。
鼓励学生分享和讨论实验结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探究方法和思路。
在总结和归纳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的规律和结论中总结出科学原理和定律。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摘要: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习得与之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也要注重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为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进而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本文重点阐述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相关措施,进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自主探究;策略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让学生习得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实际,以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构建多样化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必要性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指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所提升,这也就要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平台。
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思维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对问题有所发现,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
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目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知识学习效率的提升。
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探索和创造意识,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的深入,也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
二、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现状(一)教师素质有待提升小学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受到以往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被动,兴趣不足,效率不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很多教师往往也缺乏较为专业的科学知识,在进行知识讲解时不够专业和深入,导致学生对科学知识内容的认知不够全面。
(二)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科学学科所具有的重要性,进而也导致学生对其中的知识认知不够。
另外,在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也缺乏认真的准备,并没有对教材内容深层次的理解,也就会影响到最终的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发现科学原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作为一种探索性学习方式,自主探究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分析、自我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成为了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提供充分的知识背景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建立在丰富的知识背景之上,只有了解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现象表达和科学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
因此,教师在科学课堂中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网络和思维模式,从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供良好的基础。
1.提供科学现象的揭示和解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验现象、观察现象、展示图表和实物模型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教师也需要给出简单的科学解释,告诉学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原理。
2.建立科学概念网络在科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的网络,通过示意图、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等方式,将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清各个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形成科学概念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3.提供科学实验和观察机会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实际操作和观察,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理性思维。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和观察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和观察对象,自主控制实验和观察的步骤,自主记录和整理实验和观察的结果。
二、组织探究型学习活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需要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实践和锻炼,而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探究型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1.问题导向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直接提问,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初探
查结论 的科学 性 。最 后用 文字 、图像或公 式等 方式表达 出来 。这一
过程 ,学生通 过 自主探究构 建 了新 的知识 ,有一种 巨大 的成就 感。 二 、创设情 境 。诱 导学 生探究 动力。 探 究性 学 习 ,应 从科 学 领域 或现 实社会 生活 中选 择和 确 定研 这 时 ,引导 学生将 自 己的 成果 与同学交 流。在 小组交 流过程 中 ,教
究 主题 。在教 学中 ,创 设一种 类似于 科学研 究 的情 景 ,通 过学生 自 师一 是要注 意 引导 回报 的同学 ,将探究 结果解 释清楚 ,而是 引导听 主 独立 的发现 问题 。实验 、操 作 、调 查 、搜 集与处理 信息 ,表达 与 的同学应注意自己不清楚的问题 ,提出疑问。请回报的同学予 以说 交 流等 探 究活动 ,获得 知识 、技能 、情感 与态度 的发展 。特 别是 探 明。通 过 交流 ,不 仅 要使 学 生提 高 认识 。同时 要学 到新 的探究 方 索精神 与创新 能力发展 的学 习方式和 学 习过 程。这 是一种 围绕 “ 问 法 。同时 ,教 师对 学生 的总结性评 价也 要有坡 度。不能 以同一 个结
造条件 ,改 革课堂 教学方 式 ,激 励学生进 行探究 性学 习 ,开展 丰富 提 升 ,从 而使学 生的探 究实践得 到不 断提高 和完善 。
多彩 的教学活 动。
一
教 师如何 进行指 导 ,取 决于学 生的探究 的需 求 ,探究 的进度 ,
激 发兴趣 。引 起学生探 究欲望 能否 由教 师预 先确定 或设计 ;是否 应该先给 学生一 段时 间让他们 自 兴趣是 最好 的老 师。学 习兴趣 、求知欲 是支持并 推动学 生认识 主地 开 展 非指 导性 的研 究 ;探 究 过程 中 学生 自主活 动 的重点 是 什 事物 的 巨大 动力 。所 以在 教学 中 ,我们应 用 多种教学 方法激 发学生 么 ,教 师重点 指导探 究的 哪些方面 ;如何 引导 ,何 时介入 ,介入 多
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自主探究能力杨明摘要:小学教学阶段,教师制定出完善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让学生拥有充足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教师激活小学科学教学的价值,为学生展现出科学精神和教学价值。
科学课堂中要对学生的科学自主探究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引发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学习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
教师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感受到所学习内容重要性的情况下,也会更好地带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科学教学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属于自己合理化的空间和模式。
小学科学教学应该展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为全面带领学生进步和成长做好准备。
教师提升对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的改革力度,在加强学生科学知识学习的情况下,让学生对科学自主学习产生准确的理解。
教师通过不断地完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引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让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更加合理和全面。
希望在全面带领学生进步的过程中,实现科学教学课堂的进步。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教师具体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教师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并不能从综合性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规划。
这使得学生的思维认识不够充足,也难以跟随教师讲课步伐,形成自己合理化分析点。
教师所制定出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缺乏合理性。
第二,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所制定出的教学手段是比较单一的,在不能为学生构建良好学习体系之下,导致学生的科学学习效果不够明显。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没有得到全面提高,最终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进步[1]。
第三,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
在不能为学生科学知识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研究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二、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自主探究能力的具体策略(一)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一、引言自主探究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理论支持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和自我解决问题为主要形式,根据自身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究问题,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独立运用的过程。
自主探究能力包含主动学习、问题解决、创新思维、合作与交流等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设置任务、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方法,鼓励学生观察、实验、总结、表达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课前准备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前需要进行充分准备。
首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连贯的教学脉络。
其次,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图书、PPT等教学资源,以便学生在实验和研究中能够充分利用。
最后,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的探究任务,使学生在探究中能够得到发展。
四、学前导入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分享有关主题的猜测、经验和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思考。
例如,在讲述关于“植物的生长”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的猜测和问题。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逐步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五、探究活动教师应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他们观察、提问、探索和总结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积极参与,理解和掌握实验方法和流程,通过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发现规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尝试各种探究方法,通过比较、验证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一、引言科学课程在小学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学生自主地通过实践和实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搭建合适的课堂环境首先,在科学课堂中,必须搭建一个合适的课堂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首先,课堂要有良好的互动氛围,学生要有发言的机会和权利,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科学工具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
同时,课堂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调整课堂内容和安排,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其次,在科学课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和探究者。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验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观察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动物的行为等等。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手段,实验能够帮助学生验证观察到的现象,发现科学的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科学的魅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和动机,并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和讨论等活动,独立地探索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个性发展,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和创新者。
本文将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使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和探究科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实物模型、小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和操作,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兴趣。
二、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开放和合作的学习环境。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讨论中不批评学生的错误回答,而是引导他们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2.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工具。
教师应当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验器材,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探究和实验。
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书籍、科学实验室和科技展览等参观机会,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3.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活动或小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三、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合理设置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习任务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还要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挑战性。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任务,提供适当的指导。
1.学生的问题驱动学习。
给学生提供一个情境或问题,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探究和思考。
例如,在教授“植物生长”的课程时,可以放大一个植物种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和提出问题,然后开始他们的探究。
浅谈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浅谈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自主探究也是学科素养中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设计合适的探究课题设计合适的探究课题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第一步。
在设计课题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出发,通过激活学生身体、感官、心理等多个方面,引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我们可以以学生平时感兴趣或希望尝试的科学现象或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围绕这些主题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问题、假设和实验方案,并最终得出结论。
在探究课题的设计中,我们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向深入和细致。
有些科学现象可能很简单,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断观察、测量和验证,深入探究其中的规律和原理,从而逐渐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和思考能力。
二、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支持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支持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另一个关键。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提供科学工具、实验设备、课程材料、多媒体资料等多种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例如讲解实验步骤、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等。
在提供资源和支持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让学生逐渐独立完成探究任务。
例如,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或观察,逐步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和实验技能,然后再让他们尝试自己提出问题和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实验和分析数据,最终得出结论。
三、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交流与合作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小组间的合作可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分析准确性。
此外,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增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也有利于形成课堂氛围。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场所。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们可以从课前准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等方面着手。
首先,要在课前准备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累问题。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料或实物,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或展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比如,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回答问题。
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也至关重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引入新课时,可以先提出一些与学生经验相关的问题,激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然后,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或讲述故事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原理或概念。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或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的参与也是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环节。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环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提供必要的实验指导和安全保障。
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整班讨论,促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学项目,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能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实践操作。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高的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发现科学的奥秘。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收集一些小型的科学材料或器具,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测。
小学科学(心得)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初探
小学科学论文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初探新的科学教材以建构主义等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为支撑,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这一站新的理念。
突出表现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观察活动”和“探究活动”上。
从提问开始,从假设开始,从实验开始,无不通向科学探究之路,教材重视探究学习与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鼓励独立思考,强调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留出发展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一、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探究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求知欲是支持并推动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动力。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探究欲望。
为了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把讲故事、作趣味实验、运用电教媒体、举实例等方法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课结束前,通过巧设疑问,鼓励应用。
布置趣味作业来提升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引发好奇或悬念,引起认识冲突,学用结合,是抽象的内容通过具体明析的方式予以展示,引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诱导学生探究动力。
探究性学习,计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
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这是一种围绕“问题”开展的活动,如何引导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找到探究问题的切入点是最大的难题,这需要教师掌握教学技巧,创设情境和从情境中产生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认识冲突。
太容易,学生会感到厌烦;太难,会产生挫折感。
例如:我们教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课时,带着学生寻找校园里的一些昆虫和植物,学生找到了很多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昆虫,发现了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世界”以后,探究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学习,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课堂布置、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教学氛围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实验台、观察区等实践操作的场所,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探究;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科学实验器材、图表、实物等丰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还可以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勇于质疑,让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其次,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设问、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比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光合作用?”“太阳光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等等。
通过这样的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实践和思维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再次,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和空间。
自主探究需要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践和探索。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观察、记录、比较不同动物的习性,鼓励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主动探索和发现。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浅谈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浅谈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科学知识基础,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下面我将从课堂设计、教师角色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设计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该设置一系列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加热弹簧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请做一些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测。
”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让他们主动去探索。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讨论、探索,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而不是传授者。
他们应该提供一些基础的知识和方法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学习。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例如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实验结果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发现。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评价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评价方式,例如学生项目展示、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等,来评价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这些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同时也能够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
探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探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摘要:在科学课上,教师要顺应素质课改所提出的主导思想,要重点关注学生能力养成对促进高效课堂有效构建所发挥的支撑作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具体的育人活动进行有效创新。
下面,主要从问题导向、情景设置、分组实验以及生活拓展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能力;养成前言:科学在小学教育领域,之所以功能显著,是因为其所具有的实践性和探究性特征比较突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意识,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科学常识,从而更好地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
因此,教师需要关注科学课教学规划,将自主探究能力的培育目标深入贯彻下去,在此基础上探索有效的育人模式。
1.问题导向,明确科学探究思路问题在帮助学生明确具体探究目标上所具有的支撑作用比较显著[1]。
教师可以结合课程中的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指导,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以问题为引导更自主地参与到科学探索活动当中。
例如,在“我们关心天气”授课期间,则可以践行问题导学的育人思想,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即“天气对我们的日常有哪些影响?我们知道几种天气?分别具有着怎样的特点?对应着的生活案例是什么?”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上进行热烈讨论,有效启迪他们的科学思维,也能够在生活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科学知识,提高整体学习效能。
2.情境创设,激发自主探究兴趣教师需要切实关注情境创设,将基础科学内容进行动态展示,让学生拥有直观的观察条件。
通过对情境进行有效观察和探索,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科学意识[2]。
同时也能够促使其对自主探究形成良好的兴趣意识,提高课程学习的自主性。
例如,“天气日历”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根据对课程目标的了解搜集丰富的生活材料,将生活中的不同天气信息,进行图片整理,然后制作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引发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思考,探究不同天气所具有的特征有哪些?学生在观察中认识到天气的变化性与多元性。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一、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课堂环境的创设非常关键。
首先,教师需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自由自在,敢于提问和发表自己的意见。
同时,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并尊重他人的观点。
这样的课堂环境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索科学世界。
三、提出开放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目标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开放性问题不仅没有唯一的答案,而且有多种解决方法,因此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物体的运动”这个知识点时,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为什么汽车在刹车时会减速停下来?”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等多种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设计探究性实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现象、发现规律。
例如,在教学“水的凝固和熔化”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水的凝固和熔化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个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并自主地总结规律。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交流和学习,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指导性问题,并引导他们利用图书、互联网等资源进行合作探究。
同时,教师可以充当学生的指导员和学习的引导者,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小学科学实验中学生自主探究能
小学科学实验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晏桂芳一、营造良好氛围,唤起自主探究热情《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观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实践证明,积极的情感可促进大脑细胞的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对知识点强烈追求和自主探究的认知心理状态。
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热情,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1. 激发自主探究的浓厚兴趣儿童来到世界之初,便有一种探究潜能,他们对身边的事物或现象既熟悉,却又不甚了解,他们对这些事物或现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我们需要诱发他们的探究动机,开发这种潜能,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
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设“疑”引趣,以“志”激趣,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新知、探索创新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如在上《淀粉的踪迹》一课时,我事先准备了一张用淘米水写好字的纸,告诉学生科学王国国王来了一封密信,谁来读读。
当学生展开时发现是一张“空白”纸,在学生疑惑之时,我告诉学生我有办法让字显现出来,当学生看到我用棉签沾过的地方现出了字迹时,非常好奇,通过这个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
2. 树立自主探究的强烈信心“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由于学生的能力、智力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
因此,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过程中我们应努力为学生排除失败带来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因素,给学生多些鼓励、多些指导,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信心。
二、创设学习情景,激发自主探究欲望儿童心理和大脑的发展都有不同的阶段,而“最近发展区”是我们创设情境,实施情境教学的基本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初探
——课题研究总结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但其目的还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达到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
现在的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只满足于让学生看到实验的现象,而忽视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安排的实验方法去做,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还能怎么做?想得不多。
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缺乏自主实验的能力,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对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是指学生能自己做主进行实验的能力。
包括自己确定实验目的的能力;自己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独立、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实验结果的能力;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觉得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导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目的是做好实验的关键。
以往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给
学生实验方法,对明确实验目的重视不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自己确定实验目的,以至于观察到了实验现象后,有些学生还不知道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目的总是与所研究的问题相联系的,要培养学生确定实验目的的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提出所要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实验目的。
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认知的过程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育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在不同课题的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投影、录像、谜语、故事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敢于提问、敢于探究的情境,这是教师必须努力扮演好的一个角色。
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教师先放录音,请大家听一些有趣的声音,再提问:在生活中,你们还听过哪些声音?然后让学生尝试着提各种有关声音的问题。
最后确定我们要研究的是“声音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呢?”这一问题,学生们对后面设计的一个个实验都明确了目的。
一个问题相关的因素有很多,假设也可以有几种,实验目的也可以多样,教学中没必要规定一种实验目的和方法,要给学生自已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法的机会。
通过讨论筛选出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方案。
如《斜面》一课,首先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是:斜面有什么作用?学生设计出对比
实验,把竖直提起的物体用的力与沿斜面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证明用斜面省力。
实验中学生还发现虽然每一小组物体的重量相同,斜面的坡度不同,省力的多少不同。
学生对此提出了不同的假设:有的学生提出,利用斜面提重物省力多少和与提升的高度有关系;有的学生提出,与斜面的长度有关系;有的学生说,与斜面的坡度大小有关系。
同学们根据假设确定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方法。
通过实验学生认识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这样的实验,学生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分析相关因素,做出假设,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法。
学生自主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到探索科学规律的活动中来,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学习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科学课上指导学生搞实验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标,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
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学会一种科学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全班讨论完善了自己的看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独立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自主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案。
设计方案内容包括:选择材料、确定实验步骤、确定实验方法、预想实验结果、设计报告、讨论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可采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个人研究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设计方案。
如:《这样溶得快》一课,学生提出了“热水比冷水溶的快;细盐比粗盐溶的快;搅拌比不搅拌溶得快。
”等假设后,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活动,学生完全
有能力自己设计出较好的实验方案的。
教师在这一点上往往喜欢包办代替,认为还是老师讲一下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使实验很科学严谨,却不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你剥夺了,看似热闹的实验场面,只是教师导演下的一场戏罢了。
三、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供学生自主选择。
充足的实验材料是自主操作实验的必要条件。
实验材料的缺乏,或者每个实验小组的人数太多的话,势必会影响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发展。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收集一些材料,在准备实验器材的时候也要不厌其烦,尽可能的多准备些实验组。
学生有了更多的实验机会,在实验中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如在给三年级讲《空气在哪里》一课时,每两人准备了一个水槽,每人一个杯子,一个塑料袋,讲台上还准备了一些充气的玩具等,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实验的机会。
学生就可以想出十几种方法让我们看到空气的存在。
有的实验要通过使用多种材料,让学生深入观察,在比较中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如:在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选择的材料必须是发声时能看到振动的物体。
我们为学生准备了皮筋、锣、金属薄板三种物体,使学生研究时要用拨、敲、抖不同方法使三种物体发出声音,从中找到物体发出声音的共同特征。
当学生提出有些物体发声时并没有看到物体振动时,老师在仪器台上准备了鼓、音叉、有水的培养皿、豆子、泡沫塑料小球等材料。
让学生自行选择材料继续实验。
有的小组借助豆子看到鼓振动发生,有的小组利用水、金属薄板感到音叉的振动。
这些材料有助于学生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本质的
规律,提高了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四、给予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体验科学。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必要条件。
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实验活动中,才能体验科学,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如:在上《蚯蚓》一课时,我让学生带了小铁锹自己去挖蚯蚓,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自己去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体会蚯蚓的生活环境,他们甚至还能感受到蚯蚓对植物的帮助呢。
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现象,虽然很费时间,而且由于学生的活动范围很大,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对一些演示实验,教师也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去做,去亲身体验。
在教学《空气与燃烧》这课时,在学生懂得燃烧需要氧气的科学知识后,我就创设了一些生活的情境:模仿了酒精灯倒翻后烧着了,汽油烧着了,炒菜锅里的油烧着了,让学生讨论采取什么方法灭火,确定后让同学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来灭火,当火苗窜起来时,他们是很紧张的,对能否把火灭掉有些怀疑。
而当熊熊的火苗真的被一块湿毛巾,一小桶沙,一只锅盖灭掉了时,学生们都开心地笑了,在快乐的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了燃烧需要氧气的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了科学的力量。
如果这时教师只是在讲台上演示一下的话,肯定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只有在学生自主实验,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养成。